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焦点述评 查看内容

一定要批倒“王长江”(十六)

2016-12-6 11:03| 发布者: 红色记忆| 查看: 1590| 评论: 2|原作者: 刘金华|来自: 投稿

摘要: 一定要批倒“王长江”(十六) 刘金华 写“批十六”,我有关民主政治历史知识太少,也偏于马克思主义方面,关于古代社会,除了学生时代从教科书上读到了一点,摩尔根的《古代社会》这本书也没有见过,都来 ...

             

           一定要批倒“王长江”(十六)

                      刘金华

写“批十六”,我有关民主政治历史知识太少,也偏于马克思主义方面,关于古代社会,除了学生时代从教科书上读到了一点,摩尔根的《古代社会》这本书也没有见过,都来自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只能照本宣科,提出自己的观点,抛砖引玉,希望专家学者参与进来,根据你们所掌握的史料,提出自己的观点。也请大家去读原著,避免被我不准确的摘引,干扰大家的判断。王长江也完全可以有理有据地反驳我。批倒“王长江”,一定要摆事实讲道理,实事求是,弄清楚问题;拨乱反正,捍卫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党。

我在“批十五”中提出了一个观点,民主与民主政治不同。我没有马恩全集,不知道马克思主义是否明确提出这个观点,但是,无疑从我所读的马列毛著作中,可以得出这个观点;这个观点符合实际,特别是,这个观点可以说明民主制的发生发展实际。我在后面探讨社会主义民主时,要运用和进一步论述这个观点。

“批十五”强调提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政治的和文化的变迁,都应当从经济的变化中寻找根据,“而不应当带有任何神秘和思辨的色彩。”政治、当然包括民主政治的变革,归根到底是基于所有制的要求。许多人讲“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但是在讲民主政治时,却忘记了这一个基本原理。王长江提出的“向领导市场经济的党转变”,我在明年才能谈到,现在可以据以说明,出于阶级本能和客观规律的不可抗拒,王长江必然地会把党的建设与经济、所有制相联系。作为马克思主义者,讲党的建设、从严治党,不忘初心,决不能忽略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一句话:“消灭私有制。”离开了这句话,不可能懂得什么是共产党,怎样建设共产党。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这部著作的书名,已经指明了私有制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解体,国家产生的根源,也阐明了自然民主的发生和消亡的根据和线索,马克思主义给了我们解读历史的密码,研究民主发展、国家和政党产生的科学钥匙——一切民主、国家和政党的发生,“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写道:“我们已经国家希腊人、罗马人和德意志人这三大实例,探讨了氏族制度的解体。最后,我们来研究一下在野蛮时代高级阶段已经破坏了的氏族社会组织,而随着文明时代出现又把它完全消灭的一般经济条件。在这里,马克思的《资本论》对我们来说是和摩尔根的著作同样必要的。”恩格斯告诉我们,研究历史,了解史实是必要的,同样,了解这些史实发生的经济条件一样是必要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党内产生六中全会所指出的那些严重问题,除了领导干部的理想信仰灭失外,经济基础的改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认为有必要转述恩格斯对氏族制度的产生和消灭的表述。很长,我只能概述,希望大家去读原著,比看我的转述完全。准确。

“氏族制度的伟大,但同时也是它的局限性,就在于这里没有统治和奴役存在的余地。在氏族制度内部,权利和义务之间还没有任何差别;参加公共事务,实行血族复仇或为此接受赎罪,究竟是权利还是义务这种问题,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不存在的;在印第安人看来,这种问题正如吃饭、睡觉、打猎究竟是权利还是义务的问题一样荒谬(王长江应当好好读)。同样,部落好氏族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不可能的。”

这种社会状态的经济基础是:人口是极其稀少的;分工是自然产生的;家庭经济是共产制的,凡是共同制作和使用的东西,都是共同财产。

社会第一次大分工,是游牧部落从其余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随之产生了畜牧业、农业、家庭手工业的分工;因而也是经常的交换成为可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有了剩余劳动产品;奴隶产生了,从而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裂,即分裂为两个阶级:主人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奴隶的大大增加,奴隶的强制性劳动成了整个社会的上层建筑所赖以建立的基础。

妇女的家庭劳动已经处于次要地位,对偶婚制向一夫一妻制的逐步过渡而使父权制被确定下来家庭;与之平行的是土地起初暂时地、后来便永久地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它向完全的私有财产的过渡,完成。这样一来,在古代的氏族制度中就出现了一个裂口,个体家庭已经成为一种力量,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了。把人类社会引向野蛮时代高级阶段。分工,交换,家庭,使得社会除了自由人好奴隶之间的差别以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催生了私有制和新的阶级的划分,有决定意义的是产生了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商品交换的阶级——商人。

“氏族制度是从那种没有任何内部对立的社会中生长出来的,而且只适合于这种社会。除了舆论以外,它没有任何强制手段。但是现在产生了这样一个社会,它由于自己的全部经济生活条件而必然分裂为自由民和奴隶,进行剥削的富人和被剥削的穷人,而这个社会不仅再也不能调和这种对立,反而要使这些对立日益尖锐化。一个这样的社会,只能或者存在于这些阶级相互连续不断的公开斗争中,或者存在于第三种力量的统治下,这第三种力量似乎站在相互斗争着的各阶级之上,压制它们的公开的冲突,顶多容许阶级斗争在经济领域内以所谓合法形式进行。氏族制度已经过时了。它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会之分裂为阶级所炸毁。它被国家代替了。”

“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第一点就是它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第二个不同点,是公共权力的设立,这种公共权力已不再同自己组织为武装力量的居民直接符合了。这种特色的公共权力之所以需要,是因为自从社会分裂为阶级以后,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已经成为不可能了。……随着国内阶级对立的尖锐化,随着彼此相邻的各国的扩大和他们人口的增加,公共权力就日益加强。”

“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

……

有两位乌有之乡网友对钱昌明的《共产党员、“党性原则”与党组织 ——由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引发的联想》的评论有深意,特引录,供思考。

 2016-12-01 12:01匿名(139.212.247.*)的评论:“王长江事件,怎么至今仍无下文?因为目前中国还远没恢复到‘党管干部’,而是干部在管“党”,一些党的干部正在以自己的意志改造“党”!他们早已把“党章”抛到九霄云外,坐在那里以党自居,谁反对我,就是反党,我就是党!至于党章、党的最终目标、党的历史使命可以随便反对、诋毁、颠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2016-12-02 10:35匿名(39.188.79.*)的评论:“就是枪毙了王长江,同王长江之流的斗争仍要继续,中国仍有许多的邓长江,温长江,袁长江……斗争的目的是以点带面,更好的打击隐藏和暴露的‘王长江’。”

 

 

 



 


握手

雷人

路过

鲜花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