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萬里雪飄:泼污青年马克思不可原谅·马克思的异化劳动与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纪念马 ...

2015-4-7 16:06| 发布者: 乔峰| 查看: 3399| 评论: 0|原作者: 萬里雪飄|来自: 网站投稿

摘要: 泼污青年马克思不可原谅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与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 纪念马克思诞辰一百九十七周年 一八一八年五月五日,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诞生了。 有人说马克思自诞生那一天起就左一个巴掌接着右一个巴掌打得资 ...

泼污青年马克思不可原谅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与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

纪念马克思诞辰一百九十七周年

 

一八一八年五月五日,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诞生了。

有人说马克思自诞生那一天起就左一个巴掌接着右一个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悲泣。

 

     前言

 

   自一八四三年马克思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的思想经过青年马克思的哲学批判过渡到了老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如果青年马克思的哲学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灵魂,那么老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主义肉体。资产阶级反动文人以青年马克思否定老年马克思,机械唯物主义者以老年马克思否定青年马克思,他们从不同角度做着同一件事,肢解马克思,分离马克思的肉体和灵魂,颠覆马克思主义。〝Liberation〞就是通过否定马克思的灵魂反马克思主义的机械唯物主义者。

   Liberation〞在中国红旗网发表了《谈谈〝异化〞及〝马克思人本主义〞》,在文中〝Liberation〞认为〝和费尔巴哈一样,马克思的`异化'概念是以对人的`类本质'的抽象理解为前提的〞,〝Liberation〞批判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和异化劳动思想〝既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天才思想,同时又是有着缺陷的。人的`类本质'究竟是什么神秘的、先天的东西呢?是道德还是其他?总而言之,由于把`类本质'作为前提和基础,那么这就不能不具有唯心主义色彩。〞在〝Liberation〞之后有人附和说〝一八四四年春夏的时候,有马克思这个人,但还没有马克思主义。〞

   Liberation〞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引用中国文革时期出版的《哲学小辞典》的相关内容,〝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曾沿用过`异化'这个术语,例如在《经济学一哲学手稿》、《神圣的家族》中曾讲过`劳动的异化'、`人的自我异化'。但是,这根本不同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所说的`异化'。马克思所说的`劳动的异化',是指在私有制社会里广大劳动者创造的社会财富被别人所占有,成为异己的、敌对的力量;`人的自我异化'则包含有阶级分化的意思。他阐述异化的目的在于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反动本质。〞

   文革时期出版的《哲学小辞典》评价马克思的人的自我异化和异化劳动理论既和黑格尔唯心主义不同,也和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主义不同,马克思的人的自我异化和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哲学思想。《哲学小辞典》在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提到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但是已经叙述了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的内容。只要理解异化、本质和类本质的逻辑范畴,就会知道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不是别的,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即是《哲学小辞典》所指出的劳动者创造的〝社会财富〞,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决不是〝Liberation〞所谓先天的神秘的道德。

   然而〝Liberation〞评论《哲学小辞典》对于青年马克思的评价〝非常正确〞。显然〝Liberation〞并不知道自己处于自相矛盾状态。这里只能合理地解释〝Liberation〞并没有理解《哲学小辞典》对于青年马克思的评价,〝Liberation〞只是看到马克思的异化、人的自我异化和类本质等哲学术语就在那里揣测青年马克思和费尔巴哈一样〝不能不具有唯心主义色彩〞。〝Liberation〞一方面批判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和异化劳动思想〝具有唯心主义色彩〞,另一方面评价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和异化劳动思想〝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天才思想〞,不知道在〝Liberation〞那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如何〝天才地〞结合在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和异化劳动思想的。

   Liberation〞不但歪曲青年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他还搬弄反动文人攻击马克思的言论——〝要么就是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要么就是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站在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立场以〝青年马克思〞攻击老年马克思,攻击斯大林,攻击毛主席。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反动文人有意歪曲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他们将马克思主义区分为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然后用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攻击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以达到颠覆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事实上,只要认真阅读马克思原著就会发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那里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是同一个思想范畴,人道主义的唯物主义即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

   在写于一八四五年至一八四六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和恩格斯直接叙述了〝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马恩全集第三卷二十三页],马克思和恩格斯以〝现实中的个人〞为历史前提叙述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唯心主义者布鲁诺鲍威尔批判〝唯物主义者只承认当前现实的东西,即物质〞。马克思和恩格斯回应说〝好像具有人的一切属性—— 包括思维在内——的人不是ˋ当前现实的东西ˊ似的〞[德意志意识形态,马恩全集三卷一零一页]。历史唯物主义前提既不是抽象的物质,也不是抽象的精神,历史唯物主义前提是人,历史唯物主义前提是〝现实中的个人〞,历史唯物主义前提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现实中的个人〞[德意志意识形态,马恩全集第三卷二十八页]。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那里,物质和意识或者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现实中的个人〞通过劳动或者异化劳动生产出来的人的存在形式,人类历史所有现象都可以在〝现实中的个人〞的活动和物质生产中得到解释。

   Liberation〞不是从马克思原著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而是从别人咀嚼过的东西品味马克思著作,拿别人的二手资料坐在那里想象马克思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具有唯心主义色彩〞,将一八四四年的马克思界定为玄思先天的神秘的道德的形而上学家,将在一八四三年通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就已经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彻底决裂的青年马克思污蔑为唯心主义者。为了清除〝Liberation〞泼在马克思身上的污水,这里有必要直接从马克思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廓清马克思叙述的人的类本质、人的自我异化或异化劳动、自然主义、人道主义以及共产主义思想。下文将大段引述马克思的原著,为了还原青年马克思——还原青年马克思即是还原老年马克思——不得不这样做,不得不让马克思直接出来说马克思自己的话。

 

     费尔巴哈的人的类本质 

 

   Liberation〞认为〝和费尔巴哈一样,马克思的`异化'概念是以对人的`类本质'的抽象理解为前提的。〞为了区分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和费尔巴哈的人的类本质,在进入马克思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前,这里有必要首先弄清费尔巴哈的人的类本质。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第一章〝概论人的本质〞中说道:

   但是,人自己意识到的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或者,在人里面形成类、即形成本来的人性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就是理性、意志、心。一个完善的人,必定具备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思维力是认识之光,意志力是品性之能量,心力是爱。理性、爱、意志力,这就是完善性,这就是最高的力,这就是作为人的人的绝对本质,就是人生存的目的。人之所以生存,就是为了认识,为了爱,为了愿望。但是,理性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理性。爱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爱。意志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意志自由。我们为认识而认识,我们为爱而爱,为愿望而愿望——愿望得到自由。真正的存在者,是思维着的、爱着的、愿望着的存在者。只有为自己本身而存在着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完善的、属神的。而爱、理性、意志,就正是这样。在人里面而又超乎个别人之上的属神的三位一体,就是理性、爱和意志的统一。理性(想象、幻想、表象、见解)、意志、爱或心,并不是人所具有的力量;因为,没有了它们,人就等于乌有,只是凭借它们,他才成其为人,它们是给既非他所具有、也非他所创造的他的本质奠定基础的要素,它们是鼓舞他、规定他、统治他的权力——属神的绝对的权力,这种权力是人所不能违抗的。〞[《费尔巴哈哲学选集下卷》二十七至二十八页]

   费尔巴哈的人的类本质是理性、意志和爱。费尔巴哈的人的类本质并不是人所具有的或人所创造的理性、意志和爱,费尔巴哈的理性、意志和爱是先验的神秘的力量,是鼓舞、规定和统治人的权力,是属神的、绝对的权力。

   关于费尔巴哈的人的类本质,马克思在一八四五年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道: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维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成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马恩全集第三卷六页]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马恩全集第三卷七页]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啥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1)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2)所以,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马恩全集第三卷七至八页]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的人是脱离现实的抽象的人,费尔巴哈将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现实中的个人〞当作〝卑污的犹太人〞,费尔巴哈的人的〝类〞本质是没有历史的先验的存在,费尔巴哈的〝类〞和黑格尔的神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在一八四五年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前,马克思在一八四三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就已经清算了黑格尔的神,或者说马克思早在一八四三年通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就已经间接地对于费尔巴哈的人的〝类〞本质作了清算。

   弄清了费尔巴哈的人的〝类〞本质,现在可以直接进入马克思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直接理解马克思的人的自我异化或异化劳动、人的类本质、自然主义、人道主义以及共产主义思想。

 

  马克思的人的异化劳动和人的类本质

 

   费尔巴哈的人的类本质来自于先验的神秘的世界,那么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是从哪里来的呢?

 

   马克思说〝我们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吧:〞[马恩全集四十二卷九十页。本文将马恩全集四十二卷等同于《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文开始直接简写页数,特别注明除外]

   马克思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叙述了工人〔即劳动〕和产品的异化关系。

   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劳动不仅生产商品,它还生产作为商品的劳动自身和工人,而且是按它一般生产商品的比例生产的。〞[九十页]

   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也在描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对立现象。但是——

   国民经济学以不考察工人(即劳动)同产品的直接关系来掩盖劳动本质的异化。〞[九十三页]

   这不奇怪,资产阶级将工人当作商品,当作物或牲畜,将工人和产品直接当作私有财产来研究商品世界的规律。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只是在劳动的结果中描述商品世界的规律,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将劳动的结果当作原始的状态或先验的东西来解释商品世界的规律,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将需要证明的东西当作商品世界的前提来研究商品世界的规律。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虽然承认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但是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只是将劳动理解为劳动的结果,以劳动的结果掩盖劳动本身的异化,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从而以劳动结果的事实为前提掩盖商品经济发生和发展的根源,掩盖商品经济违背人道主义的异化劳动的真相。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将劳动理解为工资——即作为劳动结果的工资,而马克思将劳动理解为工人,马克思从工人的劳动本身来理解工人同产品以及工资的直接关系,马克思将产品当作工人生命活动的直接结果,没有工人生命活动的生产劳动就不会有产品出现。直接在逻辑上是不可分离的意思,是自身同一的意思,直接是相对于间接的范畴。说到工人的生命活动,机械唯物主义者禁不住要笑了——作为唯物主义者不谈物质说什么生命活动,这难道不是唯心主义吗?机械唯物主义和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一样,在它们眼里只有物而没有人,在它们眼里只有物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其他东西都是假的。机械唯物主义者不理解人的历史是由人的生命活动动起来的,人只要停止活动一天,人的历史就要消失一天。而人的生命活动不是别,人的生命活动就是人的劳动。马克思说〝全部人的活动迄今都是劳动,也就是工业,就是自身异化的活动。〔宗教、政治、艺术、文学等等可以看成是工业的一个特殊部分〞[一二七页]劳动是人的本质,劳动形成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自身的关系,劳动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自身的关系即是人的本质,离开劳动的人的本质不存在,人的本质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建立起来。所以——

   劳动同它的产品的直接关系,是工人同他的生产的对象的关系。有产者同生产对象和生产本身的关系,不过是前一种关系的结果和证实。对问题的这另一个方面我们将在后面加以考察。〞[九十三页]

   上文说过人的本质是劳动。那么劳动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说过劳动的本质是〝工人(即劳动)同产品的直接关系〞。这是非常自然的逻辑推理,工人劳动的直接结果就是劳动产品,作为人的本质的劳动直接表现为工人同他生产的产品的关系。马克思的逻辑推到这里得出了人的本质是工人同产品的直接关系的结论。

