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查看评论
引用 4sjs4 2019-9-23 09:34
第四节:州郡兵制
中国古今乱世都是以军事武装力量为基础,在东汉末朝廷无力对抗黄巾起义时,允许地方州郡自行募兵,开启了地方军阀割据,州刺史和郡太守招募的军队往往成为他们的私人武装,是私兵性质,与县乡地方缙绅的私兵同样,都不受朝廷支配。东汉末的军阀割据中,朝廷往往被军阀控制,这些军阀的势力体现在他们统帅的军队上,也就是朝廷允许他们自行募兵的私兵力量,所以地方军阀多数都不放弃朝廷任命他们的州郡官职,因为有刺史太守的职务就等于可以募兵拥有军队。曹操担任司空时仍是兼任兖州刺史(兖州牧),他募兵的水平最高,甚至都募到黄巾军三十万,所以虽然仅是司空,竟然能灭了大司马张杨、大将军袁绍,在攻占冀州后,转任冀州牧,让还了兖州牧,可是仍以司空兼冀州牧,掌握军权,坚决不放弃州官。曹操因为有军权所以能控制朝廷,甚至比他职务高的司徒赵温是录尚书事,也能让他轻易罢免,太尉杨彪录尚书事,竟然让他下狱,两人的职务都高于曹操的司空,就因为曹操任州官掌军权,就能罢废三公,自己担任了丞相。在乱世不要轻视武装力量,只看重官职,张杨是大司马,带着自己的兵劫掠,却打不过常林的士族武装,也不能打败在温县的司马氏私兵。司马氏割据温县是河内平原地区,北有张杨,匈奴也经常在河内、太原等地劫掠,却没能灭司马氏,也可见司马氏私人武装的实力,现代发现的温县司马懿转兵洞等军事工事,应该就是当时战乱时修建。曹操在赤壁战役让江东士族武装打败后,豪族武装被削弱,开始重视士族武装,把自己的丞相主簿司马朗任命为兖州刺史,兖州是曹操兴起之地给自己亲信,可见他对司马朗的重用,也让司马朗组建兖州军,让自己的士族军事人才和武装对付孙权和刘备的士族武装。司马朗组建了曹魏精锐的兖州军,后来统帅兖州军和夏侯惇共同南征,标志着士族武装开始在战争舞台发挥重要作用,和曹操的原黄巾军组建的青州兵并列成为主力。司马朗提出的州郡兵制是中国古代有重要影响的兵制,一直到隋唐后才逐渐被府兵制取代。司马朗提出州郡置兵是实际把汉末允许州郡官自行募兵的制度规范化,把这些军队正式列入朝廷的武装力量,主要起到两个作用,首先是提高了士族武装的地位,在各地的士族私兵可以正式列入朝廷政府军,也增强了士族在地方的影响力和地位。第二也增强了曹魏集团对士族武装的管辖权,由于把士族武装都编入州郡兵,也便于曹操能合法地把士族武装派去前线,算是士族和豪族相互妥协利用的结果。另外州郡置兵也能限制很多地方军跨地区任意募兵,把兵源都限制在本地,也是能防止其他军阀壮大力量威胁曹魏集团。这等于是不准关中、辽东北方依附曹魏的割据到曹操控制区招兵,关中战乱后人口少,关中军阀自然想方设法从东部招募兵源。而且置州郡兵也有利于削弱地方豪强,比如司马芝在青州,郡主簿刘节有宾客上千人,甚至为盗匪,司马芝就让刘节的门客王同等当兵,刘节拒绝后,司马芝声望高就上报济南郡,太守郝光敬重司马芝,把刘节替代当兵,青州百姓都欢呼,称以郡主簿为兵,有力削弱了豪强,保护了百姓。曹操也利用州郡置兵的制度,他担任丞相后仍然不放弃兼任冀州牧,也看重州郡置兵所代表的军权,把自己的武装大部冠以冀州军的形式,控制能出动三十万兵的冀州。甚至在曹操后来当魏公、魏王后,仍是“以丞相领冀州牧如故”牢牢控制冀州军权。州郡兵制在曹魏后期有些跑偏,就是杜恕评价的地方州郡长官往往只重视治军用兵,贪图军功而忽视行政,对地方政务和生产忽视,这不是州郡兵制度的问题,而是选举用人和朝廷行政地方政策的问题。这场争论也不是后世误解的是杜恕反对司马朗的州郡置兵制度,更不是反对司马氏集团,杜恕反对曹睿把军队增调冀州刺史,反对让刺史过多领兵更像是针对曹魏集团,因为曹魏派系夏侯玄就坚决主张废郡守,只留刺史,这和杜恕反对给刺史增兵是完全对立,显然是杜恕反对曹睿和夏侯玄,结果杜恕被曹睿疏远辞职隐居,直到司马懿执政,朝廷很多人为杜恕说情,才让杜恕重新任职。曹操采纳司马朗的州郡兵制总体对巩固北方统一成果有进步作用,这种制度对中国结束战乱恢复统一也发挥了重要影响,当时且耕且战的士族州郡兵战斗力要更强,虽然在曹操时代三十万军队中仅占三分之一,但在后来的战争中越来越多,越战越强,已经逐渐成为统一战争的主力。
引用 4sjs4 2019-9-22 11:09
中国统一的基础是民心,若是没有民心支持,即使控制全国大部分土地也会顷刻瓦解,这种情况在古今非常多。曹操发动赤壁之战就是在民心还不巩固的情况下发动的,曹操按照荀彧的计划攻打刘表,是利用刘表病重和刘备集团离开新野前往樊城,荆州内部矛盾严重的情况下发动的。若是刘表病情恢复召集荆州名将黄忠、文聘等集中防御襄阳,联合刘备集团共同对抗曹操,那战争也会是长期的,但是刘表病故,荆州内部矛盾加剧,亲朝廷和亲曹的都主张投降,几乎很少有愿意和刘备联合抗曹的,但是百姓多数惧怕曹军劫掠都随同刘备南迁,曹操攻襄阳的作战非常顺利,并且派骑兵追击刘备,在当阳重创刘备军,抢先占领南郡江陵,迫使刘备向东退往夏口。曹操攻占江陵后应该采纳程昱的意见继续追击刘备,当时多数人说孙权必杀刘备,只有程昱说孙权和刘备会联合,所以曹操应追击阻止刘备和孙权结盟。或采纳贾诩的意见巩固荆州民心,不要急于攻打孙权,完成对荆州的全面占领,但是曹操没能巩固人心对荆州士族笼络也不利。虽然司马徽的学生徐庶、孟建、石涛等和北方避难士族都归附曹操,但司马徽本人诈死隐居,而且他的学生庞统去投奔了周瑜,向朗投奔刘备,可见曹操对士族笼络有限,民心更背离,长江以南的各郡都没能完全占领,没有听从贾诩的意见。对程昱的意见也没有接受,曹操本人没去追击刘备,也没有派大将前往攻夏口,甚至没有渡江控制赤壁地区南北水道。在两个月时间中,坐视孙刘完成结盟,从容让周瑜帅军前往赤壁挡在曹军攻打夏口刘备的前面,保护住刘备军,完成防御部署。到208年底曹操才从江陵向赤壁进攻,在战术上也是笨拙的,没有派大将渡江采取夹江而进的态势,也没有调集长沙、武陵等归降的荆州军配合作战,仅是沿江北岸向东,大量部队猬集在狭小区域,也造成疫病流行,粮草困难。在当时曹操最佳方案是派大将从上游渡江,巩固长沙、武陵、桂阳、零陵四郡后,再南下攻取交广地区,从南方大迂回向东攻取江南。司马懿对曹睿提出的在东部向建邺佯攻,主力从上游渡江南下的计划也是可行,能迅速平定江南,总之曹操在当时占有非常有利的战略态势,但是他却采用了非常保守的行动,和曹操缺少司马懿那样能独当一面发挥战略作用的统帅有重要关系。曹操亲自帅全军三十万到赤壁和周瑜的三万多作战,大意被欺遭到火攻兵败,损失巨大,被迫退兵,丢掉最佳的统一机会。这次战役体现了江东士族的战斗力是强于豪族,也推动了士族宗室的刘备集团和江东士族孙权集团的联合,表明豪族主导统一进程的终结。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代汉称帝,修建铜雀台游玩,逐渐贪图享乐,并且采取了对关中庶族进行打击压制的态度,造成北方分裂动荡。孙权集团在取得赤壁战役胜利后,周瑜指挥主力攻取南郡,同时配合刘备攻打长沙、武陵、桂阳、零陵,210年派遣步骘攻打交广,招降士夔兄弟,成为控制三州的强大割据。但是孙权没有听从周瑜的意见对刘备进行控制,而是采取扶持增强刘备集团的政策,不仅帮助其攻占荆州南部大部,而且把南郡也借给刘备,孙权还上表奏请刘备任荆州牧,没有采纳周瑜兼并刘备的意见。周瑜准备攻打益州,也被刘备破坏,不久周瑜去世,他的谋臣庞统被孙权轻视转投刘备,孙权也丢失攻取荆州、益州极长江而争天下的统一机会。周瑜、鲁肃、甘宁等都有攻取荆益统一天下之心,江东士族集团的武装力量在士族中最强,最早有机会统一。曹操在赤壁战役后豪族武装被削弱,才开始重视北方士族武装,准备把士族武装推上最前线,自己则忙于代汉,211年曹操任命儿子曹丕担任副丞相,表面上谁都知道曹操这是要把自己的权力完全世袭化,自然引发亲汉力量的不满,而且他让钟繇帅军和关中众军去攻打刘璋,这是明显把士族武装和关中庶族武装都推到最前线给自己出力,结果引起北方严重动荡分裂。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朗提出州郡置兵的政策,不仅是为了缓解北方豪族和士族庶族的矛盾,也促成了士族武装地位的提高,司马朗被任命为兖州刺史,开始组建兖州兵。司马芝、裴潜、杜袭等很多曾避难荆州的士族开始受到任用,赤壁之战后司马懿任命为黄门侍郎,和曹丕游处,等于同时在朝廷和曹家中共同服务,北方朝廷亲汉派和曹氏集团的争夺也在加剧,双方都对司马懿和士族的实力派加紧拉拢。
引用 4sjs4 2019-9-21 09:55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达的地区是华北,尤其是东汉末时期,相对华北是人口更多、经济更发达。冀州在曹操和崔琰谈话中可知有二百万人口,当时乱世用曹操评价是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所以曹操夺取华北是意义重大。曹操在攻占华北时仍然延续两线来回奔波的缺点,203年4月攻打河北到邺城后又退兵,8月攻刘表,若袁氏兄弟团结合兵攻许昌,曹操麻烦就大了。但袁氏兄弟却相互攻击,袁谭还投降曹操,想借曹操力量攻袁尚,曹操听从荀攸的谋划和袁谭联姻,重新北上和袁谭联合攻袁尚。204年正月曹操征讨河北,司马朗造船完成,让程昱和李典用船运粮,通淇水和白沟运粮,极大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用船不仅能运粮,也能运兵节省体力,对曹操喜欢来回奔波的作战方式,避免了很多非战斗减员。曹操利用袁尚去攻袁谭远离邺城,直接奔袭邺城,又用灌城的战术,围攻半年,七月袁尚回兵救援邺城,曹操击败袁尚,八月攻占邺城。曹操攻占邺城后,立即兼任了冀州牧,把冀州地盘也由自己控制,让还兖州。曹操厚待袁绍家属,祭祀袁绍,笼络人心。曹操听从崔琰的话,善待冀州百姓,禁止兼并土地,得到冀州百姓拥护。并州的高干也归降,曹操攻占邺城打垮袁尚后,立即和袁谭绝交断婚,攻打袁谭。205年曹操攻杀袁谭,夺取了青州,袁尚和袁熙的部下叛,二人逃离幽州奔乌桓,曹操占领了幽州。四月黑山军张燕归降,其兵力十余万,极大增强了曹操势力。崔琰对司马朗评价司马懿是聪亮明允、刚断英特,还评价司马懿强于兄长,曹操对司马懿猜忌派刺客夜访,司马懿在刀剑临颈情况下仍能不动,可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曹操平定华北四州后,黄巾军的黑山军也归附,仅青徐黄巾仍在司马俱和徐和、管承等的帅领下割据济南和乐安等地。206年曹操攻灭高干,占领并州,梁习为并州刺史,荐举杨俊和常林等。曹操东征青徐黄巾管承等,管承逃入海。207年曹操冒险北征乌桓,又是亲自前往,刘备劝说刘表乘机攻许昌,但是刘表又没听从,曹操虽然冒险成功,袁氏兄弟被公孙康所杀,但损失兵马粮草很多,尤其是战马消耗多,谋臣郭嘉还病故,无力平辽东,总体上有些得不偿失,所以对原来劝谏的嘉奖。夏侯渊攻济南和乐安的青徐黄巾,也是为了抢夺那里的粮食,徐和阵亡,司马俱下落不明,黄巾起义至此终结。