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历史研究 查看内容

由之说:关于知识分子“上山下乡”运动解决“就业难”的历史启示 ... ... ...

2023-8-10 11:00| 发布者: 南极| 查看: 1553| 评论: 4|原作者: 由之说|来自: 橘子洲头

摘要: 关于知识分子“上山下乡”运动解决“就业难”的历史启示  在世界经济普遍衰退背景下, “就业难“,恐怕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而对于一个14亿多人口大国的中国来说,就业压力一直伴随着新中国的历史的进程如影随随。 ...


关于知识分子“上山下乡”运动解决“就业难”的历史启示


  在世界经济普遍衰退背景下, “就业难“,恐怕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而对于一个14亿多人口大国的中国来说,就业压力一直伴随着新中国的历史的进程如影随随。

  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成了政府的一块“心病”,成为当前“六稳”、“六保”之首。7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这一提法,凸显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与解决“就业难”的紧迫性以及不同以往的重视程度。

  “通盘考虑”,就是要统筹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民生改善与就业优先的关系,总揽好全局。

  思考解决当前“就业难”的出路,这使我想起了五十年代开始、七十年代末才结束的那场轰轰烈烈长达25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作为一场震撼中国大地的大规模青年运动,“上山下乡”运动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动因与当时的政治、战略考量。

  在那场席卷整个中国大地的“上山下乡”运动中,先后多达2000多万的知识青年从城市走向乡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的个人经历与命运同那个就业紧张的时代与艰难困苦的奋斗时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们理解体谅国家困难,不抱怨,最终选择主动接受现实挑战,入乡随俗,他们与农民打成一片,化被动为主动,有的在农村成家立业,有的在农村建功立业,这是很了不起的。他们脱离城市环境,脱离父母呵护,完成了一次精神自立的嬗变,那些知青题材的影视作品则记录反映了知青生活的嬗变经历以及他们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生活态度。可以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成为2000多万知识青年永远抹不去的集体记忆,构成了火热年代一幅幅恢宏的历史画卷与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独有的“知青情结”。

  历史学者描述当时的运动背景时说:始于在50年代的这场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客观上与我国当时人口、经济、文化、教育等全面落后又不平衡带来的城镇就业困难有关;也与建设时期广大的农村和边疆需要大批有文化的建设人才等历史条件联系在一起。

  五六十年代,中国单一的经济体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就业的出路越来越窄,怎么办?党把纾减就业压力的注意力被历史地放到了中国广大农村,并提上了党中央的议事日程。

  1956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写道:“城市中、小学毕业的青年,除了能够在城市升学、就业的以外,应当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下乡上山去参加生产,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

  毛泽东在1955年9月《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一个按语中发出号召:“组织中学生和小学毕业生参加合作化的工作,值得特别注意。一切可以到农村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关于对这一运动的历史评价,虽然后期有过度政治化的倾向,但总的还是正面的。它既是历史的被动选择,也是历史的主动作为。可以说,是那个时代国家解决“就业难”的一个不得已的战略选择又是一个积极应对挑战的战略抉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当时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试图把解决城镇失业问题同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状况结合起来,探索的一条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之路。这也是当时的一种“通盘考虑”。没想到它所带来的之于青年人、之于国家、之于破解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之于中国长远未来的深刻改变与深远影响,则是全方位的,远远高于当年决策预期。

  我们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一条总的法则,是不能脱离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与历史的局限性,我们应当树立大历史观。就作出“上山下乡”决策的涉及面、困难程度、厉害关系、思想发动而言,可能是继抗美援朝那场立国之战之后前所未有的。试想,新中国成立时一穷二白,少量从战争废墟中留存下来的碎片化的工业根本无法吸纳那么多的城市就业人口,加上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逼债“卡脖子”,农业生产力又非常低下,这在当时,的确只能把“活下来”作为最高纲领。国家也只好把解决“就业难”的出路放到了农村,“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始终是政府决策的的“两个”基点。历史表明,中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除了直接解决特殊历史困难时期的就业问题之外,还对中国“三农”的帮扶、农垦事业的促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文化下乡、农村扫盲,对于改变中国农村的落后面貌,提升中国的乡村治理能力,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我把它称之为新中国第一次“乡村振兴”运动,也是“缩小三大差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一次举国试验。至于“反修防修”与“防止和平演变“则另当别论,这需要从另一个政治视角作出历史的考察与之于现实的判断。

