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决清除全国人大代表中的假冒伪劣现象 李定凯 2015.3.12 “3.15消费者权益日”又快要到了,全国两会也正在热烈地召开。当此时节,消费者自然会想到投诉受到的假冒伪劣商品消费服务。我作为一个公民,每年都是把看两会的新闻作为一种政治消费看待的,今年也不例外。昨天,看到《中国青年网》转载的《新京报》的一条消息,深感在我的这个政治消费中,也存在比较严重的假冒伪劣现象。这条消息的部分内容如下: “全国人大代表、中组部副部长王尔乘在北京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直言,出现上述问题(指“一些地方人大代表存在结构严重失衡,身份失真等问题”),原因是一些地方党组织没有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对代表的选举工作重视不够,相关的工作部门存在失职行为。” “十二届全国人大以来,已经有39名全国人大代表因为涉嫌违法违纪,辞职或者是被罢免,这个数量超往年比较多。” “一是反映了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成效。二是反映出人大代表选举工作当中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些地方人大代表的结构严重失衡,真正来自基层的农民和工人的代表少。有的企业负责人占了一半以上的数量。’王尔乘说,还有就是代表的身份严重失真,一些企业主以工人、农民或者是科学技术人员的身份获得了代表的提名,使得那些真正来自基层的,符合条件的人选无法(得到)提名。” 王尔乘讲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已有39人涉嫌违法犯罪。这些“代表”可列入“劣等”代表的范围,且不去谈它。王尔乘还讲到“一些地方人大代表的结构严重失衡,真正来自基层的农民和工人的代表少”,一些“代表的身份严重失真,一些企业主以工人、农民或者是科学技术人员的身份获得了代表的提名,使得那些真正来自基层的,符合条件的人选无法(得到)提名。”这就涉及到人大代表中的“假(伪)”、 “冒”的问题。王尔乘说的地方人大假、冒、伪的代表中,有多少人步步高升到全国人大代表?他虽没有讲,但是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王尔乘讲的问题,多年来在人民群众中早就有各种议论和揭露,但是官方一直讳莫如深。去年,就有网友晒出在河南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团里,就有不少或官或商的“代表”冒充工人、农民身份的问题,结果不了了之。这次由官方人士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说出“代表的身份严重失真”的问题,并且见诸报纸、网络,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假冒伪劣全国人大“代表”的出现,可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关系到政权性质、由谁当家作主的问题。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如果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里,只有很少工人和农民的代表,而有限的工人和农民代表的名额又被假工人、假农民冒充了,谈何工人阶级领导?谈何工农联盟?谈何人民行使主权?由此可见,假冒伪劣人大代表现象的实质,是“违宪治国”、“违宪理政”的一种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假冒伪劣现象肇始于中国的经济领域,随着改革的深入,这种现象不但在经济领域愈演愈烈,而且逐步甚至迅速地向文化、教育、新闻、出版、法律、政治等上层建筑领域渗透和蔓延,成为中国社会的痼疾。要医治这些痼疾,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从根本抓起。无论是无产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根本都是政治,因为政治是统帅,是灵魂,只不过无产阶级公开声明这一点,而资产阶级故意隐瞒这一点罢了。从这一点上说,是否以坚决的态度和措施清除全国人大代表中的假冒伪劣现象,就成为检验我国政权性质的一个标准。
|
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