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天师:有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自称领导核心B在推行全国私有化改革路线之后,又极力否定计划经济,推行市场经济,他说:“我们以前是学苏联的,搞计划经济。后来又讲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不必再讲这个了。”他还说:我赞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际上我们是在这样做,深圳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B思想指导下,领导核心C就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科学不科学?有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因而是不能不争论清楚的。 一、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模式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运行模式。在封建社会末期有了市场经济的萌芽,它是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模式基础上产生的。资本主义产生以后,形成了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矛盾,这种矛盾表现在社会生产的内部,就是资本家个人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进行生产,何时产多少,都是有计划、有安排、有组织的活动,这种安排做法政府是管不了的,因为它是私有制企业,而整个社会生产是处于无政府状态。这种资本家私有制不可能使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出来的产品,只能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来调节,靠价值规律起作用,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并受供求关系等影响。因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盲目的经济、“无政府状态”的经济。资本家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什么能在市场挣钱就生产什么,这种市场上最大化利益成了资本家唯一的追求。然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处在千变万化之中,人们的盲目投入又会造成市场供应的过剩,带来经济危机。这种社会生产无政府的盲目状态是由于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造成的,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就是通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暴发出来的。因此,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模式,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组成部分,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是密不可分的,说什么“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把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割裂开来是不正确的、是不可能的。 基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西方人都把市场经济视为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模式,英国《现代经济学词典》中指出:“市场经济通常也包括着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即资本主义经济。”《百度“百科词条”》中说:“市场经济也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 最初,B领导也把市场经济视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种形式,1979年11月26日,他在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等人时,吉布尼提问时说:“是不是可能在将来某个时候,虽然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范围之内,在继续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也发展某种形式的市场经济?”B领导回答说:“这个只能是表现在外资这一方面。就我们国内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们国内还是全民所有制,或者集体所有制。也可能包括一部分华侨的,这部分也可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形式。”他的意思很清楚,市场经济“只能表现在外资方面”“华侨的投资”这部分可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形式,“就我们国内来说”,不存在某种形式的市场经济。在B领导看来,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形式,“外资是资本主义经济”,“外资所占的份额也是有限的,改变不了中国的社会制度”。他还说:“人们有这样的怀疑,中国这样搞四化会不会走资本主义道路。我们肯定说,不会。”B领导是针对吉布尼问会不会“发展某种形式的市场经济”说的,其意是说,搞市场经济就是走了资本主义道路,不会的。可见,B领导也是把市场经济看成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形式的。事实上,只要有资本主义存在,有资本家私有制存在,就必然实行市场经济,而不可能实行计划经济。 二、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将是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恩格斯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恩格斯讲的社会主义经济将按照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从而代替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这是完全正确的。列宁更明确地指出:“没有一个使千百万人在产品生产和分配中严格遵守统一标准的有计划的国家组织,社会主义就无从设想。”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斯大林在苏联确立了集中计划的计划经济体制。新中国建立后,于1952年我国决定设立国家计划委员会,又在中央各部设立了计划同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和县都设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从而形成了庞大的计划经济体制。前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了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为苏联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为苏联的科技发展、军事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并跃进到同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在短期内建成了比较完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迅速地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一些尖端科学达到了世界第一流的水平。实践证明计划经济体制同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是相适合的。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特征之一,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模式。只有在公有制基础上,才能实现统一管理国民经济,适应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规律,在这种计划经济运行模式下,市场才能得到统一管理,才能避免盲目无政府状态。只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的需要。而私有制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挣钱,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益,在私有制下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计划经济不是手段、方法,而是社会主义体制的组成部分和运行模式。 社会主义虽然有市场,但它却不是市场经济,不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B领导把社会主义贴到市场经济上的,是为了掩盖他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真面目的。只有那些假社会主义,真资本主义才有市场经济。 三、
“搞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是折衷主义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 1.