曹操从袁绍去世的202年开始攻袁氏兄弟,到207年最终攻占华北,经历了刘表消极自守,关中众将支持、袁谭和高干归降,从战略不利地位,转向有利的地位。曹操本质豪族但是他能联合士族,北方杰出的士族人才中除司马懿外,几乎都被曹操招揽,尤其是除了刘表和刘璋,强大的门阀集团都被他平定,又招揽了十多万黑山黄巾,曹操此时的势力应该是达到了最强,没有诸侯能强过他了,曹操作为豪族代表的性质开始显现,对汉室的不臣之心越来越强,代汉之心逐渐超过平天下的愿望。208年曹操正式废止三公,自任丞相,开始走专权道路,但是这时他仍能联合士族,荀彧等仍被他迷惑继续为他出谋划策,司马朗被他任命为丞相主簿,崔琰和毛玠领导西东两曹都积极为他选才任贤。曹操已经积极准备南下平定刘表,攻占江南了,加强水战的训练。七月曹操准备征刘表,他派去监视司马懿的人回来报告司马懿在晒书,曹洪说司马懿拄拐已经能说话走动,曹操强行征辟司马懿,从曹操这时的霸道心态可见,他是有些骄横和凶狠,八月就杀了孔融,对司马懿也没重用,仅是让他去当文学掾教育曹丕兄弟。相比这时刘备经历多年的失败,也觉得需要贤才辅佐,拜访司马徽又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势力有所恢复,在荆州广泛招揽人心。曹操南征的准备是在夏侯惇攻打刘备兵败后进行的,他部下能征善战独当一面的统帅人才不多,多数都是能冲锋陷阵的将才,逼迫司马懿出仕后,也没让他统兵作战,仅是当教师用,再次自己亲自帅军南征,集中了二十多万的大军,向荆州刘表进攻。荀彧此时仍为曹操效忠,制定详细的军事计划,荀彧担任尚书令,也不再兼任曹操的司马,给曹操做军司马的是夏侯尚,但曹操用兵仍让荀彧谋划,可见他对荀彧的依赖。司马懿没能参加这次南征,不久后的赤壁之战中三国时代著名的军师很多都参加了,仅有荀彧、司马懿和陆逊等没参加,若是曹操也像刘备对诸葛亮那样重用司马懿,也不会有后来的兵败。曹操在南征时也没有调动马腾、韩遂等关中众军共同前往,急急忙忙就南下了。
引用 4sjs4 2019-9-20 10:07
第一节:平定中原
中国古今控制中原是夺取天下的基础,不论是在四方的哪方兴起,都需要先控制中原再统一全国。东汉曹操和袁绍分别控制部分中原,200年为争夺中原展开决战,并且竭力分化对手的盟友。曹操军力弱于袁绍,所以在战争中采取逐渐收缩到官渡,缩短运输线的战略,同时也为了防御袁绍同盟刘表,防止袁谭从青州向曹军侧后进攻。而且刘备也和袁将韩荀迂回到汝南和当地黄巾军联合,严重威胁许昌,曹操不敢离许昌太远。在袁曹对峙期间,同盟门阀刘表没有北上攻许昌,而是去攻长沙张羡,丢掉绝佳战机。在关中虽然曹操派钟繇去联合马腾、韩遂等,但是初期关中各军同河内士族同样采取观望态度,钟繇仅获得两千匹战马供给曹操。在江南的孙策则非常积极,暗中集结军队,准备利用袁曹对峙,过江奔袭许昌,孙策最善于奔袭,这也成为曹操的重大隐患。在战争初期曹操的形势是不乐观的,首先要担心当面强大的袁绍军队,又要担心侧后刘备,还怕刘表和孙策会向北进攻,在官渡一旦失败,不仅中原会让袁绍夺取,连徐州和扬州部分淮南地区都有可能被孙策夺取,曹操集团必然很快灭亡,不比袁绍即使在官渡兵败,也仍有力量继续作战。但是恰巧孙策意外遇刺,伤重去世没有再北上许昌。刘备在汝南和黄巾军的合作也没有效力,对曹操威胁不大。刘表平定了长沙,主力返回襄阳,引起曹操担忧,但刘表仍采取观望立场。曹操在两军对峙数月后,一度准备退兵回许昌,荀彧立即阻止,称现在需要用计谋。不久袁绍的谋士许攸投奔曹操,给曹操献计偷袭乌巢袁绍的粮道,曹操果断采纳,大胆地帅数千骑兵奔袭乌巢,焚毁袁绍的粮草,扭转了不利的战局。袁绍粮草被毁军心动摇,张郃等大将降曹,部队溃散,河北的很多郡县都背叛降曹,袁绍回河北攻打叛军,曹操也没有深入追击,官渡战役以曹操获胜告终,袁曹双方力量达到平衡。此战也暴露了曹操集团将才多,帅才少,能替曹操独当一面的统帅缺乏,所以荀彧向曹操推荐了司马懿,作为有军事经验能平定天下的海内人才荐举。201年曹操仍是按原来的作风,又亲自帅主力攻刘备,没有乘胜攻河北,曹操在地盘扩大了仍沿用过去事必躬亲,帅主力来回奔波的方式作战,渐渐力不从心。曹操平定汝南后,袁绍已经稳定了河北,才领悟荀彧举荐目的,正式征辟司马懿,但是意外的是司马懿托病推辞了。曹操此时仍是占据三州,比袁绍占四州地盘小,而且袁绍活着就随时能和刘表联合夹攻,在战略上仍是被动的,但是在202年袁绍病逝让形势急速向有利于曹操的方向发展,袁绍的两个儿子内斗,就像荀攸评价这是平定中原,扫平河北的机会。袁绍去世也让关中众将的态度开始转向曹操,马腾等开始出兵并州,以攻匈奴为名,介入袁曹战争,但是在袁尚派郭援等入并州后,众将又准备撤回,在钟繇、张既等士族劝说下马腾等派马超正式向袁尚军开战。可以说是随着袁绍的去世,曹操为首的豪族集团和士族联合已经完全控制了中原,袁绍是门阀中异类,没有腐朽落后,仍是杰出领袖,有他在门阀还能得人心,有些进步性,巩固华北四州的稳定团结,他去世后门阀集团腐朽落后的特性完全占主导,或者像刘表那样的宗室门阀,仅是坐守无所作为,或是像袁谭和袁尚相互内争,已经完全失去统一天下的领导能力。司马懿在这一阶段走上历史舞台,尽管他拒绝曹操征辟装病,但是从杨俊的称赞,到荀彧的荐举,都已经让他像晋朝的谢安隐居那样,已经名动天下。司马氏此时不仅在百姓中声望高,影响大,司马朗也被委以重任,负责制造船只为曹操的交通运输解决严重困难,由于司马朗执政清廉仁义,百姓都自愿来帮助他,不计报酬,不辞辛苦,可见司马氏和司马朗的声望。虽然曹操以后又用了五年才平定华北,消灭袁氏门阀集团,但是也仅是体现曹操的豪族集团在军事政治上效率稍差,并没有改变豪族士族联合平定华北推动统一的历史进程,曹操平定中原和领导统一华北是他的主要历史功绩,尽管在这些统一进程中,士族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从他控制朝廷的建安元年开始,经过了十年的征战才完成,这一阶段的曹操是站在进步的立场,是顺应历史潮流,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曹操重用荀彧和司马朗等士族,客观减轻了法律政策苛酷,也为他能在百姓心中树立正义进步的形象,成为他笼络民心的主要基础。
引用 4sjs4 2019-9-19 08:18
中央政府在分裂内战时期,通常仅作为操纵者征战的合法依据。曹操有效操纵东汉朝廷有利于他分化徐州吕布和淮南袁术的联合,他通过朝廷笼络吕布,命令吕布去讨伐袁术,在政治上确实获益,曹操带着刘备、吕布等共同讨伐袁术,孙策又脱离袁术,造成袁术空前孤立,很快被曹操打败,原来依附袁术的黄巾军韩暹、杨奉等也投靠刘备,但是被刘备所杀。刘备不像曹操愿意招抚黄巾军,后来联合汝南黄巾也没能有效合作。曹操打垮了袁术后又去攻打张绣,但是面对张绣和刘表联军,曹操仍然吃力,虽然安众小胜,最终退兵又让贾诩计谋打败,只能把攻击方向转向东方的吕布。这时吕布重新和袁术联合攻打刘备,曹操派夏侯惇救援兵败,所以亲自帅主力前往攻打徐州。在徐州的吕布向北联合河内张杨,向东联合臧霸等,向南联合袁术,势力发展很快,曹操自然不能坐视,在198年攻徐州。吕布的力量本来非常强,手下也有陈宫、陈登、陈群等谋士,但是陈登等都通曹,在行动上吕布又不能用陈宫计谋,决策保守迟疑。吕布的盟友张杨出兵响应,但是距离远,远水难救近火。此时的司马朗驻守成皋,这里是防御河内渡河南下的要害,阻挡张杨部。泰山的臧霸等虽然听命吕布,但是吕布坐守不战后,他们也不再积极作战,都采取观望态度。在淮南的袁术经过曹操的几次打击,已经是力量很弱,也无力北上援助。吕布在战争初期,陈宫献计利用曹操刚到,逆击可胜,但吕布偏要坚守;在曹操主力都到后,陈宫又献计让吕布帅骑兵在外截断曹操粮道,陈宫守城消耗曹军,但是吕布又听妻言不从,最终被曹军包围围困。曹操围困吕布也一度陷入疲困想要退兵,在荀攸和郭嘉的劝说下坚持下来,并且绝水灌城,吕布欲降被陈宫阻止,最终被部下擒获降曹,刘备鼓动曹操杀了吕布。曹操平定徐州不久,199年二月张杨被杨丑杀死降曹,眭固又杀杨丑降袁绍。在幽州作战的袁绍攻灭公孙瓒,占领了河北大部。此时曹操三个州,袁绍四个州,在实力上曹操弱于袁绍。曹操平定吕布后,派遣督军御史中丞严象指挥刘备等攻袁术,刘备乘机脱离曹操,青州袁谭要接应袁术未果,曹操最终灭袁术。此时袁曹矛盾已经日益激化,为对抗袁绍,曹操把钟繇派去关中笼络当地众将。派遣史焕、曹仁攻占河内,正式和袁绍对立争夺地盘。199年曹操帅军一度攻至黎阳,但是因为运输线长而退回。为了缓解运输压力,曹操让司马朗制造船只,并且让程昱和李典两位重臣负责用船运输。刘备在攻灭袁术后袭占了徐州彻底打乱了曹操的部署,曹操决定利用袁绍犹豫不定的弱点,快速先平定刘备。曹操亲率主力攻刘备,很快平定了徐州,刘备投靠袁绍,曹操回兵继续和袁绍对峙,逐步退守官渡。司马懿此时据守的温县老家是曹操和袁绍交兵的交战区,司马懿和常林等都拒绝出仕袁曹,保持观望的态度。司马懿在十七岁青年时就被河内的杨俊评价是非常之人,有些声望了,此时已经二十岁的他在温县统领私兵乡党应该是久经战阵,抗击乱兵和草寇有了很多实战经验。常林和杨骏都是在曹操平定河北,任命梁习担任并州刺史后,才出仕曹操,被梁习荐举担任县长的,此时河内士族多数都是采取守御耕读,防御自守的立场,没有卷入袁曹相争。司马懿是父亲在朝廷任职效忠东汉,哥哥在曹操幕府效忠曹操,他自己本人是守御乡土,二十岁都不出仕,两年以后才出任县吏。常林、杨俊等此时的态度是河内士族的利益出发,在曹操阵营的河内将领有韩浩,地位也不低,担任中护军,和中领军史焕是统帅曹操中军,又是屯田政策的主要倡导者,他们加入曹操阵营应该是不会遭排挤,就算比不上曹操的谯郡乡党,也会重用,袁曹战后都能首任县长也可证明。但在袁曹交兵时河内士族都旁观,首先是袁曹在讨伐董卓时驻军河内的杀掠让他们对袁曹疏远,再加上士族对门阀和豪强在地位上的抵触,而且当时加入谁都会立即遭到其对手的报复,结果促成河内士族在袁曹战争期间保持中立。曹操此时和朝廷的关系也日益复杂矛盾,先是刘备逃出自立反曹,再跟着董承密谋反曹被害,许昌的形势也非常复杂,曹操在这种情况下要和袁绍决战,贾诩劝说张绣降曹对减轻曹操压力起到重要作用。虽然门阀和豪族都要代汉建立政权,但是双方也在争夺天下,当时的门阀军事力量要强于豪强,但是豪强联合了司马朗、孔融、颍川士族,又掌握朝廷,在政治上保持优势。
引用 4sjs4 2019-9-18 13:27
第九节:献帝东归
