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焦点述评 查看内容

李华亭:中国与日本或美国再战到底谁输谁赢?----写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 ...

2015-9-6 05:34| 发布者: 乔峰| 查看: 2313| 评论: 2|原作者: 李华亭|来自: 投稿

摘要: 李华亭:中国与日本或美国再战到底谁输谁赢? ----写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 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日本有人一定不服气,他们会说我们投降不是因为打不过中国,而是因为美国的原 ...

李华亭:中国与日本或美国再战到底谁输谁赢?                       

                       ----写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

 

      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日本有人一定不服气,他们会说我们投降不是因为打不过中国,而是因为美国的原子弹和苏联红军,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儿道理。我们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国民党有人一定不服气,他们会说打日本人,我们国军是主战场,你们共军在敌后是“游而不击”,何以见得?我家东头有个本家大爷,在冯玉祥手下当过兵,我从小就听说他也这么说,那时还真感觉似乎有点道理。其实服气不服气争是没有用的,得靠历史事实来说话。抗美援朝这一仗打下来,日本人服了,国民党服了,满世界的人服了,唯独美国人嘴上不服,说什么“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其实这是美国人在找辙,时间、地点、对手他都没有选错,只是他还以为中国军民是满清时的一盘散沙,还以为中国人民是民国时逆来顺受的亡国奴,然而此时的中国人民,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美国人嘴上不服,毛主席就说:“我们是愿意和平的,但是美帝国主义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好吧,就打下去吧!一直打到美帝国主义善罢甘休的时候为止,一直打到中朝两国人民完全胜利的时候为止!”这下美帝国主义服了。现在我们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也有些人不服气,就连像菲律宾这样的小国都不服气,我想他们以为毛泽东思想我们丢得差不多了,就敢胡作非为了。因为他们不怕我们的先进武器和先进技术,他们怕什么?他们怕毛泽东思想,他们怕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群众,因为有了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思想,中国人民就天不怕地不怕,敢把帝国主义踩脚下,全国人民就“敌人今天来我们就今天打,敌人从天上来我们就天上打,敌人来一个我们打一个,来两个我们打一双”,“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定叫你有来无回”,有些人怕毛泽东思想不是我编的,是美国人亲口说的,他们说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就怕中国军队毛泽东化,这话很有哲理,要我说我们今天纪念抗战胜利要纪念什么?就是要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思想!您问为什么,且听咱慢慢说:

       一、如果没有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中国人连怎样抗日都不会。中国历来受到的外敌入侵,以日本为首敌,从1931918算起到1945日本投降,应该是15年抗战;若从1894年甲午战争算起,应该是逾50载;若从明朝初年倭寇入侵算起,至1945年已经超过500年,在这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中,近代的抗战都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这是为什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还是这些人,枪也还是这些枪,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了抗日的彻底胜利,这又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中国人民有了毛泽东,有了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思想的指引。

        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客观全面地考察了抗日战争发生的背景和近一年来的战争进程,在对敌我双方存在着的相互矛盾着的各种因素,即敌强国我弱国、敌退步我进步、敌小国我大国、敌寡助我多助,以及这些矛盾的发展变化做了深入的分析后,对战局发展及其未来前途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的胜利是中国。中国能够速胜吗?答案: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同时,毛泽东根据敌我力量对比的情况,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三个阶段:即敌人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阶段;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阶段;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阶段。并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毛泽东这些异常清晰而符合实际的分析判断,为人们全面清晰地描绘出战争发展全过程的完整蓝图,回答了人们最关心而一时又看不清楚的问题,使人们对战争的发展过程和前途有了一个清楚的了解,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念和争取胜利的信心。

       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就像拨开了笼罩在人们头上的云雾,对人们当下最关心的问题给出了科学合理而有分量的回答,在延安引起轰动。在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建议下,《论持久战》被油印成册,在党内传阅,在传播到各个根据地后,成为我党我军树立信心、指导抗战的纲领。初次印出的《论持久战》,封面由毛主席亲笔题写书名,扉页印着毛泽东亲笔写的:“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试问,这样的抗日战略谁提出来过?