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歪曲计划经济发展的历史后,用折衷主义思维方式推行的。B领导说:“社会主义和市场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又说:“现在看得很清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搞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进行一系列的体制改革,这个路子是对的。”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建立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基础之上的,它是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模式;计划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它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市场经济是以最大化利益为目标的,而计划经济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精神需要为目标的;市场经济是个盲目的无政府的经济,而计划经济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经济。因此,计划经济同市场经济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经济运行模式。我们怎么能够人为地把它们捏合在一起呢?这种捏合混淆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模式的界限,政治上犯了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趋同论的错误。 从哲学上讲,鼓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是一种折衷主义的哲学观点。折中主义是一种把不同的思想、理论、事物机械地拼凑在一起的一种形而上学思维方法。折中主义特点是从主观需要出发,把矛盾对立的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抹煞事物本质的区别。政治上的机会主义同理论上的折中主义紧密相联系的。列宁说:“把马克思主义改为机会主义的时候,用折中主义冒充辩证法是最容易欺骗群众的。”B领导正是用这种折中主义来欺骗群众,打着社会主义旗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 陈云同志一直是反对B领导鼓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观点的。他说:坚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农业经济也必须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包产到户以后,计划并不是不要了。不能让农民自由选择只对他自己一时有利的办法。总之,市场调节只能在这个范围内活动。不这样做,八亿农民的所谓自由,就会冲垮国家的计划。说到底,农民只能在国家计划范围内活动。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农民的长远利益,国家才能进行建设。国家建设必须全国一盘棋,按计划办事。 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在计划与市场问题上没有接受B领导和资产阶级自由派鼓吹的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结合的主张,十二大政治报告重申“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补充”的原则,并强调指出它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这份文件的指导下,1982—1983年各主要报刊发表了大量文章,批判了在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问题上强调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的错误观点。后来红旗出版社编辑部把文章编辑成《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文集》(第一辑)一书出版。该书编者在《前言》中说,“国民经济的有计划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放弃计划经济,必然导致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导致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破坏”,“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坚持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对于诸如“认为计划调节只管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即各个企业的活动应由市场调节”,“认为市场经济比起计划经济要优越得多”这类“否定、怀疑或者至少会导致削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观点”,不能“漠然置之”。 2.
把计划经济等同于计划,把市场经济等同于市场调节是错误的。B领导关于市场经济的论述是十分混乱的,他把计划经济等同于计划,把市场经济等同于市场调节,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于是,他又把市场调节等同于市场经济,把计划调节等同于计划经济,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说成手段,他说:“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是经济手段、方法,而是经济运行的模式,资本主义也有计划,不等于资本主义是计划经济,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调节,不等于社会主义是市场经济。 基于这种混乱的思想,B领导提出了,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要坚持“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在1983年出版的文选中又将这句话改成了“在计划经济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他还说:“我们要继续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个不能改。实际工作中,在调整时期,我们可以加强或者多一点计划性,而在另一个时候多一点市场调节,搞得更灵活一些。以后还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在另一个地方,B领导又将上述观点表达为,“把计划经济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进行一系列的体制改革,这个路子是对的。”究竟哪一个同哪一个结合,B领导讲得是十分混乱的,表明他对市场调节、市场经济含义是不清楚的。最后,他连计划经济为主及其同市场经济结合都不讲了,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贴上了社会主义标签,他说:“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似,但也有不同。”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折中调和思维方法下,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四、
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反社会主义的性质 1.
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反社会主义《宪法》的性质。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写道“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第十五条 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我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障。《宪法》保护我国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公有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国家的集体财产。国家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扰乱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破坏国家计划经济。 从1980年开始的B领导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在破坏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他主张大力发展个体经济和私有制经济,使我国的私有制经济占了主体地位,从而使计划经济无法实行了。这样一来,他的经济体制改革又必然转到否定计划经济体制,说什么“只搞计划经济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为他推行市场经济制造理论根据,接着B领导就把市场经济贴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标签。B领导的经济体制改革一开始就践踏我国《宪法》,具有反社会主义宪法的性质,它不具有任何合法性。 2.
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毁掉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模式,把中国引上走资本主义的邪路。美国著名政治家基辛格说:“苏联共产主义是在实行民主和市场经济的名义下崩溃的,后二者的价值观同美国相似得出奇。”其意是说,推行了资产阶级民主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导致了共产主义的垮台、崩溃,导致了走向美国的价值观。美国的政治精英早就企盼中国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以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的垮台。可见否定计划经济,而推行市场经济必然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因为市场经济的特征就是以获得最大利益为转移的,为了获得最大化利益,人们可以不择手段地掠取钱财,假、冒、伪、劣、坑、蒙、拐、诈、骗无所不用其极,这正是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特征。
我国所推行的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是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死灰复燃。请看我国混乱的市场经济,假、冒、伪、劣、坑、蒙、诈、骗到处可见,不择手段地掠夺老百姓钱财,一个无政府状态、盲目的经济运行模式已经笼罩着中国,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了。其实,走资本主义道路,必然会推行市场经济,而推行市场经济,又必然否定计划经济,否定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推行市场经济又必然爆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已证明了这点,我国推行市场经济已二十余年了,爆发经济危机可能已为期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