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卫视:重读《创业史》 呼唤 “梁生宝”
本文来源: 东南卫视 2017-04-13 不久前,《人民日报》整版刊登了一篇文章《时代呼唤梁生宝》,今天我们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涉险滩,啃硬骨头,需要梁生宝这样的带头人。《中国正在说》我们也要说一说梁生宝……
柳青的《创业史》,是一部反映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农村建设的小说,今天我们一起来重温柳青笔下的梁生宝、梁三老汉……那些性格鲜明的人物。
梁生宝是谁?
梁生宝是著名作家柳青小说《创业史》的主人公,他勤劳、朴实、善良,和同时代大多数的农民不同,他身上没有“小农”的自私和狭隘,而是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和集体充满高度认同,积极投身合作化道路,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带领乡亲们闯出一条摆脱贫困的新路。他自己也因此成长为了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社会主义新人。
《创业史》出版至今已超过半个世纪,作为一个充满寓意的人物,梁生宝的形象今天读来依然引发人们许多思考,这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 《创业史》中梁生宝经典段落
梁生宝头上顶着个麻袋片,身上披着个麻袋片,腰里抱着麻袋裹着的铺盖,在潇潇春雨中,出现在渭河的高岸上,干吗呢?他坐着火车到终南山下,去给他的互助组的买稻种。为什么叫买稻种?说这个稻种叫百日黄,成熟的时间很快,一百天就能成熟,成熟可以再种一季,可以增产。 小说里仔细地写他怎么舍不得住店,就睡在火车站里;他怎么舍不得吃饭就喝人家饭馆里不花钱的面汤,就着他妈给他带来的馍,掰碎的馍。人家嘲笑他,这个穷小子。但是这不影响他美滋滋的理想,他的愿景就是这个新买来的稻种能够获得丰收,这就是过去中学课本里最著名的《梁生宝买稻种》。
遗憾的是,这一篇经典文字,如今已经从中学课本中消失了。梁生宝“消失”的背后折射出怎样的价值判断?在新形势下,我们如何重新审视这个文学形象,为什么要呼唤梁生宝重回大众的视野? 小说《创业史》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80年代《创业史》连环画册 《创业史》第一部讲述了1929年,陕北大旱,颗粒无收。下堡村蛤蟆滩的二茬光棍梁三,将宝娃子母子二人领进了他的草房院。他抚摸着宝娃子的头,发出了再创家业的豪壮誓言。宝娃至此改姓梁,大号叫梁生宝。如今,饥荒又给梁三送来了贤惠的妻子和可爱的男娃,潜藏在心中那不屈不挠的创业希望又升腾了!
然而,创业艰难。梁三苦苦劳动十年,光景依然如旧,得到的只是失败和屈辱。创业的担子落到了生宝的肩上。但是,他辛苦的收获,全被地租、高利贷敲榨干净。到了解放前夕,为了躲避国民党溃兵抓壮丁,梁生宝被迫进了终南山,成了不敢见天日的“黑人”。梁家三代的创业史,最终画上了一个辛酸的句号。 解放了,蛤蟆滩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贫雇农土地还家,梁家分到了十来亩稻地。梁三老汉简直不相信这是真的,他在睡梦中笑出声,梦见自己竟成了“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而此时当了民兵队长、入了党的梁生宝,则完全沉浸到建立互助组的事务里去。父子之间在创业上的激烈冲突,就要爆发了。
1953年春天的一个早晨,鞭炮声响彻了哈蟆滩,富裕中农郭世富的新瓦房上梁了。村民们都来看热闹,梁三老汉更是艳羡十分。此时,春荒笼罩着蛤蟆滩。这是互助组和整个蛤蟆滩最困难的时刻。他们一方面要筹划新的一年生产,一方面要度春荒。但他们手中既无钱又无粮,在这种形势下,梁生宝自然成了互助组和贫雇农的主心骨和带头人。为了推行一年稻麦两熟的丰产计划,他顶着霏霏春雨,到郭县为互助组去买百日黄稻种。为了筹集生产资金和度过春荒,他组织互助组组员开进终南山割竹子。这些举措,解决了贫苦农民的困难,稳住了互助组的阵脚。然而,生宝的行动有时却不为梁三老汉所理解。继父时常对他冷嘲热讽,称其为“梁伟人”。对此,生宝毫无怨言,他相信继父会觉悟过来。 富农姚士杰处心积虑要搞垮互助组,在他的阴谋策划下,梁生禄、栓栓两家与互助组疏远了。后来,由于栓栓在割竹子时被扎伤,两家竟一起退组。对此,生宝毫不畏惧。割竹队如期完成了任务,挣了一大笔钱,解决了互助组的暂时困难。关心着生宝事业的梁三老汉,思想感情也在发生变化。
秋天,梁生宝的互助组获得了大丰收,蛤蟆滩的统购统销工作也提前完成。生宝的威望不断提高,互助组更加壮大,退组的又回来了。经过县里的培训,梁生宝他们又成立了全区第一个农业社——灯塔社。梁生宝的创业成功了!在铁的事实面前,梁三老汉服气了。他穿上了新棉衣到黄堡镇去打油,受到人们格外的尊重。他流泪了。这是幸福的泪,欢悦的泪!它饱含着蛤蟆滩人创业的自豪与艰辛。
柳青的《创业史》原定要写四部,但是天不假年,在写完第二部不久,柳青就因病逝世了。
《创业史》第二部出版于1977年,在第二部作品中,梁生宝带领的合作社不是以胜利发展告终,而是以合作社陷入巨大的危机作为结尾。在作者柳青看来: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不是因为合作社经营得不好,恰恰相反,是因为它经营得太成功了。这种成功一方面是把那些最自私、最堕落的人也吸引到合作社来,从而造成了合作社从内部瓦解的危险…… 这又是一个充满寓意的命题:克服人性的自私、贪婪和嫉妒,永远是个进行时…… 重读《创业史》的意义
真实的历史和人事变迁,远比言辞中的物是人非来得更加残酷。我们究竟在什么时候失去了“梁生宝”? 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学需要像梁生宝那样的带头人,像梁生宝一样脚踏实地去探索的激情和信念、意志力和想象力。 在今天,在这个进行着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征程中,“寻找梁生宝”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的课题,也是我们当下重读《创业史》的意义所在。
东南卫视《中国正在说》本周五21:15播出韩毓海《柳青<创业史>:时代呼唤梁生宝》,为您解读文艺创作的人民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