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究 刘金华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方向性的,关系党、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大问题,必须进行认真、科学、深入的考究。我们已经看到的是,改革开放的主导思想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对内强调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对外强调“中美合作大局”,总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十年来实践结果,国内改革使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的“主”“辅”关系已经转化;对外开放方面,这次中美经济战暴露出了,所谓“中美合作大局”,经济上是“头脑国家”与“四肢国家”的依附关系,政治上是中国本想从美国帮助获得“鱼”,却被美国用市场经济的鱼饵所“渔”,脱钩不了。 我这样认识,是不是与党不一致呢?从决策上看,是不一致;从共产党的党性看,则是完全一致。 早在党中央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革时,1900年,我就多次上书江泽民,指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根本上不同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而是有计划为用,商品经济为体,体用颠倒,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我说,过去是社会主义国家赎买私营企业,实行市场经济后,将是私人资本收买国有企业。我指出,过去共产党人可以为社会主义革命牺牲一切,以后在市场经济中,只有个人利益才能驱动干部们卖命。 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后,1992年和1994年,我也两次写信给邓小平,指出他的“手段论”混淆了概念,指出“现在中国的许多经济学家,既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也没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经验,他们鼓吹的那一套,大多是照读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教科书,再假邓小平思想的商标,好在中国销售而已”,指出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权钱结合,将改变政权的性质。 我把给邓小平的第二封信附后,大家可以看到,对当时中共中央的决策的批判是很尖锐的。这里有件事值得说一说:当时中央没有回复我的信,但《经济研究》编辑部1991年7月28日给我来信说:“刘金华同志:承蒙赐稿,非常感谢。尊稿经阅读、研究后未能刊用,特致歉意。……”事实上,我写《商品经济问题争论》,只是向当时党的总书记江泽民反映我的不同看法,并未向《经济研究》投稿,所以,“赐稿”唯一可能是中共中央转给他们的。这说明,那时候,江泽民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没有压制我,而是转给《经济研究》,让学界讨论、搞清楚问题。但是,极力主张经济市场化的经济学界,不欢迎批判。当然,这些人有权可以不让不同意见发表,但是,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和实践表明,真理是不可抗拒的,它会在实践中自行开辟道路。这个事实和许多实践都可以说明,与中央保持一致,应当是建立在真理的基础上,不能靠权威,真正的权威是真理。毛泽东指出,道理讲清楚了,才能说服群众,转化为物质力量。人们常讲的话是“以理服人。” 应该看到,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央与左、右的认识从来没有一致,尽管邓小平提出“不争论”,但争论还是不断,大争论发生过好几次。邓小平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反复强调“四个坚持”,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左翼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强调“社会主义“方面,质疑市场经济。右派精英则只讲市场经济,主张“超越邓小平”,“不问姓社姓资”,“不问姓公姓私”,要抛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还要看到,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央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也没有保持一致。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四大指的是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那时的表述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控制下对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后日益加重和扩大市场的作用,到了十八大三中全会,改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习近平说明了这种改变的根据:“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是因为“在这次讨论和征求意见过程中,许多方面提出,应该从理论上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进一步作出定位,这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吴敬琏很高兴地在第五届全球PE北京论坛说,这“是它对于持续了将近十年的一个大争论,做出了一个中共中央的明确回答,也是中国政府的明确回答。这个大争论的核心内容就是在资源配置里面到底是政府起决定作用还是市场起决定作用?” 认识有变化是必然的,认识有不同也是必然的,这都是正常发展现象。问题是这种变化是否是客观规律的反映,认识是统一于客观的“是”,还是统一于某种权威。我们看到,邓小平已经讲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在马克思列宁的书里找不到,这是一次“很大的试验”;我们还看到,实践中又改变了搞活国有经济的改革初心,这种改变是在争论中,中共中央不断地听从右翼国师们的意见,日益强化市场经济,谈薄社会主义。 