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工贸时联想研发经费最多是每年三百多万元,而转为贸工技时,一项‘大亚湾亚洲最大的板卡基地’就花了10亿元,更不用说以后收购‘三块洋鸡’花费的六七十亿美元了。”】 针对柳传志“败家”言论,业内权威专家质疑:2008年联想成为奥运赞助商、2019年联想成为世界PC老大,为什么不做操作系统和芯片? 最近,关于联想当年放弃芯片研发的话题颇为热门,从W博士《我为联想说两句》到G博士《华为终封神,友商皆自危,联想因何易招“黑”?》再到柳传志回应《联想当年为何不做芯: 当时做芯就是败家子行为!》一时间成为舆论焦点,尤其是柳传志发声,以他的身份似乎可以对联想当年放弃芯片研发问题盖棺论定! 图为1991年6月,倪光南在香港联想给柳传志、吕谭平、张祖祥等演示在激光打印机上加联想激光打印卡(ASIC芯片)的效果。 然而,事实真相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转移的! 首先,柳传志所说“当时做芯就是败家子行为!”是在文过饰非,事实真相是: 1988年,联想开始发展ASIC(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技术,在联想式汉卡中采用集成电路技术,即采用ASIC来做下一型汉卡,以提高性能价格比,延长联想式汉卡的寿命,也通过它,在公司开发中引入新技术。 1990年采用了ASIC芯片(DLX9000)的7型联想式汉卡推出后大受用户欢迎,成为联想式汉卡中销量最大的一个型号。通过在联想式汉卡、联想微机和联想激光打印机上的成功尝试,1993年已经开发设计出五个芯片:联想七型汉卡芯片、九型汉卡芯片、联想激光打印机芯片以及联想微机主板用的VESA BUS IDE和PCI IDE接口芯片。联想在设计和应用ASIC芯片方面,到1994年时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而华为1991年才涉足芯片研发,联想曾经领先华为好几年。 联想“1995年企业规划”芯片蓝图1994年下旬,联想集团制定了1995年企业发展规划,在这份规划中的第三部分“产业重点4”提出: 【“建成专用芯片,ASIC开发设计中心,集团公司内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重点是高性能接口芯片,多媒体用芯片,全定制VLIC专用芯片,使联想集团在芯片设计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带动国内IC产业发展。”】 具体内容请见下图第二张中红线框围处,有鉴于此,柳传志“当时做芯片就是败家”的说法不攻而破! 图为采用了ASIC技术的7型卡,就是DLX9000芯片,它集成了约6000个门,采用1.5微米工艺,在当时是较先进的,并成为联想式汉卡中销量最大的一个型号。 图为采用TLX9200芯片的9型卡(又称CSVGA卡)。 图为TLX9200版图,其上集成了21000个门,采用1微米工艺,在当时其集成度是较高的。 1992年,倪光南提出的联想激光打印机项目获得总裁柳传志支持,由北京联想R&D的孙祖希、徐非、刘洪等开发用于联想汉字激光打印机的ASIC芯片LXCG9000。 联想激光打印机从无到有,在与HP等外国大公司的竞争中发展起来,后来成为国内激光打印机的第一品牌。 图为采用ASIC芯片LXCG9000的联想激光打印卡,使打印汉字的速度提高十倍左右。 柳传志的战略思维据权威人士介绍,联想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是符合柳传志战略思维构想的,并且这种战略谋划获得了瞩目成功!但这位人士在回答笔者的提问时也承认,在技术研发方面,柳传志缺乏相应的“审美力”。而在笔者看来,这种“审美力”的欠缺恰恰造成柳传志战略思维格局的缺陷,它给联想带来的负面效果是全局性的! 权威人士甚至表示,即使倪光南——联想首任(历史上唯一)总工程师没有离开联想,联想也不可能按他的设想走上技术为王的道路,“会给他保留一块空间进行技术研发,但不会整个企业全部围绕技术研发运作”——权威人士一边口述一边双手合捧压缩示意。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道: 【“他就是目光短浅!”“你把我赶走了,你接着继续干(技术研发),干出成绩还不是属于你的!”】 ——“联海”ASIC设计中心倒掉 1994年,“联海”曾是联想、上海复旦大学微电子中心和上海长江集团筹备中的一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设计中心。 当年,联想作为中国科院计算所的“国有民营”企业,拥有任何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科技、人员与资金条件。作为“民营”企业,联想得到优惠,作为“国有”的中科院企业,联想又能更容易得到国家的拨款及从银行借贷到大笔钱,而且能方便地向外发展。 1993年,联想汉卡的主要设计者、当时的联想总工倪光南根据联想在各项产品中应用自己开发的专用集成电路所获得的经济与技术优势的经验,提出了建立ASIC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的方案。为此,他多次出国调查国外的IC设计企业的运作管理经验。同时,积极寻找合作伙伴。 