  总之, 横跨三个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现在回过头来看,倒也磨砺了不少人的成长性格,也成就了不少人的职场人生。他们走进中国乡土深处,零距离接触“三农”,感受中国城乡二元化结构的现实,对于洞察中国国情、读懂中国国情,特别是深化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并开启他们返城以后的工作生活与职业生涯,一些人进入中国社会与政治舞台中央,有着不可多得的经历上的与认知上的履历帮助。习近平总书记后来深情回忆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时说:“我1969年1月去,1975年10月离开陕西,这一段时间就成为我人生的一个转折,可以说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很多事都历历在目,现在有很多思维行动都和那时候有关联。”我看那批批经过农村艰苦洗礼返城的“上山下乡”知识分子,后来他们中的许多人挑了国家的“大梁”,他们对国情的认识与“三观”,经受了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双重考验,成为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没有“全盘西化”的中流砥柱。那些曾经的知青,早已悄然老去,但他们对岁月的怀想所拥有的“知青情结”却是他们一生最值得引以为荣的经历和骄傲,“上山下乡”运动赋予他们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与对“活着”的幸福指数可能高过当下的许多年轻人。从幸福需要建立一定的参考比较体系来说,当下的年青人普遍缺少了“自找苦吃”的艰苦历炼而失去了某种对幸福存在的感受能力。

  回到当下现实中来, 我以为当年 知识分子“上山下乡”运动”特别对于解决当下“就业难”还是有些历史启示的。

  当前,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农村空心化”。“空心”与“振兴”,既构成了解决逻辑,也构成了问题冲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单向流动,农村只剩下“三八六一九九”部队,这是社会上对农村留守现状的形象说法与刻画。留守在广大农村的妇女、儿童与老人却是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割舍不下“牵挂”。“农村空心化”的结果,使得“乡村振兴”缺少了必要的人口支撑,形成了城乡新的投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从需求侧来说,城乡的刚需存在严重不对等。

  现在。 在“就业难”的人群中,有这样一群人比较困惑,“高不成,低不就”,他们很难找到理想的单位与理想的岗位,无法实现预期的职业梦想薪酬。毕业即失业,毕业即待业,他们是刚走出校门的那批年轻人。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6至26岁的年轻人没有就业的超过了20%,意味着五个人中有一个人没有就业,这个数字可能被严重低估,要不国家教育部不会站出来督查治理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造假”问题。其实,“被就业”现象一直长期存在。

  “就业难“除了经济下行背景之外,也有就业的观念问题,就业供需的结构性失衡,使得一些工作没人干,一些人则没事干。

  “没人干”的原因一是“不愿干”,背后折射的是选择问题,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二是“干不了”,反映了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不匹配,背后折射的教育问题。

  注意到,这些年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治理与基层政权建设,建立了“选调生”制度,选拔了一批“大学生村官”,对于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推动乡村治理,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后备干部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远远不够。

  国家能不能出台更有力的配套政策首先让农业、林业类的大学生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让他们可以先担任“技术村官”呢?能不能再发动一次知青“上山下乡”以支持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呢?国家可不可以投资农业合作社或大力发展乡村民宿养老事业,让一部分城市老人回到乡村养老呢?一则可以纾减城市压力;二则可以填补农村“空心化”;三则可以促进农业养老服务业规模化;四则可以让“农二代“、“农三代”在城市安顿下来。作为一种政策引导,能不能吸引大学生去当中国新型农民,去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呢?……

