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首页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焦点述评
反帝反修
理论研究
工业战线
农业战线
文艺战线
青年·未来
百姓之声
经典著作
历史研究
宪法·法治
哲学·科学
搜索
搜索
热搜:
无产阶级
毛主席
法制
共产党
文章
帖子
用户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首页
›
查看评论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现已在北京2017重新注册备案开通。
评论 (224)
|
发表评论
引用
4sjs4
2025-5-7 15:11
中国战胜法西斯:中国是二战的战胜国,是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最艰苦的国家,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要贡献。奉行种族灭绝、种族歧视等种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法西斯分子在日本篡权后,中国成为首个侵略目标,日本法西斯在1931年侵入中国,在东北占领区的中国人民组建义勇军、抗联等进行艰苦的斗争,次年攻击上海,中国十九路军在上海进行激烈抵抗。1935年毛主席和斯诺谈话,发出建立中国统一战线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号召,受到世界关注。1937年进入全面抗战,国共统一战线建立,平型关战役胜利后,斯大林领导的苏联成为中国主要援助国,中共在华北建立晋察冀、晋冀豫、晋绥、山东等多个敌后根据地。1938年台儿庄战役胜利后,毛主席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成为抗战指导思想,中国战场逐渐进入相持阶段。1939年欧洲开战,二战正式爆发,中国战场因为牵制大量日军,使欧亚法西斯东西对进夹击苏联、会师中东、印度的战略难以执行。1940年中国抗战进入艰苦阶段,欧洲大部被法西斯占领,中共进行百团大战,敌后战场逐渐牵制日军主力。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林彪、毛岸英等很多中国人在苏联参加卫国战争,为欧洲反法西斯斗争做贡献。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战,世界主要大国都参战,此时中国已经抗击法西斯十年了。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中国也陷入危机,毛主席提出大生产运动,领导八路军度过最困难的一年。国军为支援英美盟国,派遣远征军到缅甸参战,中国在反法西斯阵营中的地位逐渐升高。1943年是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之年,苏联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开始转入反攻。中国也在敌后战场创造出地道战、地雷战等游击战,敌后根据地逐渐巩固。这年召开莫斯科会议、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中国正式成为世界四强之一,反法西斯战争向胜利进发。1944年中国在敌后战场部分转入反攻,远征军也配合盟军向缅甸反攻。1945年是胜利之年,中国军民英勇战斗收复大片国土,解放上亿的同胞,在同盟国的支援下,中国最终在8月取得反法西斯胜利。
引用
4sjs4
2025-5-5 08:01
司马氏优待政策:司马氏领导统一是世界最熟悉的中国统一,优待前朝也是最著名的文明政策,受到古今中外进步人士尊敬学习。古代战场斗智斗勇、拼杀争胜,仁义进步的都会优待俘虏,司马懿继承司马氏军事传统中的优待俘虏政策,司马懿在平定新城和上庸时,就能优待重用归降的李辅和邓贤,对俘虏的孟达儿子孟兴都能不杀,孟兴在司马昭执政时甚至已经担任议督军,咸熙年间返回扶风故乡。司马懿平定辽东时虽然执行曹魏屠城政策,也能赦免年龄十五岁以下的人,赦免公孙恭家族,在平乱党后也赦免鲁芝、辛敞、杨综等几乎大部曹爽旧部。司马师执政废止三族酷刑,并且赦免政敌家属,不株连滥杀。司马昭执行优待政策更多,司马昭平定淮南,赦免优待二孙、二文和三全等十多位敌将,习凿齿称赞是天下谁敌,当时的君子都称赞他能用徳攻。司马昭北征沙漠仅是让草原政权入质,优待沙漠汗。司马昭平定西南时对刘禅家族都是优待,对蜀汉君臣和后裔都是优待,有利于缓和华夏内部矛盾,增强华夏对抗异族威胁的能力。司马炎继位优待册封曹奂陈留王,居邺城故都受优待。解除山阳公和曹魏宗室的禁锢,大赦天下赦免邓艾等众多人,获得宇量弘厚的仁慈声望。司马炎统一中国后优待孙皓,封为归命侯,加上早先他封孙秀会稽公,封孙楷丹阳侯,孙氏在晋朝也受到优待,孙皓在洛阳的物质待遇封地三十顷超过宗室诸侯大国的两倍,还外加每年大量钱帛财富。司马炎统一也让关羽后裔隐藏在吴国的关樾能恢复原姓,让已经绝灭的关羽后继有人,加上刘备后裔刘禅、张飞后裔张绍,在晋朝统一后都能得到善终。诸葛亮的后裔诸葛京在司马炎时代也受到重用,到司马衷时已经升任江州刺史。司马伷的妻弟诸葛靓是诸葛诞的儿子,也在统一后受到优待,他的儿子诸葛恢也是晋朝名臣。曹操孙子曹志是曹植儿子,曹楷是曹彰儿子,在晋朝都是受优待。司马氏执行的优待政策有力地促进华夏团结,增强民族力量,是晋朝能建立盛世天下无穷人和继续上升开疆到欧洲的社会基础。
引用
4sjs4
2025-4-28 15:06
司马懿和情报工作:司马懿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战略家和军事家政治家,而且是有很多创造的发明家,他甚至对情报学都有很多成就贡献,能通过闲聊就能获得重要的战略机密,也可以评价是古代情报学家。司马懿生活在乱世,情报是关系生死存亡和胜败强弱的重要因素。中国古代在秦朝建立专职情报的御史台,负责监督百官、调查社情、民情,汉朝增设司隶校尉监督司隶地区,设立司直监督百官(东汉废置),御史台改负责社情民情。司马懿青年时曹操控制朝政,兼任司隶校尉,御史台仍是亲汉的官员管理,杜畿担任司直不久废置,情报长官司隶校尉和御史中丞甚至和尚书令被称为三独坐,地位非常显赫。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在东汉曾担任治书侍御史,是御史台副长官,受皇帝直接指挥调查疑难问题,所以司马懿算是对情报工作有些家学影响,为他后来的情报成就奠定基础。曹操称魏公后,虽然控制司隶府,但为超越亲汉的御史台,设立校事府,扩大自己的情报系统,两派矛盾激化。司马懿此时是曹操主簿秘书长,因功被提拔为军司马,类似现代总参谋长,开始从事军队的参谋情报,正式参与军事决策。司马懿因为功劳出众,被曹操任命为督军兼御史中丞,接替徐庶的御史中丞,这可以看作是曹操对亲汉派在情报工作上的胜利,曹操控制了全部情报系统后,更加推动了代汉行动。曹丕继位,司马懿以督军御史中丞身份帅御史台和军队监军拥护曹丕称帝,担任尚书仆射从事行政工作,后来升录尚书事,守留台承制治理东西半部,地位崇高但不再负责情报工作。司马懿在守卫治理北方时功勋显赫、奇谋迭出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对天下了若指掌,这是建立在充分真实的情报基础上的。司马懿担任抚军将军后,工作是招抚、安抚,这也有情报工作性质,而且校事府的长官是抚军校尉,也可以认为曹丕让他统领校事府,管管越来越跋扈触犯众怒的校事。司马懿外镇征战中,充分发挥情报工作才能和天赋,取得很多杰出情报成就,是司马懿能获得用兵如神、兵动若神、所向无前军事声望的重要原因之一。司马懿晚年夺回辅政,与当时校事作威作福巧取豪夺有重要关系,所以司马懿在程昱孙程晓的劝说下废置校事府,而重用司隶校尉负责情报侦查。司马懿重用的司隶校尉主要有何曾、孙礼、卢毓等,都升任三公,不再把情报工作用来欺压百姓。
