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文艺战线 查看内容

对老舍“差点获得诺贝尔奖”被证实为谣言的一点看法

2019-1-10 22:07| 发布者: 红色记忆| 查看: 4243| 评论: 1|原作者: 鹿 野|来自: 察网

摘要: 对老舍“差点获得诺贝尔奖”被证实为谣言的一点看法 鹿 野 诺贝尔文学奖更是被当时世界上的人普遍视为旗帜鲜明的“反共文学奖”。因此,如果老舍在当时真的被提名的话,只有一种可 ...

                       

                        对老舍“差点获得诺贝尔奖”被证实为谣言的一点看法

                                                   鹿           野


     诺贝尔文学奖更是被当时世界上的人普遍视为旗帜鲜明的“反共文学奖”。因此,如果老舍在当时真的被提名的话,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西方反共反华的势力为攻击新中国而提名的,就好像苏联的帕斯捷尔纳克和后来的索尔仁尼琴一样。现在证明根本没有人提名老舍,证明了当时反共反华的势力对老舍并不信任,也从反面证明了其无愧于“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鹿野:对老舍“差点获得诺贝尔奖”被证实为谣言的一点看法

 

近日,保密期为50年的1968年诺贝尔奖提名数据解密,最终候选名单为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英国诗人威斯坦··奥登、法国小说家安德烈·马尔罗以及法国剧作家萨缪尔·贝克特,最终川端康成获奖。老舍不仅没能够进入最终候选名单,甚至连83人的大名单也没有进入。这证明了长久以来,老舍如果不去世,1968年就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纯属谣言。笔者也想简单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应该说,关于老舍“差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谣言由来已久,甚至去年某知名媒体还曾发表了一篇文章,继续宣称老舍“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1932年,老舍的科幻小说《猫城记》问世,内容是一架飞船前往火星,着陆时机毁人亡,只有幸存,被一群猫脸的外星人带到猫城,开始了离奇古怪、艰难坎坷的外星生活。

 

这部超现实作品被介绍到欧洲,题材和风格得到西方人的青睐,英、法、瑞典等文字译本相继问世,在国际文坛的知名度不断攀升。1968年,老舍和《猫城记》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终评,在五个候选人投票中获第一名。这年,瑞典驻华大使受国内委托,在北京寻找老舍,却得知他已于19668月去世。按诺贝尔文学奖不颁逝者的规定,评委会只得重选,结果,奖项颁给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老舍两度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4213461048753561&wfr=spider&for=pc

 

有人或许认为,这种说法给老舍增添了荣誉,但是,如果要是我们了解一点儿当时历史背景的话,就会发现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对于老舍来说才是一种荣誉。

 

前瑞典学院院长埃斯普马克曾在北京大学就诺贝尔文学奖做过一次演讲,关于提名,他说,有四组人可以提名,第一组是瑞典学院的委员们,还有一些其他相关的学院的相关委员们。第二组是最大的一组,世界上所有大学里面的语言学和文学教授。第三组是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提名。第四是各个国家学会的主席,他们是作家的代表,有资格提名。

 

不过在当时,新中国根本不承认诺贝尔奖的权威性与公正性,即使是对于意识形态色彩相对较弱的自然科学奖,中国方面都很排斥。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新中国在1965年成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之后,1966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化学组的主席蒂斯利尤斯(A.Tiselius)高度评价了这一项成就。当时很多有资格推荐的科学家也表示希望中国参评。(可参见卫民、王克迪《合成一个蛋白质》,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10月第1,87页)但是当时中国表示,很感谢这些科学家的支持,不过这个科技项目是社会主义大协作的结果,诺贝尔奖不仅评选不公正,而且只评选个人的方式也是错误的,所以中国不会去参评。

 

而诺贝尔文学奖更是被当时世界上的人普遍视为旗帜鲜明的“反共文学奖”:1958年给了因为在小说《日瓦格医生》中攻击十月革命而名声大振的帕斯捷尔纳克;1964年萨特又因为其中的意识形态因素过于鲜明而拒绝领奖;1965年肖洛霍夫获奖,则被新中国视为其本人乃至整个苏联文学界高层已经背叛了社会主义的铁证……在这种情况之下,只要是对新中国持友好态度的外国人,都绝不会推荐新中国的作家去参评诺贝尔文学奖。当然,中国方面就更不会让国内的作家协会或者教授去进行提名了。

 

因此,如果老舍在当时真的被提名的话,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西方反共反华的势力为攻击新中国而提名的,就好像苏联的帕斯捷尔纳克和后来的索尔仁尼琴一样。现在证明根本没有人提名老舍,证明了当时反共反华的势力对老舍并不信任,也从反面证明了其无愧于“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要是看一看过去长期盛传的那部能够老舍带来诺贝尔文学奖的《猫城记》,就更可以证实一些人把诺贝尔文学奖和老舍绑在一起其实是别有用心。

 

写于1932年的《猫城记》,主要内容是在猫城里边有一帮崇拜马祖大仙红绳军,他们从国外照搬了有国家没个人大家列夫斯基主义,宣称这是爱国救民的革命,其实则完全是祸国殃民。只有消灭了这帮红绳军,国家才能有好日子过:

 

