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焦点述评 查看内容

毕福剑的言论自由与张千帆教授的对话

2016-10-4 22:29| 发布者: 红色记忆| 查看: 2599| 评论: 1|原作者: 邋遢道人|来自: 红歌会网

摘要:  毕福剑的言论自由与张千帆教授的对话   邋遢道人   (作者注:一种体裁,并无对话)   贫道:   张千帆教授,看了您《言论自由及其界限》的短文,问您几个问题可以吗?   教授:   尽管问。   贫道: ...

 毕福剑的言论自由与张千帆教授的对话 

  邋遢道人

  (作者注:一种体裁,并无对话)

  贫道:

  张千帆教授,看了您《言论自由及其界限》的短文,问您几个问题可以吗?

  教授:

  尽管问。

  贫道:

  你说毕福剑对毛泽东的评价属私下谈话,法律上也是受保护的不应该追究……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好像领导和个人就应该出来管,其实没什么必要。想问一下,您认为政府领导和个人出来管毕福剑了吗?

  教授:

  政府虽然没有因他的言论处理他,但央视最后让毕福剑离职难道不是一种变相处罚!?

  贫道:

  你知道歌手李宇春吗?

  教授:

  当然知道,湖南台第一次超女选拔第一名,唱得很好。说她干什么!

  贫道:

  李宇春当选超女后,一家饮料公司请她做了广告,结果销售量不升反降,你知道为什么吗?

  教授:

  不会吧。第一得票最多,也就是多数人喜欢她,销售应该增加才是呀!?

  贫道:

  一般人都是这样估计的,但这里一些情况可能您没考虑到。按照当时超女评选办法,最后把票投给李宇春的肯定不是所有投票人中的大多数,而是极少数。也就是说,参加投票的大多数人是不喜欢李宇春的,甚至可能是讨厌李宇春的。

  教授:

  不会吧,李宇春得第一,肯定是所有参选选手粉丝最多的,怎么会大多数投票人讨厌李宇春呢?

  贫道:

  比方说总计有10个参选选手,每轮淘汰最后一名。李宇春的粉丝最多,有100万人。第二多的周笔畅90万人,然后粉丝递次少10万人,最少的选手只有10万粉丝。比赛开始了,10万粉丝的首先被淘汰。那么这10万粉丝会不会立刻反转,继续参选并把票投给剩下的某个歌手呢?

  教授:

  一般不会,粉丝嘛。要是对偶像说变就变,哪里还叫粉丝!偶像失败了粉丝大多数不会再去参选了。

  贫道:

  教授很内行嘛。那么这10万败选的粉丝会对剩下的选手会更尊敬了呢,还是更轻蔑了呢?

  教授:

  多数会更轻蔑。

  贫道:

  是的,他们可能本来对其他选手还没什么,反而因自己的偶像落选找各种理由去讨厌还在比赛的选手——A选手调都没唱准,B选手……。这样,到李宇春与周笔畅对决时,已经有接近360万个投票人(落选的8名选手粉丝总计)讨厌李宇春和周笔畅。最后李宇春获胜,再加周笔畅的90万粉丝。最终喜欢李宇春与讨厌李宇春的人数是14.5!

  这就是为什么李宇春的粉丝可能最多,但讨厌她的人可能更多!

  教授:

  还真是这个理儿,讨厌李宇春的会多余喜欢她的。看来选举的学问很大的。

  贫道:

  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饮料商把李宇春形象印在饮料罐上。消费者A是李粉,会不会因为看见罐子上印着李宇春头像,本来打算喝一瓶的,改喝两瓶?恐怕很难。消费者B本来常喝这个品牌,但选超女中一时讨厌了李宇春,突然发现到饮料罐上有李宇春头像,会不会换瓶别的饮料?非常可能!

  所以李宇春当时被称为广告毒药

  教授:

  你说的也许有道理,但这与央视辞退毕福剑什么关系呢?

