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大事记综合版 2015年版 倪鹏云
前言:我是1934年生人,祖籍江苏松江,出生于河北唐山,日本侵华期间正是我的童年,1937-1941随父母亲历了从河北-松江-上海-广西-贵州-云南逃难的艰辛历程,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从云南回上海抗美援朝参军又北上东北沈阳、哈尔滨,以后调到长沙工作,这几个城市和地区都是与抗战密切相关的,所以一直对抗日战争的全过程比较关心,每逢九.一八,一二.八、八.一三、七.七、九.三等抗战纪念日都要找些资料回顾一下这段历史。今年是七七事变七十七周年,很想查找一下有没有比较全面记述抗日战争完整过程的大事记,从网上搜索了一下,找到几个版本,但都感到不够完整、详细。因此下决心把几个版本综合起来,并参考了几本写抗日战争的专著,对一些重点事件,如沈阳九.一八事件、七七芦沟桥事变、八一三凇沪抗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中国缅甸远征军、滇西腾冲战役等,也从网上搜索了一些专题材料补充进去,形成现在的中国抗日战争大事记综合版,借今天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之际发布于此,供一切关心抗战历史的朋友,特别是年青朋友参考。综合材料可能仍有差错和遗漏之处,欢迎指正与补充。
2014年7月7日
************************************
(1931年---1945年)
1931年
6月25日 日本为入侵中国制造了中村事件。日本关东军中村震太郎大尉在兴安岭索伦一带作军事调查,被中国东北军兴安屯垦公署第三团团副董昆吾发现、扣留并处决,日本借机宣称东北军士兵因谋财害命而杀死中村,并在日本民众中煽风点火,用“中村事件”诬陷中国“损害日韩移民”。
7月1日 日本警察在中国东北吉林省万宝山地区镇压中国农民,制造万宝山事件。中国人郝永德,未经政府批准,骗取万宝山村附近12户农民的土地,并违法转租给188名朝鲜人耕种水稻。这些朝鲜人开掘水渠,截流筑坝。引发当地农户与朝鲜人冲突,在日本军警干与和煽动下,掀起大规模的排华活动,当地华侨死伤数百人。日本却以此次万宝山事件诬陷中国伤害朝鲜侨民。中村事件与万宝山事件都是日本为九一八进一步侵占东北制造舆论。
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守备队。爆炸后,驻扎沈阳城的日军兵分南北两路,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由于执行张学良不抵抗命令,北大营逾万名守军被只有500多人的日军击溃。日军攻占北大营后随即向奉天等东北军驻地发起进攻。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公开发动了侵华战争。
9月19日 日军先后攻占奉天、四平、营口、凤凰城、安东等南满铁路、安奉铁路沿线18座城镇。长春地区的东北军自发反击,战至次日,长春陷落。
9月20日 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11月 日军攻攻占吉林长春以后继续向黑龙江进攻,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兼东北边防军驻黑龙江副司令长官马占山指挥3个旅,5个团共1.6万余人,对日军进行顽强抵抗,给日军沉重打击。战至11月18日,终因实力不济而弃守省城齐齐哈尔,撤往克山、海伦。
11月19日,日军攻陷齐齐哈尔。
12月 日军攻占黑龙江省主要城镇后,开始进攻辽西地区。
12月17日,日本陆军中央部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8旅,并从朝鲜调第20师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型轰炸飞行中队进一步增援关东军。
12月28日,日军第2师主力渡过辽河进攻锦州;
12月30日,日军混成第39旅进攻打虎山(现为大虎山)
1932年
1月3日 日军第20师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攻占锦州。
1月28日 上海一二八事变。日本为了转移国际社会对关东军侵占我国东北的关注,在国际大城市上海挑起事端,指使己在上海驻扎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对上海当地中国驻军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中国第19路军奋起抵抗,相持一个多月。
1月29日 蒋介石复出任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同日蒋制定对日应对原则为:“一面预备交涉,一面积极抵抗”,
1月31日,东北战场,吉林依兰镇守使兼第24旅旅长李杜率吉林自卫军进行哈尔滨保卫战。激战五天,自卫军伤亡惨重,撤往宾县。
2月5日,东北日本关东军攻陷哈尔滨。
2月14日 松沪战场蒋介石命令将第88、87师、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编为第五军,任命张治中为军长调归十九路军指挥参战。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并肩作战,取得了如庙行大捷等胜利,给予日军一定打击。
