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吗?

2014-12-14 20:30| 发布者: 乔峰| 查看: 2643| 评论: 4|原作者: 于泮泉

摘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吗? 于泮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吗?不。 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也许包含有正确的成分;但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则是地地道道唯心史观的错误命题。 历史唯物论告诉我们,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吗?

于泮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吗?不。

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也许包含有正确的成分;但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则是地地道道唯心史观的错误命题。

历史唯物论告诉我们,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基本因素,或者说,科学技术至少不是生产力的物质因素。生产力的基本因素是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劳动者使用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就是生产力。这里,劳动者是生产力中人的因素,生产工具与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所以,也可以说生产力是由人与物两因素构成的。其中物的因素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尺;劳动对象扩展的程度则直接反映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但正如毛主席所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同样,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都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但都不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只有人即劳动者才是生产力中能动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而且,物(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是死的,人(劳动者)是活的。没有人(劳动者),再先进的生产工具、机器设备也是一堆废铜烂铁,再完好的劳动对象也是毫无意义的。它们都只有在人的使用和利用中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才是名副其实的生产工具与劳动对象。可见,如果硬要找出什么第一生产力来,那么,这个第一生产力就非劳动者莫属。

这样讲,不是说在生产力中就没有科学技术的位置,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它就存在于生产力的基本因素之中,并与生产力的各个基本因素不可分割地紧紧联系在一起:说到劳动者只能指具有一定科学技术的劳动者(即使是生产打磨石器,也需要劳动者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尽管那是最原始的科学技术),没有任何科学技术技能的劳动者是不可想象的——其科学技术水平越高,劳动技能越强,其所能推动的生产力就越高;同样,任何生产工具中都有一定的科学技术(通过人的劳动)凝结在内,甚至可以说,任何生产工具都是一定科学技术劳动的凝结物;说到劳动对象,有的(如原材料)其本身就是人科学技术劳动的生产物或凝结物,有的(如天然物)能进入人的劳动对象的视野,也是一定科学技术劳动发展水平的必然产物。任何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往往都能引起劳动者劳动技能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更新换代以及劳动对象范围的扩展,从而引起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与进步——这样说起来,把科学技术视为第一生产力似乎还真有些道理。

但是,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人(劳动者)通过劳动实践发现或发明的,而且只有在有人(劳动者)应用它制造出相应的生产工具、并使用这些生产工具、利用相应的劳动对象、投入到相应的生产劳动中去,这些科学技术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否则,这些所谓的科学技术都是毫无意义的东西。就是说,这些科学技术不仅其本身都是劳动者劳动的结晶,而且即使它被发现、发明出来后,若不被应用,它也是死的,只有人(劳动者)才是活的,也只有人(劳动者)才能让这些科学技术起来。所以,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只有劳动者才是名副其实的第一生产力,任何科学技术在被应用前都只能是潜在的生产力,而不是现实的生产力,更不是什么第一生产力;而其一旦被应用,也都是人(劳动者)的应用(劳动)才能让它成为现实的生产力。没有人,任何先进的科学技术,都不能自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遑论什么第一生产力了。

历史唯物主义同历史唯心主义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历史唯物主义既重视物的作用,更重视人的作用,认为只有劳动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历史唯心主义则是见物不见人的,认为只有那些垄断了社会精神财富(如科学技术)的英雄豪杰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显然就是地地道道的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命题。

而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乃是历史观的根本问题,对二者何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体现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把生产力这个在社会历史领域起最终决定作用的社会存在,偷换成本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的科学技术,这就不动声色地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为第一性、谁决定谁的问题上明目张胆地搞颠倒了。

有人可能觉得,管它唯物论还是唯心论,管它颠倒不颠倒,既然它把科学技术抬到如此高度,一定会极端重视科学技术工作——这总没错吧?岂不知,这是一种糊涂认识。唯物主义看待任何问题,都会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随意贬低,也不能任意拔高,而主张将它放在一个恰如其分的位置上,这才为正确地处理问题与解决问题提供出起码的平台与基础;唯心主义的任意贬低或拔高,都不利于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调,把科学技术抬高到不应有的极端高度,就完全忽视了劳动、艰苦劳动在科学技术工作中的本源性作用:既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就不管采用什么方式,不管是偷、是抢、还是骗,只要得到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就好,正所谓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何必费心劳神地通过辛勤劳动去获取它呢?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哪里呢?谁都知道,它就掌握在财大气粗的美国大老板的手中,因而你就是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到那里去撒野。唯一能想到的就是不惜花费天大价钱、不惜卑躬屈膝地到那里去买、去租、去乞求,而不愿意花费气力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劳动去钻研、去研究、去获取。于是,所谓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论调应运而生。所以,在不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何物的年代里,我们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在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同时,也建立起了牢固的科学技术基础,能做出新四大发明;而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激起的科学的春天里,竟没有做出一项值得称道的发现与发明,已经临近成功边缘的大飞机项目也只能遗憾地下马,这就毫不奇怪了。

同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相联系,我们还有一个著名口号,叫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这四个尊重,本来不是并列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劳动,其他则都是劳动本身或劳动的产物。即使将其并列起来,也不应该是现在这样的排列法,而应该是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创造本身就是劳动——创造性劳动,当然应该紧随劳动排在第二位;人才是劳动能力较强的人,排在第三位;知识作为劳动的产物,只能排在最后。将劳动放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这不叫尊重,而是对劳动的贬损;脱离千百万劳动者的劳动实践,把知识(或科学技术)抬到天上去,这也不是对知识(科学技术)应有的尊重,而是如同造一个神胎,又对它顶礼膜拜一样的迷信与盲从。

目前,西方的垄断资产阶级一再宣称,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什么知识经济时代,似乎完全不需要实体经济,不需要付出艰苦劳动,单靠知识就能直接创造出社会财富来供人们去任意挥霍。于是,一个中国制造,美国消费的模式应运而生。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调恰恰为这一模式的持续运行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可怜的中国人,不是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上来,而是心甘情愿、且千方百计地购买人家第二流科学技术专利(第一流科学技术无论你花费多少金钱人家也不会卖给你),耗费自己的资源、污染自己的环境,拼尽自己的气力,生产出的大量社会财富,还得乞求美国大老板来购买,还要通过出口退税的方式补贴美国大老板,换回来一大堆废纸一样的美元欠条,还要心甘情愿地向人家缴纳高额专利费,忍受人家的所谓反倾销调查,感谢人家的残酷剥削……处处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昭示着人家知识经济的伟大与辉煌。

可喜的是,十八大以来,这种情况才有了一些初步改观,以中国创造为荣取代中国制造为荣,这才是真正重视科学技术作用的正确选择。

 

3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