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百姓之声 查看内容

侯立虹:从韩红到董明珠的“拒绝”——重要导向和社会效应 ...

2025-4-29 17:10| 发布者: 南极| 查看: 97| 评论: 0|原作者: 侯立虹|来自: 昆仑策网

摘要:   近日看到民族企业家董明珠因担心海归派被西化而拒用受到围攻,由此想到因国内很多贫穷人需要救助拒绝救援非洲难民受到非议的韩红。两位名人都书写了“拒绝”的里程碑,而董明珠更是以开启用人导向和用人社会效应 ...

1.jpg

  近日看到民族企业家董明珠因担心海归派被西化而拒用受到围攻,由此想到因国内很多贫穷人需要救助拒绝救援非洲难民受到非议的韩红。两位名人都书写了“拒绝”的里程碑,而董明珠更是以开启用人导向和用人社会效应的站位,实现了由韩红的资金有限“拒绝”到立足谁更应该优先得到就业岗位“拒绝”家庭优越海归的跨越。这种“拒用海归”与一些地方迷信格外倾斜海归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将成为用人的重要导向和降温留洋镀金的重要社会效应。

2.jpg

  韩红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不管国际上怎么样,都要以援助自己的同胞为第一位,不会在自己的同胞还在受苦受穷用有限的钱去非洲救难民。因为中国需要帮助的人有很多,比如贫困山区里上不起学的孩子,不仅吃不上饭,还看不起病,还有因为自然灾害流离失所的灾民。光是帮助这些人,韩红就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所以拒绝救援非洲难民。她的拒绝理由却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参自《韩红公开表示拒绝救助非洲,原因让无数国人热议》,网易号2024-05-13)。她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自己每年的收入超过很多的普通人,在看到很多中国人还吃不上饭、上不起学的时候,感到了不安,不想做一个袖手旁观的人,也做不到袖手旁观,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此话一出,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人质疑韩红是在作秀,有人说韩红的格局不够大,毕竟向中国捐钱的外国人也有很多,但有更多的人支持韩红的决定,帮助自己的同胞,帮助自己国家的人又有什么不对呢?因为韩红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一个中国公民、一个有爱心的名人,她只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没有能力做国家对外援助的事情。反倒是那些给韩红扣“格局不大”“作秀”帽子的人,真有些自私狭隘、恶意讥讽、欺世盗名的味道。试问韩红每次坐在头车(以防其他人发生意外)奔赴灾区救援时,这些说大话的人在哪里?韩红每次带领专业的医疗团队去偏远山区义诊献爱心时,这些所谓“格局大”的人又在哪里?韩红在救灾现场跟时间赛跑,忙着抢生命、送物资,为了救援更多百姓,几乎吃不上一顿热乎饭,这些嚷嚷韩红“作秀”的人又在哪里?韩红说当今筹款特别难,如果将来真的因为资金问题帮不了大伙,就带着团队去长城捡垃圾。正因如此,韩红才会想尽办法去赚钱,生怕有一天自己会因为资金问题无法帮助别人。在韩红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明星都加入了慈善行列,所以韩红坚持自己绝对不会撇下自己需要救助的同胞,反而跑到国外搞舍近求远的虚名。于是很多媒体称赞韩红“或许这才是我们最应该追随的偶像”。可以说,韩红的“拒绝”,是立足实际还是博取虚假名声的拒绝。韩红的“拒绝”,也在于她“拒绝”有机会也有人给她创造机会获取国际头衔,“拒绝”很可能弄个更有资本的国际什么奖。本文认为,这正是韩红“拒绝”所蕴含的实事求是的可贵和脚踏实地不搞欺世盗名的崇高。

  董明珠“拒用海归”的“拒绝”。这个“拒绝”比韩红的“拒绝”引发的争议更激烈,被扣的帽子更大,不仅遭到与海归利益息息相关的富豪权贵们的集体围剿,还遭到亲美亲西方的各路跪舔公知的轮番打压。其实,这个“拒绝”,比韩红的“拒绝”更有层次,更有引导和启示意义,因为有利于扭转这些年把海归捧上天、对海归各方面大开绿灯、变相利用海归制造就业歧视的倾向,警示权贵富豪们利用权钱为孩子披上海归外衣,回国后又挤压国内高校毕业的子弟,享受高人一等的“海归镀金”待遇,避免一些人一些部门单位迷信海归而歧视本国培养的人才。

