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者语: 笔者赞同刘金华老同志文中的基本观点,但是不赞成“习近平思维”的提法。 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尤其是提出一个口号,必须慎重、再慎重些。因为“每个口号都应当从一定政治局势之一切特点的总和中得出来。”当然,刘老这里是提出一个概念,不是口号,这是有区别的。但是,笔者认为,其基本道理是一样的。 新改革需要树立“习近平思维” 刘金华 《辞旧迎新话改革》用叙事的方式,重点记述中国改革,概而言之,第一轮改革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基本结束于本世纪初江胡更替领导权之交;之后,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关于第二次改革的争论,资产阶级提出的政治改革被胡锦涛顶住了,经济方面实行“三转变”;十八大胡习领导权交替后,“新一轮改革”,或曰“全面深化改革”正式提出,并确定2014年为“新改革元年”。“新改革”一直在探索中,现在的实际是对经济关系、社会关系、国际关系进行调整,即习近平职总书记宣布的三大责任。 过去,我不赞成“第二次改革”的提法,主张应当是改革进入第二阶段,从第一步的“先富论”,进入第二步的“共同富裕”社会。现在,我倾向于“新改革”的提法,根据是:“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党多年没有这样突出地强调马克思主义了!这是许多年久违了的改革思路,我称之为“习近平思维”。按习近平思维改革是一种新改革,而不仅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变为“共同富裕”。 我在《辞旧迎新话改革》指出:“关于‘新改革’,我看它有新有旧,既具有习近平思维的特色,又保留着邓小平理论的特色。”并说“我关于‘新改革’结合有两种特色的认识,产生这样的看法:虽然贯彻习近平的‘问题思维’,但要坚持邓小平理论,就不可能真正做到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其结果只能是我在2009年6月15日《探索中国未来改革之路》提出、并在以后一再坚持的论断:‘中国如果不进行改革,按照市场经济这条路走下去,困难才刚刚开始。’” 现在,改革开放出现了多方面的问题,我们按“邓三科”的理论讲了十多年的“改革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结果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被问题牵着走,“深层次问题”层出不穷。事实上,除了“深化改革解决改革中的问题”这个空洞的老生常谈外,没有人从“邓三科”中找到具体解决问题的指示。大家都知道邓小平对改革讲了两个“如果”,在中国出现严重两极分化和新的资产阶级之后,在党内干部腐败严重出现之后,只要是老实人,都应当承认改革开放走了“邪路”,“失败了”。认识到现在是实行邓小平的“错了重来”的时候了。 习近平已经看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在2011年6月20日纪念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上发表的,在中共第18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学习会上进一步提出的:“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还是从正面引导全党;最近在中央党校26日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的下面这段讲话:“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我们要固的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则是在告诫全党,向全党敲警钟。 “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习近平重提赫鲁晓夫借批判斯大林搞修正主义的历史经验,具有非常的现实性,他曾经痛感当时苏联“竟无一人是男儿”,今天中国再不能没有男儿,所以,习近平疾呼,共产党人“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共产党人必须返璞归真,坚守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考现在出现的问题。 如果说,2011年我只是从习近平纪念建党90周年讲话中,感觉到“党今后指导思想的提法必然要变化”,那末,四年后的今天,我看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习近平思维”正在树立。也需要树立。我十分坚定地认为:只有不受干扰地贯彻习近平思维,才可能有新的改革实践和新的经济社会发展。 “习近平思维”是否符合习近平实际,大家可以探讨,由实践检验,我相信习近平不会说他不是这样思维的。当然,“习近平思维”在新改革中之树立,也会象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确立一样,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路线斗争,在反复实践中充实、提炼。现在首先有一个问题是清楚的,可以断定的:由资本主义几百年、中国改革三十多年积累产生的“深层次问题”,只按“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的“习近平思维”,才能解决,如果继续“补资本主义的课”,只会越来越深地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