【又来了军队,兵丁的脖子上全拴着一圈红绳。我一向没见过这样的军队,又不好意思问小蝎,我知道他已经快被那群学者气死了。小蝎看出我的心意来,他忽然疯了似的狂笑:“你不晓得这样的是什么军队?这就是国家夫司基军。别国有过这样的组织,脖子上都带红绳作标帜。国家夫司基军,在别国,是极端的爱国,有国家没个人。一个褊狭而热烈的夫司基。我们的红绳军,你现在看见了,也往平安地方调动呢,大概因为太爱国了,所以没法不先谋自己的安全,以免爱国军的解体。被敌人杀了还怎能再爱国呢?你得想到这一层!”】

 

只要是对那个年代有一点了解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所谓“猫城”指的就是毛泽东主席所领导的苏区,“马祖大仙”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大家列夫斯基主义”指的就是列宁主义,“红绳军”则指的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这种靠谐音来骂人的话,其实连影射都算不上,只能说是简单粗暴的“指着和尚骂贼秃”。

 

虽然老舍“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只不过是一个谣言,但是在60年代的时候,西方追捧老舍的《猫城记》倒的确是事实。这并不是说他们有多么欣赏中国的文学成就,而是因为那时他们与新中国在政治上敌对状态,特别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革命风潮,所以他们才炒作老舍的这本书来攻击中国革命与新中国。这就好像今天在西方最受主流媒体追捧的所谓中国文学作品,是张戎那部靠造谣编织成的《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一样。老舍之所以在60年代受到一些人的攻击,也和这本《猫城记》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这并不是说应该因此否定老舍的文学成就,更不是说当时那些人对老舍的攻击是正确的,只是说在其早年的确受到了国民党反共宣传的影响。事实上,老舍很快就在鲁迅等人的影响之下转变了观念,写出了《骆驼祥子》等一批较好的作品。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老舍更是深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感染,写出了《龙须沟》为代表的一批艺术杰作。后来,老舍也多次对《猫城记》这部书进行自我批评。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判断作家的文学成就应该看其优秀的作品而不是糟糕的作品。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作家和某一部作品划等号,无论借《猫城记》否定老舍还是借老舍抬高《猫城记》都是不对的。

 

 

实际上,炒作中国某某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只不过反映了某些人对于西方的崇拜,也只会把中国的文学导向一个不健康的方向。

 

一方面,如前文所述,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性是非常鲜明的,那就是坚决捍卫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正确”。不要说是社会主义的红色经典,即使是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较深入批判的文学作品,也普遍受到了排斥。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诺贝尔奖刚设立的时候,托尔斯泰早已经是公认的欧洲文坛的领袖。但是,托尔斯泰却连续多年,甚至一直到去世,都没有获得奖。在应对外界的广泛质疑时,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宣称,托尔斯泰虽然是公认的“文学比赛的桂冠”,但是其作品中“否定了一切形式的文明”,赞美了“原始的生活方式”,“提倡无政府主义思想”,“任意改写《圣经》”,“对于他那种罕见于一切文明样式的狭隘和敌意,我们觉得无法忍受”。也就是说,不给托尔斯泰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不是因为文学原因,而是因为政治原因。

 

而诺贝尔文学奖对于中国的这种政治偏见更加鲜明。比如说,最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士是当时具有双重国籍的美国传教士后代赛珍珠。她的主要作品《大地》宣称盲目排外是中国人特别是农民的普遍个性,因此八国联军完全是自卫性质的正义行为。在这部小说刚刚完成的时候,鲁迅等进步作家就进行了批评。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更是引发了中国文学界的普遍声讨。

 

另一方面,即使单从艺术角度来看,把外国奖项作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标准也是很不合理的。因为汉语与西方的语言文字差异极大,很多内容根本无法准确翻译。就拿老舍来说,他的著名剧本《龙须沟》当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娘子:大妈,您别提疯子,他要把我气死!

 

大妈、四嫂:怎么?

 

娘子:自从他得着这点美差,看自来水,夜里他不定叫醒我多少遍。一会儿,娘子,鸡还没打鸣儿哪?

 

大妈:他可真鸡极呀!】

 

在中苏友好的50年代,苏联方面在翻译这部作品相关内容的时候就直接用的汉字,然后在旁边注明此处为不可翻译的幽默。(可参见北京外国语大学李春雨的博士论文《老舍创作在俄罗斯》)诸如这种情况,在老舍的作品当中还有很多。试想,连翻译都翻译不出来,又如何判断文学成就的高低呢?

 

目前公布的截止到1968年的诺贝尔奖提名数据中,曾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胡适(19391957年提名)和林语堂(19401950年提名),但是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文学成就,主要是因为他们一方面政治上比较亲西方,另一方面语言风格也比较西化,西方人比较容易理解。只要看看胡适代表作《蝴蝶》,就可以看出一些人炒作的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含金量: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一言以蔽之,制造老舍“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这个谣言本身,其实只是证明了80年代以来文艺界的一些人心中存在把西方的赏识作为判断标准的不正常现象。笔者希望,在今天其被证明为谣言之际,中国文艺界也应该抛弃这种奴性思维,真正建立起自身的文化自信。

 

【鹿野,察网专栏作家】

 

 


握手

雷人

路过

鲜花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东鹤人 2019-1-23 08:26
要重视的是真实的成果,而不是是否获得了诺贝尔奖。世界几个最著名的文学巨匠谁的此奖项了?中国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怎么没有得此奖项?中国的了此奖项的又都是些什么人什么东西?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