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孩子,我不敢盼你们长大

2017-2-17 22:42| 发布者: 草原| 查看: 1435| 评论: 0|原作者: Sword|来自: 思行学社

摘要:   (图为摄影师解海龙于1992年拍摄的作品《全校师生》。本文正文为寒假返乡采访家乡三位女孩和一位男孩的采访内容整理分析)  TFBOYS成员王源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第六届青年论坛上呼吁“优质教育”、“公平教育”, ...

  (图为摄影师解海龙于1992年拍摄的作品《全校师生》。本文正文为寒假返乡采访家乡三位女孩和一位男孩的采访内容整理分析)

  TFBOYS成员王源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第六届青年论坛上呼吁“优质教育”、“公平教育”,而在中国湖南省僻远村庄里的一位老师接受采访时这样对我说:“这些孩子,我不敢盼着他们长大。”

  1

  受访的一对双胞胎女孩表示,在她们六、七岁的时候,住在她们家不远处的单身汉就诱骗她们发生了关系。“没有人告诉过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只是每次他都会给我们钱。”

  女孩在各种公共场所遭到性骚扰,曾一度是微博上热议的话题。城市的酒店里、公交车上,性骚扰现象往往能通过监控录像等手段查明原委,大家的防范和抵抗意识也相对较高。一旦出现这类事件,总有许多人为其声讨正义。但在贫穷落后的农村,这些女孩就在自己家人左右,遭到侵害的地点离家不过一里地,然而悲剧就这样一次次发生了。在性教育连同其它一切必要的成长教育缺失的环境里,她们往往不知道性骚扰、性侵害为何物,缺乏基本的生理知识,不知道那些事情会对自己的一生产生多大的影响。但她们毕竟能领会到这其中的羞耻和痛苦,由于害怕,往往不敢将这些事情告诉家人。等到有意识作出抵抗之时,她们的身心早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性侵害对年轻女孩造成的心灵伤害往往要在耐心的引导之下,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过来,而这些身处农村的姑娘,哪有机会获得这样的帮助呢?身心上的创伤让她们如何面对未来?

  2

  几十块钱一本的名著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负担过重,在作者的家乡,孩子们攒着的钱只愿意用来买一本本几块钱的言情小说。相对于名著而言,言情小说更具有吸引力。“看过之后我觉得自己也有可能拥有像灰姑娘那样的人生!”一个孩子说,“你也看看吧,真的很好看!”

  除了这些在她家中已经堆成小山的书,这个女孩还沉溺于青春偶像剧。谈起来的时候,她的眼睛在放光:“我不会读书,会打扮得漂亮就行,只希望能早早嫁给一个有钱人。”

  这两个女孩说这些书最初是同学推荐给她们的——“学校里大家都在看,不看你就没法和她们聊天。”

  不得不想起之前公众号“愚公天下”推送的有关玛丽苏女士一文,道出这类言情小说的本质为“普通人的白日梦”,只是为了“顺遂大家简单的愿望,并给大家一些安慰”。在精心运营之下,这些大量炮制的言情小说和言情剧的确非常容易看懂,并且在这满眼尽是土路和砖瓦房的村落里,给孩子们萌动的心营造出一个个泡沫一般绚丽而虚假的梦境。农村孩子的思想被精神鸦片啃啮,无力面对贫困乏味的生活,接受着资本时代拜金、奢靡享乐的价值观的熏陶,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全然寄托在灰姑娘的水晶鞋上。事实上却身在这个竞争激烈、资本为王的社会的最边缘处,几乎无所谓前途。一本本华丽包装的小册子,已然成为农村孩子精神世界中的一个个毒瘤:在这些文艺作品的梦境里,他们丝毫不能增添对真实社会面貌的认识,难以对自身的处境作出反思,甚至不能获得自我智力和精神上的成长,更何谈去改变现状?

  3

  “我在网上认了许多‘哥哥’,他们比爸妈还关心我,爸妈那里永远只有打和骂。”眼前这个女孩已经在“哥哥们”的“传授”下学会了抽烟等不良习惯。

  一个男孩经常走十几里路去镇上的网吧玩游戏。“上网的钱是谁的?”“奶奶。”“奶奶支持你玩游戏吗?”“这钱……是我自己拿的。”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的教育全盘托付给了爷爷奶奶一辈,代沟的存在成为了孩子与长辈沟通不可逾越的巨壑,老人们往往很难对孩子起到管教作用,更难取代父母完成孩子心灵上的引导与呵护的地位。央视《新闻周刊》曾有采访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性格孤僻等心理性格障碍,伴随着成绩差、逃学、抽烟等恶习。

  随着智能手机使用越来越广泛,农村的人们觉得不管有钱没钱,总要手里握着智能手机才够气派,孩子们同样有这般心理。有些孩子因为长期缺乏理解和关爱,只得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求弥补,不少辨别能力弱、防范意识差的孩子就被网友怂恿上歧途。而网络游戏,则是比“玛丽苏女士”更吸引一些孩子们的存在,面对形形色色的网游、手游,“不上瘾者半,不氪金者又半”。

  他们成为了社会所摒弃的“问题少女”、“网瘾少年”,难道是因为他们不够勤奋和努力吗?还是说他们缺少了所谓“成功者”的天分?只是又有谁曾给过他们成为“好孩子”的机会呢?

