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历史研究 查看内容

读史:布衣出身的刘邦凭什么打败了贵族出身的项羽?

2022-10-31 22:27| 发布者: 南极| 查看: 2560| 评论: 1|原作者: 白依依|来自: 红歌会网

摘要:   对于秦朝末年楚汉争霸的这段历史,绝大多数人都不陌生。从象棋的楚河汉界,到电影《霸王别姬》,大家对刘邦和项羽故事,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  同时,大家也都会有类似的疑问或思索,即刘邦为什么最终取得了胜 ...

  对于秦朝末年楚汉争霸的这段历史,绝大多数人都不陌生。从象棋的楚河汉界,到电影《霸王别姬》,大家对刘邦和项羽故事,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

  同时,大家也都会有类似的疑问或思索,即刘邦为什么最终取得了胜利?项羽最终为什么会失败?如果项羽度过乌江,还有翻盘的机会吗?

  近日,笔者也带着这样的思考,阅读了朱永嘉教授的《刘邦与项羽》,收获颇丰,将个人的一些零散思考分享给大家。

  一、平民出身的刘邦更接地气

  刘邦出身布衣,父亲为刘太公,母亲为刘媪,但我们注意,“太公”是刘邦对他父亲的尊称,媪则是对老妇女的泛称,实际上刘邦父母只有父姓没有母姓。由此看来,我们说他出身布衣已经是比较客气的说法了。

  刘邦字“季”,在家中排行老三,青年时期的他不如他两个哥哥踏实勤劳,反而时常在外游荡,是许多人眼中的地痞无赖。

  据《汉书·高帝纪》记载,汉九年(公元前一九八年)刘邦给自己父亲太上皇上寿时说:“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结果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青年时期的刘邦虽然不好好从事劳动生产,但也正因他不是一个只知安稳种地的老实人,喜欢在外结交各路朋友。三十岁左右,刘邦开始担任泗水亭长。那时亭长的主要职责是巡逻各地,以维持社会治安,并随时发现和追捕盗贼。

  我想,秦之所以让刘邦担任亭长,大概正是由于他是地方上的流氓无赖。因为他身边有一批小兄弟,方便维护维护地方治安。

  于乡村社会中长大的刘邦熟悉农民的想法,也熟悉下层社会的人情世故和运行规则,他在游荡之中结识了如樊哙、周勃这样的地方流氓无产者,这群人勇敢、不怕死、敢于冲杀,这也为其后来积攒了部分武将资源。

  不仅如此,获得亭长身份之后的刘邦也逐渐和基层的官吏打起了交道。这有两个好处,其一是他对“郡县制”在地方的具体实行情况比较了解;其二,为他后来积攒了部分文人智囊资源。

  与刘邦不同的是,项羽出身贵族。项氏在楚国世代为将,项羽的爷爷项燕更是战国名将。项羽从小就在他小叔父项梁的教育下长大,学武、识字、习兵法。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项羽自小就勇猛过人,个子高、力气大,敢于斗争,耿直,但也缺少耐心。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是没落贵族,项羽从小享受的资源也比刘邦要多很多,也有着作为贵族的骄傲。而从小混迹江湖的刘邦就不同,他虽勇猛不足,但却知道隐忍、听得进去意见,知道审时度势。

  二、得人心者得天下

  从个人英雄主义角度讲,项羽勇猛过人、顶天立地,是个男子汉,但从获取天下、治理天下的角度讲,项羽做的并不好,项羽更喜欢以武力服人。

  在打败章邯的秦军之后,收下了大批秦军降卒,但由于项羽当时带领的诸侯的军队,多数都曾在关中服过徭役,关中的吏卒曾欺辱过他们。这次诸侯的吏卒都乘胜报复秦国降卒,这时秦国降卒处于两难境地,若能西入秦还好,若入不了关中,担心秦国会诛杀其父母妻子。

  秦降卒私下议论的消息被项羽知道后,项羽让英布和蒲将军在新安坑杀了秦降军二十万。这二十万人每一个在关中都有亲人,这是做法会让关中老百姓对他失去信任。

  进入咸阳后,项羽也选择了烧城杀人。在项羽一生中,杀降卒、屠城多达六次,这样的人如何能赢得人心呢?