中央政府让地方军阀操纵的乱世,政府比权臣操纵的境况更差。东汉末期这种情况最显著,汉献帝不堪军阀欺辱,率领朝廷东返,甚至招抚黄巾军护驾,郭泰、李乐、胡才、韩暹的白波黄巾军保护汉献帝返回洛阳。张杨为朝廷送来粮食就获得大司马职位,韩暹封大将军,朝廷此时对地方军只能用高官笼络,但洛阳残破连尚书郎都自己樵采谋生,张杨又返回野王不再保护朝廷,让朝廷境况凄惨。196年曹操采纳荀彧和程昱的意见派兵去保护朝廷,平定招抚颍川黄巾,赶走韩暹和杨奉,把朝廷从黄巾势力下抢回,曹操自任大将军,听从董昭的意见迁都许昌。颍川的许昌当时破坏轻些,也有粮食,成为行都,豫州刺史郭贡是盟友,颍川士族郭嘉、荀攸、钟繇等也被荀彧推荐给曹操,颍川士族开始成为朝廷主导,曹操控制了兖州、豫州两州。曹操任命袁绍为太尉,引发袁绍不满,当时袁绍控制冀、并、青三州,曹操被迫把大将军让给袁绍,太尉任命门阀杨彪,自己改任司空,对门阀安抚。曹操在感到门阀威胁后,加强同士族的联合,荀彧升任尚书令执政,自己举荐人司马防为尚书右丞,把司马防的儿子调任为司空掾,司马懿接替司马朗帅领在温县的家族势力。士族的力量在朝廷也开始占重要地位,裴茂被派往关中帅领段煨、马腾、韩遂等平定关中,他的儿子裴潜在荆州和司马芝等亲密。关中的张济和张绣攻取南阳,贾诩辅佐张绣。汉献帝东返把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迁到颍川,对政治格局影响很大,当时在北方割据相互征战中门阀袁绍已经占优势,在南方门阀袁术也准备称帝,控制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若汉献帝朝廷在关中覆没,那门阀建立政权则完全合理,曹操等豪族势力和孙策等士族势力能否兴起都成变数。汉献帝从关中东返成为曹操傀儡增强了豪强实力,促进了荀彧等对汉室仍有感情的士族和曹操联合,增强了豪强集团和门阀集团对抗资本。汉献帝东返不久门阀袁术称帝,对汉室还有些忠诚的孙策因此脱离袁术自立,平定江东,为后来的江南士族政权的建立奠定基础。汉献帝带着朝廷众臣中也有司马防和钟繇等士族,也增强了士族的影响力。豪族和士族联合把持的朝廷仅对忠汉的割据能有影响,但对门阀袁术没有影响,他依然僭越自立。门阀宗室刘表和刘璋也有不臣之心,刘备在徐州虽然有陈登、陈群等辅佐,但是仍被吕布赶走,也只能投靠曹操。这时的曹操没有利用吕布在徐州立足未稳的机会取徐州,反而去攻南阳张绣,尤其是在张绣归降后又欺辱逼反张绣,遭受惨败,此战让贾诩声望震动天下。曹操没有迅速攻占徐州反而在南阳惨败,也体现豪强在把握战略时机方面的弱点,以后曹操在赤壁、汉中都再次重蹈覆辙。汉献帝东返后袁绍北上攻幽州的公孙瓒,他派人让曹操去保护汉献帝,也是犯了严重战略错误,没有自己把朝廷控制在手中,他的部下多数是汉臣,对汉室仍有忠诚,所以都反对耿苞劝进,这时就应该把汉献帝掌握住来笼络自己的部下,像曹操借汉献帝之名让荀彧等为自己效命。汉室的旗号虽然对百姓和庶族地主阶级已经失去影响力,但是对多数统治阶级中上等的阶层仍有吸引力,尤其对伦理教育影响重的士族仍有约束力,司马防这类士族仍对汉室有些感情。司马朗这时从河内入曹操幕府,从曹操的司空掾开始,和郭嘉、荀攸、钟繇是同时加入曹操集团,比华歆、王朗更早,司马朗割据温县,也长于治县,经常被派去任县令,他的资历老,仅比荀彧、程昱等低。司马防让司马朗辅佐曹操,就没有让次子司马懿辅佐曹操,在温县的司马懿长期帅领私兵和宗党,直到建安六年才被郡举为计吏,担任河内的郡吏,长期在地方发展。司马防能荐举曹操表明他是非常善于体察人情,善于识人,当过治书御史办案,更懂得人心。无疑他已经在曹操自任大将军和操纵朝廷的过程中,发现曹操的不臣之心了,在司马朗已经效忠曹操的情况下,他对次子司马懿的约束就更严,不让他轻易出仕曹操。司马防的情况和荀彧相仿,他受过汉朝重用,也被宦官外戚压制,对朝廷爱恨参半,像荀彧希望挽救汉室,对汉室的前途又绝望,处在非常矛盾的境地。司马懿长期在温县基层应对张杨劫掠,以及附近匈奴等威胁,对他的军事政治才能提高也有益处,正是在家乡基层,所以他的联姻也没有和朝廷高官,仅是河内张氏联姻,岳父张汪仅当了县令。在汉献帝东返时期的士族更多是联合豪族曹操,在当时已经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了。
引用 4sjs4 2019-9-17 13:37
古今中外任何集团要发展壮大必须得人心,东汉末的门阀集团虽然因为长期掌权有大量门生故吏,但是发展最快的是豪强曹操,依靠的是招抚黄巾起义军。在当时军阀割据战乱中,黄巾军是最得人民拥护,能招抚黄巾军是最能得人心的有效办法。191年士族荀彧投奔曹操,荀彧多奇谋。192年青徐黄巾攻入兖州杀刺史刘岱,曹操在鲍信等帮助下被袁绍表奏为兖州刺史,荀彧帮助曹操招抚青徐黄巾,组建了三十万的青州兵,又把近百万黄巾家属安排在兖州屯田,为曹操平天下奠定了重要基础,也改变了当时的军事格局。曹操对青州兵的使用主要是自己统帅,同时让夏侯惇和夏侯渊兄弟也统帅部分青州兵,并不是所有将领都能获得青州兵,于禁等将领是没有青州兵的。曹操军力发展的巨变使他很快超越了袁术,成为仅次于袁绍的实力派领袖,控制了兖州。青徐黄巾战斗力很强,直到207年司马俱和徐和仍帅领青徐黄巾坚守济南、乐安,成为坚持最久的黄巾军,由此可想曹操军队战斗力。193年曹操帅青州兵轻松打败袁术,把袁术赶出南阳、豫州退到九江。由于有了强大军力,曹操集团也吸引了程昱等士族的参加,政治能力也急剧增强。曹操为报父仇攻徐州,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刘备投靠陶谦,共同对抗曹操,因为杀伐残酷,曹操未能得人心迅速占领徐州。在兖州据守的陈宫、张邈因为曹操杀边让而反曹,派人去请在河内的吕布,张杨和吕布向北不能胜常林,向南不能胜司马朗,长期无作为,这时吕布立即去兖州会合张邈和陈宫,夺取了兖州除三城外的几十城。在得知兖州巨变后,曹操退兵徐州,攻打吕布,袁绍也派兵支援他,争夺兖州的战争非常激烈。曹操当时和袁绍联合,他从东郡被袁绍表奏升兖州刺史后,他的东郡被袁绍任命给青州刺史臧洪,让儿子袁谭接替臧洪的青州刺史。臧洪转任东郡后也支持张邈兄弟和吕布,在兖州反曹,威胁袁绍的冀州,迫使袁绍父子也不得不加入兖州争夺,攻打兖州东郡,这场战争实际波及青兖地区,对整个北方局势产生巨大影响。袁绍去帮曹操攻兖州,就不得不放弃北征公孙瓒,侥幸公孙瓒杀刘虞后任用小人,贪图享乐不再利用青兖地区形势变化攻打冀州,仅是坐守幽州。曹操和袁绍没有后顾之忧,全力攻打张邈、吕布、臧洪的兖州,这时期益州的刘焉病死,刘璋继任,徐州的陶谦也病死,刘备继任,两人和刘表都没有利用这一时机夺取中原,刘备没有乘机灭曹,刘氏复兴中原的最后希望也断送了。刘备虽然得了徐州,但是他没有杰出士族谋士和军师替他谋划,不仅坐失良机,而且后来还把在兖州兵败的吕布引入,连徐州都丢失,是缺乏战略谋划能力。此时在淮南的袁术也没有乘机北上,他正在忙住准备称帝,正在享乐,在曹操和袁绍争夺兖州长达一年的时间内,袁术仅派孙策南下攻江南,没有平定中原的行动。这期间获利最多的仍是曹操,他在原来兖州的基础上又有扩充,荀彧在危难中能和豫州刺史郭贡议和,郭贡拥兵数万控制豫州,和曹操议和为曹操争取了强大外援,也使后来郭嘉辅佐曹操。在青兖巨变期间,在关中的朝廷也发生了巨变,汉献帝东归,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格局再次变化。曹操在新丢掉兖州时,袁绍一面派兵援助,一面亲自来援,也乘机让曹操把家属送到袁绍那里为人质,程昱劝阻了曹操,送人质就把原来两人盟友的关系变成曹操是袁绍的家臣,曹操虽然听命袁绍,仅是尊奉盟主的关系,还有一定的自主性,袁绍可以表奏他当东郡太守和兖州刺史,要是送人质当家臣,就可能失去当地方大员的条件,所以后来曹操称赞程昱的谋略。司马氏这时的情况是司马防在长安朝廷仍然没有受重用,仅是治书御史地位。司马朗在温县割据没有被灭掉,毕竟是军事世家的实力,司马氏私兵和乡党的战斗力肯定超过常林部曲,司马朗在这期间的主持家务也把他锻炼成杰出的军事政治人才,司马八达的名气估计就是在这时闯出了,八达基本都长大成人。司马徽和司马芝避难到荆州和诸葛亮兄弟同样,都没有受到刘表的重用,在乱世家族也很容易分裂,此时的司马氏就分别在关中、荆州、河内、青州等地,司马懿还曾经去颍川胡昭那里求学。司马氏以后也效忠不同的军事政治集团,但是总体上是当时最受人民拥护的家族,社会声望很高。青兖巨变是曹操渡过最危险的时期,豪族势力发展到和门阀势力并驾齐驱的时候,是司马氏人才准备完成时期,也是士族刘备、孙策开始发展时期。
引用 4sjs4 2019-9-16 11:07
中国古今都是中央政府弱化后,地方会分裂割据,爆发严重的战乱和异族入侵。在东汉末年羌族武装扶持的董卓集团控制中央政府后,东汉陷入全面分裂内战。在关东组建了反抗庶族董卓的联盟,由袁氏兄弟和曹操等帅领,向洛阳进攻,进驻河内。在河内的司马朗等帅私兵向东进入黎阳自保,这体现了战乱开始后,门阀、豪族、士族、庶族的活动情况。门阀和豪族联合攻打庶族控制的中央政府,士族少数被庶族裹挟控制中央,例如蔡邕、司马防等,多数割据自保不参与争夺。在袁绍为盟主的联盟中,袁氏三兄弟和刘岱、刘繇兄弟是门阀,韩馥等是袁氏门生,曹操是豪族,另外张邈、鲍信、王匡、孔伷、桥瑁等是和门阀豪族密切的士族,联军以门阀豪强为主力。这时期青徐黄巾和黑山黄巾也是势力庞大,青州刺史焦和一度参加袁氏联军,后来去应付青徐黄巾返回。在北方幽州的刘虞和公孙瓒等应付鲜卑、乌桓和叛军,刘虞回绝了袁绍等拥立,采取旁观态度,公孙瓒则以报弟仇和攻青徐黄巾为由攻入冀州。刘焉控制益州和汉中黄巾五斗米教相攻,陈温在扬州、王叡在荆州、朱符在广州都是旁观自保,在形式上也支持袁氏联军,陈温等就允许曹操到扬州招募数千军队。190年董卓集团主要控制司隶、并州、凉州地区,袁氏联军控制冀州、兖州、豫州,孙坚支持南阳的袁术攻杀荆州刺史王叡,又控制了荆州,对洛阳形成夹击态势,袁绍和曹操虽然攻打荥阳失利,但是仍在河内和联军对洛阳威胁,加上袁术和孙坚等在荆州、豫州向北攻击,迫使董卓撤回关中。但联军也没有攻打关中,刘岱杀桥瑁,191年袁绍控制冀州,任命曹操当东郡太守。公孙瓒攻入冀州自行任命冀兖青三州刺史,刘备被公孙瓒任命为平原相,后来投靠陶谦,关东联军内乱和公孙瓒相攻。刘表被任命为荆州刺史到襄阳,依靠当地士族攻长沙的张羡,并且和袁术任命的豫州刺史孙坚相攻,袁绍在冀州和公孙瓒相攻,匈奴挟持张杨叛袁绍攻黎阳,败耿祗军,司马朗帅宗族私兵返回温县,守御耕读。在广州的夷人也杀刺史朱符,士燮控制广州自立。这时期的群雄中,大的董卓能控制司隶和两三州,中等的控制州郡,小的控制郡县,后来的三国中,曹操这时是控制东郡,刘备控制平原国,孙坚控制豫州,司马氏控制温县,和那些门阀豪族和军阀比,东汉末期战乱初的他们都还是不大的势力,但是和门阀豪族军阀相比更能执政爱民,更具有进步性,所以更得民心,后来都逐步发展壮大。董卓集团退到关中后再无进取精神,贪图享乐,侵害百姓,准备代汉,内部士族和庶族的矛盾加剧。王允笼络吕布暗杀了董卓控制朝廷,但是执行的政策偏激,激化了和凉州庶族的矛盾,董卓旧部李傕和郭汜、张济和贾诩等召集凉州汉羌十多万攻占长安,重新控制了朝廷。吕布从关中投奔关东,先是投靠南阳的袁术,但被拒绝转而投靠袁绍,吕布在袁绍军打了胜仗就轻侮袁绍众将,袁绍表奏他当司隶校尉,用暗杀排挤把吕布赶到河内太守张杨那里,张杨和吕布驻防野王,两人无天下志攻打上党常林等士族堡壁,劫掠为务。192年的关东情况也更加混乱,孙坚在对刘表战争中阵亡,儿子孙策统领其旧部。袁绍守住了冀州,在界桥打退公孙瓒,曹操先后战败黑山黄巾和匈奴,保住了在东郡地盘,和袁绍联合,袁绍向北发展,曹操向南发展,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不断扩充实力。袁绍在门阀中算是异类,没有门阀的骄横腐朽,能得人心,但仍没摆脱门阀自大狭隘的缺点;曹操在豪强中也算异类,没有豪族的奢靡放纵,善于任人使贤,但也没摆脱豪族享乐纵情的缺点,虽然有缺点,但是两人都是门阀豪族中的杰出英雄,在早期战乱中仍发挥领袖作用,势力发展最快,董卓集团和公孙瓒等庶族集团都不是他们的对手。士族在这时期有张邈、鲍信等少数割据州郡,司马朗割据温县,势力并非很大,发展也缓慢,武装力量不多,很多都是常林那样的堡壁武装,守御耕种没有参加争夺天下的战争,或者是学术团体和乡党武装,河内司马芝、王粲、杜畿、杜袭、裴潜等避战到荆州,在这一地区虽然也有战乱,但是比北方要相对安全,形成司马徽为首的学术团体和司马芝为首的客居乡党。不像门阀豪族已经形成有领袖的军事集团,士族在关东虽然没有形成大的军事集团,但是在政治和学术上仍是领袖地位,袁绍和曹操集团的政治谋士领袖都是士族,武装力量中的士族武装虽然少,但战斗力却是最强的。
