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上午,黄奇帆在第18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以“新格局下中国开放的新特征、新趋势”为题分享了他的最新观点。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黄奇帆 这位曾任重庆市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的黄奇帆,现在的新身份则是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 黄奇帆与一般经济学者不同的是,他除了拥有经济学的专业学识外,还拥有施政与治理方面经验,他对中国政治经济学的理解深度、广度与高度是一般经济学家所不能比拟的,尤其是对经济政策的把握上,这是决定他作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的学术口碑与学术底气,虽然由之完全不具备评价“大人物”的资格,但我还是有权力表达我个人的尊敬。 喊了这么多年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那么,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到底有着怎样的突出表现呢?在西方唱衰中国经济论调面前,我们应该有着怎样的经济自信呢?由之稍稍作了一下归纳:
一是产业结构优化: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逐渐成为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如信息技术、金融、物流等发展迅速。2023年,中国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1%,第二产业的比重为38.3%,第三产业的比重为54.6%。 二是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消费从传统的物质消费为主向服务消费、品质消费等多元化转变,旅游、文化、教育、健康等领域消费增长明显。住房、交通、通讯及保健方面的消费额增幅显著。例如,居民住房支出、交通和通讯支出分别大幅增长。同时,服务型消费如旅游、教育培训、休闲健身等成为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突破。 三是技术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取得显著成效。 四是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加快,与东部地区的差距逐步缩小,区域间合作与协同发展不断推进。 五是能源结构改善: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逐步上升,可望超过十四.五规划的20.9%。煤炭等传统能源占比下降,对绿色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六是制造业高端化: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制造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提升。出口结构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今天,“由之说天下”关注正是我国在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七是 新经济新业态兴起:电子商务、共享经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新模式、新业态快速成长,新质生产力布局始见成效。成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对此, 黄奇帆在报告中充满 激情的说:“曾经“用10亿件衬衫去换一架波音飞机进口”的时代已经过去,这样的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是中国开放当中最令人瞩目的成果。” 黄奇帆总结道,国家开放的经济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产品在全世界的出口结构,二是国家制造业制造产品的方式对全世界的影响,三是国家是否吸引了全世界的资本投资。 是的, 从黄奇帆“数说”这十年来通过扩链、强链、补链工程,使得我们拥有了全世界最大的、最完整的产业链。已经形成中国自己的产业链集群。正在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 黄奇帆接着说:“ 在这个意义上讲,这是中国制造、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趋势性特征。” 据央视网消息:4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发布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数据。数据显示,全球出口总额下降,我国的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与2022年基本持平,连续7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202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5.94万亿美元,比第2名美国多0.75万亿美元。2023年,我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14.2%,与2022年持平,较疫情前(2019年)提高1.1个百分点。我国进口国际市场份额10.6%,与2022年基本持平。总的来说,2023年中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稳定在较高水平。 黄奇帆将这种趋势之变,归结到中国对外开放出现的效应。他说:“这些效应让全世界的投资者、企业家,甚至包括对我们不友好的政客,都感受到这些效应的作用。友好的人更多地跟中国合作,不友好的人更多地想办法打压中国。”是的,美国与欧盟明显地感到了焦虑。 今天且听黄奇帆“数说”中国的贸易出口结构之变。 —— 从出口结构来讲,中国出口产品在近十年发生了基础性、根本性、结构性的变化,从2010年劳动密集型占比超过70%,变化为2023年高附加值产品超过90%。 ——到2023年,中国的进口关税进一步降低,大约降至6%左右。与发达国家基本持平。 ——2023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了近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为3.3万亿美元。占到了70%。 ——在3.3万亿美元出口中,90%的产品是机电产品、电子产品,也就是近3万亿美元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 ——中国劳动力的成本比10年前要上升一倍以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下降是很正常的。 ——2019年,东南亚十国与中国的贸易额为6500亿美元,而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已超过1万亿美元。 ——在30多年前,世界造船业的50%由日本承担;10年前,50%是韩国造的;而现在,中国的造船业占据了世界造船业的50%。 ——从2017年到2022年的五年间,中国每年的海外投资额超过1100亿美元,累计投资额接近6000亿美元。同时,这五年内,中国平均每年引进的外资约为1600亿美元,总计引进外资达到8000亿美元。这是中国新一轮开放格局有说服力的见证。 ——中国6万多亿美元进出口的产品中,加工贸易的比重已从50%降至20%以内。加工贸易多了,并不是件好事,它是“只长个头不长肉。”黄奇帆形象地说。 当前,世界产业竞争风起云涌,其背后是技术竞争。在提升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过程中,产业政策扮演了牵引的角色,承担了产业布局与规划的使命。现在西方反过来学习中国制定产业政策的经验,明显地加强了政府干预。 我们看到,新中国从“一五”规划已经走到了“十四五规划”,期间无论出现什么干扰,规划不仅从没中断,而且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个规划接着一个规划实施,终于一步一步完成了中国工业化进程并赶上和超越西方两百多年工业化所走过的路,这是一种现代化的奇迹。当年的“赶英超美”口号,一不小心变成了今天的事实。将来历史学家应该好好写写中国波澜壮阔的工业化史,这值得大书特书, 但有一点,千万不要把改革开放前后的工业化史割裂开来,把前三十年的奋斗成就“虚无掉”。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工业化的长远构想功不可没,其中毛主席的《论十大关系》,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开辟,提供了战略指南,影响深远。 1956年4月25日,毛主席《论十大关系》在人民日报发表 我们看到:在建国之初,中国是个典型的农业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并向优化和升级的方向快速调整发展。 可以预见,在中国经济结构之变完成之后,接下来,将是整个经济的格局嬗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