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企业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逐步离场 刘金华 尽管主流媒体不喜欢我的文章,有的左翼网站也不欢迎我的文章,但我还是按预告今天发出的此文,已写好的文章,也将继续发出。国家大事,岂不发声!对事物的认识,我很自信,大家愿意讨论,好,不愿意讨论,我也不能勉强,就作为我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笔记,立此存照,让实践来验证,那时莫谓“中国竟无一人是男儿!”本文早已写好,现在发表只是加了几句话。
吴小平一篇《中国私营企业已经完成协助国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激起了各大媒体和一些人的围攻讨伐。这些媒体和批判者毫不掩饰对私营企业的偏爱,对国营企业的厌弃。这只是表明精英偏好什么“范式”,而不是是非问题。 这些精英们应当了解什么是党性。《共产党宣言》早已声明了: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中国共产党既然名曰“共产党”,当然要消灭私有制,所以过去有人提出要中国共产党改名为“中国社会民主党”。但是,现在还是没有改名,仍然叫“中国共产党”。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后,强调“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什么,中共一大党纲写得很清楚,十九大党章关于“党员”的规定也很清楚:“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精英们应当知道国体。宪法写得很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关于我国的经济制度是这样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毛泽东在同资产阶级和民主党派建立统一战线时,对此从不讳言,在1954年第一部宪法中就明文规定“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以,从党性和国体看,私有制要消灭,私营企业最终都要离场,这是毋庸讳言的。共产党人要光明正大,要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现在,中国搞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如樊纲所说,单一的国有经济不可能发展市场经济。这是不可否认的真理,所以,进行市场经济改革就需要发展私营经济。今天,美国又在进行贸易战争,如果现在私营经济就要离场,则不利于目前中国的稳定,实际是在帮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忙来打压中国。 这就是矛盾。从党性和国体讲,私有制一定要消灭,私企早晚要离场;但当前中国经济的现实是,“老四”不能走。所以,我说吴小平“现在这个时期提出‘私营经济离场’太敏感,也不是时候,要天下大乱的”。四分之三的私企离场,发生全国性的动乱,在外战内乱之下,中国领导人能不能力挽狂澜,避免国家不崩溃,大乱达到大治呢?险。吴小平是讲了“不合时宜的大实话”,要适当批评,但是也要看到他讲的是符合党性和国体。一概驳斥,是一叶障目,有开历史倒车危险。(实际上,吴小平是“正话反说”,是在巧妙配合顽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势力,演双簧!——编者注) 单从党性和国体方面讲,一些人不会接受,但共产党员应当坚持。《共产党宣言》讲“消灭私有制”,中国共产党搞社会主义改造,不是简单的一个党派的主张或宣传,而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归结。“私营经济逐步离场”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是实事求是的。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反对还是不反对。 经济学家应当知道资本主义发展史,私有企业逐渐离场,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里,已经是历史事实,是资本主义市场竞争的必然规律。搞经济的,无论是不是经济学家,应当知道这个事实,懂得其中道理。如果不知道资本主义的发展实际,不懂得资本主义走向垄断反映的是什么,不懂得资本主义为什么会被社会主义取代,如何能称“经济学家”,“共产党员”?这帮所谓的著名经济学家,实际是在对抗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在混淆视听,祸国殃民! 共产党员、虽不是共产党员但是经济学家的,应读过《共产党宣言》的这一段:“你们一听到我们要消灭私有制,就惊慌起来。但是,在你们的现存社会里,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被消灭了;这种私有制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私有财产对于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不存在。可见,你们责备我们,原来是说我们要消灭那种以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这就是“私营经济离场论”。可能,普通党员还需要解读才能懂得资本家私有制的存在,是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小生产者私有制被排挤离场的结果。党的高级干部,那些号称“经济学家”的诸位精英、国师,是不需要我来解读的。厉以宁解读得再清楚不过了:“12亿农民和下岗工人是中国巨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62d67b0102eio4.html)不让绝大多数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成为无产者,私营企业主怎能有雇佣劳动为他们生产的利润?这是大家都看到的事实。批“私有经济逐步离场”是奇谈怪论,实际上,有的是在批《共产党宣言》! 如果读了《共产党宣言》还不甚明白,那么,据传说能背诵《资本论》的吴敬琏,应该记得《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章“资本的积累过程”中的两段话:“资本原始积累的方法。对直接生产者的掠夺,是用最残酷无情的野蛮手段,在最下流、最龌龊、最卑鄙和最可恶的贪欲的驱使下完成的。靠自己劳动挣得的私有制,即以各个独立劳动者与其劳动条件相结合为基础的私有制,被资本主义私有制,即以剥削他人的但形式上是自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所排挤。”“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所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其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第873页、第874页。) 尽管吴敬琏和许多精英不是货真价实的“经济学家”,但这点是应该知道的:历史上,资本主义已经在不断排挤小私有生产者,而且正是不断把大多数劳动者的小私有经济排斥离场,才是资本积累产生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不仅是在排挤小生产私有经济离场的过程中产生,而且也是在迫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不断离场而走向垄断。这是市场经济竞争的必然结果。西方经济学指出“市场失灵”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市场竞争必然地要产生“大鱼吃小鱼”,让许多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倒闭。特别是每一次经济危机,总是会有大批的企业离场。