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惊蛰” 3月6日是惊蛰。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自惊蛰之日起,农民就没有“几日闲”,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景象。 惊 蛰 由 来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惊蛰到来,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品 读 惊 蛰 惊蛰时节 春雨唤春雷。第一声春雷往往也是在睡梦中若有若无,朦胧听到的。雷声逶迤,轰轰阗阗(音“填”),春雷挟翠绿的雨丝令万物苏醒:蚯蚓伸开僵蜷了一冬的躯体,土壤就疏通了;蚁王钻出蚁穴试探一下,蚁群就鱼贯而出了;蛙们也挤出了石丛,懒散蹒跚在春雨里。春情弥漫,花草树木因此而竞艳争春,仲春二月由此才有姹紫嫣红,最美的色调。 第一声春雷响过,桃就要绽蕾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红一出,春光便都被它占尽。桃花的意境,最耐咀嚼的是杜牧的“一岭桃花红锦黦(音‘越’)”——满山都被夭红染透,风吹如红锦要飘飞。杜甫说:“点注桃花舒小红”。那桃腮是经青葱雨脚的点注,才在星靥中含了几分醉态,变成更娇嗔的酡红。 杏、桃、李竞开后,春就过去了一半。此时,春风过柳如丝绿,待燕子归栖风紧,就该春分时节了。 节选自《四季小品·惊蛰时节》/ 朱伟 著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节选自《春》/ 朱自清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林之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的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迭迭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紧,那腥气。 节选自《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观田家 韦应物(唐)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仲春郊外 王勃(唐)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 杜牧(唐) 暖云如粉草如茵, 独步长堤不见人。 一岭桃花红锦黦, 半溪山水碧罗新。 高枝百舌犹欺鸟, 带叶梨花独送春。 仲蔚欲知何处在, 苦吟林下拂诗尘。 秦楼月·浮云集 范成大(宋)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今天还是学雷锋日!让我们一起学雷锋,做好事!一点一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雷锋语录: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雷锋精神的核心是爱。 爱自己 虽然他个子很小,却总是把自己打扮整洁、帅气,还经常照照镜子,怕自己有些地方出现了纰漏。 爱他人 他没有亲人,就把战友当做亲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战友,与他们相处得亲密无间。 爱孩子 他同时担任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经常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讲故事。同学们也很爱他。 爱人民 不管是谁遇到了困难,他都会伸出援手。 爱国家 把自己短暂的一生献身给国防事业,并为此不懈奋斗。 雷锋的爱,是全面的、多方位的爱,有小爱、更有大爱。爱是不受质疑的,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这个充斥着患者向医生拔刀、老板向员工挥鞭、夫妻父子反目的时代,坚定爱的信念,高擎爱的大旗,十分必要。 雷锋精神的灵魂是感恩。 贯穿雷锋生命始终的,是他的一颗感恩之心。 感恩乡亲 他出生贫困,从小饱受压迫。老乡们在他最窘迫的时候,伸出手来哺育了他。长大后,党解放了他们村子,教会他们写字和生产技能。 感恩党和人民 参军后,他得到了领导的肯定、战友的拥护,当上了班长。他念念不忘乡亲们的恩情,不忘党的教导,不忘领导的肯定和战友们的支持。他感恩所有一切,并把感恩化成帮助他人、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实际行动。 感恩是一种良知,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是人类各种复杂关系的润滑剂。在当今这个时代,当人们被物质牵绊、被小我束缚后,感恩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唯有对感恩坚守不渝,才能唤醒未泯的良知,重构社会诚信。 雷锋精神的可贵之处,在于持而不息。 持而不息 正如他自己所说: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战友们有困难,他默默地去帮助。老乡们有需要,他热情地去搭手。不认识的人有困难,他主动去帮忙。从别处打听到的困难,他也会送去安慰和支持。他走到哪里,就把快乐带到哪里,就把好心情播种到哪里。他总是那么阳光、积极向上,永远满怀热心、充满热情,从不减退、保持恒温。 坚持不懈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和乐观的心态,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品格。当前,我们面临着太多的诱惑、太多的选择,经常会忘却初衷、迷失方向。坚持积极向上的状态,坚持乐观的心态,坚持人生的正确航向,对于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 人活着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独立思考的人,总会在杂音不绝于耳的时候,知道哪是真哪是假,哪是为了真而假,哪是为了假而真;一个内心笃定的人,总是在所有人怀疑之时,坚信着自己坚持的,前提是所坚持是向好向上向善的。所以,对于雷锋,若爱,请深爱;若信,请笃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