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查看评论
引用 4sjs4 2021-1-25 09:12
司马氏和匈奴:司马迁是最早详细记载了匈奴历史,匈奴没有文字,在战国时已经能一次出兵十多万,主要从事劫掠和游牧,秦朝时已经成为中原主要威胁,秦朝灭亡就是因为扶苏和陈胜去防御匈奴,那时匈奴兵力估计有三十万,秦国需修长城防御,汉高祖白登之辱也是被四十万匈奴包围,被迫和亲。秦亡汉辱都是匈奴影响造成,汉朝仅短时期是能抗击匈奴侵辱,但也是时战时和,没能取得决定胜利。司马迁荐举的李陵被陷害是汉朝没能灭亡匈奴的重要原因,这段历史对司马氏未来也产生重要影响。东汉93年匈奴在草原主导地位被鲜卑和乌桓取代,南匈奴内迁到中原,北匈奴退到西域,被司马达和毛恺等打败退往欧洲。司马氏和匈奴早期仅有司马迁和司马达的联系,匈奴主体内迁中原,在汉末三国中给中原人民造成巨大危害,匈奴和羌族等在中原军阀割据战争期间,乘机在中原杀掠,依附各军阀之间,占据了并州和雍州很多地区,长期盘踞发展,中央政府索取被匈奴劫掠的人甚至需用黄金换回,匈奴建立起半独立的割据,中原匈奴人口从数万急剧增加。司马氏建立晋朝后,部分匈奴也叛乱,胡奋、何桢、路藩联合李恪等平定并州中部的匈奴,在新兴郡的刘豹集团忠于晋朝,刘豹听从司徒氏劝他忠晋九十年后子孙昌盛,家族和司马氏保持友好关系,儿子刘渊也是才能出众,可惜没遵循父志长期忠晋,他的孙子刘聪和司马炽、王济是朋友,三人骑射水平相仿。司马炎为防止匈奴叛乱采取的措施因灾荒破坏,匈奴在司马炽称帝后割据分裂,刘渊称帝一年即亡,晋军对匈奴分裂的平定是成功的,秦汉为祸几百年的匈奴在晋朝仅十多年就被晋朝联合屠各、鲜卑和羯族等打败,刘渊不从父志导致家族绝灭,养子曜又割据十年即亡。司马氏帅领各民族平定匈奴为何仅用二十多年就成功,而且没让匈奴造成严重危害呢?在中原的匈奴人口百万,到刘聪时仍有四十万户匈奴和二十万落六夷,每户落一兵也能出动六十万军,却被晋军压制在两郡的狭小地区,最终败亡。首先是因为司马氏皇帝英勇抗击匈奴分裂,有两位皇帝战斗在前线最后牺牲,这是值得尊敬学习,古今只有毛主席和斯大林等少数领袖能战斗在靠近前线的地方,最高领袖在前线能激励军民士气和斗志。其次是晋人善战习武的勇敢作风,司马炽与刘聪的武艺相差不多,刘聪是匈奴骑射最强的,射中二十,司马炽和王济是射中十八,相差很小,司马炽作为农耕民族的贵公子比匈奴贵公子在武艺差距不大,晋朝又没弱民禁武,司马炽带领晋军民在匈奴仅三天距离的洛阳坚守,仍能长期抗击百万匈奴。再有是晋朝有很多杰出统帅和将领,在抗击匈奴的战场上,司马腾、聂玄、周良、司马瑜、石鲜就能守住晋阳,没让匈奴打出并州,联合草原晋人和李陵后裔拓跋氏给匈奴沉重打击,司马腾集团联合晋胡收复西河、上党,把匈奴赶出其根据地新兴郡,几乎就彻底摧毁匈奴,到刘琨集团坚守并州也是多次打败匈奴,有温峤、卢谌、刘演等将领,百万匈奴仅困守平阳郡和上郡,虽然对华夏种族灭绝,但控制区小没危害。李矩集团有郭诵、司马尚、梁志、段秀、范胜、张皮、江霸等,配合在洛阳的司马炽坚守黄河防线没让匈奴打到江淮。司马炽和司马越在洛阳也多次击败匈奴进攻,旧友刘聪也两次败走洛阳,司马炽和司马越守洛阳的将领有孙询、贾胤、楼褒、丘光等和乞活军李恽、薄盛等,加上弘农的魏浚、垣延、河东的北宫纯等,多次打败匈奴,保卫了民族利益。仅仅是中原干旱,黄河、长江等主要河流干涸,让匈奴利用洛阳兵力空虚偷袭抓到司马炽,但晋军荀崧、石览等很快收复洛阳,司马邺等收复并坚守长安继续抗击匈奴,中原干旱不仅威胁晋人,让匈奴也饿死十分之六,赵固和郭默甚至北伐打到匈奴都城附近,要救出被俘的司马邺,匈奴中的屠各是塞人,靳准等屠各对匈奴的长期压迫也痛恨,塞人和司马氏关系也密切,屠各起义反抗匈奴,让匈奴几乎败亡,屠各毕竟和华夏密切,靳准和路松多、薄盛等很多拥护晋朝。石勒也乘机招降匈奴中的六夷和羯族,多达六十万户落的匈奴经晋军打击、饿死、屠各起义和石勒招降,仅存几万户在刘曜带领下割据在关中,换了旗号才勉强又坚持了十年,刘曜攻石勒被俘,在凉州晋军进攻、长安蒋英起义,羯族屠戮下,残存的匈奴被灭绝。连原先与匈奴密切的北狄沮渠部都归降晋朝,被匈奴封为宗室的北狄大夏也把姓氏改为赫连氏,匈奴在东方的主体基本绝灭,被华夏和其他民族同化。司马氏领导抗击匈奴获胜,是体现华夏民族英勇不屈的重要典范。
引用 4sjs4 2021-1-22 04:53
朝鲜战争第四阶段:中国和朝鲜是兄弟国家,有深厚的传统友谊,中国在朝鲜有巨大战略利益,新中国成立虽然百废待兴,但是在台湾和朝鲜被美军侵入后,是必然会出兵援朝的。朝鲜战争到这第四阶段再次升级,从第一阶段的统一战争,变成第二阶段的反侵略战争,到第三阶段的干涉战争,最后发展成第四阶段的抗美援朝。