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真“两个30年都不能否定”就找到社会主义的路、大门

2017-3-15 23:00| 发布者: 红色记忆| 查看: 2755| 评论: 9|原作者: 陈朝文|来自: 红歌会网

摘要: 真“两个30年都不能否定”就找到社会主义的路、大门 陈朝文  我国正处在初级社会主义阶段,那就要先搞清楚,究竟什么是初级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 ...


                真“两个30年都不能否定”就找到社会主义的路、大门

                                                  

                                             陈朝文



  我国正处在初级社会主义阶段,那就要先搞清楚,究竟什么是初级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两个30年都不能否定”,因为前后30年,“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也就是为实现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的实践探索。所以,总结这两个30年的正反实践探索,就能找出初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制,政治制度、体制的主要内容、特点的正确答案,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

  一、实现最终目的艰巨、复杂性就需要两个30年的实践探索

  马克思指出: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人类历史的一个时代才能完成。也就是说,要经过一个历史时代的正反两个方面的不断实践探索总结,才能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最终目的。从这一规律来说,两个30年都是为实现最终目的的实践探索。

  1、关键是要清楚并牢记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的核心是消灭剥削

  是为实现最终目的的实践探索,那就要先搞清楚并牢记事业的最终目的。

  共产党、社会主义事业的最终目的,马克思恩格斯说得清清楚楚:

  彻底消灭了今后也不会再出现剥削、阶级;人民当家作主社会生产、经济、政治;国家、政党、专政等阶级社会的东西逐渐自行消亡,进入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最终目的的核心、关键是:彻底消灭了今后也不会再出现剥削!没有剥削就没有阶级,就是人人都靠劳动占有财产生活,人人经济、政治权利平等,就是十分干净的社会。

  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共产党员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一代接一代,矢志不渝,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力量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消灭剥削是最终目的的核心,那么,反对消灭剥削,无限制地发展剥削,就是否定了这个最终目的,否定了社会主义事业,就是没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假共产党员。

  那什么是剥削呢?老祖宗下了十分准确的定义:自己劳动创造的部分价值即部分成果,被生产资料所有者以生产资料所有权为理由,无偿占有去就是剥削。

  剥削又是由生产资料非劳动私有制为基础的,为东家、老板创造财富的生产方式,主仆、主雇生产关系决定的;现当代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体制决定的。

  彻底消灭了剥削,就是劳动创造的新价值,谁都不能无偿占有去,归生产创造者自己所有;社会各项所需,由全社会生产劳动者,拿出自己创造、所有的价值来分配安排。

  所以,要消灭剥削,就必须革生产资料非劳动私有制的命,没收归准公有的国家所有,待条件基本成熟后,有计划有步骤地转为社会共有即社会所有制;废除为东家、老板创造财富即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拆除主仆、主雇生产关系。一句话,废除了以剥削为驱动力的生产经济机制、体制制度。建立起不能剥削的经济制度、体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自由人联合体”的经济制度、体制。

  任务十分艰巨,迷雾重重,千难万险,斗争十分复杂,好坏难分,是非难辨,只有通过实践,总结,调整,再实践,不断探索,才能找到社会主义的大门。

  2、消灭剥削是两种互相否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体制此消彼涨的长期过程

  社会生产经济活动,任何时候都是有一定机制、制度、体制管理的活动,没有一定的社会制度,社会就会乱套,就存在不了。所以,消灭剥削,实际是建立起一套新的经济制度、体制,更换了剥削性质的经济制度、体制。

  这套新的经济制度、体制的要点,老祖宗是明确的:⑴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即社会所有制、合作社即集体所有制为基础;⑵“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生产方式,即生产所有权归生产者所有的生产方式;⑶“自由人联合体”的平等生产关系;⑷按劳分配。

  所以,消灭剥削的过程,实际就是,相互否定的生产资料非劳动私有制与公有制,为东家、老板创造财富的生产方式与生产者为自己而生产的方式,主仆、主雇生产关系与“自由人联合体”平等生产关系,此消彼涨的变化过程:一方所占比例逐步减少,直至最后基本消失,另一方所占比例逐步增大,直至最后完全主宰了社会经济。

  3、建立起生产归生产者所有的、“自由人联合体”平等生产关系的经济体制更难

  这是因为:

  ⑴“传统的所有制关系”根深蒂固,定势着人们的思考、设计、构建

  它把全新的社会主义,设计、构建成“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即设计、构建成“国家资本主义”、“官员资本主义”,“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认为,“国家资本主义”、“官员资本主义”就是最终目的,即就是“成人”社会主义。结果,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跌入谷底。

  ⑵完善、成熟过程很长

  “自由人联合体”的、生产所有权归生产者所有的经济体制,必然有一个相当长时间的不断实践、总结、调整直至完善的过程,人们逐渐熟悉、适应、习惯、意识观念了它的过程,有一个相当长时间的磨合期,形象地说,它必然有一个不成熟的婴幼儿、儿童、少年阶段,发育成长阶段,还没要能力把经济发展得大家都很满意。

  社会主义事业国家,商品短缺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在这里。公有制完善、成熟了以后,就能大大提高生产能力,社会既没有商品短缺的问题,又没有商品严重过剩的问题。

  ⑶需要的条件多

  “自由人联合体”的、生产所有权归生产者所有的经济体制,要求职工必须有当家作主企业的知识、水平、能力,即会当家作主;有集体主义的思想、觉悟、精神,解决了自私自利、鼠目寸光、小团体、小宗派等落后思想、意识,有一定的共产主义的思想、觉悟。没有这些思想、觉悟条件,企业就发展不好,甚至有可能垮掉。而这些思想、觉悟条件,只有在共产党的长期教育、帮助、培养、锻炼下,才能慢慢成长起来,树立起来。

  4、公有制还不完善、成熟经济能力不强,才是引进、允许一些私有资本的主要理由

  公有制经济还是“发育”成长中的“小孩”,发展生产经济的能力还不强,才是引进、允许一些私有资本制经济的站得住脚的理由;从私有资本制即剥削的消亡过程规律来说,它也不会完全消失,这时也应该还有一些存在。

  要明确指出,说私有资本制是对社会主义的必要补充是错误的:私有资本制补充的是这阶段的社会经济,并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补充。生产资料私有制与公有制、剥削经济体制与不能剥削经济体制只能是互相否定的关系。

  5、根据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调整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

  两种相互否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此消彼涨,要经过一个历史时代私有制才基本消亡。那么,在此消彼涨的过程中,必然有现阶段两者比例关系合适不合适,要不要适当调整的问题。调整,就是通过社会政策引导,使两者的比例关系发生变化。

  调整的底线是:公有生产资料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5%,非劳动的私有生产资料所占比例最高不得超过40%,只能是社会经济的补充。理由很简单,超过了这个比例关系,社会就是以私有制、剥削经济体制为主体,就是剥削经济的社会,就是背叛了消灭了剥削的宗旨。

  调整的基本原则是:社会没有市场商品供应短缺的问题,人们生活、服务的需要得到满足,大家比较满意;但又不会出现商品严重过剩的问题,供需始终基本平衡。

  二、为实现最终目的肯定前30年的主要成绩、经验及不足

  主要成绩、经验:

  1、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即完成土地制度改革是正确的

  ⑴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完成的任务;⑵实现了几千年来劳动人民“耕者有其田”的强烈要求;⑶只有全部自然资源社会所有,才能实现最终目的社会主义。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收归国有,分配给农民耕种使用,是实现土地资源社会所有决定性的一步。

  2、果断进行、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正确的

  这是马克思明确的“剥夺了剥夺者”的任务。要消灭剥削,就必须没收私有资本,先归社会主义事业的国家所有,将来转制为社会所有。不没收私有资本,就是继续剥削制度,就背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宗旨、最终目的,背叛了劳动人民。

  3、大规模宣传、动摇、组织个体经济走集体所有制道路是正确的

  集体所有制,是生产归生产者所有即“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自由人联合体”的经济体制,生产者当家作主企业;同时它又满足了集约化生产力的要求。

  4、建立强大的国有国营经济是正确的

  这是实现最终目的,彻底消灭剥削最重要的一步:生产资料国有了,才能在条件基本成熟后转制为社会所有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即生产归生产者所有的、“自由人联合体”的企业体制,谁都不能剥削他人,职工自己当家作主管理自己企业。不建立国有国营企业,就没有社会主义事业的最终胜利,就是忘记自己的初心。