引用
4sjs4
2025-4-14 07:57
司马懿控制异族:司马懿是抗击异族维护华夏的民族英雄,是能控制异族的杰出军事家。司马懿是生活在乱世,当时异族乘中原战乱内侵,民族危机是当时华夏生民百遗一的重要原因。司马懿家乡是当时匈奴攻击的重要地区,司马懿修建转兵洞抗击匈奴让他兄弟八人声望传遍天下,成为抗击匈奴的主力。司马懿在守卫关中时指挥胡遵等击败匈奴收复陕北,恢复朔方郡是开疆拓土,控制匈奴。司马懿对鲜卑的政策也是成功的,用通商的方式招抚轲比能,稳定了北方草原。司马懿在平定辽东时招降慕容部,长期效忠司马氏成为晋朝重要晋藩。司马懿时代的鲜卑人没有像匈奴侵入中原内地,最远到达安定被司马懿用计谋退兵。司马懿家族和羌族关系密切,司马防(与司马懿父亲同名)在木乘谷击败羌人后,司马懿高祖司马钧也长期参加对羌族战争,他是邓骘的幕僚,后来因功升征西将军,曾攻占羌军首府丁奚城,取得重大胜利和战果,因部下违令被迫退兵被宦官陷害下狱自杀,司马懿家族长期与羌人战争有丰富对抗羌人的经验,家族也有很多归附和俘虏的羌人,所以司马懿守关中能让羌人归顺,这也是曹睿评价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的原因之一。司马懿儿子司马昭和重用的郭淮都是能战胜羌人的军事家,在司马懿守关中时期羌人拥护司马懿没有叛乱。司马懿在镇守关中时期,招降武都郡的氐族苻双和強端等众多氐人,司马懿是让氐人效忠敬重的统帅,后来五胡乱华中的民族中仅羯族(羌渠)当时没有在司马懿的控制下,正是司马懿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非凡的外交能力,让已经侵入中原的匈奴羌氐三个民族没能扩大在中原的控制区,没能危害中原华夏人,也能阻止草原的鲜卑人南下深入中原内地,司马懿为守卫华夏民族利益做出艰苦努力。司马懿在平定辽东战役中,让高句丽王派出数千军队助战,增强华夏与东北各民族的密切关系,确立中原对高句丽地区的领导地位。司马懿在平定辽东后,和日本列岛的倭国也有交往,司马懿至带方郡,倭国女王遣使朝见。司马懿在中国分裂战乱期间,能有效控制异族,是他能推动、守卫、领导统一的基础,为中国和华夏民族进步做出巨大功绩。
引用
4sjs4
2025-4-10 14:08
世界大战后的四强:世界大战是人类文明全球化后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产生社会主义国家,1920年国联的四强是英法意日,中苏美德当时在国联不发挥主导作用,英法意日也是国联最早的常任理事国,1926年德国也成为常任理事国,1935年苏联成为常任理事国。但是资本主义国家相互争夺市场和资源的矛盾无法解决,很快就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美德和英法意日八国的中苏美英法组成同盟国,德意日组成轴心国,率领世界众多国家进行了激烈战争,中苏美英动员数千万以上的军队,苏美两国兵力最多时都是上千万,中国的国共两党领袖毛泽东和蒋介石统帅六百多万军队;斯大林领导苏联红军一千三百万;罗斯福领导的美军一千二百万;丘吉尔领导英国的军队也超过五百万,同盟国逐渐取得优势,奠定胜局。1943年中苏美英在莫斯科签订《四国宣言》,该宣言为战后和平奠定基础,并确立建立联合国的原则。同年底的德黑兰会议和开罗会议,决定对轴心国的作战战略,并确定归还中国台湾等被法西斯国家占领的土地。四强国当时被称为四警察,是二战结束后军事力量最强的四个国家。斯大林在1944年会见法国抵抗领袖戴高乐,在欧洲解放后,斯大林和欧洲国家支持法国和四强并列。1945年在成立联合国的大会上,宋子文、董必武、司徒美堂等代表中国参加,成为创始国。战后四强再次陷入矛盾,中美英孤立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法国开始是中立偏左,但在1946年戴高乐下台,法国转向美英,苏联战略形势急剧恶化,仅仅是因为中国内战中毛泽东领导中共在斯大林支持下取得胜利,1949年苏联继美国后成功研制原子弹,苏联才摆脱危机。毛泽东访苏会见斯大林,周恩来参加谈判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在1950年朝鲜战争中,四强的美英为一方,得到法国等资本主义阵营支持,中苏为一方,得到社会主义阵营支持,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战争,这是战后四强势力的重新分配,最弱的中国因为在战争中的表现地位上升,成为仅次于苏美的强国,并且在冷战中,成为平衡牵制苏美两个阵营、维护和平的核心力量。人类两次世界大战后四强,中国从没能列入一战后四强,到成为二战后四强,地位上升。
引用
4sjs4
2025-4-8 11:22
司马迁和神权:司马迁是世家天官中最杰出的人物,不是误解的文人,古代天官是代表神权,主持吉凶占卜和天象预警、祈福禳灾等神权工作。司马迁生活的时代世界四大宗教还没有产生或传到中国,即使中国的儒教和道教也还仍是学术仅是萌芽,中国古代神权核心是司神崇拜,所以代表神权的司马迁家族在当时地位是显赫的,继承从周朝开始就由司马氏先祖史佚掌握的天官太史神权。到汉武帝时期神权地位达到顶峰,在汉武帝继位初期领导改易政策遭到窦太后反对,汉武帝带着丞相、太尉、御使大夫、郎中令等众多官员,都敌不过窦太后一个老太太 m,原因就是窦太后依靠神权,他和掌握神权的司马谈都是信仰黄老学说,得到太史公司马谈支持的窦太后,轻易废止汉武帝的新政,把丞相和太尉罢免,把御史大夫和郎中令等下狱治罪,若不是司马谈效忠汉武帝,恐怕连汉武帝都被废了。司马迁继承太史公后,虽然仍尊崇父亲黄老学说,把黄帝列为本纪之首,但是他是董仲舒的学生,也尊重儒术,所以成为各方势力争取的对象。司马迁是天官代表神权,汉武帝代表族权,是天下第一家族,外戚排第二,政权的代表是丞相和太尉领文武百官,夫权是男尊女卑、母凭子贵,封建四权在儒道两教强大和外来宗教传入前,一直是神权占主导。司马迁是支持了汉武帝,当时外戚和丞相都压制汉武帝,他的宠臣得罪太后和江都王,即使他求情也没法救下宠臣;他想不杀主父偃,但丞相公孙弘坚持要杀,主父偃也没能幸免。司马迁担任太史公按东方朔传记被重用后逐渐和公孙弘并列,汉武帝制定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架空丞相,组建中书由司马迁领导尚书执政代替丞相,司马迁曾参加统一战争有军事经验和声望,汉武帝又废除太尉改为大司马,让司马迁为军事作战祈福参与军事,才摆脱外戚权相压制。司马迁作为神权代表在非常迷信的汉武帝时期非常受尊崇,他非凡的才能也发挥作用,为汉朝抗击匈奴完成统一和开疆做出重要贡献。司马迁太初末去世,汉武帝失去他辅佐后政治和军事都严重恶化,不仅国内动荡户口减半,执政暴虐,没能灭匈奴反让匈奴攻占受降城侵入汉领土,依靠李陵和霍光议和,让汉朝得以休养生息,直到晋朝才解除匈奴威胁。
引用
4sjs4
2025-3-30 03:12