中国早期态度是朝鲜攻入南方是不出兵,到第三阶段战争已经演变成国际战争,美国组织十多国进行的干涉战争已经威胁到朝鲜的生存,并且有向中国大陆蔓延的趋势,中国被迫迎战,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就像毛主席持久战理论的相持阶段最长,第四阶段的抗美援朝战争也是朝鲜战争最长的阶段,其本质是中苏组建联军入朝抗击美军组建的干涉军,毛主席让彭德怀帅志愿军直接参战,林彪以养病名义到苏联,展现中苏联盟姿态,斯大林也需要林彪这样了解东北和远东的顾问,中国以志愿军的形式公开参战,苏联出动空军秘密参战,这是冷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首次大规模战争,中朝苏等抗击侵朝的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志愿军入朝初期主力是四野的十三兵团,首战获胜后,三野九兵团也入朝,两个兵团取得第二次战役胜利,十三兵团又取得第三次战役胜利,把战线推进到三七线,美军企图灭亡朝鲜入侵中国的意图完全打破,仅仅两个月中国志愿军就扭转了战局。从第四次战役起,抗美援朝战争也进入相持阶段,毛主席接受斯大林提出的以防御战为主的战略,此时美军也确实像斯大林评价的已经不再像前三次战役可以用计谋诱敌深入,而开始大修工事谨慎推进,并且发现志愿军礼拜攻势的后勤弱点,战争进入防御战为主的阶段。第五次战役后,斯大林让马利克在联合国提出停火建议被美接受,朝鲜停战谈判开始了,美军也开始利用和谈耍计谋,希望不战就骗志愿军放弃两万平方公里土地,战争进入斗智斗勇的拉锯状态。中国有庞大的军队,可以源源不断增派兵力,而且在斯大林支持下更新现代化装备,组建机械化运输后勤,增强空军力量,志愿军歼击机师和轰炸机师先后参战,美军在装备上的优势也逐渐丧失,战斗伤亡日益增多,不断更换军事统帅,国内厌战日益强烈,只能挥舞原子弹进行核战威胁。斯大林也在这时期公开宣布苏联有原子弹,并且进行核试验,为中国提供核保护,美国失去了在朝鲜战争的最后一张王牌。中国和苏联签订有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苏军有义务帮助中国抗击外敌入侵,只要美国入侵中国或对中国使用核武器,苏联会支援中国共同抗击和报复侵略,美国空军第十三航空队侵入台湾后,斯大林也相应让驻华空军司令从原来的参谋将领换成攻击将领的斯柳萨列夫,实际上也是应对美空军的在台军事部署,而且这时的朝鲜人民军力量也逐渐恢复,中朝两军在防御战中也取得了上甘岭、伤心岭、血岭等众多胜利,让美军付出重大伤亡也难以取得决定性优势,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评价:斯大林的战略让美国陷入可怕的灾难境地。毛主席也要求志愿军开展零敲牛皮糖和冷枪冷炮运动,在相持战中不断削弱敌军的战斗力,志愿军采取增强修建坑道工事,不断组织部队轮战,巩固防御,和美军打持久战和消耗战,让远在万里之外的美军艰难运到朝鲜半岛的人员物资,几乎赶不上消耗的,耗费火力和弹药甚至超过太平洋战争总量,在美国结束战争的舆论成为共识。毛主席又派遣杜平帮助李克农在谈判斗争中反击美国的一对一交换原则,在谈判斗争中国也占道义优势,美国被迫放弃一对一原则,因为志愿军有释放战俘的人道政策,让美国只能原则同意释放中国战俘,但又提出自愿遣返原则,想扣押中国战俘。毛主席坚决要求释放所有战俘,为此继续作战,并得到斯大林的支持,美军为了扣押中国的战俘,又打了一年多,损失远远超过扣押的战俘数量,也逐渐吃不消,被迫同意了停战。毛主席在这时已经不再仅仅想要回被美国扣押的战俘,而是希望达到帮助朝鲜统一、迫使美军退出台湾,收复台湾恢复中国的联合国地位,就是要打到最后的胜利,毛主席的愿望也得到斯大林的同意。只有这两位战略家对战争的结局有远见,若立即停战,美国实际比战前是获得了台湾驻军和韩国驻军两个成果,中苏仅获得保存朝鲜一个成果,自然是社会主义阵营不利,而且中国还没能获得联合国地位,这是毛主席希望打到最后胜利而不愿立即停火的原因。抗美援朝最终是以停战结束,中国虽然没有取得最后胜利,但仍是中国百年来摆脱弱国地位的立国之战,是一次取得胜利的战争。
引用 4sjs4 2021-1-20 05:32
司马氏顺天命得人心:司马氏建立晋朝统一中国不是封建迷信的天命,是唯物主义的天命,两者概念不同。迷信的天命是巧合、虚幻是偶然,唯物的天命是合理、真实是必然。毛主席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历史的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要想真正认识历史,必须抛弃虚幻迷信,要想真正统一,也必须认识统一的历史规律。统一是历史向进步方向发展的趋势,是古今尊敬的顺天命,是人民拥护的历史发展方向,与之相对立的是逆天命,就是分裂战乱,民不聊生,这是人民厌恶和反对的。司马氏顺天命推动中国向统一方向发展,是保护百姓利益,所以得民心,也得到拥护统一的各阶层人士拥护,这是晋朝建立和统一的基础。认识到统一的进步性和历史功绩,自然会尊敬司马氏,相反站在分裂立场才会贬低歧视领导统一的司马氏,只有民族敌人和败类才会希望中国分裂、败落、灭亡。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是错误立场会导致分裂、灭亡,这是敌人在中国内部制造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罪恶目的。司马氏顺天命得人心能统一中国,中国个别历史虚无主义者站在迷信、虚无立场幻想没有司马氏,让自己喜欢的人统一是无知的,历史发展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即使领袖人物都要顺应民意才能有作为,顺应统一的天命才能战胜众多外敌完成统一。古今中外有那么多政治军事集团,要么站在分裂立场不愿统一而最终被灭亡、被顺天命要统一的攻占,要么站在统一立场积极反分裂平定割据而逐渐强盛、被人民拥护而统一。在真实的历史中虚无主义者希望统一的人往往是不想统一只想分裂,不是现代人希望谁统一就是谁统一,古代当事人的意志不是现代人的意志决定的,这是最简单的社会常识。司马氏在三国时代是最积极想统一,推动统一的,自然得到当时人民拥护,现代人的意志是不能决定古代人意志的,也不能替当时的人民作主,阻止他们拥护司马氏,现代人只能学习司马氏顺天命得人心才能统一,学习司马氏领导各阶层积极为统一而生产、战斗才能统一。
