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陈朝文:农业生产队分配是按劳分配方式的萌芽

2015-6-19 07:55| 发布者: 乔峰| 查看: 2146| 评论: 1|原作者: 陈朝文|来自: 网站投稿

摘要: 农业生产队分配是按劳分配方式的萌芽 陈朝文 马克思恩格斯明确社会主义是按劳分配,但他们并没有给出肯定的怎样按劳分配的具体方案;大家也认同社会主义是按劳分配。所以,怎样实施按劳分配,就是必须解决的一个理 ...

农业生产队分配是按劳分配方式的萌芽

 陈朝文

 

马克思恩格斯明确社会主义是按劳分配,但他们并没有给出肯定的怎样按劳分配的具体方案;大家也认同社会主义是按劳分配。所以,怎样实施按劳分配,就是必须解决的一个理论、实践问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以前,不可能有成熟的社会主义。本人不才,抛砖引玉,提出按劳分配的定义、概念及粗线条的分配办法,供大家讨论。

 

一、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才能解决按劳分配究竟怎样分配的问题

因为是他们论证推断出来的分配方式。读懂以下三条著名论断,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一条是马克思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著名论断。他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第7“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中写道:“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马克思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就是重新建立生产归生产者所有个人所有制。生产即产品归生产者所有,是按劳分配的前提。

另一条是马克思关于社会分配的著名论断: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在分配是产品的分配之前,它是(1)生产工具的分配,(2)社会成员在各类生产之间的分配(个人从属于一定的生产关系)——这是上述同一关系的进一步规定。这种分配包含在生产过程本身中并且决定生产的结构,产品的分配显然只是这种分配的结果。如果在考察生产时把包含在其中的这种分配撇开,生产显然是一个空洞的抽象;反过来说,有了这种本来构成生产的一个要素的分配,产品的分配自然也就确定了。”

这段话就不需要解读,认真读几遍都能正确理解。

再一条是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中关于按劳分配的论述。

 

二、社会分配一般的要点

要理清怎样分配才是按劳分配,就必须先搞清楚社会分配的一般及其要点。

马克思关于分配的著名论断,就是社会分配的定义,主要方面,互相之间的关系。

社会分配的定义,就是产品的分配,就是新创造的产品即价值,在人们之间、在各项需要之间的分配。分配了,产品被消费,这一轮生产、分配、消费就结束。

马克思的著名论断,明确社会分配制度一般有两大部分。

决定社会是什么方式分配的根据、理由部分,有三大要点:

一是什么生产资料所有制?这是决定分配方式的基础。

二是什么生产方式?即企业围绕什么目的在生产经营。这是决定分配原则的根据。

三是什么生产关系?即生产所有有关人员结成的关系。这是决定谁掌握分配权的根据。

这三大要点就是社会经济制度、体制。

社会分配方式部分有五大要点:

1、谁占有社会分配物质资料

分配是产品的分配,是社会的分配,就有分配的产品即新价值谁所有的问题。不言而喻,谁占有分配的产品即价值,就是谁的意志决定分配。

2、谁掌握分配大权的分配?

3、按什么原则进行分配?

例如,资本家是按劳动力市场价格的原则给生产劳动者分配。农业集体分配原则,是把创造、实现的价值,按一定比例关系,分割成若干份,安排各项需要。

4、以什么形式分配?

资本不断增殖的生产方式,以雇佣工资形式给生产者分配。租地生产方式,就是以地租的形式给土地所有者分配。农业生产队,以工分形式给生产者分配。

5、具体分配方式方法

 

三、农业集体所有制分配是按劳分配方式的萌芽

主要理由、根据:

1、社会分配的物质资料由集体占有实际是生产者个人占有。是劳动者用自己创造、所有的价值实施社会分配。这是人类历史上没有过的社会分配物质资料占有方式。

2、由社员大会决定分配的所有重大问题。也就是说,是劳动者决定的分配。人类社会近万年后,劳动人民又有了分配决定权

3、按创造、实现的劳动价值量分割分配。实际是集体里的每个农民,创造、所有的产品即价值,按社会、集体决定的比例关系,分割成若干份,分配给国家(社会)的各项需要,分配给集体积累、提留等的需要,分配给自己及家人生活消费的需要。劳动创造的价值多,为社会尽的责任、义务就大,自己最终所得就多。是生产劳动者们提供的物力财力,保证了社会的管理、发展、进步。这是人类历史上没有过的分配方式。

