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逻辑起点 湖北日报社 周迪辉 第一,革命时期。当年“打土豪,分田地”,成为中国革命,主要是把“一盘散沙”的农民组织发动起来,进而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原始动能。历史上的土地革命战争之所以称之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说明土地革命是当年革命的中心任务。 第二,建设时期。1953~1956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村集体所有制的确立,为农村水利基本建设,为后来的中国城镇化进程和这些年来国家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不同于西方的前所未有的制度便利,并彻底扫清了征地上的私有制阻碍。 第三,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竟是从安徽小岗村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破冰的,由此拉开了决定中国国运翻转的改革开放序幕。土地红利与价值的释放,成为中国“富起来”的财富基础,中国人民拥有了450万亿的房地资产,“土地财政”成为“吃饭财政”和基本建设的投资的财富之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碗饭,还是吃的毛主席的。 第四、新时期。乡村振兴靠什么?新动能来自哪里?土地转换机制如何实现农民的财产性权利?目前来看,农业用地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的方式让农民参与到规模化农业经营当中去,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是比较主流的改革方式。 综归所述,土地,是财富之母,一点不假! |
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