3.jpg

  事情的缘由是,董明珠在4月22日格力电器临时股东大会上顺利当选新一届董事,并再次出任格力电器董事长,谈及人才策略时,提出“绝不用海归派,原因是海归派里面有间谍,因为不知道谁是谁不是,在无法辨别的情况下,只能保守地选择,在国内的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

  董明珠说这段话,首先是因为格力在这方面是吃过大亏。2020年格力电器(珠海)报警称,其子公司(格力智能装备公司)的一名海归高管王某(曾任技术部门负责人)涉嫌窃取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精度数控机床”核心技术机密,并试图向境外出售,警方调查发现王某在离职前通过非法拷贝、上传云端等方式获取技术资料,并试图与境外对接;之后,在2023年又连续发生两起具有海归背景的技术人员对外泄密的事件,给格力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4.jpg

  其次,这段话重点是用谁,即要用国内高校培养的人才。但那些挑事的人只说拒绝海归,而不讲这段话的真正含义。况且这话本是一个企业内部会议的一番话,是企业发展进程中常规性的用人策划。其积极意义在于,既反映了民族企业对国内自己培养人才的重视,也是缓解国内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导向。

  想不到却因为触及了一些有条件送子女出国的富豪权贵利益,在舆论场上掀起了惊涛骇浪,不仅多家媒体迅速发声批评,那个公开与我国抵制日本排放核污染“严格进口日本水产制品等相关禁令”公开唱反调,胡说什么“中国大陆民众不应是全球最担心的一个群体”,被网友怒斥的“你是日本派来的胡桑吗”,而且对国家发动群众“反间谍”说三道四的前媒体人胡锡进,更是杀气腾腾要求董明珠道歉。不过,群众眼睛是亮的,不但有不少网友旗帜鲜明支持董明珠,还伸张正义主持公道批判胡锡进要求董明珠道歉的言论。更多的网友则认为,董明珠在内部会议提出用人原则导向,以格力难以辨别海归是否为间谍为由而不用海归,并非排斥海归,那些上纲上线的人则是居心叵测。

5.jpg

  本文认为,董明珠出于企业安全战略“拒绝”用海归是有道理的,因为回顾近年来的间谍案件,其中不乏海归涉案的案例,表明海归中的确存在间谍;而且格力公司本身,从2020年至2023年就已经先后发生三起海归人员里通外国泄露核心机密事件。中国有句老话”事不过三“,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教训,企业不得不防呀!董明珠在目前没有能力辨别的情况下,只能对海归“拒绝”,这无疑是明智的选择。正如韩红“拒绝”救助非洲难民一样,不是格局小,而是要用有限的钱帮助国内同胞,援助非洲难民是国家层面的事,她自己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非议她格局小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董明珠站在企业角度对海归的“拒绝”,在于格力是一家企业,自认缺乏辨别间谍的能力,从风险规避角度出发,在人才选用上“拒绝”海归,选择专注于国内高校培养的人才,是企业基于自身情况做出的一种合理考量,何况企业用人原则与国家用人政策有着很大的不同。至于有人硬要抬杠,说国内培养的人才也可能被策反成为间谍,这当然不能排除。但从案发概率看,当前海归屡屡出现间谍(包括格力屡遭海归间谍侵害),这是客观事实证明的主要危险。因为我国留学人才是美西方重点策反对象,手段极其隐蔽,方法极其狡猾,不仅通过各种手段对我国留学人员进行严格筛选,还经过培训或要挟,帮助其归国后进入关键岗位,以图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显然,对美西方来说,策反中国留学人员既是重点,也是捷径。所以重视在海归群体中反间谍,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常必要。当然反间谍的主体是国家安全机构机关,而企业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对董明珠的言论,我们应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她的观点并非针对所有海归,而是基于企业自身安全和国家安全利益的一种考量和选择,不应被片面指责。

  贼喊捉贼,自古有之,今日更甚。有个曾在中国外交部工作过的澳籍华裔学者叫杨恒均,本名杨军,去年因犯间谍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他曾于2017年5月26日在网上发长文《写给“抓间谍”的人》,攻击反间谍工作,次日又在网上发帖,造谣称“这些年抓的间谍可能都是假的”,还叫嚣什么“动不动就抓间谍的人本身就是间谍”。当年11月1日还在网上发长文《如此抓间谍?我真是服了》,把我国的反间谍工作诬蔑为所谓的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的举报“匪谍”电话。这个杨恒均一说“反间谍”就跳脚,与那个网红前媒体人多么相似?杨恒均说的这些话,和那些顶流攻击董明珠“拒绝”海归说的话,何其相似乃尔?