司马迁和民族团结:司马迁的民族观是进步的,没有严重的民族歧视,主张现代的民族团结。在古代中国的华夏民族对周边的异族都是敌视的,把异族的北方人称为北狄,西方人称为西戎,东方人称东夷,南方人称南蛮,都是有歧视态度。司马迁建立类似现代民族政策的进步民族观,能把异族中拥护中国一统的同胞当成兄弟民族,把他们当成炎黄子孙,对侵略中原的异族敌人则坚决抵抗,建立等同现代的民族观。司马迁同时代的主要异族有北方的匈奴、西域塞人、南方越人、西南羌人、夷人、东北朝鲜等民族,司马迁用类似现代民族融合的思想把各民族团结在一起。司马迁把长江、珠江流域的越人都当成华夏同胞,称他们是夏族后裔,到现代的江南越人几乎都融合到华夏民族中。司马迁对从西部高原东迁的羌人,也采取民族团结的态度,称羌人是大禹的后裔,中国现代仍有羌族,司马迁的羌人起源说仍有利于当前的民族团结。司马迁时代的朝鲜半岛北部是居住着中原迁徙去的箕子、卫满等领导的华夏人,也是现代朝鲜族的祖先,所以现代朝鲜族是华夏的兄弟民族。司马迁记载的塞人虽然与华夏不是相同种族,但是也尊崇中原华夏文明,和华夏人民共同在西域生产、商贸,类似现代不同种族和文明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友好关系。司马迁记载民族团结的重点是和匈奴的关系,匈奴是统治草原地区包括东胡等众多部族的联盟,对华夏民族的侵扰和掠夺远远多于友好,即使中原采取和亲政策也没法让匈奴完全放弃南侵的攻势,这是由于匈奴统治阶级上层的贪婪好战决定的,但因为是草原地区各部族的联盟,其内部也有很多亲华夏的人,也有不少中原移民。司马迁是主张团结匈奴中的亲华夏力量,所以仍记载匈奴的祖先是夏族的淳维,这也得到很多归附中原华夏的匈奴部族承认,直到后世仍有不少匈奴人称自己是华夏后裔,与那些侵扰中原自称是天地所生、日月所置的匈奴贵族相反,有效削弱了匈奴侵略华夏的力量。司马迁民族团结思想是有利于促进中国统一,有利于中国各民族的相互合作,相互融合,有利于维护华夏民族利益,有利于现代中华民族的团结。
引用
4sjs4
2025-3-28 15:00
司马懿归政:司马懿是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理想是肃清万里总齐八荒统一中国,在参加曹魏阵营后多次挽救危机,提出的战略谋略也多数是推动统一的奇谋,在曹操和曹丕时代,两人主观上还要统一,就像毛主席评价的仅是因为没听司马懿正确意见而错失统一的机会。司马懿在曹睿时代已经是领导抗击外敌的主力,但是因为愚忠,没能完成统一,因为曹睿是只想击败要“灭魏斩睿”的诸葛亮,比起先辈已经没有统一的意愿,司马懿在击退诸葛亮后,曾攻取赤岸,离攻占汉中仅一步之遥,他曾上书准备利用诸葛亮病逝和蜀国内乱平定西南,但是被曹睿阻止,只能退兵,虽然因为忠诚被曹睿称赞,但显然不利于快速推动中国统一。司马懿平定辽东后被托孤任命为辅臣,此时信任他的曹睿去世,司马懿是被曹爽等宗亲、乱党排挤,虽然仍有战功,但逐渐被边缘化,造成他的首次归政,回家养病了。司马懿归政并没有得到安宁,不仅自己儿子被排挤,司马师被削兵权,司马昭闲置当议郎,而且亲信部下很多遭打压,刘放、孙资、卫臻、孙礼等很多遭迫害,最后连盟友郭太后都被迁永宁宫软禁,亲家杜恕被治死罪,自己也被监视,那些认为司马懿归政能青史留名的是幼稚的,归政几乎让他成为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可怜功臣,若是没有司马懿后来起事平定乱党,夺回辅政权,司马懿只会是古代众多失败者之一,甚至都不会有几人同情。司马懿若不夺权挽救曹魏,北方会陷入战乱动荡,分裂会延长,华夏民族危机会加剧,已经逐渐没落的孙刘曹三国统治阶级也不会像司马氏统一后优待三国,必然会被异族或仇敌杀戮灭绝。司马懿夺权后,也没有要篡位自立,拒绝丞相、九锡,昼夜匪懈恤民为先,也没特殊照顾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官职都不高,但是司马懿仍吸取首次归政的教训,救出郭太后让她继续摄政,并且提拔弟弟司马孚为太尉,仅次于自己,准备让忠于曹魏的司马孚接替自己辅政,司马懿在病逝前再次归政给曹芳,从后来众臣废曹芳的上奏可知,当时已经是把政务奏章送到曹芳那里,曹芳已经获得亲政的地位,由此也可证明司马懿的忠诚。司马懿唯一没想到的是曹芳的蜕变,不珍惜司马懿归还的权力,而且打击迫害郭太后和司马师兄弟。
引用
4sjs4
2025-3-24 18:04
司马迁思想:司马迁是中国杰出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也有非凡的成就,现代最重视他的思想和史学、文学成就。司马迁思想的形成是社会和家族等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他非凡的经历造就的。司马迁思想的基础是唯物主义,已经摆脱古代唯心主义为主的意识体系,在现代评价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司马迁提出:天人之际、古今之变就已经认识到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边际区别,认识到社会发展变化是常态、是必然,理解社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司马迁是世家天官,主持神权和研究天象,世世代代研究天地自然的运行规律,农耕社会要靠天吃饭,在古代天官负责研究对农业生产起决定作用的历法和节气,司马迁因此掌握更多的自然常识和天文、气象等科学知识,所以司马迁思想比同时代少很多迷信。司马迁家族在当时代表神权,在古代四权中神权、族权、政权、夫权中,神权最初地位最高,司马迁在神权的地位上,才有可能站在高于族权、政权之上的角度看待社会,这才逐渐形成他中国一统的思想,把战国时民贵君轻思想上升到司马迁人文思想的境地,司马迁出征巴蜀以南和昆明的经历也造就他特有的军事思想。司马迁思想尊敬黄老,史记首先记载黄帝,也为老子立传,把孔子列入世家,为孟子、荀子、韩非子、墨子等列传,在儒家方面推崇孔孟,比当时儒家以六经为首要更进步,所以被批评“先黄老而后六经”,司马迁对当时中国思想的进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是中国早期形成老子道教和孔孟儒学两大思想体系的重要引领者,司马迁之后的上千年都沿袭,只是又增加了主张“众生平等”的释教佛学等外来宗教,司马迁思想为中国人精神信仰奠定基础。司马迁思想的形成和他游历天下,长期和底层人民交往,接触中国官方和民间各学派的学者,学习和理解各种思想的人生经历有重要关系,司马迁不是在书屋中啃书本没有社会经验的学者,他长期站在人民群众中也对他形成朴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有重要影响,也让他对社会生产的作用有深刻理解,重视人民的历史地位,重视商业和社会生产的重要性。
引用
4sjs4
2025-3-16 01:10
司马迁和现代民主:司马迁很多思想和理念是超前的,对现代民主也产生影响,受到现代世界各民族尊敬学习。司马迁的民主思想深厚,所以毛主席评价古代统治阶级不喜欢司马迁,但是古今人民都因为司马迁站在人民立场的民主思想而敬重他。司马迁的思想中,接近现代民主的内容首先是顺天革命,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进步变化是革命是必然,这和现代的社会发展史理论是基本契合,司马迁和现代思想家都认识到历史是逐步走向民主,越是进步的朝代和执政就越民主。司马迁还认识到以暴易暴的政权变化不是民主,只有用仁义的政策替代暴政才是民主。司马迁思想第二个和现代民主相同的是认识到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对底层人民对历史进步发展的作用能正确认识和评价。古今很多落后者认为人民对历史进步没有作用,只重视统治者和精英的影响,司马迁和古今进步人士则尊敬和称颂底层人民的历史功绩,司马迁不仅记载底层官吏发起革命成为帝王的英雄,也记载底层民众英雄在社会革命和社会生产中的进步作用,客观评价底层百姓崇高的历史地位。司马迁思想第三个和现代民主相近的是男女平等,司马迁的著作对女性的历史作用和功绩能客观地记载,对女性英雄和领袖都能称赞和肯定。女性在司马迁的著作中不是男性的从属,也会担任领导国家的统治者,决定国家大政方针,能列入本纪,也能列入传记,更能救护父亲成为女英雄。司马迁思想第四个近似现代民主的是尊重失败者的历史功绩,古今很多落井下石者嘲笑轻视失败者,往往把失败者对社会和历史的贡献抹杀,把那些对百姓仁义和爱护的失败者遗忘忽视,就像毛主席评价的很多人只关心帝王将相和功名利禄,不关心社会和人民的发展和意愿,失败者对社会发展和民族生存做出的牺牲也是值得尊敬学习,在进步立场和革命阵营中的失败者也是值得敬仰怀念的。司马迁思想的民主性在古今都是深入人心,受到古今中外各民族的尊敬,毛主席在自己《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文章中甚至引用司马迁的思想,现代民主重视人民地位也是继承司马迁等中国先贤的民主传统。司马迁民主思想在现代仍是具有先进性,仍继续发挥作用和影响,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引用