引用 4sjs4 2019-9-14 09:52
中国古代异族乱华在东汉末期是非常严重的,甚至可以说是东汉灭亡的重要原因。在东汉末匈奴已经攻入中原腹地,渡过黄河攻打到陈留等地,很多异族割据定居在离洛阳不远的地区。乌桓也一度攻到青州徐州,晋朝时异族乱华的区域在东汉末基本已经形成。导致东汉皇权彻底崩溃的羌兵入京也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当时人口近百万的洛阳被羌军焚毁造成的损失远超晋朝洛阳沦陷。东汉在汉少帝即位后,外戚和宦官斗争激化,何进等召唤外地军阀入京,这才有后来的董卓帅羌军入京。董卓在汉灵帝末已经在凉州形成羌兵为主的军阀,已经不听朝廷诏令,汉灵帝病重时让他入朝当少府,被拒绝的理由就有他的羌军留阻不让董卓去,这也体现羌族武装对董卓的控制。这时恰好匈奴和屠各叛乱,起源于鲜卑和乌桓在幽州叛乱,东汉调匈奴去镇压,屠各和匈奴乘机造反攻入并州,不仅杀了并州刺史,匈奴还分裂成三部分,攻掠中原,卷入黄巾起义和军阀割据。东汉在并州刺史被杀后调董卓担任并州牧,也默认董卓帅羌军共同到并州。何进诏外军入京不久就发生了政变,洛阳大乱时董卓帅军进入,不久就控制了政权。东汉的外戚宦官被门阀豪族和军阀推翻后,庶族军阀董卓帅羌军在京城把持了政权,这自然引起门阀豪族的不满。董卓为笼络民心任用蔡邕等大批士族,加上他作为庶族对士族比门阀豪强亲近,士族在董卓政权中一度占主导力量。董卓废立皇帝仅士族卢植反对,董卓要杀卢植被蔡邕劝止,可见当时士族能在朝廷起主导作用。代表门阀的袁绍虽然也反对,但选择了离开洛阳,袁术和曹操等门阀豪族也纷纷离京出走,返回各自势力范围。在关东的门阀豪族等相继起兵,以袁绍为首要讨伐董卓,洛阳人心动摇。河内士族司马防让儿子司马朗返回家乡,保护宗族和产业。董卓能亲自审理司马朗可见他对士族仍是亲近拉拢态度,但是他此时已经难以控制羌族武装,又无法指挥羌兵和禁止杀掠,自然让士族失望,司马朗最终仍选择离开洛阳返回家乡自救。这以后洛阳的局势就已经开始混乱,进入洛阳的董卓军以羌兵为主,经常劫掠,甚至危害到洛阳周围地区,董卓部队镇压叛乱的匈奴屠各也无效,匈奴进入河北冀州和黄河以南烧杀劫掠。司马朗返回温县时,关东诸侯已经准备向河内进发,袁绍已经到漳河与张杨和匈奴等会合,司马朗帅领本家部分宗族私兵和赵咨去黎阳和当地营兵赵威孙会合,这些营兵也都是司马氏姻亲和乡党,在黎阳固守。司马芝等宗族则是和部分乡党杨俊、常林等分散去各地,但是大多数人不听司马朗的劝告仍留在当地,后来被匈奴和乱兵杀戮大半。董卓在关东诸侯起兵向洛阳逼近的情况下,下令迁都长安,数百万人被羌兵驱赶西迁,在混乱中羌兵焚毁洛阳城,这座当时人口最多的城市被夷为平地,晋朝抗击匈奴坚守洛阳数年最后沦陷仅三万人遇难,而这时的洛阳百姓死在羌兵手中几十万。关东各路诸侯仅袁绍和曹操、孙坚等少数和董卓军交锋,大多旁观或拥兵相互争夺地盘,匈奴於扶罗也叛离袁绍自行挟持张杨到河内等地到处杀掠,关东地区陷入混战的局面。以最早入京的羌兵为例,不仅和董卓集团合作,也和马腾、韩遂等凉州割据合作过,到三国末期司马昭平定新平羌乱,攻占了羌族主要聚居区灵州后,羌族才总体上归附司马氏集团,逐渐成为统一力量。在董卓帅领羌兵退回关中后,羌兵主要是在西部发挥作用,在董卓死后,李傕和郭汜等又帅领羌兵攻克了长安,继续操作东汉政府,当时的羌兵暴虐到能包围皇宫,公开叫嚷逼迫皇帝赏赐财物宫女,在后来的战乱中羌兵甚至把长安和关中地区也屠戮一空。羌兵入京和匈奴南侵是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战争爆发的诱因,关东诸侯起兵是全面战乱的标志,这以后门阀武装、豪强武装、士族武装、庶族武装、起义军和异族军之间就进行了长达百年的战争。从190年到280年这九十年中,是民族危机严重的时期,最严重时期的三国初期,汉族人口仅存五百多万。很多人简单地误解东汉末开始的战乱仅是汉族内战,仅是群雄并起变成三国鼎立、最后晋朝统一的争夺皇位战争,这是把历史问题片面化。在当时六种武装的相互战争中,异族军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直到最后晋朝统一,异族军都依然存在,远远超过门阀、豪强、庶族、义军武装的存在时间。只是在这百年的战乱中不断地变换依附对象,和其他几种武装都曾经有过合作,在当时的战乱中更多是起到破坏作用。
引用 4sjs4 2019-9-12 05:10
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都是发生在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阶级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在东汉的黄巾起义也是,大量没有土地的饥民投靠河北的太平道首领张角,或者就近加入太平道,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太平道组织。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同样,都是经济上能救济贫苦,自然得到人民拥护,大量农民脱离地主和政府加入太平道,自然威胁到东汉统治,引起统治者敌视,双方的斗争不可避免。在184年大规模的黄巾起义爆发,起义者喊出苍天已死,公然和东汉图谶天命的信仰对抗,要建立新的黄天在全国各地起义。张角兄弟在冀州广宗,因为仓促起义,这里离洛阳也近,所以很快遭到攻打围困。东汉政府紧急诏令解除党锢,缓和内部矛盾,被解禁的士族很多都参加了和黄巾的战争,其中包括孔融等文士,孔融虽然是文人不善于军事,但是他士族声望很高,能吸引包括太史慈、刘备等很多人支援他同黄巾作战,党锢的解除对统治阶级镇压起义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镇压起义的主要将领中,卢植、皇甫嵩和朱儁等多数是士族或亲士族。东汉派兵去攻打黄巾军,但是政府军兵力严重不足,让地方自行募兵镇压,可以说起义还没平息,各地的门阀豪强士族庶族武装都纷纷建立,割据州郡形成军阀。张角意外病逝造成黄巾军没有指挥而瓦解,但政府军也仅能在冀州和豫州两个主战场附近作战,最远到宛城,全国大部分地区,朝廷都鞭长莫及让地方去自行平定。卢植、皇甫嵩、董卓、朱儁等帅政府军击溃河北黄巾,起义军余部百万在张燕等帅领下割据太行山和黑山地区,又称为黑山军。在豫州彭脱、波才和南阳的张曼成、赵弘、韩忠、孙夏等兵败后,余部在刘辟、何仪、龚都、何曼、黄邵、吴霸等领导下继续作战。兖州卜巳、张伯、梁仲宁等兵败,但青徐黄巾的规模却日益扩大,不久也达到百万之众。益州黄巾在马相、赵祗、王饶、赵播等领导下攻入蜀中平原,马相称天子,在汉中的五斗米道也响应,马相等兵败后,余部和五斗米道张鲁等继续割据。在江南也有吴桓、陈败、万秉等扬州黄巾起义,被士族武装打败。在各地起义蔓延和地方武装纷纷割据的情况下,东汉政府的统治已经严重动摇,影响力也仅局限洛阳附近了,不久就成为各军阀操纵的工具,在人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的冲击下走向崩溃。黄巾起义和历次起义同样,都主要是颠覆旧政权,多数被新兴的地主阶级统治者利用,青徐黄巾势力最大,活动最久,主要领导人有司马俱、徐和、张饶、管亥、管承等,人数多至百万以上,其中被曹操招降的就上百万,编成三十万青州军,剩下约七十万都安置在兖州屯田,成为曹操起家的主要力量。司马朗驻守兖州组建后来著名的兖州军也是以黄巾降众为基础,而黄巾军坚持最久的也是青徐黄巾,司马俱与徐和在济南等地坚持到建安十二年。在并州白波谷活动的白波黄巾在郭泰、韩暹、杨奉、李乐、胡才等帅领下也曾归降东汉,保护汉献帝东归,韩暹被封大将军,杨奉任车骑将军,后来被曹操赶走,依附袁术,最后被刘备吞并。在豫州的黄巾军余部刘辟、何仪、龚都、何曼、黄邵等也先后依附袁术、孙坚,后来多数被曹操吞并,龚都曾击败曹军,联合刘备,后兵败溃散。在太行山和黑山活动的黄巾军余部先后参加了袁绍和公孙瓒的割据战争,其内部陶升归降了袁绍,张燕等支持公孙瓒,在袁绍平定公孙瓒后的袁曹战争中,张燕又支持曹操,帅十余万黄巾余部降,被封为平北将军亭侯,子孙后代富贵,到晋朝甚至曾孙张林任尚书令,算是黄巾起义将领中结局最好的了。黄巾起义历时二十多年,在建安十二年结束不久就发生了赤壁之战,国家向三分方向发展,黄巾起义结束后仅十三年,三国正式建立,东汉灭亡。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影响重大的农民起义,就像陈胜吴广提出王侯将行宁有种乎那样,黄巾军提出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体现了人民反抗暴政,反抗压迫的合理性,有利于摧毁东汉落后腐朽伦理和图谶迷信禁锢,解放人民精神,推广科学思想,增加民族生命力,在东汉日益严重的异族入侵环境下,起进步作用。黄巾起义的历史教训是虽然有进步的口号,但没有合理的战略思想指导,在政治上也没能联合被党锢的士族,很多部队人数众多,但不重视生产,多数都是粮尽溃散。只有青徐黄巾能一面战斗,一面迁徙生产,但是流动性强,仅司马俱和徐和是建立济南乐安根据地能保障粮食,长期坚持斗争,像现代苏区形式。
引用 4sjs4 2019-9-11 06:41
第四节:党锢之乱