  4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就在几个月前,此地刚发生一起13岁留守儿童上吊自杀的事件。类似的事件不绝于耳:就在除夕夜里,云南省17岁少年小宝(化名)喝农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遗书中说要以死减轻家庭负担、不再背负父亲给的过度的压力……(小宝遗书全文附于文末)

  (爷爷奶奶和小宝的家,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电器)

  受采访的这些孩子在童年时期便承担了过多的创痛和苦难、不公和黑暗,人格和能力都没能得到良好的成长,甚至早早步入歧途。于他们个人而言,长大后便需要全力承担家庭重责,很难另谋出路,必然面临种种困境与打击;于社会而言,他们难以贡献更多的力量,中间有的人甚至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如果全面、有力的保护和教育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一直缺失,孩子们可能连步入正途的机会也没有。

  在如今的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使这些孩子难以逃出世代困在底层社会的恶循环,而影视剧、互联网产品等资本因素的侵入又极大地增加他们跳入新困境的可能。如果仅凭政府将学校教育资源进行更优化的分配的个别政策举措——事实上连这一点也难以做到——而城乡差异的结构性困境仍没有解决,完善的成长环境和光明的未来对于孩子们而言依旧遥不可及,任何政策产生的实际效用都只不过是隔靴搔痒。

  “孩子,我不敢盼你们长大”, 我和多少农村老师一样力不从心,而又如鲠在喉。

  (文中采访内容来自作者好友)

  附:小宝遗书全文

  我逢过年受气、受罪,人人都有一颗心,心是肉长的,但是我的父亲是不知进退。人人过年,欢声笑语,高高兴兴,但我去年、今年,没有得到好日子过,去年(被父亲)打骂、逼问账目,只因为一点小事情,我过完年,上有七十几的爷爷奶奶,下有十八九岁的哥哥,我无法接受。

  为什么别人都有好的家庭,为什么?我没有,别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而我却只有在阴暗的阳光里度过,我不希望有什么好的生活,我只希望我有一个好(的)个人生活,不受他人的气。

  在这十五年里(爷爷奶奶抚养了他15年——记者注),我感谢我的爷爷奶奶,是他们教我学会了为人处事,但是我的爸妈在(这)些年里没有一天是他们照顾我,但我不恨他们,因为他们有很大的负担。但是,我希望我父亲改改脾气,不要那么火爆,每一个人都有一颗自己的心,人心隔肚皮,我不知道他们的心是什么颜色,为什么要逼得子女自杀。

  我还很年轻,不是那么想死,但我受不了气,不要把脾气撒在自己儿女身上,他们是无辜的,上帝把他们送你们身边是希望他们得到爱,而不是父母的怒火,为此我必须申明:我的死与我的家人有着很大的关系,原因是我爸爸,他总是给我压力,给我难过,我死了是对我自己的一个解脱,从而为家庭减轻负担,为他们省下一笔钱,同时我将不再受我爸爸的气。

  如果我不死,那么我将活活(地)受罪,我是那么希望自己不是人,而是一个水里游的、天上飞的,不管怎么我都将会快乐开心,不会流泪,我不会后悔,我后悔得(的)是我投错了胎,世界那么大,为什么我会投生在这里,人终究会死,早死晚死都一样。

  爸爸,我死了,你就高兴了,因为不会有什么事会烦你了,我的死是你造成的,与其他人无关。你句句逼人,我没有办法,独有一死方休止。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是你既然有自己的规则,我不会管,因为我破坏了你的规举(矩)就只有死,你自己好字(自)为之,你不要无理取闹,希望下辈子你我互不相识。

  你的不孝儿子,当然也是啥子事都干不了的一个儿子,自己珍重。

  (遗书中补充说的内容)我死了,你不要找老爷们(爷爷奶奶)的麻烦,如果你找老爷们的麻烦我都不放过你,我的死是你亲自造成的。

  另外,我死了,麻烦你帮我把我的手机卡给小帅儿,告诉他QQ钱包密码XXXXXX,手机卡在抽屉中,我的所有东西不准动我的。

  2017年1月26日

  (附文来源: 澎湃新闻网)


握手

雷人

路过

鲜花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