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查看评论
引用 4sjs4 2020-1-3 07:22
第七节:维护团结
司马睿领导平定分裂恢复统一的历程虽然短暂,仅有数年的时间,但是基本做到了维护团结,并且在北伐中取得巨大成功。司马睿继位后首先要巩固晋朝的内部团结,各地方镇虽然都拥护他建立中央政府,但是在古代司马氏不是大姓,又在民族战争中有很多牺牲,要想真正建立有效稳定的政权是非常困难的,司马睿既要增强宗室的影响力,又要维系政权各派团结,司马睿统治时期宗室是非常团结,司马睿让司马羕和司马宗负责管理安置北方移民,自己亲自负责和江南地区门阀豪强的关系,亲自控制从北方南迁的门阀,和宗室分工详细,这样能掌握当时晋朝江南最重要的两支社会力量。司马睿在318年正式把诸侯食邑从原来的三分食一减少到九分食一,这样极大争取了百姓的民心,提升了中央政府的声望,增强百姓和政府的团结,升高了司马氏在民众的威望。司马睿时代进行了多次北伐,祖逖和司马裒的北伐收复黄河以南地区;赵固和郭默北伐收复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刘琨、李矩、段匹磾、邵续、曹嶷等坚守住北方大片领土,虽然内部有矛盾,但是在司马睿时代总体上是维护了团结,晋军这时期多数都是能自觉维护团结,以收复中原的民族大义为重。荀藩在开封召集李矩和魏浚等会议,李矩的部将担心魏浚,李矩表示:忠臣同心,将何疑乎。司马睿任命祖逖节度中原,让儿子听祖逖调遣,祖逖也能和解中原的李矩、赵固、郭默、上官巳等之间的矛盾,晋军在中原能坚壁清野,相互支援,让异族不敢轻易攻打晋军。司马睿在生活中也能平易近人,和自己的百六掾亲信集团同甘共苦,司马睿和大家能在同一桌一个盆中吃饭,这在古代算是非常平等,也增强了司马睿集团的内部团结。司马睿重用王导、荀组、邓攸、刘隗、杜乂、蔡谟、刁协等北方人才同时,也重用周玘、贺循、纪瞻、陆晔、顾荣、张闿、孔愉等众多南方人才,努力维持南北团结。司马睿在南北门阀豪族发生矛盾时,也是尽量维持平衡,对矛盾采取弱化和解的态度,竭力避免防止破坏团结。所以在司马睿早期发生的内部权力争斗都没有发展成暴力冲突。在西北的司马保虽然自立为晋王,也没有同江南的中央政府决裂。王敦虽然把陶侃远派到广州,但是还没有跋扈专权,司马睿增强团结的结果是巩固了晋朝中央。在民族关系上也能和当时主要的几个民族中的多数联合,在中国以鲜卑为首的众多异族多数都依然效忠晋朝,没有导致多数异族分裂反中央。相比分裂的几个异族集团相互的矛盾和内部矛盾都在激化,在中原饥荒干旱地区,匈奴、羯族很难从华夏人那里夺取粮食物资,为争夺地盘和人口在相互交战和冲突。在西南氐族之间也爆发了战争,甚至巴氐内部都发生冲突。司马睿继位后的几年中虽然晋朝中央政府和分裂割据都发生了些内部矛盾,但是相对而言,晋朝中央政府内部的矛盾不像异族分裂割据内讧斗争严重。司马睿继位后不仅鲜卑、羌、氐多数效忠中央,屠各、乌丸等也效忠中央。司马睿中央组织的北伐就已经有要收复中原,恢复统一的发展趋势,匈奴、羯族、巴氐对中央政府的态度也从过去的灭绝、敌对转向归附、停战,直接导致战争的进程逐渐延缓。这种情况是晋朝军民英勇战争的结果,也是当时中原气候条件决定的,异族多数是游牧方式,攻打晋军坚守的城市遇到坚壁清野,连石勒军那样凶悍都无能为力,只能自相杀食,结果必然是只能攻打同样游牧、没有坚固城市的其他异族,所以这时期是晋朝内部的团结占主流,异族分裂内争相互攻打占主流。司马睿对原来犯罪的晋朝臣民都赦免,以增强内部团结,华恒担心受家族罪牵连,司马睿表示兄弟罪不相及,重用了华恒,对很多参加过内争的罪人都赦免。晋朝内部团结有效地阻止了分裂割据的蔓延,提升了晋朝中央的影响力。司马睿在政治军事上维护团结,在经济上减少赋役,巩固和百姓的团结,也允许沈氏等江南豪族发行沈郎钱,团结江南的豪族,繁荣江南的经济,作为支撑北伐的经济基础。司马睿更懂得民族团结的重要,司马睿的儿子中也有华夏后妃生的儿子,但是他仍立鲜卑荀氏生的司马绍,就是为了笼络慕容部、拓跋部、段部等鲜卑人效忠晋朝,经常派遣使臣到鲜卑地区,不仅能增强和那里晋人移民的团结,也能更多地团结鲜卑人。司马睿时代的团结政策在各方面都增强了晋朝中央的力量,守住晋朝鼎盛时期的开疆成果,守住了晋朝九成以上领土,为复兴晋祚恢复统一奠定了基础。
引用 4sjs4 2020-1-2 05:38
第六节:出使草原
司马睿建立中央政府得到各地方政府的支持,草原地区的代国也是支持的,代王郁律没有叛晋自立,僭越改号,仍是称代王。因为这时期在草原的晋人势力仍非常强,虽然不再是占有半数的比例,但对草原地区的影响力仍是能确保拓跋部效忠晋朝。这时期晋人在草原的主要领导者是莫含、段繁,两人都是忠于晋朝,莫含大约在什翼犍初期去世,他在去世时是晋朝的左将军、关中侯,段繁是猗卢的辅相,和莫含都是忠于晋朝。司马氏在草原民族中受到尊敬,草原民族首次树碑效忠司马衷,长期效忠晋朝。很多人用二百多年后南北朝时期的记载认识当时晋朝草原地区的形势,结果造成误解,没有认识到代国是晋朝地方政府,魏收的功绩是记载了卫操碑等很多晋朝当时的历史资料,能帮助现代人真正认识到晋朝代国情况。郁律没有像北朝记载的和晋朝绝交,他也是亲晋派,他在310年亲自帅军二万联合晋朝的刘琨作战,抗击匈奴,他的儿子什翼犍被元仪称赞尊崇晋朝正朔,郁律家族是拓跋部中的亲晋派。司马睿即位时要是郁律没有拥护、没有功绩,司马睿是不会派韩畅出使草原,去奖励册封郁律,而且是在司马睿已经即位两年后韩畅出使奖励郁律。这时的郁律已经号称拥兵百万,控制了乌孙到勿吉的万里疆域,他要是不忠于晋朝,在司马睿继位前就自立了,甚至在晋愍帝被俘后就自立了,不会等到司马睿继位。郁律是反对匈奴和羯族的,积极准备南下平定匈奴和羯族,无疑是在拥护司马睿继位表示要支持中央平定匈奴和羯族,所以司马睿派韩畅出使拓跋部,奖励郁律礼服,而且是崇爵服。司马睿奖励郁律礼服是沿袭司马衷奖励慕容廆的事例,司马衷称赞慕容廆救灾有功,奖励礼服,司马睿也是同样奖励郁律的忠诚。郁律接待司马睿派遣的使臣不久就被害,郁律是因为受到人民拥护而遇害,当时草原民心应该是效忠晋朝,支持晋朝中央,莫含、段繁等晋人在草原地区仍发挥重要影响力,但是拓跋部发生了猗迤的妻子带领猗迤部众和郁律部众的内部争夺,直到后来郁律的儿子什翼犍继位代王后,才恢复全面尊晋正朔,支持晋朝复兴恢复统一。韩畅出使到草原并非没有作用,他赏赐郁律效忠晋朝,提升了在草原的莫含、段繁等晋人地位,莫含升任左将军应该也是在韩畅出使时册封的,也增强了郁律派系等亲晋力量在草原的势力,制约了草原中的反晋力量。郁律亲晋是杀羯族使臣,抗击匈奴,到猗迤的妻子害死郁律后,立猗迤儿子即位,虽然没有反晋自立,继续称代王,但是和羯族通使,不再像郁律要攻灭羯族和匈奴,草原地区的晋人势力只能维持让拓跋部继续称代王尊晋,但是已经不能推动拓跋部攻打羯族和匈奴,不再配合晋朝北伐恢复中原了,这是晋朝北伐三十年才恢复中原的重要原因之一。拓跋部和羯族关系不久仍恶化,石勒派石虎帅兵攻拓跋部,打败拓跋部。到什翼犍继位代王以后才拥护晋朝中央,国力重新恢复。韩畅出使草原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对慕容部和北方其他的方镇,增强了晋朝中央政府对北方的直接影响,能从江南派遣陈昣到北方担任幽州刺史,晋朝中央政府的地位得到增强和巩固。韩畅应该是经过慕容氏、段氏的控制区进入代国,这一路线和沿途的活动必然增强了段氏、慕容氏、拓跋氏的关系,后来这三个晋朝地方政府的关系更加密切,相互联姻对北方的社会发展、各民族的融合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郁律在接待韩畅后应该是接受了礼服,准备立即攻打羯族,所以才被暗害。郁律时代是拥有百万之众的强大力量,猗迤妻子拥戴她的儿子即位改变郁律南征的态度,恢复和羯族友好的政策,给拓跋部造成严重危害。和羯族友好不仅没能让拓跋部扩展,反而人心涣散,郁律的儿子逃到贺兰部,拓跋部整体力量下降,让羯族反而乘机攻打拓跋部,打败了拓跋部。在遭到羯族攻打后,拓跋部被迫迁都大宁,和宇文部联合攻打贺兰部又失利,与贺兰部的关系也恶化,草原地区陷入混战。晋朝虽然没能让北方代国配合收复中原,但是至少保证了代国继续拥护晋朝中央,郁律和猗卢都是拥护晋朝中央,积极配合中央北伐的草原晋臣,而且都非常有才能,两人去世都严重削弱了晋朝平定中原的力量,非常可惜。晋朝和历朝相仿,虽然大一统时都有割据,但是能长期保持让草原地区不脱离晋朝中央,能维持在草原地区的长期统治,和早期大量向草原移民和鲜卑拓跋部首领效忠晋朝,司马氏的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进步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引用 4sjs4 2020-1-1 16:52
中国正统观概论:中国古代正统观起源于朝代更替和传承,也是国宾制度发展形成的产物。中国古代产生政权后,就有了国宾制度,舜把尧的儿子作为国宾,不行臣礼。首个奴隶制中央政府夏朝建立后,也把舜的后代作为国宾,不行臣礼。这种制度模式代表继承前朝,代表制度、文化、历史的延续,商周都是设立国宾,继承前朝。在异族入侵,中原陷入分裂乱世的春秋战国,正统的概念出现,越是乱世,各政权对正统地位的争夺越激烈,这也成为以后中国历史的常态。周朝以夏后裔为杞公、商后裔为宋公作为国宾,到秦朝建立没有设立国宾,时间也短,所以汉朝时把秦朝当闰,不作为正统朝代,汉朝把孔氏当殷宋后裔,把姬氏当周后裔,作为二宾,汉朝时仅司马迁仍以事实为本,把秦朝和楚霸王都当作皇帝本纪,首次把大一统称为中国。到新朝时因为前朝太多,在二宾的基础上,开始设立恪,二宾加上恪能多几个朝代,新朝把周汉作二宾,夏商为恪。东汉仅有二宾,商朝后裔封宋公,周朝后裔封卫公,曹魏代汉后,仅把汉室封山阳公做宾,但是当时分为三国,实际又开始争统。中国的国宾制度能体现正统是因为有前朝国宾,意味着新政权包括了前朝,即能体现仁义包容,更能体现统一的成就。春秋战国和三国的分裂时期都是争统时期,其国宾制度也不完整和缺乏。司马昭称晋公后,恢复周朝的五等爵,晋朝建立统一后,完善宾恪制度,商周后裔仍沿袭宋公、卫公,汉朝仍是山阳公,把魏蜀吴当成三恪,封陈留王、安乐公、归命侯,建立大一统的二宾三恪制度,但是五胡乱华中很多宾恪后裔在战乱中被杀宾恪制度被打乱,晋朝习凿齿在研究正统制度时,首次提出统一作为正统标准。南北朝时虽然有宾恪制度,但是多数都不是大一统的宾恪制度,很多割据甚至没有宾恪制度。很多异族把其他异族当宾恪,排斥华夏民族,北魏仅短时期把晋朝作为国宾,南朝和北朝又争统。隋朝统一后以晋朝、北魏和北周为国宾,唐朝最初仍继承,隋唐时国宾不再都自行正朔不行臣礼,仅继承的前朝可以自行正朔,司马氏虽然是隋唐的国宾,司马玄祚在隋唐虽然都是国宾,是琅琊公,但是仍行臣礼,甚至在朝廷中任职,在唐朝担任礼部侍郎。唐太宗时代在习凿齿提出统一是正统的标准继承上,首次把修史作为继承正统的手段,把隋朝归入北朝,亲自修《晋史》赐予新罗,继承统一的晋朝,以后宋修唐史、元修宋史、明修元史、清修明史,统一的历朝相传。唐朝时内部正统和国宾的争夺也非常激烈,不同时期朝廷确立的二王三恪也不同,代表了不同政治势力强弱。唐玄宗天载年间有时把周汉作为国宾,但是最终是以北魏、北周、隋为三恪,这表示朝廷内异族势力占主导地位,所以三恪中两个是异族,这年是天载十二年,两年后安史之乱,唐朝陷入异族乱华战争。唐朝中期皇甫湜进一步发扬了习凿齿以统一朝代为正统的进步思想,正统的理论也逐步完善。唐朝割据到五代期间的宾恪制度混乱,五代各国都是以自己直接继承的朝代为宾恪,或者因为是异族而以北魏、北周等异族为三恪,从这时期中国再次进入争统的乱世,很难确立真正进步的具有大一统和继承宾恪制度能容纳此前统一朝代的政权。政权的宾恪代表了内部华夏和异族力量的对比,宋朝建立后仅把柴氏封为国宾,虽然也像唐朝祭祀古代历朝的皇帝,让前朝后裔担任祭祀官,但是其统治阶级内部没有以前统一朝代的国宾,自然造成宋朝统治阶级孤弱,没能平定北方完成大一统,被契丹和女真制约,造成华夏民族被蒙古族统治。元朝建立后,对宋辽金争统的态度是并立,元朝表面把宋辽金平等对待,实际因为三家中异族占两家,本质仍是重视异族。宋朝实际在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功绩要比辽金多,而且宋朝皇帝在元朝受优待,也变相成为国宾,不同于辽金皇帝都绝灭了,所以后世仍视宋朝为统一的正统,因为宋朝毕竟沿袭为前朝修史的传统,给唐朝修史了。元朝对宋朝国宾虽然优待,但比起早期的宾恪制度,已经今非昔比。明朝驱逐蒙古族收复华夏聚居地区后,也是仅仅优待了俘虏的元朝皇室后裔,按唐宋传统给元朝修史,也没有建立宾恪制度,到这时期中国正统的争论更多仅是学术性质,统治阶级仅是建立帝王庙祭祀喜欢的皇帝,祭祀封建社会的贤臣,中国的封建制度也日益专制,不可能包容尊崇其他朝代的皇室为国宾。清朝建立后沿袭元明时不设立国宾,仅象征性册封前朝皇族一个爵位,在正统认识上,也从统一为正统的思想高度上退步,中国社会走上落后的道路。
