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在这草木即将发芽的季节,您却无福赏春地离开了世界——惊闻噩耗后又不得不信。因东方红网校编黄贵明对我说您过不了“五一”,我就错误的理解为您现在还在世,或许五一节前几天还在医院。 此时此刻,准备过几天去北京看望您的我、只好做罢。虽然我们人天永隔了,但您的身影却将会时常伴随着我…… 回忆以往,是您那篇《我的希望》使本人看到了祖国的希望之光。当时的我在打印尹同太*寄给诗社这篇论文时,正是“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季节——联想到县委大门外我们厂的工人们还在打着雨伞上访,我的泪水也随秋雨下个不停。于是饱寒眼泪写给您了第一封信*。我本以为像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得到好评后、许多读者来信似的,你不可能都回信(尹同太说他复印了许多寄向全国很多地方);我的信也就如石落大海似的没回音.没想到您却回啦!当时的惊喜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诗社的人都为我这个小泥人祝贺,精神压抑的我就像摘下了手拷脚镣。 您老的突然离去、使我非常悲痛,但也为您终于摆脱病魔的折磨而有那么一丝丝的欣慰。更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您的走同尹同太、张思德等同志似的比泰山还重。 爷爷,本来那次(十月中旬)专程去看您、是接受没看尹伯伯的教训去的。认为您老即使没病,这样年纪了也应看望一下;万没想到您和他是一样的病。当初得知伯伯住院时本想去看他,因想到周围人胃里的这类病都要几年后、包括切除了胃也还能活几年;就决定等他老出院后稳定了再探望;没想到住上院后就没出来。党的生日那天我还给打电话问好,问其电话里的声音为何这样小,他说医生不让打电话。当时我想:医生也太过于爱护他了,不想、几天后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您们做为我的恩师都走了,但您们的教导却没有走,我会化悲痛为力量、继承您们的遗志、沿着您们指引的革命道路奋勇向前…… 请您们携手一路走好,到天国里告诉马恩列斯和毛主席,建议他们开会讨论一下怎样救中国、救世界、救地球(地球也被“私有制”这个恶魔害的全身是病、遍体鳞伤、正在苦苦挣扎)?! 祝爷爷不要忘了我和周秀云等弱势群体们,继续为我们的翻身解放而努力奋斗 丁思思:在您走后第八天敬上 注1:* 尹同太同志是山东省临朐县五井镇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后勤部政工科退休。在职时和毛主席的女儿李敏是同事(每逢春节相约几个战友去看望李敏,并有合影和单独合影在我这里),爱好诗词创作,是他所在部队老干部大学的老师。北戴河第十七届中华诗词研讨会(2003年8月)上听李成瑞“我的希望”论文的激情演讲(《千人断指叹》诗文集一书中改为“诗歌与现实”)后,在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中、同另一位同志跑上台去亲切地和李成瑞老握手!事后把论文寄到我们县委东镇诗社来;社长让我打印后发给了每位诗社会员。等我和李老通了一两次信后和尹同太老电话里认识(他的诗词常在我们诗报上刊登)。2007年元旦后去第一次去北京见二老,也是第一次见毛主席!当李老知道我在毛泽东旗帜网跟帖里给毛主席写信时,电话里问我:“你给毛主席的信、他能看吗?!”,我说“这是文学”——但愿毛主席和李老还有尹老都能看到我的信!尹同太只所以也像李老一样是我的恩师,除发给的这篇论文外,更重要的是常打电话鼓励我的革命激情和寄些革命书籍给我。他们真的成了我心灵世界的爷爷和伯伯!伯伯2016年党的生日后不久离开人间,走时大约八十四岁——是我们县人大上退二线的他侄女婿告诉我的,并讲了他老的一段不可理解的事:说他十五岁当兵后八年无音信,家人都以为他牺牲在了战场上。可有一天、他却穿着军服背着军包漫步在村中,直奔家中。当时其父早已病故多年,只剩下母亲和弟兄们。这件事他老没向我说过,但根据时间计算那时他和他家阿姨(军工厂工程师,也是军人出身)正在参与原子弹的试制(是他老告诉我曾参与过),处于保密不和家人说。前两年他和几个青年人去原子弹试制处去参观,结果导致血小板减少而多次住院。这病好后,没想胃癌夺去了他老的宝贵生命。 1965年3月,李成瑞(左一)在延安农村参加“四清”运动,于延安桥儿沟小窑洞前 注2:* 尊敬的李成瑞爷爷您好! 阅读了您在第17届中华诗词研讨会上的论文《我的希望》、感触至深!深受启发和教育。因你写出了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呼声,是现实中的鲁迅,是病树上的啄木鸟! 我非常感激你的这篇论文——因它使我们了解到中国社会得的是何病?从而找寻治病的良药。使我们这些迷途的羔羊找到了方向,离水的鱼儿找到了大海。 这些年来,我因生病、下岗等不幸遭遇而感到世态炎凉,好人甚少,知音更无,今见此文如获至宝,受益匪浅,以此表示感谢!故写此信。 另外您的“难道千百万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所追求的目标就是这样的吗?”也时常徘徊在我脑海里;您那爱听的《东方红》更是我最爱听的歌曲。
