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刘金华:毛泽东思想是实践的发展的马列主义

2014-11-19 11:33| 发布者: 星火| 查看: 2949| 评论: 1

摘要: 刘金华:毛泽东思想是实践的发展的马列主义 九月九日,我们崇敬的导师,社会主义中国的缔造者领导者毛泽东,离开我们38年了。这38年,无论左中右,都时时刻刻念念不忘毛泽东,无论是爱是恨是怕,他都活在每一个人心 ...
刘金华:毛泽东思想是实践的发展的马列主义

    九月九日,我们崇敬的导师,社会主义中国的缔造者领导者毛泽东,离开我们38年了。这38年,无论左中右,都时时刻刻念念不忘毛泽东,无论是爱是恨是怕,他都活在每一个人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愈来愈认识到毛泽东的伟大,他何止比我们早看了五十年!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持异议的人不多。不过,许多人并不完全理解新民主主义的意义,可能在讨论这个问题的人中,一百个人中有九十九个人,只是从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角度,从“中国革命”方面来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样的理解是正确的,但是不全面,不深刻。这种不全面不深刻的认识,产生中国革命的路线分歧和斗争。
    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无疑是在中国的革命,具有中国特色。但是,认真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我们可以认识到,新民主主义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共产主义革命的普遍意义。
    恩格斯根据资本主义发展阐明了社会主义变革的道路:“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即《共产党宣言》讲的:“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各国经济发展程度不同,阶级斗争状况不同,以及由此决定的无产阶级政党所采取政策不同,这些国家在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就必将会出现不同形式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列宁语),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阐明的,无产阶级通过民主革命夺得政权,并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共性,一切国家概莫能外。十月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无产阶级“争得民主”,取得国家政权的斗争,都属于社会主义的民主革命阶段。民主革命是任何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都必须经历的第一步。
    毛泽东更进一步指出:“从世界的历史来看,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国家,并不是工业革命之后,而是工业革命以前。……当然,生产关系的革命,是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所引起的。但是生产力大发展,总是在生产关系改变之后。”“首先造成舆论,夺取政权,然后解决所有制问题,再大大发展生产力,这是一般规律。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在这个问题上虽然有所不同(在无产阶级革命以前,不存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在封建社会中初步地成长起来),但基本上是一致的。”(《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毛泽东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不仅把夺取国家政权看作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一步,而且阐明是适用于一切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由此可以看到,仅仅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看成是中国特色的,而看不到它的普遍意愿,是不完全的肤浅认识。
    关于新民主主义认识的不全面,不深刻,还表现为只从无产阶级领导的还是资产阶级领导来认识民主革命的新旧,没有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发展论”上来认识,不懂得在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680页)。
    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与三民主义的种种不同,其中之一就是“有无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不同。”(《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681页)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在夺取政权后就算完成了,而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则不过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它紧接着必须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马克思:《一八四八年至一八五O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马恩选集》第一卷第479-480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就在于它紧接着有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不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就谈不上新民主主义革命,即使是共产党领导的。
    对于《新民主主义论》的全面的、深刻的认识,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实践中,表现为革命路线与其他错误路线的斗争。事实上,在中国共产党夺取了国家政权之后,是按照马克思主义所指出的道路,“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还是稳固新民主主义秩序,毛泽东与刘少奇等发生路线分歧。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之后,对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不是就已经基本上解决,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就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现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中国共产党内又产生了今天看来是严重的路线分歧。现在,这种分歧转变为对毛泽东思想的批判,认为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快了,主张要对资本主义进行“补课”,导致对社会主义的否定,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妨碍了生产力发展。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但是争论愈来愈大,最终总得解决的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认为:“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这些论点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 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
    我今年1月7日在新华网上发表《从纪念毛泽东诞辰活动看社会和党》中提出:“决议是三十多年前、文革刚刚结束不久的东西,许多受到文化大革命冲击的干部和精英情绪化的思维,不可能使他们有客观的态度,文化大革命的深远意义也不可能很快被人们所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过去了三十多年,越来越多的民众对文革有了不同于决议的认识,不少在文革中受到冲击的老干部,如王震已经认识到‘毛主席比我们早看了50年’。三十多年前的决议实际上已经不可能统一全党的思想,已经不为全国大多数人民所接受。党必须面对这个客观事实,不能对文革再停留在表面现象上看,要重新进行客观的深刻的认识,实事求是。”我认为,毛泽东是在文革后期,在他的晚年,在明知党内许多干部反对的情况下,把文革作为他一生做的两件大事之一,“可以看出‘文化大革命’在他心中的分量是多么重。”(逄先知与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导师,对他如此看重的事情,应当认真对待;在党内外对文革的认识与决议的分歧愈来愈大的情况下,再单方面说毛泽东思想不符合实际,或者推开这个问题不谈是不行的。“企图用空谈来回避这些问题,是最有害的、最无原则的做法。”(列宁:《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列宁选集》第二卷第402页)毛泽东思想是科学,探讨它也须要有科学的公正无私的态度。
    由于文革档案没有解密公开,我们还无法对文革进行客观全面的探讨。但是,大纲节目还是比较清楚了,而且这也是最紧要的。
    决议所提出的文革的错误,实际并未超出毛泽东概括的: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至于决议说“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说文化大革命是“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某些设想和论点加以误解或教条化”,“是毛泽东背离了毛泽东思想”,则需要搞清楚。
    无产阶级文化革命,早已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提出了。“由于现时中国革命不能离开中国无产阶级的领导,因而现时的中国新文化也不能离开中国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领导,即不能离开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但是,这种领导,在现阶段是领导人民大众去作反帝反封建的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所以,现在整个新的国民文化的内容还是新民主主义的,不是社会主义的。”我们看到,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就提出了文化革命的任务,当然,那时中国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因而还不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而是以无产阶级文化思想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的和重要的战线。”(《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701页)即在革命中,必须伴随有文化革命。
    1957年,毛泽东发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更强调“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他说:“单有一九五六年在经济战线上(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够的,并且是不巩固的。匈牙利事件就是证明。必须还有一个政治战线上和一个思想战线上的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即必须有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一切社会都需要倡导自己的社会文化。奴隶社会有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资本主义社会有文艺复兴;中国的封建社会也要推崇孔孟之道来维系。无产阶级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当然也必须倡导无产阶级文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需要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引导,社会主义革命就需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引导。《共产党宣言》说:“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所以,毛泽东说:“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所以,搞文化革命,不仅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也是历史上一切阶级革命和统治的经验。
    文化革命是一切革命的思想准备和革命总战线中的必要的和重要的战线。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民主主义文化革命的开始;《新民主主义论》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标志着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的开始;毛泽东西柏坡讲话,实际上已经标志着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开始;1966年开始的无产阶级文化革命,之所以叫文化大革命,就在于它是是史无前例的,最广泛的,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的文化革命,是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是解决恩格斯指出的在完全委身于劳动的大多数人之旁,“形成一个脱离直接生产劳动的阶级……并把对社会的领导变成对群众的剥削”(恩格斯:《反杜林论》,《马恩选集》第三卷第321页)问题的社会主义继续革命。回顾和分析已经走过的道路,我们会发现,社会主义国家着力于消灭剥削阶级,但等级制却长期维持着,并发展着,形成一个庞大的管理者阶层,甚至产生了官僚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作为国家的统治者和社会财产的所有者,至今还只是法律上的规定,实际上是各级政府和各个企业的领导人代表工人阶级,组成国家和占有社会生产资料。这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所在。人民群众还需要通过文化大革命,学习和实际地管理生产,管理社会。
    只有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众所周知的,是他与黄炎培的延安“窑洞对”。毛泽东提出:“只有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实践“窑洞对”,切实发动人民起来监督政府,人人起来负责。这首先说明,在延安时,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已经成竹在胸;而在取得国家政权之后,把这个理论转化为实践,“使所有的人暂时都变成‘官僚’,因而使任何人都不能成为‘官僚’。”“大多数居民能够毫无例外地执行‘国家职能’,这也就会使任何国家完全消亡。”(列宁:《国家与革命》单行本第98、106页)证明了毛泽东是一个忠诚于马列主义和自己思想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毛泽东为了防止共产党人不要脱离群众,当官做老爷,成为剥削阶级,不仅在西柏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两个务必”,批“武训传”,搞了三反五反、整风,而且进行了“鞍钢宪法”、“两参一改三结合”等等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没有根本解决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集中进行的两次文化大革命实践,一次是1956年的整风运动,一次就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两次文化革命都由于党内外的干扰,既得利益阶级的反抗,而没有成功。整风运动转变为反右斗争,虽然打退了资产阶级的进攻,但是党的干部却更官僚化,民主发展进程受阻了;文化大革命更是直接被否定,资本阶级借对文革的否定进行疯狂的复牌。
    事实已经证明了毛泽东指出的:“为什么列宁就没有停止呢?民主革命后,工人、贫下中农没有停止,他们要革命。而一部分党员却不想前进了,有些人后退了,反对革命了。为什么呢?做了大官了,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他有了好房子,有汽车,薪水高,还有服务员,比资本家还厉害。社会主义革命革到自己头上了,合作化时党内就有人反对,批资产阶级法权他们有反感。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
    毛泽东关于走资派的论点,在决议后,也已经被制定决议的主要领导者,邓小平和陈云证明,是符合实际的。邓小平指出胡、赵的问题就是支持搞资产阶级自由化,“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24、324、327页)。据说,李先念曾问陈云,文化大革命期间,毛主席讲党内有个走资派,从这几年来看,胡、赵像不像走资派呢? 制定决议的领导者之一陈云说,什么像不像,他俩就是走资派,他俩搞的那一套,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政见,证明他们是地地道道的走资派。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群众性的“触及灵魂”的“斗私批修”“兴无灭资”运动,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内容。如果不改变由阶级差别所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及其观念,就不能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差别,斤斤计较个人利益的思想文化是建不成共产主义的。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理,是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普遍规律。如果把这说是马列主义的“设想和论点”,而不认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理,那就不要说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加以误解或教条化”了。