4sjs4
2025-3-9 14:51
世家士族和门阀学阀:世家在中国古代早期是世袭之家和世官之家,是中国朝代的帝王、诸侯之家和神权天官太史贵族之家。在中国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初期的世家主要是姒子姬嬴等统治阶级,秦末开始四民中的底层人民开始成为世家,司马迁记载那些贵族世家,也开始把孔子和陈胜等士大夫和平民领袖列入世家。神权天官世家在汉朝还有很大影响力,仍是世官朝位甚至在丞相上,司马迁被称为司马子担任太史公、中书令参与执政。司马氏从周朝就世代任天官,前姒子姬嬴世家逐渐减少,汉朝长期掌握行政权力的门阀逐渐增多,汉最高统治阶级越来越依靠宗室、大族等门阀把持三公等要职,甚至有四世三公,走向没落分裂。但是汉末形成三国战乱中,最终统一的却仍是司马氏世家的分支,司马氏士族代表建立晋朝,士族是统治阶级第四等级,是四民之首,代表中下级官吏和学者。统一后门阀往往是联姻形成庞大社会势力,影响力从汉到晋,越来越强。世家在封建社会主要掌握思想文化、神权天官、军事理论等世世代代长期总结的历史经验和传统技术,历朝历代新世家必须依靠前世家,建立二王三恪国宾制度,但对门阀的庞大势力往往会忌惮压制,隋开始用科举限制门阀,唐是禁止七姓十家联姻和编氏族志等压制门阀,但是在文化传播严重受限的古代,科举往往也是被经济力强大的门阀控制,而且科举题目局限在经学往往掌握在门阀手中,也必然推动门阀转化为学阀,仍控制官僚体系,世家同样在科举制中占重要地位。唐末战乱和五代乱世摧毁门阀,世家仍继续存在和延续发展。世家在元朝发展停滞,在明清地位有所恢复,但是从宋末到明清都是学阀逐渐成为官僚系统的主力,科举培养的学阀也导致封建制度逐渐腐朽没落,让华夏逐渐丧失战斗力和创造力,是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重要原因。中国的世家和学阀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很多著姓,但并没有发展成种姓制度,中国思想文化的根基仍是具有深厚的民主性,汤武革命和民贵君轻的思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精神仍是在中国人意识中占主导地位,也同士族在贵族和民众之间发挥相连互补的特殊地位有关。
引用
4sjs4
2025-2-27 16:45
司马懿开疆拓土:司马懿是杰出军事家,是中国统一功臣,开疆拓土百战百胜,是唐太宗称赞的兵动若神,孙权评价是用兵如神、所向无前。司马懿在给曹操当谋士时就学司马错平蜀,建议曹操在攻占汉中后攻占蜀地,和诸葛亮让刘备先占蜀地的战略相仿,都是认识到当时的战略核心要害,可惜未被采纳,所以毛主席评价曹操的错误就是没听司马懿的意见。司马懿参加军事征战亲自开疆拓土,为统一发展建功立业。司马懿的主要功绩是守住北方统一成果,多次击退蜀吴进攻,并且仍非常重视战略要害地区的争夺。司马懿开疆拓土攻占的地区多数都是要害,多次挽救民族危机和曹魏。司马懿首次重要的开疆拓土是攻占上庸、新城、魏兴、南乡等郡,解除蜀吴联军对洛阳的威胁。司马懿驻防关中前征战开疆夺取子午谷南的汉中地区,占领新丰县、丹口和朐忍等地。司马懿坚守关中也并非误解的仅防御,仍有开疆拓土的功绩,击败匈奴叛乱挽救民族危机时攻取陕北的朔方等地,在关中北部设立朔方郡。司马懿还招降苻双和強端,收复武都郡,为后来邓艾经武都袭取阴平奠定基础。司马懿最重要的开疆拓土是平辽东,这场战役是不仅收复辽东,而且平定整个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后世陆游评价是风驰电掣般的闪电战,仅一年就行程上万里攻取数千里的地区,在古今都是非常出色的战绩。司马懿完成北方统一,他开疆拓土的面积几乎占曹魏领土四分之一,他最后的开疆拓土是南征占领长江以北的领土,也树立他在当时最强军事地位。司马懿开疆拓土代表士族武装在当时乱世中成为统一的主力,魏国北方士族和豪族的联盟,挡住蜀国门阀和吴国士族的联盟,逐渐掌握了统一的领导权。司马懿的开疆拓土改善的民族地位,减轻了民族危机,也为自己树立了崇高的声望,选拔任用众多贤才,让众多盼望统一和反对分裂的众多进步人才逐渐聚集在司马懿身边,形成司马氏为首的士族集团。司马懿代表的士族更多是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和广大人民,比起门阀和豪族更进步,更加积极地推动统一和抗击异族侵略,而且生产力和战斗力更强,没有腐朽落后的恶政,成为维护民族和百姓利益的主要政治力量,司马懿开疆拓土也保障了中国在内乱内战中没有丢失前朝领土。
引用
4sjs4
2025-2-21 08:37
司马绍的历史功绩:司马绍是晋朝杰出君主,他是和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并列为四祖,可见他的历史功绩和才能。司马绍任太子时的师傅是王导、贺循、温峤、薛兼等,并且组建自己的东宫军万人,成为非常重要的军政力量。司马绍是有鲜卑血统,所以最重视加强巩固北方领土和增强同鲜卑方镇的关系。司马绍继位不久就派司马衷亲信陈眕到北方担任幽州刺史,借司马衷声望笼络拓跋氏、段氏、慕容氏等鲜卑晋藩和司马滔等北方晋人,让这些晋藩继续效忠,慕容廆把石勒派的使臣押送到建康表忠心;拓跋部也拥立亲晋的贺傉为代王;继续用晋朝封号;段氏依然效忠晋朝,并且派段秀到建康任职。司马绍巩固北方领土减轻了坚守中原的李矩、郭诵、司马尚等的压力,这是司马绍的首个重要功绩。司马绍的第二个功绩是笼络江南世族,北方世族能多数拥护他,南方世族最初仅师傅贺循、薛兼等拥护,司马绍笼络纪瞻、陆晔、虞潭、丁潭等,江南世族多数逐渐转向拥护他,更加效忠晋朝。司马绍的第三个功绩是恢复和凉州张氏等西北晋藩联系,促成西南氐族尊晋。司马睿去世时凉州用司马邺建兴十二年的年号,张骏在祭奠司马睿后,先后派傅颖等通使建康,派兵收复陇右的河南等地,写信劝李雄尊晋,李雄表示赞许,后来张淳出使氐族,李雄称我祖先是晋臣,朝廷收复中原我就归附,这样氐族和羯族就都是尊晋、称藩。司马绍第四个功绩是平定王敦分裂,王敦在司马绍继位后表示臣服并献信玺表忠心,后来患病也认为上策是效忠司马绍,但被蛊惑叛乱,很快让司马绍平定。司马绍的第五个功绩是册封慕容皝,封他平北将军、朝鲜公。慕容皝终身效忠,晋成帝时批评朝廷中清谈风气,自称受司马绍任用要誓死报效,成为推动晋朝北伐的动员者。司马绍的第六个功绩是任贤使能,他统治中战功最强将领是温峤、郗鉴、苏峻、段秀、李遐等,提拔陶侃、毛宝、卞壶、邓攸、周抚、庾亮、诸葛恢、邓岳、蔡谟、顾众、陆玩、李阳、荀崧、阮孚、戴邈等,尤其把陶侃从广州调到北伐前线。司马绍知人善任奠定后来晋朝复兴恢复旧疆的基础,成为晋朝四祖是合情合理。
引用
4sjs4
