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焦点述评 查看内容

赵磊:新常态的未来与中共的前途——用马克思主义定位新常态 ... ... ...

2015-7-20 16:29| 发布者: 乔峰| 查看: 3213| 评论: 3|原作者: 赵磊|来自: 网站投稿

摘要: 新常态的未来与中共的前途——用马克思主义定位新常态(之六)(2015-07-11 )赵 磊20世纪80年代起,自从中国融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以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经历了近40年的辉煌发展。“新常态”的标志性意义在于:通过 ...

新常态的未来与中共的前途

——用马克思主义定位新常态(之六)

(2015-07-11 )

赵 磊

 20世纪80年代起,自从中国融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以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经历了近40年的辉煌发展。新常态的标志性意义在于:通过对富余产能的确认,中国获得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正式会员的资格——尽管这个资格是在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位中获得的。

 问题是,当世界市场已经被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瓜分完毕,伴随着中国威胁论的涌动,在跻身世界资本主义大国俱乐部的过程中,中国同样面临着资本积累的内在要求和资本扩张的强烈冲动。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竞争压力下,中国的新常态将以什么逻辑演化下去?这是一个事关中共前途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要之,在全球化的维度上看,中共的前途与其说取决于对新常态蕴含的机会的把握,不如说取决于对当代世界资本主义命运的把握。

 说到世界资本主义,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希腊的债务危机。有左翼人士站在道德高地上写文章,给希腊债务危机中穷蹙潦倒的债务人洗脑:公投,竟然是公投反对节俭,竟然是公投拒绝劳动。希腊人今天的表现,让人怀疑希腊历史真的可能是一部伪史。请问,还有没有比希腊人民再蠢一点的人民了。乞讨还要如此地高调?施舍的人倒抬不起头了!” (注1

     如此蔑视希腊人民的公投,并对希腊乞丐欠钱不还还要如此地高调愤愤不平,作者的愤怒完全符合市场经济买卖公平的逻辑。所谓买卖公平的逻辑,究竟是个什么逻辑呢?反正不是作者自定义的自己读懂了的《资本论》的逻辑(在马克思看来,市场等价交换的公平是虚伪的公平),而是地地道道的黄世仁逻辑。什么是黄世仁逻辑?我在博文《想住大房子,何罪之有?》已经做过分析(注2),不展开了,我只借用其中的一段话供大家一哂:

  ——如果说,不干活想住大房子的逻辑能够成立,那么,当年杨白劳拿喜儿抵债,自己喝了卤水自杀的根本原因,就是不干活还想借高利贷惹的祸。这个逻辑想必正中黄世仁老爷的下怀,因为这位旧中国的成功人士一门子心思,就是想把喜儿搞成编外二奶。有趣的是,现代经济学的使命之一,就是要为这个逻辑建立合法性。问题是,即便现代经济学自以为完成了这个使命,恐怕连华尔街那帮混蛋也会私下里说:黄世仁这老东西也太TM缺德了吧?

 至于有无知小右,把希腊的债务危机归咎于齐普拉斯的左翼政府,更是让人笑掉大牙。对于齐普拉斯正在替前几届资产阶级政府留下的烂摊子洗地、擦屁股的义举,推行紧缩且已经疲惫不堪的主流经济学家要么不吱声等着看笑话,要么哭丧着脸嘟嘟囔囔:切!这个残局我们都搞不定,你左翼政府还能有啥作为?可是,无知小右却不明就里,傻傻地跳出来指责左翼政策是导致了债务危机的元凶。

    这真有点像阿Q调戏吴妈,惹下大祸之后,阿Q居然置身于局外,对吴妈的寻死觅活表示惊讶:哼,有趣,这小孤孀不知道闹着什么玩意儿了?”——这不是脑子进水了吗?他们居然忘了,齐普拉斯正忙活着为资本主义背黑锅呐。如果说左翼政策真有神马过错,那就是:上几届政府留下的屎太多,擦都擦不干净。

 如果要我对中国新常态的未来做一个展望,那么在我看来,不论是创新也好,还是转型也罢,其实,新常态未来演化的轨迹,大致会遵循由过剩透支的逻辑展开发展。关于这个逻辑,我在2009年的一篇博文中有过描述(注3):

  ——“最后,我不妨作一个预测,并等待历史的检验:现代市场经济,也即好的市场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将是在过剩透支的周期性折腾中痛苦挣扎,过剩透支此消彼涨,不断折腾,直至与市场经济同归于尽。

 这是6年前的预测,这个预测正在接受并通过实践的检验。不过,现在看来,当时的话语或许过于尖刻了。如果让我重新表达,我愿意把话说得温柔一些。为什么?因为我越来越感到,在既定的制度框架里面,不论你的权力有多大,面对n个选择,不是你应当做什么,而是你能够做什么”——我应该设身处地理解局中人的选择。居于存在决定意识的维度,我不仅对之前的四万亿表示理解,也对现在的凯恩斯转向感到理所当然。对于这个凯恩斯转向,我在博文《中间道路何处去?》(注4),做了如下分析:

     ——“从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来看,自由主义的自由放任与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交替登台,是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演进的基本脉络。这个基本脉络清晰地表明,伴随着过剩透支的周期性折腾,当代资本主义走在中间道路上,六神无主,纠结得很呐——何以见得?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交替登台,不就是资本主义行走在中间道路上左右摇摆的真实写照吗?