3月1日 松沪战场日军援军在我军防备薄弱的浏河一带登陆,形势逆转,我军被迫撤退到第二线防守。
3月3日 淞沪日军在英、美、法等国“调停”下,宣布停战。
3月9日 溥仪到达长春,在关东军导演下,就任伪满洲国“执政”。
5月5日,南京政府代表郭泰祺与日本特命全权公使重光葵分别代表中日双方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协定规定双方自签字之日起停战:取缔一切抗日活动,第十九路军留驻停战线、划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不得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驻军;日本在“一·二八”事变以后,即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派驻重兵,专设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驻沪兵力有海军陆战队3000余人,大批日本舰艇常年在长江、黄浦江沿岸巡弋。
10月 中国共产党派中共哈尔滨市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扬靖宇到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在东北敌后开展游击战。
1933年
1月3日 东北日军攻占山海关。
3月 日军占领热河,并进攻长城各关口,宋哲元指挥的国民革命军29军奋力抵抗,但日军仍然攻破冷口、古北口进入关内。
5月26日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张家口建立,冯玉祥任总司令,方振武任前敌总司令,吉鸿昌任前敌总指挥。
5月31日 《塘沽协定》签定。1932年1月,主张对东北日军入侵“积极抵抗”的孙科政府垮台,由蒋介石和汪精卫组成联合的南京政府,他们希望与日本妥协。在日军进关紧逼华北的形势下,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委任的全权代表陆军中将熊斌和冈村宁次在塘沽签署了这个协定。这是一个屈辱的不平等协定,它规定中国军队撤至延庆、通州、宝坻、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以上地区以北、以东至长城沿线为武装区,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热河的占领,同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从而为日军进一步侵占华北敞开了大门。
6月 中共发表《为反对国民党出卖平津华北宣言》;
1934年
1月 伪满州国改为帝制,傅仪由“执政”变成伪满州国皇帝,但伪满州国的一切权力都操于日本人之手,关东军司令官就是满州国的太上皇和满蒙总督。
4月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在东北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扬任总指挥,以后改建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杨靖宇为军长,率部在南满地区与入侵东北的日军长期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敌后游击战。
4月17日 日本外务省情报部长天羽英二发表声明,声称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要经日本同意,严然已不把中国当独立国看待,而是看成了它的附属国。此后,虽然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表明中国不能容忍的态度与立场,但仍软弱无力。
10月10日 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
1935年
5月15日 在热河南部活动的抗日义勇军孙永勤部受到日本军的追击退入长城以南的“非武装区”,关东军越过长城,在与国民党军夹攻下消灭了这支抗日武装。日本指责中方破坏《塘沽协定》。
6月11日 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梅津美治郎就华北问题提出备忘录,7月6日,何应钦复函全部承认日方要求,实际形成《何梅协定》。《何梅协定》的主要内容是:取消国民党在河北及平津的党部;撤退驻河北的东北军、中央军和宪兵第三团;撤换国民党河北省主席及平津两市市长;取缔河北省的反日团体和反日活动等等。这个协定实际上放弃了华北主权,为两年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埋下了更大的隐患
6月27日 《秦土协定》签定。6月6日,日本关东军驻内蒙阿巴嘎旗特务机关山本亲信等4人,由多伦潜入察哈尔境内偷绘地图,行至张北县北门,被国民党第二十九军拘留,称为张北事件。《秦土协定》是中日之间关于处理张北事件善后而制定的一项非正式外交协议,该协定以中方代表第二十九军副军长秦德纯与日方代表土肥原贤二的名字命名。《秦土协定》的签定,使中国丧失了在察哈尔省的大部分主权。这一协定与《何梅协定》一起为日本吞并中国华北,开了方便之门。