  贫道:

  性质一样的事情。对把节目收视率放第一位的电视台来讲,主持人能迷死多少人不重要,主持人被很多人讨厌却非常重要。这与喝饮料一个道理——再迷也不会打开两台电视看这个主持人。

  黄健翔多棒呀!其他足球解说员给他提鞋都不够格,贫道就是他的粉丝。但央视干嘛放他走呢?因为他在德国世界杯期间他解说意大利对澳大利亚那场球时,对意大利也太那个了,语言表情太失态了。这让巴西迷、英国迷、德国迷、阿根廷迷……们很不爽。很可能看见黄健翔的脸就换台,即使不得不看的比赛也把音量调到零。

  这不是别的问题,是收视率问题,是广告收入问题。央视再让黄健翔主持足球不是自杀吗?

  一样道理,央视辞退毕福剑是必然的,不见得与他骂毛泽东有关。即使他骂的不是毛泽东而是别的名人,只要这个人很多人非常在意,像球迷一样一不合辙就敢翻脸,就会有一大批观众看见老毕就恶心,就换台。央视领导能怎么样?你老毕再能蛋也给我走人!

  教授:

  也可能有这方面因素。但我觉得央视还是从政治角度考虑的。

  贫道:

  见仁见智吧。贫道觉得即使没有政治因素,这种在观众中引起轩然大波的主持人央视无论如何不能留。

  另外,您好像对老毕视频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不以为然。当时网络上确实一边倒地批判毕福剑,你觉得这些骂毕福剑的言论是不是也应该属于您说的法律上也是受保护的”?

  教授:

  ……——当然,也受法律保护——前提是不骂人!还有问题吗?

  贫道:

  还有一个与毕福剑无关的。您文章中说:限制言论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比如在大跃进时期,鼓励人口政策,是否允许争论,正是由于不允许讨论,导致了一场大饥荒。

  您是指1957-1959年对马寅初新人口论的批判吗?

  教授:

  是的。大家都知道,马寅初先生是最早论证了计划生育的必要性,指出中国不搞计划生育会出现人口灾难。但毛泽东认为人口越多越好,什么人多热情高,干劲儿大,一直鼓励生育。1957年反右一直到1959年,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受批判。于是有错批一个人,多生三个亿的说法。如果当时言论更自由点,允许对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充分讨论,及早实施节育等计划生育政策,五十年代末中国人口就不会那么多,即使发生饥荒也不会那么大。

  这个事实证明,言论自由是非常重要的。

  贫道:

  您说的事实基本都有,但讲的不完整。要想搞清楚这件事儿,还是要把关于计划生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一排:

  19539月,周恩来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基本任务》说:我国人口大概每年平均要增加一千万,那么十年就是一万万……这样多的人口,要满足他们的需要,就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同年3月政务院批准了卫生部关于《避孕及#FormatStrongID_50#法》。

  19545月,邓小平在来信上批示:我认为避孕是完全必要和有益的,应当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195412月,刘少奇在节制生育问题座谈会上强调:现在我们要肯定一点,党是赞成节育的。

  19552月,马寅初在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小组会上首次提出控制人口的,会上其他代表有不同意见。

  19553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人口问题的指示》。

  19561月中央颁布《1956年至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第29条第3项规定:除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在一切人口稠密的地方,宣传和推广节制生育,提倡有计划地生育子女……”

  195610月,毛泽东在接见时说过去有些人批评我们提倡节育,但是现在赞成的人多起来了……社会的生产已经计划化了,而人类本身的生产还是处在一种无政府和无计划的状态中。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对人类本身的生产也实行计划化呢?我想是可以的。

  19572月,马寅初在国务院最高会议上提出计划生育。毛泽东接着的发言说: 人口控制现在是无政府主义状态……政府应该设立一个部门或一个委员会,人民团体可以广泛地研究这个问题,是可以想出办法来的。总而言之,人类要自己控制自己,……实现有计划的生育。这一条马寅老讲得很好,我跟他是同志。从前他的意见没有放出来,有人反对,今天算是畅所欲言了。