4、以劳动工分形式分配。分工协作生产,不可能完全准确划分出每个生产者实际投入、实现了多少劳动量,价值量,只能是个大概数。每个农民记的劳动工分数,就是他投入、实现的劳动量,价值量的大概数。

 

四、农业生产队分配提示了按劳分配定义、基本点、原则

    按劳分配定义:劳动者对自己投入、实现的劳动价值量,在社会各项需要和个人生活消费收入之间分割分配。各项需要满足程度基本平衡。个人生活消费收入、对社会的贡献,与投入、实现的劳动价值量成正比。

货币是价值的符号,价值实质是劳动价值,就解决了投入劳动量无法直接计量的问题:用产品销售收入统计投入、实现的劳动价值量:

生产者投入、实现劳动量=劳动实现的货币收入—生产的直接成本(不含人工费用)

1、生产资料所有制必须是公有制

即生产资料只能是社会所有制或者集体所有制。(国有制属于借用传统的所有制过渡到社会所有制的性质、作用)因为公有制不要收益、收益权,只要生产资料财产所有权,管理权,就不需要生产所有权,它决定生产归生产者所有。

2、必须是生产归联合体实际归生产者所有的生产方式

也就是必须是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生产方式的生产。因为生产劳动者有产品即价值所有权,才有劳动者的按劳分配,就只能是按劳分配。

3、必须是自由人平等联合生产关系

因为只有职工人人有相同的企业权利、地位,才是职工联合当家作主管理企业,才是职工当家作主的企业按劳分配;由此决定,才是人民掌握分配大权的社会按劳分配。

4、分配物质资料必须是自由人联合体占有

因为只有劳动创造的价值归劳动者所有,劳动者才能把这些价值进行按劳分配。

5、企业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掌握企业分配权

由此决定,社会由人民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社会分配的所有重大问题。

6、原则上按劳分配但又不能斤斤计较

这是因为,分工协作生产,不可能完全准确划分出每个生产者实际投入、实现了多少劳动量,价值量,只能是个大概数。也就是说,无法斤斤计较地按劳分配;从人群居劳动生活互相依靠,互相帮助来说,也不应该斤斤计较地按劳分配。

7、按劳分配也有个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

也就是说,它也有一个初级的、不成熟的阶段,这个阶段是党领导下的按劳分配。

 

五、按劳分配具体操作的建议

按劳分配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分配方式,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分配方式,所以,它要在社会、企业、个人三个层面上进行分配。过去把它理解为,就是个人收入的分配,是以偏概全的错误。社会层面的分配是第一次分配,企业层面的分配是第二次分配,个人生活消费收入的分配是第三次分配。

1、按劳分配社会层面分配具体操作建议

第一步:社会核定生产者投入、实现的劳动价值量

企业及职工平均创造、实现劳动价值量的财务报表,报社会审核确定。重点审查总收入中,有无违背市场规则,搞市场垄断、价格垄断得到的价值量;有无制造销售仿冒伪劣商品,欺骗、欺诈得到的价值量;直接成本是否真实;实现劳动价值量有隐匿、私分没有?即违反社会规定,不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私分。

第二步:人民(初级阶段党领导下的人民)决定分配给社会用于各项所需的比例

社会,是全体人的社会。劳动创造的价值量归生产者所有后,自然就是由生产劳动者们,拿出自己所有的一部分价值来安排社会方方面面的需要,成社会“纳税 ”主人。这是生产劳动者的负担、责任、义务,更是他们的权利。

一个生产劳动者,投入、实现的价值量,多大比例分配给社会用于各项所需?自然就是由人民来决定。社会的主要各项所需有:社会管理、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社会储备、社会救济、社会教育、社会医疗、社会公益、社会保卫、生产积累等。

第三步:人民(初级阶段党领导下的人民)决定社会征收分配调节基金

企业人平均实现纯收入,超过全社会平均水平多倍,社会就要征收分配调节基金。

征收理由:人与人之间,劳动能力最大也只有多倍的差距;联合劳动体之间,劳动能力差距更小,可能只有1-2倍的差距。所以,企业纯收入,超过了社会平均多倍以上,就可以认为,一部分是非劳动因素得到的收入:如自然资源特别好;企业地域环境特别好;行业垄断效益高;新兴产业优势,等。为了坚持按劳分配,就必须对其征收分配调节基金。

