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天津瑞海国际非私企而为国企呢?
瑞海安评报告低调公布:称1000米内有居民区合规。瑞海国际在安全预评价中曾被指出了5类40个安全问题,在安全验收报告中则又被指出24个安全隐患需要整改,但64个问题中并不涉及与居民区的距离,并最终都进行了整改。另据8-23北京青年报,评价报告的文件显示,多个部门对瑞海公司项目的顺利通过开了“绿灯”,在最受关注的安全距离问题上,安评报告“回避”了瑞海公司货场附近的多个小区。
瑞海公司危险化学品仓库爆炸事故,共发现遇难者123人。伤亡惨重则是不待说的了,而财产损失似达到了天文数字级。但近日,为瑞海公司提供安评服务的天津中滨海盛卫生安全评价监测有限公司,“底气”可足得不得了竟然放出了这么一份瑞海公司的安评报告!那么,倘若天津瑞海国际不是私企而为国企呢,此份安评报告还能像现在这样“力挺”闯了“弥天大祸”的肇事企业?至少是笔者,觉得对此作出否定回答的概率不大会小的。
毋庸讳言,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即使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在网上,也不乏对国企的非议、甚至烙上“抹黑”印记的。“国企搞不好时挨骂,国企搞好的时候还挨骂”,国资委前主任李荣融的话绝对不是什么空穴来风。可以想象得到,在“暴风骤雨”来临的时候——倘若某个国营企业“肇了事”,即使没闯下天津瑞海国际的那么大的祸,那网上(尤其是所谓的“大V”)、某些“精英”,就此对国企的责难甚至是咒骂恐怕会铺天盖地的。
难道,天津瑞海国际,遭受的舆论压力小得不得了,乃是因其为私企非国企而所致的?当然,对瑞海公司项目的顺利通过开了“绿灯”的多个部门,该追责的就要追责总之其须受到严肃的查处。不过,对私企天津瑞海国际“本身”的“毛病”:奉行所谓的“效益至上”之“经营方针”,置相应的法规于墙上而严重忽视了安全生产,绝不能漠视之那怕“只是”一丁点儿的。否则,对私企、国企“分别对待”——以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为“出发点”,来看待……至少,会事倍功半矣。
苏州诸震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