引用 4sjs4 2021-1-15 14:19
杜平在朝鲜战场: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解放军的生命线,也是保证解放军在劣势装备条件取得胜利的基础。在朝鲜战场的中国志愿军的胜利同样体现这条真理,杜平将军在志愿军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了杰出作用。杜平担任十三兵团政治部主任,兵团部组建为志愿军司令部后,杜平担任志愿军的首任政治部主任,彭德怀司令员对他非常信任,甚至让他把彭总兼任的政委工作也承担起来。在物质条件差、装备落后的条件里,杜平充分发扬政治攻势的作用,不论在鼓舞志愿军士气,还是分化瓦解敌军斗志方面,都非常成功。早期志愿军政治部人数不多,志愿军的总政治部承担着党务、军法、保卫、宣传等众多政治工作,按照人民军队政治任务,政治部在解放区是承担军政府作用,在新解放区要担任民事管理任务,这是解放军首次在国外作战,政治部首次在境外从事政治任务,杜平优异的工作能力有效地克服了很多困难,为保证在境外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重要贡献。杜平能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有力团结朝鲜同志,杜平在中朝联席会议担任秘书长,会议选举斯大林和毛主席为名誉主席,金日成首相和彭总等为主席团成员,作为朝鲜战争期间的最高决策机构,中朝两军组成联司,是彭总任司令员,杜平实际承担主要军事政治工作。杜平在五次战役中的政治工作有很多贡献,杜平和金日成首相也建立密切关系,把金首相喜欢的《阿妈妮》剧本赠送给他。杜平在朝鲜政治工作也得到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元帅的称赞。杜平担任了志愿军英雄代表团的团长,帅领志愿军英雄回国巡回演讲和参加国庆观礼。杜平在朝鲜停战谈判期间,担任了志愿军谈判代表团的副团长,和团长李克农共同在谈判斗争中反对美帝的无理要求。他还承担战俘遣返谈判工作,因为他让司东初释放战俘,所以能有力地反对敌人一对一交换的要求,能保持志愿军道义优势。杜平在朝鲜战场的政治攻势为解放军境外作战的瓦解敌军、群众工作、物资筹集、保卫锄奸、民事管理、宣传动员等政治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杜平将军生平:(杜平将军是志愿军首任政治部主任、志愿军英雄代表团团长、朝鲜停战谈判中方代表团副团长。)

1908年12月:杜平将军出生在江西万载贫农家庭。少年升学到长沙群治中学,接受了进步文化,思想进步,毕业后回乡。
1929年冬,杜平将军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农会,秘密从事群众运动。
1930年4月,杜平将军参加红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革命军旅生涯。
1930年,杜平将军担任红六军政治部宣传科员,军长黄公略,政委陈毅,政治部主任毛泽覃。杜平担任毛泽覃部下。
1930年7月,杜平将军担任红三军第三纵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军长黄公略、政委陈毅。
1931年,杜平将军担任红三军军政训练大队大队长,军长黄公略。
1932年,杜平将军担任红三军军医处政治委员,军长周子昆。
1932年,杜平将军担任红一军团卫生部政治委员。军团长林彪。
1933年,杜平将军担任红一方面军无线电大队政治委员,参与建设红军通信部队。
1934年,杜平将军参加长征,在长征途中担任红一军团和中央红军通信联络保障。
1935年,杜平将军带领通信部队在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下,参加陕北反围剿的直罗镇战役。
1936年3月,杜平将军担任红三十军政治部主任,不久又担任政治委员,军长阎红彦。
1937年8月,杜平将军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留守处副主任。师长刘伯承。
1938年,杜平将军先后担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警备三团政委,警备一旅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等职。司令员萧劲光。
