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文艺战线 查看内容

巴东和于连——读长篇小说《黑与白》

2023-11-20 20:12| 发布者: 南极| 查看: 700| 评论: 2|原作者: 郓哥儿|来自: 曹征路-刘继明研究中心微博

摘要:   文\郓哥儿(北京读者)  ​​  巴东是刘继明长篇小说《黑与白》中的一个人物,长相英俊,受当砖瓦厂厂长父亲的影响,从小就有做生意的兴趣,读中学时靠父亲的关系,替人作中介卖煤,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从此 ...

  文\郓哥儿(北京读者)


  巴东是刘继明长篇小说《黑与白》中的一个人物,长相英俊,受当砖瓦厂厂长父亲的影响,从小就有做生意的兴趣,读中学时靠父亲的关系,替人作中介卖煤,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从此立下成为百万富翁的宏愿,无奈读书成绩不佳,复读好几年也没有考上大学,最后只好花钱进了一所“野鸡大学”。大学期间,巴东也不好好学习,经常贩卖流行歌带,还爱上了学校广播台播音员许可,许可移情别恋抛弃了他,一气之下,巴东离开大江市,北上首都求职,四处碰壁,后来还是投奔在火车上认识的军工企业飓风厂厂长路胜平,谋得了一份推销员的工作。从此,巴东好运连连,先是在飓风因销售业绩出色,赢得了路厂长的赏识,后来又被称为“京城洪爷”的高干子弟洪太行看中,和他妹妹雁北结婚,当上飓风投资公司的老总。

  巴东这个人物,使我想到了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该小说的主人公于连是一个木匠的儿子,长着少女似的清秀面孔,天资聪颖,记忆超群,有着非凡的意志力。他受父兄虐待,也深以微贱的出身为耻。他凭借熟记拉丁文圣经的资本在维立叶尔市长德·瑞那尔夫人家里当上了家庭教师,并悄悄和德·瑞那尔夫人恋爱。他们的秘密恋情被市长知道后,于连不得不远走贝尚松神学院,一心希望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此出人头地。因为院长主教之间的勾心斗角,于连离开神学院去了巴黎的木尔侯爵府,他非同寻常的才能与骄傲征服了侯爵家的小姐玛特尔,于是与玛特尔小姐恋爱,于连的跻身上流社会的梦想似乎就要实现了。此时侯爵收到德·瑞那尔夫人被迫誊写的一封揭发信,于连的梦想破灭。他到了维立叶尔的教堂向德·瑞那尔夫人开了两枪。于连被捕入狱。德·瑞那尔夫人买通狱吏,使于连免受虐待。得知原委,于连疯狂地爱上了德·瑞那尔夫人。于连被判死刑,他拒绝玛特尔和德·瑞那尔夫人为他上诉。于连受刑后,玛特尔亲手埋葬了他的头颅。德·瑞那尔夫人三天后也离开了人世。

  《红与黑》被誉为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并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小说描写的于连个人奋斗的悲剧,在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是极为惯见的社会现象。波旁王朝复辟后,许多小资产阶级青年失去了拿破仑时代靠个人天赋晋官加爵的机会。他们去等级森严的巴黎进行个人奋斗,但只有少数人成功了。大多数人却失败了。这就是王朝复辟后整整一代小资产阶级平民的现实遭遇,于连的悲剧也正是这样一出富于时代特征的悲剧。

  回头看《黑与白》和巴东这个人物形象。如同《红与黑》一样,《黑与白》也不是一部成长小说,用作家刘继明自己的话说,是为人民歌哭,为时代作证。作品写了许多人物,巴东只是其中的一位,但从这个人物身上,却能让人看到改开以来中国社会的真实面向,如同我们从于连身上看到了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真实生活那样。正如滠水农夫分析的,“于连是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的典型。作为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形象,反映的是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底层知识青年的思想意识。而于连产生的时代,与当今时代对应,也似乎有某种重合之处,因而在这个时代产生一批于连式的杜威、巴东就毫不奇怪。他们两人虽说都崇尚不择手段的个人奋斗,在性格里有共同之处,但又有所不同……巴东为了出人头地,尽管也是千方百计地钻营讨好,但其骨子里还有一点小镇青年的自尊自爱。”