8月1日 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通称《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0月19日 红军抵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中央红军胜利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11月25日 日本策动的“冀东防共自制治委员会”成立。
12月9日 北平爆发一二九抗日爱国运动。开始由北京学生举行请愿、游行,以后迅速发展为包括中华全国总工会各界支持、参与的全国性反分裂、反割据,要求保全中国领土完整的爱国运动。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2月2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通过《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
1936年
2月26日 日本发生二·二六事件,日本法西斯军事独裁政权形成。
6月26日 丰台事件。华北宋哲元部29军37师217团3营的官兵调至丰台驻防。华北日军驻军多次向我丰台驻军寻事挑衅,并迫使宋哲元撤出丰台中国驻军,让日军进驻丰台。丰台事件为七七事变日本公开发动侵华战争做了预习。
11月 绥远抗战爆发。晋绥军将领傅作义,反对日本主张的“内蒙古自治”,11月率部抵抗关东军指使的王英“大汉义军”和德王、李守信所部的西犯,夺回百灵庙、锡拉木楞庙等地。肃清绥远境内的亲日军队,挫败日军入侵绥远的企图。绥远抗战在当时的中国再次激起抗日热情,影响极大。
11月25日 日德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
12月12日 西安事变爆发。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的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中国西安发动“兵谏”,扣押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
12月24日 在中国共产党周恩来参与协调下与蒋介石会谈达成6项协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同抗日”的主张而获释,西安事变迫使国民政府放弃“攘外必先安内”基本国策,抗日统一战线形式上建立。
1937年
2月15日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在南京召开,22日结束。全会通过了实际上接受国共合作的决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月16日 日本外、陆、海、藏四相会议决定《对中国实施的策略》和《指导华北方针》。
7月7日 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军在卢沟桥回龙庙附近进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随后,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全国抗日战争从此开始。
7月8日 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7月15日 中共中央向国民党送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7月30日 日军猛攻北平南苑,中国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和123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殉国。次日北平失陷。
8月8日 — 8月26日
南口战役。南口,位于北平城西北45公里处燕山余脉与太行山的交会处,是长城要隘,北平通向大西北的门户。日军占领北平以后,为了占领绥远与控制整个华北,派遣第五师团和独立混成第11旅沿平绥(北平-归绥,归绥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当时绥远省省会)路西进向南口及沿长城要隘展开进攻,中国军队第七集团军在南口地区与日军进行了历时19天艰苦。激烈的阻击战,中国方面投入兵力6万余人,日军动用兵力约有7万,中国军队伤亡29376人,日军伤亡约1万人。南口阻击战虽然失败了,未能阻止日军攻占绥远,张家口也于8月27日被日军占领,但中国守军英勇顽强精神,也鼓舞了全国抗战斗志,挫伤了日军的气焰,延缓了日本侵华进程。
8月9日 日本帝国海军陆战队西部派遣队中尉大山勇夫和一等兵斋藤要藏驾车直冲军用的中国上海虹桥机场,被中国保安士兵击毙。侵华日军以此为借口,要求中国国民政府拆除上海的所有防御工事并将中国军队撤出,遭到国民政府拒绝。日本海军随即派遣军舰16艘,其陆战队在淞沪登陆。日本居留民团总部也同一时间向上海日侨发出全面备战的命令。
8月13日 日军以租界和停泊在黄浦江中的日舰为基地,对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上海中国驻军奋起抵抗,淞沪抗战爆发。在上海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开始了历时3个月之久的淞沪会战。共计毙伤日军5万人,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叫嚣。