1939年,杜平将军担任陕甘宁晋绥联防政治部秘书长。
1944年4月,杜平将军在西北局和谭政共同进行政治教育工作,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他作了《反对军阀主义倾向》的讲话,参加了延安整风、中共七大。
1945年,杜平将军从延安赴东北工作,担任中共旅大市组织部部长。他根据罗荣桓指示创办旅大建国学院,兼任副院长,培养经济建设人才。
1945年12月,杜平将军回到军队工作,担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秘书长,兼任组织部副部长,协助罗荣桓和谭政同志工作。
1947年,杜平将军任东北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司令员林彪。
1949年,杜平将军担任第四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长。新中国成立,杜平担任第四野战军十三兵团政治部主任,参与建设军委战略预备队的政治工作。
1950年7月,杜平将军帅十三兵团兵团部和新调来的十五兵团邓华、洪学智,十二兵团韩先楚、解方组建新的十三兵团指挥机关,成为中央军委战略预备队新的指挥机关。
1950年8月,杜平将军和十三兵团指挥部奉调东北组建东北边防军,备战入朝。
1950年10月,杜平将军和十三兵团在彭德怀领导下,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奉调入朝参战。
1950年10月底,杜平将军参加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发布政治动员令。在首战获胜后,他和彭总请示毛主席派司东初释放美军战俘瓦解动摇美军。
1950年11月,杜平将军参加第二次战役,发布政治动员令,加强政治攻势,执行毛主席爱护朝鲜一草一木的指示。在第二次战役胜利后,和彭总、邓华联名发表《政治训令》六条。并且和彭总等共同签发表彰三十八军的命令。
1951年1月,杜平将军参加第三次战役,负责对解放的汉城等地管理,参加中朝领导联席会议,担任秘书长,大会通过斯大林、毛主席为大会名誉主席,组成朝中九人主席团,通过了整训再战的方针。杜平领导部队做朝鲜群众工作。在中朝文艺晚会中,金日成首相向杜平称赞话剧《阿玛尼》希望能在人民军中演出,杜平赠送剧本给金日成首相。杜平在1月中创建《志愿军报》,作为教育宣传的重要工具。
1951年4月,杜平将军参加第四次战役,在攻势防御期间发布政治动员《第四次战役政工指示》,配合联司、志司动员全部力量,战胜困难,取得胜利。以军法处领导身份调查三登后勤基地被轰炸错误,
1951年5月,杜平将军参加第五次战役,起草发布战役动员令,以彭邓洪韩杜名义发表,并以政治部发出战役第二阶段《政治工作指示》,针对部队后撤时情绪不稳,发布《全军振奋,加速准备,粉碎敌人进攻》的指示,经彭总审批发出。
1951年6月,杜平将军出席参加六月会议,签发战备动员的政工指示,获得朝鲜人民共和国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1951年7月,杜平将军帅志愿军英雄代表团回国,参加巡回演讲和国庆观礼。
1951年11月,杜平将军担任朝鲜停战谈判中方代表团副团长,负责战俘等谈判事宜。
1953年,杜平将军担任联司的西海防御指挥部政治委员会书记。参加朝鲜停战协议签字仪式,战后负责释放战俘和交换战俘工作。杜平在朝鲜战争中获得两枚一级国旗勋章,两枚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1954年4月,杜平将军担任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司令员邓华。
1955年3月,杜平将军担任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司令员邓华。在首次军衔任命中,杜平将军被授予中将。
1960年,杜平将军在工作中发现并重点宣传雷锋同志,受到毛主席和中共中央推广,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学习雷锋运动。
1962年8月,杜平将军在雷锋因公牺牲后,组织雷锋事迹展览好话剧《雷锋》创作。
1963年3月,杜平将军任南京军区政治委员,在工作中关心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建设,并且总结推广“军民联防模范连”、“勤俭创业修理连”和郭兴福教学法等典型。
1970年,杜平将军担任江苏省省委书记。
1973年8月,杜平将军当选中共中央第十届中央委员。
1975年,杜平将军出席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77年8月,杜平将军当选中共中央第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