  19575日,马寅初在人民日报发表《新人口论》,这时反右已经开展一个月了,正值高潮。虽然有争论,但马寅老并未因这个言论此划为右派。

  1958年和1959年,陈伯达、康生等以《新人口论》理论基础是马尔萨斯人口论为由组织批判了。

  教授:

  这些事情我不完全清楚,但你罗列的事情不正好说明共产党和毛泽东出尔反尔,对计划生育最终还是不赞成的。

  贫道:

  我觉得您对上面事实的时间以及当时的背景分析的有些偏差。

  显然,共产党早在1953年到1954年就提出要实行节育,控制人口增长,并且已经颁布了具体的节育政策。马寅初是1955年论证了控制节育的重要性的,而且共产党第二个月就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布《关于控制人口问题的指示》。

  教授:

  谁先谁后有什么可争的呢?系统论证计划生育的必要性总是马寅初完成的吧。

  贫道:

  是的,共产党这些领袖不是研究人员,当不当计划生育理论创建人不重要。看来您不太清楚马寅初和共产党的关系。马寅老和共产党可是老朋友了。抗战期间共产党迫使国民党释放坐了2年监狱的马寅老,1948年马寅老就早早到了北京与共党共商国是。他真心想为新中国奉献力量。几个时间点的逻辑应该是:

  共产党解放不久就注意到必须实施节育控制人口增长,并制定初步的计划生育政策,而全国政协常委,身为经济学家的马寅老注意到这个问题,想国家之难,急共产党之急,在1954-1955深入基层进行了两年人口调查,两年后交出一份研究成果。

  这样理解不是更合乎事情本原的逻辑吗?

  教授:

  但是共产党还是组织批判了《新人口论》嘛。我说的重点就是要言论自由,允许争论。57-59年批判了马寅初,计划生育政策就停摆了嘛。

  贫道:

  有些情况你还是忽略了。首先,如果看看当时的批判文章以及康生和陈伯达的言论,批判并不是中国是否需要实行计划生育和节育政策,而是指责《新人口论》的理论基础来自马尔萨斯的机械人口理论。完全是学术之争。虽然批判文章占主流,但马寅初每次回答也都发表在同样的刊物上了。就在就在反右开始后,马寅老依旧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再谈我的平衡理论中的团团转理论》和《再谈平衡论和团团转》两文,并且并未因此划为右派。1959年,马寅老写了5万余字的《我的哲学思想和经济理论》一文,文章的附带声明,其一就是接受《#FormatStrongID_81#》的挑战书。虽然批判文章更多,但无论再激烈,上纲上线,只要都是口头的,都属于自由争论言论自由。马寅老的政治、经济、生活待遇始终没有因为发表《新人口论》受影响。

  教授:

  也许当时给了马寅初说话的权利,但是,这场批判总是影响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否则怎么有错批一个人,多生三个亿?

  贫道:

  这样说您也注意到当时的大批判并不是一言堂,而是大批判-大辩论了。被批判者能在全国主要媒体上发表三篇长文,即使今天也少见。

  关于错批——多生问题,我已经解释了。看看批判原文就知道了,争论焦点是《新人口论》的基础理论究竟姓社还是姓资问题,确实言语粗暴,确实上纲上线。但对节育和控制人口没有人反对,也没人敢反对!因为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已经下发了开展节育的文件,以中共中央的名义颁布了节育和控制人口增长的指示。按当时的政治气氛,争论不涉及是否应该实施节育政策才正常!