   以上我们只是从一个方面,就是从工人同他的劳动产品的关系这个方面,考察了工人的异化、外化。但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如果工人不是在生产行为本身中使自身异化,那么工人怎么会同自己活动的产品象同某种异己的东西那样相对立呢?产品不过是活动、生产的总结。因此,如果劳动的产品是外化,那么生产本身就必然是能动的外化,或活动的外化,外化的活动。在劳动对象的异化中不过总结了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外化。〞[九十三页]

   结果是活动的必然,如果工人生产的产品不属于工人自己所有,那么工人的生产活动或生命活动本身也不属于工人自己所有。马克思的逻辑推到这里得出了人的本质是工人同生产活动的直接关系的结论。

   我们从两个方面考察了实践的人的活动即劳动的异化行为。第一,工人同劳动产品这个异己的、统治着他的对象的关系。这种关系同时也是工人同感性的外部世界、同自然对象这个异己的与他敌对的世界的关系。第二,在劳动过程中劳动同生产行为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工人同他自己的活动——一种异己的、不属于他的活动——的关系。在这里,活动就是受动;力量就是虚弱;生殖就是去势;工人自己的体力和智力,他个人的生命(因为,生命如果不是活动,又是什么呢?),就是不依赖于他、不属于他、转过来反对他自身的活动。这就是自我异化,而上面所谈的是的异化。〞[九十四页]

   马克思的工人和劳动两个范畴是可以替代的同一关系,工人是劳动的主体,所以〝在劳动过程中劳动同生产行为的关系〞即是在劳动过程中工人同生产行为的关系。工人同产品的异化是物的异化,物的异化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异化,产品可以当作人化的自然。工人同生产行为的异化是自我异化,自我异化是人自身关系的异化。马克思接着从人的异化劳动推导出人的类本质、类存在物、类生活。

   我们现在还要根据异化劳动的已有的两个规定推出它的第三个规定。人是类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自身的类以及其他物的类——当作自己的对象;而且因为——这只是同一件事情的另一种说法——人把自身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当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九十五页]

   从理论领域说来,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九十五页]

   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九十五页]

   人的物的异化和自我异化即是人在理论指导下的感性活动的实践。工人在异化劳动过程中,将自然界当作自己的对象,将自身的生产活动或生命活动当作自己的对象,工人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成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即工人并不把自身看做孤立的存在,工人在人与自然和人自身的异化关系中将自身看做类的存在。工人作为类存在物,〝把类当作自己的对象〞,把自然界和生产活动或生命活动作为类当作自己的对象,工人因而把自身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正如马克思所推导的那样是〝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的,是从〝卑污的犹太人活动〞而来的,是以工人的物的异化和自我异化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前提的,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或人的普遍性因而是现有的、有生命的思想范畴。

 

   马克思接着以人的类本质反思人的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由于(1)使自然界,(2)使人本身,他自己的活动机能,他的生命活动同人相异化,也就使类同人相异化;它使人把类生活变成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第一,它使类生活和个人生活异化;第二,把抽象形式的个人生活变成同样是抽象形式和异化形式的类生活的目的。〞[九十六页]

   马克思叙述了自然界、人本身、人的活动机能、人的生命活动即是人的类或类本质。类或本质总是要表现出来,人的类本质表现为自然界、人本身、人的活动机能、人的生命活动。人之所以是类存在物,或者人之所以具有类意识,是因为人通过占有自然界、人本身、人的活动机能、人的生命活动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决不是什么先天的神秘的道德。异化劳动使自然界、人本身、人的活动机能、人的生命活动和人相对立,使自然界、人本身、人的活动机能、人的生命活动变成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即人的类本质或类生活和人的个人生活对立,人的类本质或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个人生活的手段。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或生命活动是工人的类生活或类本质,但是异化劳动使工人的类生活或类本质和工人的个人生活对立,工人的类生活的目的是生产工人的工资,工资是工人作为奴隶的生活报酬。

   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这不是人与之直接融为一体的那种规定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或者说,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是对象。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异化劳动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以至人正因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九十六页]

   马克思将人理解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将人区分为人的生命活动和人的意志或意识,人的生命活动是人的意志或意识的对象。而人的生命活动即是人的类本质,人有类本质的意识是因为人将人的生命活动当作人的意识的对象,人的意识因而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是人的自由活动。然而正因为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才会把自由劳动颠倒为异化劳动,人才会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活动或类本质和自己对立,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活动或类本质仅仅是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动物之间为了生存相互争夺地盘,被驱赶的动物为了生存只得寻找属于自己的另外地盘。而人是不同于动物的有意识的存在物,正因为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才会通过占有地盘奴役别人,让别人为自己劳动,以至使被奴役的人的生命活动或类生活变成奴隶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这里,作为有意识的存在物的人相对于动物所具有的优势变成了劣势,人间有奴隶,而动物没有奴隶。

   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证明了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也就是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身看作类存在物。〞[九十六页]

   这里马克思明确阐明人作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就是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人将自己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的过程和结果当作自己的类或类本质,类或类本质是对象性范畴,类或类本质是意识的对象物,人通过占有类的对象物而具有类本质和类意识。那么马克思为什么将人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的过程和结果当作人的类本质?就逻辑而言,类是一个普遍性范畴,克服矛盾的对立统一即是类。人通过改造对象世界,克服人与世界的对立,在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人与对象世界融为一体,人因而是一个自由的普遍的类存在物。

   马克思从另一个角度,从美的范畴阐述人的类本质: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因此,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九十七页]

   有些动物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但是动物只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生产。而人不但为自己而且也能为任何对象进行生产,人的生产不是本能的活动,而是有意识的生产活动,人的生产因而是运用内在尺度创造美的活动。美,它既是特殊的,也是普遍的,能创造美的人必定是普遍的类。机械唯物主义者没有类的意识,机械唯物主义者不会知道美为何物。

   因此,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因此,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象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因此,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生产的对象,也就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类生活,即他的现实的、类的对象性,把人对动物所具有的优点变成缺点,因为从人那里夺走了他的无机的身体即自然界。〞[九十七页]

   马克思明确阐明人的类本质或类生活就是改造对象世界。人将自己创造的对象世界当作自己的身体,〝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从而自觉作为有意识的存在物的类意识。而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夺走了他的无机的身体即自然界〞,也就从人那里夺走了他的类生活、类本质、类意识以及普遍的自由。

 

     马克思从人的异化劳动和人的类本质推导人与人关系的私有财产

 

   这样一来,异化劳动造成如下的结果:

   (3)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的能力——变成人的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以及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

   (4)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九十七页]

   人与自然相对立,即是人与自身相对立。人作为社会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即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对立,即是人与人的对立。通过考察人的异化劳动,马克思从人与自然的对立推导出人与自身的对立,从人与自然和人与自身的对立推导出人与人的对立,从人与自然的异化推导出人与自身的异化,从人与自然和人与自身的异化推导出人与人的异化。由此,马克思很自然地要考察异化劳动前提下的人与人关系。

   总之,人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一命题,说的是一个人同他人相异化,以及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同人的本质相异化。〞[九十八页]

   人的异化,一般地说人同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同其他人的关系才得到实现和表现。〞[九十八页]

   我们已经从经济事实即工人及其产品的异化出发。我们表述了这一事实的概念:异化的、外化的劳动。我们分析了这一概念,因而我们只是分析了一个经济事实。

   现在我们要进一步考察异化的、外化的劳动这一概念在现实中必须怎样表达和表现。

   如果说劳动产品对我说来是异己的,是作为异己的力量同我相对立,那么,它到底属于谁呢?

   如果我自己的活动不属于我,而是一种异己的活动、被迫的活动,那么,它到底属于谁呢?

   属于有别于我的另一个存在物。

   这个存在物是谁呢?〞[九十八页]

   是神吗?〞[同上]

   神从来不单独是劳动的主人〞。[同上]

   自然界也不是主人〞。[同上]

   劳动和劳动产品所归属的那个异己的存在物,劳动为之服务和劳动产品供其享受的那个存在物,只能是人本身。〞[九十九页]

   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只有人本身才能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同上]

   唯心主义说神统治人。机械唯物主义说物统治人。机械唯物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只见物而不见人的唯物主义,这是对马克思的莫大侮辱。

   异化借以实现的手段本身就是实践的。因此,通过异化劳动,人不仅生产出他同作为异己的、敌对的力量的生产对象和生产行为的关系,而且生产出其他人同他的生产和他的产品的关系,以及他同这些人的关系。正象他把他自己的生产变成使自己失去现实性,使自己受惩罚一样,正象他丧失掉自己的产品并使它变成不属于他的产品一样,他也生产出不生产的人对生产和产品的支配。正象他使他自己的活动同自身相异化一样,他也使他人占有非自身的活动。〞[九十九至一〇〇页]

   马克思在考察工人同他的生产的对象的关系的时候说过,〝有产者同生产对象和生产本身的关系,不过是前一种关系的结果和证实。对问题的这另一个方面我们将在后面加以考察。〞马克思在这里兑现了。

   〝不生产的人对生产和产品的支配〞,〝他人占有非自身的活动〞,这就是私有财产。马克思从异化劳动推导出了私有财产。对于生产和产品的支配权,对于劳动的占有权,这些权力就是私有制。

   总之,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工人生产出一个跟劳动格格不入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同这个劳动的关系。工人同劳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或者不管人们给雇主起个什么别的名字)同这个劳动的关系。从而,私有财产外化劳动即工人同自然界和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

   因此,我们通过分析,从外化劳动这一概念,即从外化的人、异化劳动、异化的生命、异化的人这一概念得出私有财产这一概念。

   诚然,我们从国民经济学得到作为私有财产运动之结果的外化劳动(外化的生命)这一概念。但是对这一概念的分析表明,与其说私有财产表现为外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还不如说它是外化劳动的结果,正象神原先不是人类理性迷误的原因,而是人类理性迷误的结果一样。后来,这种关系就变成相互作用的关系。〞[一〇〇页]

   马克思通过分析异化劳动得出了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结果。然后,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形成相互作用的关系,私有财产成为异化劳动的手段。

 

   马克思揭示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产物的重要意义:

 

   这些论述使至今没有解决的各种矛盾立刻得到阐明。

   (1)国民经济学虽然从劳动是生产的真正灵魂这一点出发,但是它没有给劳动提供任何东西,而是给私有财产提供了一切。蒲鲁东从这个矛盾得出了有利于劳动而不利于私有财产的结论。然而我们看到,这个表面的矛盾是异化劳动同自身的矛盾,而国民经济学只不过表述了异化劳动的规律罢了。〞[一〇〇至一〇一页]

   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承认劳动即工人和私有财产的矛盾,然而工人和私有财产的矛盾实质是工人异化劳动自身的矛盾,工人和私有财产的矛盾是工人异化劳动的结果。〝异化劳动的规律〞理解为异化劳动的形式或结果,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和蒲鲁东主义只是在异化劳动的形式或结果里兜圈子,在异化劳动的形式或结果里叙述工人和私有财产的矛盾,在异化劳动的形式和结果里调节工人和私有财产的矛盾,在异化劳动的形式和结果里通过改良承认既有私有制生产方式。蒲鲁东所要求的工资平等即是回避异化劳动本身而在异化劳动的形式和结果里兜圈子。工资作为异化劳动的形式和结果是工人确证自身为奴隶的本质,是工人作为奴隶应得的报酬,马克思说提高工资〝既不会使工人也不会使劳动获得人的身分和尊严〞[同上]。