2025-2-17 11:06
司马氏和唐朝反分裂:司马氏是中国著姓,在中国古代统一和反分裂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唐朝天宝五年册封衡山为司天王、恒山为安天王,这是代表了当时唐朝最有影响力的两大势力。司天王衡山是唐朝国师司马承祯的道场之一,册封是为了笼络司马氏为首的世家门阀,而安天王恒山是代表北方异族,笼络当时在北方最强的军阀安禄山,他当时兼任两镇节度使,两大势力均衡,连册封的名号都几乎和司马氏和安氏相同,不久安禄山却封东平王,重开异族封王,又兼任河东节度使成为三镇节度使,再兼河北采访使,已经控制北方近半地区,没有任何能制约他的力量,最终导致分裂叛乱。在早期反分裂中,司马垂和颜真卿兄弟、李萼等曾会盟十七郡几乎对叛军进行合围,按李萼的谋略能很快平叛。司马垂是当时全国闻名的贤臣,被李萼等推举为旗帜抗击叛军,可惜不久去世,朝廷和叛军都纪念他笼络人心。司马垂去世前,长安陷落,唐玄宗退往蜀地,太子退往灵武。唐玄宗在去西南成都的中途在梓潼诏令纪念司马相如,改梓潼的蚕婆山用司马相如的字长卿命名,这也是为笼络司马氏为首的世家门阀。太子继位成为唐肃宗,他在北方任命郭子仪和李光弼等抗击叛军,在东南任命司马袭礼为浙西节度使,守卫建康、苏州、杭州、常州等最富庶地区,在南方也笼络世家门阀。为了对抗北方分裂的异族,唐朝的皇室宗亲和世家门阀再次组建了联盟。司马袭礼等华夏世家门阀拥护唐朝中央反分裂,巩固江南地区,有力地支援了唐朝反分裂和建立反分裂大后方,到后来唐朝北方藩镇割据,江南仍长期效忠唐朝中央。唐代宗继位时痛心于祖父和父亲接连在一个月先后病逝,非常重视医学,也非常崇佛,所以册封以医术闻名禅宗四祖司马道信,早在隋文帝时就册封救助太后的司马道信为大医祖师,作为医术超凡的祖师,唐代宗就册封司马道信为大医禅师,沿用大医的医术名号,同时册封为禅师,这是首次把禅宗的地位提升到大师地位,不仅提高司马道信的宗教地位,也提升了佛教禅宗的地位超过原本的小乘大乘的法师,以禅代法,唐朝中南地区两湖宗教,湖南有司马承祯道场的衡山道教,湖北有司马道信的佛教禅宗,司马氏成为唐朝反分裂期间稳定南方和民心的重要力量。
引用
4sjs4
2025-2-11 14:23
司马迁和中国一统:司马迁最早提出中国一统的思想,中国两字在周朝的金文中最早出现是作为地理名词,作为领土中央的意思,和中原、中土、中州相仿。司马迁记载的是通史,不是断代史某一朝代或封国,而是约三千年的历朝历代,自然需要用一个名词代表总体的国家名称,司马迁使用的是中国这个称呼。司马迁在史记中用“中国”作为华夏和臣属的各民族三千年历史国家称呼,对于司马迁当时到现代中国的华夏思想、民族精神、民族团结都产生深刻影响,尤其是增强中国一统的共同信仰。司马迁在把中国这个地理名词变成政治、政权、国家名词后,虽然后来的历朝历代有时也用四海、神州、九州等作为中国的代表名词,但是使用最多,最长使用仍是中国,还逐渐引申为中央政府的意思,也是因为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中国一统形成中央集权的政府。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是汉朝前期,中国中央政府甚至还在为废除和匈奴的不平等和亲关系而奋斗,经常遭到匈奴的侵略威胁。司马迁游历天下出仕后,首先是参加汉朝的统一战争,帅军出征巴蜀以南和昆明等地,这种社会环境和亲身游学经历都增强司马迁的中国概念认识和边疆地理范围,亲身参加统一战争又让他形成中国一统的思想。司马迁亲自参加汉朝恢复秦朝疆域完成统一的全过程,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他在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中写“中国一统”是“席卷四海,内辑亿万之众”。司马迁树立秦朝完成统一是“世异变,成功大”,是坚持推动统一,尊崇统一的功绩。司马迁参加抗击匈奴的战争,提出匈奴中那些归降华夏承认自己是黄帝后裔的部族是同胞,是有利于扩展中国领土,为以后晋朝在草原建立统治奠定基础。司马迁把那些自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的匈奴最上层贵族孤立,团结了自称是昌益后裔的鲜卑和夏姒姓淳维后裔的北狄,有利于中国华夏战胜匈奴,让汉朝在对匈奴的战争中一度保持优势。司马迁对汉朝执政混乱和穷兵黩武的乱象评价是“中国多事”,最早提出“中国人民”的概念都是进步和有利于中国一统。
引用
4sjs4
2025-2-5 22:56
司马懿的继嗣:司马懿有九子是习凿齿评价的潜龙,是顺应龙生九子的传说,子孙继承他肃清万里总齐八荒的统一理想,建立一百五十多年的晋朝是中国进步历史人物。司马懿在中国古今继嗣很多,并不是误解的子孙被杀戮无存,司马懿子孙繁多还统一开疆建立晋朝,即使在中国古代战乱中仍没有断绝,后裔一直延续到现代。司马懿的九子中,嫡妻张春华生育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是司马懿后裔最重要的继嗣。司马昭子司马炎建立晋朝统一中国,司马晋皇帝嫡系家族就是司马炎后裔,直到现代中国山东等地仍有司马炎家族传人。司马师子司马攸在晋朝封齐王,司马懿继嗣中司马攸后裔到司马延义时在南北朝改姓司氏,是隋朝的大学士,在唐朝是太子洗马,儿子是县令,司马懿后人改姓的这个分支成为著名世家,宋朝名将司超也是这个家族,形成河北大名司氏,有抗战英烈司景周。司马懿的伏夫人生司马亮、司马骏、司马伷是司马懿后裔重要组成,司马亮封汝南王,五马渡江一马为龙中,司马亮的后人占三人,司马亮后人在南朝遭迫害时帅三千户北归,在北朝仍是册封汝南王,这个家族在中国北方传人直到现代仍有,主要在河南。司马亮的后人也有获罪改姓马氏的,现代一直生活在南方。司马骏是司马懿儿子中后人最多的,比司马昭的九子还多,他有十个儿子,也是深受各民族拥护的杰出统帅,后人主要在司马骏封地扶风郡,现代西北陕甘宁等地称司马懿后裔的都是司马骏家族后人。司马伷是统一功臣,在江南有巨大声望,他的后裔司马睿出继司马炎成为晋朝建康朝廷皇帝,就是五马一龙中的龙,他的后代在百年后在南朝是零陵王,南朝著名的司马申家族可能也是司马伷后裔,佛教禅宗四祖司马道信就是司马申后裔,这个家族和毛氏联姻,受到隋文帝和唐太宗尊崇的司马道信在在隋唐就受到册封尊崇,元朝是册封,直到现代每年三月三人民都会祭祀四祖司马道信。司马懿另外几子的后裔很多在乱世改姓,或隐居在民间,直到封建社会末期,司马懿在中国仍受到尊崇,被评价是养子得麒麟,只是随着中国遭受外国殖民入侵,对中国古代进步杰出人物都采取贬低丑化,司马懿也被牵连被恶意丑化,到现代中国解放后,毛主席等众多领袖恢复尊敬司马懿的统一贡献和才能,司马懿的历史功绩和继嗣才受到合理评价,学习司马懿的进步历史经验。
引用
4sjs4
2025-1-26 13:29
司马迁后裔的寻找:司马迁有三位妻子,儿女后裔众多,有名的儿子有司马临和司马观,因为遭到政治迫害有很多后裔改姓,主要有司马冯同四姓等。司马迁生前已经有司马子尊称和地位,受到广大人民和君子贤人的尊敬,所以历朝历代统治者追随称赞他的很多,进步统治者对他尊敬,历朝历代多数都祭祀尊奉他,但是寻找册封司马迁后裔的不多。司马迁后裔家祭是不受官方干涉,晋朝官方建立司马迁祠后,半官方的乡祭长期也没让司马迁后裔参加,后来官方祭祀提升到和孔子相仿后,才由官方找司马迁后裔参加。最早寻找司马迁后裔的是西汉末,王莽为安汉公寻找司马迁后裔封为史通子,为自己获得百姓拥护,顺应民心尊司马迁,能代汉建立新朝。统治阶级在寻找司马迁后裔时,都是为了挽救民心或笼络人心,更多是政治目的,并非仅仅为尊崇司马迁,落后统治者对司马迁还有偏见或轻视,就像毛主席评价的不喜欢司马迁。明末让左懋第寻找司马迁后裔就是挽救民心为目的,左懋第找到司马迁后裔家中,命令其家选出人继承司马迁改司马氏,但是封建法律禁止百姓改户籍,现代改姓氏还要申请,更别说古代,明朝改姓是要判死罪,所以在朝廷没正式来诏令改姓前,司马迁后裔家中是没有改姓推出司马迁继承人,历时五年作罢,崇祯没诏令选择司马迁继承人也没能挽救民心。左懋第找到的司马迁后裔家不知是司马冯同四姓中的哪家,但直到明亡官方祭祀也没让司马迁后裔参与主祭。清朝康熙年间朝廷又派翟世琪寻找司马迁后裔,这次是为笼络人心,这次清朝积极寻找司马迁后裔,因为康熙母亲佟氏是司马迁后裔分支,康熙对司马迁更尊重,所以不仅让翟世琪找司马迁后裔的各分支,把司马迁祭祀的祭品规格提升到和祭孔相同,而且派特使吕和钟到韩城诏令当地马氏的司马迁后裔马景益复司马氏姓氏为司马迁继承人。此后清朝平定准噶尔、册封班禅、收复台湾,达到清朝最大版图,康熙祭祀司马迁成功笼络人心,增强民族团结,加速推动中国统一,受到中国各民族尊敬。
