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百姓之声 查看内容

郭松民:辨析“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2025-10-18 06:37| 发布者: 南极| 查看: 168| 评论: 0|原作者: 郭松民|来自: 独立评论员郭松民

摘要:   “这句话当然是不道德的,更重要的,它是错误的。”  作 者 | 郭松民  01  前两天,写了一点关于“朋友”的文字,发现很多人在讨论时,都不约而同地引用“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并强调这是丘 ...

  “这句话当然是不道德的,更重要的,它是错误的。”

  作 者 | 郭松民

  01

  前两天,写了一点关于“朋友”的文字,发现很多人在讨论时,都不约而同地引用“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并强调这是丘吉尔的“名言”。

  丘吉尔的话就一定是对的吗?我不这么认为。

  花一点时间查了查原始出处,发现这句话并非丘吉尔原创,而是英国19世纪政治家亨利·约翰·坦普尔·帕麦斯顿的名言。

  1848年3月1日,时任首相的帕麦斯顿在英国下议院的一次质询中说:

  “We have no eternal allies, and we have no perpetual enemies. Our interests are eternal and perpetual, and those interests it is our duty to follow”。

  即“我们没有永远的盟友,我们没有永远的敌人,我们的利益是永恒的,是我们需要遵循的”。

  仔细加以辨析,就会发现“盟友”与“朋友”也有微妙差别。

  国家与国家之间,可能会因为出现了共同的敌人而成为盟友,但并不一定是价值观一致的朋友,比如二战期间的苏联与美国。

  中国和英美也是盟友,但同样不是平等相待的朋友。

  尽管中国付出了重大牺牲,但英美仍然以帝国主义对待殖民地的态度对待中国,英军在印缅战场毫不犹豫地出卖中国远征军,战后拒绝归还香港;美国则力图通过《中美商约》,将中国变成其独占的殖民地。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是帕麦斯顿原话的简约版,与原话相比,更露骨,也更“进取”。

  “进取”在哪里呢?

  帕麦斯顿的原话,更像是对客观历史的一种陈述,而简约版,则“提纯”了其中消极的部分,不仅把“盟友”偷换成了朋友,还直接把“朋友”和“利益”对立起来,暗示为了利益可以不要朋友,甚至出卖朋友,这就为蜕变成流氓国家扫除了心理障碍。

  无论是帕麦斯顿的原话还是简约版,都是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并开始走向腐朽堕落的产物。

  这句话当然是不道德的,更重要的,它是错误的。

  02

  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上,并自以为洞悉了国际关系本质的人,其实并不明白,对一个国家来说,朋友和利益不仅不是对立的,在很多时候,朋友就是重要的国家利益。

  中国是一个政治相当“早熟”的国家,所以先举一个春秋时代的例子吧。

  公元前663,山戎攻打弱小的燕国,燕庄公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出兵讨伐山戎后回师。燕庄公为了表示感谢,一直送齐桓公到了齐国境内。齐桓公说:“不是天子,诸侯相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对燕无礼。”于是把燕庄公所到的地方都割让给了燕国。

  齐桓公的做法,表面上看起来,损害了齐国的利益,但由此产生了政治利益是巨大的。

  一方面,天下诸侯都拥戴齐国,加上其他因素,齐国崛起为春秋早期首屈一指的大国;另一方面,齐桓公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实际上获得了天子的权威。

  纵观历史,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小国没有朋友就不能生存,大国没有朋友,就会动辄得咎,在无穷无尽的纠纷中不断消耗国力,就不能崛起。

  这个逻辑在今日世界仍然适用。

  以苏联为例。

  十月革命后,苏联高举社会主义的旗帜,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列宁亲自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修改为“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苏联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打败了法西斯,解放了半个欧洲和中国东北,苏联由此成是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精神祖国,莫斯科成了世界红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联崛起为超级大国,并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居于领导地位。

  但是,苏联后来走上了社会帝国主义的道路,提出了勃列日涅夫主义,把苏联利益凌驾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之上,成为新的霸权国家,社会主义阵营各国都对苏联离心离德,苏联也就开始衰败直至解体了。

  美国也是如此。

  有人说,美国没有朋友。

  不对,美国曾经是有朋友的。二战后,在所谓“自由民主”这一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美国与西欧诸国由盟友而朋友,关系相当稳固,这也是美国能够赢得冷战的重要原因。

  今天美国与欧洲国家的关系,不比从前。究其原因,无疑与特朗普主张“美国优先”,开始背刺此前的盟友/朋友有关。

  在现代历史上,最相信“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的,其实不是丘吉尔,而是希特勒。

  希特勒在德国取得执政地位之后,和周边国家缔结了一个又一个和平条约,做出了一次又一次和平承诺,甚至当面给英国首相张伯伦签字画押,表示决不会发动战争。

  所有这些条约,全都被他一一撕毁,所有这些承诺,全都被他一一背叛。

  战争后期,德国外长里宾特洛夫给躲在地堡里不见天日的希特勒讲了一个笑话。

  他说,外交部定制了一个精美的箱子,专门用来存放德国签订的和平条约,但箱子到货之后,却发现根本没有条约可以存放。希特勒听了之后,拍着大腿,笑得流出了眼泪。

  结果如何呢?作为一个言而无信,如假包换的流氓国家,第三帝国彻底覆灭了,希特勒也死无葬身之地。

  中国崛起,需要浩然正气!

  信任,本身就是巨大的战略资源。

  敢于支持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敢于主持正义,中国才能在价值观一致的基础构建自己的“朋友圈”,才能构建并主导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国际秩序。

  如果沾沾自喜于“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则很可能会与成为真正世界大国的机会交臂相失。

支持红色文化,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码

微信打赏


握手

雷人

路过

鲜花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