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辩》论纲 (本稿始于2010年5月、修改于2015年10月) 范正美
前言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来是螺旋、波浪式前进。只有通过亿万人民的实践、历史的反复、人物的串演,才能证明人们关于社会的真理性认识,端正思维,引向科学实践,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文革的全部历史,邓小平否定文革及其导演的改革开放的全部历史,今日中国的全部现实问题,无可辩驳地表明,根据由黑格尔提出,而后经过马恩加以革命改造发展了的历史辩证认识论,到了可以给文革必须正确评价的时候了。 须知,要否定文革,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毛泽东关于党内走资派的论断站不住;毛泽东关于党内两个司令部的论断事实不存在;文革过程中没有两个司令部、两条路线的斗争;毛泽东逝世后邓小平坚持搞社会主义,并比毛泽东更高明,使中国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和革命人民的灯塔。可历史进程恰恰相反,越来越清澈见底,确凿无疑而雄辩地表明: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马列主义者,中国人民最可信赖的领袖和导师,高瞻远瞩,料事如神。文革前、文革中、文革后,邓小平同毛泽东对着干,是一个惯于耍两面派而顽固不化的走资派、修正主义头子,中国人民的逆子。 要否定文革,就要否定毛泽东,否定毛泽东思想。为此,就只有一条路:冒天下之大不韪,同毛泽东对着干,否定马列主义,背弃共产主义信仰,篡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篡改中国共产党史,篡改中国革命史,抹黑甚至勾销革命英烈,为搞资本主义、投靠帝国主义、培养资产阶级、与人民为敌大造舆论。邓小平一心要翻案,就必然沿着这条路走。它的要害是:不是唤起人们处以公心,引导人们舍生取义,为人民服务,为祖国献身,为社会主义奋斗,而是金钱挂帅,挖空心思,激发人们的私欲,一切向钱看,比谁的钱袋子大,为当富翁奋斗。这就从根本上,腐蚀了人们的灵魂,使共产党人背弃共产主义信仰,革命意志走向消沉、没落,利欲熏心,整个队伍必然离心离德,是任何制度、纪律无可约束的。这是蒋介石走过的路。是一条邪路,一条背弃祖德、党宗,置中国共产党于不仁不义的死亡之路,致使中国人民陷入灾难的深渊。它以实用主义为指导,以蒙骗和高压为特征。这就是中国目前党的队伍贪腐成风,奸细倍出,危机四伏,维稳越乱,国内外形势险恶,中华民族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根本原因。是邓小平及其后继者,不愿想到、看到而总想辩解或粉饰的客观现实。 这就是历史辩证法,这就是政治运行逻辑。 如何对待文革,不仅是检测真假革命派、真假共产主义者的试金石,而且也是中国前进和发展不可逾越的根本问题。即,这场大辩论已经横亘在中国人民面前,绕是绕不过去的。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文化大革命,永远是一座攀登不能达顶的高山,永远是一个不能穷尽的博物馆,永远是一部领悟不透的教科书。”(拙著《秋梦追思·自序》)一旦解决了正确对待文革的问题,即正念、正气抬头,中国共产党便可驱病而起,走上正路了!中国人民的福祉就降临了! 笔者既是文革的参与人,又是新中国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者,本着舍弃个人恩怨,厘清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站在人类发展和中国前进的历史高度,科学和负责任的精神,冒昧地谈谈个人关于文革之见,以供国人参考。
纲要 一、认识和理解文化大革命必须把握的若干基本问题 认识和理解历史上一切重大事件,有许多基础性的问题,需要进行认真地全面地梳理,即回放真实的历史条件和确凿的历史事实。对于中国文革的评价也必须这样。归纳有三大方面。 1、文革发生的历史条件 (1)十月革命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及其历史走向。 (2)斯大林等共运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逝世、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路线和杜勒斯的和平演变战略,以及由此发生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变格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全世界一百多个党不信马列主义了。世界处在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之中。 (3)新建立的社会主义中国,从经济本质看,跟旧社会差不多,还有长期的封建主义,特别是孔孟之道根深蒂固的影响,搞资本主义、修正主义上台很容易。 (4)中国共产党内高层懂马列主义的人不多,许多人还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派;建国以来,党内以毛泽东为代表和以刘邓为代表的两种思想、两种观点、两种主张。根据毛泽东多次表述和历史事实,可以明确地说:毛泽东的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央处于少数派地位。 (5)解放后培养的知识分子的多数,特别是文科缺乏社会主义的理论素养,从世界观上看还是唯心主义的;为数不多的无产阶级新知识分子,还需要经风雨、见世面,接受政治上的锻炼。 (6)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但问题和缺点不少,有些还是原则性问题。毛泽东从来不满意。 (7)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思想和主张,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有一个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人民群众接受新事物也有一个过程,特别是知识层真正理解的人甚少。 (8)中国革命的跃进式发展,中国共产党内涌进了一批旧民主主义者和机会主义分子,政府内夹杂着极为复杂的一批人,各个领域内没有改造好的旧知识分子,社会上未改造好的地富反坏分子,大有人在。 (9)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毛泽东业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当之无愧而最可信赖的领袖和导师, 具有无比崇高的威望。如日中天不为过。 2、对毛泽东的解读: 毛泽东是一个全才、奇才。 (1)毛泽东的人生观、世界观、历史观及其工作特点 毛泽东自幼确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改变劳动大众的地位,要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毛泽东崇拜马列主义,坚信共产主义,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又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毛泽东一生倡导人民民主,也善于运用人民民主。坚信通过人民民主,“人人起来负责”,可以打破“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人亡政息的周期率,同时,蔑视西方民主的虚伪性和反人民性。 毛泽东总是从哲学的高度看问题,求索世界发展的本源,深悟历史发展规律和唯物辩证法,养成了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倡导一切从实际出发,提出并发挥到极致的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政治路线。认定共产党的基本工作方法是群众运动。 毛泽东认定实践出真知。世界上的事情不是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学习,在干中学习。 (2)毛泽东一生忠于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一心一意要建立共产党人的理想社会。 (3)毛泽东认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认定世界格局及其走向的规定性,决定了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搞资本主义,国家必然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共产党必然背叛人民。 明确不坚持会主义方向,既违背马列主义、共产党纲领,又背离人民群众。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毛泽东的中国志。 (4)毛泽东考察苏联、东欧得失,在一九五七年整风运动及其以后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高潮中提出全新概念: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阶级和阶级斗争特点;以拥护还是反对社会主义划分敌我;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各族人民团结起来,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倡导人人需要思想改造,并通过“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推动社会主义新风尚建设;接受几位司局级知识分子干部要搞“大民主”的主张,认定真理越辩越明,马列主义、社会主义不怕批评,马列主义的发展和革命队伍只有在斗争中才能成长,中国共产党开展工作,就是激发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和监督责任,以减少错误,期望通过“四大”(即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造就“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5)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命运的深思——毛泽东退居二线集中时间研究理论和三改中央社教文件。 毛泽东读、论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程“社会主义部分”,认真分析了苏联搞社会主义的得与失、经验与教训,思考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问题。其中最重要、最多的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工农劳动人民群众在国家事务和企业运行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到了关系工农主人翁和社会主义前途与命运的高度;三改社教文件,得出了富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结论: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共产党问题的一切诊断和解决,重点是解决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问题。为此,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有一条马列主义的路线。这是毛泽东晚年思想最闪光的理论亮点。对于人民和共产党人来说,具有振聋发聩的开智意义,对于党内隐藏的机会主义者来说,具有揭老底的震慑作用。 (6)毛泽东对文革前的中国党问题、中国问题的认识极其深远。我们必须结合文革、改开历史加以再认识。 毛泽东凭着政治敏锐和洞察力,见微知著。发现农村集体化、工业化道路以及上层建筑,特别是意识形态,集中在教育、文艺、宣传、出版、卫生等领域的资产阶级思想影响问题。八届二中全会,重申国内主要矛盾,此后一再以苏联为鉴,将反修防修、中央出修正主义的问题,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以及来访的外国党领导人、外国朋友,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出警告:无视阶级存在和阶级斗争,放松无产阶级专政,中国共产党就要变质,工农就要遭二茬罪、吃二遍苦。