士族在东汉后期兴起后,在朝廷中仅受到豪族进步力量的支持,比如颍川的李膺、汝南的陈蕃尊奉荀淑为老师。当时士族把持的乡评在朝野越来越有影响,这种未来九品制的雏形代表人物有南阳的许氏兄弟,用月旦评对天下士族和人物文章品评,实际是为士族争取政治地位制造舆论,对抗把持朝政的外戚宦官集团和门阀豪族,并且最先得到豪族中进步力量的扶持。士族和豪族联合,尤其是李膺在朝中得到士族支持打击宦官,造成宦官集团对豪族士族的敌视,进步豪族和士族反对宦官腐败残暴统治,客观上保护百姓,所以古今都受到君子的称赞,其影响力最大的就是李膺和陈蕃的故乡颍川郡和汝南郡士族。司马懿的祖父司马儁当时就担任颍川郡太守,他博学好古,倜傥大度,对当地士族的发展必然给予了大力支持,也正是因为支持士族,所以他在党锢之后也没再升迁,只是在乡党宗族中受拥护,河内门阀张氏,有张歆、张延两代三公,作为乡党和众多河内士族拥护司马儁。汉桓帝在宦官操纵下在166年发起首次党锢,把李膺下狱,打击进步势力,很多刚进入朝廷的士族被罢免。面对宦官集团嚣张,外戚窦武也觉得受威胁反对党锢,李膺等又牵连宦官子弟,所以第一次党锢很快结束。168年汉灵帝即位后,外戚和士族联合想推翻宦官集团,但布置泄露被告发让宦官抢先发动政变,外戚窦氏被推翻,这次给士族造成重大打击,李膺、陈蕃、杜密等众多君子遇害,荀氏、陈氏等颍川士族大部分被禁锢,宦官完全把持了朝政,门阀和豪族大部分都附和或自保,朝政向更加混乱方向发展,百姓的生活也日益困窘。司马儁在第二次党锢时约四十岁,司马儁支持士族是可以确定的,因为他没能进入朝廷,没升职刺史,仅没禁锢,司马防是十九岁,正是要入仕的年龄。司马防竟然入仕不久就担任了洛阳令,这是很值得研究。司马氏是和门阀杨氏、张氏密切,在军中有影响力,司马防治学汉书,他应该是皇室和张杨等门阀支持下担任了洛阳令,因为宦官专权后,朝廷内争更加激烈,甚至宦官集团内部都发生冲突,皇后、太尉、司徒、中常侍等很多显贵在斗争中被杀,外戚宦官间的激烈斗争,让皇室和门阀稍微能上升,汉灵帝一度能亲政,对门阀杨赐还能重用,也提拔了虽然是士族,但是和宦官矛盾不是很深的一些士族,其中包括崔烈、司马防等。汉灵帝还自主立何皇后,提拔屠户出身的何进,担任颍川郡守,也是为了安抚士族势力最大的地区。但是整体上东汉的朝政已经腐朽到无可救药的地步,汉灵帝卖官仅是缩影,地方宦官集团对百姓的压榨已经到了官逼民反的境地,司马直用死劝谏腐败,也仅能让汉灵帝短时暂停,不久又依旧卖官腐朽下去,即使连曹操那样豪族出身和宦官有渊源的人,都难以在官场稳定任职。司马防荐举曹操出仕洛阳北部尉是他升任京兆尹后,再也没有任刺史或九卿,仅担任治书御史不显赫的职务,都是宦官排挤的对象。由此可见宦官对士族的压制虽然仅十多年,不仅把东汉推到黄巾起义的地步,也造成统治阶级内部严重分裂。党锢中的士族重要人物蔡邕、孔融、何颙等不是逃亡隐藏,就是遭迫害,宦官的党锢主要针对颍川和汝南两郡,这里是李膺和陈蕃的家乡,但也触动了汝南门阀袁氏,袁绍也秘密和士族加强了联系,南阳的何颙在逃亡中投靠袁绍,两人共同保护党人,又拉拢了曹操,反抗宦官的势力也在暗中不断积聚,后来都聚集到大将军何进的身边,因为何进和何颙都是南阳人,又担任过颍川太守,对士族能亲近,对党锢也不像宦官积极。蔡邕的逃亡是到江南,后来又躲藏在羊氏家中,蔡氏和羊氏、孔氏联姻,也形成了东部士族的另外一支强大势力。党锢在民间造成百姓被宦官腐朽残暴压迫逼上造反的道路,也造成门阀豪族、士族庶族各种力量的重新组合,普遍被认为是导致东汉灭亡的重要原因。党锢的重灾区颍川郡士族在这次灾难中并没有被摧毁,反而形成了以荀氏、陈氏、郭氏、杜氏、钟氏、辛氏、赵氏、韩氏等一大批在未来发挥重要影响力的家族,司马氏在颍川的著名士族司马徽也在成为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隐士,这一地区因为有党锢,也成为地方学术中心,培养出了众多杰出人才。党锢在政治上不仅局限对统治阶级影响,因为造成的政治腐败最直接的受害者是百姓,危害体现在基层,所以党锢产生的最终结果是人民对东汉政府的绝望,发展到对统治阶级的痛恨而走上起义的道路。
引用 4sjs4 2019-9-10 10:39
中国古代士族在天子、诸侯、大夫、士的统治阶级四级中排在最后,甚至很多时候被排除在统治阶级之外,在现代更多把士作为知识分子的象征,成为自由职业者、教师、作家等类型阶层,或者最多当成基层官吏。司马氏虽然祖上殷王司马卬是汉朝开国忠烈,是汉朝阵亡级别最高的将领,是仅有的在楚汉战争中阵亡的刘邦阵营藩王,但是其家族本身在西汉情况几乎没有记载,世官待遇是司马迁家族的关中司马氏,甚至司马卬子孙连诸侯地位都没有,可见关东司马氏仍是士族基层,不排除部分人达到九卿等朝臣的大夫地位。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是亭长,也是士族,对比东汉著名士族陈寔,就是从寒微到亭佐,再到督邮,然后升亭长。刘邦的亭长比督邮都高,但是东汉刘备任县长比亭长高,却遭依附宦官权势的督邮欺负,可见东汉末政治混乱腐败黑暗严重。东汉时期的士族是属于进步阶层,甚至豪族进步人物李固、陈蕃等都以士族的荀淑为老师,荀淑的官职比两人低,但在学术方面是领袖地位,陈寔出身寒微,最高也仅担任县官,但是同样是学术领袖,成为士族在当地的重要领袖。士族在学术方面的领袖地位是私学家学繁盛的体现,著名的私学家学领袖还有马融、郑玄、贾逵等很多,这是因为东汉统治者的官学主要被官方图谶学垄断,太学等官方学术机构仅研究图谶迷信,对其他学术研究忽视,造成很多要学习经学和六艺等学问的士人都转向私学家学世家,这也是后来士族力量逐渐强大的重要原因。司马懿家族是兵学世家,主要研究兵学,到高祖这辈因为太尉司马苞在朝廷领导军事,司马钧能出仕,甚至担任了外戚邓骘的幕僚,最高升任征西将军。因为羌族叛乱的战争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到司马氏家族学军事,司马氏家族势力提升也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渐成为士族的军事领袖地位。在东汉末司马氏家族已经有司马量和司马儁两代郡守,从司马朗帅领家族在战乱中投奔姻亲赵威孙也是军事将领看,司马氏家族在当时主要门生和姻亲是军人为主。司马防这代是从京兆尹能升入朝廷中央任治书御史,类似现代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地位,司马氏不仅在兵学领域,在法律行政领域也产生影响,荐举曹操出仕,体现司马氏在当时和豪族地位的曹氏至少关系友好。在东汉末的战乱中,儿子司马懿仍在游学到胡昭那里学习,司马朗督促兄弟们努力学业,可见司马氏在当时治学能力,比起当时腐朽的统治阶级贪图享乐、欺压百姓、争权夺利要进步。这时期另外两家在后来产生重要影响的士族荀氏和陈氏的势力也逐渐发展壮大,但是主要仍在地方。士族进入中央朝廷的很少,即使少数能联合豪族进步力量入朝为官,也在宦官发动的党锢中被排挤打压,其中著名的杜密、羊续、蔡邕、孔融、何颙、范滂、荀昱等名士遭迫害,士族主要仅是在乡里品评人物为主,像著名的许氏兄弟等,在朝廷仍是外戚宦官和门阀豪族势力垄断。司马防在士族是极个别能在朝中为官的,尽管是地位不高,还是和宦官豪族曹氏友好,但是主要不是因为投靠宦官集团,而是因为司马氏作为军事世家在军队中的影响力,司马苞、司马钧等很多司马氏在战争中的功绩和声望。司马氏在民众中拥有很高的影响力,钜鹿太守司马直坚决反对盘剥百姓,死谏反对卖官,连汉灵帝都只能顾及天下影响暂停了卖官。司马氏在东汉末军队和民众中的声望是很高,形象最佳,却没能受统治阶级重用,这和当时士族整体都在遭到排挤是相同命运的。东汉中后期战乱不断加剧,官方统治者不可能靠图谶迷信战胜叛乱的异族,打退异族,往往更多地要依靠兵学世家司马氏和孙氏,治理朝政也需要依靠士族政治、文化、经济等学术,这也决定东汉统治阶级在排挤打压士族同时,也多少会任用些各类士族,司马防在兵学法律之外又以研究《汉书》而闻名,也能获得东汉最高统治者的青睐。江东的士族在东汉的地位特殊,在东汉末期北方的割据势力很多都是门阀和豪族建立,仅江东割据多数是士族建立,孙氏和司马氏都是兵学世家,祖上没有三公诸侯,典型的士族靠军功上升。周瑜出身洛阳令家庭,和司马氏相仿也有同姓亲戚当过太尉,但本家是士族。陆逊家庭和江东主要大族几乎都是士族人家,另外鲁肃、吕蒙等都是出身士族,朝廷里没大官没有门阀豪族背景,所以在东汉是被边缘化最重的,不比北方士族至少靠近京城,受中央政府影响多些,江东士族乱世最容易产生自立倾向,建立士族割据政权。
引用 4sjs4 2019-9-9 04:57
中国封建社会历朝都相仿,社会结构总体都是由四种势力组成,最上层是宫廷,其次朝廷,再次地方、基层是民间。四种势力在东汉中后期的情况是宫廷由外戚、宦官把持;朝廷是门阀和豪族控制,地方是士族庶族为主,民间是百姓和寒微。东汉经过羌族乱和桓灵时期的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已经非常尖锐,中央政府的稳固也严重动摇,四种势力中:宫廷的外戚和宦官就是腐朽黑暗的代表;朝廷的门阀和豪族已经跃跃欲试地准备争夺最高统治权,地方的士族忧国忧民,庶族也准备推翻政府;民间百姓和寒族全部都痛恨腐败黑暗的东汉政权,一场风暴即将来临。一百多年后统一中国的司马懿家族这时期的情况是怎样呢?东汉的司马氏是兵学世家,在政治地位上不是外戚,也没有像杨氏、袁氏那样的四世三公的门阀地位,但是司马苞已经任三公了,算是豪族地位,他以清廉正直闻名,和杨震关系密切,司马氏在地方也有很多官员,是地方士族领袖,主要是以士族为主。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家族就是河内士族,在四种势力中算是第三等级,在当时士族是被打击压迫的势力,后来的党锢主要就是针对士族的,杜密、蔡邕、孔融、范滂等士族和豪族同党李膺、陈蕃都被迫害,荀淑、陈寔等被排挤,朝政完全被外戚宦官把持,门阀和豪族多数都附和,进一步动摇了东汉统治的民意基础,加剧了各派的矛盾。私学家学的作用在东汉发挥的重要影响,思想是意识形态和理想志向的基础,门阀、豪族、士族都有私学家学,兵学世家司马氏、孙氏都建立政权,司马懿儿孙统一了中国,体现了乱世中武装斗争永远是最重要的,另外杜氏、贾氏、钟氏等研究《左传》的士族也发挥重要作用。荀氏的私学《荀子》也在治国理政方面发挥重要影响,王氏《礼》、《孝经》、《春秋》也确立其政治地位和声望。虽然曹氏是宦官发展起来的,曹嵩时任太尉成为豪族,到曹操这代是研究《史记》作为家学,也建立了政权。刘备是寒族,学卢氏私学《礼》在政治上有才能,也建立了政权,但军事能力弱。东汉中后期的四种势力是群雄并起的基本社会力量,而促成群雄并起的是异族乱华。四种势力中外戚和宦官都在东汉中后期没有私学家学的基础,没有门生和学者人才,治国理政能力弱,基本都是借助皇权作威作福,担任重要职务,外戚和宦官虽然很多出身寒微或庶族,但是对百姓疾苦和生计毫不关心,已经被腐朽落后享乐贪婪污染,只能让东汉政府进一步腐败瓦解,失去民心。这时期的门阀往往因为长期任三公等高级官僚,变得腐败怯懦,安于现状追求享乐,很多事情附和外戚和宦官,即使有能力的袁绍、袁术等也都有要夺取最高统治权的愿望,对政府忠心下降。门阀最重要的组成刘氏宗亲,这时也有很多觊觎皇权,后来的刘表、刘璋等都割据称雄。