   〝(2)从异化劳动同私有财产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从私有财产等等的解放、从奴役制的解放,是通过工人解放这种政治形式表现出来的,而且这里不仅涉及工人的解放,因为工人的解放包含全人类的解放;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整个人类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同生产的关系中,而一切奴役关系只不过是这种关系的变形和后果罢了。〞[一〇一页]

   解决工人同私有财产的对立关系既不是工资的平等,也不是工人直接占有私有财产的小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历史倒退,而是工人的解放。工人的解放是工人克服自我异化,是工人克服异化劳动。既然工人的异化劳动生产出了和工人对立的私有财产,那么工人克服异化劳动即是工人通过否定私有财产的私有性质真正占有财产。而工人否定私有财产的私有性质不是别的,是工人同资本家的政治斗争。工人是一无所有的奴隶,只要工人得到解放,全世界所有人将获得解放。工人否定私有财产的私有性质的政治斗争来自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如果没有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工人只能像蒲鲁东那样在私有财产的小生产中兜圈子,或者以〝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平等的权利〞、〝公平的分配〞的改良主义冒充社会主义。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青年马克思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就不会有老年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

 

   马克思揭示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产物的重要意义还有:

 

   正如我们通过分析异化的、外化的劳动的概念得出私有财产的概念一样,我们也可以借助这两个因素来阐明国民经济学的一切范畴,而且我们将发现其中每一个范畴,例如商业、竞争、资本、货币,不过是这两个基本因素的特定的、展开了的表现而已。〞[一〇一页]

   这里马克思明确阐明异化劳动理论是建立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体系的思想前提。《资本论》以商品作为建立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体系的开端,但是商品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先验的东西,商品的前提是人的异化劳动,商品是人的异化劳动的产物,《资本论》的逻辑体系的前提是人的异化劳动而不是商品。而官僚资产阶级御用学者们无视马克思的人的异化劳动的前提,将商品当作《资本论》的前提,他们建议他们的主子要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作为建立特色商品经济的理论。《资本论》与其说是研究商品的逻辑体系,不如说是研究人的本质的逻辑体系。人的异化劳动生产出商品,商品不仅是物,商品是人的本质,商品是人的异化了的本质。机械唯物主义者将商品仅仅当作物,当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他们并不理解马克思的人的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将《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人的异化劳动理论贯彻到晚年的《资本论》创作,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道,〝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证明了的。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因此,在这里要较详细地加以说明。〞[马恩全集二十一卷五十五页]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劳动两重性是人的异化劳动的形式,具体劳动的形式是社会分工,抽象劳动的形式是等价交换,社会分工和等价交换是人的异化劳动的本质。所以不理解青年马克思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就无法理解老年马克思的《资本论》。

 

     马克思从人的异化劳动和人的类本质推导共产主义思想

 

   劳动和资本的这种对立一达到极限,就必然成为全部私有财产关系的顶点、最高阶段和灭亡。〞[一〇六页]

 

   既然马克思从异化劳动理论推导出私有财产必然灭亡的历史结论,那么马克思必然要以异化劳动理论提出自己的共产主义思想: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一二〇页]

   这里出现了〝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两个范畴。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中,马克思阐述〝自然主义〞是外化的、异化的、受动的、真实的、人的感性,〝人道主义〞是人所具有的创造和设定对象世界的能动的自然力和生命力。自然主义的人道主义有别于脱离真实的感性的〝纯粹活动〞的自我意识,自然主义的人道主义因而是完成了的人道主义。人道主义的自然主义有别于自我异化的真实的感性,人道主义的自然主义因而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完成了的自然主义或完成了的人道主义即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

   私有财产是人的异化劳动的产物,私有财产相对于人而言是外化的、异化的、受动的、真实的、人的感性,私有财产因而是直观的抽象的自然主义,而人对于私有财产的占有的欲望是主观的抽象的人道主义。就辩证逻辑而言,扬弃是形式上的否定,内容上的保存。对于私有财产的扬弃是通过否定私有财产的私有性质,将被否定的私有财产作为共产主义的社会财产在内容上予以保存,人从而真正占有人的类本质,克服人的自我异化,这是完成了的人道主义。完成了的人道主义是完全的,是因为真正占有并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完成了的人道主义是自觉的,是因为否定了私有财产的私有性质。在共产主义社会,完成了的自然主义是对于外化的、异化的、受动的、真实的、感性的自然主义的扬弃,是对于私有财产的扬弃,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因而即是完成了的人道主义。

   〝存在和本质的斗争〞:

   存在和本质的斗争即是工人和产品的斗争,是存在和存在的类本质的对立,是工人和工人生产的产品以及工人的生命活动的对立。

   〝对象化和自我确证的斗争〞:

   类本质即是存在的对象化,工人生产的产品和工人的生命活动即是工人的对象化;存在通过真正占有类本质确证自身的存在,工人通过真正占有自己生产的产品和自己的生命活动确证自身的存在。

   〝自由和必然的斗争〞:

   必然是存在和类本质的异化,是工人和工人生产的产品以及工人的生命活动的异化;自由是存在对于类本质的真正占有,是工人对于自己生产的产品和自己的生命活动的真正占有。

   〝个体和类的斗争〞:

   存在通过真正占有存在的类本质成为普遍的类存在物,工人通过真正占有自己生产的产品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成为普遍的自由人。工人通过发挥自身的才能与特性在改造自身的对象世界的过程中自觉与他人共有的类意识。

   私有财产即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历史就是人的自我异化和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

 

   马克思发挥黑格尔的异化思想具体叙述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的共产主义思想:

 

   扬弃使外化返回到自身的、对象性的运动。——这是在异化的范围内表现出来的关于通过扬弃对象性本质的异化来占有对象性本质的见解;这是异化的见解,它主张人的现实的对象化,主张人通过消灭对象世界的异化的规定、通过在对象世界的异化存在中扬弃对象世界而现实地占有自己的对象性本质,正象无神论作为神的扬弃就是理论的人道主义的生成,而共产主义作为私有财产的扬弃就是对真正人的生活这种人的不可剥夺的财产的要求,就是实践的人道主义的生成一样;或者说,无神论是以扬弃宗教作为自己的中介的人道主义,共产主义则是以扬弃私有财产作为自己的中介的人道主义。只有通过扬弃这种中介,——但这种中介是一个必要的前提,——积极地从自身开始的积极的人道主义才能产生。

   然而,无神论、共产主义决不是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的即人的采取对象形式的本质力量的消逝、抽象和丧失,决不是返回到违反自然的、不发达的简单状态去的贫困。相反地,它们才是人的本质的现实的生成,是人的本质对人说来的真正的实现,是人的本质作为某种现实的东西的实现。

   这样,黑格尔由于理解到——尽管又是通过异化的方式——有关自身的否定的积极意义,所以同时也把人的自我异化、人的本质的外化、人的失去对象和失去现实性理解为自我获得,本质的表现,对象化、现实化。简单说,他在抽象的范围内把劳动理解为人的自我产生的行动,把人对自身的关系理解为对异己本质的关系,把那作为异己存在物来表现自身的活动理解为生成着的类意识类生活〞[一七四至一七五页]

    马克思的这段叙述为无产阶级开辟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现实之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不是退回到小生产的平均主义,而是扬弃工业文明即扬弃人的自我异化的无产阶级自身解放。

   〝扬弃是使外化返回到自身的、对象性的运动〞:

   对象性的运动在异化范围内是指人与人关系对象化为私有财产的等价交换关系,马克思认为工人的工资也是私有财产范畴。这种物与物的异化返回到人与人的自身关系,即是工人通过否定私有财产的私有性质真正占有自己生产的财产,工人通过扬弃异化的对象性运动而真正占有现实的对象性运动,让自身生命活动重新得到对象化和现实化,让现实的对象性运动重新成为自身本质力量的表现。

   〝这是在异化的范围内表现出来的〞:

   使外化返回到自身的范围,黑格尔同时把自我异化理解为自我获得。

   〝关于通过扬弃对象性本质的异化来占有对象性本质的见解〞:

   工人通过扬弃私有财产的私有性质真正占有财产的见解。

   〝这是异化的见解〞:

   异化的见解同时就是扬弃的见解,异化的必然性就是扬弃异化。

  〝它主张人的现实的对象化〞:

   人的现实的对象化即是人真正占有对象性物质,工人真正占有自己生产的产品和自身的生命活动。

   〝主张人通过消灭对象世界的异化的规定〞:

   即否定私有财产的私有性质,从而否定人与人的剥削与压迫,进而否定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以及宗教的异化的性质,共产主义只有〝通过消灭对象世界的异化的规定〞才能成为生成的共产主义。

   〝通过在对象世界的异化存在中扬弃对象世界〞:

   共产主义只能是通过在私有财产中否定私有财产的私有性质而真正占有财产,通过在工业文明中否定工业文明的私有财产的私有性质而真正占有工业文明。

   〝而现实地占有自己的对象性本质〞:

   〝对象性本质〞是指人的对象性本质,人的本质总是要表现出来,人的本质因而是对象性的现实,人因而是现实中的人。而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财产是人的〝对象性本质〞的异化,人对于私有财产的私有性质的否定就是人〝现实地占有自己的对象性本质〞。

  〝正象无神论作为神的扬弃就是理论的人道主义的生成〞:

   神是人的异化的〝对象性本质〞,对于神的神性的否定就是人〝现实地占有自己的对象性本质〞,人通过扬弃神〝而现实地占有自己的对象性本质〞就是理论的人道主义的生成。要想克服自我异化实现共产主义首先要进行宗教批判。正如人的自我异化形式表现为私有财产一样,人的自我异化形式同时也表现为宗教的神。如果人没有批判宗教和扬弃神的精神自觉,人必然也无法具备批判私有制和扬弃私有财产的精神自觉,因为私有财产是世俗之神,私有财产是拜物教之神。马克思的哲学批判既要批判彼岸之神,也要批判此岸之神,拜物教和拜神教都是马克思批判的同一个宗教。

   〝而共产主义作为私有财产的扬弃〞:

   共产主义是现实中的生成,共产主义不仅是理论的人道主义。

   〝就是对真正人的生活这种人的不可剥夺的财产的要求〞:

   作为现实中的人,人是对象性存在物,所以〝真正人的生活〞就是〝不可剥夺的财产的要求〞。共产主义不仅将彼岸之神还给人,共产主义还要将此岸之神即私有财产还给人。

   〝就是实践的人道主义的生成一样〞:

   将私有财产的此岸之神还给人即是实践的人道主义。〝现实地占有自己的对象性本质〞正象理论的人道主义和实践的人道主义的生成一样。

  〝或者说,无神论是以扬弃宗教作为自己的中介的人道主义〞:

   扬弃宗教即是将神还给人的人道主义。搞毛教的人宣称自己是人本主义者,这是自我异化的自我否定。

   〝共产主义则是以扬弃私有财产作为自己的中介的人道主义〞:

   无神论和共产主义是相通的,无神论是对于拜神教的扬弃,共产主义则是对于拜物教的扬弃,扬弃私有财产即是将世俗之神还给人的人道主义。

   〝只有通过扬弃这种中介,——但这种中介是一个必要的前提,——积极地从自身开始的积极的人道主义才能产生。〞:

   这里的中介特指宗教和私有财产。拜物教和拜神教是人的自我异化,人的自我异化是产生人道主义的必要前提。只有通过扬弃拜物教和拜神教克服人的自我异化,积极地从人自身开始的积极的人道主义即彻底的人道主义才能产生。

   〝然而,无神论、共产主义决不是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的即人的采取对象形式的本质力量的消逝、抽象和丧失〞:

   人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动性是人的本质力量。然而在人的自我异化前提下,人的本质力量是以异化的对象形式展现出来的,共产主义扬弃人的异化的对象形式并不是抽象地否定人的本质力量,并不是让人的本质力量消失、丧失。这里马克思阐明扬弃的辩证法,扬弃不是既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消逝、抽象和丧失,扬弃是对于既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形式的否定和内容的保存。蒲鲁东要消灭工业文明退回到工人直接占有私有财产的小生产,蒲鲁东的共产主义只能是原始的粗鄙的共产主义。

   〝决不是返回到违反自然的、不发达的简单状态去的贫困〞:

   马克思语境下的工业文明即是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工业文明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尽管它是以人的异化形式展现的私有财产,但是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工业文明是人与自然的中介,是人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动性即人的本质力量的物化与对象化。共产主义不是抽象地否定自然的工业文明,共产主义是扬弃工业文明的后工业文明,只有在后工业文明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对于自然的真正占有,才能产生〝积极地从自身开始的积极的人道主义〞。老子提倡绝圣弃智其目的值得肯定,所谓圣人和智慧不过是驱使和奴役他人的、人的自我异化的产物。但是老子的〝绝〞和〝弃〞显然是抽象的否定,而不是积极的扬弃,老子要让人们回到小国寡民,要让人们〝返回到违反自然的、不发达的简单状态的贫困〞。

   〝相反地,它们才是人的本质的现实的生成,是人的本质对人说来的真正的实现,是人的本质作为某种现实的东西的实现。〞:

   相反地,被扬弃的既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即无神论的共产主义才是〝人的本质作为某种现实的东西的实现〞。在辩证逻辑那里,本质以异化的形式展现为现象,现实是本质扬弃现象的历史必然性。既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形式,无神论的共产主义对于既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扬弃即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化,是人对于人的本质力量的真正占有。抽象地否定既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即是抽象地否定人的本质力量,是抽象地否定人的本质的现实的生成,是抽象地否定人的本质对人说来的真正的实现。抽象地否定既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抽象地否定人的本质力量,即是抽象地否定通往共产主义的现实之路。

   〝这样,黑格尔由于理解到——尽管又是通过异化的方式——有关自身的否定的积极意义〞:

   黑格尔的否定之所以具有积极意义,是因为黑格尔的否定不是消逝的丧失的抽象的否定,黑格尔的否定是否定之否定的扬弃,按照黑格尔的逻辑术语说就是〝自身的否定〞。黑格尔的〝自身的否定〞具有自我意识的积极意义,黑格尔将人的对象物——譬如私有财产——当作人自身的异己本质力量,黑格尔将人的对象物当作从人自身分离出去的异化之物。

   〝尽管又是通过异化的方式〞——正如马克思所言,黑格尔的异化思想是〝通过异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是通过人的异化方式即神的面貌展现出来的,所以黑格尔的异化不是人的自我异化,而是神的自我异化。但是只要将黑格尔的神颠倒为现实中的人,将神的自我异化颠倒为人的自我异化,在黑格尔的异化思想中隐藏的共产主义思想就会呈现出来。

   〝所以同时也把人的自我异化、人的本质的外化、人的失去对象和失去现实性理解为自我获得,本质的表现,对象化、现实化。〞:

   人的自我异化是人的生成发展史。人的本质的外化是指人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动性以异己的私有财产的现象展现出来,人因而失去自身的对象世界和自身的现实性。然而黑格尔具有〝自身的否定〞的自我意识,黑格尔将失去的异己之物当作自我获得,当作自身本质的表现,当作自身本质的对象化,当作自身本质的现实化,正因为黑格尔面对异己之物具有〝自身的否定〞的自我意识,黑格尔哲学具有〝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辩证法〞的积极意义。

   黑格尔将人的对象物当作从人自身分离出去的异化之物,所以黑格尔将人的对象性的自我异化、人的本质的外化、人的失去对象和失去现实性理解为自我获得,理解为〝消灭对象世界的异化的规定〞的获得。〝通过消灭对象世界的异化的规定〞,人自觉从人自身分离出去的对象物尽管是异化形式的他物,但这个他物毕竟是我的他物,这个他物还是要返回到我的身边,我从而重新确证这个他物是我的本质的表现,是我的对象化,是我的现实化。

   作为劳动者的工人处于自我异化状态,工人通过劳动形成认识对象世界和改造对象世界的类生活,但是工人的类生活和个人生活相对立。工人类生活的产物作为私有财产的产品不属于工人自己所有,但是工人通过消灭私有财产的异化的规定,自觉财产是由工人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产品作为财产重新返回到工人身边,财产重新成为工人本质的表现,成为工人本质的对象化,成为工人本质的现实化,工人的个人生活和类生活得到统一,工人的自我异化从而得到克服。

   〝简单说,他在抽象的范围内把劳动理解为人的自我产生的行动〞:

   〝在抽象的范围内〞是指黑格尔将人抽象为神,黑格尔将神的自我异化理解为劳动,黑格尔以神的面貌将劳动理解为人的自我产生的行动。

   〝把人对自身的关系理解为对异己本质的关系〞:

   人对自身的关系即是自我肯定的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总是要表现出来,总是要以颠倒了的现象表现出来,总是要以异己形式即异化形式表现出来。工人的本质总是要以颠倒了的现象表现出来,总是要以异己的产品形式表现出来,总是要以自己生产的产品中的工资形式表现出来。工资和私有财产一样将工人的本质颠倒为奴隶的本质,工人的本质颠倒为奴隶的本质使工人自己否定自己,工人处于自我异化状态。

   〝把那作为异己存在物来表现自身的活动理解为生成着的类意识和类生活〞:

   本质表现自身的活动即是异己的现象界,本质表现自身的活动是通过异己存在物来展现的,本质通过异己存在物的现象建立自身的现实。人以自身的异化形式表现自身的活动,并通过扬弃自身的异化形式现实地占有自身的类意识和类生活。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不是工人对于财产的直接的片面的占有,而是工人对于整个财产的全面占有,工人对于财产的直接的片面的占有是粗鄙的共产主义的私有财产。那么工人如何实现对于财产的全面占有?马克思回答说:

   
   
我们知道,只有当对象对人说来成为人的对象或者说成为对象性的人的时候,人才不致在自己的对象里面丧失自身。只有当对象对人说来成为社会的对象,人本身对自己说来成为社会的存在物,而社会在这个对象中对人说来成为本质的时候,这种情况才是可能的。〞[一二五页]

   〝对象对人说来成为社会的对象〞,这是社会的公有制思想。马克思在这里已经阐明工人的对象物即自然界、生产资料、生产产品等等成为社会的对象物即社会所有的公有制思想,只有在公有制社会里工人才能全面占有社会财产,只有在公有制社会里私有财产才能得到积极地扬弃。

   〝社会在这个对象中对人说来成为本质〞,意思是说在对象物中的社会成为人的本质。既然对象物和社会通过公有制融为一体,那么任何个人对于对象物的直接的片面的占有就不可能了,这就根除了产生私有财产的可能性。

   只有当产品对工人说来成为工人的产品或者说成为产品的工人的时候,工人才不至在自己生产的产品里面丧失自身。但是这还不能说明工人对于产品的全面占有,因为别人占有的产品对于自己意味着是非占有的产品。只有当产品对工人说来成为社会的产品,即私有财产的私有制被扬弃为社会产品的公有制,工人本身对自己说来成为社会的人,而社会在这个产品中对工人说来成为工人的本质的时候,工人对于产品的全面占有才是可能的,工人对于私有财产的积极地扬弃才是可能的。
   
马克思说对象对人说来成为对象性的人,或者产品对工人说来成为产品的工人。机械唯物主义者无法理解其中的辩证思想。马克思将对象当作人,或者将产品当作工人。但是在机械唯物主义者那里,物就是物,人就是人,或者货币就是货币,资本就是资本,机械唯物主义者根本不理解唯物辩证法的过渡究竟意味着什么。

 

   马克思接着反思粗鄙的共产主义:

 

   因此,历史的全部运动,既是这种共产主义的现实的产生活动即它的经验存在的诞生活动,同时,对它的能思维的意识说来,又是它的被理解到被认识到的生成运动。而上述尚未完成的共产主义从个别的同私有财产相对立的历史形态中为自己寻找历史的证明,从现存的事物中寻找证明,同时从运动中抽出个别环节(卡贝、维尔加尔德尔等人尤其喜欢卖弄这一套),把它们作为自己的历史的纯种的证明固定下来;但是它这样做恰好说明:历史运动的绝大部分是同它的论断相矛盾的,如果说它曾经存在过,那么它的这种过去的存在恰恰反驳了对本质的奢求。〞[一二〇页]

   现实的共产主义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是存在和类本质的统一,是工人和工人生产的产品以及工人的生命活动的统一,现实的共产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私有财产中的生成运动。〝被理解到被认识到的生成运动〞即是共产主义理论,现实的共产主义理论是对于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或异化劳动的积极扬弃的理解认识,而粗鄙的共产主义却没有这样的理解和认识。粗鄙的共产主义在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或异化劳动的结果中理解和认识共产主义,粗鄙的共产主义在共产共妻中理解和认识共产主义,粗鄙的共产主义在工资的平等中理解和认识共产主义,粗鄙的共产主义在小生产的个人占有中理解和认识共产主义。粗鄙的共产主义在人的自我异化或异化劳动的形式或结果中兜圈子,粗鄙的共产主义无法让工人真正占有工人生产的产品和工人自身的生命活动,粗鄙的共产主义无法让工人真正占有工人的类本质。

   这里有必要解释马克思的〝私有财产〞的特殊意义。封建社会的财产是建立在人身依附等级关系之上的共同利益。小生产的个人占有是从封建社会的利益共同体到资本主义工业的过渡,小资产阶级不可避免带有嫉妒的贪欲的原始的粗鄙的平均主义陋习,马克思评价小资产阶级〝不仅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水平,甚至从来没有达到私有财产的水平〞[一一八页]。马克思的人的自我异化或异化劳动是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解和认识,私有财产是从人的自我异化或异化劳动中推导出来的范畴,所以马克思的私有财产特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工业资本。马克思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国民经济学中反映的私有财产的本质〞中叙述说,〝一切财富都成了工业的财富,成了劳动的财富,而工业是完成了的劳动,正象工厂制度工业即劳动的发达的本质,而工业资本是私有财产的完成了的客观形式一样。〞[一一五至一一六页]。在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中私有财产的本质是工业资本,而〝工业资本是私有财产的完成了的客观形式〞,这就意味着工业资本转化为社会财产的历史必然性,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的逻辑体系中科学共产主义呼之欲出。

   马克思说〝而上述尚未完成的共产主义从个别的同私有财产相对立的历史形态中为自己寻找历史的证明〞,其意义在于粗鄙的共产主义以个别的小生产的个人占有对抗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所以马克思说如果同资本主义工业相对立的生产方式曾经存在过,〝那么它的这种过去的存在恰恰反驳了对本质的奢求〞。小生产的个人占有是小资产阶级存在的本质,在资本主义工业时代小资产阶级追求小生产的个人占有是小资产阶级开历史倒车的奢求。

   如果不理解马克思的人的自我异化或异化劳动和人的类本质以及由人的自我异化或异化劳动和人的类本质推导的共产主义思想,就无法从哲学上彻底批判粗鄙的共产主义和形形色色的修正主义。没有青年马克思灵魂的无产者无法重建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没有青年马克思灵魂的当今中国左派小资产阶级无法领导群众完成重建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