  ——“次贷危机以来,由金融泡沫支撑的发达国家的透支消费,与全球产能的严重过剩交相辉映;以数字化、网络化、扁平化、弹性生产为特征的新资本主义,使实体经济雪上加霜,几近坍塌。我敢在这里打赌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曾经如日中天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将逐步让位于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

    基于这个判断,2014年年中,针对本届政府的供给学派政策偏好的前景,我做了如下展望(注5):

 ——“产能过剩的症结不在于供给,而在于需求;产能过剩的根源不在于信息,而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所以,用增大供给的方法来解决供给过剩,无疑是饮鸩止渴只要资本主义不想早死,刺激需求的凯恩斯主义总会定期风行资本统治的世界。

 我注意到,对于主流经济学的主观期待,本届政府的政策选择与之有着相当的距离。比如,许小年最近在中欧2015班委大会上发表演讲,对政府政策的凯恩斯转向很不了然:可是旧思维又回来:财政又开始花钱(落在中央财政身上);又货币扩张(降息降准)” 。(注6

 在我看来,许小年是站着说话腰不疼。如前所述,在既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结构之中,局中人的经济行为选择从根本上讲,并不取决于其主观意志,而是取决于制度给定的选项。换言之,不是他想做什么,而是他能做什么;不是他应当怎样,而是他能够怎样。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他不这样做,能行吗?不行。

 对资本主义而言,成也过剩,败也过剩。在私有制的市场经济制度背景下,产能过剩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生产关系的一场灾难——不仅对资本家阶级是灾难,对劳动阶级更是灾难。产能过剩了,工人就得失业。失业者不仅没有工作,连收入都没有(或问:不是有社会福利和救济吗?问题是谁来买单?总不能让资本家当活雷锋吧?面对主权债务危机,难道尔等还要公投反对节俭不成?所以,紧缩,继续紧缩,否则开除!)用马克思的话说:他们之所以没有钱,是因为他们不能继续生产,而他们之所以不能继续生产,是因为已经生产的太多了。何以生产太多没有钱呢?因为,私有制市场经济的生产目的是利润,而不是需要。

 其实,对于公有制计划经济而言,过剩没有什么不好。产能过剩吗?这是好事!对劳动者来说,财富充分涌流不是灾难,而是福音——既然生产多了,那么工人带薪休假就是了。同样是过剩,在私有制市场经济是灾难,在公有制计划经济则成为劳动者有闲又有钱的物质基础。何以如此?因为,公有制计划经济的生产目的是需要,而不是利润。

 当然,本文无意否认市场经济在中国现阶段展开的客观必然性。只有当客观的技术和经济条件具备以后,计划经济的有效运转方能成为现实。有位高校老师在读了有关新常态的拙文后,问我: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弊端,我完全理解。问题是怎么办?我反问他:你觉得应该怎么办?答曰:按马克思的逻辑,计划经济呗?我说:那不就结啦。他不以为然:按现代经济学常识,这没有可能啊!我问:为什么?答曰:计划经济无法准确把握信息,所以死板僵化。我说:那你就应当去研究实施计划经济的条件,而不是纠结于它符不符合主流经济学的立场。他问:计划经济的条件何时才能具备?我说: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加,等等,你应当去搞清这些问题,而不是盲目地跟着哈耶克骂计划经济非人道。其实,计划程度的高低是文明的标志,只有动物才不知道计划

 计划经济的条件何以才能具备?学界既没兴趣讨论,也不允许讨论。但产能过剩导致的种种烦恼,却如噩梦一般正搅得主流经济学寝食难安。不论承认与否,经济危机都是过剩的必然结果,由此引发的周期动荡不断地冲击着资本主义合法性的大堤。股市的兴衰为什么会给社会造成如此巨大的冲击?因为股市的震荡恰恰是危机能量作用的重要窗口。对于“6·26”以来的中国股市,我有三个基本判断:

1)股市的跌宕起伏固有看不见的在其中兴风作浪,但是,股市的非理性背后仍是客观经济规律在起着支配作用。这个规律,其实就寓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结构演化之中。

2)都说中国股市是政策市,而此次政府的托市或是一个转折点。虽然政府的强力救市正在扭转局势,但政策的屡屡受挫说明,面对强悍的资本,政府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

