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高瞻远瞩,莫让浮云遮望眼 总书记要我们学习陈云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我响应,在践行,三十多年来,一直把领导层的指示,马列毛主义的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分析比较,将思考的重要结果写成文字,供决策者参考。因为“不唯上”,领导者不一定高兴看;因为“不唯书”,而且又是普通工人的东西,专家学者绝大多数不会看;网站管理者也因这样的文章必然的“敏感性”,多不发表。但我还是坚持实事求是发表意见,不能上达,就交由历史实践检验和评价。自己每每回顾过去写的东西,深感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坚定社会主义一定会胜利的信心,欣喜自己学用得还不错,由是精神焕发,不知老之已至。 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闯”与“试”,可谓“路在何方,就在脚下”,是邓小平的长征——“跟着走”。现在中共中央提出“以问题为导向”,还是“路在何方,就在脚下”,“跟着(问题)走”—— “以问题为导向”。 “以问题为导向”,是习近平领导思想的演化。我在2011年7月4日在人民网、新华网上发表的《读习近平纪念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上讲话有感》,就感觉到了:“我读习近平讲话,现在总的有这样的感觉,18大后党的文件和高层讲话,可能会出现两种提法:我们要坚持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或者,‘全党要加强学习,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密切观察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创造,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11年7月26日,我发表《读胡锦涛7•1讲话(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说明我为什么这样字斟句酌的读胡锦涛和习近平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一个是现在的、一个将可能是下一届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他们观念的差异,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未来的变化’;对于两种可能的提法,‘我估计是后一种提法的可能性较大,因为,这个提法一方面摆脱当前社会上关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争论,另一方面也不受已有的社会主义成规的束缚,为产生一种新的什么思想、理论、主义,做了理论准备。’”18大后,习近平在中共第18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学习会上强调说:“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后逐渐演变,为今天的“以问题为导向”。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习近平这话说的是工作实际,也是改革实际。出了问题,就必须解决,就要改革,这是当然的道理,但是,问题多种,“以问题为导向”,就有可能在问题堆里打转,钻不出来,使我们目光浅短,模糊了长远目标,误导我们,还是陈云讲的具体任务应该与共产主义奋斗这个方向联系起来好。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很好。今年进行的“一带一路”、亚投行,也是大战略,有可能改变世界经济格局,书写新的世界经济史,但也有可能走的还是从资本主义到霸权主义的发展老路,这要看领导者的着眼点是什么和怎么把握方向。对此,我已经写了12篇《“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就国内经济问题来说,尽管领导人讲了“不以GDP论英雄”,但心底里还是摆脱不了GDP的阴影,反复地强调7%左右的GDP增长率。说这是“新常态”。我看,是、又不是。说是,是指下行趋势已是新常态,说不是,是7%非常态,守不住。厉以宁说了:“6.5%到7%的增长率才是常态。”李总理接受了他老师的意见,现在也讲的是7%左右。不过中央很着急,还不知道6.5%是不是底。无论如何,想尽各种办法稳经济是中央工作的新常态。 我看到,不久前闭幕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经济工作会议认为,“外部需求收缩,内部多种矛盾聚合,经济运行走势分化,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又认为,今年以来,“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一季度经济增长与预期目标相符”,我认为,这是个矛盾。这个矛盾怎样统一呢?或者认为这就是7%左右的GDP增长率是“新常态”,即经济下行压力虽然存在,但改变不了经济稳定于7%左右的GDP增长率的状态。把7%定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合理”的“新常态”,急切希望稳定,主观愿望太浓,有点一厢情愿。现在总理跌进了流动性陷阱,在竭泽而渔,想推动各方面的资金去发展实体经济,实际在为渊驱鱼,把国家和民间财力推往股市投机,驱到了虚拟经济。这不是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很可能会耗尽国力,给中国经济背上包袱,压垮中国经济;一味讲7%左右的GDP增长率是“在合理区间”的认识,可以不让人批判,但是一旦7%的GDP增长率保不住,被实际无情否定,会影响人们对领导者的信任和对经济前途的信心。 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认为7%左右的GDP增长率,6.5%的GDP增长率底也保不住,力图保这个底,会使我们很累,最后精疲力倦,丧失信心,瘫倒在地,后果更严重。我现在仍然是前年10月21日我在“曹刿论战”之二十二《以人为本,转变发展方式》提出的认识:“现在许多人都在关注7.5 %的增长率。我说,5 %的GDP增长率又如何?惟请领导们应当趁现在还不很困难的时候,抓紧机会沉下来认真读一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要了解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认识市场经济的规律,知道它将走到何方。”“风物长宜放眼量”,要高瞻远瞩,莫让浮云遮望眼。领导者不要被自己定的2020年翻两翻束缚住了,达不到又如何,无非是检讨说对形势估计不足,总比大跃进带来大倒退好。中国古话说:“退后一步自然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修改目标,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新常态,留有充分转换的余地,不要使地方顾此失彼,无所适从。 高层领导要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大势,谋大局。毛主席是这方面的大师。他在革命初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民主主义道路,在抗日战争刚开始,他发表《论持久战》,提出了抗战三阶段论,如此等等,每遇大事都高瞻远瞩,提出总揽全局的方针路线。党中央提出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转变生产方式,适应“新常态”,是高瞻远瞩,总揽全局的观点,现在需要的是彻底,清楚。毛主席说,理论要彻底,才能说服群众,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