祝爷爷健康长寿
此致
敬礼
您的学生(孙女)丁思思:毛主席诞辰110周年纪念日草 忘年交思思同志: 接到你的来信,我很高兴。我这个82岁的老头儿写的文章和诗作,能得到青少年的共鸣,使我很受鼓舞。因为,新中国的希望寄托在青少年同志身上。我很愿意同青少年同志结为忘年之交。 从来信中看出,你我有共同的思想,共同的语言。但你现在处境艰难:生病、下岗。我深为同情,但不了解你的具体情况,难以提出具体建议。但有一条,就是:任何时候在困难面前不要悲观,要勇敢面对,勇敢前进。各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要发扬鲁迅提倡的“韧性的战斗”精神。 我建议你,尽可能订一份《中华魂》月刊。这个刊物虽不能帮助你解决具体问题,但可以从中听到真理的声音,使你明确大方向,受到鼓舞,减少忧虞。该刊通信地址是北京西黄城根北街9号,邮编:100017,每期5元,每年60元。你现在资金可能有困难,可考虑请临朐东镇诗社订一份(该刊每期除政论外,也刊登诗词及文艺作品),或请其他愿意订阅的单位和个人订阅,你借来看,还可以从图书馆借来看。 你以后给我写信,希望不要用溢美过誉之词。你我同是鲁迅的晚辈和学生。我们要一起向毛主席学习、向鲁迅学习、向一切伟大的革命者学习。向保尔.柯察金、向张海迪学习。 你现在还很年轻,前程远大。关键是进行坚韧不拔的奋斗,一定能取得胜利。
再谈。即祝 身体早日康复,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奋进! 新春快乐!乐观进取! 李成瑞 2004、1、9 来信请寄:北京翠微西里13楼803室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258485(住宅) ■ 2009年两会巩献田和李成瑞呼吁为官员财产申报立法 尊敬的李爷爷您好! 今天早晨我又一次看《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的影碟,泪水不断地涌现,这感情的水流促使我给您写信、寻找您这位在世的毛泽东!这并非溢美语言,是诗社和周围人对您那篇文章的评果。 为了表达我对您这位没见过面的爷爷的好感,赠送给您两篇短文、以表达我的心声。 爷爷:收到信后给你打电话时(以表示感谢),您的服务人员说你去作报告去了,并说得到了和《我的希望》一样的效果!为此若有可能的话,望给寄份来学习学习为盼!再就是您建议我订的《中华魂》已经订了(接到信后接着订第一季度已过时,故而从第二季度开始),现在还没接到。另外、作为您的同学的我、应给你提个意见——望你对社会不正之风不要气愤过度,也不要太劳累,因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也是常常提醒自己要客观地面对现实(因我有癫痫病)。我认为在文艺战线上也离不开毛主席的那套战略战术,你说对吗?革命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同样、反腐败也是如此;因而我们还是以保健好身体为主——如同毛泽东上井冈山时说的那句话:“留有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实在气愤不过就找日记那位好朋友来畅所欲言,以此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受挫这三年来我就是这样做的,当然也包括上朐山烈士陵园外、向里看看烈士们(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几乎天天清晨都去和大自然烈士们交流感情),从而使我这颗受挫的心发出了新芽长出了绿叶! 祝爷爷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孙女 丁思思 敬呈