  5、坚持两个阶级、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论是正确的

  彻底消灭今后也不会再出现剥削的社会主义还远没有实现,复辟资本主义的希望就在;铁了心要实行资本主义的人就把希望变成疯狂复辟的行动;有严重自发资本主义倾向的人,挖社会主义的墙角,破坏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淡薄的人,新生社会主义出现困难,就打退堂鼓,跑到资本主义一边去。事实上,社会主义事业征地拆迁阶段、初级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就是两个阶级、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6、扩大人民民主以反官僚、衙门主义是正确的

  因为最终目的是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当家作主社会,所以,就要不断发展、进步人民民主;最终目的是人民自己当家作主,就没有官员、国家政体,所以,就必须反官僚、衙门主义,直至这些东西消亡为止。

  存在的不足:

  1、把个体所有制认定为资本主义的尾巴不恰当

  个体所有制属于劳动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并不剥削谁,和社会主义没有剥削性质是一致的。他们确实有严重的自发资本主义倾向,这是加强管理的问题:社会不给必要条件他们就实现不了老板梦。以此为理由,把它和资本经济等同起来,歧视、限制它,将来取消它就不恰当了。只能是既要承认个体所有制的地位,又要积极引导他走集体道路。

  2、对私有资本经济一刀切没有遵循它消亡过程规律

  “剥夺了剥夺者”是对的,但一刀切就急了,违背了它的消亡过程规律,就造成社会出现商品短缺。除大工业、农业外,应该允许服务行业、小企业里私有资本制的存在。

  3、农业体制变革过急

  农业互助组变革为初级农业合作社是正确的。但把初级农业合作社变革为高级农业合作社就急了点,应该缓几年再变,让农民思想、习惯有个转变过程;把农业合作社变革为人民公社就更急了,应该把农业合作社稳定二三十年,让农民完全熟悉、习惯、意识观念了集体所有制生产生活,巩固农业集体所有制,稳定并发展农业生产,随着农业科技、农业工业的发展,一旦解决了农业用水、化肥、良种、土壤四大要素,就基本解决了中国的农业生产不足的历史问题。也许就没有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反复。

  三、为实现最终目的肯定后30年的主要成绩、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主要成绩、经验:

  1、找到了初级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基本原则——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这是写入国家大法的对初级社会主义基本规律、规定的共识。甚至可以说,这是前后两个30年对初级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共识。有了这个共识就把前后两个30年一致起来了。

  2、对个体所有制经济调整为鼓励、支持的政策是正确的

  这是对前30年不足的纠正、调整,以繁荣社会经济,满足人们生活、服务的需要。

  3、适当吸引国际资本来生产经营,加快落后经济的发展是正确的

  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国家的共识,朝鲜、古巴也在适当吸引国际资本来补充经济的发展。

  4、适当发展私有资本制经济补充因公有制不成熟能力还低社会经济不足是正确的

  道理前面已经论述,这里就不再赘述。

  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严重违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宪法规定就否定了前30年

  宪法第六条:“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现在,大大超过了调整的底线,实际是私有制为主体,公有制为补充,理应采取措施调整回以公有制为主体;但却相反,混合所有制,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国企改革,就是进一步化公有为私有。人民群众保卫宪法“以公有制为主体”,批评私有化,却遭到封杀打击。

  2、把完善社会主义暗渡到趋同资本主义的所谓社会主义就否定了前30年

  不能否定就是肯定前30年,努力奋斗,千辛万苦,总算把初级的社会主义构建起来了,有了社会主义“婴儿”宝贝。后面的任务,就是不断总结、调整、完善、成熟它,把它培养、锻炼成最终彻底消灭了剥削、阶级的社会主义。但后面的30年却否定它是社会主义“小孩”,即否定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认为和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一样才是社会主义。

  3、不要自我、原则、底线的对外资本的开放就否定了前30年

  生产资料公有与私有、没有剥削的生产方式与剥削生产方式,显然是互相否定的关系。哲学基本常识告诉我们,宇宙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的,但都有各自质的规定,生物都各有自己的保护体系,人体就是一个半开放的系统,都是有检查,有原则,有底线的开放,没有不管自我安全的开放。现在,国民经济28个部门有21个被外资控制,占到国民经济的25-30%,但还在一股劲的进一步对外开放。这就走到不要自我的颠覆性错误上去了。