  我一直认为,中国城镇化进程绝不只是单向的,城乡要素合理有序流动是必须的。前不久,国家财政部财科院院长刘尚希在李强总理召集的形势专家座谈会上的建议说:“治本政策,就是要进行结构性改革,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

  是的,我们不应错误的把“三农”问题统统视为中国式现代的推进“包袱”,而恰恰相反,还可以释放出巨大的改革张力与改革红利,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再次提供内生动力。正是中国的“三农”,构成了中国战略稳定的“大后方”与“大托底”,为解决包括就业在内的“中国问题”提供了战略回旋余地与政策想象空间。

  今天,我们应该仍然坚信:“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握手

雷人

路过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云淡 2023-8-12 16:34
参考文摘(5/5)(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孔祥新:万里的远见卓识  2011-06-06  来源:新浪博客
⑤ 二00四年6月,胡锦涛对万里表态:“当年(一九八五年一月、一九八六年七月)中央政治局和小平同志的意见、政治局、中顾委的联席会决议(一九八六年七月陈云:“建议性决议”)是存在的,我个人是理解的,迟早要解决好的。这是建国后很主要的政治问题、党的组织问题。我们这一代或许能在没有束缚的情况下处理好。当前工作千头万绪,待解决的问题、矛盾较多,如能在较平和的政治气氛、环境下解决对毛泽东的一生的评价,就能有较大的共识。”
~~~~~~~~~~~~~~~~~~~~~~~~~~~~~~~~~~~~~~~~~~~~~~~~~~~~~~~~~~~~~~~~~~~~~~~~~~~~~~~~~~~~~
参考文摘
chengyu:一位革命老人就刚刚开过的十七大同我谈了近两个钟头的话    2007-11-10
按照邓小平在圈子内的嘱托,是要在他死后“重评”毛泽东的。所谓“重评”,就是彻底否定建国后毛泽东的所有功绩。反毛的元老们和某些民主人士以这个嘱托为令箭,多次逼谏执政当局“重评”毛泽东;胡温也一再表示要完成这个历史任务,只是以“时机不成熟”为由拖后。那又为什么在报告里把毛泽东请出来做陪衬,化腐朽为神圣呢?显然,这是来自群众经久不衰的“毛泽东热”形成的巨大政治压力的结果。他们怕“引火烧身”,“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就来个“就热敬佛”,以蒙群众耳目。
引用 东鹤人 2023-8-12 05:30
推荐一篇文章,是揭露司法腐败的。被揭露的司法腐败,令人瞠目结舌,一个离婚案,前前后后的庭审中,竟然将造成感情破裂的原因剔除案外,不让另一方陈述基本案情,不让另一方答辩,更难以想象的是,竟然不让使用证据。你见过这样的司法吗?网址:http://www.jrzxun.cn/lanmu1/aritcle480.html
引用 云淡 2023-8-11 22:09
参考文摘
王纬温:中国医疗反腐掀起“举报潮” 今年已近170医院高层被查    2023-08-12
        本周以来,中国各地已有至少六名医疗系统干部被查,涉及福建莆田、云南西双版纳、广东汕头市、黑龙江七台河市等地。北京、重庆、海南、云南、四川等多地卫健委本月相继公布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举报方式,举报对象包括有许可审批审核权的行政单位、医疗卫生机构、社会组织、医药企业、经销商、医药代表等。一个星期后,中纪委国家监委28日召开动员会,要求深入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宣示“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医药领域腐败案件,形成声势震慑”。
        深圳南山区卫健局星期四回应称已掌握举报材料,正调查中。邓启文则指有关材料是诬告。据不完整统计,中国今年已有近170名医院院长、中共党委书记被查,数量已超过去年全年的两倍。自7月21日以来,已有三名来自山东、湖北、西藏三甲医院的前任和现任“一把手”落马。中国网络本周每天都出现医疗干部被举报的情况,其中热传的两份举报文件牵涉深圳市南山区医院院长邓启文,以及湖南长沙湘雅三医院呼吸科主任孟婕。
—— https://www.zaobao.com/news/china/story20230812-1422912
~~~~~~~~~~~~~~~~~~~~~~~~~~~~~~~~~~~~~~~~~~~~~~~~~~~~~~~~~~~~~~~~~~~~~~~~~~~~~~~~~~~~~
对于改革的改革(勇于自我革命,敢于负责担当)