6.jpg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是董明珠人才战略,亦即董明珠“拒绝”海归的核心意思——用谁,董明珠自始至终都强调用国内自己培养的人才。一些人尤其是那个被网民骂为胡桑的,不会不知道这个,而只盯住拒绝海归,无视出于企业安全使用国内培养人才的初衷。本文反其道而行之,专门探讨“只使用国内高校培养的优秀人才”的积极意义。

  首先,董明珠“只在国内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是因为近年来国内高等教育质量显著提升,本土培养的人才完全能够支撑企业发展需求。而且培养出的优秀人才完全不逊色海外,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能为企业提供丰富的人才储备,为格力专注国内人才培养提供了现实可行性。这与党中央提出的关键技术买不来一样,不仅提出谁是培养人才的主体,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优秀人才,也昭示了人才战略的立足点和着力点,长期以来,我们受“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左右和影响,只重视生产线设备引进,不重视制造这些生产线设备人才的培养,即使培养人才也往往选送到国外,以致于形成了歧视本土人才的“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一些地方在用人方面不适当夸大有名无实的外来“人才”,就是很明显的例子。董明珠在用人方面的“拒绝”,其实就是对中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培育自己人才的支持和身体力行的示范。

  其次,董明珠的“拒绝”对海归有多大影响?可以说没有任何影响,只是由一向得宠,突然遭遇“拒绝”感到不适应不舒服而已。一方面,“海归派”中有大量的官二代、富二代、精英子弟……,这些人回国后,自然会进入更高的圈子。董明珠的“拒绝”,对他们没有丝毫影响,甚至可以说,董明珠想用他们,他们还不见得去呢?另一方面,是“现在的留学生太水了”。今天的留学生和以前大不一样,不但大部分是国内高考的失败者和逃避者,从中学开始就出国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专注度、抗压水平都远低于国内学生,没办法和同龄人竞争,被父母花钱送出去“走捷径”,而且海归派家长大都是权贵富豪,因国内教育竞争激烈,才把子女送到海外“镀金”,期望回国后获得重用,可一些地方偏偏想挟洋自重,离奇地出台多项让国内高校学生眼馋的引进政策,也确实对那些“镀金”归来、实际能力与学历不匹配的海归人员格外倾斜。即使现在很多单位清醒过来,不再把“海归学历”当神敬了,他们的家长也有足够的本事和金钱让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那些攻击董明珠的“拒绝”会影响海归发展,完全是信口雌黄,反倒证明了董明珠拒绝人才“水货”和”隐患“的正确。实际上,应当形成留学生与国内高校毕业生平等竞争,如果用人单位对留学生有优待,一定要有明确、科学和合适的理由。真正有能力、掌握核心技术专利的海归人才,无论在哪里都会受到欢迎。退一万步说,尽管董明珠明确提出“拒绝”,但如果真遇到经过政治考验的赤心报国出类拔萃的海归人才,她也会破格欢迎的。这不用任何质疑的!

  第三,董明珠的用人战略对有真才实学而没有门路的优秀人才提供了希望。当今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是重大社会问题,毕业即待业比比皆是。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1179万,再次创下历史新高。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4届高校毕业生中一半以上工作都没有着落。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除了大学毕业生感到焦灼之外,教育部也非常担忧。从6月底开始,教育部就组织开展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业督导,还开启了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尤其是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很多企业缩减人力开支,益发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在这个时候董明珠能够提出“只在国内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无疑是为政府分忧,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重要之举,也必将带来更多企业吸纳国内优秀人才,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现状。所以,董明珠的“拒绝”,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寒门子弟上升通道遭遇阶层固化的冲击,也是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承诺遭遇包括官二代、富二代以及“海归”在内挤压的反叛,还是对某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选择“西进运动”的鞭笞。董明珠“只在国内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给国内大学生带来的希望,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个选择将会成为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导向。