尖锐而不厌其烦,直到他逝世之前。 (7)冷眼向洋看世界,宁肯跌得粉碎,也要对人民负责,通过文革,把无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 (8)综上所述,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思想及其实践的由来与发展,有一个长期酝酿、科学形成、不断深入和逐步发展的过程。 3、经过30余年演变,再看文革曲折发展的本质:各种矛盾斗争,中心始终围绕中国向何处去?为公还是为私,为多数人还是为少数人,即中国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 二、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过程 1、文革前奏 (1)京剧改革打头阵的文艺革命 (2)各种政治运动,特别是社教运动 (3)毛泽东上井冈山 2、文革发动 (1)姚文元文章 (2)批“二月提纲”,“五·一六通知”、文革领导小组改组 (3)北京第一张大字报、斗争进入各地方、各系统、各领域 (3)刘邓制造的五十多天的“白色恐怖”与红卫兵、革命造反兴起及其大串联 3、凯歌前进 (1)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以及《十六条》的颁布 (2)刘邓检讨和揭批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全国党政组织瘫痪 (3)毛泽东接见百万红卫兵和革命群众 4、两个司令部、两条路线的较量 (1)随着揭发刘邓文革中、文革前的路线问题的深入,跟随刘邓的骨干利用一切伎俩,挑动群众斗群众,转移斗争大方向:“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批反动学术权威、斗地富反坏、扫四旧”,“红海洋”,“忠字化运动”,经济主义 (2)“一月风暴”与“二月逆流” (3)“三支两军”与武汉“七·二0”事件 (4)“打倒一切”、“全面内战”与工人阶级、贫下中农占领上层 建筑到“全国山河一片红” (5)解放干部和清理阶级队伍 5、文革胜利 (1)九大;庐山会议与“九·一三”事件 (2)邓小平上书《永不不翻案》 (3)批林批孔、尊法批儒与安定团结、三要三不要 (4)十大;平定天安门事件;整顿与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5)毛泽东三分天下说,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6)毛泽东用小球摧毁对中国的封锁,尼克松等访问北京,中国外交大发展 (7)高科技大突破:计算机技术、水稻等粮食科研、“523”国药研究(青蒿素工程)、卫星上天、大飞机运十等 (8)毛泽东关于文革的总结 解读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谈话:“永不翻案靠不住”,“走资派还在走”;“不能说最后胜利”。 6、文革失败 (1)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李先念和陈锡联发动政变,逮捕“四人帮”与全国清查“三种人”。全国白色恐怖。 (2)邓小平打倒华国锋,重建司令部 (3)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邓小平路线出笼 (4)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全面否定文革 (5)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决议,开始了一切同毛泽东对着干。 历史表明:面对尖锐、复杂的国内外阶级斗争格局,世界上一百多个共产党不信马列主义了。在中国,被打倒而没有改造好的地富反坏以及党内有严重资产阶级思想的人,受修正主义蛊惑,而蠢蠢欲动;中国共产党内高层(包括中央文革领导成员),真正懂马列主义、又有战略策略思想的人,并且真正全面科学理解毛泽东思想(包括战略、策略、方针、政策),特别是全面理解文革、年富力强又有人格魅力的人不多;从中央到地方,对文革支持者少,反对者多。毛泽东年事已高,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即修正主义思潮纷纷抬头。出现了解放干部一风吹,开始出来的干部级别比较低,让位于后来解放而被定为犯走资派错误的干部,并官复原职;文革中涌现的造反派,通过清队、揪“五·一六”等,备受打击或排挤;大批启用并重用听话的劳模掺沙子,文革中进入政权(更不要说党委)的群众代表所剩人数甚少,造反派除了上海,其他地方大都在政府的某个部门工作(大多为副职),成为摆设式的冠名地方领导人。洞察一切的毛泽东,因势利导,调整部署,巧出利剑。先是解决林彪问题,发动了批林批孔,指出林彪的形左实右。继而,批评了江青等人的派性,告诫他们要学会团结;发现邓小平冲着文革来,果敢开展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并加以处理;解读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总结文革,明确告诫全党、全国:“永不翻案靠不住”,“走资派还在走”,“不能说最后的胜利”。在左派不成熟、右派要翻案的情况下,高龄的毛泽东,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复杂、太难,又缺乏得力助手,特别是制度性建设,已经来不及了。左右两种力量,双方剑拔弩张。考量历对比,启用“忠厚”的华国锋作为交接的一种过渡。 毛泽东交给中国人民一个红彤彤的中国;也并没有明确具体的接班人。但是,他的逝世,中国出现了权力真空,文革后的制度缺失(我们后面要谈的大民主政治和程序民主政治的断裂),为隐藏在党内的野心家、阴谋家、右倾机会主义者(实际上的修正主义者),造成了可乘之机。 结论:不是毛泽东的失察和仁慈,也不是革命造反派的过错,而是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叛徒,却捏造毛泽东的旗号,盗用党的名义,利用毛泽东逝世吊丧、权力真空和制度缺失,瞒天过海,发动政变,投降并扶植被打倒了的走资派篡党夺权,祭起修正主义大旗,全面否定和颠覆文化大革命,导致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遭受修正主义蹂躏,使中华民族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三、文化大革命的成就与问题 1、闪闪发光的成就:党建、政建、社团、外交、经济、文化、教育、科研、卫生、体育、民俗、治安等各方面的全新气象 结论:所谓“文革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论、文革“浩劫论”可以休矣。 2、影响文革走向的五大问题: (1)干部子弟与盘根错节的刘邓帮派体系 (2)军队介入与三支两军 (3)上下官复原位与掺沙子,工农劳模进入各级领导机构 (4)清队与清查“五·一六” (5)不正之风与反走后门 3、文革后期社会思潮:科学社会主义、斗私批修与极左思潮、 修正主义的交互斗争。 结论:预示着毛泽东身后的斗争。再领会毛泽东不能说最后的胜利、交接说和最后一诗。