8月25日 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主力在朱德、彭德怀率领下相继挺进山西与华北抗日前线。
9月25日 平型关大捷。平型关位于山西和河北的交界处,日军在占领平、津和张家口后派遗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入侵山西进逼平型关。八路军115师配合阎锡山第二战区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之敌,取得抗日主动伏击日军的首胜。平型关伏击战的共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毙日军中佐二人。缴获了日军汽车六十余辆、小摩托车三辆外(全部烧毁),九二步兵炮一门、七三、七五山炮弹2000余发、步枪300余支、机关枪20余挺。这次胜利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加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同时通过此次战斗,八路军进一步明确了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才是唯一正确的战略方针。
10月10日 华北日军攻占石家庄
10月12日 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和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11月5日 拂晓,日军利用大雾、大潮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咀登陆,对淞沪实施迂回包围。中国右翼军部分沿海守备部队已抽调支援市区作战,猝不及防,阵地相继失守,战局急转直下。
11月6日 日军第10集团军占领金山,力图与上海派遣军达成合围。蒋介石被迫于11月8日下令全线从上海撤退,
11月9日 日军占领松江,切断上海与杭州方向的通路。
11月9日 华北日军攻占太原
11月12日 日军攻占上海。
11月20日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宣言。
12月17日 国民政府正式迁都重庆,开始在重庆办公。
12月13日 日军占领南京并开始进行大屠杀。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约2万中国妇女遭日军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
1938年
1月10日 日本海军登陆青岛
4月6日 台儿庄战役。日军占领南京、济南以后,企图沿津浦线对进,南北夹击,会攻徐州,以便沟通南北战场,进而击破陇海路中国军队防线,夺取郑州,武汉等地。中国以李宗仁为第5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路南北的广大地域上展开了一场大会战。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台儿庄战役中驻守台儿庄的中国军队与进攻台儿庄的日军第5、第10两个师团在台儿庄进行了历时半个月的激烈争夺,终于将进攻日军击败击退,在此战役中共歼灭日军1万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和装备,这是中国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重大的胜利。虽然中国军队也伤亡5万。
5月19日 日军进攻台儿庄受挫以后,改变战法,以少数兵力于正面钳制守军,主力向西迂回,从侧后包围徐州。5月16日,南北日军会师砀山,对徐州形成包围之势。守军为避免在不利形势下同敌人决战,遂向皖豫边界山区突围,19日徐州陷落。
5月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6月6日 日军攻占徐州以后,沿陇海铁路向西追击,进占商丘、开封,直逼郑州。
6月9日 为阻止日军占领郑州从北攻击武汉,蒋介石命令炸毁郑州附近黄河花园口大堤,花园口决堤,淹没了豫、苏、皖三省1.5万平方公里土地,由于国民党当局借口军事机密,未事先动员迁移,致使500万人流离失所,50万人死于非命。而从军事观点看,达到了蒋,介石的预期目标,日军约4个师团陷于黄泛区,损失2个师团以上,其沿陇海线两侧进犯武汉的计划被粉碎,不得不改变部署,由长江进犯武汉。据日本军部透露,由于黄河决口,日军夺取武汉的时间推迟了3个月
6月
- 10月
武汉战役,从日军攻占安庆开始到武汉失守为止,历时四个月,中国军队投入100万兵力,日本投入20万具兵力,从安徽安庆方向和沿长江从东到西进攻武汉。经过4个半月激烈战斗,虽然最后武汉仍被日军占领,但战役中毙伤日军近4万人,它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我军也付出了伤亡近40万的代价。
10月12日 日军攻占河南信阳
10月21日 广州战役。日本为了配合武汉战役,打通粤汉铁路线、以第21军约一万人从青岛、上海、大连出发通过澎湖集结,由大亚湾登陆进攻广州。中国方面由余汉谋指挥的第4战区第12集团军部队约8万人部署在大亚湾至广州、珠江东岸一线驻防。广州战役历时约半月,21日广州被攻占,23日攻占虎门要塞;25日攻陷三水;26日又陷佛山。此战,日军伤亡约2500人,我军伤亡约10000人。广州战役,日军实现了切断中国由华南接受外援的交通线,以及策应武汉作战的目的。广州失陷直接影响仍在相持的武汉战役中的中国军撤出和放弃了武汉,武汉于10月27日被日军占领。日军打通了南北交通线,但同时他们也发现战线过长,已无力再发动大型战役,广州、武汉的沦陷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1月上旬,日军攻占湖南岳阳