引用
4sjs4
2025-1-13 14:35
司马炎的宫廷实力:司马炎是中国古代杰出战略家和政治家,但是现代很多人却仅仅重视他的私生活,完全忽视他的历史功绩。司马炎的宫廷也是当时中国社会统治阶级各集团综合实力的体现,封建社会的联姻也是阶级斗争和阶级结盟的手段,司马昭在为司马炎成家的考虑时,最初要联姻阮籍女儿,这体现他最初是要和亲魏派缓和,但是被拒绝推脱,司马昭就为司马炎娶妻杨氏,是门阀集团,在当时是亲汉派,这也表明当时士族最终是联合门阀对抗豪族。司马炎建立晋朝,他的宫廷自然也成为各派各集团争夺的地方,各势力各阶级都竭力在宫庭扶持自己派系代表。司马炎让杨皇后领导自己宫庭,王太后和羊太后也是宫庭实力派,杨皇后代表亲汉派积极排挤亲魏派,别说曹氏甚至亲魏的卞氏都不让入宫。司马炎的后宫当时主要是亲汉派,以杨氏和赵氏为首,还有诸葛氏等。司马炎后来增多了晋系力量,让晋臣女子入宫改变宫庭被亲汉派控制的局面,主要有司徒李胤女李夫人,开府胡奋女胡芳,司马炽母王才人,司马遐母陈美人等,防止亲汉派实力过强。也选择前司徒卫臻女卫贵妃作为亲魏派代表,南方审氏家族审夫人等为亲吴派代表。司马炎有二十六子,其中封十三王,晋系妃嫔的皇子占主导,但也有亲汉或亲吴的皇子,亲魏的不多。所以在晋朝曹氏多支持宗室。司马炎对宫廷派的组建和中国古代历朝联合外戚,控制限制外戚的政策基本相仿,总体没有发展成外戚专权和夺位的情况,没有导致国家败亡,总体上是成功的。司马炎在领导统一中国后,是让社会更加进步发展,建立太康盛世,而且继续开疆拓土,并没有统一后就无所作为腐败荒淫,执行的政策也是能有利于百姓和社会发展,并没有为自己享乐大兴土木建宫殿和后妃游乐放纵,而是继续为中国开疆发展,让百姓生活富足,他也认真把太子和皇子教育去爱护百姓,加强团结,抗击异族入侵,多数都成长为杰出人物。司马炎对宫廷派的控制也影响太子司马衷,让他也学会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司马炎仿照自己宫庭各实力派均衡,也尽量让太子的东宫增强实力,同时保持均衡,并且重视教育。司马炎宫庭的门阀、士族两大力量基本均衡,也重用寒族左氏等,所以司马炎的宫廷斗争没有残酷的宫廷斗争,能保持宫庭团结,这也影响到统治阶级各派的团结合作一致对外。
引用
4sjs4
2025-1-10 08:23
司马迁在现代影响:司马迁在现代受到世界各民族尊敬学习,影响力越来越大,是同他进步思想顺应历史潮流相联的,司马迁是思想家、史学家,也参加政治军事文化的决策和领导,所以才能完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把当时历朝历代、天下万国、百家思想、士农工商各行各业都能合并写入一本书中,把社会万千气象合写入一家之言,司马迁说的一家之言,更是体现他中国一统的思想,所以被现代评价是古代的百科全书。《史记》成为世界现代各民族要认识理解古代中国历史文化的最便捷的书籍,司马迁才能出众成为现代最受尊敬重视的中国历史学家。司马迁提出中国一统的思想是古今维护统一和反分裂的进步思想,也是中国历经数千年仍保持文化有生命力,华夏文明没有断绝的重要原因。中国的各民族各阶层普遍都尊敬司马迁,仅有反动落后的统治者贬低他,贬他会遭恶报失人心,所以统治者往往也表面推崇他,就像毛主席评价的虽然统治者讨厌他,但却不能阻止司马迁越来越受到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尊敬学习。司马迁在近现代的地位越来越高,不仅在中国成为圣贤,在世界也成为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首创的纪传体通史非常有利于中国各民族形成中国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形成中国人凝聚力。司马迁不畏强权的勇气,也鼓舞历朝历代中国人民,被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激励教导革命者和人民,成为现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标志。司马迁在五十年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名人,受到世界人民尊敬。苏联在1955年举行庆祝司马迁诞辰的活动,古别尔和图曼对司马迁高度评价,称司马迁是世界文化泰斗和最伟大的文学艺术家、史学家,当时也是社会主义阵营最强大、最团结的时候。司马迁在东方同样受到朝鲜半岛和日本、东南亚等很多地区人民的尊敬,日本和朝韩从古代就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普遍学习司马迁著作,到现代中国和日本等国家仍把《史记》作为教科书内容,在东亚有众多研究司马迁和《史记》的学者,是司马迁影响最大的地区。日本司马辽太郎和德田球一等,都是因为敬仰司马迁而改姓名。美欧虽然传入司马迁著作时间晚些,但是同样有大批崇拜尊敬司马迁的学者,美国著名史学家史景迁的名字就有景仰司马迁的含义,美国在十九世纪开始在《中国丛报》介绍司马迁,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翻译《史记》,有华兹生、倪豪士、瓦特逊、魏汉明、杜润特、侯格睿等。法国是欧洲最早建立司马迁和史记学会的国家,有沙畹、康德谟等翻译学习司马迁著作,有华裔学者左景权著作司马迁评传等。英国研究司马迁和史记的有学者道森,他写的司马迁史记成为世界经典系列,是牛津大学出版。德国研究司马迁和史记的学者有慕尼黑大学的海尼诗和杰格等,主要是翻译研究史记。奥地利的菲茨迈耶在十九世纪就开始翻译史记,是最早把司马迁作品翻译成德文的学者。在进入现代后,欧美的司马迁和史记学说越来越研究广泛,不再仅局限在文学和历史方面,司马迁在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强。司马迁在中国的研究一度让郭沫若等以中国科学院和社会科学院最高学术机构领导,众多学者参加。梁启超、郑振铎、顾颉刚、范文澜、白寿彝、翦伯赞等都高度评价司马迁的成就。司马迁祠也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立保护机构。世界很多国家都设立司马迁和史记的研究会,经常组织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举办司马迁纪念活动。司马迁在中国不仅官方的社科院和科学院研究他的思想和生平、著作、文物,民间也建立众多研究机构,司马迁学会在1985年成立,设立在陕西韩城。司马迁研究会在1991年成立,主要领导有袁仲一和张新科等,设立在陕西西安。司马迁史记研究会是在1988年成立,主要领导有韩兆琦、季镇淮、张天恩等,在韩城设立司马迁研究馆。中国史记研究会在2001年成立,主要领导有张大可、赵生群、张新科、丁波、马世年、田志勇、俞樟华、徐日辉、刘德奉等,韩兆琦担任名誉会长。司马迁史记研究会在苏联是1957年成立,在日本是1983年成立,在法国是1987年成立,在世界很多高校和学术机关都成立了司马迁史记研究会,也推动司马迁相关的影视和戏剧文化发展,司马迁话剧在俄罗斯、法国、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国演出。司马迁和黄帝、孔子也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祭祀人物,黄帝代表人文初祖,孔子代表文教宗师,司马迁代表文史祖宗,司马迁最早提出中国一统和中国人民的思想概念,也成为维护中国统一信仰的标志人物。