        二、如果没有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中国的抗战历史就得改写。从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抗日战争打了4个月后,11月,太原失守。这一重要事件,对于蒋介石,对于毛泽东,震动都很大。蒋介石受震动之余,是情绪消沉;而毛泽东受震动之余,形成了一个基本认识:国民党正面战场是靠不住的,共产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打持久战。又由于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上采取硬打硬拼的单纯防御战来对付日军,结果作战十分不利,一败再败,日军先后占领了上海、南京,由此毛泽东得出又一个基本结论:正面战场的抗战,也肯定是长期的、持久的。基于这一认识,他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了一个全面战略部署的完整方案,建议国民党采取:在敌深入进攻时,必须部署足够力量于外线,方能配合内线主力作战,增加敌人的困难,减少自己的困难,造成有利于持久抗战之军事政治形势。蒋介石收到毛泽东的建议后,费尽心思,猜疑起来。一方面,他是军事行家,从军事角度考虑,他感到毛泽东的建议高明,与日本人打仗,确实应该这样。另一方面,他又想到,毛泽东同自己打了十多年的仗,怎么会有好心提醒自己呢?几经犹豫,蒋介石没有采纳毛泽东的建议。这使蒋介石失去了在黄河以北地区展开兵力,与敌互有攻防,从而对日军进行持久抗战的机会。日军一路南下,攻占了中国大半领土,使我们的军队失去了迂回周旋的余地。最后国民党军队依仗数量多,又陆续将主力撤至西南,而西南地区山多路险,易守难攻,日军打下武汉后,再也难以组织起有力的攻势去攻打中国的西南地区了。日军在短时间内不可能灭亡中国,已经成为现实,这证明了毛泽东关于中日战争是长期的战争的预见的准确性,同时也证明了正面战场也必定是持久战。蒋介石不采纳毛泽东的意见的后果,是中国的抗日主战场由此转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来承担,蒋介石不采纳毛泽东的意见的后果,也坚定了毛泽东以我为主、以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为主,再进一步深入敌后,建立战略支点,创造全面抗战、持久抗战局面的决心,蒋介石不采纳毛泽东的意见的后果,宣告了中国的历史今后将由毛泽东来书写!

  19382月下旬,毛泽东决定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新形势下八路军新的战略方针。会前毛泽东心中已经有了成熟的想法,这就是:在武汉、徐州等地一旦也失守的情况下,为了坚持持久抗战,八路军应该有足以影响全国抗日全局的动作,这个动作实质上就是:敌进我进,就是与国民党军队正好相反,即在日军向我南部大举进攻的时候,我八路军也向敌后开进,在敌后建立更多的能够独立作战的抗日根据地,形成长期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中央政治局会议同意了毛泽东的这一方针。这以后,毛泽东的这一方针虽然有具体的调整,但基本思路没有变。敌进我进这一步棋,使我军在日军向南大举进攻的时候北上东进,开入敌后,在敌后展开,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敌进我进这一步棋,不仅使我军立住了脚,牵制了日军,支持了全国的持久抗战,而且也为我军在抗日战争中很快发展壮大起来奠定了基础。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走了敌进我进这一步棋,使得1945年日本突然宣布无条件投降时,我八路军、新四军就在抗战第一线,近水楼台,就地接收日本的投降,收复失地,这怎能不让远在大西南的蒋介石望洋兴叹、追悔莫及。抗战一结束,共产党的新局面就开始。 

       三、如果没有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我军就没有正确的战略战术。纵观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蒋介石采取的是正面对抗战略,战术是会战,他先后组织了1937年的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和太原会战,1938年的武汉会战、徐州会战和昆仑关血战,19391941年的三次长沙会战,1944年的长衡会战和1945年的雪峰山会战等等,仅淞沪会战一战,据何应钦在回忆录中记载,“我军消耗竟达85师之众,伤亡官兵333500余人”,李宗仁回忆:“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上,鲜有前例……是我国抗战八年,牺牲最大,战斗最惨的一役。”冯玉祥说,“在上海战场上,一百里以外看著,半边天都是红的……我们的队伍每天一师一师地、两师两师地加入前线,有的师上去之后三个钟头就死了一半;有的坚持了五个钟头就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是个大熔炉,填进去就熔化了”,最后国民党军队只能跑到大西南躲藏去了。而毛泽东采用的战略战术与蒋介石正好相反,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毛泽东给我军制定的战争原则,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不放弃有条件的阵地战和歼灭战。抗日战争一开始,党中央毛主席以八路军的三个师,分别控制吕梁、五台、太行诸山脉,作为开展华北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积蓄力量,坚持长期斗争的战略基地。