1982年,杜平将军当选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85年,杜平将军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金陵老年大学名誉校长等职务。
1991年,杜平将军出席金日成主席访华招待会,受到金日成首相接见。
1999年3月4日,杜平将军逝世,享年91岁。
引用 4sjs4 2021-1-8 10:32
司马炎禁止图谶
司马炎禁止图谶:司马炎是中国古代皇帝中唯物主义思想水平较高的进步皇帝,没有受到封建迷信落后唯心主义毒害,没有搞封建迷信神话自己,给自己歌功颂德天命化。古代封建迷信中的图谶、占卜、星象、祥瑞、相面等即使在现代都仍存在,更不用说在古代了。在古代最有影响的是图谶,东汉、曹魏的建立都是依靠图谶作为主要宣传手段,即使现在仍有很多人相信推背图等图谶。司马炎是禁止了图谶,这在中国古代历史是重要的进步,图谶在秦朝就有,这些谶言实际就是政治宣传、谣言,用封建迷信的形式包装,是唯心主义的内容,不利于民生,不利于稳定,相信这些图谶迷信往往会误国误民、烦劳天下,对社会发展起到破坏作用。在东汉和曹魏也造成严重的危害,对民族生存发展、对人的思想进步产生严重毒害,士大夫和百姓深受图谶之苦。司马炎禁止迷信对社会思想是巨大解放,对晋朝科学发展也是促进。虽然仍有占卜、相面等迷信仍保留,但已经对百姓影响不大了,因为图谶忌讳很多,让百姓防不胜防,稍有犯忌就会家破人亡,所以司马炎的禁令是大快人心。占卜、相面之类的迷信也被更多用于笼络人心和安抚人心,不再发挥负面影响,在历史上反而有很多佳话。司马炎登基初例行占卜国祚世数得一,实际晋朝一百五十多年,超过五世。如果司马炎和晋臣都相信迷信而及时行乐为一世快乐祸国殃民,那晋朝恐怕连一世都不到即亡。裴楷解释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这是把迷信转化为治国之道,司马炎释怀,众臣皆呼万岁,司马炎以一为统一,领导实现天下统一。在相面上,司徒氏给刘豹相面,说他三世必大昌,让刘豹安心效忠,九十年后子孙昌盛,所以刘豹忠晋。相面在司马炎时代也是起到安抚人心,让匈奴效忠的作用。到刘豹儿子刘渊,不等九十年后就造反,结果称帝一年即亡。匈奴不愿遵循民族团结,不愿遵司徒氏的九十年忠晋的期限,刘渊父子信河瑞和玉玺图谶的迷信,十几年就子孙绝灭。迷信在军事上被李矩用来激励军心,借用神兵助阵,以少胜多战胜匈奴,也发挥了进步作用。匈奴相信“泉海光”的玉玺图谶灭亡,晋朝利用迷信治国强军,晋人把迷信转化为近似现代心理学的科学,而匈奴等迷信是倒退回落后的图谶唯心主义骗局中。司马炎禁止图谶迷信,以唯物主义态度治国是值得尊敬学习。
引用 4sjs4 2021-1-6 07:52
司马光在中共评价:司马光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是中国有世界影响的圣贤,受到古今中外各民族尊敬学习。在中国人民中有崇高威望,受到中共领导人的尊敬学习,评价很高。毛主席在少年就开始学习司马光,深受他爱国爱民思想的影响,对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爱不释手,多次认真阅读。毛主席在新中国刚成立一年,就组织对《资治通鉴》标点刊印,让范文澜和吴晗等负责,顾颉刚等人在很短时间内就完成任务,毛主席对新标点的《资治通鉴》非常满意。毛主席一生十多次通读《资治通鉴》,对司马光思想的辩证法有深刻理解,多次称赞司马光辩证法水平,称赞司马光的进步思想。第一代领导人都是尊敬学习司马光,到邓小平等第二代对司马光仍然是尊敬,邓颖超家乡是司马光的出生地,那也是红四方面军的发祥地之一,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尊敬司马光,在中学教科书中编入司马光的《训俭示康》对教育人民俭朴有重要作用,《司马光砸缸》也是儿童教育的重要课程。仅是在八十年代后期出现一股诋毁丑化司马光的逆流,也正是西方在中国开始和平演变,鼓噪改革在经济建设中心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之上,鼓吹历史虚无主义的环境下发生的,诋毁中国古今英雄和进步人物,造成腐败和伦理下降,甚至在八十年代末发生动乱,被第二代领导集体阻止,避免了中国像苏联那样分裂瓦解。到江泽民任第三代领导人时,对司马光重新尊敬,重视司马光清廉爱民的教育,制止腐败浪费蔓延。江泽民在包括《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的批示中就引用司马光对西北的记载,对恢复西北生态有重要作用,中共对司马光思想和学术都是继续采取尊敬和保护态度。胡锦涛执政时仍是尊敬学习司马光,对司马光相关的文物保护修缮,在全国开展学习司马光著作,重视历史学习的风气重新恢复,有效防止了历史虚无主义蔓延。习近平执政后更加重视司马光思想中德才两者的辩证关系,要求党员干部德才兼备,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防止腐败脱离人民,提倡司马光清廉爱民的思想。在司马光诞辰千年之际,习近平专门到司马光出生地光山视察,多次引用司马光的名言教育全党学习。全国各地都有纪念司马光诞辰千年的活动。司马光思想作为全人类宝贵精神文化,会永远是中共和世界进步力量的思想武器。