  再进一步分析,巴东和于连的性格和命运也存在一些区别。《红与黑》中,于连虽然是想借德瑞拉夫人实现往上爬的野心,但他毕竟是爱德瑞拉夫人的,但在《黑与白》中,巴东并不爱雁北,他和雁北的关系与其说是夫妻,倒不说像主人和仆人。两人的结局也不同,于连被送上了断头台,巴东则被雁北原谅,后来很可能带着老上级路厂长的女儿杏莉润到美国去了。

  巴东貌似成为了梦寐以求的权贵阶层的一员,但不过是“大舅哥”洪太行的一只白手套,他的命运乃至爱情婚姻都被牢牢掌握在对方手里,表面上看,巴东是一个成功人士,但骨子里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如同《红与黑》中的于连一样。《黑与白》对巴东这个人物的塑造,也无情地撕破了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的虚伪神话。

 



握手

雷人

路过

鲜花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东鹤人 2023-11-22 11:30
我推荐的文章,我认为绝对值得一看一阅。这份材料,如果不是事实,当事人是不敢发在网上的。面对着的是强大的政权,没有点胆量,没有拼死的决心,谁敢这样做?法律可以随意玩,人类的伦理道德可以随意践踏,是非善恶可以随意的颠倒,什么公平正义,全是狗屁。这里的内容横看竖看怎么看怎么有。司法到了这样的程度,甚至闹起了闻所未闻司法枉法笑话,还不值得关注吗?不说了,去看看吧,如果真有点马列毛泽东思想的信仰,就该说两句。那篇文章的网址:http://www.zhengnengl.cn/article20190724145620/aritcle1036.html
引用 云淡 2023-11-20 20:56
参考文摘
魏巍: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初探 —— 纪念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诞辰111周年
2004年12月    来源:乌有之乡
一、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既要承认并坚持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又要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
  2、但是无论在苏联和中国,对这个问题都存在着错误的理解。苏联曾过早宣布了社会主义的建成和社会的一致,赫鲁晓夫则荒谬绝伦地提出了全民国家全民党的悖论,不承认社会主义时期还存在着阶级斗争,以致最后演变成资本主义复辟的局面。这是共产主义运动的惨痛教训。
        在我国,虽然毛泽东同志一贯重视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但在他的生前和身后并非没有错误路线的干扰。表现在我国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之后,有人即认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已经结束了,阶级斗争即使存在,也只是“在一定范围存在”,不构成社会的主要矛盾了。或者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只是生产力与人民生活需求的供求矛盾。只剩下提高生产力的任务了。毛泽东曾经尖锐地批评过这种错误,认为“同外国来比,政权是先进的,经济是落后的,我国现在也有这种矛盾。但这种矛盾不是国内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注和谈话》上卷175页)同时在实践上也证明,建国后,尤其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充分说明我国生产关系是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的,所谓生产关系“超前论”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哪里存在过什么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呢?
        可惜这一原则性的争论并未在党内充分展开,使其为更多的人所理解;以致在毛泽东逝世之后,有人又巧妙地利用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把阶级斗争问题推到了另一个极端——阶级斗争熄灭论这个极端。这样就把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修改为先进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伴随着这种改变,邓小平便顺理成章地提出了“以生产建设为中心”的口号。这个口号是不问姓“社”姓“资”的,自然就失去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实际上是把“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搞一段资本主义”作为方向。这样,资本主义势力便扶摇直上,不久就喂肥了一个新生的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单说新的资产阶级,当前已经十分庞大。据2003年统计,私营工商户(不计个体户),比三大改造前的16万户已超过了83倍,其资产则超过了359倍。至2004年,我国的千万富翁已近24万人,占中国十分之一的人口已拥有全国一半的财富。至于官僚资产阶级拥有多少财富,那就无法统计了。与此相适应的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也不断向无产阶级发动猖狂的进攻。邓小平的“不争论”的口号,实际上是只让资产阶级争而让无产阶级三缄其口。这样,无产阶级的思想阵地便日渐萎缩,主流意识形态日渐被消解。在思想空前混乱的状态中,党内的腐败现象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竞相滋长。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腐朽事物,重新沉渣泛起。那些本不该发生的现象便令人触目惊心地出现了。

查看全部评论(2)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