  而刘邦在进入咸阳后,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这就与项羽的随意屠城形成鲜明对比。

  没有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即使个人再勇猛,也注定只能是悲剧英雄。

  三、大一统是人心所向

  六国被秦所灭,也因此,六国旧贵族对秦国的敌意很大,这种敌意会曼延到对秦军、秦制甚至是秦人身上。在秦末的反抗运动中,六国贵族更多地只是想恢复故国,即他们原来的勋贵地位。这种思想也在体现项羽身上。

  当赵高带着秦二世投降之后,项羽在关中分封诸侯王。这一方面可能是项羽骨子里对秦国体制的排斥;另一方面也证明其没有远见。

  人们经过战国时期长期的战乱,对于稳定、统一是有渴望的,秦的郡县制在各地也已经深入人心,统一是大势所趋。

  项羽的分封实际上再次把天下格局恢复到战国时期。各路诸侯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和小心思,现场瓜分胜利果实的时候,大家可能会迫于项羽的强势而选择忍气吞声,一旦回到自己的地盘,互相征伐是难免的。

  不仅如此,项羽在具体的分封策略上也犯了两个大错误。

  其一是将刘邦分封在汉中地区,把关中一分为三,分封给秦国的三个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以为可以达成相互制约。但实际上,三个降将中,只有章邯还有些战力,其他两个已经没多少战斗力了。

  项羽回到彭城后,不过两个月时间,刘邦就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重新将关中拿了回来。

  其二是将齐地一分为三,但又将跟他有较大嫌隙的田荣排斥在外,但实际上田荣却是齐国的掌权者,返国时,项羽所封的齐王田市等都只是傀儡。

  所以分封后不久,田荣、陈余就在齐、赵等地举兵反楚,刘邦也趁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重新入主关中。

  四、项羽没有稳固的根据地且不会团结人

  项羽在进入关中后,一把火将秦宫焚烧,然后带着自己的人马回到了原来楚国的地盘上,自封西楚霸王。

  项羽虽然勇猛,在具体战役上也时常能打败对方,但却不会争取人心,争取盟友。齐国田荣在反楚之后,项羽很快打败了田荣,但项羽却没有很好的安置齐国的百姓,而是烧毁齐国房屋、将降卒全部坑杀。

  在田荣的弟弟田横的带领下,剩下的齐人也更加团结。当项羽和刘邦在西边作战时,齐人就在东边收复失地,当项羽忙着在东边和齐作战时,刘邦就在西边发展。

  项羽在具体的战役上胜多败少,但既没有彻底瓦解掉敌方力量,也没有得到百姓支持,只能在来回的奔波中消耗自己的力量。

  而不同的是,刘邦背靠关中,有萧何在后方不断地补给粮草,即使败了,依然能够重整旗鼓,继续扩大自己的力量。

  此外,刘邦也比项羽更会团结中间力量,如九江王英布等。

  总之,项羽入咸阳后,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胜利以后的形势变化,更没有认清什么力量对自己生存发展的威胁最大,先是哪里冒烟就奔向哪里,接着是东西两面作战,不懂得如何集中力量打击对自己威胁最大的敌人,不知道如何团结自己的内部力量,不懂得如何争取更多友军的支持,以致于最后变成四面楚歌的局面。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败亡之际,孤胆英雄项羽吟唱了这首《垓下歌》,他充满怨愤,但亦无可奈何。项羽至死没有想到自己因何失败,只能将此归结为时运不济,可悲、可叹!


握手

雷人

路过

鲜花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云淡 2022-11-1 13:21
项羽没有稳固的根据地且不会团结人 —— 引自本文
~~~~~~~~~~~~~~~~~~~~~~~~~~~~~~~~~~~~~~~~~~~~~~~~~~~~~~~~~~~~~~~~~~~~~~~~~~~~~~~~~~~~
讨论 1
当年延安吸纳了成千上万的抗日热血青年经过了延安整风的洗礼统一了思想,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好了干部准备。在文化革命建立三结合的新政权的时候,发现具有社会主义革命觉悟的青年干部的不足。要提前重视并解决规模性地培养和储备具有社会主义革命觉悟(树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青年干部群体问题,以便迎接随后到来的社会主义革命高潮。
~~~~~~~~~~~~~~~~~~~~~~~~~~~~~~~~~~~~~~~~~~~~~~~~~~~~~~~~~~~~~~~~~~~~~~~~~~~~~~~~~~~~~
讨论 2
包容:民主革命时期的老革命,在自己年富力强时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不必苛求他们必须过渡到社会主义世界观。只要不干扰无产阶级决策,可以包容地让他们颐养天年。(仅仅是世界观上的分歧 —— 当影响决策方向时要毫不含糊地纠正(忠王不终)。只要退出决策圈,容忍忠王不终不必追究。—— 避免大面积的——带有封建色彩的审干:查三代、身败名裂殃及九族,这不是主攻方向。)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