  1959-1961年由于饥荒,人口增长放缓。1962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就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1963年的第二次城市工作会议上,都明确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和实施办法。你知道计生委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教授:

  好像是1981年。

  贫道:

  严格讲是19641!1964年中共中央就成立了计划生育办公室,国务院国务院成立了国务院计划生育委员会。同年四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预算科目中增设计划生育支出一款,列支卫生部卫生事业费项目专款专用。1971年国务院批转了《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1981年无非是把计生委升级成部级编制而已。

  查查全世界哪个国家像共产党当时那样重视计划生育,还真的当回事儿?没有嘛。

  教授:

  就算是这样,起码毛泽东是不想搞计划生育的,很多资料都讲到他不赞成计划生育。比如说什么人多热情高,干劲大等等……

  贫道:

  能不能提供毛泽东明确说搞计划生育不合适,节育不好,人口增长放缓了不好的原话?我看到很多与你一样看法的文章,说到毛泽东反对计划生育,反对控制人口,引述的话都是说人口多了也不怕,有办法解决的意思。没有一句显示出毛有希望人口多,不打算实施节育政策的内容。相反,有很多毛泽东主张节育、主张控制人口的事例。一些说人多热情高干劲大的话是针对一些地方跨区县合作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的赞赏。难道这样的农田水利建设不是人越多越好吗?

  毛泽东在五十年代初不断讲不怕人口多是因为此前艾奇逊给美国国务院白皮书中说,中国5亿多人口,历代政府都没能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暗示中共养活不了5亿人口。当时不仅民主人士包括很多共产党干部也觉得中国吃饭问题不好解决,有悲观情绪。毛泽东说不怕人口多,革命个生产能解决这些问题,是给大家鼓劲儿。以毛泽东的智慧,能不知道艾奇逊说到点子上了吗?不知道人口问题现在和将来都是大问题吗?

  说毛泽东缺少国家大事的基本判断力,问问蒋介石信不信,问问杜鲁门信不信!

  教授:

  无论如何,五十年代后期围攻、批判马寅初先生总是错误的,起码对计划生育的实施有副作用。而且这样迫害一个一心为国家的老人是完全错误的。要不是这样,为什么会有给马寅初先生平反的事呢?

  贫道:

  贫道也认为,陈伯达、康生组织到对《新人口论》的批判有些过分。但总体来讲这场批判还是论事不论人。这些批判都是笔墨官司,并没有像文革期间那样对当时人的人身和家庭有直接的伤害。共产党和政府并没有改变马寅老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现在网上有些文章说什么马寅老被划为右派、右倾分子,北大校长被解除职务,这都是瞎扯。马寅老属于宁折不弯的人,康生陈伯达对他的批判没能让他改变态度,马寅老都是顶着干的。19601月,马寅初自己到教育部提交了辞去北大校长职务的辞职书。这个辞职书肯定是被迫写的,但这个被迫没有具体的人或者机构的压力,是马寅老自己觉得既然北大教职员已经都在批判自己,这个校长也没法干了选择了辞职。

  至于八十年代有人提出北大给马寅老平反,贫道至今也不清楚为什么,最奇怪的是这个平反怎么操作。因为当年马寅老直至退休,头上并没有任何一个组织认可的帽子,因此政治上的平反是没有操作抓手的。

  那么理论上平反?说批判《新人口论》的理论完全是错误的,马寅老的说法是完全正确的。有人提出北大对马寅初缺少一个道歉。有这样的平反吗?凭什么是北大道歉而不是写文章的人道歉?如果有人指出马寅老的文章确实值得商榷,谁再给写这些文章的人道歉呢?

  还是要指出的是,这个批判是一些人认为《新人口论》有马尔萨斯人口论的逻辑,主要的对着这一点批判的。对于国家推行计划生育和节育政策的正确性,没人质疑。

  教授:

  马尔萨斯人口论当时被定为资产阶级人口理论,这种用阶级划线来分辨一种理论对错的方法是从苏联那里来的,对理论讨论非常不利。而且,据说《新人口论》里还专门有一部分是批判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说马寅初的人口论有马尔萨斯的理论纯粹是鸡蛋里挑骨头!

  贫道:

  你了解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核心内容吗?

  教授:

  知道一些。马尔萨斯的代表作是《人口原理》,基本论点是: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规律。人类只能通过饥饿、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减人口实现均衡。

  马寅初先生怎么会同意这种观点呢?