关于“市场决定”论,习近平说是“在这次讨论和征求意见过程中,许多方面提出”的。我不知道有没有左翼方面参加讨论,感觉是各方面都是各说各的观点,党从来没有组织过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在一起讨论,而是直接由中共中央做决定。确知许多左翼方面的人,其中包括我,是不赞同“市场决定”的;我有根据肯定,“市场决定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都是过时的资本主义经济学观点,已经为现在“市场失灵”的实际所否定,并被萨缪尔森、诺德豪斯写进了他们合编的《经济学》教科书:“斯密关于市场机制具有引导作用的见解启发了现代经济学者——资本主义的颂扬者和批评者都包括在内。但是,经过两个世纪的经验和思考之后,现在我们认识到这一学说的适用范围和现实局限性。”所以,“市场决定论”需要证明,而不应作为党中央的决定,这会影响人们自由讨论。 邓小平提出、中共十五大报告也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国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但我们看到,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提出后,不仅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党也没有组织大家讨论过,而且“不问姓社姓资”还长期在主流媒体上提出,实质上否定社会主义。我认为,现在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可以套用邓小平的话和中共十五大报告——“没有完全搞清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也愈辩愈明我建议。我建议,中共中央应当组织各种思想的代表人进行讨论,让不同思想直接交锋,通过理论斗争明辨是非。现在,我个人将“妄议中央”的大不讳,提出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做的考究。错了,接受批判。 我并不急于要改变中共中央决策,而首先是从理论上搞清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批评庸俗的事务主义家急于眼前的功利,看轻理论,没有正确的方针和前途。指出:“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列宁也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附:我给邓小平的第二封信的全文 邓小平同志,你好! 提一些问题,供参考,请批判。《邓小平选集》第三卷,反复强调的是两点:实事求是和发展生产力。你说这是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东西。学者说你“提出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和科学的社会主义观”。我认为,实事求是和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但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毫无疑义,马克思主义最讲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是实事求是的科学。但实事求是并不就是马克思主义。众多的科学家是实事求是的,不然他们就不成其为科学家,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不少人还是反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以及那些已经腐朽的阶级,也都曾经在一段时期里是实事求是的,但是他们反对马克思主义。 毫无疑义,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强调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据此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社会主义必定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持续高速发展。但是发展生产力并不构成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的本质。资本主义社会没有发展生产力么?封建社会、奴隶社会没有发展生产力么?社会主义社会又能永远发展生产力么?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而不同的社会形态在于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 我认为,邓小平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不同,邓小平思想可以适用于一切社会,适用于一切阶级,是永恒的真理,而马克思主义(应加上“的科学社会主义”)则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转变时期的真理,是无产阶级的真理。 你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过去并没有搞清楚,你批评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并用你的思想去取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指出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认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都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宣布不断革命,用无产阶级专政去消灭阶级差别,社会主义就是已被打败但还未被消灭的资本主义和已经诞生但还非常脆弱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革命转变时期。你则认为阶级斗争已经不是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最主要的是发展生产力,用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否定阶级斗争为纲。 如何解放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并按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有计划调节生产,才能解决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的持续发展。