引用 4sjs4 2019-12-30 16:31
司马睿和南迁士民:司马氏两位皇帝和很多人坚守在中原,掩护华夏民族南迁或北迁,其中南迁的占主要数目,守卫在江南的司马睿成为南迁士民拥护的领袖。司马睿建立中央政府后,南迁士民主要有民族矛盾,同占据中原的异族交战,要北伐收复中原。司马睿和南迁士民关系密切,是拥护他的主要力量。南迁士民分成两大集团,以王荀庾谢等为首的北方门阀集团,在北方就是高门大姓,到江南后与当地周陆顾张等门阀豪族联合,和江南的军事集团陶周贺纪甘等将领密切,是司马睿建立政权的基础力量。第二大集团是士族军功集团,这是司马睿让司马羕和司马宗安置侨郡流民中逐渐形成,这些人是要收复中原的主力,由于相对门阀是经济力量弱的难民,因为逃难穷苦而早期经常劫掠,和江南地方力量有矛盾。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幽州祖逖集团,负责安置流民的司马羕和祖逖都曾被流民劫掠问题困扰,而且流民经常会和江南本地官府冲突,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益州杜弢集团和湘州地方官的冲突。南迁的兖州郗鉴集团、青州苏峻集团也都是军功集团,有的和南方贵族有矛盾,甚至和江南地方门阀密切的南迁门阀集团和江南地方派有些矛盾。司马睿能领导把这么多矛盾化解组建中央政府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其中采取的重要措施就是支持北伐,让军功集团去北伐,祖逖北伐就是减少南北矛盾的措施,鼓舞和支持北方南迁的士民收复故乡,祖逖和弟弟祖约的势力就是在北伐中,从百余家扩展到数万人。杜弢集团曾和应詹联合打败叛军,但是和湘州地方官矛盾后,这个集团最终瓦解,杜弢隐居,部队和流民多数被司马羕安置在湘州,他的部将梁堪被司马睿任命为冠军将军,后来和太常马龟领导进行过北伐。另一位部将高宝成为陶侃的大将,杜弢部将成就最大的是毛宝,后来的毛氏集团就是毛宝开始的。毛宝被司马羕安置在湘州后,一度担任长沙郡的县令,后来被温峤提拔成为杰出将领,也是陶侃、庾亮的重要将领,毛氏军事世家在晋朝影响力和周氏军事世家相仿。郗鉴作为军功集团要员,因为拥护司马睿父子被提拔为尚书令、太尉,算是军功集团中地位最高的。南迁士民中,在晋朝中央发挥主要作用的是门阀集团,因为和江南地方派关系密切,王荀庾谢等门阀始终在中央政府中占主导地位,要是能团结军功集团,晋朝的复兴应该能提前二十年实现。
引用 4sjs4 2019-12-28 16:18
司马氏和中原移民:司马炎建立晋朝后,中原的人口比例仍是不利于华夏民族,关中的异族人口超过华夏,直到他制定众多人口增长政策,增加华夏人口数目,到统一时晋朝的总人口仍仅有一千六百万,当时北方草原闹灾仍有草原民族迁徙到内地,中原的华夏人口仍没有完全取得绝对优势,但是司马炎执行的增加人口政策总体上成功把华夏人口提高到四千万,已经能和异族持平,并有些优势,而且开始向草原移民,这是在司马昭时代的民族人口对比中,华夏从人数少于异族转变为优势,并且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中原向草原大规模移民。在司马衷时代的人口增长情况仍是有利于华夏民族,华夏人口增加到六千万,在草原的华夏人口数目也达到近一半,这也是中国古代华夏人口在草原比例最高的时期。司马氏三代人都在为关系中原华夏民族生存的人口增长而努力,而且在当时民族迁徙的条件下,对中原地区移民政策进行调整。司马昭时代中原已经有大量从汉末三国内迁的异族,他执行的是阻止北方继续向中原移民的政策,中原已经有的匈奴、氐族、羌族在关中占人口一半多,在并州靠近洛阳都有大量匈奴人,若是再有其他民族内迁,司马昭时代人口劣势的华夏民族的生存将受到威胁。司马昭是北征沙漠,阻挡了拓跋部等众多鲜卑从北方向内地迁徙,司马昭时代没有更多的异族迁徙到中原。并且招抚了拓跋部,让沙漠汗到中原为人质,为中原的华夏民族在草原民族争取到友谊,建立了盟友关系。司马炎时代对待移民的态度更灵活,他在中原的靠近匈奴聚居地区安置草原受灾的移民,这些移民主要是屠各、羯族,虽然人数没有原来的匈奴多,但是后来在历史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是司马氏救济的灾民,对司马氏和晋朝的忠诚度能更强些,虽然一度和匈奴联合反晋,但是最终多数是效忠晋朝或建立尊晋的晋藩政权。例如靳准和石勒等,都是建立类似现代特区的政权,拥护晋朝中央,用的封号是天王、藩王,低于晋朝中央的皇帝,类似于特首。晋朝建立前内迁到中原和关中的匈奴和巴氐对晋朝的忠诚度是长辈能高些,因为有经历过从战乱到统一的艰苦,对晋朝统一的历史功绩感激,对中原华夏民族能亲近些,对司马氏也忠诚些,就像匈奴的刘豹和巴氐的李特都是自认晋臣,效忠晋朝。到年轻一代忠诚度下降,尤其是在力量和人口增多后,割据野心也增强。在司马衷时代是更多地向草原地区移民,占了当地人口的近半数,华夏民族在草原发挥重要作用,是开疆西征的晋胡远征主力,也推动草原地区首次行政区划,巩固了晋朝中央对草原地区的管辖。在司马炽和司马邺时代,中原地区严重灾荒,中原的移民主要方向是向北方草原和南方,从中原南迁的士民被南方人称为伧,就是现代的客家人。南迁的士民集团在当时也被称为流人,都是背井离乡,客居江南的中原华夏民族,他们也被称为侨人。中原地区的华夏人减少,主要都多是匈奴、羯族、屠各、羌氐等异族,他们对华夏民族和晋朝的态度不同,有的要灭绝华夏,有的能效忠晋朝,对华夏友好,他们多数是游牧族,对干旱和灾荒的抵抗能力比华夏要强些,占据中原部分地区,建立割据,同坚守在中原和北方的华夏人交战,更多是为了争夺资源和其他异族交战。中原北迁的人也有,很多晋人移民到草原的拓跋部或慕容部等其他的北方鲜卑部族,这些晋朝的忠诚移民也能控制北方草原,影响拓跋部和其他鲜卑部族忠于晋朝,是晋朝联合抗击中原叛乱割据异族的重要力量,司马氏册封这些忠于晋朝的鲜卑部族为代王、燕王等爵位,是晋朝在北方的重要地方政府。在中原或西南、西北等地割据的异族,情况也类似现代的自治区,虽然同样和晋朝皇帝都是皇帝,但是就像现代自治区的主席和国家的主席比要低同样,他们尊晋的时候就是自治区主席,反晋时就是分裂叛乱,例如巴氐皇帝,有时尊晋承认晋朝正朔,其地位就是晋朝的自治区,有时攻打晋朝抢地盘分裂叛乱,经常在两者之间变换。晋朝在中原的移民在现代最有影响的是中原南迁到江南的移民,不仅有被称为客家人的大量后裔,他们仍牢记自己是晋人,江南的很多地名都带有晋字,而且对晋朝皇族司马氏有感情,江南的地方民间戏中有《司马邺复晋》等戏曲,司马氏在正统华夏人民中有崇高的地位。司马氏和中原移民为了收复中原和抗击异族进行的民族战争,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异族压迫,维护民族权益而斗争的杰出典范,是华夏民族能收复中原,恢复统一,实现民族复兴的榜样,在古今都永远激励和鼓舞着华夏民族精神。
引用 4sjs4 2019-12-27 05:51
第五节:前期北伐
司马睿最早的北伐是响应司马邺的号召,尽管当时他到江南不久,力量很弱,内忧外患,仅有的琅琊国兵和少量私兵先要自保,只能让祖逖帅领流民北伐。司马睿对祖逖流民集团是很照顾,祖逖的流人也像司马羕带领的流人那样抢劫,祖逖甚至纵容这些抢劫,司马睿善待不追究流人的抢劫,让祖逖带着流民先北伐。司马睿派遣祖逖北伐不是误解的偏安,对祖逖很支持,当时江南府库仅四千匹布,司马睿能拿出三千匹和一千人的粮食,这几乎是他能拿出的全部物资,司马睿让想收复中原的祖逖北伐也拉开的江南北伐的序幕,祖逖带着百余家击楫中流,渡江北伐沿途收集兵器物资,渡过淮河时约有两千人。祖逖曾先后被司马睿任命为徐州刺史和豫州刺史,他选用的部将有董昭、冯铁、韩潜、卫策等,虽然仅两千多人,但是战斗力很强,当时淮河以北的豫州有众多的武装力量,有羯族部队、坞堡武装、还有刘琨的侄儿刘演派遣任命的部队,形势复杂,祖逖基本是招抚兼并地方武装,用来打击羯族,不断向北推进。祖逖北伐虽然没有和北方的刘琨等配合,但是客观上牵制了中原的匈奴和羯族,甚至鼓舞了北方和中原地区坚守的晋军。司马睿也实质上把自己的势力扩展到中原,任命儿子司马裒帅三万人配合祖逖,也继续北伐。司马睿对祖逖非常重用,他的儿子司马裒是车骑将军,祖逖仅是镇西将军职务低于司马裒,但是司马睿让儿子司马裒听从祖逖的指挥。司马睿让祖逖和儿子北伐中原,也乘机招揽中原的流民集团,他任命兖州流民集团首领郗鉴为兖州刺史,也任用了青州流民集团苏峻为将军,在东线配合祖逖,同时任命周访为梁州刺史驻防襄阳,周访支援宛城的荀崧,联络李矩、郭默,也从西线配合了祖逖。司马睿任命的这些将领是早期参加北伐的主力,有效地平定了黄河以南地区。祖逖帅军是抗击羯族的主力,所以祖逖和司马裒的北伐是任务最艰巨的,祖逖帅军多次和羯族作战,在陈川部李头、王含、桓宣配合下攻占谯郡,李头曾劝说石勒杀王弥,是陈川部忠晋的将领,和祖逖友好,李头被陈川误杀后,李头部下冯宠投奔祖逖,陈留地区多被收复,祖逖也招降了谢浮、董瞻、于武等,和洛阳、荥阳地区的李矩、赵固、郭默、上官巳等联合,羯族在黄河以南的势力大减,羯族派五万攻打祖逖,被祖逖击败,只能坚守黄河以南的几个孤立据点。祖逖北伐的路线是先渡过淮河,然后攻打谯国,攻占谯国后攻打陈留,祖逖用计夺取羯族粮食,迫使羯族退往东燕城,祖逖派韩潜驻封丘,冯铁驻两台,自己驻雍丘,多次派兵伏击羯族,又打败羯族万骑精兵,羯族在黄河以南没法立足,祖逖释放濮阳俘虏,招降了濮阳,在河北的也多暗中投奔祖逖,晋军收复了黄河以南地区。祖逖是司马睿派遣的北伐统帅,连车骑将军司马裒都听从调遣,所以李矩、赵固等其他将领相互有矛盾也找祖逖解决,祖逖为他们和解,逐渐成为中原各路晋军的总节度。司马睿早期的北伐是收复了黄河以南,从濮阳北渡黄河不久就能到羯族都城,而且河北各城多暗中通祖逖,羯族惊恐只能和祖逖议和。晋军收复黄河以南的形势对北伐非常有力,不仅和青州的曹嶷会合,也打通与河北冀州邵续的联系,和幽州、平州、并州、代国的北方晋军都能联通。中线的北伐正是在东线晋军北伐取得重要胜利的情况下,在洛阳附近的李矩、赵固也积极北伐,开始对匈奴都城的进攻,赵固和郭默攻打到离匈奴都城不远的绛县,招降众多人马。东线和中线的北伐是造成羯族退据河北狭窄地区向祖逖求和,造成匈奴报复攻打洛汭惨败的重要原因,西线王逊派司马玖、李钊、王载等也收复汉嘉、朱提等地区,所以晋朝早期的北伐是成功的,这是用不多的兵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祖逖兵力很少,获得最大的增援也仅司马裒帅领的三万人,通常都要联合堡壁武装作战,赵固、郭默北伐的兵力也很少,李矩派郭诵、耿稚、张皮、格曾等进行的洛汭战役总兵力也仅万余人,击溃匈奴十万,气死了匈奴皇帝,中原饥乏的匈奴在张皮、耿稚、格曾用奇袭攻入营垒,杀光军马、焚毁粮草后,十万大军也顷刻瓦解,只能败回。晋军的早期北伐作战有很多经典战役,也体现了晋军非凡的战斗能力。前期北伐的缺点是没能和北方和西北的晋军联合共同作战,因为北方的晋朝方镇之间相互有很多矛盾,这些矛盾没能像祖逖和解中原方镇那样得到化解,所以多数没能配合南方的北伐采取积极进攻,结果没有南线收复国土多。
引用 4sjs4 2019-12-26 06:15
第四节:巩固中央