  4、恢复官僚精英等级政治制度、体制否定了前30年

  为实现人民民主当社会家的最终目的,社会主义事业必须逐步扩大人民民主。但后30年却以人民民主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为理由,对人民民主采取口是心非的态度:取消了人民民主“四大”权利;继续几千年的精英政治制度,社会主义事业、社会管理把人民群众排除在外,是精英、公知、官僚“顶层设计”,人民的权力机关变成精英、公知、官僚的俱乐部。这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最终目的背道而驰。

  四、总结两个30年的实践探索就有了什么是初级社会主义的科学答案

  百度的初级社会主义定义是:“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百度这个定义显然是错误的:

  错在用生产力偷换了制度的概念,把有联系但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制度,就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社会的一系列规范体系;生产力,就是人生产的能力。初级社会主义,就是刚制定、建立起来还不完善、不成熟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怎么能用生产力大小、高低来定义呢?这是基本概念、常识的错误。

  二是违背了万事万物都是产生发展消亡的一个过程的基本规律。崭新的社会主义,不管那个国家实行,都有一个产生,不完善、不成熟的阶段,即都有初级阶段。其他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不可能一出来就是完善的、成熟的,社会完全适应的、巩固的。世界上有生下来就是成人的人吗?从逻辑来说,这是开“黄腔”的定义。

  那究竟什么是初级社会主义呢?通过前后两个30年的实践探索,现在基本清楚了。

  它是从资本主义到高级社会主义过渡性的社会制度。

  高级社会主义,就是彻底消灭了剥削、阶级,阶级社会的国家、政党、国家政党政体、精英政体等东西开始自行消亡,而由人民组成权力体系当家作主社会的社会主义。初级社会主义显然还不是这样的社会,只能是社会主义的“蝌蚪”阶段。

  初级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特点:

  1、多种所有制并存、私有制与公有制此消彼涨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变化

  ⑴生产资料公有与私有并存,但以公有为主;⑵总趋势是公有比例逐步增加,私有比例逐渐减少;⑶两者的比例关系,根据社会生活、生产的需要用正常进行调整,以保证社会商品供应既不短缺,有不会出现严重过剩。

  2、多种生产方式并存、为利润与为自己生产方式此消彼涨的生产方式结构、变化

  国企职工为国家获得利润而生产;雇佣者为老板的利润而生产;集体企业职工为集体实际是为自己生产,个体为自己而生产。国企属于国家资本主义的性质,所以,待条件基本具备后,就必须转制为生产资料社会所有的、生产者为自己而生产的方式;逐步完善、成熟、巩固生产者为自己而生产的制度体系,体制。

  3、多种生产关系并存、主雇关系与联合平等关系此消彼涨的生产关系结构、变化

  国企转制后,就是“自由人联合体”的联合平等生产关系;集体所有制企业是联合平等生产关系。将逐步发展、完善、成熟、巩固自由人平等联合生产关系。

  4、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资分配与按劳分配此消彼涨的分配方式结构、变化

  这个问题这里不需要论述。

  5、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政治将逐步向人民大众政治方向发展

  这个问题不难理解。最终目的是,国家、政党将自行消亡,也就是国家、政党政治制度将自行消亡;它们消亡后,那社会是什么政治制度呢?——完善、成熟的人民大众政治制度。那人民大众政治制度怎么产生、完善、成熟起来呢?这是共产党的一项重要任务:构建即产生人民大众政治制度的“婴幼儿”,抚养、教育、培养他逐步完善、成熟起来,逐步扩大、发展、建设人民民主,主宰社会。

  6、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党政体将逐步向人民政体方向发展

  这个问题也不难理解,将来国家、政党是要自行消亡的,也就是国家、政党政治体制将自行消亡;那它们消亡后,社会是什么政治体制来管理呢?——完善、成熟的人民政治体制来当家作主,管理社会。

  人民政治体制架构:人民大会是社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掌握社会最终决定权;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大会的常识机关;社会没有官员,只有人民聘请的社会管理员、选举出的人民政体的领导,根据程序都可以随时撤换。社会特别重大的问题,人民大会通过全民公决来决定、决议,来拍板;其它重大的社会问题,由人民代表大会来决定、决议;一般社会问题,人民大会授权聘请的社会管理者决定,处理。

  把人民政体建立、完善、成熟起来,完全当家作主社会,是共产党的又一项重要任务。

                                     2017、3、11

 

 

支持红色文化,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码

微信打赏


握手

雷人

路过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