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红歌会网专栏学者王立华大校在军事博物馆精彩讲述毛泽东军事思想,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这是第4讲:实事求是,发表于此,以飨读者。 打不开?点这里>>> 以下为文字实录: 在军博,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 今天我们讲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第三个特点。主题词:实事求是。 一提起“实事求是”呢,很多同志就会讲了,那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怎么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特点呢?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在战略层面上,在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这个层面上,大道相通,实事求是的军事思想,首先要求,在进行战争实践的时候,不要忘了战争是干什么的。 干什么呢?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要把这个根本目的要记清楚。 不忘初心,你才能够正确的履行使命。要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计较坛坛罐罐被打了,不要形式主义。从这一点上讲,毛泽东跟蒋介石的区别是很大的。 我举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延安是红色革命圣地。知道延安怎么来的吗?红军刚到陕北的时候。 当时蒋介石要剿共,让蒋学良去打。但是呢,后来张学良不愿打了,想共同抗日。我们在这方面达成了默契,那蒋介石又逼他打怎么办呢?然后张学良就跟我们商量。 当时的中央驻地在瓦窑堡。你把瓦窑堡给我,我把延安给你,完了之后,我拿着瓦窑堡这个中央驻地向蒋介石交代。 结果,我们就把瓦窑堡给了张学良,当然也是他来打的时候,我们撤退了。 然后呢,张学良想蒋介石交差,蒋介石非常高兴,一下子把共产党的首府给端了。我们呢拿一个镇子换了延安城。延安城当时是扶持县的县城。 这生意合算吗?到解放战争时期,这样的事情又有一个新的冲突。 什么冲突呢? 蒋介石重点进攻。 要胡宗南占领延安,毛主席他要给他,为什么呢?大家不理解,毛主席就解释啊: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样我们的有生力量保存下来。 这个地将来还是我们的。 那如果你有生力量被敌人消灭了,这就永远的丢失了。 还说了一句话,蒋介石是想把延安拿去开庆祝会,那就给他,结果就主动撤离。 撤离之后没几天,三战三捷把胡宗南的有生力量消灭了很大一部分。紧接着又打了若干个胜仗,最后胡宗南不得不退出延安,我们收复了延安。 我们不光收复延安,最后我们打到了西安,打到了南京,解放了全中国。 我们“实事求是”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蒋介石图虚名,招实祸,这就是区别啊。我们在一系列战争原则,包括做事情的原则,都是这样一个思想方法、认识路线决定的。 你比方说“不打无把握之仗,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是毛主席反复强调的,为什么这样? 你没有把握,你打什么呀,你没准备好,你打什么,再一个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肯定是打。那你好,打的地方打,那我不能说你打哪里,我就兵来将挡。我是找我认为最有利的条件的,不要因为这个原则简单。 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人做不到。你比方说美国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包括去年那个老太婆(佩洛西)跑到台湾去是吧?那为什么不打呀?为什么这么软呢?你要按照毛泽东军事思想来思考的话,你就知道了,不能让敌人牵着鼻子走。他又要捅你的时候,你又要冷静。 对不对?你可以打,你可以收拾他,但是不能让别人指挥我们。我要在我最有利的时间,最有利的地点、最有利的条件,最有把握打的一败涂地的时候,我再动手。 这不就是实事求是吗?他不是图虚名,不是被别人一激就把火激起来了。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最后让人家打的落花流水。它不是这样的。 一系列的作战原则,都是围绕着实事求是这样一条科学的、正确的军事路线展开。 还有一层意思。 就是什么呢? 正确的战略战术战法,包括战争的谋划。 他的智慧从哪里来?他的思想从哪里来? 实事求是的军事路线、军事思想,要求你必须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 毛主席自己曾经说过,在第二次反围剿的时候,敌人来了二十万。我们红军刚刚打完第一次反围剿,只有三万人,也是愁的睡不着觉,三万人打二十万。 怎么打? 睡不着觉的时候呢,他就拉着彭德怀一块儿到白云山那个地方去转,最后发现,这个地方非常好。 咱们可以把敌人诱到这个地方来打他一个伏击,然后乘胜而进,最后办法就出来了。完了之后就用这样的办法把敌人打败了。 在调查研究当中,求得战胜敌人的方法。所以毛主席说,凡是忧愁,凡是没有办法的时候。 你要去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 我们领导人反复的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没有决策权。你也不能把事情干好。 中央刚出了一个决定,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多次的啊,包括总理在答记者们上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你坐在办公室里看到的都是困难,你深入群众去调查研究的时候,你得到的都是方法,解决困难的方法。 这就是共产党的根本方法,也是我们打赢战争的。 根本方法我们经常讲创新。 但是,要没有实事求是,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创新。 我们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才有创新的内在动力,才有成功的创新。 实质上毛泽东军事思想,坚持了这样一条实事求是的军事路线。 在整个的革命战争当中,是不断变患者战略、战术和战法的。 你比方说在井冈山时期,主要是游击战。 到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主要是运动战,抗战时期是敌后游击战,不放弃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大规模的运动战到最后发展成战略决战、攻坚战。到了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是大规模的运动战。 到后来是阵地战,坚持实践原则,你一定是不断创新的。 不墨守成规的,为什么呢?上一次的那种打法不一定适用于这次打法,怎么打呢?按照实际情况去打,而不是靠书本。 遵义会议的时候,有人说毛泽东是靠孙子兵法打仗。他说孙子兵法我连读都没读过,在这打起仗来还挂着书本去看吗?是敌我的实际情况怎么样,我怎么打才能取胜的问题。 再一个实事求是呢,就是那个集思广益。你比方说抗美援朝,到最后三八线作战阵地战的时候,我们采取了坑道战的打法和冷枪冷炮运动,最后把敌人打得鬼哭狼嚎,战场成了地狱了。没办法继续打下去了。 那这样一些打法是怎么想出来的?不是统帅部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前线官兵发明这样一些办法,感觉这样一些办法能够有效的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然后我们的上级领导,上级机关一看很好,总结推广,然后成为一种崭新的战法,最后取得了胜利。 今天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文/王立华,红歌会网专栏学者,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高级研究员】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