3)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新常态下,若没有重大的技术创新,资本只能依托于透支(消费金融公司)、公共工程(PPP模式),以及股市泡沫(财富效应)来获得发展空间。尤其是股市泡沫的财富效应,对于拉动消费有着强力的杠杆作用。因此,未来一年内,股市的繁荣是可以期待的。

随着新常态的发展演化,中共的执政地位将会怎样?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模式专家贝淡宁622日在《金融时报》发文,题为《对中国来说,共产党的末日就在眼前——但只是名义上》( For china the end of the Communist party is nigh — but in name only)。贝淡宁认为,中国的政治体制不会崩裂,而中共即使消亡也只可能是名亡实存。因为,这个组织现在既不共产主义也不是一个政党,更像一个精英统治组织。

中共面临的危机,早已经不是什么杞人忧天的虚构。只不过多年以前,这种危机感还只有少数左翼人士有此自觉(读者若有兴趣,可以看看2009年前后在《乌有之乡》上有关中共前途的讨论)。今天,这种危机感恐怕已经成了当下政治生活的ABC了。我不知道,由少数人的杞人忧天,到多数人的不再否认,这其中的变化究竟意味着悲剧,还是意味着喜剧?

今天,关心中共和中国前途的人,已经不会把贝淡宁的末日论当做笑话看了。但是,如果中共真的如贝淡宁所言,演变成既不共产主义也不是一个政党精英统治组织,那么在我看来,中共的未来就绝不只是名亡实存,而是名也亡实也亡了!何以见得?苏铁山先生最近写的文章,值得人们深思(注7):

——共产党是干社会主义的,干公有制的,是消灭压迫剥削的。我们立党之初就是这个目标,当时那么多年轻人投身共产党,因为共产党的目标崇高。……人民群众认的是那一代的共产党,拥护的是那一代共产党,因为他们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

——改革开放以来,共产党变了,政治逻辑前后不一致。原来是消灭剥削压迫,建立公平合理的社会主义社会,未来是共产主义社会,这个社会是人人平等的。没有哪一个中央文件、共产党的官员说剥削压迫是合理的。可是,客观的经济和政治现实摆着摆在我们的面前。……老百姓是根据现在某些共产党员的贪腐事实说以权谋私的。

——改革开放以来,对的要坚持,不对的要纠正。要是不反思,人民共和国和共产党就维持不下去了。如果说历史给了红二代一次机会的话,就是习近平这次机会。如果不能恢复真共产党、恢复真社会主义,就不会恢复民心,使得老百姓真正信服共产党,就将被历史和人民抛弃。

  大家想一想,如果中共真的被历史和人民抛弃,即便其中有某些精英会延续自己的荣华富贵,但是,被抛弃的共产党,难道不是名也亡,实也亡了吗?!

 85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展望中国革命的前景时,曾有一句发人深省的名言: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然而,在新中国迎来了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之后的30年间,毛泽东为何会深陷于防修反修的担忧之中而不能自拔?今天的社会现实让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无论怎样高度评价改革开放的成就,我们都不能否认,正是立于高山之巅的毛泽东,才清醒地看见了资本主义航船正在逼近的桅杆尖头。如果中共的命运真如贝淡宁所言,那么我想,即便是毛泽东的敌人也不得不承认,毛泽东的担忧和努力是多么地富有预见性啊!

 

1:卢麒元《乞丐可以挑食吗——对希腊公投的评述》,《红歌会网》2017-7-7

2:拙文《想住大房子,何罪之有?》,载《乌有之乡》200941日。

3:拙文《好的市场经济咋也被轮奸了?》,《乌有之乡》2009224日。

4:拙文《中间道路何处去?》,《赵磊的新浪博客》201416日。

5:拙文《我对当前局势的看法》,《赵磊的新浪博客》2014716日。

6:参《许小年:这次股市狂潮下场会很惨!》,《凯迪网络》2015-6-8

7:苏铁山《历史给了红二代一次机会,如果不恢复真共产党,就将被历史和人民抛弃》,载《乌有之乡网刊》201578日。

(完)

       更多文章请进入赵磊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aolei1957

 

 

 

赵磊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haolei1957 [订阅][手机订阅]

首页博文目录图片关于我

个人资料

赵磊

赵磊

微博

加好友发纸条

写留言加关注

博客十周年

博客十周年地图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499积分

博客访问:342,669

新常态的未来与中共的前途

——用马克思主义定位新常态(之六)

查看全文>>

“马克思不信劳动价值论”,这是一个很下作的发明 ——用马克思主义… 

(2015-06-29 10:54)

转载

标签: 

佛学

 

马克思不信劳动价值论,这是一个很下作的发明

                                              ——用马克思主义定位新常态(之五)

在前几季,我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读了市场经济的若干层面。有人急眼了:

阅读(258)  评论(6)  转载(7)  收藏(0)

查看全文>>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何处去? 