遗憾的是,
        1980年(赵紫阳)“将由中央财政包干的事业单位的事业费统统砍去40%,只给原来的60%,剩下的40%事业费你们自己去挣”的决策将医院学校新闻文化等事业单位推向市场改错了。
引用 云淡 2023-8-11 13:38
百度百科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编者按语。在介绍了甘肃省会宁县城镇的一些居民,包括一批知识青年到农村安家落户的事迹后,引述毛泽东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随即在全国各地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大批城市知识青年下放到了农村劳动。
~~~~~~~~~~~~~~~~~~~~~~~~~~~~~~~~~~~~~~~~~~~~~~~~~~~~~~~~~~~~~~~~~~~~~~~~~~~~~~~~~~~~~
讨论
        当年延安吸纳了成千上万的抗日热血青年经过了延安整风的洗礼统一了思想,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好了干部准备。在文化革命建立三结合的新政权的时候,发现具有社会主义革命觉悟的青年干部的不足。要提前重视并解决规模性地培养和储备具有社会主义革命觉悟(树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青年干部群体问题,以便迎接随后到来的社会主义革命高潮。
~~~~~~~~~~~~~~~~~~~~~~~~~~~~~~~~~~~~~~~~~~~~~~~~~~~~~~~~~~~~~~~~~~~~~~~~~~~~~~~~~~~~~
参考文摘
纸上建筑:什么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2023-04-23    来源: 纸上建筑公众号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每个人都拥有美好的前途,根本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彼时每年大学招生数平均约为五六十万,具体来说是从80年代初的二三十万缓慢增长到90年代末期的百万左右,这二十年间的增长曲线非常平缓,也保证了大学生的含金量得以保持。
        然而,从1999年之后,大学扩招展开了狂飙般的旅程。这个二十年,从每年百万人扩张到每年千万,整整十倍。而对比两个时期的适龄青年总量,则反而是大幅度下降的,从80年代的每年2700万人左右下降到新世纪之后的每年1500/1600万人,基数足足少了1000多万,这无疑导致高考录取率巨幅上升,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变成了“好赖都有大学上”。从当初百里挑一的录取率,到如今三分之二的同龄青年都能上大学,大学生的含金量怎能不一落千丈?—— https://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WeMedia/2023-04-23/325364.html
~~~~~~~~~~~~~~~~~~~~~~~~~~~~~~~~~~~~~~~~~~~~~~~~~~~~~~~~~~~~~~~~~~~~~~~~~~~~~~~~~~~~~
问责
        “教育产业化”自1999年6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在高校全面推行,于今已经二十余年。虽说鼓吹者推行者从未对 “教育产业化”给出过明确解释,但透过各校自估身价、雷厉风行采取的高收费举措,透过该举措实施后每年考得起大学上不起大学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所谓教育产业化的真实内涵很明确:涨价!每个家庭得花大钱为子女购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教育产业化决策当问责:江泽民-朱镕基-陈至立
~~~~~~~~~~~~~~~~~~~~~~~~~~~~~~~~~~~~~~~~~~~~~~~~~~~~~~~~~~~~~~~~~~~~~~~~~~~~~~~~~~~~~
讨论(教育产业化追根溯源...)
〖1980年(赵紫阳)“将由中央财政包干的事业单位的事业费统统砍去40%,只给原来的60%,剩下的40%事业费你们自己去挣”的决策将医院学校新闻文化科研等事业单位推向市场改错了〗
陈洁华:改错了的,都应该改回来    来源:逍遥游看世界 微信号  2021-08-22

查看全部评论(4)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