你认为这束缚了生产力,没有活力,提出解放生产力,就要让生产经营者完全独立自主地为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到市场上去激烈竞争,用市场经济去改革计划经济。 谁来领导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这个社会主义创造者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用。《邓小平选集》第三卷很少讲到这一点,十分强调的是知识分子的地位作用。你用取消“大锅饭”、打破“铁饭碗”的手段,把工人推到市场上去为出卖劳动力而彼此竞争;你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创造者,有文化的“工人阶级”,理所当然的应是社会的领导者,知识分子领导取代了无产阶级领导,知识分子专政取代了无产阶级专政。 我认为,你所否定的,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论点,而是关于社会主义最主要、最一般、最基本的原理。现在是一片叫好声,欢呼你创立了“新社会主义”,说你“高于列宁,可以与马克思相提并论”,说邓小平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没有半个“否”字。你觉得正常吗? 由于你的地位,和这些年生产高速发展,生活水平绝对提高,使邓小平思想成为现在中国的指导思想。但是,说你高于列宁,说邓小平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根据你的生产力标准,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我看问题很大。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确实和平演变到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复辟不再是理论上可以争论的问题,而是不容否认的已经发生的事实。资产阶级自由化,天安门反革命暴乱,使我们亲眼目睹了在中国也确有一批人要打倒中国共产党,要推翻社会主义制度;一些党内名人,甚至总书记这样最高的领导人,也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你是矛盾的,既指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但又不让问姓“社”姓“资”;指斥“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就是‘左’”,否认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有本质联系。十分清楚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完全明白经济改革必须有政治改革相适应的你,怎么竟看不到资产阶级自由化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呢?应该看到,天安门暴乱虽然平息了,但祸根未除,斗争以另一种方式仍在进行,一种由钱权交易进而勾结的社会势力正在形成,虽然还不表现为一种公开的政治力量,但具有非常危险的腐蚀作用,改变着一块块地方政权的性质,严重恶化中国共产党的形象,造成群众的极大不满。这十多年,社会治安恶化,腐败现象蔓延,伪劣产品成灾,如此等等,你虽然一再严打,不断综合治理,但仍日益严重。显然,“主要是下不了手”并非根本原因。我认为,如果仍然坚持以我为中心来搞活社会经济,这十年解决不了问题,二十年也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越搞越糟。不幸的是,个人主义这些年没有受到应有的批判,反倒成了人们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笑贫不笑娼”,“一切向钱看”!这是另一场没有硝烟的但是十分残酷的战争,它毁灭整代人啊! 1992年10月16日,我给你写过一封信,提出“计划不等于计划经济,市场不等于市场经济,概念不能偷换。用‘资本主义有计划’来证‘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用‘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来证‘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不合逻辑。”我现在还是认为,你的说法不仅不合逻辑,不合马克思主义,也不合历史,经不起实践的考验。从古到今,全世界没有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不是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世界里没有一个不反对计划经济的。原因很简单,没有市场经济就不会有资本主义。会不会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呢?我们看到,东欧、苏联还没有搞成市场经济,那里的共产党就垮台了,社会主义就彻底完了;在中国,市场经济刚搞不久,就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要走资本主义道路,导致天安门暴乱,要打倒共产党,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幸亏有解放军,才没有闹到东欧、苏联那个地步。按你的思想,只要向市场经济改革,才能搞活国家经济。但实际上,活了非国有经济,它们如鱼得水,而国有经济则始终处于困境,如履薄冰。在事实面前,理论界不得不承认:“公有制内部不可能实行市场经济”。道理本来很清楚:同一个所有者怎么自己和自己搞商品交换呢?在市场经济里,国有经济不活,资本主义如此,社会主义也改变不了。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改革无效之后,现在又搞股份制这种所谓资本所有权和资产所有权分离的改革,以期达到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践中,市场经济也不是你说的只是一种手段,而首先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国有经济改革以后,不是被排挤在市场经济之外,就是转变为交易所里的投机买卖,一种寄生经济。股份制的改革,一开始就受到经济界的怀疑。学者们怀疑这真能排除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弄不清谁来代表国家所有者。企业家则认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只不过是国有资产大搬家,只是一种浪费,是一种不到位的改造,他们说“不要老提私营企业只是对国有企业的补充,现在谁补充谁啊?”“私营企业也是社会主义”的观点出现了。