11月13日 火烧长沙。因应日寇的进犯,10月12日,蒋介石电令湖南省在日军进攻长沙时焚烧市区,实行焦土抗战。11月12日上午9时许,蒋介石密令张治中、长沙警备司令酆悌、警备第二团团长徐昆、长沙警察局局长文重孚执行指示,于夜间下令纵火烧城。大火直到14日熄灭。全城基本被焚毁,烧毁房屋5万余间,烧死居民2万余人,财产损失无数。经济损失约10亿元。大火之后,日军并未立即进攻长沙。长沙大火激起了民愤,国民党政府遭到全国各界群众的强烈谴责。大火之后,日军并未立即进攻长沙。长沙大火激起了民愤,国民党政府遭到全国各界群众的强烈谴责。
12月18日 汪精卫自重庆叛逃投敌。
1939年
2月 日军占领海南岛要地。
6月7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反对投降危险的指示》。
6月8日 国民政府下令通缉汪精卫。
9月1日 法西斯德国进攻波兰,欧战爆发。
9月14日 武汉日军第一次进攻长沙。日军第11军为打击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消灭中国第9战区部队,集中第6、第33、第101、第106师团及3个旅团约10万兵力,在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下,采取奔袭攻击的方针,发动了“湘赣会战”,进攻长沙。为打破日军战略企图,中国第9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6个军30多个师约40万人的兵力,采取逐次抵抗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主要在赣北、湘北、鄂南三个方向作战。经过激烈战斗,阻止了日军进攻长沙。双方各有伤亡。
11月7日 八路军杨成武部在太行山灵丘境内击毙日独立混成第二旅阿部规秀中将
11月下旬 日军攻占广西南宁。
1940年
5月 武汉日军向西与中国第五战区进行枣宜会战,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在枣阳壮烈牺性。
6月12日 日军攻占湖北宜昌。
6月 驻南宁日军向越南开进,封闭了滇越铁路线。
8月1日 日本政府公布《基本国策纲要》。外相松冈洋祐鼓吹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
8月20日 八路军在华北发起百团大战。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历时三个月。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
9月 日军飞机继续大规模轰炸重庆。中国空军与日空军空中激战,双方都有损失
9月27日 《日德意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定,法西斯轴心国形成。
10月3日 日本海军航空部队进驻越南河内。
10月7日 日本飞机开始轰炸昆明。
1941年
1月4~11日
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奉命北移,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遭国民党军队7个师的围攻,新四军9000余人奋战七昼夜,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被俘或牺牲;叶挺与国军谈判时被扣押,项英、周子昆被其副官刘厚总杀害。
1月16目
日军大本营决定实施困死重庆政府的华中、华南沿海登陆截断作战。
1月18日 中共中央发言人发表谈话,揭露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摧残抗日力量的反动实质。
2月3日 日军发动截断香港至韶关之间公路运输线的作战。
2月5日 日本甫阳联合舰队司令大角岭生海军大将座机,在中山县上空被中国空军击落毙命。
5月12日 日军统帅部宣布封锁香港。澳门。
6月5日 日机夜袭重庆,制造了较场口大隧道惨案,造成1万余人死伤。
6月22日 苏德战争爆发。
7月26日 罗斯福总统批准以500架飞机装备中国空军。
8月1日 陈纳德的美国志愿飞行队,正式组编成中国空军,命名飞虎队。
9月18日-10月11日
武汉日军发动第二次攻打长沙。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指挥四个师团﹑两个支队和航空兵﹑海军各一部﹐约12万人﹐进占岳阳﹑临湘一带,第二次向长沙进犯。曾一度渡过捞刀河。浏阳河,从长沙城东南角冲入市内占领长沙。攻抵株州附近。27目以后中国第9战区奉最高统帅部电令,转移攻势,从各方调集增援部队陆续赶至战场投入战斗,将日军包围于捞刀河、浏阳河之间。与此同时,第3、第5、第6战区部队分别向当面之日军发动了攻势。对攻占长沙之日军的成反包围和反击,经过激烈战斗,把日军赶出长沙,北撤。10月11日,中国军队恢复了原阵地,与日军对峙于新墙河,会战结束。
12月8日 日军袭击珍珠港,轰炸菲律宾,登陆马来亚,发动太平洋战争。日本对美宣战。
12月9日 中国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
