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的童工小攀) 据《羊城晚报》报道,4月10日晚上,跟随妈妈从湖南到佛山打工的14岁小攀再也没醒过来。记者走访发现,该公司的工人每天都要工作十余小时,加班更属于家常便饭。工人说,他们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一天下来是很辛苦的。他们还说,这里之前招有大量童工,前几天出现童工猝死事件之后,就把童工全部遣散了。 成年人面对如此强度的工作都难以承受,何况14岁的小攀? 笔者输入“童工”百度了一下,触目痛心!以《凉山童工的悲惨生活》为例,其中介绍,“童工们说,他们赚到的工钱都被工头号称寄回家了,身上没有任何积蓄。在等工的日子里,工头每天只给他们10块钱生活费,除去房租,他们剩下的5块钱根本不够吃饭。”“漂亮点的女童工易遭强奸”据童工马海曲布介绍,他在工厂时,每天都要工作13到14个小时。他说,一般6点就得起床,20分钟内吃完早饭,然后7点钟在操场列队集合,由各个小组的负责人点名然后进入生产车间,7点20分或者7点半正式上班,午饭和晚饭各给半个小时,最晚的时候一直工作到11点半,至少要到10点半才能下班…… 这些,字句锥心,谁愿意自己的孩子去做这种牛马不如的童工?“家里只吃米和土豆,在外面可以吃到鸡蛋”贫穷使童工为了吃鸡蛋而出卖自己、任人盘剥(剥-削或许是个敏感词,“盘剥”更与时俱进)。 如果现在说小攀之死是个例,那就具有典型意义;若非个例,那么,是什么使企业明知违法而雇佣童工,又是什么使小攀的家长默许孩子去做童工呢?深入思考发现,新中国出现这些旧问题,其实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 小攀母子离乡背井,从湖南到佛山打工,完全是为了生存。而家长默许小攀做童工,而不是让他留在学堂,显然,若非生活所迫到一定的程度,显然任何一位母亲都不会舍得让14岁的孩子每天工作十余小时。这足以说明,脱贫的任务还异常艰巨,对于特困的群体,政府不能再坐视,认为是其个人家庭的问题。我们国家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对于解决小孩子吃鸡蛋的问题,还不是个问题的吧?西部某直辖市不是就给学生发了鸡蛋和牛奶吗? 从社会根源上,我们看到,贫富差距的拉大,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可以弃法而行,违法使用童工,沦为在社会主义国家又出现“旧问题”的丑陋一面。一句话,虽然有立法,但是如果没有人能管住市场这只手,“市场”之恶的本性就会吃人。 两极的社会,走在转型的中点。国家在思考,人民也在思考,社会现象折射也检验着国家政策的优越性。相信,新中国绝不会让旧问题卷土重来。 2015年11月27日,习总在专题会议上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让我们期待这一目标早日实现。 最后,笔者认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富有的,要让孩子懂得生存艰难,培养他们的同情心与吃苦耐劳的品质,以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生活久了,一旦遇到挫折,自己便将责任归咎于他人。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2011年,一位留日的大学生,因为学费的问题与母亲争执,遂而拨刀弑母,将一生倾爱于已的母亲刺杀于血泊之中。溺爱这害,居然害死了自己。 家境不好的,一定要保护好孩子,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与未来,绝对能让孩子柔弱的肩膀承担起过重的责任,否则,如本文的悲剧,令人无法言说。当然,任何一个以金钱来衡量一切的社会,都会使助贫弱化:以“利润”为中心的社会,如何共富似乎还是个新课题。 然而,笔者认为,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新中国再出现此类旧问题,的确与其国际地位、改革开放的成就是不相符的。最后笔者呼吁,有关劳动执法和公安部门:请你们多加一天班,查一查所在区域,看看是否还有使用童工的罪恶? 救救这些可怜的孩子!否则,渎职是对人民的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