“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出卖国有股权”,把国有企业租赁出卖给私人经营的呼声越来越高,发展巩固公有经济的声音很弱很弱了。你说“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一是公有制在动摇,二是两极分化在发生。一批企业家、明星、官员们爆富了,不是万元户、十万元户,而是百万元户、千万元户、万万元户!据有关部门了解,全国百万以上的富豪约100万人,海南个人存款亿元的有63人,他们是我国社会的新贵族,过着花天酒地的腐朽生活,“一吃一头牛,一坐一幢楼,一游半个球”,挥金如土,经常轻易就消耗掉工农大众整户整户全年劳动所得。你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改革是否解放了生产力,最终能否共同富裕,还不到结论的时候,现在看到的,生产确实发展了,生活水平也绝对提高了,但已经消灭的剥削也重新发生了,不只是发生在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不只是剥削劳动者新创造的剩余价值,同时还大量剥夺积累起来的社会劳动,确实比资本家还厉害。你不顾这个事实,只强调生产力标准,只强调税收、劳务等方面得“益”,并没有实际地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我认为,“社会主义本质论”也没有说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仅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还要消灭阶级,消除‘三大差别’;社会主义也不仅要达到共同富裕,而且要尽可能增加所有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以实现每个人全面的自由的发展。 毫无疑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离不开知识分子,没有知识分子的参与,不可能产生马克思主义,中外都有一部分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化了,而且还成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骨干力量。否认这点,是无视实际。但你把知识分子提到“第一”,宣布“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也不符合实际。劳动创造了两种社会财富,但这两种财富都异化为统治创造它的劳动者的力量。“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表明了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的关系。社会主义消灭“三大差别”,就是要改变这种关系。这需要占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从理论上讲,你宣布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无异于宣布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已经结束,显然是错误的。从实际上讲,知识分子并不接受你的册封。资产阶级自由化及天安门暴乱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不正是一些自名为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么?这样公开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是极少数,知识分子普遍要求的要保护“知识产权”。知识原是一种社会劳动积累,而知识分子则认为这是知识分子的个人的资产,他们称为“知识财产”或“人力资本”,表明知识分子不愿做无产阶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公开提出要培养“企业家阶层”。所谓“企业家阶层”,按他们的定义,就是一个以知识资本,通过股份制,实际占有企业资产,不同于国家、工人利益的“利益群体”。这不是要做新型的资产阶级么?知识分子从来是不稳定的小资产阶级,他们总是分化并依附于其他阶级,在你宣布“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之后,知识分子事实上在加速向资产阶级分化,不少人想加入老板阶级。但是,知识分子只能做“管家”,当不了“主人”,这是中外的历史经验。现在中国知识分子也当不了“第一”,工人老大哥不知被排挤到第几去了,知识分子呢,可能是在商、官之后的不三不四的位置。 写了这么多,都是不中听的话,现在你很难听到这样“不同的声音”了。“实事求是”,“讲实话,办实事”这样的话经常听到,但真正做到的人不多。赵紫阳首先说你是“改革总设计师”,你说赵紫阳“不是在经济上出问题,都是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上栽筋斗”,都不实事求是。赵并非真的把你做“改革总设计师”,实际是象列宁批评的那样,“跟在资产阶级教授的‘科学’屁股后面跑”,推动人民“去接受业主的观点(即资产阶级的观点),而不是推动他们去接受革命无产者的观点”。现在中国的许多经济学家,既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也没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经验,他们鼓吹的那一套,大多是照读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教科书,再假邓小平思想的商标,好在中国销售而已;资产阶级自由化首先就发生在经济上。我认为你的“实事求是”和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不同。马克思主义讲“实事求是”,是要从客观事物的研究中去发现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你的“实事求是”则是“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如果猫又搬甑子又偷肉吃呢?我认为“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是谬论,但让工人阶级重新沦为雇佣阶级来换取生产发展,也绝不可取。重利轻义的思想要不得。 你十分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很对,有利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我现在就解放思想,毫无顾忌地同你摆事实,讲道理。事实是客观的,公认的,道理则各有各的认识和讲法,如果我讲的不对,请评判。 刘金华 1994年10月24日
|
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