(2015-06-26 16:31)

转载

标签: 

股票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何处去?

 磊(整理)

编者按: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经济走势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若以2015年为界,新一届政府的宏观调控方式也经历了以供给学派为主,转向偏重凯恩斯主义的微妙变化。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向何处去?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组织部分马克思主义学者进行了笔谈。参加笔谈的学者有:吴宣恭,李民骐,赵磊,朱明熙,叶劲松,戚桂锋,刘明国,鲁保林,易淼。需要说明的是:我对笔谈文稿做了某些删节,且未经本人审阅,在此一并致歉。下面是笔谈文稿,供大家参考。

阅读(425)  评论(4)  转载(6)  收藏(3)

查看全文>>

“过度医疗”是另类的“生产过剩” ——用马克思主义定位“新常态”(之… 

(2015-06-23 16:07)

转载

 

 

过度医疗是另类的生产过剩

                               ——用马克思主义定位新常态(之四)

无论怎么粉饰,医改的失败都是国人有目共睹的事实。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看来,医改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资本的逐利本性与医疗的救死扶伤目标是不相容的——这是主张医改公益性

阅读(275)  评论(5)  转载(4)  收藏(2)

查看全文>>

为股市说句公道话:用马克思主义定位新常态(之三) 

(2015-06-18 10:42)

转载

标签: 

股票

 

 为股市说句公道话

                                ——用马克思主义定位新常态(之三)

 关于股市,不仅左派的同志们批判它,很多右派也不待见它,比如,右派的大教头吴敬琏说:股市是一个没有规矩的赌场。然而,我要为股市说几句公道话。

 

阅读(469)  评论(6)  转载(4)  收藏(1)

查看全文>>

对“马克思没luan”的回帖20150615 

(2015-06-15 14:56)

转载

标签: 

情感

 

马克思没luan的回帖

有人在拙文《用马克思主义定位新常态(之二):转折》下面跟帖,对马克思揭开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本质勃然大怒,质问马克思有什么卵用,你又能把我资本主义咋地?不知为何,我的回帖一发出来,立马就被删除掉了,只有用户2003396461”卵用跟帖,孤零零的屹立在那里,显得是那么滴伟岸、挺拔。为了认真贯彻右派那条我不同意什么什么,但坚决捍卫什么什么的伟大理念,我把卵用的跟帖和我的回帖一并挂出来,供大家参

阅读(364)  评论(5)  转载(3)  收藏(0)

查看全文>>

用马克思主义定位“新常态”(之二):转折 

(2015-06-14 22:21)

转载

标签: 

军事

 

用马克思主义定位新常态(之二):转折

二、转

2015610,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消费

阅读(303)  评论(2)  转载(3)  收藏(1)

查看全文>>

用马克思主义定位“新常态”(之一):检验 

(2015-06-12 17:14)

转载

标签: 

股票

 

用马克思主义定位新常态(之一):检验

    进入“新常态”后,中国经济在表面上似乎波澜不惊,甚至有趋于下行的压力。然而,“静如止水”的下面有如“新常态”这个词所暗含的那样:中国经济的时空结构正在孕育着某种重大改变。比如:“一冷一热,楼市股市”;“产能输出,一带一路”;“小微红利,大众创业”;“互联网加,万众创新”——在这些关键词的背后,既有“空间”变化的含义,也有“时间”变化的含义。如何把握经济时空的结构变化?这不仅挑战着“现代经济学”的主流地位,也检验着马克思主义的洞察力。为此,我将分季加以讨论。

 

阅读(268)  评论(5)  转载(2)  收藏(1)

查看全文>>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与科学性” 

(2015-06-09 15:56)

转载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与科学性

赵按: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不是科学?这是当下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最缺乏理论自信的问题。何以如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于主流经济学的质疑:既然马克思承认自己的理论带有阶级性,那么马克思主义又何来科学性可言?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阶级性”与“科学性”是否势不两立?针对这个困惑,我组织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了座谈交流。下面是座谈发言稿,供大家参考。

 

阅读(187)  评论(1)  转载(2)  收藏(0)

查看全文>>

“阶级性”与“科学性”势不两立吗? 

(2015-06-06 09:38)

转载

标签: 

股票

 

阶级性科学性势不两立吗?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一直是资产阶级学者用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要依据。遗憾的是,当代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者似乎都在极力回避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很悲催,这个问题是回避不了的。

要厘清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阶级性的关系,就必须厘清社会科学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至于什么是阶级性,什么是科学性,这两个概念的分歧如何辨析,又如何达成共识,并不是这篇短文的任务。一旦涉及理解上的歧义,笔者按照学界通常的定义展

阅读(279)  评论(9)  转载(4)  收藏(0)

查看全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18

 

3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