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创刊号的发刊词

2014-11-9 21:29| 发布者: 星火| 查看: 3849| 评论: 0|原作者: 戴汝为

摘要: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6-11-20 10:33:51) 转载▼ 这是中国科学院士戴汝为教授2004年元旦写在《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青岛大学主办,国内第一份有关复杂系统和复杂性科学领域研究成果中文学术期刊 ...


这是中国科学院士戴汝为教授2004年元旦写在《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青岛大学主办,国内第一份有关复杂系统和复杂性科学领域研究成果中文学术期刊)创刊号的发刊词:

 

20世纪70年代以来,自然史的探索得到空前发展,80年代一场跨科学、交叉学科融汇的科学革命冉冉升起。人们不再依赖牛顿式的宇宙观——隐喻世界如钟表的规律一样可预测。生命科学家以其研究主题的"复杂性"而首先冲破还原论的束缚。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中非线性现象、小概率自然异常事件、众多的不确定性不断出现。这些全在孕育着21世纪一门新科学的诞生。它所要探讨的是在复杂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突现出的特性。美国的圣菲研究所(SFI)荟萃了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盖尔曼(MurrayGellMann)、安德森(PhilipAnderson)及经济学家阿罗(KennethArrow)和一批活力传新的科学家,从生物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数学、哲学等多个领域之间融汇影响,试图在不同的复杂系统之间找出共性,进行着一场跨学科、学科大整合的科学革命,他们称之为复杂性科学的开创。

 

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几十年来睿智地埋头于跨学科的研究。他全面展开了对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的深入研究,自1983年开始指导人体科学研讨会、系统学讨论班、思维科学讨论班,使得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广泛交流,持续研究。这些研讨发扬科学民主,吸取中国古代和现代西方文化的精华,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科学家创造性地参与了这场人类共同的科学革命。如果说1930年成立的,由爱因斯坦进驻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在纯净的理论世界中追寻宇宙建构的终极答案,可以称为“柏拉图的天空”;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新墨西哥州,以学术氛围宽松的特点,汇聚了一批充满活力、狂热、进行多学科交叉与整合的科学家的圣菲研究所,被誉为是“尼采的狂放世界”;在中华民族再次振兴的关键时刻,中国的科学家们以整体论和还原论辩证统一的系统论为指导,倾心于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综合集成方法论的研究;主张以人为本,通过民众的“集大成得智慧”而再现民族的辉煌。这片热土堪称“大成智慧的灵境”。

 

本刊秉承科教兴国方针,力求发挥科学民主精神。今后受邀请及投送本刊的稿件:对于不同领域中系统复杂性的贡献不加以人为本的拘束,文中复杂性的含义指的是作者所从事的学科中所确定的含义,并不强求为大家所认可;并希望简短地阐述系统复杂性在所从事的领域中到目前所起到的影响,以讨论本领域的发展能否为其它领域所借鉴。总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本刊遵循的方针。愿努力成为系统复杂性科学研究领域,百花园中的一方沃土,绽放出专家、学者、读者百家争鸣的异葩。让我们共同耕耘,为推动系统复杂性研究贡献力量!


握手

雷人

路过

鲜花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