12月11日 德、意两国对美宣战。
12月12日 日军攻占九龙
12月15日 日军开始进攻英瞩缅甸,占领了缅甸最南端的城镇高东等地和三个机场。
12月23日 日军轰炸仰光,缅甸形势岌岌可危。英国为了挽救其在缅甸的危机,于25日与中国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
12月24日 ~1942年1月 日军以四个师团约10万人发起第三次攻打长沙,日军从湘北向南与赣北向西再次两路进攻长沙。薛岳指挥13个军﹐约17万人﹐十个军在湘北与赣北地区组织防御。激战至31日﹐日军曾越过捞刀河﹑浏阳河﹐从南东北三面包围长沙并发起攻击﹐守城的第10军英勇抗击﹐日军受挫。1942年1月4日﹐守军九个军对敌反包围﹐实施反击﹐日军被迫向东北方向退却﹐守军跟踪追击﹐日军伤亡严重。16日﹐日军撤至新墙河以北地区﹐由赣北西进的第34师团也被击退﹐会战结束。这次战役,日军伤亡56000余人,俘虏139人,中国军队伤亡28000余人,中国军队取得辉煌胜利!这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
12月25日 华南日军攻占香港。
1942年
1月1日 中、苏、美、印、加、荷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共同宣言(即《26国公约》),后称《联合国宣言》。
1月初 气焰嚣张的10万日军分三路入侵缅甸。
1月2日 在美、英两国的建议下, 成立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该战区包括中国、越南、泰国和缅甸,由蒋介石任总司令,美国将军史迪威任参谋长。从此,中国人民和东南亚各国人民组成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2月16日 我国派遣10万远征军从云南畹町奔赴缅甸。远征军由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组成,
3月15日 卫立煌任中国缅甸远征军总司令,远征军入缅对驻缅日军发起进攻
3月19日 远征军入缅后立即组织了东瓜战役,集中7个师的兵力,将敌五十五师围困在仰光北面的东瓜。战役打响。远征军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采用“深筑高坑、坑道串通、广设埋伏、近距杀伤、利用夜间、短促突击”的战术,激战12天,消灭敌人5000多人,俘敌400多人。这就是有名的“东瓜大捷”。
4月8日 美国空军第一次飞越喜马拉雅山鸵峰开辟了空中援华路线。
4月 缅甸远征军六十六军4月上旬入缅时,在仁安羌北面的英军第一师及战车营已被日军包围了两昼夜,他们粮尽弹缺,水源断绝,一再告急。六十六军新38师副师长齐学启少将率部奉命救援。经过3天苦战,击溃了日军主力,日军丢下1200多具尸体狼狈退出阵地。是役,远征军克复了仁安羌油田,救出友军7000多人,取得了入缅作战之后的第二次大捷——仁安羌大捷。
4月28日 缅甸日军偷袭腊戍成功,切断了我方后路,16万盟军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由主动陷入被动,并上演了一出震撼世界的大悲剧——兵败“野人山”(克钦山)。在这场灾难性的国际大撤退中,中国远征军除了第90师、第96师、第200师、新28师、新29师的残余部队得以撤退回国外,大部分北撤的远征军残部进入克钦山,弹尽粮绝,饥寒交迫,在纵横千里、地老天荒的原始热带丛林中艰难跋涉,与野兽和热带传染病进行殊死的拼斗……这片地球上的黑三角,竟吞噬了无数远征军官兵!一个半月前出征时浩浩荡荡的10万之众,仅残剩4万多人,那6万人多数不是在战斗中死伤,而是在溃败中被俘虏、被炸死、被饿死和被传染病夺去生命。于是,缅甸全境沦陷。
5月15日 远征军归路被截断的少数几个师通过胡康河谷的原始森林撤往印度,其中新编38师跟随英军撤入印度利多,保住了队伍。
5月 日本侵略军攻陷缅甸后,立刻把战争魔抓伸进滇西,妄图沿滇缅路长驱直入,进而陷我全滇,威逼重庆。占领缅甸之日军首先以第56师团通过缅北重镇腊戊沿滇缅公路向云南滇西入侵。5月3日窜入滇境之畹町,4日进占龙陵,10日攻占滇西重镇腾冲。并东进至怒江惠通桥西岸。当时我云南工兵总指挥部已令将惠通桥破坏,但敌军并不停止前进,即于当日由怒江上游渡过四、五百人,与第11集团军第36师先头部队发生遭遇,经过3天之激战,敌大部分被歼灭,小部分逃回怒江西岸,乃遏止了敌军继续东进的企图,形成敌我隔江对峙局面。此后,我军预2师、36师进入腾北,与占领滇西之日军进行游击,予敌相当打击。
5月25日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指挥部队与日军作战中牺牲。
6月7日 华中日军攻占衢州
6月29日 从缅甸撤入印度的部分缅甸远征军乖新组成中国驻印度远征军,蒋介石任命史迪威为中国驻印度军司令,罗卓英为付司令。中国驻印度远征军在印度接受美国军事训练并从国内招收军事学校青年学生扩充队伍。
1943年
1月11日 中美、中英分别签定《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和《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条约与换文》,废除了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一系列不等条约。
9月8日 意大利宣布投降。
10月23日 中国驻印远征军向缅北日军发动反攻。