司马睿继位后的中国民族关系仍然是复杂的,但是晋朝华夏中央政府的地位没有动摇。异族的分裂割据没有得到各民族多数支持,晋朝的反分裂战争仍是保持优势。北方虽然异族人口比例占优势,因为黄河长江等干涸,大量中原华夏人民南迁,黄河以北和关中已经是很少有华夏民族,即使这种情况下,晋朝中央仍然控制了北方大部分领土,仅匈奴、羯族、氐族占据少量领土闹分裂,而且其分裂趋势也减弱。匈奴在集中十多万攻打洛阳和荥阳的李矩、赵固时,晋军在著名的洛汭战役打垮匈奴,李矩派郭诵、耿稚、张皮等打垮匈奴十多万军队,加上此前范胜帅五百人吓退数万匈奴军,晋军对匈奴的战场上取得优势,赵固和郭默甚至能打到绛县匈奴都城附近,匈奴政权内部瓦解,靳准帅屠各起义,推翻匈奴政权,建立拥护晋朝的天王政权,北方的屠各族转向拥护晋朝,屠各路松多等拥护司马保,匈奴和羯族的矛盾公开化,双方正式决裂。羯族石勒公开宣称自己要自立帝王,拒绝归还占领的匈奴都城等大片领土,因为他长期名义效忠晋朝,而且部下晋人很多,所以虽然说要称帝,最终接受忠晋的裴宪给他制定的王位制度,继续名义上尊晋当晋藩,没有称帝,和幽州段氏结为兄弟,但对刘琨从过去送人质降服变成对立攻打并州北部。匈奴退到关中东部,这里的羌氐和屠各都拥护司马保,向司马保的秦州集结,匈奴要应对多民族,汉旗号没法再欺骗而弃用,竭力缓和同华夏关系,甚至立司马衷的寡妻羊氏,利用司马衷在各民族中的声望,羊氏的女儿临海公主在江南地位和影响不低,匈奴要和羯族、羌氐作战,不得不缓和与华夏中央的关系。西南氐族分裂割据的分裂势头也被遏制,晋军收复巴郡,李钊和王载又攻占汉嘉和朱提,又遭氐族杨难敌攻击,分裂政权控制区减半。晋朝中央在司马睿统治初期是发展顺利的,他刚继位七个月屠各族就效忠中央,几乎摧毁匈奴政权,经过晋朝君臣和军民的英勇战斗,沉重地打击了分裂力量和民族敌人,匈奴和羯族都放弃了最初要灭绝华夏的意图,虽然仍继续割据分裂,但联合攻打华夏已经变成相互攻打,而氐族分裂力量已经有归附晋朝中央的表示和意图,其内部拥护华夏中央的呼声也日渐高涨。晋朝中央在司马睿即位后是得到巩固和增强的,这是华夏民族牺牲了两位皇帝和大量军民,英勇战斗和牺牲获得的民族地位,也是因为在晋朝守住了大部分国土后,分裂者同晋军交战往往败多胜少,而且晋军也学会避免和骑兵多、野战能力强的匈奴和羯族进行野战,更多采取坚壁清野的防御战,晋军晋人把羯族称为蝗虫,也体现羯族生产农耕的能力弱,石勒虽然也会耕种,但更多是贩马贩卖人口,在晋军坚壁清野抢不到粮食只能相互杀食的情况下,抢夺匈奴粮食从匈奴政权那招揽人口就成为必然的政策,这也是匈奴的弱点,匈奴被困在狭小的区域内牲畜和粮食生产也因为北方灾害损失严重,人口甚至因为饥荒减少十分之五六,和羯族同样在晋人那里抢不到粮食,也转向攻打羯族和羌氐。司马睿继位后中央政府能得到巩固和当时民族矛盾变化也有重要关系,分裂割据都无法从晋朝中央那里夺取资源和人口,只能转向他们身边的其他异族,而且在北方他们周围更多也只是其他异族,华夏人口多数都迁徙到南方了,北方各个异族之间的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甚至同样都是氐族,仇池和巴氐之间也爆发了激烈对抗。现代分析当时的历史不能再用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认识,仅仅以为晋朝中央和割据都是同样的,华夏民族和异族都是同样的,民族之间的关系和地位是往往通过民族战争和生产力强弱决定的,在民族战争中要是失败了,是没法保障民族关系平等的,每个民族的利益往往是要依靠战争维护的,最终也是要靠军事力量和战争胜败来决定的。司马睿领导晋朝军民巩固中央地位也是他团结华夏民族的成果,华夏民族这时期非常团结,即使在远离江南的东北和北方华夏军民,阻隔万里的西北、西南华夏军民,全都是不远万里,跨海越野到建康拥戴司马睿,温峤、蔡忠、王济、荣邵、王澄等到江南都是要远行数千里、航海近万里。即使在分裂割据中的晋人,也多数都忠于晋朝,甚至公开拥护晋朝正朔,劝说异族分裂政权统治者归降晋朝,这也是晋朝中央地位巩固的重要原因。司马睿又能巩固晋朝的华夏民族和其他忠于晋朝的兄弟民族的联合,团结各民族忠于中央的兄弟同胞,增强巩固了晋朝中央政府。
引用 4sjs4 2019-12-25 07:34
第三节:任用群贤
司马睿继位后组成建康中央政府领导反分裂,仅十年后匈奴分裂政权灭亡,二十年后氐族分裂政权灭亡,三十年后羯族分裂政权灭亡,复兴中原恢复统一仅用三十年,这是同时在三条战线作战,和三个民族同时战争的不利条件下,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和司马睿任用群贤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司马睿在318年继位时已经有了非常有力的政治军事集团,这是他到建康经营十一年的成果,司马睿最初被司马炽派到江南时,人单力孤,首先要得到当时权臣司马越的认可,否则会被别人取代,司马睿通过司马越的王妃裴氏获得认可。司马睿到江南初期被当地门阀豪族轻视,时任扬州刺史的王敦也要换他,司马睿在亲信王导帮助谋划下,司马睿笼络了当地门阀纪瞻、顾荣两人,司马睿又亲自任用荐举江南门阀周玘、贺循、陆晔、张闿、薛兼、陆玩、丁潭、戴渊、周访、陶臻、李式、周抚等,重用避地江南的北方士族门阀杜乂、王承、王彬、祖逖、蔡谟、林禄、周顗、祖纳、钟雅、诸葛恢、庾亮、刘隗、刁协、卫玠、卞壶、江济、陈頵、孔愉、熊远、高悝、颜含、荀邃、荀闿等等,总计一百多人,被后世称誉为百六掾。司马睿称晋王前后,仍有更多的贤才从北方来到南方,司马睿就把这些人才很多组成儿子司马绍的辅佐队伍,其中包括温峤、邓攸、褚翜、傅咏、荀奕等,司马睿还重用宗室中的杰出人才司马祐、司马羕、司马宗、司马承、司马翘等。司马睿早期和百六掾创业初期是非常艰苦的,江南府库仅有四千匹布,为了响应晋愍帝北伐的号召,他拿出三千匹布给自己的幕僚祖逖,让他组建部队北伐,扬州门阀豪强在初期对他也很轻视,王敦又想换他在扬州散布王马共天下的谣言,他仅有宋典等帅领的几千琅琊国兵,对掌握数万州兵的王敦无能为力。司马睿能和幕僚同甘共苦,甚至在一个桌子一个盆里吃饭,仅用禁脔区分等级,随着不断有杰出贤才加入他的幕府,尤其是江南门阀豪族贤才加入他的幕府,实际也带来大量私兵,这是非常重要的力量,周玘、贺循、纪瞻、顾荣等帅领私兵甚至三定江南,司马睿有了这些私兵才超过王敦的州兵,在江南实际站稳脚跟。纪瞻帅领私兵甚至在寿春打退石勒,保住淮河以南地区。荀藩等荀氏集团拥戴司马睿为天下盟主后,司马睿领导晋朝势力最大的政治军事集团,成为各集团拥戴的领袖。司马睿称帝后,太保是司马羕,他和司马宗负责流民事务,流民在江南也是庞大势力,重要将领苏峻、郗鉴、毛宝等都是出身流民集团。太尉荀组代表中原荀氏集团,司马睿任命荀组为尚书令,改任司空刘琨为太尉,笼络北方的力量,任命王敦为大将军,当时梁州周访、荆州陶侃关系密切,加上益州应詹、湘州甘卓,司马睿开始是很重用王敦,在军职上还有太尉刘琨、骠骑将军王导,司州刺史李矩、豫州刺史祖逖、冀州刺史邵续、兖州刺史郗鉴、青州刺史曹嶷、幽州刺史段匹磾、平州刺史崔毖、鲜卑大都督慕容廆、代王郁律,凉州的张寔、秦州的司马保都是拥戴司马睿,都能听命司马邺遗诏,在地方上继续效忠司马睿中央政府,司马睿也没有排斥异己让自己的嫡系去接替各方镇,而是仍旧重用那些地方集团的将领。司马睿派遣儿子车骑将军司马裒帅三万援助祖逖时,也让儿子听从祖逖的调遣,联合李矩、赵固、魏浚等,稳定中原局势。在江南荆州刺史陶侃帅苗光、皮初、朱伺、赵诱等平定了荆州地区,司马羕在这一地区安置流民,部下有犯罪的,也能交陶侃治罪。司马羕招抚流人是成功的,安置和招抚了众多流民和将领。毛宝、梁堪、高宝等都是司马羕在荆州主持流民事务时加入司马睿集团。司马睿渡江后,苏峻等流民也从北方南迁,加入司马睿集团,郗鉴在邹山被司马睿任命为兖州刺史。司马睿在中央政府宰相执政的任命上也能选用贤才,司马睿任命的门下省宰相几乎都是江南贤才,让纪瞻、张闿、陆晔、李式为宰相侍中,仅李式是江夏人。在中书省任用北方的王导任中书监,江南的贺循为中书令。在尚书省是北方人荀组任尚书令,尚书仆射荀崧和刁协都是北方人,门下省在后来才有王彬、邓攸、刘隗、荀邃等北方人加入,南方人熊远、陈晷也是门下省宰相。总体上看司马睿在三省安排上并没有过分偏袒北方人,门下省是南方人多,中书省是南北平分,尚书省是北方人多,司马睿选用群贤是为晋朝的长治久安和平定分裂叛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司马氏能收复中原恢复统一完成复兴事业的奠基人。
引用 4sjs4 2019-12-24 08:14
第二节:元帝继位
司马睿执行司马邺的遗诏重新组建中央政府,得到晋朝军民的拥护,从天下盟主到晋王,司马邺选择的继承人是正确的,乱世立长立贤,治世立嫡立仁。司马睿坚决要救出司马邺,谦虚推让,忠诚和恭敬更是让天下敬重,王导和纪瞻帅群臣在劝进时,他推辞让人把御座撤下,纪瞻郑重地说:“帝坐上应星宿,敢动者斩”,司马睿在司马邺遇害后才正式继位,晋朝中央政府仍是按战时状态运作,司马睿仍尊司马保为相国;司马羕为太保,公元318年司马睿继位后,任命太尉荀组为司徒;任命司空刘琨为太尉;王导为开府仪同三司;王敦为大将军;宰相执政的三省中:门下省侍中是纪瞻、张闿、陆晔、李式;中书监是王导,中书令是贺循;尚书省尚书令是荀组,尚书仆射是刁协和荀崧,其中的相国司马保、太尉刘琨、尚书令荀组等仍是在北方抗击分裂叛乱的前线。司马睿即位七个月后屠各起义,靳准推翻匈奴建立晋藩天王地方政府,归附中央结束分裂。此前石勒已经名义归晋,李雄也缓和同中央关系,晋朝渡过了民族危机,虽然三十多年后才恢复统一结束分裂,但是异族要灭绝华夏民族的危险已经结束。司马睿继位时的晋朝仍控制全国九成以上领土,在江南扬州刺史王导、江州牧王敦、荆州刺史陶侃、湘州刺史甘卓、梁州刺史周访、益州刺史应詹、广州刺史郭讷、交州刺史陶威、宁州刺史王逊,这些人都是司马睿的嫡系,在中原司州刺史李矩、青州刺史曹嶷、豫州刺史祖逖、兖州刺史刘演、这些多数是荀氏集团,也有司马睿集团的,在北方是并州刺史刘琨、幽州刺史段匹磾、冀州刺史邵续、平州刺史崔毖,鲜卑大都督慕容廆、代王郁律等。在西北是相国司马保任秦州刺史,张寔任凉州刺史,北方和西北虽然没有司马睿的嫡系力量,但是都表示效忠司马睿,华夏民族只要团结反分裂,抗击异族叛乱,在当时民族生产力和战斗力仍是保持优势,虽然人数和异族比例不占绝对优势,但是仍能战胜异族分裂叛乱。所以司马睿是竭尽全力维护晋朝的内部团结,尤其是增强和鲜卑的民族团结,司马睿的皇后虞氏没有嫡子,他娶的鲜卑妃荀氏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荀氏是鲜卑慕容部的女子,可能是司马睿为了笼络当时在中原势力庞大的荀氏集团而把妃子慕容氏改为荀氏,体现和荀氏联姻,所以荀藩、荀组、荀崧等拥戴司马睿为天下盟主。司马睿和荀氏的两个儿子是司马绍和司马裒,又都交给皇后虞氏抚养教育,司马睿两个儿子的教育也都非常成功,都是才能出众,司马睿最喜欢司马裒,在王导的劝谏下立长子司马绍为太子。司马睿因为和慕容部联姻,所以册封慕容廆为散骑常侍、龙骧将军、大单于、昌黎公,慕容廆最初不愿接受,在鲁昌的劝说下,接受任命,派王济渡海到建康劝进。司马睿继位后派谒者陶辽到东北正式册封慕容廆,使慕容部成为效忠晋朝的重要力量。司马睿的生母是王氏,嫡母是夏侯氏,司马睿重用王氏,所以王氏在江南地位很高。司马睿的皇后虞氏去世很早,他的妃子主要有荀妃、郑皇后、王才人、石婕妤等,司马睿是作为司马炎的继子嗣位,入继大统,当时江南的宗室中,从中原陆续迁到的有十多家,司马睿册封宗室也采用司马炎的政策,增强了宗室力量。司马睿让司马绍为太子后,相继封司马裒、司马焕、司马昱为琅琊王,继承自己家族的琅琊封国,又册封王才人儿子司马晞为武陵王,巩固江南荆州武陵郡靠近益州地区;册封石婕妤的儿子司马冲为东海王,既是报答东海王妃裴氏,也笼络原来东海王的旧部;汝南王司马祐、梁王司马翘、谯王司马逊、高密王司马据、彭城王释等陆续都来到江南,司马睿让司马释的儿子司马钦继承河间王,让南顿王司马宗负责招抚安置流人。司马睿集团在北方主要依靠晋朝方镇、鲜卑力量,司马氏仅有司马保、司马瞻、司马尚、司马滔等少数在北方坚守,在南方主要依靠宗室集团,也包括宗室控制的流人力量;从北方南迁的士族和门阀;江南的士族和门阀;王荀郑虞石等外戚力量。司马氏历任皇帝没有暴君,执行进步仁义政策,在反分裂战争中又战斗在最前线掩护中原士民南迁,所以在晋朝军民中有很高声望,司马睿继位后又能团结北方方镇和鲜卑,笼络南方的四大力量,实现了中兴事业。司马睿在继位后能持续积极推动反分裂和北伐事业,重用和选拔贤才重建中央政府,恢复生产、扩建军队,在百废待兴的重建中也能减轻百姓负担,对中国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引用 4sjs4 2019-12-23 05:41
第四章:建武中兴
第一节:天下盟主
