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盗像”是指郯城“盗掘”毛主席雕像的事件(参见《拥毛的历史潮流谁也阻挡不住!——也谈“郯城事件”》);“换像”是指台湾“中国新闻”播放的要在天安门城楼上用孙中山的像换掉毛主席的像的事件(参见《且看:蒋介石王朝的余孽居然又复苏了还妄想改旗易帜!》)。当然有人说这个视频是过去的,但是现在把它放出来,当然是有它的现实针对性的。 其实“盗像”和“换像”二者都是从现象上讲的,实质内容都是要抹灭马列毛主义,是要“城头变换大王旗”,是要用封资修的“主义”来取代马列毛主义。总之,实质都是要“盗换主义”,从而终极变天。 为什么在国庆节前夕会出现这样两件标志性事情呢?是偶然的巧合吗?不是,这是阶级斗争在“国庆”这个问题上的一个反映,是共产党与国民党斗争的继续。 “国庆”就是庆祝国家的诞生。庆祝什么“国家”呢?不同的阶级就有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了。本来,把“十·一”定为国庆日,是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这是明明白白的事情,不可能产生任何岐义,是不存在“国父”之争的。中国华人共和国,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有机结合,创造性领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历尽千辛万苦,牺牲几千万革命先烈换来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与资产阶级革命先驱孙中山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这个变化太大,使全世界的敌人感到恐惧和害怕,所以美日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和被打倒的地主资产阶级,是痛恨之极的。于是马列毛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就成了他们的首要敌人,必欲置于死地而后快。过去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具有战胜和压倒一切敌人的伟大力量和英雄气慨,国内外一小撮阶级敌人是不敢肆意张狂的,这样的事在毛泽东时代根本不可能发生。 但是,世界上的事情总是复杂的,共产党也一样。党内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他们过去也曾受到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的压迫,所以民主革命有积极性,甚至很狂热。但是他们要打倒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目的,不是为了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而是要自己上一步升天,取而代之,——“你们(地主资产阶级)已经捞了一把,现在该轮到我了”。新中国建立后,他们要停止革命,要利用手中的特权维护旧制度并剥削和压迫人民,于是就逐渐成为了帝修反“和平演变”中国的内应和总代理人。 历史潮流总是阻挡不住的,尽管他们在党内长期同毛主席唱反调,毛主席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下,稳稳站取着主导地位,不断地推动着历史的进步。社会主义革命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制度破天荒地建立起来,反修防修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开展,使党外的阶级敌人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感到十分绝望,也使党内的走资派气急败坏。他们同样盘算着怎样密谋变天。于是“后赫”修正主义在毛主席逝世后政变上台了。这使党内外阶级敌人看到了复辟的希望。那些曾经冻僵的毒蛇在修正主义“解救”下很快苏醒了,新的资产阶级也野蛮地疯狂地生长起来了。这样,党内外阶级敌人本能地结成了一个生死联盟。经过积蓄力量和阴谋策划之后,就疯狂地孜孜不倦地对马列毛主义、共产党、社会主义发起了大反扑大反攻。企图把中国拖回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死亡年代。这就是这两件事出笼的历史背景。 他们明白,要实现他们的罪恶目的,摆在第一位的是要换“主义”。因为马列毛主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是他们复辟倒退不可逾越的屏障。从而党外的敌人恶毒诬蔑咒骂毛主席,掀起反毛恶浪;党内的“后赫”们也没有闲着,其手段更加阴险更无耻。首先是将毛主席“被犯错误”,打入冷宫,进而制定禁毛的《三十六条》,不准宣传和纪念毛主席,不准报道纪念毛主席的活动(包括外国元首参拜毛主席纪念堂在内);不准人民群众自费修建毛主席纪念馆、博物馆,要拆除已经树立的毛主席雕像和不准再树立毛主席雕像等等;在重要文件中只提共产党不提毛主席,不准出版歌颂和捍卫毛主席的书,也不准在网上宣传拥护毛主席的红色文章,不准批判诋毁毛主席的无耻小人,以“维稳”的大捧和“寻滋事”的罪名,花样百出地打压拥毛红友,如此等等,一言难尽。这叫什么呢?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这叫“破”。不破不立嘛。就是企图在中国全面消除马列主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的影响,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抹去毛主席的光辉形象和对他老人家的怀念及美好记忆,为已经复辟的私有制经济基础扫除上层建筑上的障碍。虽然这是任何阶级获得统治地位以后必作的事情,毫不奇怪,但是,这终究是违背历史规律的逆流。所以,党内外的资产阶级已经在“破”上下足了功夫,用尽了气力,但收效并不大,相反,倒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于是毛泽东热一浪高过一浪,势不可挡。 迫不得已由先破后立,改为边破边立。他们在“立”上绞绞尽了脑汁。用什么来取代马列毛主义呢?也就是“立”什么呢?党外的阶级敌人当然首选孙中山,因为孙中山是要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不会损害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利益。党内的资产阶级也作过一些尝试。首先是抬出孔老二,巨幅雕像都制作好了,准备放到天安门广场,还没放稳,就在全国人民的一片骂声中草草收场了。继而又树孙中山,每到国庆,用一个巨幅孙中山画像把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隔开,似乎没有孙中山就没有人民英雄和毛主席,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似的;人大和政协的代表、委员在会议期间,离奇地有组织地去拜谒孙中山,却不去拜谒近在咫尺的毛主席纪念堂里的毛主席。