自由资本主义已经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自由资产阶级反对垄断,自由主义经济学竭力否定垄断,但是,垄断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而不断发展,世界经济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财团手里。帝国主义国家把市场瓜分完了。帝国主义是什么?帝国主义就是垄断集团已经控制了世界经济。现在残存的私有企业只能在夹缝里苟且生存。工商部门知道,每年有多少私人企业倒闭。现在党和国家高层密集讲要支持私企,国家干预,可以违反市场本身发展的规律,从另一面反映的正是这种历史趋势,如果国家不干预市场,一大片私营企业就必然要离场。最近,看到有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的目标,我只提醒注意上世纪90年代末期,在美国制裁下,政府要求银行大量向私人贷款鼓励发展私人创办企业的改革,结果私有经济没有发展起来,却给新中国带来从未有过的金融危机,银行无钱兑储户存款,用实物做货币支付的教训。对私企的问题,要对症下药,在于正确引导和切实组织,是否可以借鉴辛迪加呢? 不用“假设”或“如果”,只要回顾几千年文明史,经济发展的方向总是日益社会化;而社会化总是小私有经济被排挤离场。只要想一想已经发生的现实问题,特朗普靠什么对中国进行“经济战”?中国私企能靠自己的力量,对抗美国的“经济战”?社会主义国家最初是如何在封锁中发展?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如何缓过来的?现在为什么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经济困难重重? 再联系恩格斯讲的:“猛力增长着的生产力对它的资本属性的这种反作用力,要求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本性的这种日益增长的压力,迫使资本家阶级本身在资本关系内部可能的限度内,愈来愈把生产力当做社会生产力看待。无论是信用无限膨胀的工业高涨时期,还是由大资本主义企业的破产造成的崩溃本身,都把大量生产资料不得不采取像我们在各种股份公司中所遇见的那种社会化形式。某些生产资料和交通手段一开始规模就很大,它们,例如铁路,排斥任何其他的资本主义的经营形式。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这种形式也嫌不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式代表——国家不得不承担起对它们的管理。这种转化为国家财产的必要性首先表现在大规模的交通机构,即邮政和铁路方面。”(见《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三版,第665——667页。)就可以了解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知道今天经济社会化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国家不再仅仅是政治组织,它日益转变为经济组织,在社会主义国家表现为国有(营)经济,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表现为“混合经济”。国家在经济中的地位,现在已成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和社会化经济发展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精英们只看到今天中国私有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 这个比例是大可怀疑的!据夏小林研究员文章说,权威数据私营经济税收是15%,不是50%以上!。见:《打破“非公经济税收贡献超50%”的神话》一文,tttp://www.cwzg.cn/theory/201810/45405.html——编者注),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据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这些数字的根据何在呢?——编者注), 一叶障目,以为这是私企的重大贡献。不知道这是国营经济一再改制、一再放权、一再让利和政府扶持的结果(不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经有位省部级领导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说对私企要“放心、放手、放胆!”后来有一位国家领导人又加上“政策要放宽”嘛!“四放”应该是多年了,究竟是何原因私企还需要国家这么大的力度支持呢?市场经济不是平等竞争吗?市场经济平等主体之说,就没有歧视之意。何来“所有制”歧视?请问,私企卖的商品打上“我们是私企”的标识了吗?再说,即使打上这样的标识,作为消费者不也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物美价廉”的标准消费吗?——编者注)。狐假虎威,而老虎还以狐狸真是天神派来统治百兽的,吃不得! 中国搞“经济学”的人好像还不知道,他们所极力鼓吹的“现代企业”即股份公司,虽然是社会化企业,他们称之为“公众公司”,公众公司还是私人企业么?既然如此围剿“私有企业离场论”,为什么要把“古典企业”即传统的私人企业,转变为现代企业即社会资本的股份制公司呢?既然要批驳“私有企业离场论”,为什么要推动许多私人企业排队争取“上市”,让它们成为“上市公司”即人人都可以成为股东的公众公司呢? 精英们提出自己荒谬的主张,不是不知其利弊得失,是根本立场使然,专为来忽悠老百姓罢了! 现代化生产需要高资本构成和需要高度信息化,这就提高了现代企业的门槛,市场又被少数大财团的公司垄断,这些都使得私企很难存活,单个私人资本除了附属于这些公司,或加入股份公司联合为社会资本外,别无出路。社会化生产的日益集中,私企的不断离场,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规律。现在,限制国企来保障私企的发展,或化公为私发展企业,都是在开历史倒车! 现在,中国领导者一再要求资金要支持实体经济而不得实行?实际情况是,一方面,贷出的大量资金进入不了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大量的小微企业又“贷款难”,诸位经济学家们,你们能解释其原因吗?这里面就隐藏着私营企业离场的规律在起作用。 现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排挤个体劳动者私有制,排挤资本家私有的古典企业,现代企业本身也经常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离场”。现在是非生产的金融资本控制生产资本。(虚拟经济在控制实体经济!——编者注) 今天中国的搞经济学的,有几人读过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我看,他们对市场经济也是读的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旧课本,不知道改革遇到的“深层次问题”是什么,以其昏昏,使人昏昏(不是“昭昭”),大家混混沌沌搞改革,最后走到哪里,天知道? 建议党和国家的决策者不要靠经济学家讲解,应该自己独立学习《资本论》《反杜林轮》《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马克思主义经济经典著作,明白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已经被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排挤离场了,现在是国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谁胜谁负的斗争! 马克思指出,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已经对资本的政治经济学取得伟大的胜利,共产党人不应该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编者对原文个别字句有改动和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