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事件是敌对势力祸乱中国的一场舆论测试 两会前放出柴静雾霾片,表面看是想通过两会影响中国国企改革的私有化走势,实际上是在进行舆论试水,探测一下对中国舆论的掌控程度。国内外颠覆势力不是白痴,他们不可能相信通过体制外一部纪录片,就能够改变中国国企的改革方向。他们完全是在进行舆论试水,测试一下一旦中国发生俄罗斯那种金融袭击,会出现什么情况。
自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系列讲话贯彻以来,无论西方敌对势力还是国内极右势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判断,就是虽然党中央政治路线变了,人民群众受左翼爱国力量影响越来越大,但是意识形态领域和媒体领域的各级政权,仍然掌握在他们手中,他们有能力通过掌控媒体的极右势力,影响和控制社会情绪,一旦爆发社会事件,有能力控制社会矛盾爆发的方向。柴静事件,就是他们对自己这种判断的一次舆论检测。 这次舆论检测的结果相当成功,2月28日星期六,柴静纪录片《穹顶之下》上网,24小时之内点击播放量就达到亿次,第二天3月1号就已经是全国街谈巷议,第三天3月2号周一股市一开盘,所有环保类股票全部涨停板。三天之内,从网络到股市,资本牢牢控制了柴静事件对舆论和市场的绝对影响。 一天之内的亿次点击量和股市环保股的全部涨停板,表明国内外资本力量,完全有能力控制中国的舆论方向和心理预期。而这恰恰是现代大国之间金融战和网络战胜败的最关键地方。
去年也就是2014年,美国借国际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跌之际对俄罗斯发动金融袭击,卢布一夜之间贬值47%,本来打垮俄罗斯经济已没有任何悬念,可是让全世界都没有料到的奇迹发生了,俄罗斯男女老少面对卢布的大幅暴跌,没有出现任何恐慌,全体人民十分淡定,结果就是,金融袭击所希望出现的全民抛售卢布、抢购美元的现象没有发生,西方金融资本集团用来砸盘的资金全部付诸流水,美国发动的金融袭击就此宣告失败。 因为迄今为止,全世界所有金融袭击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市场恐慌和社会心理预期崩溃。美国和西方国家没有控制住俄罗斯的舆论和市场情绪,所以注定了美国等西方国家这些猎杀者变成了自杀者,而原本注定是猎物的俄罗斯却糊里糊涂逃过一劫,并且是十分致命的一劫。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这种金融袭击发生在中国,如果人民币一夜之间也贬值一半,中国的金融市场和社会舆论,也能像俄罗斯那样一平如水吗?柴静事件回答了这个问题,一天一亿次的点击量回答了这个问题,股市环保股的全部涨停板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个回答就是,中国一旦遭受俄罗斯那样的金融袭击,金融市场肯定会陷入恐慌,社会心理预期肯定会崩溃。这就是柴静事件留给我们的可怕信号。
本来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逻辑,中东动荡之后就会轮到中国,现在中间突然出了个俄罗斯,为我们赢得了一些时间。 但是美国对动乱和解体中国的战略布局并没有停下来,一直在寻找动乱和解体中国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很可能就是中国的经济危机,或者是利用中国滥发货币的致命软胁发动金融袭击。 中国五个省市的自贸区,也恰好构成了对中国发动金融袭击的国内基地。美国中央情报局借助于柴静事件进行舆论试水,以及插手和煽动中国左翼爱国力量的分裂和内讧(最近大量事实证明西方敌对势力已插手中国左派内讧),就是在为这一天进行准备。
目前中国在舆论上唯一能够同国内外极右势力相抗衡的,就是几个弱小的左翼网站和分散的自干五队伍,这个本来就十分分散弱小的自干五网络队伍,在各级网管的全面打压之下,其爱国主义战斗力受到很大限制,比抗战初期的抗日游击队力量还要更加弱小。 如果中央政府,不能在危机和金融袭击爆发之前,把左翼爱国力量领导的自干五队伍发展壮大起来,形成一支富有强大战斗力的庞大网军,能够控制网络舆论,影响和主导市场情绪和社会心理预期,那么中国的悲剧命运将不可避免。(本文作者:张宏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