1994年4月26日,联想、上海复旦大学和上海长江集团签署了《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简称“联海”)合作意向书。当时的上海市副市长陈至立亲自接见了三方负责人,表达了上海市的全力支持。 复旦大学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唯一的专门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当时,投资已达180万美元。因此,联想在合作中投资额会相对较小。同时,“联海”是一个“产学研”结合的典型例子,亦就是多年后国家一再强调的“产业化”改革方向。美国大学为之所以能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教授与学生们参与到尖端的实际研究项目。 然而,在意向书签署后一个多月的6月6日,联想总裁柳传志突然给倪光南和另一位联想的负责人写了一张改变了联想在核心技术问题上的走向的“200字便条”。在便条中,柳传志对整个“联海”项目的“可行的解决方向”提出质疑(尽管这个项目的筹组多次向联想领导层作报告并得到一致的赞同,并且联想的多个其他负责人以至柳传志本人还参加过其中的一些合作商谈)。 柳传志一个字条,就把联想芯片研发项目化为无形。 为了“答疑”,6月26日,在三方合作意向书签订两周月时,倪光南向整个联想最高管理层发出了一份《与上海微电子中心和复旦大学等单位的合作计划》的报告材料,再次详尽地从市场、技术、人才、管理、产品、效益、和风险等等方面论述了非常清晰的解决方向与具体方案。 柳传志没有对这个报告作任何反应。 ——国家经贸委芯片项目遭放弃 1994年下半年,倪光南进一步为联想争取到了经贸委《多媒体技术产业化》项目的1100万人民币的拨款和数千万元的贷款,在实际上完全解决了向“联海”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的投资资金问题。 1994年11月24日,合作三方商定:在12月10日签订正式合同,12月底召开首次董事会。倪光南向柳传志报告后,柳传志不置可否,拖过了日期。 1994年12月27日,倪光南再次与上海方面协商,延至1995年1月20日签合同,春节前召开董事会。对此,柳传志仍不予肯定也不予否定,又拖过了日期。 于是,“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胎死腹中。中国企业在掌握核心技术方面失去了一支潜在的力量。 不久以后,在1995年6月30日,倪光南被解除了联想总工的职务。 1999年9月,为配合对倪光南的彻底解聘而进行的媒体宣传中,讲述柳传志有胆识地否决了倪光南“独自”与外面商议成立的“联海”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是柳传志使公司避免了一场危机,“拨正了革命的航船”,挽救了联想。 但是,从1999年9月10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吕彤和徐滢的报道“柳传志倪光南各说十年恩怨”中,我们从柳传志的身上找到了事情的真相: 【“1996年的一次会上,柳传志第一次把(联想)提倡了十年的‘技工贸’道路改了一个顺序,变成了‘贸工技’。他(柳传志)说,这是他在与倪光南的矛盾(决策分歧)发生后痛定思痛的产物。”】 一个积极瞄准以市场需求的核心技术来提升公司竞争力的总工,毫无疑问是柳总酝酿中的“贸工技”路线的障碍。倪光南犯了许多老实人的共同错误:不懂得或不愿意“领会上面的意图”。(笔者注:倪光南院士被解除总工职务,及于99年9月1日被联想彻底解聘并被剥夺一切创业股票期权,与联想的“负债持股”事件有密切关系。但这并不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在此说明。) 联想失去了“对核心技术的联想”,安下心来做买卖、做装配了。并且这些年来也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坏的成绩。因此,大家就常常在媒体上看到“亚洲xx强”、“世界xx强”、“国产品牌”等等词组。 南楼北楼今安在?变成融科房地产!国家领导人陈毅、聂荣臻副总理批给中科院计算所八万平米地研制大型计算机!然而如今却成为计算所竞争对手Intel等跨国公司的展业园。 联想柳传志没有“能力”做芯,但做房地产却是“行家里手”——在柳传志兼任计算所所长期间——“2000年,中科院为进行科研体系改革,将计算所二部和联想以及计算所所在地的8万平方米地皮统一划给联想管理,由联想负责在其上建科技园。” 2000年,联想科技园作为高新企业孵化器项目获得北京市政府批准。 但是,2008年8月18日,在计算所国拨地上破土动工、2001年12月18日建成的项目,却并非作为高新企业孵化器的联想科技园,而是高档写字楼——联想控股集团下属融科置地房地产公司的融科资讯中心A座。 融科资讯中心中外企业入驻图 如今,“联想科技园”始终不见踪影,而在这块国家划拨的科研用地上,建设了高档房地产项目——租赁给计算所的竞争对手Intel等跨国公司使用的高档写字楼,这些高档房地产项目的业主就是联想控股属下的融科置地房地产公司——联想控股相当一个时期的主要利润来源。 融科智地房地产项目联想控股是可观、稳定的利润来源。2016年联想控股作价136亿出售融科智地房地产主体业务板块,当年盈利49.85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