 

   马克思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人的自我异化的形式多种多样,为什么对于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是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共产主义的现实的生成?马克思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阐明了这个问题:

 

   这种物质的、直接感性的私有财产,是异化了的人的生命的物质的、感性的表现。私有财产的运动——生产和消费——是以往全部生产的运动的感性表现,也就是说,是人的实现或现实。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因此,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作为对人的生命的占有,是一切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从而是人从宗教、家庭、国家等等向自己的人的社会的存在的复归。〞[一二一页]。

   奴隶社会的生产方式过渡或扬弃到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过渡或扬弃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因此以往历史的全部生产方式以物质的、直接感性的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形式表现出来了,物质的、直接感性的资本主义私有财产是以往人类历史的实现或现实,所以对于物质的、直接感性的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即是对于整个人类历史的积极的扬弃,也就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现实的生成。马克思继续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释私有财产和人类历史的关系。〝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所以对于物质的、直接感性的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即是对于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一切人的异化形式的积极的扬弃。马克思将对于私有财产和宗教、家庭、国家等等一切人的异化形式的积极的扬弃,当作人〝向自己的人的社会的存在的复归〞,即是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共产主义是从人的异化的本质返回到人的现实的本质的人道主义,是从工人的异化的产品返回到工人的现实的产品的人道主义。

   马克思从对于私有财产即工业资本的积极的扬弃推导出共产主义社会,机械唯物主义者就此得出〝资本主义补课论〞,唯心主义者则就此批判马克思的〝历史发展阶段论〞。事实上,在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之前,东西方面对社会贫富差距只能产生原始的粗鄙的大同思想,科学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思想只能产生于对于私有财产即工业资本的积极的扬弃,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合乎历史发展逻辑。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以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自身历史前提的积极的扬弃。那种仅仅局限于狭隘的本国的历史前提,而无视世界性社会主义革命的世界性历史前提,是将本国社会主义革命孤立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机械唯物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论。

 

   马克思在叙述共产主义的过程中阐述了关于人的社会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因此,社会性质是整个运动的一般性质;正象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生产社会。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一二一至一二二页]

   甚至当我从事科学之类的活动,即从事一种我只是在很少情况下才能同别人直接交往的活动的时候,我也是社会的,因为我是作为人活动的。不仅我的活动所需的材料,甚至思想家用来进行活动的语言本身,都是作为社会的产品给予我的,而且我本身的存在就是社会的活动;因此,我从自身所做出的东西,是我从自身为社会做出的,并且意识到我自己是社会的存在物。〞[一二二页]

   一八四五年春,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形成,马克思明确指出〝我本身的存在就是社会的活动〞,〝我自己是社会的存在物〞,同时马克思也阐明〝正象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生产社会。〞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但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并不是本来就有的先验的存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由人的劳动或异化劳动生产出来的人的本质。机械唯物主义者无法自觉〝人也生产社会〞历史逻辑,他们由于丧失人的主体自觉意识,他们无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事实上,一八四三年的马克思如果没有形成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世界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就写不出来。人的本质是社会?还是国家?马克思批判黑格尔说,〝家庭和市民社会本身自己变成国家。它们才是原动力。可是在黑格尔看来却刚好相反,它们是由现实的理念产生的〞[马恩全集第一卷卷二五一页]。在黑格尔看来,家庭和社会不过是理念在自我增殖过程中产生的现实的理念而已。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批判黑格尔说,〝现实性变成了现象,但是除了这种现象,理念便没有任何其他的内容,除了`成为自由的无限的现实精神'这一逻辑目的,理念也没有任何其他的目的。〞[马恩全集第一卷卷二五三页]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叙述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体现在后来的《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写于一八四五至一八四六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叙述说,〝因此,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失去独立性的外观。它们没有历史,没有发展;〞[马恩全集第三卷三十页]由此可以证明,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叙述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早在一八四三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就已经形成。所谓〝一八四四年春夏的时候,有马克思这个人,但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缺乏客观依据的主观武断。

 

   马克思在叙述共产主义过程中阐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是必然的,科学共产主义只能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才能阐明。马克思接着还阐述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我们看到,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唯灵主义和唯物主义,活动和受动,只是在社会状态中才失去它们彼此间的对立,并从而失去它们作为这样的对立面的存在;我们看到,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因此,这种对立的解决决不只是认识的任务,而是一个现实生活的任务,而哲学未能解决这个任务,正因为哲学把这仅仅看作理论的任务。〞[一二七页]

   一八四五年春,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述了同样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认为一八四四年的马克思和费尔巴哈一样具有唯心主义色彩的观点不知道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马克思以异化劳动理论批判了重商主义、重农主义和斯密开创的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批判了国民经济学的需要、生产、分工和货币范畴,阐述了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如果没有建立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就不具备批判重商主义、重农主义和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的精神力量,之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资本论》的问世乃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都是不可能的事情。马克思建立异化劳动理论的前提是对于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哲学批判,《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结尾。黑格尔的自我异化是无中生有的自我肯定,而马克思的自我异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感性活动的实践。为了廓清马克思的自我异化和黑格尔的自我异化,有必要进入〝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马克思的〝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现代德国的批判着意研究旧世界的内容,而且批判的发展完全拘泥于所批判的材料,以致对批判的方法采取完全非批判的态度,同时,对于我们如何对待黑格尔辩证法这一表面上看来是形式的问题,而实际上是本质的问题,则完全缺乏认识。〞[一五六页]

   黑格尔之后,〝现代德国的批判〞批判的内容是旧世界,批判的方法是解释旧世界,原因在于对于黑格尔哲学没有做彻底清算。出自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者〝甚至丝毫没有暗示现在已经到了同自己的母亲即黑格尔辩证法批判地划清界限的时候,甚至也[丝毫]未能表明它对费尔巴哈辩证法的批判态度。〞[一五七页]。

   费尔巴哈是唯一对黑格尔辩证法采取严肃的、批判的态度的人〞[一五七页]。

   费尔巴哈的伟大功绩在于:

   (1)证明了哲学不过是变成思想的并且经过思考加以阐述的宗教,不过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的另一种形式和存在方式;从而,哲学同样应当受到谴责;

   (2)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现实的科学,因为费尔巴哈使`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成了理论的基本原则;

   (3)他把基于自身并且积极地以自身为基础的肯定的东西同自称是绝对的肯定的东西的那个否定的否定对立起来。

   费尔巴哈这样解释了黑格尔辩证法(从而论证了要从肯定的东西即从感觉确定的东西出发):

   黑格尔从实体的异化出发(在逻辑上就是从无限的东西、抽象的普遍的东西出发),从绝对的和不变的抽象出发,就是说,说得更通俗些,他从宗教和神学出发。〞[一五八页]

   马克思高度评价费尔巴哈的同时指出了费尔巴哈的局限性:

   第二,他扬弃了无限的东西,设定了现实的、感性的、实在的、有限的、特殊的东西(哲学,宗教和神学的扬弃)。

   第三,他重新扬弃了肯定的东西,恢复了抽象、无限的东西。宗教和神学的恢复。

   由此可见,费尔巴哈把否定的否定仅仅看作哲学同自身的矛盾,看作在否定神学(超验性等等)之后又肯定神学的哲学,即同自身相对立而肯定神学的哲学。〞[一五八页]

   马克思高度评价费尔巴哈〝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现实的科学,因为费尔巴哈使`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成了理论的基本原则〞。如果据此认为马克思在这个时候对于费尔巴哈的认识还没有达到一八四五年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高度那就错了。马克思紧随其后又评价说〝费尔巴哈把否定的否定仅仅看作哲学同自身的矛盾〞,即费尔巴哈的人与人关系的社会现实不过是宗教和神学的抽象。费尔巴哈的人与人关系的社会现实相对于辩证唯物主义而言是宗教和神学的抽象,但是相对于黑格尔唯心主义而言费尔巴哈的人与人关系是感性的、实在的、有限的、特殊的社会现实,是〝真正的唯物主义和现实的科学〞,费尔巴哈扬弃黑格尔的神的历史功绩不能否定,尽管他在人与人关系方面陷入了爱的宗教。

   费尔巴哈将上帝还给了人,这是费尔巴哈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但是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费尔巴哈的人是抽象的人,抽象的人即是抽象的神,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是爱的宗教。费尔巴哈在感性的人间批判纯粹的上帝,但是他没能摆脱宗教的桎梏,这是因为费尔巴哈既没有扬弃黑格尔,他对于政治经济学又一无所知,对于人类历史几乎一无所知。马克思认识到费尔巴哈的局限性,马克思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于〝卑污的犹太人活动〞做了哲学批判。马克思的哲学批判不但是为了批判旧世界,而且是为了建立新世界。而建立新世界的〝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伟大成果,费尔巴哈却将黑格尔的否定性的辩证法连同黑格尔的上帝一起扔掉了。对于黑格尔的哲学批判在费尔巴哈那里没有完成,接下来对于黑格尔的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的历史使命。马克思的哲学批判的伟大意义在于通过揭示隐藏在黑格尔哲学体系神秘外壳之下的合理内核建立了唯物辩证法。

 

   首先,马克思将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做了明确区分:

 

   否定的否定所包含的肯定,或自我肯定和自我确证,被认为是对自身还不能确信因而自身还受对立面影响的、对自身怀疑因而需要证明的肯定,即被认为是还没有用自己的存在证明自身的、还没有被承认的肯定;可见,感觉确定的、以自身为基础的肯定是同这种肯定直接地而非间接地对立着的。

   但是,由于黑格尔根据否定的否定所包含的肯定方面把否定的否定看成真正的和唯一的肯定的东西,而根据它所包含的否定方面把它看成一切存在的唯一真正的活动和自我实现的活动,所以他只是为那种历史的运动找到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这种历史还不是作为既定的主体的人的现实的历史,而只是人的产生的活动、人的发生的历史 [一五八至一五九页]

   说到辩证法离不开否定之否定,黑格尔的〝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即是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包含〝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三个环节,即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毛主席将否定之否定划分为肯定、否定、〝肯定〞三个环节。〝肯定〞即是否定之否定,是经过迂回曲折的自我肯定。

   所谓迂回曲折的自我肯定是为了肯定自己而否定自己、异化自己,并通过否定自身异化的规定而重新占有自己。人为了肯定自己而异化为工人,并通过否定工人的个人生活和类生活的对立而重新占有自己的对象世界和自己的生命活动,进而重新确证自己、肯定自己

   世界是相互对立的矛盾,矛盾的双方相互否定对方的存在,矛盾的一方因受到对方的否定而对于自身的存在发生怀疑。矛盾的一方通过否定对方的异化的规定,将自己对象化为矛盾的对方,将矛盾的对方当作自己存在的现实,将矛盾的对方当作自己存在的方式,在矛盾的对方直观自身的存在,进而克服对于自身的怀疑,重新确证自身的存在。

   工人和资本家是相互对立的存在,资本家通过雇佣工人否定工人对于自身的肯定,工人从而成为资本家存在的现实,成为资本家存在的方式,成为资本家存在的工具,资本家在工人的劳动中直观自身的存在。工人通过劳动形成认识对象世界和改造对象世界的类生活,但是工人的类生活和工人的个人生活对立,工人的类生活被资本家占有,工人的类生活成为资本家的本质,工人的类生活成为工人的个人生活的手段。工人经过马列毛主义教育,自觉自身作为生活主人的意识,工人通过革命否定私有财产的私有性质,重新占有自己的产品,重新占有自己的生命活动,重新占有自己的类生活,工人在自己的类生活中直观自身的存在,从而克服工人的个人生活和类生活相对立的自我异化。