引用
4sjs4
2025-1-4 20:46
司马懿推动统一:司马懿少年生活在汉末战乱中,当时朝廷腐败,民不聊生,人民发动黄巾起义,异族内侵,军阀割据等,中央弱化导致国家战乱不断,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激化发展到最严重时,甚至达到生民百遗一,匈奴等异族在中原劫掠的悲惨境地,人民和所有进步人士都盼望结束战乱,恢复统一。司马懿年少就有平定战乱的志向,亲身参加军事活动,在战乱中四处游学结交英雄,掌握在乱世生存的技能,主要有胡昭和司马徽两位杰出师傅,在河内温县家乡抗击军阀和匈奴等战争中,就能修转兵洞对抗外敌,成为天下闻名。当时北方各军阀中,门阀、豪族、士族、寒族武装几百支,司马氏家族属于士族武装,当时著名士族军还有荀彧等为首颍川士族势力,支持豪族曹操等建立联盟对抗门阀等割据,是挟天子令诸侯,控制东汉朝廷进行统一北方的战争。司马懿父兄都是和曹操关系密切,父亲是曹操出仕荐举人,哥哥是曹操幕府重臣,支持曹操统一北方,但是司马懿看出曹操要代汉的目的,不愿参加而托病隐居。曹操强迫司马懿出仕后,又没有重用仅是让他给儿子当师傅,曹氏集团早期统一的理想被灭汉取代,主要精力都用在内斗逼宫。这时期中国虽然在汉中央之下仅有几个割据,并形成曹操独大的趋势,自任丞相,儿子为副丞相,但是孙权和刘备联合击败曹操,结束曹操独大的局面。曹操在接连被孙刘联军击败后,才开始重用司马懿,任命他为主簿,参与机密决策,司马懿在这时起开始推动统一。司马懿在平定汉中的战役提出趁刘备与孙权在荆州对峙,攻占西蜀占领西南地区。司马懿制定的战略非常有利于早日完成统一,可惜被错过。司马懿此后成为曹操的核心谋士,担任军司马,类似现代总参谋长,曹操后悔没听司马懿的战略丢掉汉中,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于代汉,把统一和发展多让司马懿负责,司马懿提出军屯政策,并且提出建立孙曹联盟,避免迁都和放弃黄河以南,共同对抗刘备,司马懿为首的士族力量在北方成为重要支柱,曹操任命司马懿担任督军御史中丞,类似现代总政委。司马懿在曹魏代汉后,和陈群建立中正制度,北方曹魏成为豪族和士族的联合政府,但是曹丕把司马懿转入文职担任尚书仆射,负责留守把他比作萧何,又不听司马懿劝阻放弃了襄樊,司马懿在此时主要领导后勤,曹丕亲征伐吴,抛弃孙曹联盟,没有利用孙刘交战攻灭刘备,结果反而促成孙刘恢复结盟,让曹魏再次陷入困境。司马懿对统一战略的预计和掌控能力让曹丕对他更倚重,司马懿获得承制统帅东西半壁的领导权,在曹丕东征负责在洛阳治理西部,在曹丕回洛阳后负责在许昌治理东部,兼任抚军将军录尚书事。司马懿同样鞠躬屏息任劳任怨为曹魏统一努力工作,当时全国有曹魏豪族主导的统一方式,有蜀汉门阀恢复汉室的统一方式,有孙吴士族北上的统一方式。汉末腐败导致黄巾起义的农民起义仍有要恢复汉室的力量,可见中国人民对统一的怀念和追思,而对汉室彻底绝望和痛恨的力量几乎都支持曹魏和孙吴,这是司马懿在推动统一战略时,能提出孙曹联盟建立北方豪族和南方士族联合对抗蜀汉门阀的重要原因,可惜再次被曹丕破坏。司马懿在曹丕托孤后,只能重新考虑新战略应对重新建立的孙刘联盟,司马懿向曹睿提出的在东线佯攻,在长江中游直取武昌,攻占当时吴国首都夺取其首脑的战略,这是司马懿在推动统一阶段的又一个重要战略奇谋,类似现代的斩首战略。司马懿制定的战略再次被曹休错失,孙刘联盟开始转入战略反攻,曹魏被迫转入战略防御阶段。司马懿在推动统一阶段,受到曹操父子的倚重,多次挽救民族危机和曹魏,但是曹魏政权中曹氏为首的豪族对士族虽然联合,仍有压制排挤,对司马懿的猜忌也是显著的,哪怕他的家族父兄和曹操有那么密切的关系,豪族仍阻止士族力量超过豪族,但是豪族腐朽无能又难以对抗孙刘的联合攻击,不得不倚重司马懿等士族将领。司马懿一生中,历经推动统一、守卫统一、参加统一、领导统一四个阶段,在推动统一阶段司马懿就已经有很多奇谋和功勋卓著,也逐渐在曹魏形成豪族和士族联合的体系,力量显然比门阀为主的蜀汉和士族为主的孙吴更强,仅是因为曹魏豪族统治者排挤士族执行错误接连兵败而转入守卫统一的阶段,曹魏统治阶级中豪族和士族也进入了既联合又斗争的复杂防御时期。司马懿担任骠骑将军和大将军,成为领导守卫统一,保护北方统一成果的核心将领,三国进入孙刘联盟联合进攻曹魏,北方主要进行防御为主的阶段。
引用
4sjs4
2024-12-24 18:54
司马懿和司马迁:司马懿是十六岁到十八岁之间开始四方游学,结交天下英雄,有记载他主要是去颍川求学,在那里结交胡昭问学结友,颍川是当时人才济济的地方,荀彧、荀攸、郭嘉、陈群、钟繇、杜袭、赵俨、辛毗等很多颍川人士中后来多数都同司马懿建立密切联系,但是往往忽略了颍川一位最重要的人物司马徽,当时最著名的教育家,和胡昭都是著名隐士。司马懿必会去拜访这位同姓隐士,司马徽是司马迁后裔,精通司马迁家学,必然学过正本的《史记》,虽然在记载中他是以术数闻名,司马懿有司马徽和胡昭两位老师,由此也可知为何他有那么强的能力。司马懿虽然是河内司马氏,与司马迁的河西司马氏不是本家,但是都有共同祖先,司马徽对司马懿教导会更加用心,史载司马懿在颍川求学后,又向西求学要经崤山入关,当时和他有矛盾的人要伏击他,是胡昭去和解。司马懿经过崤山到关中游学,应该是受司马徽和胡昭安排,甚至可能去司马迁家族隐居地求学,后来司马徽也回到那里隐居。司马迁家族在乱世和司马懿家族也建立密切关系,司马徽到荆州襄阳时教育那里的人才,其中最著名的学生是诸葛亮、庞统、徐庶、孟建、崔州平、石广元等,司马懿继任徐庶的御史中丞,孟建是司马懿部下,司马懿守关中让孟建担任凉州刺史,司马懿和诸葛亮通信,诸葛亮请司马懿向孟建问候,司马懿派杜袭转达,崔州平和石广元亲司马氏集团,多数都和司马懿建立密切联系。司马徽的异姓学生诸葛亮几乎是当时最杰出的人才,也只有司马懿能和他对抗,两人的交战也是千古佳话。司马徽是司马迁家族中著名人物,是司马临后代,他的后裔用司氏是在洛阳,司马懿在夺回辅政权时任用守卫洛阳城门的司蕃就应该是司马徽后裔,是司马懿的核心亲信。司马懿亲自去守卫河桥,儿子守卫宫廷,司蕃守卫洛阳城门,已经是把司马迁后裔当成最重要的亲信力量。司马懿执政后也是为司马迁家族彻底解禁的时期,原本曹操和曹丕对司马迁已经不再贬低,甚至用司马迁的著作教导天下,但曹睿又再次贬低打击司马迁,遭到王肃、蒋济等抵制,结果曹睿学汉武帝喝符水早卒,曹睿打压司马迁是造成司蕃等司马迁后裔坚决支持司马懿的重要原因,司马懿执政后不再贬低禁锢司马迁,也促成副本《史记》在皇室中传播的宫廷版得以在中国公开发行直到现代。
引用
4sjs4
2024-12-12 10:16