二00四年清明节后第三天 思思同志: 您清明节后第三天的信已收悉。谢谢您对我身体的关心。我从来是乐观主义者,忧国忧民并不妨碍我对革命和建设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心。不管道路多么曲折、漫长,我始终相信:“英特耐雄纳尔就一定能实现”!至于您信中对我的过份溢美之词,以后千万不要再用,请注意! 您的两篇短文都写得不错(《清明》更好些),有思想、有感情。我建议您,除可读《中华魂》和其他有益的书刊(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魏巍的《火凤凰》、《地球的红飘带》等)之外,多写些散文,也可写些诗词。这可以陶冶性情,也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不要因为有些病就在心理上背上包袱。张海迪不是在轮椅上写出了颇为不错的著作吗?写诗、可向诗社同志们学习。建议目前不要写或少写格律诗,多写古体诗(就像“木兰词”“石壕吏”“新婚别”那样的诗),也可写自由体的诗。有较好散文或诗词,可以试向《中华魂》或地方报刊的文艺副刊投稿。我已在未事先征得您同意的情况下,把您的两篇短文转给《中华魂》编辑部,请他们看看,也许他们会选登其中一篇——当然,如果不登、您千万不要失望,年轻人要不怕失败,要锲而不舍。以后您可直接向该刊投稿。在写作中可以提高思想、净化灵魂,也可以提高写作水平。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一定会有所成就!您有这样的信心吗?应当有!一定有! 祝早日康复!祝您乐观地前进。
老头儿
李成瑞
2004、4、11、 附:写文章要注意用字的准确,如《清明》一文中“暴破筒”应为“爆破筒”。又、来信中第4行“评果”应为“评价”;“作为您的同学的我”应为“作为您的同志的我”。 思思同志: 寄来的信、《中华魂》和《长征颂》都收到了。您的作品能在这些全国性刊物上发表,说明您的写作达到了一定水平,前途无量,特向您祝贺!希望继续提高,写出更好的作品。 文艺作品,基础和源泉在于生活。《扫墓》中说到的“无人区”“烙铁”“枯井”“凌迟”等事例,是最感人的。这篇散文如果没有这些生活材料,就会一般化,就不能感动人。《丰碑》中描写的冻死的军需处长、形象真切、意境深远、感人肺腑,是其成功处。语言也可以,但如能再求自然、洗炼会更好些。写古体诗、看似容易,其实不然。希望您在语言方面多下功夫:一是向古人学习,多读古诗、特别是汉乐府和唐诗、宋词;一是向今人学习,运用当代生活语言,但不是原始的语言而是经过加工、凝炼、提高的语言。 您热爱毛泽东思想,源于劳动人民的感情,这是一;您身处基层、接触工人、农民、“弱势群体”、“贫困群体”多,有丰富的生活素材、这是二;您经过炼习写作、已有一定基础、这是三。有这三个有利条件,加上刻苦努力,就会一天天进步、提高。我希望您能从接近工农弱势中,直接汲取营养,为他们呐喊,“让弱者哭出声来”,作一个为人民、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工作者。现在这样的人太少了。 有时间可来信,望您注意保重身体,并代问诗社同志好! 李成瑞
2005、4、8、 附寄 我的家乡小报《唐尧文化》一张,上面有我一篇纪念《白毛女》创作60周年文章,可供您和诗社同志参阅。 附:人生如梦,看到过去您给我的一封封鼓励引导信(信件中的一部分),就好像还在昨天!不管我愿不愿意去面对,您老已经长辞。人生之最痛,莫过于生离死别。此时此刻我想:您老是化作了泥土,融入了大地,还是化作了飞鸟,消逝在天空?不管如何,这五色缤纷的大千世界,您来过;有憾也好,无憾也罢,也算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了——直到最后这次住院前一两天还在校对《东方红文粹》(虽因病重退出网站,但因没校对完、别人不好接稿),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您的人生虽95岁不算短暂,但对每一个了解您的有良知的中国人来说却如雷鸣时的闪电,虽精彩,但却太短太短,无奈之下我们只好顺其自然,您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最后赠一首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诗作、作为信的结尾吧(还记得我曾向您老说过:2011年请明节那天上午、我去给毛主席献花,队伍中一位叫云卷云舒的红歌会的网友在边走边演讲的时候对我说,您老是当代的鲁迅——当时您谦和地笑笑,好像说、不要再听他们的夸奖,不够格还是怎么着——指给东方红网电话中的网友也常有这种评说——但无论够不够格,都别忘了天国里多和鲁迅交谈): 有的人 2010年清明节,李成瑞回唐县淑闾村祭扫先父李登魁烈士墓,图为李成瑞抚抱墓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