   马克思首先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否定的否定所包含的肯定〞就是否定之否定的第一个环节,即肯定方面,马克思将肯定方面又当作〝自我肯定〞和〝自我确证〞。第一环节的肯定为什么又称之为〝自我确证〞?凡抽象的东西都是无法确定自身规定性的东西,抽象的白马不知道自己是白马,白马的性质要由黑马确证,〝自我确证〞就是有待证明自身性质的白马的意思。

   马克思非常重视对于第一个环节的肯定方面的界定,这是区分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的试金石。马克思将第一个环节的肯定方面界定为相对的、因而是受动的事物,而相对的、因而是受动的事物即是感性世界的事物。感性世界的事物相互以对方作为自己的对象物,通过将对方当作自身存在的形式以肯定自身存在的现实性。白马和黑马相互以对方作为自己的对象物,白马通过黑马确证自身存在的现实性,黑马通过白马确证自身存在的现实性。白马和黑马即是〝感觉确定的、以自身为基础的肯定〞,白马和黑马是直接地对立着的,说它们的对立是直接地,是因为它们直接地都是感性世界的事物。

   如果白马和黑马不是直接地对立着的,而是间接地对立着的,如果白马是感性世界的事物,那么黑马即是非感性的抽象的彼岸世界的东西,黑马即是没有感觉、没有肉体的神。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的第一个环节的肯定方面就是这样没有感觉、没有肉体的唯一的神,是同直接相互对立的感性世界的肯定方面不同的唯一的神,所以黑格尔的否定的否定是神的自我增殖的真正的和唯一的肯定的东西。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是没有感觉、没有肉体的神的自我确证,这个神将感性世界的事物冒充为自己的东西,将感性世界的事物当作自身否定之否定的思维的环节。所以马克思说黑格尔〝为那种历史的运动找到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这种历史还不是作为既定的主体的人的现实的历史,而只是人的产生的活动、人的发生的历史。〞也就是说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的历史不是现实中的活生生的人的历史,而是一部创世说的历史。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的第二六二节中说,〝自为的无限的现实的精神〞把所有的个人当作群体来分配给家庭和市民社会。也就是说在黑格尔看来家庭和市民社会不是现实的历史产物,而是由黑格尔的精神〝分配〞出来的理想性领域,黑格尔将家庭和市民社会当作思维的精神的思想环节。马克思接下来批判黑格尔哲学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

 

   黑格尔哲学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

   黑格尔有双重错误。

   第一个错误在黑格尔哲学的诞生地《现象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例如,当他把财富、国家权力等等看成同人的本质相异化的本质,这只是就它们的思想形式而言。它们是思想的本质,因而只是纯粹的即抽象的哲学思维的异化。因此,整个运动是以绝对知识结束的。这些对象从中异化出来的并且以现实性自居而与之对立的,恰恰是抽象的思维。……因此,对于人的已成为对象而且是异己对象的本质力量的占有,首先不过是那种在意识中、在纯思维中即在抽象中发生的占有,是对这些作为思想思想运动的对象的占有;因此,在《现象学》中,尽管已有一个完全否定的和批判的外表,尽管实际上已包含着那种往往早在后来发展之前就有的批判,黑格尔晚期著作的那种非批判的实证主义和同样非批判的唯心主义——现有经验在哲学上的分解和恢复——已经以一种潜在的方式,作为萌芽、潜能和秘密存在着了。

   其次,要求把对象世界归还给人——例如,有这样一种理解:感性意识不是抽象感性的意识,而是人的感性的意识;宗教、财富等等不过是人的对象化的异化的现实,是客体化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的现实;因而,宗教、财富等等不过是通向真正人的现实的道路,——因此,这种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占有或对这一过程的理解,在黑格尔那里是这样表现的:感性、宗教、国家权力等等是精神的本质,因为只有精神才是人的真正的本质,而精神的真正的形式则是能思维的精神,逻辑的、思辨的精神。自然界的人性和历史所创造的自然界——人的产品——的人性,就表现在它们是抽象精神的产物,所以,在这个限度内是精神的环节即思想本质。因此,《现象学》是一种隐蔽的、自身还不清楚的、被神秘化的批判;但是,由于《现象学》紧紧抓住人的异化——尽管人只是以精神的形式出现的——其中仍然隐藏着批判的一切要素,而且这些要素往往已经以远远超过黑格尔观点的方式准备好加过工了〞[一六一至一六二页]

   财富、国家的权力等等是人的异化劳动生产出来的产物,财富、国家的权力等等反过来又与人对立。但是黑格尔将财富、国家的权力等等当作抽象的思维的环节,将它们当作抽象的思维的异化,在黑格尔看来财富、国家的权力等等不是感性世界的现实事物,它们不过是从精神外化出来的思想环节。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是人通过否定财富、国家的权力等等的异化的规定重新占有财富、国家的权力等等自身的本质力量,而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是在意识中、在纯思维中占有这些以现实性自居但实则为思想的财富、思想的国家权力的虚幻的财富与虚幻的国家权力,所以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无法触动现实世界的一根毫毛,黑格尔不过是在自己的思维中将感性世界的现实按照自己的思想逻辑默默地予以分解和重新组合而已。马克思指出黑格尔的财富、国家的权力等等从抽象的思维中异化出来,并且以现实性自居,又与抽象的思维对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类似于鲁迅笔下啊Q的精神胜利法,啊Q被人欺负就说〝儿子打老子〞,黑格尔将现实的异化的世界当作老子异化出来的儿子。所以马克思批判黑格尔的《现象学》虽然具有〝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的批判的合理内核,但是黑格尔晚期著作的那种非批判的实证主义和同样非批判的唯心主义已经以一种潜在的方式,作为萌芽、潜能和秘密在《现象学》中存在着了。黑格尔晚期著作的那种非批判的实证主义和同样非批判的唯心主义即〝现有经验在哲学上的分解和恢复〞,就是在抽象的思维中将财富、国家的权力等等这些感性世界的现实按照黑格尔自己的思想逻辑默默地予以分解和重新组合。

   宗教、财富等等被黑格尔的抽象的思维当作抽象的思维的形式占有,在黑格尔那里宗教、财富等等被当作上帝的所有物。所以唯物主义者〝要求把对象世界归还给人〞,要求把宗教、财富等等还给人。唯物主义认为感性意识不是抽象的思维或上帝的意识,而是人的感性的意识,宗教、财富等等不过是人的感性世界的对象物,宗教、财富等等不过是人的异化劳动创造的人的异化的本质,所以人们通过否定宗教、财富等等的异化的规定重新占有感性世界的宗教、财富等等不过是通向真正人的现实的道路。

   唯物主义通向真正人的现实的道路在黑格尔那里隐蔽地神秘地表现为:感性、宗教、国家权力等等是精神的本质,因为只有精神才是人的真正的本质,而精神的真正的形式则是能思维的精神,逻辑的、思辨的精神。那么以精神为中介,感性、宗教、国家权力等等岂不是人的异化的本质吗?且慢,在黑格尔那里,这个所谓的人是以自我意识的形式出现的抽象物,是既没有感觉、也没有肉体的人,其实就是神。所以自然界的人性即人的感性世界或感性、宗教、国家权力等等就表现为它们是抽象精神的产物,它们是精神的环节即思想的本质,它们是抽象的〝人〞的外化。所以只要将黑格尔的抽象思维的自我意识或神当作活生生的现实中的人,辩证唯心主义就会转化为辩证唯物主义。只要将黑格尔的《现象学》或《逻辑学》倒过来读,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就会转化为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倒过来读黑格尔,读出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叙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髓:

 

   因此,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失去对象,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而,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人同作为类存在物的自身发生现实的、能动的关系,或者说,人使自身作为现实的类存在物即作为人的存在物实际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下述途径才是可能的:人实际上把自己的类的力量统统发挥出来(这又是只有通过人类的全部活动、只有作为历史的结果才有可能),并且把这些力量当作对象来对待,而这首先又是只有通过异化的形式才有可能。〞[一六三页]

   〝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

   黑格尔把人当作一部历史来看,黑格尔将历史当作人的历史,当作人的自我产生的历史。人的自我产生无外乎是人的劳动,人的劳动创造人,人的劳动创造人的历史。

  〝把对象化看作失去对象,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

   人生产人的过程即是人生产财富的过程,没有财富的人是抽象的人,也是无法理解的人。工人的才能、个性、生命力等等表现在、物化在、客体化在工人生产的产品,没有产品的工人是无法理解的抽象物。所以马克思说〝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如果一个东西在那里存在,这个东西必然有自己的对象物。当我们说到男人的时候,必然有作为男人的对象物的女人在那里存在,否则男人就无所谓男人,反之亦然。但是人生产财富的过程同时就是人失去财富的过程,工人生产产品的过程同时就是工人失去产品的过程。黑格尔将人失去自身的对象物看作人的外化或异化,但是人的能动性和事物自身发展的必然性决定人通过否定自身对象物的异化的规定,扬弃自身的异化的对象物,重新占有这个曾经失去的对象物,从而确证自身的存在的现实。在社会主义社会,工人通过否定私有财产的私有性质扬弃私有财产,重新占有这个曾经失去的财产,从而确证自身的才能、个性和生命力。

   〝因而,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

   人的对象化即是人的劳动的本质,人通过劳动和感性世界发生对象性关系,人通过否定对象性世界的异化的规定重新占有对象性世界,成为自己肯定自己的真正的人。所以马克思说黑格尔抓住了劳动的本质。人的现实性即是人的对象化,没有自身对象物的人是无法想象的抽象物,因而是非现实的人。所以马克思说现实的人只能在劳动中形成,现实的人是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

   工人在异化劳动中将自身对象化,形成自身的异化的现实。工人的异化的现实即是工人在异化劳动中失去自身的产品,工人的个人生活和类生活对立,工人的类生活成为个人生活的手段,工人因而失去自身的现实性,成为被社会抛弃的人。就工人自身的个人生活而言工人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工人是资本家的工具,工人是富士康老板的动物,工人失去产品的同时连同自身的才能、个性、生命力等等一起失去,工人从而失去应有的自信、自尊、自爱。工人只有通过否定私有财产的私有性质将工人的个人生活和类生活重新统一起来,工人才能重新成为占有自身对象物和自身生命活动的、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

  〝人同作为类存在物的自身发生现实的、能动的关系〞:

   在辩证逻辑那里,现实是本质与异化的现象的统一,这种的统一是本质通过否定现象世界的异化的规定重新占有现象世界的现实的、能动的关系,是现实的、能动的类。〝人同作为类存在物的自身发生现实的、能动的关系〞即是人通过否定自身的对象世界的异化的规定即扬弃自身的对象世界而现实地占有自己的对象性本质,人扬弃即现实地占有自己的对象性本质即是同作为类存在物的自身发生现实的、能动的关系。

   女人是男人的异化的本质,男人通过否定女人的异化的规定将女人作为自己的妻子而成为一家之主。作为一家之主的男人,他既是类存在物,同时也是特殊的个人,他作为特殊的个人同类存在物的自身发生现实的、能动的关系,他必须和自己的妻子、子女发生责任与义务的现实的、能动的关系,他在自己的妻子和子女中确证自身的类本质。

