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着重点 刘金华 明天,是人民领袖、导师毛泽东诞辰。最好的纪念,就是捍卫毛泽东思想和坚持社会主义革命。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理论,现在党章上写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现在突出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历史上看,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党的指导思想,可以从1935年遵义会议算起,有四十多年,这是一个阶段;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实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算,也有四十多年,这是又一个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时间不长,是现实的实践,还没有成为历史。 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其重点,从时间段来说,自然是建国后改革开放的前后两个阶段,从路线上说,自然是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应当从实际出发,检验毛泽东思想,验证《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文化大革命的批判,检验邓小平理论,反思改革开放。抓住了这个纲,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也就有了统一的基础,可以达到教育全体党员不忘初心使命之目的。
中国革命,开始是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搞了28年,无产阶级夺得政权后,转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又搞了28年,以后就是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开放。总的说,是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百年革命斗争实际,在共产党诞生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产生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与社会主义革命派的矛盾与斗争,反映到党内来,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与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斗争,其理论表现,现在集中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矛盾与斗争。 我这样讲,许多人不会公开同意,可能因此就有人断网,不让我发言。但所有人心理明白,这是实际。建国前,在最初的民主革命,与后来的抗日战争阶段,是由国民党领导,还是共产党领导。这个斗争表现为陈独秀和王明的右倾路线;建国后,是“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即在共产党领导下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还是转入社会主义革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矛盾。实质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与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矛盾。这个矛盾,在毛泽东退居“二线”后,突出了,激化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公开斗争。毛泽东逝世后,邓小平组织受到文化大革命冲击的干部,开始批判“两个凡是”,随即批判毛泽东的“左”,彻底清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邓小平又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用“社会主义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邓小平理论”,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路线斗争,是不可否认的党的百年历史实际,否定了,我们就不能理解党已经做出的两个历史决议(这两个决议,讲的就是党内路线斗争),说不清楚党的历史。我们总结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就是无的放矢,空话套话,一篇党八股文,一本流水帐。 否认阶级斗争,否认党内路线斗争,是反辩证唯物主义的,这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的态度,是修正主义的观点。这几十年,资产阶级正是在否认阶级和阶级斗争中,重新培育起来的。 不能否认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对立,这是客观事实,不然怎么理解邓小平说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本里没有的?如何解释毛泽东批邓是“走资派”,邓小平批毛泽东在建国后犯了一系列“左”的错误,造成“十年浩劫”,经济到了“崩溃边缘”?怎么解释这几十年社会上毁谤毛泽东成风?没有党内的支持或纵容,在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下,毁谤党和国家的缔造者,不可能成为相当长时期的主导舆论。反毛泽东,是阶级斗争在党内外的反映,是党内路线斗争的表现。 “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作为真正的共产党人,不能回避社会上的阶级斗争,不能回避阶级斗争必然在党内反映为路线斗争,而是要搞清楚这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是什么,孰是孰非。 我认为,总结党的百年历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搞清楚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实事求是认识到存在走资本主义道路与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斗争。至于哪个理论正确,哪条道路走得通,我们可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来认识,在总结中通过上下左右的争论达到大多数人的认识一致。资本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道路的斗争,是客观存在,不能回避,必须解决。如果不能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争论解决,那将来就会不可避免地要在社会动荡中解决。 我说话不顺一些人的耳,但是老实话。可以禁言,但否定不了。 刘金华 2020年12月25日星期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