豪族多数也有取代汉室的愿望,但是因为力量弱于门阀,表现的更隐蔽,曹操就是代表。士族庶族在地方虽然占主导,但是因为思想意识形态差异,对社会的态度也不同,司马懿和荀彧等士族更多是忧国忧民,甚至想挽救政府危机,因为他们教育程度高,信守忠孝伦常的意识强,即痛恨现实,又想挽救汉室,所以有很重的矛盾心理。庶族亲近士族,痛恨政府,像董卓等从底层靠战场上拼命成为地方官的庶族对汉室毫无感情,长期不得不讨好贿赂外戚宦官只是增加他对汉室的怨恨,庶族有的受腐败黑暗影响而残暴反动,有的像贾诩受士族影响具有进步性。百姓和寒族都是痛恨汉室,因为他们受压迫甚至比庶族还厉害,因为连贿赂本钱都没有的百姓和寒族只有出力卖命被压迫,过着朝不保夕,生死难卜和流离失所的生活。张角领导的黄巾军就是代表百姓和寒族对汉室的态度,起义推翻汉室是百姓的愿望,这是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异族乱华是东汉群雄并起的重要因素,后来在晋朝乱华的民族中,很多在东汉已经开始乱华了,匈奴、羌族、鲜卑、乌丸等在东汉已经发动过多次的战乱,很多都已经内迁到中原,在异族入侵和黄巾起义后走向乱世的东汉政府,四种势力建立的政权和割据中,很多都和异族有密切联系,影响一直延续到晋朝统一后很久。在研究历史中,要想了解中国当时政权的强弱、善恶、进步或落后必须要全面认识宫廷、朝廷、地方、民间四种势力的具体状况和思想态度,这是内因,而异族的情况往往是最重要的外因。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异族乱华,只是和华夏中央政府的关系有差异,造成的危害有大小。在东汉中后期的异族乱华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西汉灭亡时匈奴就产生推动作用,东汉建国后长期和匈奴战争,直到鲜卑占领草原,匈奴分裂成南北两部,南匈奴入居边塞,140年叛乱攻掠凉、并、幽、冀等地,东汉把上郡南迁到夏阳,西河迁到离石,河曲大部被异族控制,匈奴时降时叛最终对东汉灭亡同样产生推动作用。北匈奴被鲜卑和东汉赶到西部,攻入西域,在151年围攻伊吾的毛恺,敦煌太守司马达帅军救援,匈奴退出西域,北匈奴从此西迁。156年鲜卑的檀石槐统一北方,建立东西四万余里的草原政权,也是南下向东汉进攻,东汉也派兵北上攻鲜卑,但是兵败而还,后来檀石槐病故鲜卑分裂,双方不再有重大战争。东汉和乌丸的战争也时有爆发,乌丸经常追随鲜卑和匈奴攻入东汉内地,高句丽和秽貊也曾攻入东汉华北地区,东汉的北方边境经常遭到这些异族的入侵。但是对东汉危害最严重的是羌族的攻击,从青藏高原东迁的羌族在东汉已经内迁到甘肃和关中地区,又进一步侵入华北和四川盆地附近。35年起甘肃的先零羌和参狼羌先后起兵叛乱,以后又有烧当羌等加入,东汉同羌族的战争就逐渐蔓延,早期对抗羌族的将领有马援、马武等,多次击败羌军。87年张纡派司马防帅军在木乘谷打败羌军,迷吾等首领归降,双方在以后十多年中没有大战。到108年羌族的滇零称天子,东汉和羌族的战争又进一步加剧,滇零一度攻入益州。这时期对羌族的战争是外戚邓骘指挥仅五万,114年司马苞为太尉,司马懿家族也参与到平定羌族的战争,司马懿的高祖是司马钧,在这时期担任邓骘的幕僚,邓骘分兵他和任尚仅郡兵万余人抵挡羌族。内迁到西河、上郡等地的异族都叛乱响应,羌军一度攻至赵魏,由于东汉军备废弛,任尚和司马防兵少对抗数万羌军,让羌军攻至洛阳三辅。邓骘回朝被加封大将军,增强兵力参战,司马钧提升为冯翊太守,成为重要将领,负责东部,逐渐将羌军赶出中原。命任尚驻守汉阳,阻挡羌军攻益州,负责西部。115年守卫冯翊稳定东部的司马钧为征西将军帅军攻羌军基地丁奚,庞参配合司马钧进攻,这次作战是司马钧指挥正确攻克丁奚取得胜利,司马钧在“大克获”后,由于部将不听部署导致退兵。在这次战役中有功的统帅司马钧被下狱,当时部将违命损失近半兵力,庞参未能赶到合军,司马钧孤立无援退兵是正确合理的,否则就会全军覆没,东汉虽然也把未能及时赶到合军的庞参下狱,但是仅治罪司马钧,外戚马融求情把庞参赦免后来担任太尉。此时太尉司马苞因为和杨震得罪宦官而忧郁去世了,司马钧没靠山无疑是被宦官集团迫害,在狱中自杀,这为司马懿家族和东汉政府关系的未来蒙上阴影。六年后司马钧的原领导大将军邓骘也被宦官罢黜自杀,这次事件本身就体现东汉政府宦官专权走向腐败黑暗,有功的司马钧被陷害自杀,清廉正直的司马苞郁郁而终,邓骘的倒台都标志宦官专权,已经成为东汉由盛到衰的转折。124年杨震被宦官害死,125年汉安帝去世,宦官立皇帝有功,封十九侯,宦官专权已经制度化。这以后东汉和羌军虽然也经常战争,东汉就更多依靠暗杀和利诱了,没有了以往军事作战为主的气势。羌族战乱造成巨大危害,东汉人口从105年的53256229下降到125年的48690789,二十年减少五百万人,146年又下降百万。直到167年先零羌、东羌、当煎羌仍在三辅作乱。到东汉后期,在利诱和招降之下,大量的羌军加入到东汉的地方部队中,成为地方军阀的主要力量,其中羌军发挥作用最大的是董卓集团。东汉直到末期同羌族的战争也没有完全消除,而边塞的南匈奴也日益成为祸患,南匈奴人口不算很多,而且在边塞聚居,后来联合屠各叛乱,攻入东汉并州,杀并州刺史,东汉政府把董卓调到并州,董卓帅军前往,最终把大量羌军带到并州,这时期的并州就已经是匈奴和羌人占很大比例的地区了,从此异族在靠近洛阳的地区聚居,向中原攻掠一直延续到晋朝。可以说匈奴人不叛乱就不会有189年的羌兵进入洛阳,也不会有匈奴打过黄河攻掠,南匈奴甚至攻打到陈留,沿途杀掠,劫走蔡文姬,即使在晋朝的匈奴也仅能攻到洛阳附近,无法再向南攻掠。后来羌军虽然回到关中,但匈奴长期定居并州,在中原杀掠,异族乱华是东汉末到三国人口减少百分之九十的重要原因。 ...
引用 4sjs4 2019-9-3 14:10
司马氏统一是历史选择:司马氏最终统一中国不是误解的侥幸篡位,研究晋朝统一不研究司马氏,就像研究共和国史不研究毛主席,领袖在战略上是灵魂核心。历史的选择,也会选择顺应历史潮流的人,顺应人民意志和愿望的人。从东汉中期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在异族入侵的战争中,司马氏就建立功勋,获得声望,整个民族需要有军事才能的人抗击异族入侵,在东汉末期战乱的环境中,这种需要就更加迫切。曹魏集团、蜀汉集团、孙吴集团都是在当时军事战争中最有战斗力的组织,平定了其他众多门阀、割据集团,而最后形成的司马晋能完成统一,也是在长期战争中有不断积累的军事功绩,取得的连续不断的胜利,军事能力的不断壮大而实现了统一。司马氏和最后亡的孙氏在古代又都是著名的兵学世家,司马氏在东汉中期就有司马达、司马防、司马钧等对异族取得胜利的声望,在东汉末期战乱中,又有首创州郡兵的司马朗,作为士族武装领袖,在曹氏豪族武装联合士族打败门阀武装时,司马朗负责后勤工作造船,配合程昱、李典运输补给。在北方豪族武装败给南方士族联军后,又是司马朗最早作为士族将领和夏侯惇豪族武装联合南征。司马朗的弟弟司马懿更是杰出的军事家,在三国时期指挥了众多关键战役,取得了很多胜利。司马懿多次挽救曹魏,守住了中原统一成果,并且平定辽东最终完成了北方统一,招抚鲜卑,暂时削弱匈奴,减轻延缓了匈奴的威胁。在司马懿儿子执政时期,司马师整顿了军队腐败落后,增强了军队进步,把司马氏军事集团的战斗力极大地增强了,守住了原有领土。司马昭作为司马氏军事集团新的领袖,军事功绩出众,平定淮海,攻占灵州,北征沙漠,基本解除了异族威胁,为统一奠定基础。司马昭指挥邓艾、钟会等仅两月就用十八万平定了西南地区,蜀汉十万多军队大部归降,他把握战机的能力和部署指挥的细致令人惊叹。司马炎建立晋朝后,依然继续增强军事实力,张华评价当时晋朝是国富兵强,号令如一,称赞司马炎圣明神武,这一切都为最终实现统一创造了条件。司马炎任用的羊祜、杜预等都是著名军事家,王濬、胡奋、司马伷等都是杰出军事将领,所以晋军仅用二十多万,历时三个月就平定了江南二十万敌军。司马炎也由此被唐太宗称赞是庙堂神算,是霸王之业大矣。
引用 4sjs4 2019-9-1 15:20
司马氏的士族地位:司马氏建立晋朝是士族政权,士族在古代天子、诸侯、大夫、士的四级体系中排在最后,是统治阶级的基层,士族政权是最接近百姓民间,执行的政策最仁义,最能保护百姓,受到人民拥护,这是士族建立的晋朝能统一中国的基础。现代很多人把士族和世族门阀混淆,士族通常是地方中小地主阶级,地位都不高;世族门阀则通常是四世三公,或者至少是世袭诸侯,有封爵的统治阶级。三国时期曹操是父亲当太尉是豪族,祖父已经在中央执政的宦官集团成员封费亭侯,曹氏宗亲也有很多大官僚,曹仁父亲曹炽任侍中,曹洪父亲伯父曹鼎任尚书令,曹操是豪族家庭出身。刘备算是没落士族家庭出身,仅有宗室门阀名分,祖父也是东郡范县令,父亲也是出仕州郡,刘备少年也受教育爱犬马华服,但后来破落到寒微织席贩履。孙权的父亲孙坚出身州将,是吴郡士族,属于兵学世家,祖先孙武,家学治军作战,也是从县吏和郡吏靠军功成为诸侯,封乌程侯,也在朝廷当过议郎,是三国开国皇帝中仅有的兵学世家诸侯出身,算是高级士族,曹操父亲曹嵩当太尉都仅是继承曹腾费亭侯,刘备有军功仅是左将军、豫州牧封宜城亭侯。司马氏在当时是河内士族,高祖司马钧也是以军功升职征西将军,但是被宦官集团排挤迫害下狱自杀,曾祖司马量豫章太守,祖父司马儁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是京兆尹,虽然司马氏有司马苞曾当太尉,是兖州山阳郡人,和程昱、满宠、董昭等同乡,但是河内司马氏仅是在司马防才进入朝廷担任治书御史,也没有爵位,在和三国家世比,仅比刘备经济地位高,但没有宗室门阀名分高。所以这四家中,孙刘曹都是诸侯,孙曹是豪族和高级士族,刘氏是宗室门阀和破落士族寒微,司马氏是中级士族,最终是司马氏最受人民拥护建立了晋朝统一中国。司马氏在三国时代是最贴近人民,又是兵学世家,在当时民族战争和长期战乱中,是人民寄托能武力平息战乱的代表,当时民族生存危机都严重,遭到异族和军阀杀掠,最被寄托希望的就是兵学世家,希望能保护人民和国家民族,司马氏领导统一执行的也是爱护人民,重用士族寒微的政策。
引用 4sjs4 2019-8-27 14:34