司马睿是司马伷的孙子,是司马炽派遣到江南镇守,安置了大量南迁的中原士民,稳定了江南地区。司马睿在司马邺即位后被任命为左丞相,一年后升为丞相,大都督中外诸军事,是荀藩等荀氏集团推举的天下盟主。司马邺被俘前派宰相侍中、平东将军宋哲到江南宣布他的遗诏,让司马睿继承帝位,同时也诏令各地方镇拥戴司马睿。晋朝此时仍控制全国九成以上领土,只是皇帝被俘,领土并没有被占领多少。司马睿作为最大的地方集团控制区包括整个江南、淮河流域、汉水流域等地区,中原荀氏集团控制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黄河以北是刘琨、段匹磾、邵续等控制一半多领土,东北是崔毖和慕容廆等控制。在草原是代王普根和晋人段繁、莫含等控制,晋胡远征到欧洲控制大片领土,这些领土晋人和鲜卑各自控制多少不详,但是仍可算是晋朝领土,普根和不久后继任的郁律都没有叛晋自立,仍是称代王,效忠晋朝。西北仍是忠于晋朝的司马保集团和张氏集团控制,西南虽然有割据,但王逊、杜毗、王异、李秀等仍控制西南大部分地区。司马邺虽然遗诏让势力最大的司马睿继位,但司马睿没有立即接受,仍号召救出皇帝司马邺表现的非常忠诚,这也激励了北方各方镇,李矩打败匈奴进攻,赵固和郭默北伐攻入匈奴统治区,一直打到绛县,离匈奴都城很近了,三万多人追随晋军叛离匈奴,赵固等号召俘虏匈奴太子赎回司马邺,匈奴统治日益动摇。晋朝军民对司马邺的拥护让人感动,也体现各族人民对中央的维护。司马睿集团多数都希望司马睿接受司马邺的诏令,早日恢复中央政府,荀氏集团在拥戴他当盟主的基础上,也再次劝进,太尉荀组帅邵续、曹嶷、王逊、崔毖等劝进,在江南和中原都劝进的情况下,司马睿只同意继任晋王,否则就回琅琊国,仍表示先要洗雪国耻,群臣同意。司马睿这样做不仅有谦虚和忠诚的原因,也是因为北方也有要拥立司马保的意图,张氏、刘琨、段匹磾、慕容廆等仍没有来劝进,他仅继任晋王有利于维护晋朝内部的团结,保持道义上的优势,让天下百姓更加对他敬重。司马睿的谦虚和顾全大局也让北方那些犹豫的方镇都感动相继效忠他,刘琨为首发起的第二次劝进,刘琨派温峤到江南劝进,段匹磾派荣邵劝进,慕容廆派王济劝进,邵续派刘胤劝进、王逊派王澄劝进,刘翰、段辰、段眷、刘演等都劝进,其中邵续、王逊、曹嶷、崔毖是两次劝进都参加了,不仅张寔也派蔡忠到江南劝进,全国几乎大部分地区都拥戴司马睿。司马保虽然没派人劝进,但也没有反对或自己称帝。司马睿又派韩畅出使代国,赏赐郁律礼服,笼络代国,实际当时段繁、莫含等晋人在代国仍占很大比例,忠于晋朝,晋人影响力仍很强,韩畅这次出使是成功了,郁律的父亲是沙漠汗儿子是在晋朝成长,是晋朝拥立的,所以郁律也没有自立叛晋,仍称代王,司马睿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得以确立,成为新的中央政府。在江南的中央政府依然以反分裂为首要任务,司马睿没有急于称帝,而是以天下盟主和晋王的身份继续领导晋朝中央进行反分裂恢复统一的中兴大业。司马邺被俘时的情景是,他坚守的长安是“户不盈百”、“众唯一旅”,以那样的艰苦条件抗击匈奴数十万,牵制匈奴攻打晋朝其他地区,这种勇敢坚强的意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司马邺和梁濬、麴允、吉朗、辛宾、梁允、严敦、任播、臧振、张伟、杜曼等牺牲的晋朝君臣都是民族英雄,晋朝两京沦陷虽然总共仅牺牲三万多军民,但是他们长期抗击匈奴、为反分裂和民族生存做出的贡献是值得中华民族永远学习和尊敬,在当时也受到包括猗卢在内的全国各民族尊敬。司马睿宁可当盟主继续效忠被关押的司马邺也不立即称帝,也有敬重司马邺和那些被俘群臣的意思,让晋朝军民都以洗刷国耻、平定分裂叛乱为信仰,这对整个华夏民族精神的鼓舞起到重要作用。司马睿当盟主晋王的做法也得到包括氐族李雄在内的全国各民族尊敬,李雄对司马睿也非常尊敬,后来曾表示司马睿若收复中原,他就归顺中央。中国历朝历代多数情况下都有分裂割据,即使统一朝代有时都有分裂割据,所以司马邺被俘不能像古代封建社会那样认为是西晋灭亡了,因为晋朝当时仍控制着全国,仅少量领土沦陷,司马睿恢复的江南政府也不是偏安南方的地方政府,而是控制全国九成以上领土的中央政府。
引用 4sjs4 2019-12-22 05:31
第十节:维护中央
司马邺领导维护中央的反分裂历史功绩值得永远尊敬学习,现代不能像古代那样把中央政府和割据政府混淆,即使古代那些像司马迁、习凿齿等杰出历史学家都已经重视统一,开始把统一作为中央政府的地位,比迷信的正闰观和交替观要更加客观实际。司马邺时代就体现为国家统一完整进行反分裂战争的重要意义,也真正体现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在晋朝仍占主导地位。司马邺中央坚守长安时期的核心是司徒梁芬、侍中宋哲、梁濬、庾珉、辛勉等;尚书仆射索琳、麴允,其他政府要员都是在地方,司马邺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帅领少数晋朝军民英勇战斗的精神让代王猗卢都尊敬,向司马邺献马,积极支援平定匈奴分裂叛乱。司马炽是在洛阳两次用少数兵力战胜强敌匈奴,司马邺在长安也是用少数兵力多次打败匈奴。司马邺不仅能册封猗卢为代王,增强鲜卑拓跋部的效忠,也能册封慕容廆为镇军将军、昌黎辽东两郡国公,这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公爵位册封记载,也增强了慕容部对晋朝中央的效忠,巩固了草原和辽东地区的民族团结。司马邺册封鲜卑首领体现了晋朝中央政府在各民族心目中仍是继续效忠的中央,各族人民仍是希望维护晋朝统一,反对分裂,仍是希望晋朝执行的众多进步民族政策能得到继承发扬,反对分裂造成的民族冲突和杀戮,尽管中原地区的恶劣环境和灾害已经让华夏农耕民族难以生存居住,但是仍有多支晋军坚守在中原,他们都忠于晋朝中央,和司马邺共同打击匈奴。在荥阳、洛阳的李矩、赵固、魏浚等、太原和上党等地的刘琨也是匈奴主要攻击方向,多次击败匈奴。司马邺皇帝作为匈奴最主要的攻击目标,只要他还在长安坚守,就像匈奴说的是最深的耻辱和威胁,数十万匈奴打不下已经仅有百户人的长安,这对匈奴是代表无能无力,所以匈奴竭力去攻打长安,也减轻了对其他方向晋军的压力,巩固了黄河以南各路晋军的防御态势,石勒在南方无法立足主要是因为羯族擅长的野战始终没法战胜晋军坚壁清野的防御,最后只能自相杀食退回河北,不得不表面向晋朝归附。晋朝各地方也更加积极地拥护司马邺中央,司马睿派祖逖北伐,逐渐收复黄河以南,司马保派胡崧援助长安击败匈奴,张寔效忠司马邺,他的部下获得玉玺,他也献给长安的司马邺,刘琨和猗卢也计划联合攻打匈奴。代王猗卢有数十万军队,联合晋军是可以很快平定匈奴,但是他被害,由猗迤的儿子普根继承代王,普根虽然忠于晋朝中央,但是他负伤患病,也没能南下平定匈奴。在草原代国的晋人卫雄、姬澹帅三万家去归附刘琨,段繁、莫含等数万家仍留在代国。司马邺中央政府在北方的各地方政府这时期都基本稳定,仅王浚被石勒欺骗杀害,段匹磾从石勒手中收复幽州,孙纬阻击把石勒打得仅而得免。段匹磾和段氏控制幽州也成为忠于晋朝的重要力量。司马邺任命的骠骑将军杨茂搜去世,儿子杨难敌和梁州刺史张光矛盾,不再积极援助晋军,张光去世。胡子序领梁州刺史,以后是任愔接任继续同氐族战争,掩护长安南翼。司马邺时代分裂叛乱的匈奴、羯族、氐族都已经灭绝,它们的分裂不符合中国各民族的根本利益,而这时期拥护中央反分裂的鲜卑和羌族都还到现在仍存在,中国中华民族维护国家统一和反分裂的历史传统是深入人心的。司马邺英勇地抗击匈奴是进步正义的,要是现代人都只重视匈奴表面打着汉旗号,那是可悲的,还比不上晋朝军民不看说辞只重视行动,匈奴人要灭绝其占领区汉族是事实,并州汉族遇难十分之八九,连汉室山阳公刘秋都让匈奴杀了,晋朝军民识破匈奴打汉旗号的骗局,英勇地维护中央政府抗击异族分裂叛乱。司马邺坚守长安受到中国各民族拥护,尤其是华夏民族的爱戴和效忠,在长安被围后,凉州的张寔叔父张肃坚决要亲自去援助解围,听到长安陷落后,张肃悲愤去世。晋朝的各民族都敬重司马邺,即使在匈奴都城,人民都愿意去看望他,年长的看到他都落泪,各地抗击匈奴都是以司马邺为号召,对晋朝来说没有发生皇帝遇难国家就崩溃的局面,晋朝皇帝遇难只会增强华夏人民反抗异族的精神。晋朝上下多数都是遵循历史唯物主义,没有因为出现分裂叛乱就失去对统一的信仰、失去对晋朝中央的效忠,也没有因为皇帝被俘就认为国家灭亡而卖国投降。晋朝军民能理解民族战争的本质,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利益,拥护司马邺继续英勇地抗击要灭绝自己的异族敌人,这在现代评价也是进步的,值得尊敬学习。
引用 4sjs4 2019-12-20 15:38
第九节:册封代王
司马邺执行的民族政策是进步的,也巩固了民族团结,加强了晋朝中央和草原地区的关系,在民族矛盾激烈时期,晋人联合鲜卑对抗执行种族灭绝的匈奴是成为最重要的政策。这是因为司马氏长期执行和鲜卑友好的政策,到司马邺时代也是鲜卑最忠于晋朝,和华夏民族最友好。在北方草原有人数众多的晋人移民,草原人口比例是晋人近半,这些晋人和鲜卑人联合西征五年,平定二十国,共同长期生活和战斗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司马衷时代草原的鲜卑人是树碑效忠司马衷,册封拓跋部的猗迤担任大单于,到司马炽时代是册封鲜卑拓跋部首领为猗卢为代公,猗迤和猗卢兄弟被后世评价对晋朝勤恳效力,做出了很多贡献,尤其是猗卢担任代公后,是食邑两郡,同样是和哥哥一样效忠晋帝,在司马炽时代就上奏请求攻打匈奴,又提出派兵驻守洛阳,被司马越以洛阳饥荒为借口拒绝。猗卢南迁至平城也是为了支援晋将,为了效忠晋帝,不是误解的南侵,要是猗卢学异族南侵是不会向刘琨仅要求几个县,而且晋朝并州人口短缺已经被匈奴屠戮仅存十分之一二,刘琨也需要把最北边的几个县人口南迁,补充太原附近和并州稀少的人口,况且拓跋部有近半的晋人,刘琨仅划出数百里的狭小区域,安置了晋胡约十万家人口,南迁到平城的也多数都是晋人移民,草原牧民十万家是不可能居住在数百里的。司马邺时代的北方应该是依然保留着晋胡远征的成果,北方疆域一直到欧洲地区,因为猗卢出兵作战往往没法出动其晋胡全军四十万的兵力,最多是有二十万出征,所以至少有一半的兵力二十万骑兵仍在西部镇守或征战,这还没算扩张二十国增加的兵力。312年刘琨的父母被匈奴杀害,猗卢派自己的儿子、猗迤的儿子普根和晋将卫雄、姬澹、范班等为前锋前往支援刘琨,猗卢亲自帅二十万为后续部队南下攻打匈奴,收复了太原等地,逼近匈奴核心控制区,斩杀匈奴多员战将,匈奴伏尸数百里。留驻军队帮助刘琨恢复防御后,猗卢上奏司马邺希望晋军东渡蒲坂,猗卢派十万骑兵出西河的鉴谷,联合攻击匈奴都城,抢夺匈奴粮食,再把晋帝迎回洛阳,但是计划没能执行。314年猗卢再次和刘琨约定共同攻打平阳,但是因为羯族部民叛乱而暂停。猗卢这时期估计是仍在西征欧洲,他预计南下的仅有十万骑兵,主力三十万以上都不出动,应该是投入到西部战场,而且有把羯族向东迁到幽州的情况,应该是从西征中带回些更多的俘虏。这年的九月猗卢向司马邺派出使臣,贡献马匹,可能也包括西征的战利品,司马邺对此是非常高兴,第二年二月正式晋封猗卢为代王,食代、常山两郡的郡王,超过一般的郡王,这时期的猗卢势力已经非常庞大,拥有的军队数量已经七十万,数年后侄儿郁律即位后,兵力达到近百万。猗卢有数十万的大军,却能效忠司马邺,没有南下侵占中原,固然是拓跋部有大量晋人的缘故,也和猗卢兄弟年幼受中原文化教育成长,长期效忠晋朝有关。司马邺册封猗卢为代王具有重要意义,在司马炽已经封猗卢为代公后,体现了晋朝中央对草原地区的行政管理,也能让在草原的众多晋人感到中央政府没有遗忘他们。司马邺继位后,猗卢又是献计攻打匈奴,又是献马表示忠诚,司马邺册封猗卢为代王,更能增强猗卢的忠诚,鼓舞草原地区晋人的士气,笼络草原各民族效忠晋朝中央。这以后七十年中,虽然拓跋部内部发生了很多巨变,但是都始终能使用保留代王的封号,效忠晋朝中央没有僭越称帝和叛晋。司马邺册封猗卢是晋朝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民族团结史上的光彩典范,就像司马衷时代晋胡远征同样,是中国各民族联合生产战斗的重要成果,对以后的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司马邺艰苦战斗在长安,一面掩护着南方的华夏民族,一面联系着北方的兄弟民族,用现代观点评价,是挽救民族的历史功绩。司马邺册封猗卢后不久,猗卢就再次表示愤恨匈奴和羯族分裂叛乱,立志要平定叛乱,拥护中央反对分裂的兄弟民族,在现代才是值得尊敬学习。晋胡远征在司马邺时代仍在继续,这时期晋朝的疆域仍是鼎盛时期,拓跋部能平定西部的众多国家,是和晋人共同西征取得的成果,体现晋朝民族团结的巨大历史意义。也是同时代罗马帝国马尔塞林等学者评价中国是领土辽阔,文明富强的重要原因。司马邺战斗在反分裂最前线虽然艰苦、危险,但猗卢这位拥有几十万军队的首领竟然能向他献马,也体现了司马邺的勇敢受到草原民族的尊敬。
引用 4sjs4 2019-12-19 12:11
第八节:激战关中