这些正是一种换“主义”的前奏曲或叫火力侦察,也算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生动表演吧。理所当然,均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而偃旗息鼓。看来,从内部换“主义”阻力太大,人民太“顽固”,还是只有借助于外力了。于是就把国民党的几个反毛反共余孽抬出来演了一场“换主义”的闹剧。选择孙中山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终于有了一个替代品。而且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名声都很臭,孙中山是中国本土的,他还是旧民主主义的先驱,共产党也曾给了他以应有的尊重,抬出他来可能不会遭到太强烈的反对。“温水煮青蛙”,等待时机成熟,就来个“狸猫换太子”了。 所以,“郯城事件”是“破”的表现,“换像”事件是“立”的表现,这就是二者之间的关联。二者互为表里,互为内因和外因。虽说内因外因都一致并且有机配合了,无赖它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革命行径,掀不起大浪,除了表明被打倒的阶级敌人包括党内死不改悔的走资派在内,不甘心于自己的灭亡,妄图变天之外,最终只能落得一个历史的笑柄。 其实,这些人根本不懂历史唯物主义,犯了颠倒历史的时代错误。中国共产党肯定孙中山,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看问题的,是肯定他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更准确地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起了一定的历史作用,这是历史地看问题。当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入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他早就不在人世更谈不上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而来的,与旧民主主义革命隔了一级历史台阶。按照孙中山的“主义”充其量只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绝不可能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作为中华民国的“国父”还说得过去,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父”他还不够格,因为他没有实际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任何重大事情。历史上的秦始皇、以及任何一个封建皇帝,是不是“国父”?是!但只是他们建立的那个朝代的“国父”!而不是后来所有新建国家的“国父”。把封建的王朝的“国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父”与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父混为一谈,以此偷梁换柱,这种雕虫小技岂能瞒过广大人民的慧眼!把历史早就淘汰的资产阶级“主义”及其代表人物抬出来取代马列毛主义和毛主席,这样就能达到复辟倒退的目的吗?恰恰相反,这只能公开表明你们要复辟旧制度和旧社会!人民能答应吗?真是天真得太可爱了! 这两件事表明反动势力并不甘心于自己的灭亡,是中国当前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双方斗争的实质是推动历史前进还是继续复辟倒退的问题,是回归社会主义道路还是继续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是重新让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还是继续让一小撮剥削阶级统治中国的问题。这是一场严肃的阶级斗争,是一场大搏斗大摊牌,事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切不可等闲视之,袖手旁观!应当为自己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为回归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站出来进行自己力所能及的英勇奋斗! 当然,也有一种解释,说抬出孙中山是为了统一台湾。似乎有一点道理,实质非常荒唐。究竟用什么思想去统一台湾的问题,实质是一个谁统一谁的问题。其实,从社会制度上讲,大陆早已自觉地被台湾统一了,剩下的只是一个形式问题了。内容上早被台湾统一,而形式上又高叫着去统一台湾,这是一个尖锐的矛盾,也是台湾始终不能得到统一的思想理论根源。要统一台湾就必须站在维护台湾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立场上去统一,这样才能得民心顺民意。因此只能用马列毛主义去统一,不是用投奔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去统一。但是,修正主义复辟卖国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人民群众又成了资本的奴隶,台湾人民都看在眼里,所以现在根本作不到这一点了,只好放弃原则而求其次。然而,也不想想照你们那样去统一,实质就是公开统一到资产阶级那里去了,就是统一到国民党反动派那里去了,这不是主动地缴械投诚吗?何苦要一再表现自己的投降本质呢?哪有主动认祖归宗统一到人家那里去的道理呢?称孙中山为“国父”,统一中国,就是用国民党的传统理念统一中国,那你共产党革命百年有余,又往哪儿摆呢?唯一的出路就是早早让贤,些许还能饶你性命。不客气地说,这真是一个自取灭亡的馊主意。 标志性的历史事件,总是一定的社会历史事实的反映。事实上,是否尊孙中山为“国父”,从社会根本制度蜕变而言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从所有制这个决定社会性质的根本原则上来讲,从一切邪恶的旧东西都已经死灰复燃的角度来讲,中国已经基本上回到了孙中山那个旧的年代。所以,除了“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这两块牌子外,称孙中山为“国父”倒也算是名致实归了! 最后用一段马克思的话作为结束语:“自以为借助革命加速了自己的前进运动的整个民族,忽然发觉自己被拖回到一个早已死亡的时代;而为了消除这方面的一切疑问,于是就使那些早已成为古董的旧的日期、旧的纪年、旧的名称、旧的布告以及好象早已腐朽的宪兵复活起来。”(《路易·波拿巴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605页)这是马克思对复辟狂路易·波拿巴疯狂复旧的深刻揭露,也是对中国陈渣泛起的社会现实的有力批判。 2023.0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