   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通过劳动形成认识对象世界和改造对象世界的类生活,但是工人的类生活是工人的异化的本质,工人通过否定自身类生活的异化的规定重新占有自身的类生活成为国家主人。在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国家主人的工人,他即是类存在物,也是特殊的个人,他作为特殊的个人同作为类存在物的自身发生现实的、能动的关系,他必须以直接管理自己的类生活即工厂、社会、国家的形式同工厂、社会、国家发生现实的、能动的关系,工人在自己直接管理的工厂、社会、国家中确证自身的类本质。

   〝或者说,人使自身作为现实的类存在物即作为人的存在物实际表现出来〞:

   〝人使自身作为现实的类存在物即作为人的存在物实际表现出来〞即是人通过否定自身类存在物的异化的规定重新占有自身的类存在物而成为现实的类存在物,现实的类存在物即是人克服自身异化的人的存在物。

   人的本质总是要以类本质或类存在物表现出来,所以人的本质作为类存在物是现实的、实际的存在物。类本质是现实的、实际的本质,通常将本质理解为内在的抽象的东西,然而在辩证法那里所谓本质就是作为异化的现象表现出来的类本质,本质如果没有自身作为异化的现象的表现就无所谓本质。

   说到本质、类本质就要区分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类本质和唯心辩证法的本质、类本质。〝感性、宗教、国家权力等等是精神的本质〞,意思是说精神表现为感性、宗教、国家权力等等,这显然是唯心主义思想。如果没有经过感性活动的实践,精神表现出来的东西只能是精神,所以黑格尔的感性、宗教、国家权力等等不过是精神的精神,是精神的自我增殖,黑格尔的感性、宗教、国家权力等等不过是活动的精神而已,黑格尔的感性、宗教、国家权力等等并没有现实地实际表现出来。在辩证唯物主义那里,感性、宗教、国家权力等等是人的本质,是人表现为感性、宗教、国家权力等等,而不是精神表现为感性、宗教、国家权力等等。〝只有精神才是人的真正的本质〞,这显然也是唯心主义思想。在辩证唯物主义那里,人表现为精神,但是如果人只是表现为精神,那么这个人就不是感性的人,它只能是抽象的神。

   〝人使自身作为现实的类存在物即作为人的存在物实际表现出来,……,而这首先又是只有通过异化的形式才有可能〞:

   作为现实的类存在物的人即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社会的人,但是作为现实的类存在物的人首先又是只有通过异化形式的私有制社会才有形成的可能。

   本质以颠倒了的现象将自身表现出来,本质将自身作为类的力量以颠倒了的异化形式统统发挥出来,本质通过否定现象的异化的规定重新占有现象,本质真正占有属于自身的对象性力量。人把自己的类的力量统统发挥出来,使人自身的对象物的异化达到极限,进而通过否定自身的对象物的异化的规定扬弃自身对象性的异化,确证自身现实的类本质。人类要想实现共产主义,只有通过私有制社会将人性中的恶统统发挥出来,人只有在极端的异化状态之中才能自觉自身的普遍的类意识,马克思主义就是欧洲最野蛮的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改革开放将社会主义中国异化为最野蛮的官僚资本主义法西斯,这就为重建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扫清了历史障碍。

   

   在上文中马克思说过黑格尔〝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然而黑格尔关于人的劳动的本质是以颠倒了的形式即神秘的因而是唯心的形式阐述出来的。

   所以马克思同时指出〝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一六三页]

   马克思批判黑格尔的〝自我意识通过自己的外化所能设定的只是物性,即只是抽象物、抽象的物,而不是现实的物。〞[一六六页]

   抽象的自我意识的〝精神的劳动〞生产出来的东西只能是想象中的物,而不是人的感官所能确证的现实的物。针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想,马克思叙述了自己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当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着一切自然力的人通过自己的外化把自己现实的、对象性的本质力量设定为异己的对象时,这种设定并不是主体;它是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主体性,因而这些本质力量的活动也必须是对象性的活动。对象性的存在物客观地活动着,而只要它的本质规定中不包含对象性的东西,它就不能客观地活动。它所以能创造或设定对象,只是因为它本身是被对象所设定的,因为它本来就是自然界。因此,并不是它在设定这一行动中从自己的`纯粹的活动'转而创造对象,而是它的对象性的产物仅仅证实了它的对象性活动,证实了它的活动是对象性的、自然存在物的活动。

   我们在这里看到,彻底的自然主义或人道主义,既不同于唯心主义,也不同于唯物主义,同时又是把这二者结合的真理。我们同时也看到,只有自然主义能够理解世界历史的行动。〞[一六七页]

   马克思说人本来就是自然界,自然界的人就是自然存在物,〝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同上]。同黑格尔唯心主义思想前提的抽象的精神不同,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前提是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

   关于自然界或自然存在物马克思叙述说,〝人作为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的欲望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但这些对象是他的需要对象;是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对象〞[一六七至一六八页]

   马克思的既是能动的又是受动的辩证唯物主义既不同于黑格尔的〝纯粹活动〞的唯心主义,也不同于英国和法国的〝唯感觉论〞的机械唯物主义,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对于受动的机械唯物主义和能动的唯心主义的扬弃,这是马克思的既是能动的又是受动的、自然存在物的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必然结果,所以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同时也是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者否认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是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唯物主义,他们认为在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那里没有物质。马克思明确阐明人本来就是自然界,〝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而且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作为对象性存在物的人将存在于自身之外的物质当作自己的对象物,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对象物即是黑格尔的纯粹的精神或神。所以当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谈到人的时候即是在谈认识自身对象物和改造自身对象物的人,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那里物质和人不可分,因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而脱离人的物质实质就是拜物教,脱离人的物质的拜物教和脱离人的精神的拜神教一样是宗教。

   机械唯物主义者还指责说,如果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当作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即是否定阶级斗争的修正主义。在马克思的哲学批判那里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商品是人的对象物,人与人关系物化或异化为商品关系,而商品关系即是人与人的阶级关系。然而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本质是没有对象物的抽象的神秘的想象,因而是否定阶级斗争社会现实的宗教。要想揭示人类社会的秘密离开人的范畴就会寸步难行,因为阶级既不是本来就有的范畴,也不是永恒的范畴。离开人的范畴的阶级即是像上帝那样的先验的东西,离开人的历史就会在阶级关系中停滞不前,就像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在私有财产中停滞不前一样。在辩证唯物主义那里人是永恒的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道〝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马恩全集第三卷二十三页]尽管在没有人的时候就有宇宙和自然界的存在,但是在没有人的宇宙和自然界中没有哲学的存在。人之所以思维哲学问题是因为人自身的存在,人通过思维哲学问题确证自身存在的意义。人作为自然存在物,人思维自身存在的意义即是思维自然界和宇宙的意义。

   在辩证唯物主义那里,人的感觉可以当作客观存在的物,对于感性的人而言客观存在的物就是人的感觉,人的感觉就是自然界。否则马克思不会在一八四五年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那里将实践当作人的感性活动,马克思认为在人的感性那里有人的对象物,有客观存在的物。如果人的感觉不可以当作客观存在的物,那么人怎么会知道有客观存在的物?没有看见,没有嗅到,没有触摸到客观对象物的人,他怎么会知道有客观存在的物?当然不管有没有人的感觉,客观存在的物就在那里存在。但是如果将客观存在的物和人的感觉分离,哲学就不存在了。所以在辩证唯物主义那里,人的感觉即是客观存在的物。神是人的感觉无法确定的抽象物,如果将客观存在的物和人的感觉分离,那么客观存在的物对于感性的人而言和无法感觉的抽象的神没有区别。机械唯物主义者总是试图将人的感觉和客观存在的物分离,机械唯物主义者总是试图离开人的感觉去思维抽象的物,所以机械唯物主义者不由自主地成为了拜物教的教徒。

   和拜物教的机械唯物主义不同,〝唯感觉论〞的机械唯物主义毕竟站在了人的感性之上,但是〝唯感觉论〞的机械唯物主义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它因而没有彻底的人道主义精神。而自我意识的〝纯粹活动〞的唯心主义没有真实的感性,它因而没有自然主义物性。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彻底的自然主义或彻底的人道主义,说它是彻底的,是因为人既是受动的,又是能动的,而人本身就是既是能动的又是受动的自然界,〝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那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对象性的活动,对象性的存在物客观地活动着,而只要在人的主观能动性中不包含对象性的存在物,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客观地活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之所以能创造或设定对象,只是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本身是被对象所设定的,人的主观能动性本身是受人的自然属性制约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或设定的对象性的产物仅仅证实了主观能动性的对象性活动,证实了主观能动性的活动是对象性的、人的自然存在物的活动。所以马克思强调说,人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创造或设定异己的对象时,创造或设定的人并不是黑格尔的抽象的主体,而是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主体。也就是说人之外如果没有客观的独立的对象物,所谓人的主观能动性即是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的神性,所谓人的劳动即是神的精神劳动。

 

   在上文中马克思说道〝只有自然主义能够理解世界历史的行动〞:

 

   黑格尔从自己的精神的`纯粹的活动'转而创造对象,然而纯粹的精神活动只能创造精神的对象,精神的对象即是没有历史的宗教。自然主义的人即是自然存在物或对象性存在物,作为自然存在物或对象性存在物的人的本质力量的活动即是对象性的活动,对象性的活动即是人的感性活动,人的感性活动是不同于精神的〝纯粹的活动〞的人的劳动。而人的感性活动或劳动创造历史,人的感性活动或劳动只要停止一天,世界历史就要消失一天。

   马克思的〝自然界〞或〝自然主义〞即是自然存在物的人,如果没有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就不会有人化的自然界,在抽象的自然界就不会有人的劳动创造的人的历史。马克思的〝自然界〞或〝自然主义〞既具有外在的、异化的、受动的、受制约的、受限制的感性意义,也具有自然力生命力能动的理性意义,马克思的〝自然界〞或〝自然主义〞是针对唯一的自我意识的唯心主义和〝唯感觉论〞的机械唯物主义而言的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将人当作自然存在物,即是将人当作外在的、异化的、受动的、受制约的、受限制的感性存在物。但是人不仅是外在的、异化的、受动的、受制约的、受限制的感性存在物,人具有认识对象世界和改造对象世界的自然力生命力,人同时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人的能动的自然力和生命力即是人道主义。自然主义的外在性、异化性、受动性是真实的感性,只有克服外在的、异化的、受动的自然主义才是人化了的因而是彻底的自然主义,彻底的自然主义同时也就是彻底的人道主义。人道主义的自然力和生命力的能动的欲望只是主观的理性,人道主义只有占有真实的感性的自然主义才是彻底的人道主义,彻底的人道主义同时也就是彻底的自然主义。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分离即是人的自我异化,在克服人的自我异化的过程中,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统一为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结合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既是彻底的自然主义,也是彻底的人道主义。

   如果机械唯物主义者认为这里马克思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提并论等同看待那就错了。在上文我们已经看到,马克思在一八八三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批判黑格尔说,〝现实性变成了现象,但是除了这种现象,理念便没有任何其他的内容,除了`成为自由的无限的现实精神'这一逻辑目的,理念也没有任何其他的目的。〞[马恩全集第一卷卷二五三页]理念没有历史,没有发展。但是就理念的本质或内容而言理念即是客观世界,就理念的存在方式或存在形式而言理念即是主观世界。如果无视理念的存在方式或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就不会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结合的真理即是唯心主义能动地返回到唯物主义。

 

   马克思以〝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的哲学命题继续发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