司马邺坚守长安是挽救民族,是英勇牺牲的奉献精神,他在数年中领导晋朝军民进行了激烈抗击异族的民族战争,在关中激烈的战争有力打击和削弱了匈奴的力量,牵制了匈奴大量兵力,阻止了匈奴南下江淮的图谋,掩护中原士民南迁和安全。司马邺在关中镇守初期,领导长安收复战的阎鼎、贾疋都去世早,司马邺政府的主要领导人有宋哲、梁濬、庾珉、辛勉、麴允、索琳、吉朗等。阎鼎、贾疋等领导的长安收复战时,消灭了大量匈奴军,那时的晋军兵力有十五万多,匈奴也是出动主力二十多万,匈奴没有多余兵力南下,要防御刘琨和猗卢的北面,王浚的东面,李矩、赵固、魏浚的南面,三面共需要三十万,这已经是接近匈奴能动员兵力的极限,各方镇要是按司马邺的诏令部署积极进攻,匈奴叛乱是可以很快平定的。司马邺是在长安和匈奴经过了数次激烈战斗,长安收复不久匈奴就派刘曜帅大军进攻,双方在黄白城进行了两次激烈交战,匈奴遭受重创败回。匈奴又从粟邑准备进兵,把那里作为攻长安的据点,但是被晋军赶回河东。建兴二年匈奴再次帅军攻新丰附近,被索琳击退。同年匈奴攻长安,被麴允击退,匈奴败回后不再从潼关方向进攻。二年九月代公猗卢遣使到长安向司马邺献马,并且上奏希望联合晋军刘琨攻匈奴。司马邺封仇池氐族杨茂搜为骠骑将军,配合张光对氐族叛军北面压制,配合南线晋军继续围困氐族叛军。三年派宰相侍中宋哲为平东将军,镇守华阴,匈奴改由从上郡方向进攻关中,攻北地交战中被麴允击退。麴昌镇守北地,司马邺和羌族结盟,羌族的大军须为晋军提供粮食物资,司马邺建兴时代初期,鲜卑代王猗卢献马、羌族大军须等拥护献粮,凉州张寔接替父亲张轨任职后,向司马邺献玉玺,在关中的司马邺政府是得到全国各民族大多数拥护,中央政府的地位是非常巩固的,对匈奴的战争也是总体上保持优势地位。匈奴第四次攻打关中,这次是从上郡方向进攻,镇守上郡的是太守张禹,也是击退了匈奴的进攻,匈奴没能攻入关中。麴允因为饥荒向灵武方向撤退,匈奴攻入上郡,张禹等退走,不久晋军又收复上郡,由籍韦任太守防御。经过这数年的战斗匈奴已经兵力减弱到只能从上郡方向进攻,不能从潼关正面攻长安,关中晋军也消耗不少,虽然麴允、索琳等多次击败匈奴,但是几乎是匈奴主力五十万都用在西线,和其他三面的作战很少,关中晋军十五万是没法长期和匈奴单方面作战。司马邺是成功牵制了整个匈奴集团,在西南杜毗和王异等包围氐族,王逊和李秀联合叟人平定宁州夷人,仍是稳定相持状态。中原晋朝各方镇仍联合鲜卑对羯族保持压制,石勒只能保持表面降晋,和刘琨、王浚友好。江南在司马睿领导下,晋朝统治也巩固了,司马睿也响应司马邺的诏令,派祖逖开始北伐。在司马邺领导激烈地抗击匈奴的时候,石勒和曹嶷关系恶化,石勒希望与匈奴联合攻打曹嶷,匈奴因为要和司马邺交战而拒绝,石勒只能暂时作罢,这让曹嶷惊恐向晋朝归降,被晋朝任命为青州刺史、广饶侯。晋朝在总的战略方向上,主要仅是和匈奴作战,而且在中原灾害日益加重的情况下,连从草原内迁二百年的匈奴都难以适应这种饥荒灾害,这些匈奴虽然定居中原百年,但仍保留很多游牧特点,算是比较耐旱的,都在这样的灾害中饿死十分之六,相比司马邺帅领的中原农耕民族耐旱能力弱,能坚守到那么长时间已经算是奇迹了。羯族是比匈奴人内迁要晚百年,耐旱能力更强些,这时期在中原适应性超过匈奴和晋军,甚至挖走匈奴二十万户,而且表面打着拥护晋朝中央的旗号,少打仗多招人,暗中发展。晋朝在关中的司马邺政府坚持数年后才开始向其他地区求援,主要也不是因为战斗力差,不能打仗,而是因为饥荒,防御上郡的籍韦就是因为没有粮食,帅军退往汉中就食,只有司马邺仍坚守在长安不退。匈奴因为饿死很多、逃亡很多,也已经精疲力竭,战斗意志下降,基本上不再发动大的攻势,双方交战少,都是在对耗状态。匈奴不再攻晋军防御重点潼关到华阴方向,而是绕过北地去包围长安,关中演化成消耗围城战。司马邺坚守长安是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对民族生存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关中激烈的防御战和运动战不仅消耗了大量匈奴兵力,也促成匈奴统治阶级的瓦解,匈奴兵的伤亡和逃亡,让匈奴统治者不得不重用屠各等其他民族,也加速了匈奴集团走向分裂没落。司马邺值得华夏民族永远尊敬和学习。
引用 4sjs4 2019-12-18 06:45
第七节:愍帝继位
司马邺是司马炎的孙子,在司马炽组织洛阳突围中,司空荀藩和司马邺是向南突围;中书令李絙是向北突围;尚书令和郁是向东突围;司马炽向西突围去会合司徒傅祗,准备去长安。司马炽虽然被俘,但牵制了匈奴主力,掩护其他三路都突围成功,中书令李絙到大司马王浚那里;尚书令和郁和司马端突围到大将军苟晞那里,司马邺和司空荀藩突围到豫州刺史阎鼎那里。司马炽被俘后,晋朝没有投降,各地方镇组建行都政府继续战斗。在蓟城是大司马王浚和中书令李絙拥立皇太子,设立行都;在仓垣是大将军苟晞和尚书令和郁拥立皇太子,设立行都;阎鼎抗击匈奴斗争最积极,匈奴毁洛阳,司马邺等到许昌后,阎鼎接到傅畅的信请他发兵收复洛阳,他就拥立司马邺发兵要攻打洛阳,流人说洛阳靠近匈奴又被焚毁,所以转向攻打长安。在宛城的荀崧派石览前往收复洛阳,司空荀藩等在密建立行台拥护司马睿为盟主。阎鼎保护着司马邺到达蓝田时,关中的贾疋帅梁综、麴特、竺恢、麴允等汇合十万晋军攻打长安,司马邺赶到雍城,成为关中晋军的旗帜,贾疋、麴允等连续打败刘曜;王秃、纪特又在新丰击败刘粲,匈奴在关中接连惨败被迫放弃长安退走。司马邺在众将拥护下进入长安,在长安被阎鼎和贾疋等拥立为皇太子。司马邺集团因为收复长安和关中,在三个行都政府中声望最高,另外的行都太子和江南的盟主司马睿都尊奉司马邺,这时的晋朝行都政府仍然控制着全国九成以上领土,两京都已收复,晋朝的反分裂势头仍很强。司马邺任命阎鼎为总百揆,以太子詹事辅政,遭到关中众将反对,阎鼎出走卒。长安行都政权被贾疋、麴允、索琳等控制,司马邺任命司马保为大司马,贾疋为骠骑将军。司马炽领导反分裂坚守洛阳,没有暴政害民,没有贪图享乐,被俘后没有割地赔款,更没有劝说各地将领投降匈奴,即使匈奴俘虏他仍仅控制并州两郡地盘,在全国各地军民都依然效忠司马炽,即使建立行都政府拥立皇太子,也要继续抗击匈奴。在晋怀帝遇害后,各方拥戴司马邺称帝,任命司马睿和司马保担任左右丞相,任命张轨为太尉接替被匈奴害死的司马模,任命刘琨为大将军接替被羯族害死的苟晞,在河阴据守的司徒傅祗病逝,司马邺任命梁芬继任司徒,司马邺即位后的长安政府总体上发挥了进步作用,行使了中央政府的职能,长安政权的建立能继续发挥把匈奴和异族主力牵制在中原的作用,在客观上保护江淮地区不遭到异族的杀掠,司马邺年号建兴,在北方广大军民中有崇高声望,太尉张轨和子孙对司马邺最拥护,后来司马邺遇难后仍然继续使用建兴年号。司马邺称帝后,立即下诏部署平定分裂割据,诏令王浚和刘琨帅三十万并幽军队攻匈奴,让司马保和张轨帅关中军三十万到长安集结,让司马睿帅二十万到洛阳,司马邺的这个部署是有创意和远见的战略谋划,虽然仅有十四岁,但是也很有才智。各地方镇或应对羯族,或饥困无力出行,仅司马睿派祖逖出征。石勒攻江南在寿春被司马睿派纪瞻打败,遭遇疾疫消耗大半北返,他已经杀王弥和匈奴决裂,不敢归匈奴,所过晋军都坚壁清野,羯族部队只能自相杀食,这时他只能回司马颖的邺城,那里的百姓能念在他曾是司马颖旧部而支持他,这以后石勒开始倾向晋朝,和大将军刘琨、大司马王浚都通使。司马邺帅关中众军同匈奴激烈地战斗,在长达数年中击退匈奴多次,在长安的朝廷中,最高职务是司徒梁芬,门下省宰相有宋哲、梁濬、辛勉等,中书省宰相是李絙、爰瑜,尚书省宰相是荀组、麴允、索琳等,司马邺因为关中激战,所以授予司马睿和司马保两位丞相等承制辅政,仆射荀组是司马邺的舅舅,他和司空荀藩都是拥护司马睿当盟主,荀藩后来到荥阳李矩那里,又去据守开封,在中原荀氏力量强,荀藩、荀组据开封也能承制,荀崧据宛城、部下石览复据洛阳,司马邺又立荀邃的女儿为皇后,司马邺在长安朝廷甚至没有让司空荀藩出兵,司马睿也结好荀组,司马邺诏令荀组为尚书令。司马邺在长安主要依靠三省,八公多数是方镇在朝廷外,三省的中书令和尚书令也在外,司马邺身边仅有司徒梁芬,他是晋怀帝司马炽的岳父,另外尚书仆射麴允和索琳就发挥很高作用,两人甚至有时指挥军队参加战斗。司马邺从皇太子继承司马炽的皇位后,继续英勇地战斗在离匈奴不远的长安,继承了司马炽在洛阳靠近匈奴作战的政策,晋朝君臣和军民反分裂的战斗精神是令人赞叹和敬佩的。
引用 4sjs4 2019-12-17 18:00
司马氏和中国开疆:司马氏是中国非常能创新和开疆的姓氏之一,在中国古代出现了很多开疆的历史人物,要是加上司马氏通姓中参与开疆的历史人物,可以算是在中国开疆历史上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司马氏得姓始祖司马休父在周朝就是因为开疆到江淮地区的徐国,程休父担任了大司马的职务,程伯休父的子孙获得使用司马氏姓氏的荣誉。到秦国时的著名统帅司马错为秦国开疆巴蜀,平定西南,攻占黔中,又开疆到山西的西部和两湖西部,是秦朝重要开疆统帅。司马氏在汉朝时的开疆重臣有司马憙,是中国最早开疆到西域的统帅之一,对中国的新疆地区开发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司马氏在三国时的司马懿开疆到辽东,恢复朔方郡,是中国北方最终统一的统帅,司马昭是开疆到灵州和北方沙漠,是最终平定西南的统帅和决策人。司马炎建立了晋朝,他领导开疆贡献是扩展到东北扶余地区,又开疆草原拓地千里。司马衷在晋朝在草原划分行政区,而且是晋胡远征,五年平定西部二十国的皇帝,是草原民族树碑效忠的皇帝。司马炽时代是忠于晋朝的吐谷浑开疆到青藏高原青海和西藏北部地区时期,司马炽也是中国人首次开疆到青藏高原纵深地区的皇帝。在唐朝最重要的开疆活动中,司马氏的通姓程知节是开疆到中亚和靠近波斯的著名统帅,他在唐高宗时代的开疆让唐朝面积达到鼎盛时期。司马法聪是唐朝参加开疆到朝鲜半岛的重要将领,驻守在朝鲜半岛的百济地区,也曾作为外交官出访日本。司马逸客是唐朝最早的河西节度使,担任赤水军大使和九姓大使,治理者中亚和北方赤水军五千里面积的统帅。司马氏的通姓史弼是元朝航海远征到加里曼丹群岛的海军统帅,对增强中国在东南亚和南海的影响发挥重要作用,表明南海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史格是史天泽的儿子,在蒙古的蒙哥时代就被授予节度使,治理和平定北方草原地区今叶尼塞河的谦州,历时五年。司马恂是明朝官员,他是明宪宗老师,出使朝鲜。司九经是清朝将领,在平定准噶尔的昭莫多战役中有功,在远征西藏时在那曲阵亡。
引用 4sjs4 2019-12-16 07:23
第六节:保卫中原
司马炽坚守洛阳保卫中原是挽救民族的历史功绩,牵制了匈奴的南下,阻挡了匈奴向江淮地区进攻,当时的匈奴是执行民族灭绝政策,对华夏民族生存造成严重威胁,匈奴占据的并州已经被破坏的仅存十分之一二的人,司马炽领导晋朝军民进行的民族战争关系生死存亡。在洛阳的人口虽然仅有三万,却把几十万匈奴军阻挡在城下,经过多次交战,晋军取得了很多胜利后,匈奴对洛阳的攻势暂停,其内部陷入争位,王浚立即派王申始攻匈奴在瓶垒打败刘曜和王弥,石勒也被王讃击败,但是中原的自然环境也更加恶化了。在晋朝也有周馥、苟晞等上奏请求迁都,但是被司马越拒绝,司马炽也更倾向让地方勤王派兵到洛阳,但下诏征兵因为饥荒,就是较近的襄阳和荆州派遣的部队走到一半也没有粮食而返回,更多是因为司马越没下令而观望。朝廷中要求迁都的也很多,司马炽很晚才派傅祗到河阴做准备,从这一安排上就能看出司马炽仍是要坚守中原,要保卫中原,河阴位于洛阳西部,这是准备向西迁徙的意图,而且诏令是准备船只要水行,在当时中原干旱,黄河都已经干涸了,根本就没法航运,明显就是表示司马炽不想南迁,否则按周馥请求应该走许昌奔寿春往东南的方向,按苟晞的请求是直接走荥阳向仓垣往正东的方向,司马炽真想走完全可以走陆路,不用让司徒傅祗准备船只,凉州送来了五百多匹马,他让准备不能通行的船只,而且在西部准备,这是完全不想迁都要继续坚守洛阳,意图是给想迁都的做姿态。司马炽留在洛阳保卫中原,也鼓舞了黄河防线的晋军几乎都继续坚守,没有南撤。司马越也不迁都,因为他觉得多次打败匈奴后,迁都是没必要,并且派人攻打寿春的周馥,对苟晞也排挤,打击要求迁都的。司马越还把守卫洛阳的主力部队带出前往许昌,司马炽为此非常气愤,他对司马越说:社稷依靠你,怎能远离根本。司马越出走亲自帅四万屯项城,其他各路部队随同他出发的总计十万,洛阳城军队几乎都被带走,洛阳“宫省无复守卫”仅存少量凉州军、乞活军等。司马炽为此密诏让司空王浚和大将军苟晞讨伐司马越,共同迫使司马越解职归藩。但王浚和苟晞也没有派兵去守卫洛阳,城中的乞活军李恽等又离开洛阳,城中仅存凉州义兵,张纂、马鲂、阴濬等也返回,仅张斐、郭敷等帅少数人守卫洛阳,北宫纯守在河东。司马越虽然受到被各路讨伐,但是他要是活着也能稳定军心,对抗击异族也有作用,这是司马炽就下诏让他归藩而不杀他的原因,司马炽的目的是把司马越的兵权夺回,把军队调回洛阳,但司马越意外病故,造成他统帅的晋军主力陷入混乱,军司马王衍是太尉,但军事作战能力弱,也没有带领部队返回洛阳,而是前往东海国,走到苦县,遭到石勒阻击,钱端阵亡,王衍、刘望、诸葛铨和众多藩王被俘遇难,东海王主力部队多数溃散,但是也有梁王和邓攸等逃出。司马炽立即任命王浚为大司马;任命司马模为太尉、傅祗为司徒、荀藩为司空、司马睿为镇东大将军,加上原大将军苟晞,对朝廷形势终于有了全面控制力,朝廷门下省是许遐、程延、庾珉、何绥等,中书省是荀组、李絙、袁瑜等,尚书省是和郁、曹馥、刘墩等,驻守荥阳到洛阳之间的李矩听从司马炽指挥。这时的中原晋军是大司马王浚控制幽州、冀州,部下有祁宏、段氏众将、王申始、胡矩、孙纬、裴宪等众将;大将军苟晞控制兖州、豫州、青州,部下有邵续、冯嵩、王讃、乞活军众将、阎弘等;太尉司马模控制雍州、秦州,部下有司马保、谢班、宋胄、陈安、淳于定等;司徒傅祗在河阴听帝命,指挥魏浚、垣延、北宫纯等;司空荀藩在朝中,亲戚荀崧在宛城,部下有石览等;镇东大将军司马睿控制着江南广大地区;部下有王导、周玘、纪瞻、贺循、陶侃、祖逖、王敦等;车骑将军张轨控制凉州,部下有宋配、马鲂、王该、索辅、韩璞等;平北将军刘琨控制并州,部下有温峤、卢谌、崔悦等;西南的张光、王逊、杜毗、王异等仍继续围困氐族。司马炽完全控制朝政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对各个政治势力的整合非常成功,分裂叛乱势力仍被压制在狭小区域内,司马炽在天下的声望极高,自然是叛军主要的攻击目标,尤其是在他没有权臣制约后,有效地整合天下,也让叛军惊恐,再次准备集结全部主力攻打洛阳,而这时晋朝几个主要军事领导人都没有重视派遣部队去增援守卫洛阳,司马炽坚守中原的愿望没能被他们理解,这也造成他们的可悲结局。
