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指数研究院最近公布了全国300城市,今年前九个月卖地所得收入接近2万亿。这份数据说明了什么?被楼市新政狂轰过的房价将怎么走?上市公司集体买房买地是怎么了? 中国指数研究院最近公布了全国300城市,今年前九个月卖地所得收入接近2万亿。 数据显示,2016年1-9月,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19262亿元,同比增加40%。 住宅用地出让金总额15021亿元,同比增加56%。其中,土地出让金最高的是南京市,达到1405.4亿。无锡同比涨幅大,达到470%。 中指院报告认为,上半年,一线城市收缩供地规模,二线重点城市成为房企争夺主战场;三季度以来,市场热度由杭州、南京蔓延至苏州、合肥、厦门、郑州等城市,房价伴地价同涨引发近十个城市出台楼市及土拍新政,四季度一二线城市将再次进入政策紧缩期。 上市公司近百亿元买房买地 六成集中在北上广深
在地点的选择上,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买房买地成为上市公司的特别偏好。在所有购买土地和房产的计划或方案中,六成发生在北上广深。 财务报表显示,上述53家在楼市投入千万元以上的上市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为79亿元,为买房买地投入的八成左右。 北京一家新三板挂牌公司的高管表示,虽然住宅价格不断上涨,但由于在持有环节和交易环节税费较重,企业更倾向于通过一些“套路”进入楼市。有的直接收购房企或向原先持股的房企增资,有的将上市时的募集资金改变用途或用超募资金买房,有的将上市公司资金投向房地产私募基金。 另外大量金融机构特别是保险机构的资金也大规模进入楼市。比如7月底,SOHO中国宣布将旗下位于上海陆家嘴的项目SOHO世纪广场整售于国华人寿保险,成交总额为32.97亿元,折合单价达每平方米7.67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