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百姓之声 查看内容

孙锡良:K签证该如何释疑?

2025-10-1 23:54| 发布者: 南极| 查看: 144| 评论: 0|原作者: 孙锡良|来自: 孙锡良B

摘要:   K签证该如何释疑?  中国将对外国人实行K签证制度,这是为了更大力度地推进改革开放,为了更多地引进世界优秀人才。  消息一放出,公众的质疑声音非常强烈,主要表现为担忧。  人才引进,从需求上讲,应该 ...

  K签证该如何释疑?

  中国将对外国人实行K签证制度,这是为了更大力度地推进改革开放,为了更多地引进世界优秀人才。

  消息一放出,公众的质疑声音非常强烈,主要表现为担忧。

  人才引进,从需求上讲,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高端人才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一部分,中国自然不能落后,我本人支持一定程度的高端人才引进。

  为什么公众都表现为担忧?

  “人决定一切”是硬道理,凡涉及到人的问题,必然要引起人的特别关注,况且这还是关乎外国人要进入国内的大事。

  我不准备从大道理上发表议论,避免触及不必要的争论,只想从操作层面提出一些公众可能关心的主要问题,把这些问题都解决好了,公众一定能够理解并支持人才政策。

  其一、重大政策能否更多地听取群众意见?

  移民问题,外国公民出入境问题,在任何国家都是敏感问题,都是不同政党间争论的重大问题,甚至是关乎政党选情的问题,外国的议员们常常为此争论到脸红脖子粗。

  咱们不时兴这种争论模式,更习惯于尊重群众意见,让群众的代表去权衡利弊。

  这次的K签证问题,从过程看略微有点瑕疵,出台得太突然,没有给群众献计献策的时间和空间。

  任何事情,只要尊重群众,就一定能减少失误,只要能集中群众智慧,就一定能减少政策的漏洞,执行起来就一定更顺利。

  如果还没有正式推行,建议将目前定的细则公开,给公众一个讨论期,稍延后点时间再执行也并不影响战略大局。

  其二、人才的定位如何界定?

  既然是抢人才,定位必须高端,普通的常规型人才中国不但不缺,还有富余。

  高端人才,就必须有高标准,学历标准,技术实践能力标准,科研能力标准,应用能力等等,都必须有特定的考核指标,有些人,学历高,毕业的学校耀眼,但并不一定真是咱们需要的人才,国外的名校也不见得都是高端人才。

  没有标准,人为因素就很多,在执行过程中会异化为无法追责的软问题,公众的质疑声音最后都会被无法认定的“软”给搪塞掉。

  在考核期内识辨出其名不副实,有没有及时的退出机制?签证期必须有考核,必须有年限,这个很重要,不要搞成“请神容易送神难”。

  其三、执行政策的透明性需要有清晰的规范。

  很多政策,有要求,有标准,看似很好,但执行起来不透明,让好的政策走样变形,让公众无法监督,出了问题,公众也不知道该如何纠偏。

  争议很大的K签证,意味着中国人将要面对更多的K人,这些人无论进入哪个生产环节,都必须在进入前在本单位公示其全部的人才适配要素,必须是透明的人才,不能以“机密”为由拒绝公示。

  其四、避免出现中国人的子女出口转内销现象。

  K签证,适用于外国人,也就是外国公民。

  如果部分中国人将子女转为外国籍,然后通过不同手段获得名校光环,但又不是什么真正的人才,会不会出现K人才的出口转内销?

  公众有这个担心也是有理由的,不少国人先将子女送到国外读中学,然后以“留学生”身份进入国内重点名校。如果他们一直在国内,做梦都进不了这些名校。

  K签证的细则如果考虑不周密,会出现类似现象。

  其五、应尽可能锁定高端人才专业范围。

  中国缺高端人才,主要还是缺在自然科学领域,并非社会科学领域,建议K签证人才引进锁定在自科专业,经济、金融、政治、文学、艺术等社科专业均不能进入白名单。

  不但要锁定自科,还要锁定在前沿学科,不能泛指一切自科,如果泛化,仍然会出现钻空子的巨大空间。

  其六、尽可能避免把国内的外国留学生伪人才化。

  目前,没有细则公示,不知道K签证是否适用于正在中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如果适用,那就要特别特别特别小心谨慎了。

  国内985高校好不好?当然好。

  在这些学校的外国留学生一定是人才吗?在世界排名前一百位的名校读书的留学生一定是人才吗?不一定是。

  据我了解,外国来华的本科留学生学习情况非常不乐观,如果按中国学生同等考试要求,有十分之一能毕业就算不错。然而,他们大部分都顺利毕业,是如何毕业的?这样毕业的外国留学生算人才吗?单看那张亮眼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或许算。但如果你真的了解了内情,绝大部分人都不能算。

  如果费劲引进的K人才实际水平还不如中国本土失业待岗的本科大学生,这样的“国际化”会在失业大军中引起何种反响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伪人才能拖家带口享受超国民待遇,十几年寒窗却无法就业的国人会怎么想?

  其七、K签证的数量控制有没有约束性指标?

  用理想主义心态看人才引进,有些人可能认为,只要是人才,就不管数量,放开闸门引进就是。

  用理性主义思维看人才引进,就没有那乐观了。

  特定人才,就不是一般的人,全世界的优秀人才有理由大量往我们这里涌入吗?大家看大量流入的外国留学生素质就清楚了。

  如果不设量,变异的空间很大。

  其八、不能误将K签证政策异化为人口政策。

  我看了许多评论,网友有一种普通的担心,就是误认为国家想把引进外国人当作弥补中国生育率不高的不足,误认为要把中国变成移民国家。

  如果执行不规范,如果其中有利益操作空间,不排除出现这种异化。

  如果真的异化为人口政策,负面影响将极其巨大。

  中国民族,不同于白种民族,甚至弱于其它许多民族,自然形体上的劣势相对明显,一旦比例出现质变,传统民族的主体心理和实质性身体竞争劣势将表现为严重的心理阴影。

  K签证,有其历史必然性,也有其历史责任感在内,需要有更严密的考虑,需要有严谨的执行标准,它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它的实际影响也是正面的。

  附言:

  1.副局长性侵未成年继女事发从9岁到13岁。评:它是什么副局长?标题应改为“畜生”,它会死吗?它该死吗?大家的想法呢?

  2.原农业部部长唐仁健受贿2.68亿被判死缓。评:该死的死不了,不该死的走了,这种事多了,腐蚀心理的效应会很大。

  写于2025年9月30日星期二

支持红色文化,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码

微信打赏


握手

雷人

路过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