        一九三七年九月底,八路军一一五师、一二○师出师之后,即在平型关、雁门关、井坪镇等地有力地打击了日寇,取得了巨大胜利。一二九师在十月十九日,夜袭阳明堡敌飞机场,烧毁敌机二十四架,继而在正太路南侧,协同一一五师的部队,连续在马山村、七亘村、黄崖底、广阳等地给了正向太原急进的敌人以沉重打击,前后又歼敌一千余人。国民党百万大军,由于执行不要人民群众参加的、单纯政府的片面抗战的路线,在敌人面前或则一触即溃,或则闻风而逃,并到处散布恐日情绪,为害人民,造成抗战危局。八路军在我共产党提出的全国人民总动员的全面抗战的路线下,以三师之众,向北挺进,连战连捷,团结人民,挽救抗战危局,两幅不同的图画,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初,上海、太原相继失守。毛主席指出,抗战正处在片面抗战到全面抗战的过渡期中,“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在党内、在全国都要反对投降主义,既要坚持、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又要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放手发动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稍后,毛主席又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有力地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阐明了持久战的道理和游击战争的重大的战略作用,并且英明地指出了中国取得抗战最后胜利的道路。毛主席的这些指示,以无比的光辉,照耀着中国人民前进的方向。

        一二九师根据毛主席创建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立即大刀阔斧地展开了开创根据地的工作。一面命令各团以营或连为单位,进到平汉路、正太路沿线,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打击继续南犯的敌人;一面抽调大批干部和一些连队,组织了许多工作团和游击支队,分散到太行山区的各地发动群众。原来地区的党组织,虽在国民党多次摧残之后,力量不大,但也积极地执行着毛主席的指示,大力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这时,地下党的同志运用统一战线政策组成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等进步的群众组织和抗日武装,也在晋东南地区积极地开展工作。

       “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这是毛主席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总结出来的创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我军遵循着毛主席的这个指示,在分兵发动群众的同时,也抓住有利的时机,集中兵力消灭敌人。一九三八年二月,日寇集中了三万余人,向晋南发动进攻。国民党军队仍然是望风披靡,不战而溃。至三月上旬,日寇便又侵占了临汾、长治、风陵渡等数十座城镇,控制了邯郸经长治到临汾的大道和同蒲路南段,并继续向晋西南黄河各渡口猛犯。为了打击侵入晋东南的敌人,钳制日寇的进攻,我军将分散活动的部队适当集中,寻机歼敌。二月二十二日,在正太路东段,包围旧关村,设伏长生口,消灭了由井陉出援旧关之敌一个加强中队。随即转师南下,寻歼占领邯(郸)长(治)大道之敌。三月十六日,袭击黎城,设伏神头,迅速、干脆地歼灭了由潞城出援之敌一千五百余人。半个月后,又在黎城、涉县间的响堂铺地区布下伏兵,将由黎城东开的敌汽车一百八十辆全部烧毁,全部歼灭其掩护部队。

          从一九三七年冬到一九四○年,以太行山为中心的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几块抗日根据地都迅速地创建和发展起来。东至津浦路,西到同浦路,北至沧石路、正太路,南至黄河、陇海路的广大地区,成为敌后重要的抗战基地之一,先后组织了平型关、广阳、陆房、梁山、温塘、町店、黄土岭战斗、孙祖、郯城、雁门关外、齐会战斗、陈庄、上下细腰涧阳明堡、神头岭、七亘村、响堂铺、长乐村、沁源等战斗,这些都是坚决执行了党中央、毛主席放手发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指示的结果。

          四、如果没有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正确处理抗战的各种矛盾,因为:

        -----是他,率先高举抗日救国的大旗。毛泽东能够率先高举抗日救国伟大旗帜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当时中共及其领导的红军,正面临着同国民党及其军队的你死我活的斗争。如何使红军走出困境,扩大红军的影响,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在长征路上,毛泽东同意发出八一抗日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是他深刻洞察到中国主要矛盾方面的变化,阶级矛盾将让位给民族矛盾,正是基于此种总体判断,毛泽东紧紧抓住此主要矛盾,有计划、有步骤地率领全国人民走上彻底抗日的道路,这是一般书呆子们永远也做不到的。为达到抗日的目的,毛泽东做了大量的多方面工作,最终取得了成功。毛泽东率先高举起抗日的旗帜,就牢牢掌握了解决中国千头万绪问题的主动权,陷国民党、蒋介石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在中日关系问题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早在日本侵略中国之前,就做出过“中日必有一战”的英明判断,充分反映了他脱俗超凡的能力。