引用 4sjs4 2021-1-4 10:34
出兵援朝最佳战机:生活中做人不提倡当机会主义者,但是战争中抓住战机却是非常重要,朝鲜战争是体现战机重要性的典型,也是在现代机械化战争中,把握战机的范例。现在回顾中国出兵援朝,自然要考虑当时出兵的最佳战机,总结当时的历史经验。战争中若自己不把握战机,被对手抓住战机就会兵败,所以寻找战机和把握战机是战争中的要点。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尽管都是侵略反动的军事干涉,但从军事角度看,都是能把握战机,在社会主义阵营中,毛主席和斯大林两位杰出的战略军事家也是对战机有深刻认识的领袖,在朝鲜战争后采取的政策也是都体现了善于把握战机的智慧。毛主席在美国干涉朝鲜、中国内战后,立即决定成立东北边防军,准备调军委战略预备队十三兵团到东北。斯大林也立即支持中国的行动,在七月五日给毛主席的电报中称:集中九个师到东北边境是正确,可以便于入朝参战。可见这时毛主席和斯大林都是有入朝参战的心理准备。七月底,十三兵团到达东北,但是没有按毛主席和斯大林商议的部署在边界便于入朝,三十八军部署到凤城、开原和铁岭,三十九军部署到辽阳、海城,仅四十军部署到丹东中朝边境。斯大林对中国的怀疑应该就是在这时开始了,他对中国没有把军队都部署到边界担心,美军已经开进台湾,中国却没有积极开进朝鲜的准备,当时朝鲜政府也抱怨中国没有派兵,甚至没有代表到人民军,不同于苏联派军事顾问和高级将领到朝鲜,中国派遣大使柴成文到朝鲜,但仍没派军人去,这本身就让人尴尬,美军侵入中国台湾,中国没法海战却不积极去朝鲜应战,斯大林自然不满。事实是毛主席虽然和斯大林同样是积极要参战,但是国内多数都厌战,不同意出兵,他正积极说服大家参战,积极的仅彭德怀,稍微积极的是林彪和周恩来。中国显然是消极入朝,已经到八月,那是出兵援朝的最佳时机,因为朝鲜人民军收复九成领土,苏联重回联大要求停战,但美军拒绝,准备仁川登陆,中国出兵是能轻易帮助朝鲜阻止美军登陆,即使像林彪说的出而不战,也能在三七线布防,守住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也能吓阻美军扩大战争,不敢在仁川登陆。斯大林在七月十三日给毛主席发电,表示中共出兵将派一个师空军掩护,并且帮助中国培训装备空军,也是在这不久,毛主席给东北发电命令十三兵团准备在八月参战。但同时中国和社会主义国家中对参战仍有不同声音,捷克斯洛伐克的哥特瓦尔德等就批评斯大林不派代表团去联合国,斯大林对此专门发电解释,可见斯大林也不是搞老子党,没对兄弟党压制。他解释在中苏和社会主义阵营在联合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在中国还没有获得联合国合法地位的情况下,在联合国是没法阻止美国利用联合国旗号组建仆从国军干涉朝鲜,只能不出席表示没有中苏参加的联大决议非法,组建的仆从国军非法,当时不参会是正确的。斯大林耐心地解释同时,也表示美军不是中国军队的敌手,是仅有的能预见未来战争的杰出领袖,这是斯大林在八月的态度。与此同时,毛主席也仍在积极说服大家参战,但可惜当时没有接受毛主席要在八月出兵的意见,中国出兵援朝被拖延。虽然仅仅拖延一月,结果在九月就发生了仁川登陆,美军倒是抓住了中国未出兵这短暂的拖延,抢先抓住战机,导致朝鲜战局逆转。斯大林和金日成在十月初给毛主席发电,斯大林希望中国“应即刻向三八线开进,哪怕五六个师也好”,从而掩护北撤的人民军,“中国部队可以志愿者身份出现”,这时中国若出兵美军可能会停止在三八线一带,但仍然没有及时出兵,到十月十五日中国军队才大规模跨过鸭绿江,这时美军已经凭借其机械化快速北上攻占平壤,甚至抢先攻占中国军队入朝后的预设阵地,到达清川江一线,中国志愿军入朝时机显然是在不利的条件下,别无选择地加入这场战争的,决定中国不得不参战的是美国已经宣称鸭绿江不是中朝的天然界限,也就是说中国不跨越鸭绿江进入朝鲜,美军也准备跨越鸭绿江进入中国了,在这样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中国军队最终跨过鸭绿江向美军反击了。中国军队出兵援朝不仅有美国的威逼,也有斯大林的压力,中国不出兵让斯大林怀疑中国软弱怯战,不敢维护自身主权,不想收复台湾和联合国席位,是铁托类型的不可靠盟友,一度表示不派空军了,这也是威胁不派空军到华东保卫中国领空,想从中国撤出空军,那中国华东就在台湾敌机威胁下,在美苏的压力下,在毛主席的艰苦说服下,中国志愿军最终是跨过鸭绿江。
引用 4sjs4 2021-1-2 14:06
