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时代组织农民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社队企业等,是农村农民第一次创业。共27年。三中全会后联产承包和乡镇企业,是农村农民的第二次创业。有37年了。农村农民第三次创业一直迟迟没有到来。
为什么?这是因为: 2亿多户分散小农自主生产、自主经营,无序过度竞争,只能生产经营出贫困!用世界上最贵的生产资料生产出最没定价权、最没竞争力的农产品,怎么不贫困呢?让中国农民恢复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小农参与全球化农业竞争,这才是真正的体制问题! 亿万小农,每家每户都有点地,八十年代劳动力没有价格,农业生产机会成本极低,且农产品短缺,且没有加入全球化,所以联产承包促进增产就能增收,所以八十年代小农能赚钱。现在,小农更加分散,加入了全球化、农产品过剩,增产减收,且劳动力价格很贵,农业生产机会成本极高,所以,小农大量抛荒,造成农业资源极大浪费。这也是真正的体制问题--分田单干的体制真不行! 分田单干死路一条了!因此,数亿分散小农不得不夫妻分离、父母子女分离进城打工维持家庭不破产。进城务工的农民,想用自已的承包地等财产抵押贷款创业,但没有金融机构愿意为小农财产权、集体成员权的实现提供金融支撑。这其实也是体制问题,说明农村金融体制坏透了! 农村农民第三次创业迟迟没有到来,内需扩大空叫喊了二十年,根本的问题是体制问题。体制的问题是改革停止后导致体制僵化所致! 农村农民第三次创业,精准扶贫,扩大内需,势在必行!这必须再次启动体制改革:在市场条件下,把农民再组织起来,把要素再集约经营起来,让农民的产权和集体成员权等流转交易起来! 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底线的前提下,通过村社内置合作金融,创建内置金融村社及联合社新体制,实现"三起来",促进农村农民二次创业。 农民农村等得太久太久了! |
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