        ------是他,建立了以国共为主的抗日统一战线。红军一路上经过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后,主要面临的对手是非国民党嫡系部队的杂牌军,毛泽东在与杂牌军斗争中,采取也打也拉的策略。一方面集中兵力,重创敢于围剿红军的东北军,另一方面,积极主动派人同张学良等联络,争取不战或假战,同时向东北军官兵做工作,晓以民族大义,促成杂牌军厌内战、求外战的心理,终于诱导张学良、杨虎城联手发动西安事变,逮捕了前来督战的蒋介石。在蒋介石被捕后,红军内部一片欢腾,多数人主张杀蒋介石报仇。而毛泽东审时度势,力排众议,制定逼蒋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这一方针体现了毛泽东高度的以国家、民族大业为重的历史责任感,反映出他能正确判断形势,防止亲日派阴谋得逞,权衡利弊,不杀蒋,不图一时之快的伟大战略家风范。如果说《论持久战》表现了毛泽东的才华,那么放仇人以利国则体现了毛泽东的大德。为达到建立抗日统一线的目的,毛泽东做出了最大限度的让步,同意取消红军,变红军为“国军”等四条,迫使蒋介石放弃全面内战的方针,由不抵抗、全面反共,转变为消极抗日、局部反共的方针,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

        ------是他,坚持了独立自主的抗日统一战线策略。毛泽东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中正确提出了坚决抗战方针,共有八条,后发展为著名的十大抗日救国纲领。坚决抗战的方针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唯一正确的方针,他同汪精卫的曲线救国的汉奸方针相对立,同蒋介石的片面抗战方针相区别,指导了中国抗日战争从胜利走向胜利。毛泽东领导下的党和军队,忠实地实践了坚决抗战的方针,并取得了惊人的胜利,有毛泽东的领导下,共产党军队人数由抗日战争前的区区几万,发展到抗日胜利后的百万大军,使得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最大赢家。

        ------是他,坚决反对一切通过统一战线的错误主张。抗日战争开始后,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一些人由左倾机会主义变成右倾机会主义,提出一切通过统一战线的错误主张,迎合国民党的一个政府、一个领袖的宣传,极大损害了我党制定的独立自主原则。毛泽东一方面要反对党内的不联合、不合作的左倾错误,另一方面又要和放弃独立性,盲目联合的投降主义进行坚决斗争。毛泽东不但看到了民族矛盾成为主要方面,而且看到了阶级矛盾并没有消灭,并没有因民族矛盾而放弃共产主义目标,他高瞻远瞩,就是要在抗日战争中求发展,为将来的阶级斗争决战做准备。事实证明他是完全正确的。而当时党内、军内许多人不理解毛泽东的战略方针,百团大战就是突出的例子。
  
      ------是他,发展壮大了根据地和人民军队。由于中共武装力量的薄弱,不可能担当抗日主战场角色,所以经过同国民党艰苦谈判,说服蒋介石同意以国民党军队担当正面战场,共产党军队担当侧翼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统战方略。毛泽东这样做,一方面能依然不减中共领导抗日的伟大作用,广阔的敌后战场有英雄用武之地;另一方面又能有效摆脱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灭共的环境,避免了对日本对蒋介石两面作战的致命风险,实践完全证明了毛泽东的方略的英明和正确,而“皖南事变”血的教训,又从反的方面再次证明毛泽东方略的正确与英明。

       今天我们纪念抗战为什么要纪念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因为有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中国的抗战才得以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铁的事实。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中日理万机,从事大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领导工作,他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相比的。毛泽东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灵魂、发动机和指路明灯。可以断言,一些西方中心论者低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作用是毫无根据的,因为中国人民有了毛泽东思想指明的胜利道路,即使没有国际友人的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的胜利也只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但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掌握了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的中华民族。七十年过去了,中国和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们还可以这样设问:如果中国与日本再战到底谁输谁赢?如果中国与美国再战到底谁输谁赢?我的回答是:只要中国人民掌握了毛泽东思想,中国必赢;如果中国抛弃了毛泽东思想,那么,中国必输!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重温抗战历史,使我们更加深切地怀念伟大领袖毛主席,他的英名和业绩将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2

握手
2

雷人

路过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