社会征收的分配调节基金专款专用:补助给遭到天灾人祸,人平均生活消费收入低于社会最低标准的联合体、个人。

第四步:联合劳动体把分配给社会所需的部分上缴给社会

各联合劳动体,必须按照社会的决定,及时把分配给社会的价值量上缴给社会。社会有权督促各联合劳动体,必须完成上缴任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证社会分配的收入入账。

2、按劳分配企业层面分配建议

首先是社会确定企业层面分配的总额:企业纯收入减去社会分配上缴任务,有的企业还要减去社会征收的分配调节基金后的总额。

企业层面按劳分配,主要是职工及家人生活消费收入的分配;其次是企业集体福利的分配;后备基金的分配,企业救济基金的分配,其它。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按劳分配生产积累的分配。不管什么性质的企业,都有生产积累的分配。所以,公有制企业也要分配安排生产积累。只是生产资料所有者不同而生产积累归谁所有不同:生产资料社会所有,生产积累就归社会所有,第一次分配,企业就分配上缴给社会了,由社会配置安排给各企业和新建企业,也就是说,社会决定返回多少生产积累给企业使用,但所有权是社会的,是社会生产资料财产量的增加。生产资料集体所有,企业分配出的生产积累,归企业所有、使用;集体所有制企业,原则上不给社会分配、上缴生产积累。

企业层面的分配,相对来说,好操作些:各项需要分配多少,原则上怎么安排使用,企业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做出决定、决议,财务分配转账就办了。

3、按劳分配职工分配不成熟的建议

最难的是职工及家人生活消费收入的分配。我们企业从国有转制为股份合作制,我做了不少的工作,也是经理的人选之一,如果能当上,我想在按劳分配上做些探索。但选举结果事与愿违——只是副经理。对此,我就只能是提点抛砖引玉的想法、建议。

⑴以马克思主义为设计职工生活收入按劳分配的理论指导

我认为,过去对马克思关于按劳分配具体方式的理解有误——他并没有完全按劳动时间证书给个人分配生活消费资料的意思。根据:

①他是说,“他从社会方面领得一张证书,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并不是说,提供了多少时间的劳动。“多少劳动”与“劳动多少时间”,不是一个概念。②这段话前面是有“例如”两个字的,意思是为思考、设计按劳分配具体方式提供一点思路。③他和恩格斯一再声明,自己不是设计未来社会制度大厦的设计师。④更重要的根据是,他接着又写了一段话:“一个人在体力或智力上胜过另一个人,因此在同一时间内提供较多的劳动,或者能够劳动较长的时间;而劳动,为了要使它能够成为一种尺度,就必须按照它的时间或强度来确定,不然它就不成其为尺度了。这种平等的权利,对不同等的劳动来说是不平等的权利。……但是它默认不同等的个人天赋,因而也就默认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

得很明确:同一时间内,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提供较多的劳动。投入劳动量,是由劳动时间、强度、天赋即不同等的工作能力等因素决定的;实践后还要加上劳动态度的因素。

我认为,根据马克思的这一段论述,就能找到职工个人按劳分配的方式方法。

⑵把职工及家人生活消费收入的分配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基本收入分配,也就是相对固定的,和雇佣工资的保底工资形式差不多的分配。另一部分是劳动积分分配,这部分像农业生产队工分分配。

⑶基本收入分配

可以说,就是继续发基本工资的分配。就是保证职工人人有最基本生活保障的分配。

理由:①联合体的劳动成员,应该保证人人最基本的生活;②人人在企业劳动生活,为企业做了贡献,企业应该分配给最基本的生活收入。③从完全工资分配过渡到按劳分配,是否定的扬弃,扬的就是,只要参加了劳动,就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⑷劳动积分分配收入

也就是按投入劳动量分配收入。

劳动积分=劳动技能等级×生产劳动表现系数×劳动日

劳动技能等级,建议设1-10级,分三类:技工类1-10级;工程师类1-10级;企业管理类1-10级,也就是说,人人都有劳动技能等级。生产劳动表现系数,由职工无记名投票评(任何时候都可以投票)和企业管理领导评,两者结合决定。

企业职工生活收入分配总额,减去基本收入分配总额后,就是劳动积分分配的总额。

这部分分配和农业生产队分配方法差不多:这部分分配的总额÷全体职工的总积分=一个积分的分值,每个职工的积分×一个积分的分值=职工个人应该得到的分配

                                         2015/5/24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