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4点,湖北纪委监委网站刷新了一条简短的通报,算上标点还不到一百字。 通报显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北日报社)董事长(社长)、党委书记陈剑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消息传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大楼里,一位编辑盯着屏幕深吸一口气,默默把链接转进了部门工作群。接下来的三分钟,群里鸦雀无声——大家都明白,社长陈剑文,这次是真的落马了。 一位了解内情的员工提到:"其实9月3日之后,他办公室就一直空着了。"这事隔了20多天才对外公布,明眼人都能感觉到,背后的牵扯肯定不简单。 仔细想想,他被带走的时间点确实挺微妙的。9月初原本要开年度重点项目评审会,这位社长却突然称病请假了。几乎同时,省纪委监委的调查人员已经悄悄约谈了集团里好几名中层干部。 这场让湖北传媒圈震惊的反腐行动,其实暗地里已经酝酿了好一阵子。 01 “新闻尖兵”的蜕变轨迹 陈剑文1967年6月出生在湖南宁乡,是个带着文学硕士学位的“老新闻人”。1992年他一头扎进新闻行当,第一站就是湖北日报随州记者站,从副站长干起。 一位老同事至今还记得他1998年抗洪时的样子:“那年夏天,他连着三天泡在长江大堤上,浑身没一处干的,就为了把现场真实地记录下来。那时候,大家都觉得他是个纯粹的新闻理想主义者。” 正是这份坚守,催生出了那篇后来拿到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报道——《八月八日,我们守住了长江干堤》。 他的笔下确实出过不少好作品,像《两次截断长江的人们》《跨越大三峡》《拥抱新三峡》这些,都让人印象深刻。 据统计,他的作品前后有40多次拿到湖北新闻奖这类省部级以上的荣誉,光是中国新闻奖就摘得过两次一等奖,一次三等奖。 靠着这份扎实的笔头功夫和业务能力,陈剑文在湖北日报体系里一步步扎扎实实地往上走,从政宣科教部副主任、总编室副主任,到特稿部主任、政宣部主任,2016年成了集团副总编辑,2017年走上了董事长、社长、党委书记的位置,成了真正的一把手。 但坐上这个位置之后,陈剑文好像慢慢变了。一位和他共事多年的老记者感慨很深:“当上一把手,开会时的脾气就见长了。汇报经常被打断,有时候老同志的话还没说完,他就当众批评起来,一点情面都不留。” 02 争议漩涡中的掌门人 要说陈剑文掌舵时期最让人议论的,恐怕就是他力推的"跨界经营"了。在他带领下,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这艘船,越来越偏航了——新闻主业不怎么提了,倒是对房地产越来越上心。 集团旗下明确写着可以搞房地产开发和卖房,陈剑文看重的湖北楚天房地产公司更是专门干这个的。 2018年他还亲自带队跑到十堰,专门调研跟当地城投合作的地产项目。当时就有人背后议论:一个党报的一把手,心思都放在盖楼上,那宣传和引导舆论的本职工作,还能顾得过来吗? 更让大家看不惯的是他搞的那套"版权维权"。2024年,集团专门设了个"版权处",然后就开始大规模起诉转载他们内容的自媒体。 有个特别典型的例子,"来凤微友圈"就因为转发了些生活信息,被他们索赔四万二。后来一了解,运营账号的是个出租车司机,公司三年都没啥业务,最后实在赔不起,只好把公司注销了。 这种打着维权旗号、专挑软柿子捏的做法,当时就被很多人批评是"靠着版权捞钱",说实话,真把湖北媒体人的脸给丢了。 03 圈子文化与政商关系 陈剑文与已落马的湖北省委原书记蒋超良的同乡关系,两人都是湖南人,陈剑文籍贯宁乡,蒋超良籍贯汨罗,两地相距约100公里。 在蒋超良2016年至2020年主政湖北期间,他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公开互动可见。例如,2019年全国两会时,他曾专门看望集团派往北京的前方报道团队,并对他们推出的融媒体产品表示赞许。 这些属于正常工作范畴的互动,在当时看来是省委书记对主流媒体工作的支持,但在两人先后被查的背景下,其意味就显得复杂起来。 尽管目前没有任何官方信息表明陈剑文与蒋超良之间存在直接的利益输送或不法勾连,但这种同乡身份与时间上的交集,难免引发外界关于其是否利用人脉网络进行权力寻租的猜测。 这种猜测在2023年湖北省国资系统开展多轮针对“靠企吃企”问题的反腐风暴后,显得更为突出。当然,这些还只是基于公开信息的推测,具体案情有待纪检监察机关的进一步通报。 陈剑文并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首位被查的高管。2024年12月,集团原党委委员、副总编辑胡汉昌,就曾因“以考察为名变相公款旅游”而被通报。 胡汉昌当时带队前往江苏扬州、吉林长春、黑龙江哈尔滨等地,名为考察,实为旅游,产生的费用最终在集团下属公司报销。此事导致他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实际上,若将时间线再往前推,该集团在2014年就有原总经理张勤耘因涉嫌严重违纪被查的先例。 张勤耘案发后,集团党委曾专门召开会议,宣称要从财务管理、广告经营、项目管理等20个方面进行深入整改。 然而,从胡汉昌到陈剑文,尤其是作为集团“一把手”的陈剑文的落马,不禁让人质疑,之前的内部整改措施是否真正堵住了廉政漏洞。 陈剑文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时,还曾强调要“坚持党性原则,引领主流舆论”,其落马与他曾经的公开表态形成强烈反差,也更凸显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紧迫性。 陈剑文案之所以成为焦点,不仅仅在于他个人的问题,更在于它是否揭示了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内部长期存在且未能根除的系统性廉政风险。这亟待通过更有效的制度监督和透明的管理来回应公众的关切。 04 传媒反腐的深层逻辑 陈剑文被查,其实释放了一个重要的信号:上面现在紧盯着意识形态领域这些关键岗位。党报是舆论主阵地,当家人不光要懂业务,更得讲政治。这样的人要是出问题,可不只是他个人栽跟头,更会伤及老百姓对主流媒体的信任。 陈剑文从拿中国新闻奖的标杆人物,到现在沦为违纪违法的反面教材,他给所有媒体同行敲了记警钟。 夜深了,湖北日报大楼里还是灯火通明。这盏曾经为时代执灯的传媒灯塔,或许真得经历这番刮骨疗毒的痛,才能找回它最初的光吧。 |
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