司马炽在反分裂中的影响:司马炽是中国首位牺牲在民族战争中的皇帝,他的反分裂历史功绩受到人民和爱国者的尊敬。异族入侵中原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不是从晋朝开始,也不是在晋朝终结,即使到现代都仍有。司马炽继位时307年晋朝的反分裂形势总体是稳定的,司马衷时代开疆后疆域辽阔,分裂者控制的地盘和历朝分裂割据相比是极小的,僭越称帝的仅有氐族,匈奴还没有僭越称帝,没敢和中央平起平坐。司马炎时代制定的防止分裂的政策对匈奴是成功的,匈奴是最早侵入内地在离洛阳三天的地区半割据,但是到司马衷去世仍没称帝僭越,体现晋朝对匈奴的控制是比较成功的,匈奴叛乱和氐族叛乱同样都是因为灾害造成的,并州的饥荒造成司马炎时内迁防范匈奴的屠各、羯族等逃散、叛离,氐族在蜀中叛乱同样是因为灾害造成,被强迁的氐人饥馑造反。司马炽继位后世界气候灾害的情况是加重的,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形成就是在四世纪初期开始,晋朝的统治者要是残暴害民是会很快被推翻,导致华夏灭绝的,因为匈奴在民族战争中推行种族灭绝政策,哪怕晋朝统治者是平庸的,民族都是危险的,幸好司马炽在这样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灾害危机中采取的应对政策是正确的,也能保护百姓维护统一,是位英明杰出的君主,用晋臣傅宣的评价是:“又到了晋武帝时代了”,荀崧评价司马炽是“天资清劭,少著英猷”,是守业的贤君,他在反分裂中的影响巨大,为民族生存做出重要贡献。司马炽在反分裂中首先任用了大量杰出将领抗击异族,后来在反分裂战争中发挥重要影响的李矩、刘琨、王浚、张光、祁弘、丁绍、苟晞、李恽、薄盛、王逊等都是在司马炽继位后受到重用,在朝廷执政中,司马炽任命了侍中华混、许遐、程延、司徒中书监温羡、司徒傅祗、太尉刘寔、尚书令高光、荀藩、中书令缪播、和郁、李絙等,多数都是正直有才能的贤臣,司马炽任用贤臣稳定了晋朝内部,增强了反分裂的能力。晋军在战场上胜多败少,匈奴和氐族分裂力量长期被压制在两三个郡的狭小地区。司马炽坚守在洛阳离匈奴很近的地方,始终战斗在最前线,即使旱灾让黄河长江都干涸,匈奴可以在没有黄河天险阻挡时攻洛阳,司马炽仍然没有退缩迁徙,表现了勇敢坚强的意志,鼓舞的晋朝军民的精神,没有让匈奴达到淮河长江流域。司马炽在反分裂中采取的第二项重要政策是增强民族团结,当时闹分裂的只是匈奴和氐族部分贵族,各民族多数人民都忠于晋朝,司马炽册封鲜卑猗卢为代公,把草原大单于府改为代公府,设立代部校尉应该也是司马炽决定的,这是华夏中央政府在草原首次设立中原式的行政机构,不仅增强了民族团结,也推动了草原中原化,猗卢派侄儿郁律支援刘琨大破匈奴,刘渊称帝一年即亡,匈奴内乱,放弃灭绝华夏的政策。在抗击氐族分裂的战场上,席薳帅梁益军击杀氐族两个太尉和司徒、司空、大将军、尚书令等众多统帅,氐族也被迫退缩在狭小地域,后来也表示拥护晋朝正朔。司马炽执行民族团结和打击分裂的政策,氐族杨氏、苻双等都忠于晋朝,孤立了分裂者。司马炽民族政策的成功也极大促进了民族团结,最大限度减少了分裂蔓延。司马炽在反分裂中执行的第三个进步政策是建立巩固的后方,中原因为旱灾已经不适合农耕民族生存,黄河长江都干涸了,少量的水源仅满足草场生长,几乎仅能让游牧民族生存,只有组织中原华夏人民南迁,晋人不是被匈奴异族武力打败逃亡到江南,看看现代客家人好勇斗狠的强悍,还保留晋人善战的风俗,显然不是不能打才南迁,而是因为干旱没法农耕而南迁。晋朝人口被异族杀戮的不多,很多都南迁到江南,有效促进江南发展。司马炽还派遣司马睿到江南领导,把江南建成稳固的后方,配合支援北方和中原的反分裂战争。司马炽坚守洛阳,掩护了晋人南迁,对民族生存有重要贡献。司马炽在反分裂中第四项政策是修建黄河以南的两道防御体系,作为阻挡异族南侵的保障,第一道防线以洛阳为核心,从弘农垣延到新安魏浚为左翼,傅祗守河阴为洛阳北部屏障,往东依次是荥阳李矩、郭诵、司马尚,河内王申始、向冰,兖青的李恽、薄盛、苟晞等,第二线是荀崧守襄城,司马略(后周访)、段文鸯、石览等守襄阳,荀组、荀藩等守开封,这两道防御体系在未来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晋军长期守卫江淮的屏障。在加上和北方刘琨、温峤、丁绍、王浚、祁宏、孙纬、猗卢、段勿尘、段匹磾、邵续、慕容廆等将领合作,掌握了反分裂战争的主动权,司马炽时代守住了晋朝九成以上领土。
引用 4sjs4 2020-12-31 03:43
晋军战术水平:司马昭是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被习凿齿评价是天下谁能敌的统帅,他不仅继承父亲司马懿的军事才能,而且有自己的创新,对晋朝军事技术和战术发展起到长久的影响,是晋朝众多在战术上有成就的军事家中最有影响的军事统帅。司马昭和羊祜的德战、杜预的计战、王濬的水战、马隆的车战、唐彬的烽火台、李矩的心理战、祖逖和刘琨的分化战、陶侃的谋战、周访的步战、毛穆之和毛璩的追击战、谢玄的阻击战、王镇恶的隐蔽战等众多军事家的战术体现了晋人军事战斗力,也促成晋军的战术水平在当时是世界先进地位。晋军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的战术水平是当时社会生产军事装备决定的,唯物主义者不会凭空把军队战术想象成天兵天将用法术,用毛主席话讲是“有什么条件打什么仗”,司马昭是善于把现有的装备进行组合,发明新的先进战术用于作战的军事家。