司马衷和八王:司马衷继承太康盛世的政策,没有暴政害民,统治十七年中,早期建立元康之治,百姓仍然安居乐业,朝野宁静,海内晏然,他的很多政策是进步的,言行是仁义爱民,是有作为的仁君,不是误解的八王傀儡。司马衷即位初八王中的楚王和汝南王就在外戚争权中遇难,这不是宗室内战,更不是司马衷造成的。司马衷的十年元康之治后太子遇害,开始争嫡斗争,另外六王卷入。司马衷册立皇太孙,提升自己辈分,在司马伦夺位后也只能尊他为太上皇,司马衷要是不得民心、没影响力,恐怕早被废杀,不可能当上太上皇。在三王举义拥护他复位后,司马衷成为首位复位的太上皇,他仍像以往对待张华、卫瓘等反对派和齐万年那样宽容、仁慈,赦免了包括刘琨、满奋、乐广等很多参加司马伦集团的人,缓和矛盾增强团结,减少了内耗,也体现司马衷的才能。皇太孙去世后,齐王拥立东部藩的清河王为皇太子,引起北部和西部宗室和统治阶级不满,西部藩成都王驻邺城镇守北方,北部藩河间王镇守关中,双方结盟,促成长沙王推翻齐王,但南部藩长沙王也拥护清河王当皇太子,这类争嫡在历朝都是常见的,只是晋朝有宗室军,不仅仅宫斗权谋,还有小规模的战争。西北集团推翻长沙王后,成都王成为皇太弟,但是东部和南部藩王和统治阶级仍不满,东海王兄弟代表东部集团联合范阳王和王浚等战胜成都王和河间王,双方达成妥协,江南豫章王成为皇太弟,他就是后来的晋怀帝。晋朝的争嫡战争仅五年多,加上早先的内耗十多年仅亡几十万,在当时六千万人口占很小比例,也就一场大战役的伤亡,而且主要在洛阳附近,短期波及邺城和长安,对晋朝绝大部分统治区百姓没有影响,没有严重危害。司马衷在争嫡的五年中虽然专制权下降,但是仍能下诏减免百姓赋役,有效指挥重大决策,所以仍然得民心。这时期鲜卑树碑效忠晋惠帝,没有乘机南侵,司马衷和草原民族关系友好,巩固司马炎时代的开疆成果,草原等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分裂出去,继续效忠晋朝,这为后来的反分裂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八王乱不能都视为负作用,宗室和晋军在几年战斗中积累了实战经验,司马越兄弟、索靖、李矩、祖逖、刘琨、张光、贾疋等军事家都在战争中成长起来。
引用 4sjs4 2019-8-22 06:52
晋朝中央集权的特点:司马炎建立晋朝执行的仍然是中央集权的制度,虽然分封宗室但没有如后世误解的削弱中央。司马炎册封宗室虽然分为亲王和郡王,但是没有面积广阔的封地,都是食邑,而且宗室仅是从封地上交中央赋税中领取三分之一,作为食禄,减轻百姓负担。司马炎把中央直辖地的控制看的很重,不仅把司州设置的很大,而且中央直辖的郡县能制约宗室封国,交广凉等经济富庶和战略地位重要的州都直辖,不设立宗室封国,甚至禁止宗室去交广贸易,中央控制交广商业,赋税大部上缴中央,和日本天领和幕领相仿。司马炎制定的宗室领兵制也没有威胁中央集权,主要是抵消世族门阀个人武装威胁皇权的措施。司马炎让宗室的大国领兵五千,次国三千,小国一千五百,这些宗室军能保护宗室安全,也能让宗室习武备战,防止宗室弱化没有战斗力。在晋朝大的门阀在京城甚至都有一千私兵,让宗室领兵也是能制约门阀武装。司马炎制定的宗室领兵制度严格限制了数量,最多不超过五千,州中的宗室仅几千兵是没法造反的,因为州兵通常都是数万,州兵调动指挥权在中央,能制约宗室军。所以即使在晋朝发生宗室战乱也不会有太大规模,不会对社会和人民造成严重危害,不会动摇晋朝统治基础。司马氏又把过大的扬荆益分出江州、湘州、宁州,也防止出现过强的州刺史和都督,增强中央集权。在西域等边疆和异族区域,任命鄯善、疏勒、于阗、龟兹、焉耆等为亲晋王,后来还设置了西域州郡,都强化了对西域的控制。中央直辖凉州不仅能配合司州控制关中,也为直辖西域提供便利。司马炎在中央朝廷设立了三省,尤其是首创门下省,把侍中提拔为宰相,进一步减少尚书省和中书省专权的危险,即提高了行政效率,也达到分工合作,防止拖延推诿的效果,是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的中央集权制度。司马炎也没有把选举人事权都让门阀把持,他在九品中正基础上,用皇帝殿试控制人才最终决定权,在晋朝也有考试,甚至有良将考试,类似后来的武举,司马炎亲自考核人才,出题都是时事。司马炎首创的国子学也是为控制文化教育的主导权,限制门阀家学。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建立在占田制和限客令的基础上,能防止土地兼并和豪强,所以得到人民拥护。
引用 4sjs4 2019-8-13 10:33
旅顺战役影响:旅顺战役是日俄战争中最重要的战斗,在中国土地上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中国利益,是中国的国耻,所以对这场战争,中国人仅会从技术角度评价,不应有任何赞美歌颂的态度。旅顺战役从日军第二军在皮口登陆开始,日军在这里登陆有诱使俄军从旅顺出击的意图,若俄军陆军第四师和第七师向皮口出击,则随后大连登陆的日军第三军会正好切断俄军两个师的退路,围歼俄军于旅顺之外,那就不会有后来惨烈的旅顺战役了。斯特塞尔中将是旅顺俄军司令能把俄军两个师退守巩固旅顺防御,应该说是避免了俄军被歼,也防止了旅顺的过早陷落。旅顺的要塞司令斯米尔诺夫中将固守的要塞是当时技术和设防最现代化的要塞,原本仅万人驻防,仅一百门火炮,但是他能利用陆军两师兵力和装备,加强了要塞防御,把火炮增加到六百门,陆军增至三万,对要塞的防御也起了重要作用。日军对旅顺攻击最初受开战顺利影响,采取轻敌态度,仅第三军六万攻城,第二军北上了,所以首次总攻就伤亡两万,占全军三分之一,让日军震惊,也让全世界首次看到现代化要塞防御的火力威胁。日军开始增兵攻击旅顺,拉开了漫长而惨烈的攻防战。整个俄军都是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参战的,仅旅顺因为及早集中兵力布防,而显得准备充分,所以在战役战术上能保持优势。经过多次挫折,付出重大人员伤亡后,日军才找到攻取203高地,避开要塞防御坚固区的战术方法,这时双方已经进行了近八个月的战斗,旅顺战役是日俄战争最惨烈的争夺战。旅顺战后指挥官的经历也有重要影响,指挥战争惨败的俄军总司令库罗帕特金,没有重罪后来又去指挥一战了,再次误国,被德国兴登堡击败,体现了帝俄的腐朽已经到头了,最终引发革命导致帝俄灭亡,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指挥战役有功的斯特塞尔竟然被判死罪,后来改为十年徒刑,在1915年看着俄军在一战惨败,愤懑去世。日军的元帅和将军们对这位敌手仍保持尊敬,纷纷致电悼念。旅顺战役体现斯拉夫民族的英勇坚强和要塞防御作战能力的强大,在三十八年后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再次显现出同样的惊人毅力。
引用 4sjs4 2019-8-5 16:03
司马光和中国复兴:司马光生活的时代宋朝统治危机加重,宋真宗时财政收入一亿五千万,总支出一亿二千万,盈余近三千万,到宋仁宗末期财政收入减少到一亿二千万,收支相抵盈余没有了,司马光在《论财利疏》已经提出再不节约远谋就有危险了。到宋英宗时财政亏空已达几百万再加上非常支出,已经有严重财政危机,司马光和王安石等有识之士都要求挽救危机。宋朝财政危机的原因主要是土地兼并,加上贫富悬殊造成,大量农民沦为客户,造成财政收入减少,比宋真宗时减少三千万,而对宗室、外戚、官员等赏赐不节,统治阶级奢侈作风,更加剧了财政困难。在王安石领导变法初期,也没能解决根本矛盾,自己也被排挤,变法派不仅聚敛侵夺民财,而且攻西夏轻启战端。安南借口变法派害民发动对宋朝的战争,辽国又来索要土地,最后以割让给安南六县,给辽国数百里暂时和解,更是让宋朝危机加重。人民生活也日益困苦,把挽救宋朝的希望寄托在司马光身上。宋朝对西夏战争兵败后,蒙古出使辽国,西夏和辽有联合的趋势,形势对宋朝已经是危在旦夕了。宋哲宗即位,高太后让司马光执政,扭转了宋朝危局,这就是许谦评价的中国复兴。司马光等建立的元祐之治是复兴,否则就像杨时说的不用等到靖康就已经亡国了,他评价后来靖康耻后的炎兴复国也是因为有元祐人心。司马光执政组建了强大的宋朝后备军,培养治国人才,这些后备军就有后来的名将宗泽、岳飞等,他还利用农闲训练人民武艺,增强了人民武装的力量,让辽夏敬畏。司马光又用高超的外交才能为宋朝开疆,增加绥州领土,用西夏堡寨在他去世后换回宋俘,取得重大外交胜利。司马光杰出的执政挽救了百姓和民心,保护了穷人利益,受到天下敬仰,所以吕中评价他一身系二百年治乱。司马光去世后,他制订的元祐政策仅执行数年,宋朝再次走向反动,贬低丑化司马光,就像李纲评价的颠倒黑白攻击司马光导致靖康耻的亡国之祸。许谦评价的在司马光去世后,中国不再复兴了。司马光在中国各民族人民心中仍然是圣贤,他为百姓谋福利的爱国爱民思想永远受到怀念。
引用 4sjs4 2019-7-26 11:16
司马光家族的尚武:司马氏在古代是兵学世家,司马光祖上也担任将军,迁居夏县的祖先司马阳担任过征东大将军,后裔虽然长期务农,但是家学中也重视军事和武艺。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任职时,就担任过尚书兵部员外郎、司录参军、郑州防御判官等军职,也是文武兼备的高级官员,虽然没有直接上前线,但是在军事武艺中也影响了司马光。司马池时期司马氏家族的世学和家学中的军事武艺就已经占重要地位了,司马光年幼不仅熟读经史,也学习武艺骑射,成为文武兼备的人才。司马光在仁宗天圣九年随父亲去四川广元任职利州转运使的时候,途经栈道遇到巨蟒,司马光凭借精通的武艺,用利剑把巨蟒刺落山崖,可见司马光武艺实战水平,也体现了他非凡的勇气。司马光在神宗朝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就是军职相位,是枢相级别,但是他反对在乱政条件下发动战争,反对攻打西夏,所以主动辞职了。司马光的战略判断是正确的,当时攻打西夏是战略错误,首次攻西夏不仅被西夏打败,也让辽国乘机把岁币从三十万增到五十万,第二次攻打又兵败让辽国割让宋朝土地数百里,再打就有辽夏联盟灭宋的危险。司马光执政与西夏和谈,用非凡的外交才能和军事准备挽救了宋朝,结果能做到让辽夏敬服都令边界:中国相司马矣,毋生边衅。在这时期司马光表现的军事才能主要体现在组建宋朝后备军,稳定地方军事训练等方面。宋朝末期司马光的侄孙司马朴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和李纲等负责作战防御,他是著名忠臣和主战派,却被派去和谈,结果被金人扣押,宋朝汴京就是在司马朴和李纲都被罢黜和扣押后沦陷的。司马光家族的尚武在宋金对峙体现的更多,赵鼎护送迁往南方的司马朴儿子司马倬任房州守将,在完颜亮南征时,配合义军荀琛、李元收复邓州等地,后驻防襄阳和辛弃疾密切,任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司马伋是司马光后裔,官至待制,曾任使臣出使金国,和金国的武士比武射箭,司马伋凭借出色的射箭取得大胜,让金世宗惊叹,这不仅是司马氏尚武精神和出色武艺的体现,也是宋朝外交的重要胜利。司马光家族不仅仅是崇文,也有尚武的传统和功绩。
引用 4sjs4 2019-7-24 11:29