司马衍的武德:司马衍是武德充沛的领导者,在古代君主只要是能开疆拓土就算是有武德,司马衍算是武德一流的君主,虽然后世评价他的武德比他的祖先弱,是比不上司马懿和司马昭等杰出军事家,但是也仍有武德成就。司马衍收复失地攻占异族的大片领土,控制全国七成以上领土。他和那些没有亲征的武德充沛君主比,司马衍焚币表现的勇气也是受到称赞,羯族石勒向司马衍纳赂被焚毁,司马衍比古今很多向异族妥协的君主要有武德。司马衍的武德还表现在任用众多军事家,君主受到军事家效忠也是武德的体现,不用亲征而任用军事家建功立业也是武德,司马衍任用陶侃、温峤、郗鉴等晋军统帅,选用庾亮为荆州刺史、毛宝为豫州刺史、周抚为益州刺史、邓岳为广州刺史、司马勋为梁州刺史、李阳为雍州刺史、朱蕃为交州刺史等,晋军将领都是优秀的军事人才。司马衍受到北方晋藩效忠也是他的武德,司马衍时代的凉州张氏、幽州段氏、代国拓跋氏、燕国慕容氏都是效忠晋朝中央,司马衍派贾陵和耿访联通凉州张氏;派陈轸等联通幽州段氏;派王齐、徐孟等联通辽东慕容氏;什翼犍和慕容氏联姻也效忠晋朝,元仪称代国尊晋正朔,即使割据的羯族和氐族很多都尊晋中央。司马衍时代的武德体现在取得众多军事胜利,在司马衍统治的十几年中,陶侃北伐收复襄阳和新野等地;庾亮西征收复巴郡和江阳等地;毛宝北伐取得章山战役胜利,击败石遇;周抚西征攻占江阳;邓岳西征攻占宁州北部;李阳击败羯族夔安的石城战役;赵胤北伐攻占淮北马头坞;司马勋北伐攻至汉中等,晋藩张氏攻占河南;慕容皝在辽西击败羯族,绕过蓟城攻入河北至高阳,晋军的众多战役胜利才扭转战略劣势,再加上代王什翼犍忠晋,这些胜利塑造司马衍时代的武德。司马衍执行众多进步政策,得到军民拥护,这也体现武德,百姓拥护才能积极参军助战,沙场效命奋勇杀敌,建功立业。司马衍在开疆拓土、选用良将、胜利破敌、军民拥护这四项武德标志中都有杰出表现,是武德充沛的君主。
引用
4sjs4
2024-12-4 11:13
司马衍收复失地:司马衍是329年亲政,立即派陶侃、温峤、郗鉴等准备北伐,此时北方亲晋力量急速发展,石勒以晋藩的身份攻俘匈奴首领,蒋英和辛恕等晋人数十万起义收复关中长安等大部分地区,匈奴残部退往上邽,在328年晋朝廷已派雍州刺史魏该北归准备支援关中晋人,但魏该中途病故。晋人在关中的起义部队只能暂时联合羯族打击匈奴余部,羯人不像晋人优待俘虏,把匈奴残部全部屠戮。在北方晋藩凉州是张骏、代国是纥那,辽东是慕容廆、幽州是段辽等,西部吐谷浑部吐延等都忠晋,华北羯族控制区也多数在晋人控制下,益州氐族也承认晋朝正朔,羯族僭越天王,向司马衍朝廷称藩,但派兵南侵试探。司马衍派陶侃北伐,也得到慕容廆响应,332年陶斌和李阳、桓宣北伐攻取襄阳、新野等地,羯族虽然称帝见朝廷积极北伐,只能纳赂求和。司马衍诏令焚毁羯族贡币,鼓励完成晋朝重新统一为中央集权。333年石勒在惊惧中卒,石虎争位羯族内斗。石生、石朗、石聪、彭彪、郭权、蒋英等以羯族一半的控制区归晋,这是司马衍时首次收复大片领土,和凉州、关中、草原等联通,再加上从海上和辽东、朝鲜二郡等地联通,司马衍领导的晋朝中央地位空前提高,所以后世非常推崇司马衍焚币的壮举。司马衍派耿访和贾陵等出使凉州册封张骏,凉州恢复和中央的联通,石虎虽然重占关中等地但只敢称居摄天王,再称晋藩。司马衍派晋军积极北伐,杨毅据仇池称晋藩,庾亮西征,派赵松等攻占江阳、巴郡,邓岳从交广西征,所部王随和陶协收复宁州等西南大部地区,攻占氐族一半以上控制区。羯族控制区的朱纵也据彭城降晋,晋军收复淮北和徐州大部地区,晋军英勇战斗,毛宝等壮烈牺牲都激励晋军战斗意志,晋军转入战略的反攻阶段。司马衍收复失地的战果辉煌,晋朝已经接近了复兴恢复旧疆的战略目标,就像学者称赞的“江左君臣之志壮矣”,司马衍从少年亲政,经历十多年的努力,不仅恢复晋朝中央正朔,而且收复大部分失地,也把年幼的司马氏宗室司马昱、司马冲等都培养成才,重用从北方返回的司马勋,提拔毛穆之、周抚、邓岳、谢尚、范汪、赵胤等新锐将领,而且任用了王导、庾冰、何充、诸葛恢、蔡谟、陆玩、冯怀、孔愉、丁谭等宰相文官,都是杰出人才,所以能建立丰功伟绩,为后来的重新统一奠定基础。
引用
4sjs4
2024-11-29 04:32
司马氏和北朝统一:司马氏是中国古代著名世家,长期是统一的重要力量,建立的晋朝也是中国大一统朝代,受到各民族拥护。司马氏在刘裕篡位后,宗室贤良人才遭到迫害和排挤,更多的是被迫北归,或自立组建武装自卫。大量司马氏宗室返回北方,追随司马氏北归的有众多忠晋军民和晋臣,当时都传言司马氏复兴河洛。司马休之和司马文思父子帅韩延之、鲁宗之、王慧龙、鲁轨、温楷、刁雍等近两州军民北归;司马楚之帅司马顺明、沐谦、步远等数万军民北归,控制约四郡地盘;司马叔璠和司马国璠等帅上万军民北归;司马景之和司马巨之等帅三千家北归,约上百万的忠晋军民和司马氏北归后,刘裕政权几乎就没有了统一的可能,他在害死晋恭帝半年后卒,太子被辅臣弑杀,继任者自毁长城后也被儿子弑杀,南朝统一力量不断减弱。司马氏大量能征善战的人才北归后,和北方亲晋力量联合,不仅挡住草原新的柔然割据力量南侵,也成为北朝的核心统一力量。司马氏的北归促进北方鲜卑族和华夏的民族融合,让鲜卑成为华夏的兄弟民族,没有变成匈奴和柔然那样的压迫侵略华夏的敌对民族,北归的忠晋集团也成为北朝民族团结政府中的主要力量。北朝的鲜卑人不是歧视和灭绝华夏的敌对民族,所以司马氏和忠晋军民北归不是当汉奸,不是背叛民族,更多是起到推动鲜卑族和华夏同化的民族融合作用,司马氏和忠晋的华夏人仍可以用晋朝封鲜卑的代国号,虽然比晋朝允许前朝用天子仪仗、上书不称臣的待遇低,但是华夏人在北朝的政治地位早期是平等的,直到代魏中鲜卑反动贵族背离统一,歧视贬低司马氏政权后,造成北方再次分裂。司马氏建立的晋朝统一中央政府在南北朝的人民中是受到尊敬,人民和统治阶级进步力量都反对南北的反晋贵族,希望中国恢复晋朝时的统一。忠晋力量北归时传言司马氏复兴河洛体现民心亲晋,重用司马氏的北周再次统一北方时,司马氏仍在统一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司马裔家族在统一西南和西部的战争有历史功绩,司马消难家族不仅帮助北齐统一东部,也帮助北周统一北方。司马裔家族在隋唐成为国宾琅琊公,也是因为统一功绩。
引用
4sjs4
2024-11-10 06:55
司马氏和拓跋氏:司马昭北征沙漠时期,拓跋氏归附派沙漠汗入质,这是司马昭天下谁敌的重要功绩之一,体现华夏民族对草原保持军事优势。司马炎平定拓跋部内乱,首次让华夏官员常驻草原担任辅相,把拓跋部纳入晋朝版图。司马衷在草原设立行政区向草原大量移民,司马腾规略超远帅猗迤和晋军进行晋胡远征开疆到欧洲,猗迤树碑效忠司马衷,被册封为大单于,去世后加谥号义烈。司马炽册封猗卢为代公,拓跋部成为晋朝反分裂的基地,后世也称赞猗卢兄弟效忠晋朝。司马邺册封猗卢为代王,猗卢向司马邺献马,支持晋朝反分裂。在拓跋氏效忠司马氏和晋朝时,中国能开疆欧洲,拓跋氏数代人效忠晋朝直到什翼犍,始终用晋朝封号代王,这是民族团结最紧密,成果最显著的历史时期。司马曜第二次复兴促成被氐族攻灭的代国恢复,数年后拓跋珪提出改国号,但是内部有争论,他不顾群臣忠晋仍要求用代国号的愿望,改国号魏,并杀害亲晋的卫王仪和崔逞,不久柔然分裂攻占草原,拓跋珪自己也被儿子弑杀。拓跋嗣在亲晋力量的支持下继位,采取联合司马氏集团的政策,在黄淮间割据的大量司马氏武装和忠晋、忠于司马氏的军民逐渐开始和拓跋嗣联合,大量南方忠晋力量北归,这以后北方是代魏两个国号通用,华夏晋人仍用代国号,并逐渐推动北方统一,到拓跋焘继位,为抗击柔然甚至驻守南方的司马楚之集团都调往草原参加对柔然的战争,阻止了柔然攻占整个草原后南下。拓跋焘晚年又打击华夏力量杀崔浩等,结果父子两任皇帝被宦官弑杀。司马金龙的岳父源贺等拥立拓跋濬稳定了政局,司马金龙和司马氏在北方和拓跋氏的关系逐渐走向最密切的时期。司马氏当时联姻有皇室、太宰李峻、太尉源贺等,到元宏迁都改姓后,朝议正式定法统继承晋朝,基本统一北方。元恪仍和司马氏联姻,疆域到达鼎盛。代魏在元恪去世后走向落后,对司马氏排挤逐渐边缘化,尤其是贬低丑化司马睿家族,只是在虚无地争夺正统,不再把统一作为理想和行动目标,仅自满半壁江山,内部矛盾也逐渐激化,统治日益腐朽,最终连半壁江山都分裂了。司马氏即使在拓跋氏(元氏)走向没落后,仍是有对元氏亲近的,司马裔的妻子仍是元氏,司马裔家族是统一的功臣。
1
2
3
4
5
6
7
8
9
/ 9 页
下一页
评论
Archiver
|
手机版
|
小黑屋
|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