  贫道:

  给你念几段马寅老当时的说法:

  解放后,各方面的条件都好起来,人口的增长比过去也加快了。近几年人口增长率已达到30‰,可能还要高,照这样发展下去,50年后中国就是26亿人口,相当于现在世界总人口的总和。由于人多地少的矛盾,恐怕中国要侵略人家了。要和平共处,做到我不侵略人家,也不要人家侵略我,就非控制人口不可。

  中国人口这样发展下去,十年后有八亿一千万,五十年后多少?吓死人!二十六亿一千九百万

  马寅老的这些说法显然没有摆脱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基调:即如果不实行节育,人口增长是几何级数的,一定快于粮食增长。到时候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可能是战争。所以所谓《新人口论》其实并不新,起码没有脱离《人口原理》的窠臼。在那个时候受批判并不冤枉。

  教授: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不能说完全没道理吧。人口确实能按几何级数增长,而食物增长总是受限的。难道还有别的人口理论吗?

  贫道: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只是来自他的经验,虽然是观察的结果,但只是因为他所处时期特殊,提出的人口理论属于瞎子摸象

  十八世纪中叶以前,欧洲人口年增长率不到0.3%。人口增长缓慢主因是疾病和饥饿,不是战争。而此后50年增长率达到0.5%。马尔萨斯人口论就是这时候产生的。实际上人类增长率最快时期是是二十世纪后半期,1950-1980年世界人口年增长率达到1.89%,学者惊呼人口爆炸。但同期世界粮食总产年增长率达到3.07%,远高于人口增长。人均粮食增加了100公斤。此后世界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1980-2008年降为1.47%,而世界粮食增长率依然高于人口增长率(1.73%)

  所以马尔萨斯人口论确实是有严重缺陷的。最主要的是,根据这种理论,人类之间互相残杀成为逻辑结果,变成一种合理的事情。不批判行吗?而马寅老糊里糊涂还真把人口增长与战争联系在一起了,就算拿到今天也会有人批判。

  教授:

  作为一种学术理论,批判批评,争论来争论去都可以。但政府组织批判就不对了。难道共产党还怕一种理论吗?我觉得现在的学术气氛就好多了,这些年来基本没发生过共产党集中对某种新思想进行什么大批判。大批判就是极左的产物,是民族的灾难,再也不要有了!

  贫道:

  这一点贫道还真与你的看法不同。贫道倒是认为这二十多年太缺少认真的批判,一些本来只是某些领域里的一种理论观点,一家之言,但经过主流不断拔高,已经逐渐神化,变成神圣不可丝毫怀疑的东西。实际上迷信就是这样来的。

  比如民主无非是政治制度的一种样式,市场经济只是经济制度中的一种制度,而科学也只是认识世界多种方法中的一种。但是现在中国有讨论这三个概念的机会、场合和条件吗?没有了,因为把这三个东西神话的精英群体把持着舆论工具,占据着大学讲台,甚至充满了官员阶层。中国对这三个东西的讨论环境,比国外都要差。

  任何意识形态一旦神化了,神圣了,不容讨论了,就出麻烦。实际上中国的这三套理论已经既与事实无关又在逻辑上不周延,对国家和民族的危害很大。而今天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基本是不可能的。除了一条:政府出面组织批判,大批判大辩论。

  当然,这个题目不是今天能说清楚的。贫道提出这些是想说不是政府组织对某种思想进行批判就一定是错误的。政府没有在八九十年代组织对计划经济的批判吗?贫道以为,今天的问题恰好出在政府对意识形态里的混乱现象撒手不管,任其危害心灵和社会。当然也有执政党稍微手段硬一些,立刻有一个坚决的一致的反对声音让他们缩回去了。

  教授:

  看来咱们的看法是完全对立的,很难这样继续讨论下去了。

  贫道:实在对不起,本不想这样。




握手

雷人

路过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