引用 4sjs4 2019-12-15 06:50
第五节:联合鲜卑
司马炽册封拓跋部的猗卢为代公,这是中国朝代首次在草原地区设立中原式的封国,也体现晋朝对草原地区统治的增强,体现华夏民族和鲜卑民族联合的巩固。司马炽时代虽然控制着从亚洲远到欧洲的领土,在反分裂战争中取得众多胜利,有力地限制了分裂危害扩展,但是隐患仍是很多,其中威胁最大的是环境恶化,永嘉三年旱灾已经达到顶点,黄河、长江、汉水等都干涸,到永嘉四年虫灾又蔓延,甚至把牛羊的毛发都啃食殆尽,中原地区已经是不仅不适宜农耕民族生存,甚至连游牧民族生存都难以保障,民族间相互争夺的战争也在加剧,中原地区仅有司马炽帅领部分晋军坚守,很多士大夫和百姓南迁,猗卢上奏请求派兵平定匈奴和助守洛阳,司马越称洛阳没有粮食而阻止,他说的固然是事实,但最正确的是让猗卢攻打匈奴,联合刘琨先平定匈奴。司马炽给刘琨部队大量物资和粮食,应该能为平定匈奴提供保障,拓跋部有近半数是晋军,南下作战也能熟悉中原情况,配合中央政府军平定分裂叛乱。司马炽册封猗卢联合鲜卑的战略政策总体是正确的,司马炽亲自坚守洛阳牵制匈奴掩护中原士民南迁,也能让鲜卑牵制匈奴,减轻黄河防线的压力,体现他战略指挥能力很强,又有责任心和牺牲精神,所以受到晋朝军民的拥护爱戴。司马炽还册封段勿尘为大单于、段匹磾为左贤王、假抚军大将军,段氏鲜卑成为效忠晋朝的重要力量,配合幽州的司空王浚镇守东北和华北。段氏鲜卑军配合丁绍、祁宏等多次打败匈奴和羯族的联军,守住了河北地区,尤其是段勿尘和祁宏联合在飞龙山打败石勒十万大军,祁宏斩杀匈奴东线统帅刘灵,把叛军几乎全歼,以后段文鸯又追击南下的石勒,多次打败石勒,救援宛城,王浚又派王申始打败石勒。司马炽联合鲜卑平叛的战略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确保了晋军保持战略优势,只要司马越的军队也积极主动配合,共同采用联合鲜卑的战略,那即使在严重灾害中,仍能有效平定异族叛乱。司马越部晋军若有充足的粮食,哪怕据守洛阳不动也能坐待鲜卑平定匈奴。当时粮食短缺是最严重危害,甚至超过匈奴危害。司徒傅祗在河阴给凉州张轨写信称京师饥困,张轨只能派杜勳送往京城五百匹马、三万匹布而没有粮食可送。司马炽加封张轨为车骑将军,当时凉州兵是连鲜卑都敬畏的军队,京师也有凉州兵万人据守。连关中雍秦两州都饥荒,自身难保,只能远向凉州求援,但凉州也没有粮食。在荥阳的李矩曾修建河渠通漕运,但是因为干旱也没法发挥作用。只有魏浚去劫掠叛军的谷麦送往京师,受到司马炽的奖励册封为平阳太守,专门去劫掠平阳的匈奴。这时期东北的鲜卑慕容氏也是效忠晋朝,司马衷曾奖励慕容廆救灾,司马炽时期辽东发生内乱,不仅地方官间矛盾,异族也有二部叛乱。慕容翰劝说父亲慕容廆称求诸侯莫如勤王,这时候效忠晋朝皇帝平定叛乱就能在晋朝体现忠义,又能有私利获得。慕容廆接受儿子的建议帮助太守袁谦和东夷校尉封释平定了辽东叛乱,吞并二部,势力大增,仍继续效忠晋朝,其子慕容翰是晋朝忠臣,直到去世前仍然忧心本朝希望能平定中原叛乱,恢复神州,完成慕容廆的勤王志向。这时期的吐谷浑迁居到青藏高原地区,也是继续效忠晋朝,多数鲜卑是忠于晋朝,秃发部是思复鞬统治时期,鲜卑乞伏氏此时是述延统治时期,也没有背叛晋朝发动叛乱。这时期鲜卑的著名将领中,司马越部下的鲜卑将领许扶历情况不详;李矩部下中有段匹磾弟弟段秀,后来也成为勇将;刘琨部下的鲜卑将领有范胜,也是让匈奴敬畏的杰出将领。司马炽执政是傅宣评价的又见到武帝时代了,执行的都是进步统一的政策,对百姓没有暴政能笼络民心,荀崧也评价司马炽的才智出众,只是生不逢时,但是司马炽仍然能为民族大义英勇战斗,坚守在反分裂最前线,这是现代人应该尊重学习的,司马炽联合鲜卑的政策也是民族团结的典范,这不是屈辱的投降,不是卖国,是尊敬那些效忠中国中央政府的兄弟民族,现代的民族团结也是建立在维护统一、维护中央政府的基础上,司马炽在草原建立中国首个中原式的地方政府,这是历史的进步,是中国巩固统一开疆的重要标志,这首先是对中国的历史功绩,其次是晋朝和司马炽的成就,这是草原近一半的晋人努力的成果,也是晋朝鼎盛时期的重要标志,不会因为在灾害中的中原战乱而被抹杀。晋朝的民族团结也体现在和其他民族的联合,但和鲜卑联合是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引用 4sjs4 2019-12-14 05:59
第四节:坚守洛阳
司马炽领导反分裂和维护统一的民族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他坚守洛阳的英勇精神更是让人感动。司马炽的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匈奴攻占平阳割据两郡,离洛阳很近,几十万的匈奴人经常从控制区向南攻掠,洛阳几乎就在前线,司马炽没有逃跑或求和向异族分裂者屈服,勇敢地帅领晋朝军民英勇地抗击异族,维护民族利益。这年东部叛军王弥攻至洛阳,司马越派司马王斌帅五千援救洛阳,张轨也派张斐、北宫纯、郭敷帅五千保卫洛阳,太尉王衍帅王斌、北宫纯、王秉等打败王弥,北宫纯追击至河东又击败匈奴刘聪。公元309年中原地区的自然灾害加重,黄河、长江、汉水等多条主要河流干涸,匈奴骑兵几乎可以不用船渡黄河直接经过干涸的河床打到洛阳城下,匈奴刘聪、刘曜帅十路攻洛阳,刘灵、石勒帅十路攻河北。司马炽即使在这样艰苦危险的条件下,依然坚守在洛阳。在黄河天险阻碍时,匈奴早期仅能从蒲子沿太行和黄河边攻掠河内、汲郡等地,杀汉宗室山阳公,劫掠过后退回蒲子,类似流寇没法打过黄河威胁洛阳,到攻占平阳后也仍没打过黄河,309年匈奴准备利用黄河干涸攻洛阳。司马炽派王堪、施融、曹武等先北上攻打匈奴,但是战败,司马模从长安又派吕毅、淳于定等攻匈奴也未胜,司马越派宋抽、彭默再战再挫,因为在干旱区同匈奴骑兵作战,晋军接连受挫,直到晋将垣延用计诈降,匈奴连战获胜疲劳夜眠,各路晋军乘机夜袭,匈奴惨败损失众多,败回时匈奴甚至素服迎师,可见伤亡严重。司马模军淳于定等返回长安,攻灭刘茫荡和五斗叟。九月匈奴再次利用雍州军西返和黄河干涸向洛阳进攻,首次攻至洛阳城下。司马越亲自帅军返回洛阳协助坚守,补充西军回防造成的缺额,这次洛阳交战,司马越击退了匈奴对洛阳的进攻。到冬季双方在洛阳再次爆发激烈战斗,匈奴调集骑兵五万,步兵十万以上攻洛阳,司马炽派护军贾胤帅军夜袭大厦门,打败匈奴军杀呼延颢,匈奴城北军队溃败。匈奴呼延翼也被部下杀了部队溃还,刘聪到城南攻宣阳门,司马越派孙询、楼裒、丘光仅三千再次重创匈奴,斩杀呼延朗,刘厉惊恐投河自尽。匈奴对洛阳的攻击再次惨败,不得不退兵。司马炽大约是这期间开始布置黄河防线,作为替代河水天险的屏障,实际就是在黄河沿岸要地部署兵力防御,当时中原黄河、长江干涸,中原已经不适宜农耕民族居住,所以这条防线是掩护中原百姓南渡向江南迁徙的屏障,能阻挡匈奴越过防线攻打江淮地区。洛阳仍是防线的核心,司马炽帅众臣坚守,洛阳东部是荥阳的李矩、郭诵、司马尚等,再往东是邵续、祁宏等,仓垣的苟晞、兖州的李恽、薄盛等乞活军。李恽、薄盛受命去镇守洛阳,两人在洛阳击退匈奴军,又追击打败王弥。洛阳西部河阴的司徒傅祗,再往西是硖石的魏浚,再往西弘农垣延和河东的北宫纯连接长安司马模、关中贾疋等。这条防线上都是晋军的精兵勇将,守住这条防线对掩护中原士大夫和百姓南渡有重要意义,这时起开始有大量官员和百姓被安排向江南撤离,司徒王戎、中书令潘尼、杜乂、卫恒、王承、江统、蔡谟、孙统兄弟等,很多贤才在南渡途中就去世了,洛阳城人口也进行了疏散,除百官外,仅有三万多人口,这是便于防御和节省粮食。司马炽早期是积极坚守洛阳,指挥平叛、反分裂战争,司马越虽然没让鲜卑参战有错,但是他统帅指挥的晋军对匈奴也保持优势,在取得洛阳战役胜利后,匈奴刘渊忧病死,内部矛盾争位,司马越对匈奴又轻敌了,没有乘胜先攻灭匈奴。司马炽在洛阳坚守鼓舞了晋朝军民,对匈奴的军事行动也转入反攻,匈奴刘灵和石勒帅领攻河北的十将比刘聪攻洛阳的十将更惨,几乎全军覆没,在冀州丁绍、祁宏、邵续、段勿尘等攻击下,刘灵阵亡,石勒帅十万在飞龙山被晋军击溃,少数逃出河北到河南自己活动,连匈奴控制区都不敢回去了,司马越派段文鸯、王讃、王申始等追击石勒。司马炽对荆州流民的叛乱是派遣山简、王澄、杜蕤等攻打,并且派荀崧、石览镇守襄城,掩护洛阳的南翼。正是司马炽坚守洛阳保障了晋朝在总体战略态势上的优势,匈奴派刘景攻并州刘琨、温峤等兵败,派刘灵和石勒攻河北兵败,派刘聪攻洛阳兵败,长期被限制在二郡的狭小地盘,保持战略主动权。司马炽坚守在最前线也牵制了匈奴叛军主要攻击力量,叛军总先攻打有皇帝的洛阳就避免了洛阳以南地区遭到战火涂炭,司马炽有挽救民族的功绩。
引用 4sjs4 2019-12-13 05:16
第三节:西南平叛
司马炽继位初期对西南的平叛就非常重视,派遣张光为梁州刺史,支援席薳、罗尚、李秀平定西南叛乱。巴氐原居住在益梁被曹操迁到关中,晋朝时回迁和地方官矛盾叛乱,司马衷时招抚,其首领李特忠于晋朝,到李流时成为异族叛军。司马衷派宗岱、孙阜等从荆州方向进攻;司马颙派席薳帅罗尚、许雄等讨伐;李毅也派叟兵从南面助攻,氐族叛军几乎归降,宗岱去世后荆州兵退回,让李雄得以延续叛乱。氐族叛军挑拨宁州夷人造反牵制李毅,氐族叛军一度攻入成都,益州饥荒,叛军退往郪就谷,席薳、罗尚收复成都后,李毅病重,司马衷让李秀为刺史继续抗击异族分裂叛乱,司马炽初期仍让李秀为刺史。席薳、罗尚得到张光支援后,在西南方向平叛一度占据优势,罗羕和张金苟收复梓潼杀叛军太尉李离和尚书令阎式、文硕收复巴西杀叛军大将军李国,叛军司徒李云和司空李璜攻梓潼又阵亡,李毅派遣援助益州的叟人部队也在平叛中发挥重要作用,叟兵善用长矛,在晋将常深和左汜、何冲、黄訇帅领叟兵和氐人激战中,氐族重要将领副帅李荡就是被叟人的长矛刺杀,氐族叛军势力大减仅据成都附近少量地区,当时蜀地华夏人口都退入宁州和荆州,城邑皆空,饥荒严重。叛军太傅李骧的妻子和儿子李寿又被晋军俘虏,氐族叛军几乎再次溃灭。可惜这时晋军统帅席薳去世,罗尚继任后和部下矛盾,部分将领投奔叛军,在益梁的晋军成都内史王机因为父亲广州刺史王毅去世,希望去广州继任刺史,联系荆州的王澄,李骧也想归降晋朝,但被王机杀了,最终王机离开抗击氐族叛军的前线,去广州谋求刺史职务,也严重削弱了对益梁叛军的攻势,氐族割据再次得以延续。司马炽任命的张光这时已经收复梁州大部分地区,镇守汉中,恢复了和仇池氐族杨氏的友好;李毅的儿子李钊镇守越嶲,女婿王载镇守汉嘉,梓潼是罗羕、张金苟、谯登镇守,巴西是文硕镇守,对成都地区基本形成包围,氐族叛军虽然能暂时摆脱被消灭,但是这以后长时期无所作为。司马炽统治时代对西南的平叛总体上是有作为和成功的,氐族叛军的核心将领几乎都在这时期同晋军交战中被杀或被俘,氐族叛军长期仅能割据在成都附近的二三郡中,罗尚病死后,司马炽派长沙太守皮素接替他担任益州刺史,在这期间氐族叛军乘机攻占梓潼,但被谯登据守涪城挡住其要害,双方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战斗,涪城的晋军甚至到了熏老鼠吃仍然坚守不降,谯登释放了氐族太傅李骧的儿子李寿母子,让晋军在道义上获得了政治优势,也缓解了氐族军队的攻势。皮素指挥对氐族叛军作战期间,也基本守住了益州大部分地区,和梁州张光、宁州李秀等限制了氐族叛军的扩展,司马玖被任命为越嶲台登的守将,他镇守着连接汉嘉王载和越嶲李钊之间的战略要地,对晋军长期坚守西南发挥重要作用,直到近二十年后的323年台登才被氐族叛军攻陷,随后汉嘉和越嶲才被叛军攻占。接替皮素的韩松和杜毗、王异等晋朝益州刺史多数都坚守着益州大部领土,始终把氐族叛军限制在狭小的地区,司马炽在宁州毛孟等请求下,派遣王逊任宁州刺史,王逊到宁州后,把李钊改任为朱提太守巩固建宁正面防御,这时的宁州经过李毅父女和王逊的治理,基本平定了夷人的叛乱,也收复了被氐族短暂占领的建宁,成为抗击氐族的重要后方,益州的蜀人多数都逃亡到宁州和荆州,宁州的人口中华夏占主要比例。西南地区的平叛是非常复杂的,早期不仅有氐族回迁造成的矛盾,成都内史耿腾评价氐族回迁后专门当寇盗,让蜀人患之,氐人强悍而蜀人怯弱,要是不能迁走必然给朝廷造成忧患,在罗尚刚到益州时,他的幕僚王敦也评价要防止氐人叛乱,结果是蜀地的羌人先叛乱了,罗尚虽然平定了羌人,但王敦在平叛中阵亡,对氐人的防范有所降低。司马衷对李特兄弟的笼络很成功,也延缓减轻了氐人叛乱的势头,到氐人和蜀人冲突爆发后,就像李雄自己说的,氐人长期残暴对待蜀人,已经不能归降,只有建立氐族割据,并挑拨夷人等异族共同分裂叛乱,西南地区形成民族战争,华夏和叟人联合,氐人和夷人联合,分成两大阵营战争,到司马炽时代,西南地区的战乱基本是华夏和叟人联合获胜,氐人仅割据狭小地区,夷人叛乱也被平定。在氐族割据的四十年间,仅后期十多年有三年控制三州,多数时间被限制在一州或几郡。司马炽时代反分裂是成功的,守住了晋朝九成以上的国土,维护了民族利益。