11月2日 武汉日伪军倾巢出动进攻常德,被中国第六、九战区部队包围痛击,歼敌过半。
11月22日 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
1944年
1月1日 中共中央北方局发出《关于1944年的方针》。八路军、新四军对日伪军相继发起春季攻势。
2月1日 八路军总部发布命令,要求各战略区适时组织向日伪军据点出击。
4月17日 华北日军从中牟突过黄河发动打通大陆走廊作战,下旬日军攻占洛阳完成打通平汉铁路南段作战。
5月25日 日本烟俊六元帅把派遣军司令部推进到汉口,指挥打通大陆走廊第二阶段作战。
5月27日 日军从岳阳、通山再次向长沙进攻。
6月18日 日军攻占长沙
6月28日 日军两个师团开始进攻衡阳。
8月8日 日军经过多次反复争夺攻占衡阳。
8月11日 中美空军出击朝鲜、日本九州。
9月7日 日军占领零陵。
9月 我滇西远征军为配合策应驻印军缅北之攻势,强渡怒江,反攻腾冲。敌军利用腾冲坚固城墙,构筑堡垒,壕道纵横,凭城固守。经我军40余日之苦战,至9月14日将顽寇2000余人全部歼灭,收复全城。
11月 收复腾冲的滇西远征军继续与盘据在滇西的日军作战,11月3日攻克龙陵。继复向西攻击,11月20日克芒市,12月1日克遮放
11月10日 华南日军分别攻占广西的柳州与桂林。
11月底 日军从广西宜山进犯贵州,国民政府调汤恩伯所属孙元良29军从四川进黔南抵御日军,于独山与日军交战。
12月2日 日军攻占独山,并在独山制造了惨绝人寰的黔南事变,独山县城被烧七夜,杀害中国军民近两万人。
1945年
1月20日 缅西远征军攻克中缅边界重镇畹町,至此全部消灭入侵滇西两年多的日本侵略者。
1月27日 缅北远征军与缅西远征军在缅甸芒友胜利会师,打通了中缅公路。
2月4日 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
3月10日 美空军对日本东京进行了毁灭性轰炸。
4月5日 苏联宣布废除日苏中立条约。
4月9日 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称"芷江作战"。战争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在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在王耀武指挥下,湘西会战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歼敌3万余人。湘西会战最后一仗主战场为怀化溆浦县的龙潭镇、温水乡和邵阳市洞口县的高沙、江口、青岩、铁山一带。战役以日本军队战败而结束。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
4月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号召解放区军民实行军事战略转变和准备全面反攻。
4月25日 联合国大会召开。
5月8日 德国战败投降。
7月26日 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
8月6日 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一棵原子弹。
8月8日 苏联对日宣战,并于9日向中国东北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
8月9日 美国向日本长桥投下第二棵原子弹
8月9日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
8月10日 日本政府向中、美、英、苏等国发出投降照会。
8月10日~11日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连续发布了7道反攻命令。
8月12日 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纵队展开大反攻。
8月14日 日本照会中、苏、美、英四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15日 日本天皇裕仁广播投降诏书。
8月15日 蒋介石电令日本中国派遗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中国的日军缴械投降。
8月17日 蒋介石再电令冈村宁次派投降使节到湖南芷江治谈投降事宜。
8月21日 冈村宁次日本副总参谋长今日武夫一行8人,在盟军飞机监护下,由汉口飞抵湖南芷江。
8月23日 在湖南省芷江县城东七里桥村磨溪口,由中国陆军总参谋长肖毅肃主持日本投降治谈会,日本投降使节今日武夫交出了日军在华兵力分布图,并在日本投降注意事项备忘录上签字。
9月2日 日本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
9月3日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9月9日 在南京,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向中国政府代表时任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正式递交了投降书,宣告日本正式向中国投降。
备注:
2015年版,增补了日军入侵贵州、湘西会战、芷江治降等内容,欢迎大家继续补充或修正。
2015年7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