四、正确评价文革必须把握的金钥匙:文化大革命的基本方法(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再探 1、“四大”既是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又是人民民主及社会主义的群众自我教育 2、唯有马列主义的共产党可以运用“四大”;共产党人学会运用“四大”,就像生物自立于寰宇,需要阳光、空气和水,汲取其他需要的养料一样,形成生态系统,而永葆生命活力。 五、几个具体问题辩 1、打倒一切与全面内战 2、文革文化破坏论 3、文革经济崩溃论 4、文革科技落后论 5、文革无政府主义论 6、文革历史倒退论 7、中央与地方、整体与局部、主流与支流 8、文革的理性与盲目性
六、华国锋叛变及其以邓小平为旗帜的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正好为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必要性、正确性做了全面的、系统的注脚。 邓小平的改革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是私有化。这不是引导社会前进,而是开历史倒车,发展资本主义;邓小平的开放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参与世界的自主的、平等的交流,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动派,促进世界和平、人类社会进步和无产阶级革命发展,而是拜美帝为师,全面与资本主义世界对接,力图弥合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为延续资本主义卖命。 结论:诋毁文革的浩劫论以及不是任何意义的革命论,还有文化破坏论、经济崩溃论、科技落后论、无政府主义论、历史倒退论,让邓小平之流统统领回去吧。 七、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客观事实需要沉淀;复杂历史认知需要消化。历史的反复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前提。 革命必有反复。文革遭受挫折,社会主义中断,带有必然性。马列主义有解说,毛泽东有预见。评价文革,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懂得社会革命的时代局限性、人民群众的历史局限性和个人的历史局限性。陈云说,毛泽东早死十年或晚死十年,都是完人。此话的含义何在? 文革是三七开。文革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永在。 1、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最壮丽的人民民主运动和最深刻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2、文化大革命锻造了一代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教育了几代中国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3、毛泽东及其文化大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深远 4、中国再发生文革的条件性和可能性: 秉承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论和毛泽东的继续革命理论——要保持共产党的颜色,就必须清除党内的异己力量——党内资产阶级;受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和毛泽东的反抗理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激励;人们以天下为己任,敢字当头,具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不怕死、不信邪的献身精神。只要这三大要素具有同时存在的现实基础——修正主义统治,文化大革命就会再版。但不是重复。修正主义者背信弃义的反动性,倒行逆施的欺骗性,压制民主的的野蛮性,堵截人民上访、申诉、镇压反抗的残酷性,出卖国家利益、瓜分国有资产的疯狂性,致使工农大众就业、上学、住房、看病、安全等等极端艰难性,恶性膨胀的社会两极对立,正在加速这三大要素的形成。
八、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应该从文化大革命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 1、必须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文革的得失与经验教训 站在历史的、国家兴亡的高度,拼弃个人恩怨,历史地辩证地厘清事实真相,明确其得和失、经验和教训,从而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振奋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智慧,集聚民心、党心,端正改革开放,加快中国全面现代化的步伐,实现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结合,为世界作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2、文革的两大基本经验:一是依靠人民群众组织起来,通过“四大”揭露党内、政府内的阴暗面,可以及时有效地揭露、批判和铲除官僚主义和修正主义。二是打招呼与中央基本精神直接和广大群众见面相结合,可以减少中间变异或梗阻,极大地提高工作效力。 