   假定一种存在物本身既不是对象,又没有对象。这样的存在物首先将是一个唯一的存在物,在它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存在着,它孤零零地独自存在着。因为,只要有对象存在于我之外,只要我不是独自存在着,那么我就是和在我之外存在的对象不同的他物另一个现实。因而,对这第三者的对象说来,我是和它不同的另一个现实,也就是说,我是它的对象。因此,一个存在物如果不是另一个存在物的对象,那么就要以不存在任何一个对象性的存在物为前提。只要我有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就以我作为它的对象。但是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一种非现实的、非感性的、只是思想上的即只是虚构出来的存在物,是抽象的东西。说一个东西是感性的即现实的,这是说,它是感觉的对象,是感性的对象,从而在自己之外有感性的对象,有自己的感性的对象。说一个东西是感性的,就是指它是受动的。

   因此,人作为对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受动的存在物;因为它感到自己是受动的,所以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

   但是,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也就是说,是为自身而存在着的存在物,因而是类存在物。他必须既在自己的存在中也在自己的知识中确证并表现自身。因此,正象人的对象不是直接呈现出来的自然对象一样,直接地客观地存在着人的感觉,也不是人的感性、人的对象性。自然界,无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都不是直接地同人的存在物相适应的。正象一切自然物必须产生一样,人也有自己的产生活动即历史,但历史是在人的意识中反映出来的,因而它作为产生活动是一种有意识地扬弃自身的产生活动。历史是人的真正的自然史。——(关于这一点以后还要回过来谈。〞[一六八至一六九页]

   第一段是自然主义的内容。第二段是从自然主义到人道主义的过渡。第三段是人道主义的内容。自然主义过渡到人道主义即是彻底的自然主义,同时也就是彻底的人道主义。

   〝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意思是说人是对象性的感性存在物,这是唯物主义思想前提,是同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划清界限的试金石。但是,如果只是停滞于这块试金石,也仅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唯感觉论〞。马克思以转折语气说道〝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即人不仅仅是对象性的感性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也就是说,是为自身而存在着的存在物,因而是类存在物。〞人之所以是类存在物,是因为〝自然界,无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都不是直接地同人的存在物相适应的。〞也就是说机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能直接地同人的存在物相适应,因为人的自然界和直接呈现出来的或者宗教创造的自然界不一样,正如在人的知识或人的自然界中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而不是像直接呈现出来的或者宗教创造的自然界那样太阳围绕地球旋转。所以只有人道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才能直接地同人的存在物相适应,只有直接地同人的存在物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才是彻底的自然主义。而彻底的自然主义即是直接地同人的存在物相适应的彻底的人道主义,彻底的人道主义即是直接地同人的存在物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离开人的自然存在物,离开既是受动的、又是能动的、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离开主客统一的类存在物的人,就不会有辩证唯物主义。没有辩证唯物主义,就不会有真正的自然界,也就不会有真正的社会。

 

   离开马克思的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就无法理解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叙述了受动的自然主义和能动的人道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叙述了扬弃自然主义的人道主义即是彻底的人道主义,扬弃人道主义的自然主义即是彻底的自然主义,彻底的自然主义或彻底的人道主义即是为人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实际的、人的类存在物、类本质或类生活。马克思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虽然继承了费尔巴哈的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但是马克思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通过发挥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范畴叙述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费尔巴哈的政治经济学知识几乎为零,费尔巴哈的类本质只能是脱离阶级社会的经济生活的抽象的爱。而马克思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人的异化劳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对于重商主义、重农主义以及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的工资、资本、需要、生产、分工、货币等诸范畴做了哲学批判,马克思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于重商主义、重农主义以及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的哲学批判是形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思想前提,如果没有马克思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就不会有马克思的《资本论》。机械唯物主义者对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无外乎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以〝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理解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不是不可以,如果不理解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容易将这种决定和反作用理解为〝抽象的物质决定抽象的意识,抽象的意识反作用于抽象的物质〞的拜物教与拜神教的杂烩,容易陷入机械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泥潭。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殿堂根本没有拜物教与拜神教的地盘,机械唯物主义者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殿堂大门之外转来转去,却妄言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殿堂之内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具有唯心主义色彩,还说什么〝一八四四年春夏的时候,有马克思这个人,但还没有马克思主义〞,这不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无知,就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恶意污蔑。泼污青年马克思不可原谅。

 

 

萬里雪飄   二零一五年四月四日

 

主题词:异化劳动、人的类本质、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共产主义

   

   

附文

Liberation:谈谈异化马克思人本主义

   本来不想多谈哲学,因为我并不懂。但是既然某些先生说,不承认马克思是个所谓的人本主义者、人道主义者,就连作为人的资格都没有了,因此硬着头皮说几点。

   这些鼓吹马克思人本主义的人,最喜欢热衷于谈论异化的概念。这是什么意思呢?

   马克思在青年时代除了受到黑格尔影响很深以外,费尔巴哈对他也有一定影响。费尔巴哈是个唯物主义者,但是他的历史观是唯心的。马克思在思想探意识到索过程中,有一个逐步吸收费尔巴哈思想精华,发现反思其中错误,并逐步创立自己学说的过程,这个就反映在了被某些人吹成是马克思主义顶峰的1844年政治经济学手稿中去了。在这里,马克思一方面开始生产活动对人类的重要性,研究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处境及变化,另一方面又未能彻底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因此他用异化这个概念,和费尔巴哈一样,马克思的异化概念是以对人的类本质的抽象理解为前提的。费尔巴哈从自然主义出发,假定了人有一种自然存在的或先在具有的使人作为人而存在的类本质,在宗教观念的影响下,人把自己的本质给了上帝,自己成为上帝的奴仆,这就是人在宗教中的自我异化。只要消除宗教观念,就能把人的类本质还给人自己,人就能真正成为人。同样,马克思认为,人有人之为人的类生活类本质,马克思把它称为自由自觉的劳动。人本来是应当具有这种类本质的,但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人在劳动中异化了,劳动不再是人的类生活,人失去了自己的类本质,现实的人不再是人,这就是劳动的自我异化。

   由此可见这里既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天才思想,同时又是有着缺陷的。人的类本质究竟是什么神秘的、先天的东西呢?是道德还是其他?总而言之,由于把类本质作为前提和基础,那么这就不能不具有唯心主义色彩。

   有人说,马克思是天才,所以他很早的著作都是天才的作品。隐含的意思是,马克思所有,或者至少从1844手稿往后的著作都是正确的。

   如果说人不经过学习,不经过实践就可以获得真知,这样是天才,那么如毛泽东所说自己不是天才,马克思也不是天才,人类历史上就没有这种人,尽管朝鲜金氏王国最喜欢谈天降XX”,这只不过是证明了他们的可笑与反动。

   马克思既然不是天才,他的思想必然就有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但是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已经放弃了把捉摸不定的类本质作为历史观前提的观点,他已经公开的提出了唯物史观,从分工、交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阐述历史,这就是为什么《德意志意识形态》被称为是马克思主义成熟的标志。甚至在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这个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 非常直白的批判了费尔巴哈,同时也当然抛弃了费尔巴哈这方面对他的影响: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2)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既然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既然人周围的社会关系在变化,那么根本就谈不上什么人天生所具有的类本质,对历史的理解也不能以此为前提,这就达到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否则,用类本质异化解释历史,和用道德来解释历史有什么不同吗?他们都是历史唯心主义。

   从此以后,马克思再几乎很少有异化这个概念来解释历史了,在谈到无产阶级时,不是什么异化,而是阐述剩余价值规律使得无产阶级受到剥削。直到他去世,非常少的使用异化概念,要么就是引用其他人的话或者调侃,用这个词来说明现实中的事物是很少的,用于谈论资本主义下的劳动次数据说是零。

   那些谈论马克思天才的先生们,能不能解释下马克思为什么此时对异化忘得一干二净呢?

   恩格斯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而不是说,异化理论使得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如果用列宁没看过1844手稿勉强可以解释,那么为什么斯大林和毛泽东时期手稿已经发表,仍然对此没有做出非常高的评价呢?是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没有论坛上的万里雪飘高导致的吗?

   恰恰相反,异化马克思人本主义一向是资产阶级用来反共的工具。他们公开声称,只有1844年的马克思思想才是思想的顶峰,而发现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史观,写出资本论的马克思是思想衰退了。他们大喊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攻击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毛泽东时代中国摧残人压迫人异化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党员朗兹胡特和迈耶尔赞扬手稿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启示录,它表明马克思理论的真正核心是异化而不是阶级斗争。《共产党宣告》的第一句话稍加改动可以这样表达:到目前为止的一切历史都是人的自我异化的历史。差不多同时,比利时人亨·德曼在奥地利的杂志中也说:这部著作比马克思的其他任何著作都更清楚得多地揭示了隐藏在他的社会主义信念背后,隐藏在他一生的全部科学创作的价值判断背后的伦理的、人道主义的动机。”“马克思的成就的顶峰是在1843年和1848年之间。不管人们对他后来的著作的评价多么高,但是在这些著作中却表现出创作力的某种衰退和削弱。他认为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要么就是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要么就是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托洛茨基的秘书杜纳耶夫斯卡娜借马克思人道主义攻击斯大林时的苏联是国家资本主义。这一套理论在中国也是官僚资产阶级用于攻击文革的理论武器。周扬、王若水都是这些马克思人道主义的同志。大家不知道王若水是谁,可以去搜,我这里就不多加解释了。

中国文革时期出版的《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就异化写道:

   异化 也叫外化,类似转化或表现的意思。它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一个术语,不同于生物学上的异化。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便异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然后在精神中再返回到自身。他还认为,人的本质就是自我意识人的自我异化就是自我意识的异化。这完全是唯心主义的。费尔巴哈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异化观,指出宗教的秘密在于人,人借助于幻想把自己的本质和自然界异化为上帝,然后又受它支配,并向它膜拜。但费尔巴哈根本不懂得人的阶级性,他的异化观实质上是资产阶级人性论。

   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曾沿用过异化这个术语,例如在《经济学一哲学手稿》、《神圣的家族》中曾讲过劳动的异化人的自我异化。但是,这根本不同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所说的异化。马克思所说的劳动的异化,是指在私有制社会里广大劳动者创造的社会财富被别人所占有,成为异己的、敌对的力量;人的自我异化则包含有阶级分化的意思。他阐述异化的口的在于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反动本质。

   现代修正主义者竭力利用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异化”’概念,来宣扬资产阶级人性论,并攻击社会主义社会造成了所谓人性的异化,叫嚷要摆脱任何社会制约,使永恒的人性得到复归。这不仅是企图把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丑化成资产阶级人性论者,而且还企图利用这种资产阶级人性论来污蔑社会主义制度,颠覆无产阶级专政。这就充分暴露了现代修正主义者的叛徒嘴脸。

 这是非常正确的。

  最后说一句关于割裂马克思的问题。万里雪飘不敢否定马克思成熟时期的思想,但是他硬把马克思说成是人本主义,把异化吹捧无以复加,实际上他就是用马克思青年时不完全成熟的思想来偷换马克思成熟思想。可笑的是,他却把这一点说成是割裂马克思,制造对立,制造对立的正是你!我们绝没有割裂马克思,制造对立,而是把他1844手稿中的思想看作是马克思主义成熟之前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而你却在反对割裂马克思的幌子下把马克思不成熟的思想夸大绝对化,谁是制造对立,不是很清楚吗?

二零一五年三月九日

 


握手

雷人

路过

鲜花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