引用 4sjs4 2019-12-12 10:58
第二节:东海专权
司马越是司马泰的儿子,他早期也像父亲那样有声望,少有令名,持布衣之操,中外都奉为所宗,最初也是从基层干起,直到当上宰相尚书仆射、侍中后,才逐渐封为东海王。司马越的封地在东部,他是代表东部的统治阶级利益,司马越兄弟都是统帅重兵,司马腾、司马模、司马略都是镇守要地,司马越的亲信方镇有:长史潘滔、军司马曹馥、左司马刘洽、左司马王斌、左司马豫州刺史冯嵩、左卫将军朱默、荆州刺史刘弘、冀州刺史丁绍、青州刺史苟晞等等。司马炽继位后对司马越效忠也很感激,最初让他辅政,甚至要封他丞相,司马越辞让,在司马炽亲理万机后,两人开始产生矛盾。司马炽重视反分裂,重用刘琨、张光等派往抗击异族分裂的前线,而司马越对打击司马颖旧部复仇军重视,甚至把司马腾和乞活军都调到河北邺城同司马颖旧部作战。司马越专权对司马炽战略造成破坏,司马腾原本和聂玄联合鲜卑已经把匈奴快消灭了,匈奴仅退缩在蒲子,但调离熟悉的并州后仅三个月就在邺城被司马颖旧部击杀,司马腾不熟悉邺城,河北百姓忠于司马颖,汲桑和石勒等得到人民拥护自然不是初来乍到的司马腾能战胜,而且司马腾和蔡克遇害后,司马腾的乞活军又为他报仇攻打汲桑和石勒,干扰了抗击匈奴的战争。司马腾要是和刘琨联合攻匈奴是能很快获胜,匈奴利用司马腾调走从蒲子攻平阳,永嘉二年攻占平阳,控制了两个郡。司马炽永嘉二年时,晋朝出现的两个分裂割据都是控制两三个郡的异族,占晋朝面积极小部分。司马炽能派司马睿到江南镇守,把荆州分出湘州,经营江南,反分裂和执政都是有功绩,但是主要军队都控制在专权的司马越手中,尽管他平定了东部,但司马颖旧部石勒和王弥投奔匈奴,增加了反分裂困难。司马越幕府中此时是人才济济:江统、王申始、孙惠、谢鲲、王承、邓攸、阮瞻、司马纂、何伦、王景、贾胤、孙询、楼褒、庾敳、胡母辅之、郭象、丘光、钱端等文臣武将几乎可以和朝廷相当,李矩是司马肜的部下名将,司马越任命他为汝阴太守,没有派往反分裂前线。司马炽时代的晋朝还没有丢失晋胡西征到欧洲的辽阔领土,所以对异族割据的仅几个郡的极小面积,司马越显然是轻敌和没有重视。司马炽要更重视反分裂,把李矩从南方调到荥阳,并且修建河道运送粮食,荥阳成为晋朝中原最坚固的据点。司马越专权的倾向越来越重,他在朝廷中任命的宰相越来越多,最初仅尚书仆射曹馥,后来在门下省也安排亲信裴宪任宰相;在中书省任命中书监王敦,不久派往扬州,杀了帝党的中书令缪播等,改任和郁为中书令;在三省中都扶持自己的亲信,还任命王衍为太尉,自己领司徒。就是当时草原忠于司马炽的猗卢都上奏准备派兵去洛阳帮助防御和进攻匈奴,但是司马越以洛阳没有粮食为借口拒绝,这应该是司马越专权最大的失误,鲜卑强大的战斗力,加上刘琨的智谋,已经让匈奴败退到蒲子,即使有所恢复也仅占平阳两郡,要是让鲜卑攻匈奴,会很容易获胜,司马越仍轻视仅占两郡的匈奴,不赞成派鲜卑军攻打,自认为能很快平定匈奴。司马越仅从军事实力对比分析是能战胜匈奴分裂叛乱割据,但是没有从自然条件分析,因为中原在全球气候恶化时,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也就是华夏农耕民族在中原已经难以生存,很多只能南迁,他的农业保障为后勤基础的部队是难以在那样灾害条件下作战,后来在灾害中连匈奴都饿死十分之六,游牧民族尚且如此,只有在更北面的鲜卑猗卢部队能适应当时中原的环境。司马炽对东海王的专权非常气愤,一面忍让一面增强自己的势力,任命荀崧、庾珉、袁瑜等为侍中宰相,荀组为中书监;一面任命荀藩为尚书令,东海王的亲信和郁接任尚书令后,司马炽又任命李絙为中书令,虽然东海王势力控制京城兵权,但是司马炽在朝廷中始终保持优势,并且秘密笼络地方的实力派,任命幽州的王浚为司空,任命青州的苟晞为大将军,加上江南的司马睿拥护、派遣王逊为宁州刺史,并州刘琨、冀州丁绍、王粹等都忠于司马炽,有力地制约了东海王专权。就是在这种权臣干政的情况下,司马炽领导进行反分裂战争,即使在中原开始严重灾害的情况下,仍然限制了异族分裂势力的发展。司马炽始终战斗在反分裂的最前线,洛阳离匈奴控制区很近,司马炽为了民族生存和反分裂能坚守在洛阳已经是值得尊敬学习了。司马炽反分裂和维护民族生存,维护晋朝中央的历史功绩是显著的。
引用 4sjs4 2019-12-11 07:24
第三章:永嘉建兴
第一节:怀帝继位
司马炽是司马炎的幼子,母亲王才人,为人忠孝勇敢。司马衷荡阴蒙难时仅司马炽和嵇绍等少数人护驾,所以在司马衷南撤洛阳时,任命司马炽为镇北大将军,守卫邺城。司马衷在派郝昌援助司马颖同时也是为了邺城的司马炽,意图把邺城控制在自己手中,对护驾的有功的司马炽是感激爱护的。司马衷统治的帝国虽然发生继嗣内争,但是在当时仍是远到欧洲的庞大帝国,草原民族也树碑效忠司马衷和晋朝,他完全可以交给自己的幼子或养子,因为此时东军占优势,都支持他复羊皇后和皇太子司马覃,但是司马衷立司马炽为皇太弟。司马炽接到司马衷立他为继嗣的诏命后想辞让,典书令修肃劝他说皇帝远行,天下都担心羌氐据泾川,异族控制灞水,意思是关中异族占半数,皇帝很危险,您应及早继嗣,去镇守东京安抚民心。司马炽接受诏命后前往洛阳,不久司马衷也被司马越的部队接回洛阳,司马衷选立司马炽让东西两军都能接受,实现东西团结复合体现了他的智慧和能力。范阳王司马虓接替司马炽镇守邺城,他被任命为司空,司马虓不幸去世,他的长史刘舆擅自把软禁在邺城的司马颖杀害,司马颖在河北百姓中非常有声望,邺城百姓都爱戴他,哀悼他去世,这引发了司马颖旧部再次造反,汲桑、石勒、公师藩等都起兵为司马颖报仇,温县的司马越不得不再次去和司马颖旧部交战。公元306年底,四十七岁的司马衷受到司马颖和司马虓去世刺激,统治了十七年后,在洛阳病逝。司马衷一生没有享乐,没有烦劳百姓,没有暴政害民,纯朴勤政,直到去世前不久还诏令减免百姓的赋役三分之一,不仅在草原民族中有崇高威望,在叛乱的匈奴中都有影响,刘渊直到司马衷和司马颖去世后才称帝。司马衷去世前立长君司马炽,没有立幼主也是对社稷负责,虽然当时叛乱的异族仅控制两三个郡的极小面积,但是司马衷让司马炽继位,也是因为司马炽和匈奴的关系同样密切,司马炽最好的朋友是王济和刘聪等,司马炽的母亲很可能和王济同郡,是太原王氏,司马炽经常和王济、刘聪三人共同射箭、诗赋相和。司马衷让司马炽继位很可能是希望恢复民族团结,平定匈奴叛乱,他还希望招降匈奴,因为此时匈奴被司马腾和鲜卑联军打得大败,退到蒲子一县的狭小区域内,是便于招降的。司马衷要是多活几年也能平定战乱,恢复太平,因为他是晋朝百姓拥护,鲜卑树碑效忠,异族尊敬的皇帝,全国大部分地区效忠他,东西两军也都接受他册立司马炽的决定,重新拥护司马衷,可惜司马衷早逝。司马炽在司马衷去世后的继位过程也是复杂的,当时司马越在温县设立幕府,又去河北攻打成都王的旧部,在宫廷中仅有复位的羊皇后,她在司马衷去世后想重新拥立十几岁的司马覃,那样她就能称皇太后摄政,她是想联合清河王和齐王的派系控制政权,为拥立她的幼子做准备。宰相侍中华混急忙把司马炽接到宫中继位,阻止了羊皇后摄政,最终是按照司马衷的诏命让司马炽继位。司马炽继位后追尊母亲为王太后,册立妃梁氏为皇后,封羊皇后为惠皇后,居弘训宫。司马炽继位初期的三省宰相是:门下省是华混、程延、许遐等,中书省是中书监温羡,在温羡升司徒后由傅祗继任,中书令缪播,尚书省的尚书令是高光,尚书仆射是山简和曹馥,在三省宰相中,除曹馥是司马越亲信外,基本都是忠于皇帝的宰相。永嘉元年正月,太傅司马越首次入朝,他对司马炽开始也是效忠的,司马越表弟等亲戚劝司马越废帝立司马覃,遭到司马越治罪,体现司马越对司马炽的忠诚。司马越派系在司马衷去世后,虽然对司马颙等自己的政敌动武,但对皇帝司马炽仍是尊敬效忠。司马越辅政让弟弟司马模镇守长安,让司马腾帅乞活军从并州调到邺城,自己出镇许昌。司马炽让刘琨接替司马腾镇守并州,给他大量物资支持他抗击匈奴。司马炽立清河王司马遐的儿子司马铨为皇太子,是司马覃的弟弟,也缓和了自己和拥立司马覃派系的矛盾。司马炽任命温羡为司徒,王衍为司空,刘寔仍是太尉。司马炽做出的最重要决策是派遣司马睿到建邺镇守,这是首位藩王长期镇守江南,巩固了晋朝在南方的统治。司马炽任命司马略镇守襄阳,让刘弘儿子刘璠辅佐,任命张光为梁州刺史,支援席薳等。司马炽治国出众,在当时受到多数百官和百姓的拥护,被傅宣称赞是:今日复见武帝之世也。
引用 4sjs4 2019-12-10 06:43
第十节:东西复合
司马颙是司马炎评价的可以作为宗室表率的杰出人物,年少就有清名,轻财爱士,关中是亲亲镇守的地区,他是宗室的疏属,但是仍被任命镇守关中。司马颙的亲信有:侍中冯荪、中书令卞粹、司空索靖、长史河南尹李含、督护席薳、主簿房阳、秦州刺史张辅、豫州刺史刘乔、梁州刺史游楷、右将军张方、陇西太守韩稚、将军吕郎等,在司马衷后期成为重要的实力派宗室。司马颙是司马孚的后裔,而且世袭司马朗系统的河间王,自然有很大的政治势力,在司马衷继嗣确立时期是拥护司马颖,司马颙任用的李含、张方等很多出身贫寒,也是在寒微中很有影响的宗室。司马颙听从李含的意见拥护司马颖,废黜皇太子和羊皇后,这两人是司马冏和司马伦拥立,有各自的拥护者,而且司马越为首的势力代表东部和北部的统治阶级利益,也不希望代表西部和中部利益的司马颖继嗣,甚至起兵讨伐司马颙,形成东西两个集团对立。从全国来看是司马衷仍然有绝大多数地区的拥护,东西两个集团各自仅有五六个州,在爆发权力争夺期间,司马衷仍任命张轨帅宋配等平定西部鲜卑,巩固凉州和西域,任命李毅父女为宁州刺史平定西南,李毅还派叟兵配合席薳暂时镇压了氐族的叛乱,在中部发生内争时司马衷仍没放松反分裂。匈奴分裂初仍效忠司马颖,刘渊对司马颖仍有些忠诚,在司马腾和鲜卑联军攻击下,败退蒲子,地盘和力量很少。司马颙和司马颖的力量处于弱势,其异族盟友匈奴叛乱,西南两州兵力被氐族叛乱牵制,司马颙部下索靖去世后,统帅力下降,虽然赦免了张光,重用张辅,但是最前线的张方多暴,成为司马越集团进攻的口实,张方又挟持司马衷退回长安,造成司马颙在政治道义上的不利局面。司马越的弟弟司马腾是鲜卑敬重的帅才,能力出众,鲜卑军拥护他,统帅并州军;王浚也受到段氏鲜卑和乌丸支持,统帅幽州军,北方力量就让司马颙和司马颖难以抵挡,再加上司马越统帅的东部青徐部队,仅是因为司马衷暂时同司马颖和睦,派遣郝昌等帝党的军队援助司马颖,而且鲜卑和南方大部分军队效忠司马衷,没有对司马颙和司马颖强攻,所以司马颙才能和司马越均衡相抗。司马衷希望双方能和解,针对东部反对司马颖的态度,他免去司马颖太弟同时也没有按东部要求恢复皇太子,而是选择了在邺城护驾的司马炽为太弟,司马炽是豫章王,封地在江南,能得到江南统治阶级拥护,同时让司马炽立清河王儿子司马诠为养子,也能让东西两个对立集团都接受。司马衷和司马颙商议的方案也得到了东部司马越的赞同,东西两个集团实现复合。司马颙把废太弟司马颖的意见通报张方后,但张方反对,很多反对张方的人劝诱下,司马颙派郅辅杀了张方。这时的洛阳在东西两集团间,双方势力争夺洛阳表现在东部复羊皇后和太子,西部废羊皇后和太子,因为双方力量均衡而重复废立。在得知西部因为立豫章王废司马颖矛盾后,司马越下令发起总攻,派祁宏、宋胄、司马纂为先锋,攻打西军,司马越还派遣支持自己的鲜卑将领许扶历也帅军进攻,祁宏帅领的是幽州军和司马越的青徐兵攻洛阳,司马颖和楼裒等退往长安,司马颙派彭随、刁默等在湖阻击。祁宏和鲜卑军打败刁默攻长安,司马颙帅马瞻和郭伟在灞水阻击未果,退入太白山。祁宏、宋胄等入长安保护司马衷返回洛阳,这期间周玘组织义军再次平定江南。司马颙在东军撤回洛阳后,马瞻和梁迈把他迎回长安,但是这时期司马越派糜晃,联合关中地区的贾疋、贾龛、裴廙等攻占了关中大部,司马颙仅能帅苏众、朱永等守住长安城。东西对立的战争伤亡也在十万人,多数都是击溃战或斩首战,把首领斩杀后就结束战斗,到司马衷被东部保护返回东京洛阳后,基本上大的战斗就没有了,司马衷封司马越为太傅,范阳王司马虓为司空,司马腾封东燕王、司马模封南阳王。司马颙在长安仍是太尉,司马颖虽然被免去太弟,但仍是成都王。司马颙后来从长安入朝任司徒期间遇害,司马颖也被擅杀,这两位西部集团领袖的遇害造成其旧部复仇叛乱,也是永嘉时期战乱的重要原因。东西矛盾虽然以立豫章王司马炽为解决条件,羊皇后复位违背司马颙和西军要求,但是总体上实现了东西复合,没有发展成长期不断的内战,也避免了晋朝因为内争而严重削弱,为以后反分裂战争能有效平息异族叛乱创造了条件。司马颙作为晋朝杰出宗室在晋朝历史上还是发挥进步作用多,值得尊敬同情。