3、文革的两大基本教训: (1)在群众运动中,一是由于走资派的破坏以及一些历史问题界定不清,群众组织即上纲上线地扣上“三反”(反党、反社会主义、反革命)帽子,大小会揭发、批判,伤了许多干部。二是由于反动学术权威的界定不甚清晰,混淆了世界观与政治倾向上的区别,伤了知识分子许多好人。三是必要的程序性打招呼不够,造成中间梗阻,不能使可以化减的阻力尽量减少,使运动容易走偏方向。四是指导性的总体战略目标与阶段性战役目标不明,未将共产主义宣传教育(例如斗私批修)与实际政策加以区别,发生了不该发生的超时、超速运转,有“四面出击”之虞,伤了许多基本群众。五是偏信声明和书面检讨,对于运动中一再出现的两面派行为未严以鞭笞与防范。六是兼顾革命与生产、理想和现实、经济发展与群众生活不够。 (2)运动后,全局性理性总结提升不够:一是没有及时提升“四大”的大民主政治经验,结合宪定程序政治经验,汲取历史的、文革的新经验,形成人民监督程序和宪定民主程序相互制约的国家最高的宪法制度,对于赫鲁晓夫式的两面派人物,对于其他可能出现的恶变,因而缺乏强力制约的最高制度性防范,致使领袖去世之后,出现不应有的权力真空,为老练的野心家、机会主义者利用或编造领袖言论在党内发难,继而篡党夺权,造成可乘之机。二是履行执政党的权利义务,未能运用宪法和法律法规,将党的意志业已转化为的国家意志,通过国家机器去推进工作,而是以党的名义,直接发号施令,使宪法形同虚设,出现了以党代政的倾向。 4、文革后期可供思考的基本对策: 通过“四大”基础上的人民公决,制定或修改宪法,建立大民主政治与程序政治相结合的宪法保障体系的根本制度。 (1)宪法高于一切法律法规,更高于一切党派的规定。宪法规定: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民主党派的合作政治,中国共产党和其他任何政党都必须按照宪法制约的政党法进行政治活动。中国共产党是立宪的领导组织者,宪法一经确立,就必须模范地接受宪法制约,一切政党包括中国共产党必须接受宪定的“四大”大民主程序和宪定的程序民主约束。 (2)通过“四大”基础上的全国公选,成立国家政治改革委员会,采取“四大”基础上的人民公决制定或修改宪法。在宪法规范中,规定人民民主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实行全国公选。人民代表大会不是代议制,宪法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以及国家大事,必须交由“四大”基础上的人民公决或公开竞选选举制产生。二是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主要是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集会、结社自由,具有运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组织罢工和游行示威,直至弹劾、要求罢免国家领导人的权利。三是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宪定非公有制比例;二是经济发展的方向,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民主制度的完善;三是经济运行的方式,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四是职工大会或代表大会是公有经济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有权任免经济组织领导人,决定经营方向和经营方式。 (3)通过“四大”基础上的人民公决,制定或修改宪法,实行宪法制约的党政分开的国家政治运行机制。即,建立以宪法为基础的、保障人民民主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国家政治经济运行机制,实行大民主路线公决政治(即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基础上形成议案,国家最高领导人被选举人、提案人必须公开答辩)与程序政治(即宪定公开竞选选举制)相结合的根本制度。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内的任何层次的人事变动、根本政策、国计民生计划变动,必须通过宪法确定的人民群众监督程序即“四大”基础上的不同层次的人民公决程序,在宪定的时间内,通过公开竞选选举制,获得宪定的人数认可后进入国家政权,形成政策、计划,不能因党内任何人事变动,直接地让其变动人员进入国家政权机构,或改变国家的政策、计划。 (4)宪法规范:除宪法另有规定外,各级地方政府主要领导人,一律实行在“四大”基础上的大民主政治和宪定的程序政治相结合产生的公开竞选选举制产生。 (5)宪法规范:强化马列毛理论、人民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促进首先包括法律体系建设在内的上层建筑的完善,办好社会主义教育与各种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推动社会主义的各项文明建设。
结束语 毛泽东发动文革的本意在于反修防修,保障红色政权不变色。然而,功亏一篑,却在自己辞世尸骨未寒之际,因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等人叛变、请出被打倒的走资派邓小平而江山失守。它再一次验证了毛泽东的教导:党内的不同倾向主导(不同路线),决定了革命的摇摆、反复和成败。 毛泽东早就想到,克服人亡政息的周期率的办法在于民主,在于“人人起来负责”。但是,如何做到民主控制,实现“人人起来负责”,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必要的过程和时间,而由于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他的同事的历史局限性,以及他本人的历史局限性,却未能如愿。然而,毛泽东提出的根本方向、原则和思路,通过文革一正一反的实践,教育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工农劳动人民掌权的社会主义江山,要不变色,除了通过工农劳动人民运用“四大”公决打制,并保障工农劳动人民运用“四大”公决返控的制度,别无他法。 中国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彰显的最集中、最伟大的意义,就在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