毛泽东思想是世界的
    毛泽东反复强调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理论界一般都讲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中共七大党章提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现在突出地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实,这都没有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逄先知写的《〈毛泽东传〉对建国以来几个重大历史问题的研究》告诉我们,“从1948年11月起,毛泽东在审阅一些重要文件时,都把提到‘毛泽东思想’的地方删掉,改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或者就只用‘马克思列宁主义’。” 1954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专门发出一个通知。通知说:“毛泽东同志曾指示今后不要再用‘毛泽东思想’这个提法,以免引起重大误解。”毛泽东为什么用删去“毛泽东思想”的激烈方式来表示反对这种提法?1954年12月19日,他在同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座谈政协工作时解释说:“我们不提毛泽东思想。如果把毛泽东思想同马列主义并提,有人会以为是两个东西,为了不使发生误会,就不提毛泽东思想。”显然,毛泽东看得很清楚,这种提法可能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事情的发展正是这样。
    我认为,毛泽东思想不仅是马列主义的实践,而且是继承和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一样,它是世界的,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普遍真理。刘少奇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刘少奇:《在1949年的亚洲澳洲工会代表会议开幕词》),现在,应当解除去“中国”的限制,直接表述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用和发展”。

支持红色文化,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码

微信打赏


握手
2

雷人

路过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