引用 4sjs4 2019-12-9 10:46
第九节:太弟继嗣
司马颖是司马炎的第十六子,也是在司马衷保护教导下成人,司马颖和众多亲王同样,都是能在长大后得到人民拥护,为晋朝争取了广泛的民意和人心,这对晋朝未来发展是有重要贡献的。司马颖镇守河北,主要亲信部下有左长史卢志、右长史郑琰、黄门郎左司马程牧、右司马和演、兖州刺史王彦、冀州刺史李毅、董洪、赵镶、石超等,赵镶调去镇压荆州蛮。封国成都是他的内史耿腾镇守,后来是王机担任成都内史。司马颙的亲信李含劝说拥立司马颖辅政,李含被皇甫商陷害后,司马颖也派兵支援河间王讨伐皇甫商的行动。司马颖任大将军录尚书事,王粹、陆机、陆云、江统、蔡克、马咸、牵秀等很多追随他,在河间王支持下,获得辅政权,被司马衷任命为丞相,司马颖派成夔帅五万人镇守洛阳各城门,亲信卢志为中书监,他仍回邺城,当时他的成都封国已经有氐族叛乱,氐人一度克成都,以蜀地饥荒退往郪就食,席薳和罗尚、王机收复成都,但没有完全平息分裂叛乱。司马颖母亲程氏喜欢邺城,司马颖就在邺城遥控朝政。河间王上奏请废黜羊皇后,又奏请废黜了司马衷的养子司马覃,要求立司马颖为皇太弟。司马颙要立司马颖只需废皇太子司马覃就可以了,他先要废羊皇后,很可能是羊皇后也有了儿子,为确保司马颖的皇太弟巩固,也必须把羊皇后也废了让她的儿子没法立嗣。司马衷此时洛阳守军和近卫军都是司马颖的部队,只能暂时答应,封司马颙为太宰,同时把亲信刘寔任命为太尉,开始恢复自己的军事力量。司马衷仅仅不到半年就重新控制了洛阳的各军,让左卫将军陈昣奉诏讨伐成都王,这时洛阳司马颖派的成夔五万军可能都拥护司马衷了,长沙王旧部成辅、上官巳、逯苞等也效忠皇帝。司马衷复立羊皇后和皇太子司马覃后,亲自帅军前往邺城讨伐,到安阳时各地赶来勤王的部队已经达到十余万。司马颖在河北深得民心,而且他刚想退走,步熊劝止,就会集众将讨论对策,王混和崔旷劝说他迎战,司马颖统帅部队出战,发布命令,除皇帝外格杀勿论,派石超五万为先锋。司马衷军事实战经验少,任命的大都督司马越也不善战,司马颖派陈昣的弟弟诈降称邺城已经溃散了,所以天子军在行军时就不再防备。司马衷在荡阴之战中兵败,身边仅有嵇绍护驾遇害,石超对司马衷恭敬护送到邺城,司马颖把自己的九锡、陈留王把自己的天子仪仗都献给司马衷,这才恢复天子法驾前往邺城,司马炽、王戎、荀藩这时赶到他身边护驾。司马衷北征司马颖时,河间王派张方再次帅军前往洛阳,把羊皇后和皇太子再次废黜。在荡阴战役中,司空尚书令司马越和司马睿逃回自己的封国,司马越是司马衷任命的大都督,对战败不甘,立即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弟弟司马略前往青州取代青州刺史程牧,控制青州地区;弟弟司马腾是并州刺史联合安北将军王浚准备南下攻邺城;自己和弟弟司马模、刘洽、曹馥等控制徐州,让东平王司马楙任兖州刺史,组织了三万军队北上。司马颖在邺城派王斌、石超向北迎击司马腾和王浚兵败而还,南面楼裒、公师藩等迎击司马越的部队未果,向西派到并州的刘渊也自立大单于,立即陷入困境。司马颖在这样严重的危机中,在邺城仅存一万五千人的情况下,仍要坚守。司马衷在这时发挥了稳定天下的作用,司马颖的一万五千人也逃散得仅存一千,司马衷从洛阳召郝昌的八千部队护驾,同时笼络司马颖派系,两兄弟暂时和好,返回洛阳。司马腾回并州攻打匈奴,王浚追到邺城也撤兵了。司马越派司马模攻邺城,但遭到司马颖部公师藩、楼权阻击,司马衷派郝昌也援助司马颖,司马衷也希望派自己的人控制邺城。这时期司马颖太弟的位置暂时没有了威胁,他和司马颙的势力主要在河北、关中、西南六州地区,司马越集团控制东南、北部、东部五州地区,司马衷仍是受到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拥护,这时期争夺最激烈的是冀州,拥护司马颖的汲桑、石勒和公师藩、楼权等汇合后,又形成新的强大的司马颖集团。司马颖器性敦厚受到百姓尊敬,但是有些年轻幼稚,司马衷派冯荪、卞粹请他入朝辅政时,当时他是众望所归,都盼他入朝和齐王共同辅政,那时他就应该入朝,也不会有齐王和长沙王内争了。而且在当皇太弟时留在洛阳,就不会丢了成夔的五万军队,也不会有后来的荡阴战役和邺城之败,和司马衷能经常沟通也不会产生矛盾,早日恢复和睦友好,兄弟俩都是得民心,只要团结,晋朝的政权就会更加巩固。
引用 4sjs4 2019-12-8 07:24
第八节:辅政相争
司马乂在司马炎去世时仅十五岁,他是司马炎的第六子,就是在司马衷保护教导下成人,是司马炎儿子中最善战的,因为哥哥楚王司马玮蒙冤,曾被贬为常山王。司马冏辅政时司马乂是骠骑将军,因为是四王举义之一,刚被恢复长沙王,没有之国,在朝廷任职。司马颙亲信李含和司马冏的部下皇甫商等矛盾,到长安劝司马颙发檄文称司马乂联合司马颙讨伐齐王,拥立司马颖,可以说辅政相争完全是统治阶级中层官僚间矛盾直接引发,李含亲王戎、郭奕、傅玄等,对齐王部下排挤王戎不满,自己又被迫害,所以让司马颙报复,引发司马乂被齐王攻打。司马乂完全是被动地卷入,李含原本想司马乂被杀,以此为借口废齐王。王戎等劝说齐王辞官被葛旟斥责,齐王部下不该去攻打司马乂。最初司马乂在洛阳仅带着国兵百余人,莫名其妙地遭到攻打,司马乂就是带着部下突围,退到司马衷的宫中坚守,这时齐王军应停战议和,但是仍攻打皇宫,就引发皇城百官和众军的不满和反对,都转向司马乂。连司马冏的司马嵇绍都入宫保护皇帝,和殿中将萧隆等汇合防守皇宫。司马乂派宋洪秘密去烧齐王府,派王瑚用皇命称齐王造反,齐王兵力虽然强,但仅三天就兵败被俘。司马乂用百人就能逆袭打败齐王数万大军,其军事指挥和战斗力是惊人。司马衷是想原谅司马冏,但司马乂下令把司马冏送往司隶校尉刘墩治罪,后来司马衷也下诏称杀司马冏是错判,封司马冏儿子为齐王。这次内乱亡两千人,司马冏的军队多数都归降司马乂。司马衷对司马颙和李含引发这次内争非常不满,把司马颙的太尉罢免降为征西将军,改任司马乂为太尉,把李含调京任命为河南尹,与河间王分开。司马衷立即着手平息西南氐族叛乱,派刘沈总督平叛,同时调荆州刺史宗岱和孙阜援助益州刺史罗尚,河间王留住刘沈任雍州刺史,改派席薳去平叛,晋军很快击杀李特,叛军几降。皇甫商这时告发李含矫诏和冯荪、卞粹要谋杀司马乂,造成李含等被杀,司马颙派索靖等去讨伐皇甫商和羊玄之。索靖帅七万攻洛阳打败皇甫商,索靖负伤去世,张方继任。司马颖也派陆机配合张方,辅政相争严重恶化。司马衷此时非常生气,甚至后来都亲征出战,当时荆州刺史去世,荆州蛮借机造反,波及到扬州等地,司马衷一面派刘弘继任荆州刺史,派监军华宏和议郎周玘等去扬州平叛,一面任命司马乂为大都督,迎击张方和陆机。平叛方向战事顺利,刘弘帅陶侃、皮初、蒯恒等很快平定了荆州蛮的叛乱。在扬州周玘联合当地士族武装也平定了扬州蛮叛乱,仅益州氐族继续割据。晋朝反对异族分裂割据的战争也就在辅政相争期间开始爆发,就是所谓盛极而乱,虽然北方草原民族依然效忠晋朝,但前朝内迁异族却有分裂叛乱趋势。司马衷亲自打退牵秀后,这是司马衷唯一作战获胜的记载,陆机忠于皇帝不愿对阵,主要是石超和牵秀作战,司马衷亲自出征在洛阳四周防御作战,鼓舞士气,张方军见到司马衷都后退不战,司马乂能征善战,多次打败河间王和成都王的部队,斩俘六七万。司马衷派王衍和石陋调停议和,司马颖提出杀皇甫商就退兵,战事已经打了两个月,洛阳城粮食将尽,米一石万钱。司马乂的部下祖逖、王瑚献计,让刘沈攻打河间王,把皇甫商派去秦州,当时刘沈帅张光、卫博等万人攻河间王获胜,河间王已经下令张方退兵了,洛阳围困即将解除。偏这时洛阳守将朱默等厌战把司马乂抓起来,逼着东海王司马越上奏罢免司马乂,司马衷只好同意,司马越辞司空,司马衷不同意,还让他兼任尚书令,这时羊玄之已死、皇甫商出走,成都王讨伐的借口已经没有了,就让亲信卢志担任中书监,自己返回了邺城。张方接到河间王的命令也准备退兵,洛阳城忠于司马乂的将领就想把司马乂救出,司马越的亲信潘滔劝说他告诉张方,这是想让张方把司马乂带去关中,但是张方杀害了司马乂,洛阳城三军都落泪悼念。司马乂是杰出的军事家,也受到军民爱戴。张辅帅军击败刘沈,张方也帅军返回关中俘获刘沈,河间王赦免张光杀刘沈,重新控制了关中,司马衷仅是恢复了他原来太尉的职务。辅政相争对晋朝没有造成严重危害,伤亡甚至不到十万人。辅政相争最大的损失是司马乂遇害,这也是有偶然性,若索靖任统帅没去世,就不会让张方继任,也不会有司马乂遇害。另外刘沈被杀也可惜,要是河间王不违背司马衷诏令把刘沈和席薳都派去平叛也不会有关中内争,甚至连益州氐族割据也平定了。
引用 4sjs4 2019-12-7 03:48
第七节:上皇复位
司马冏是司马攸的幼子,领导四王拥戴司马衷复位后被册封为大司马,开始担任辅政大臣,晋朝的政局恢复到司马炎最初希望的司马衷继位、司马攸辅政的体制。司马衷上皇复位是晋朝重新稳定和巩固时期,司马衷在这时期也执行了很多增强团结和笼络人心的进步政策。首先赦免群臣,大赦赏赐孤寡稳定人心;其次册立得人心的皇太孙司马尚,然后是恢复司马乂长沙王、司马晏吴王的地位,册封楚王司马玮的儿子司马范为襄阳王,恢复司马繇东安王,封司马晏的儿子司马固汉王,增强宗室团结和力量;司马衷复位后的门下省是冯荪、郑球、嵇绍等任宰相,中书监任命了司马越,中书令是河间王司马颙的亲信卞粹,尚书令是乐广,尚书仆射是羊皇后的父亲羊玄之和荀藩。司马冏任大司马主要是都督中外军事掌握军权,司马颖任大将军驻守邺城,但是录尚书事,也有很大权力,其亲信卢志任散骑常侍,太尉陈准不久去世后,由河间王司马颙接任,他在朝廷中也有代理人,影响力很强。司马衷复位后晋朝的政权有所增强和巩固,这期间发生的分裂叛乱都受到镇压和抑制,在西南李特虽然和地方官矛盾而自立,但仍没有反晋割据,仍称晋臣,晋朝的疆域仍是鼎盛时期,远至欧洲,北方各民族仍然效忠晋朝。司马衷法统再次动摇是在皇太孙司马尚去世后,太宰兼司徒司马肜也去世了,地方诸侯的影响力更强,门下省仅嵇绍效忠司马衷,郑球是司马颖亲信,冯荪是司马颙派系的,中书监司马越暂时中立,中书令卞粹是司马冏派系,尚书省多数宰相都是效忠司马衷的,司马衷任命王戎为司徒,朝廷宰相多数效忠司马衷。司马衷嫡系子孙在司马尚去世后就暂时无人,羊皇后此时无子,只有女儿临海公主,选立太子又成了各派争论问题,司马冏没有考虑司马衷以后是否会有子嗣,开始在司马衷兄弟中为司马衷选择养子,司马冏拥立清河王司马遐的儿子司马覃为司马衷的养子,封为皇太子,平原、清河靠近齐国,这两个诸侯都是亲齐王司马冏,而且司马覃的太师也是司马冏担任,开始引起其他诸侯的不满。司马冏在朝廷中日益专权,董艾和五公葛旟、韩泰、刘真、卫毅、路季地位都很高,他的这六个亲信权倾朝野,尤其是董艾和葛旟,几乎成为权臣。董艾虽然名义仅是龙骧将军,但是因为是司马冏的亲信,用刘乔传记载:董艾“势倾朝廷,百僚莫敢忤旨”,刘乔当御史中丞弹劾他,董艾就让尚书右丞苟晞罢免了刘乔。嵇绍是宰相侍中,去拜会司马冏,和董艾、葛旟共同讨论时政,董艾就敢让宰相弹琴,遭到嵇绍拒绝,司马冏都被嵇绍批评得感到惭愧,董艾才有所收敛。葛旟也几乎是权臣的地位,比其他四公对朝廷决策的影响力多,司马冏研究时政和宰相决策时,主要是董艾和葛旟参与,诸侯反对司马冏弹劾上奏时,司马冏召集众臣商议,司徒王戎和司空司马越等劝司马冏辞职,遭到葛旟的斥责,当时百官震悚,无不失色。司马冏辅政时没有严重恶行,但是对部下的管理确实有些问题,司马冏有时优柔寡断容易受外人影响,孙惠和郑方上奏劝谏,他也能接受。司马冏也能把嵇绍任命为自己的司马,尤其是重用司马攸原来的部下,司马攸的司马就是嵇绍的叔父嵇喜,司马攸对嵇绍也非常有亲近感。温羡也是司马攸的部下,司马冏对他特别重用,任命为尚书,司马冏想给张华平反,也是温羡主持论证,最终恢复了张华的爵位,温羡后来也成为三公贤臣。司马冏也重视任用江南的贤才,顾荣被司马冏任命为大司马主簿;纪瞻被任命为东阁祭酒。其他的江南贤才中,周处的儿子周玘忠于司马衷,担任议郎;陆机兄弟亲司马颖,但是也效忠司马冏,被任命为平原、清河内史,服务于齐王势力范围。江南贤才多数对司马冏辅政时的部下专权骄横有抵触情绪,顾荣就担心遇祸整天喝酒,让友人冯熊去对葛旟说:任用南方贤才是平海内的进步政策,但不该用顾荣那样的酒客,冯熊建议下葛旟奏请让顾荣当中书侍郎离开司马冏幕府。司马衷复位后的政治虽然有司马冏集团专权的影响,但是总体是进步的,帝党三省宰相基本都是进步的政治家,任命清廉俭朴的刘寔担任太傅,司马冏任用的人才多数也都是像嵇绍、温羡等正直、进步的人物,也能给张华平反,团结寒族人士,中书令卞粹就是张华的女婿感激司马冏给岳父平反。司马炎最初希望的司马衷继位让司马攸集团辅佐的愿望,在这时是真正实现了,总体上也发挥了进步的作用,增强了晋朝国力。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