  第四,董明珠的“拒绝”与钱学森华罗庚那批赤子海归没有任何关联,恰恰是他们对建设新中国的赤诚与那些“水货”乃至间谍的对比,才有了董明珠爱憎分明的“拒绝”。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钱学森华罗庚等海外学子怀着炽热的爱国情怀,冲破种种阻力,放弃优渥条件,毅然投身艰苦卓绝的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彼时的归国潮,本质是知识分子在国家危难之际的主动担当,正如抗战时期奔赴延安的热血青年一样,是支撑国家发展的坚实脊梁。 反观当下,留学群体不再是层层选拔高不可攀,而是有钱即可、有权亦可,动机也悄然改变。不少人选择海外求学是为了“镀金”,更多是出于获取更高薪酬、提升职业竞争力的现实考量。所以形成了海归这个特殊群体,其绝大多数都是家庭条件优越、父母有地位,他们的工作出路,家庭早为他们谋划好了。董明珠提倡用国内大学生,就是让把有限的岗位留给贫家子弟。董明珠的“拒绝”,不仅在于防止被策反为间谍,也隐含在留学存在泛滥化趋势,在国内外关于留学存在较大信息差的情况下,期望有关部门对那些把留学当生意的国家和国外高校,对国外学历、文凭认证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及时预警,不要让家长和孩子受骗,也不要让国内用人单位被误导。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网友们从上一次集体围攻胖东来建议年轻人节约反对高价彩礼内部的通知,到今日集体围攻董明珠的内部讲话,大声呵斥这是为什么?董明珠用本土大学生拒绝海归究竟戳痛了哪些人的痛处?有篇《董明珠“不用海归派”的重大意义》(布衣论史2025年04月25日)认为著名民族企业家董明珠“不用海归派,怕有间谍”有六大社会意义:一是响应了国家安全部门关于全民抓间谍的号召;二是打击了洋奴买办思想文化;三是阻断了海归派洋奴骗子的“发达梦”;四是董明珠的“狠话”,还是对先进文化的呼应。党政机关重要部门不再吸收“海归派”,推行同样的用人、选人政策,这是正确的、必要的,是吸取了沉痛教训,是拨乱反正;五是拒绝海归派,还有利于切断美元霸权对中国的寄生关系;六是有利于中国人才、中国教育、中国文化走向全世界。一个警方网媒发文《这是踩谁尾巴了?董明珠为什么要道歉?》(警事V言警视猫眼2025年04月25日)义正词严地质问众媒体抱团炒作围攻董明珠的人们,为什么避而不谈格力公司对自主研发成果等核心机密信息保护?为什么口口声声说“令人害怕”,你们怕什么?郭松民有篇《董明珠不必道歉》(昆仑策网2025年04月26日)提出一个很深刻的问题,“中国各个社会主体(包括企业、大学、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等等),究竟应该以本土人才为主建构干部队伍,还是以‘海归派’为主建构干部队伍?”并就此论证董明珠之所以用如此强烈的语气谈到“海归派”,是因为近四十多年来,“海归派”在某种心照不宣的氛围中,的确在许多领域、许多部门享有优先权,而这种优先权,客观上构成了对本土人才的歧视与压制。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要不要坚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如何确保各领域的骨干以及未来的领导阶层对中华文明有最基本的文化认同与情感认同?如何确保并延续中国的文化主体性?可以说,这篇文章道出了董明珠“拒绝”的根本所在,也阐明了董明珠的“拒绝”从人才战略到社会警示的跨越意义。

  韩红的“拒绝”,有人说她“傻”。她的“拒绝”,失去了援助非洲难民可以弄到拉大旗作虎皮的资本,可人民群众赞扬这种“拒绝”。

  董明珠的“拒绝”,有人非议她“歧视”。她的“拒绝”,敲响了企业和国家安全的警钟,加重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培育人才的战略,格力和更多的企业需要这样的“拒绝”。

  这不是“拒绝”,是一种立足局部放眼全局的明智抉择,是一种弘扬求实牺牲自我的科学决策!

  今后必定涌现更多的这样的“拒绝”!

  参考文章:

  1、郭松民:董明珠不必道歉,昆仑策网2025年04月26日

  2、“我不会救助非洲难民”韩红发言被称格局小,我却看到她人间清醒,搜狐2024-02-07

  3、韩红基金会:拒绝捐赠非洲事件引发国际社会议论,百度,小邓的爱情史2023-12-23

  4、上一个对一说反间谍就跳脚的,叫杨恒均,红色文化网2025-04-27

  5、张志敏:“拒用海归”?——关于人才战略与国家安全的理性思辨,昆仑策研究院2025年04月26日


握手

雷人

路过

鲜花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