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煤矿产能严重过剩,去产能的背景下面,煤矿工人的斗争风起云涌。而,类似的产能过剩,煤炭销量下滑的背景下面,约一百年前,赣西的一个小镇的安源煤矿也发生过一场持续5天的轰轰烈烈的罢工。这场斗争震惊世界,喊出了“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口号。同时也在中国的革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这场罢工,跟我们近些年经常见到的工厂的罢工有什么不一样呢?它又为什么能够让罢工的成果保住?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踏上了去安源的火车。 安源的工人 走进安源路况工人运动纪念馆,最先看到的便是当时工人残酷生活状况的记录。 当时矿区工人才一万多,然而警员却有900多,养活着一大批警员的是从矿工们身上搜刮来的罚款。这让人想起最近在广深一带“禁摩限电”的好点子,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工人肯定要起来闹,那就可定需要不少的警卫。你看,禁摩的,不仅让工人出不了门,同时这是个创收的好机会。真是一石二鸟。比当时的矿区警察们还技高一筹。 有黑帮背景的包工头,用鞭打工人,催促工人死命地干活。矿局给供别人每天银洋二角七八,合铜元五十八枚,而工头通过兑换只给工人六七枚。包公头从工人身上搜刮的血汗比工人自己拿到手的多得多。 工人拼死拼活也不够自己填饱肚子。 在住宿方面,一张床两个人白天黑夜交替用,20多平米的地方住48人,到处是害虫和昆虫。 除了工作中经常遭受训斥和鞭打,矿难、粉尘和钩虫病也时刻威胁着工人的生命安全。 所以,矿上流传着一首歌谣:少年进炭棚,老来背竹筒(乞讨);病了赶你走,死了不如狗。 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进行了为期5天的斗争终于迫使矿局与工人签订改善福利、增加工资等十三条约定。 安源工人罢工谈判遗址 安源工人谈判现场图 除了待遇方面的改善,工人在工作过程的遭受的非人对待也被革除,地位来了个翻转。那些曾经压制工人的地方精英和矿局的行政管理人员甚至通常恭敬地喊工人一声“万岁”。 为何工人的能够从没有尊严到重新获得尊严,能够取得罢工的全面胜利,并且使得斗争的成果得以保留,别且在罢工之后的几年里继续维持和扩大。 工人的组织——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 在这一场斗争中,不能不提的是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实际上是早期共产党人在工人运动当中的组织的工会。 1920-1921年间毛主席三次前往安源进行调研,最后决定李立三到安源开办工人教育,以工人教育作为基石组建工会。李立三来到安源开办安源工人补习学校,在工人间进行扫盲学习,也通过通俗易懂的教育方式与工人一起探讨劳动的价值所在,比如为何工人会生活如此艰难,为何会被压迫和剥削。逐渐团结一批工人组建起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 1922年9月在经济下行的影响下,矿局拖欠工人工资,工人生活更加悲惨。俱乐部抓住这个时机号召工人罢工,并且制定详细的计划开展罢工运动的组织。包括成立纠察队,阻止矿局招来的候补工人进矿生产。同时提出“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口号”团结工人。使得工人在5天的罢工斗争坚定且有序。最终取得了罢工的全面胜利。 安源工人罢工组织图 在迫使矿局签下改善工人待遇的十三条协议后,工人俱乐部并没有认为就此事情大功告成。而是继续用俱乐部的方式将工人团结起来,及时迫使矿局把十三条协议落下来。 因为有前期组织和训练的铺垫,安源路况工人运动并没有像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工厂的罢工和集体维权一样,事情过后工人就散了。而是红红火火地扩大了工人的队伍,团结了更多的工人,一步步把矿上的管理权抓在工人手里,工人开始喊出自己的声音,找回作为人的尊严。同时也使斗争成果稳定下来。到后来的,工人遇上纠纷不是找当地的衙门,也不是找矿上的警队。而是找工人俱乐部的纠察队来解决。 工农同盟歌 尽管随着历史的发展,安源这片土地上工人的队伍轮转,但是无论哪那一次工人状况的改善与稳定,都是来自于工人内部的团结做基础。而这些,等着靠政府与资本 家的施舍是永远也不能稳定的求得工人的尊严。。而历史中的斗争,也只有当工人和农民真正参与到改变世界的斗争的时候,才看到新的变化和新的希望。 |
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