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报告分为15部分,划重点—— 大会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五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 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1、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3、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4、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 5、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 6、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 7、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8、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9、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10、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1、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12、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13、确立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14、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 1、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2、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3、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4、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5、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 ●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八)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九)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十一)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十二)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 ●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
(十三)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十四)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 (十五)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来源:昆仑策网【综合】,转编自“新华社”“人民日报”“学习有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