司马光的战略思想:司马光是杰出政治家和史学家,他的很多政治理念和政策都能爱护百姓,受到人民爱戴尊敬,成为著名圣贤。司马光的清廉和正直甚至成为辽国教育百官的榜样,是辽夏敬畏的宋朝栋梁,但是人们却忽视了他在战略方面的成就。战略通常指战争全局谋略,后来泛指全局谋略,在宋朝几乎仅有司马光等少数人对全局谋略有清醒的认识和提出对策。司马光对统一战略的态度是强调统一的进步性,宋朝中期已经对统一理想淡漠,正闰观落后理论流行,脱离习凿齿的统一正统观,对分裂割据推崇,不再推崇统一。司马光在统一战略上的立场是进步的,就像他说的“不能使九州合为一统,皆有天子之名而无其实者也。”这是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战争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统一,所以统一战略往往是最基础的战略。在军事战略上,司马光主张对外敌侵略坚决抵抗反击,反对两国和平时轻启战端。司马光能主张修建堡寨屯田守卫常被侵占的边界宋土,后来又反对主动攻打西夏草率发动战争。司马光是把战争的正义合理性放在重要位置,也重视组建后备军和提高民众战斗力,重视实战能力。在外交战略上,司马光是主张民族平等的,他认为天地生养的人都是万物之灵,反对把异族当成禽兽,反对滥杀生灵,这是他能在异族中受到尊敬的重要原因。司马光在外交上也能维护宋朝,他在同西夏谈判中,能增加宋朝领土,合法占领绥州,同意归还的西夏堡寨也能在他去世后换回战俘,没有割让宋朝寸土,而且能联合于阗等国,取得了重要外交胜利。司马光在经济战略上主张逐渐让百姓富裕,收取百姓多余财物充实国力,反对残酷剥削压榨百姓,反对涸泽而渔的变法政策。司马光的战略思想都是能促进统一富强的进步政策,比起那些祸国殃民的政策强百倍,也是能真正推动统一的基础。司马光去世后宋朝放弃他的战略思想,就像许谦评价:司马光去世后中国就无法复兴了,理乱了失去统一希望。李纲评价:颠倒黑白丑化司马光造成宋朝靖康耻,吕中评价:一身之存亡,二百年治乱之所系也。王称评价:及其一起,则泽被天下。司马光的进步战略思想在中国以后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影响,成为历次中国统一的指导思想,教育了各民族众多杰出领袖人物。
引用 4sjs4 2019-6-27 10:32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发行:司马光是首创编年体通史,他的《资治通鉴》在历经十九年完成后,标志中国历史学登上新的高度,继续在世界保持领先地位,极大推动了社会科学的发展。宋神宗在看到《资治通鉴》后非常高兴,当宰相去问他怎样处置时,他表示应该即刻发行,不要久留。宋神宗感慨司马光的创作“比荀悦的书强很多”,并且把《资治通鉴》送到睿思殿书阁,便于自己阅读。宋神宗要求即刻发行《资治通鉴》的要求被忽视,当时掌权的变法派对《资治通鉴》采取对立态度,即使舍人王震在省中和宰相去睿思殿,希望看都被宰相推脱,并说不要动禁脔,这固然可以理解是宋神宗对《资治通鉴》非常爱重,也体现宰相们对司马光作品是采取表面推崇,暗中扼杀的态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迟迟不能发表,《资治通鉴》是宋神宗亲自命名的书,拖延不发行也体现变法派对司马光的排挤,宋神宗在立太子时公开说要让司马光和吕公著当师保,变法派是阻扰司马光回朝,用再次校订来拖延《资治通鉴》的发行。在宋神宗去世后,变法派甚至想把司马光赶去陈州,只是在内外交困和天下百姓强烈要求下,不得不让司马光执政,而且宋神宗要司马光当太子师傅也明确表态让司马光回朝,高太后召回司马光也是遵循宋神宗的意志。司马光执政的元祐元年,正式开始出版《资治通鉴》送杭州雕版,直到元祐七年七月赐各地方政府和南京、西京各一部《资治通鉴》,逐渐在民间开始发行,但是发行仍是限量的。司马光的作品在当时国内外都有广泛影响,高丽使节到宋朝要求用五代战乱绝迹的中国医书《黄帝针经》换《资治通鉴》,都被拒绝,宋朝当时主要把这部书给安抚钤辖司军事部门,甚至可以说作为军事教材和机密,自然不准出口外国,礼部尚书苏轼等不同意交换也是合理的。后来变法派打击元祐党,一度禁止元祐学术,《资治通鉴》几乎被毁禁,因为是宋神宗赐名和爱重才幸免,否则又会成为本土绝迹,在外国流传的典籍。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在宋金战争中,金甚至把抢到其雕版作为重大胜利记载。元朝时把《资治通鉴》翻译成蒙文等发行。
引用 4sjs4 2019-6-16 07:55
司马迁和大宛康居:司马迁写大宛国能专门立传,可见对大宛的重视,大宛是中亚古国亦称洛那,又称苏对沙那或拔汗那等等,立国久远经过了中国数个朝代。司马迁写大宛北部康居也是塞人国家,是中国甘肃昭武地区迁去的,就是后来的昭武九姓,最初以康国为首称康居。大宛的西部是大月氏,最初在匈奴北部,匈奴为防止其和汉朝联合继续攻打它,一度逃至甘肃敦煌,后沿着塞人和羌人交界地区西迁,部分进入羌地成为小月氏,多数迁到中亚和塞人争夺地盘。司马迁时大宛和大月氏是矛盾,攻打其西部的大月氏,不愿送汉使到大月氏,最终是战胜大月氏。当时大夏仍自立,大月氏被大宛打败后,从大宛的西部迁往大夏,占据了大夏。司马迁的大宛传能记载分析出中亚大宛、康居、大月氏等国的势力发展情况,以及和中国的交往情况,体现了通史的作用。司马迁记载的康居是昭武刚迁来中亚的情况,是弱小的,不仅向西南的大月氏臣属,还要向匈奴臣属,但是和大宛是盟国,大宛和大月氏交战把张骞送到康居,让康居送张骞去大月氏。忘记国仇家恨的大月氏不想再去打匈奴,只想在中亚抢地盘,但被大宛打败,在妫水流域北也没能站住,退往大夏。司马迁写的康居后来发展成大国,不再像迁到中亚初期臣属匈奴和大月氏。康居的昭武九姓不是月氏人,其发源地是甘肃张掖临泽,月氏人发源地是匈奴北部,逃入甘肃的敦煌离昭武仍有距离,后世误解昭武九姓是月氏人了,因为两者都在甘肃居住过而混淆。月氏和匈奴有血仇,匈奴能让月氏在身边发展?康居若是月氏还臣属匈奴那也太卑贱,是不可能的。大宛和康居联合体现了双方都是塞人,有共同的利益。康居后来在汉朝攻打大宛时援助大宛,同样用斯基泰人常用的切断敌军运输线的方式,康居的军队没有直接去宛都,而是前出到大宛东部边界的郁成,在这里阻击汉军后勤,使汉军主力多数没有能到大宛,长期没能攻陷宛都。汉宛议和也是因为汉军担心粮食断绝康居攻击,回师全力攻郁成防康居。郁成王城陷逃入康居被送汉,康居也和汉军议和,退兵回国。康居虽然没到宛都参战,但对整个战局影响很大,后来汉军仅万人千马生还玉门,与康居到郁成阻击汉军后勤有重要关系。
引用 4sjs4 2019-6-12 10:01
司马迁和塞人: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为塞人的大宛政权立传,就是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地区,在大宛列传中详细记载了中原和那里塞人的交往情况。司马迁是从张骞通西域的经历介绍大宛塞人的社会,也通过对大宛的社会认识塞人的社会发展。塞人是中国对斯基泰人的称呼,在西方史料中记载的斯基泰人是善战勇武,虽然大宛的塞人已经不再像斯基泰同族那样过着狩猎、放牧的生活,已经开始很多建城贸易定居耕作,生活接近农耕民族,但仍有发达的畜牧业,仍能驯养优异的汗血马。司马迁也记载了大宛塞人把葡萄、核桃、苜蓿等作物传入中原,中原和塞人有良好的生产交往,司马迁记载塞人的善战勇武也是通过大宛的军事能力体现,和西方希罗多德等记载斯基泰善战是不可战胜是直言不讳比,司马迁是隐晦通过塞人大宛国和汉朝战争,描述了塞人的善战勇武。汉武帝误信外交官说大宛弱小,用三千就能打败,在两国外交冲突后,派六千骑兵和数万步兵前往讨伐大宛,结果惨败仅打到大宛的边界郁成,就仅存十分之一二败回,汉武帝大怒又增派六万军队,其中骑兵三万,带着十万头牛,后续部队十八万,由五十个校尉帅领,共计二十四万再次攻打大宛。相比草原生活的斯基泰人,城居塞人大宛已经弱很多,这场战争仍没能完全攻陷大宛都城,仅是议和在大宛立傀儡,让大宛给了三千匹马而退兵,结果最终能过玉门关的仅存万人,千匹马,立的傀儡不久也被大宛杀了,遭遇严重的损失。从这场战争也可以看出大宛塞人的惊人战斗力,相比中亚其他的塞人国家康居、奄蔡、乌孙而言,大宛还不是最强的塞人国家。到晋朝时大宛成为中国属国,晋武帝派杨颢册封大宛的蓝庾为大宛王,也册封康居等国,中亚塞人同中国关系更加密切。司马迁时代的塞人和同族斯基泰等民族是控制从中欧到贝加尔湖附近的广大地区,贝加尔湖以西的坚昆也算是和塞人有密切关系,是白肤绿瞳,司马迁荐举的李陵的后裔是成为坚昆的首领,帅领坚昆人迁徙到大宛。现代吉尔吉斯斯坦的吉尔吉斯族就是坚昆和当地塞人融合形成的,和中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引用 4sjs4 2019-6-6 09:56
司马氏和塞人:司马氏在周秦时代就是以征服异族而闻名,司马氏就是在周朝程伯征服徐戎后册封大司马官职形成的官族。司马错在秦国又是征服戎狄之长蜀国而成为战国著名军事家,为秦国统一奠定基础。司马错能招抚陇西河西走廊的塞人进入中国西南,他指挥陇西塞人平定了黔中,就是今天的贵州地区。现在西南地区发现很多塞人遗迹,四川西昌古墓发现类似新疆天山斯基泰岩画的青铜器,塞人就是斯基泰人在中国的称呼。西昌古代称越嶲,在晋朝越嶲夷就是塞人忠于司马氏,在首领斯叟领导下拥护晋朝。云南滇池地区也发现斯基泰遗迹,这些都应该是司马错南征西南时内迁的塞人。司马欣在楚汉之际被封为塞王,在当时塞王和翟王都是异族名号王,这说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塞人已经很有影响力了。后来汉朝对西南的招抚都是用司马氏,对云南昆明等招抚平定是让司马迁去,对邛崃等地招抚平定是让司马相如去,应该都是因为当地有很多和司马氏关系密切的塞人。司马憙在汉昭帝时帅领中原人首次进入西域地区屯田,这是最早对西域的开疆定居,也是因为司马氏和塞人关系密切,西域地广人稀,塞人为联合中原对抗匈奴允许司马憙等在塞人聚居区屯田,不像对月氏人采取驱离的态度。司马憙的军事才能也出众,有力地联合西域塞人对抗匈奴,巩固了中原人在西域的地位,西域纳入中国版图。东汉时西域仍是塞人联合中原人对抗匈奴,毛恺守伊吾被匈奴包围,是司马达帅敦煌等地军队进入西域救援,并且赶走了匈奴呼衍王,从此匈奴彻底退出西域地区,西域成为中原人和塞人聚居地。三国初司马孚劝说魏帝招抚远人复通西域,晋朝司马炎派马循驻军西域,册封西域塞人政权疏勒、于阗等为亲晋王,也首次册封中亚塞人强国大宛和康居,巩固了中国对西域的统治。唐朝司马逸客担任西河节度使、赤水军大使、九姓大使、凉州都督都是与塞人有关联的职务,当时塞人被称为昭武九姓,司马逸客兼九姓大使管理塞人。宋朝司马光和西域于阗的塞人也有外交联系,在司马光执政时联络于阗牵制西夏,迫使西夏议和。于阗甚至要联合宋朝攻西夏,是亲司马光元祐党。司马氏在中国古代是执行进步民族政策,对民族团结发挥重要作用。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