司马昭发明的战术用现代军事术语概念就是多兵种合成和远程火力,把已经发明的投石车和火箭等组合起来作战,而且用栅栏和堑壕保护起来作为发射阵地,对冲锋进攻的敌军进行远程火力攻击,能达到将敌军攻城器具击破,形成“弩矢及石雨下”的攻击效果,曾在战斗中将敌人打得“死伤蔽地、血流盈堑”。发石车要达到石头像雨点般下落,应该是用了当时马钧发明的能连发数十投石的连发车,所以会在古代产生像现代喀秋莎火箭炮那样的密集覆盖性杀伤,形成司马昭特有的战术威力。司马昭在战斗中能达到弩矢雨下的火箭攻击效果,很自然让人想到马钧的另一项重要军事发明,马钧把连弩进行了改装,发射箭矢是连弩的五倍,这些先进的军事装备在当时古代世界上都是最高水平,司马昭用这些最先进的装备制定的战术自然也是威力巨大,尤其是将几个最先进的军事装备发明组合运用的战术,自然可以用劣势的兵力战胜敌军的优势兵力。司马昭使用远程火力攻击的战术原则影响深远,在后来晋军北伐对抗骑兵时也有体现,司马德文担任大司马帅军北伐时,制订的对抗骑兵的却月阵也是非常著名,司马德文曾专门研究射马,应该不是误解的在游戏,而是在专门研究对抗骑兵,晋军在这次北伐后就再也没有那次却月阵同样对骑兵取得巨大胜利。却月阵的战术是用车屋形成月型防线,在车屋后方布置远程的矛弩,阻挡骑兵前进让敌军聚集后,用远程矛弩向聚集的骑兵攻击,杀伤力惊人的矛弩会造成敌军严重伤亡,用少量兵力就能打败大批敌军骑兵。晋军使用郝昭的火箭应该算是世界早期的火器,开始摆脱冷兵器战术,火箭是司马昭升级为重要军事装备使用,王濬在水战中也引进火器,他是在船头绑上长十丈宽数十围的巨木,灌上麻油点燃,形成一个又长又大的火炬,可以冲击烧毁敌船,也能烧毁江中的障碍物,晋军就是用这种火船烧毁敌军在江中布置的铁索障碍物,晋军的战船能乘坐两千人已经很巨大,又装备这种火油火炬,在古代水战中几乎是没法阻挡,晋军在战争中已经有很多的火攻战术,这是在古代非常先进的战术。晋军的战术水平不同于前朝普遍的冷兵器战术,因为有马镫、马戟、车屋、磁石阵等先进装备的发明,也可以体现晋军在战术上区别于其他时期战术。马隆帅三千精兵要攻打凉州数万的鲜卑骑兵,这在古代通常农耕民族无法抵抗游牧民族骑兵的情况下,几乎是难以取胜的,但是马隆巧妙的利用磁石阵和车屋、强弩的战术组合,不仅能抵抗住数万骑兵的进攻,而且还能最终取得收复凉州的胜利。马隆利用车屋让士兵藏在车屋中一面向凉州前进,一面向外面追击攻击的敌军射箭,不仅打退敌军攻击,还杀伤大量敌军,拖着敌军行动造成敌军在追击中严重疲劳。马隆让士兵用磁石布置防御阵地,这时已经精疲力竭的敌军穿的铁铠被磁石吸住没法行动,只能任由穿着皮甲的晋军砍杀,晋军犀甲不会被磁石吸住,能行动自如,所以让敌军以为遇到神兵,斗志全无,晋军用少量兵力和轻微代价就取得凉州战役的胜利,马隆制订的战术在现代评价也是非常精妙的。因为马镫的发明让晋军骑兵战术能更加灵活,骑射的能力大大增强,能保障成千上万的重装铠马骑兵的运用,王瑚发明的马戟战术是骑兵战术中先进的,晋朝是世界最早发明马镫的,对世界骑兵战术发展有重要贡献。司马懿发明的守城棒和转兵洞,司马炎领导生产的司马刀等装备的应用也推动了晋军近战战术的发展。晋军的战术水平在世界同时期是先进的,晋朝能开疆到欧洲是正常合理的,晋军装备组合应用的战术特点也类似现代的多兵种合成作战。
引用 4sjs4 2020-12-24 10:03
毛主席和司马迁:毛主席重视研究中国历史,非常喜欢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学习历史,对史学两司马中的司马迁也非常尊敬,不仅阅读《史记》,而且对司马迁的思想非常了解。毛主席在著名的老三篇中的《为人民服务》里就引用司马迁的思想,借用司马迁的话教育群众,为革命理想和事业不怕牺牲、任劳任怨。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格言就被用来比喻为革命牺牲重于泰山,为法西斯卖命轻于鸿毛。毛主席在纪念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发表的《为人民服务》也体现了他对司马迁思想的尊敬学习和继承。在延安会见师哲时,毛主席也提到司马迁和师哲是同乡,笑着引用《史记》中的话,“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你和司马迁是同乡啊”,韩城的芝川镇是八路军东渡黄河走上民族解放战场的地方,也是司马迁的故乡,有司马迁祠。司马迁是中国有世界影响力的圣贤,受到古今中外人民的尊敬学习,韩城的中华儿女也有很多成为那时民族解放的英勇战士和积极分子。师哲原名师习德,曾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社会部一室(情报)主任、保卫局局长等职务,长期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一次毛主席和蔡畅去十里铺参观考察,他在一所小学参观后,出来对师哲说让他快到小学来,毛主席说:“快来,你的乡亲,司马迁的弟子在这里,你来认识一下,”原来毛主席和小学教师谈话唠家常时,知道教师是韩城西南原上的人,就急忙把师哲叫来相认。教师告诉毛主席他是鲁迅师范毕业的,鲁迅师范一半以上是韩城人,也被人称为韩城师范,确实是继承了司马迁故乡是文化圣地的传统。司马君即是杜鹏程,他和师哲同样是司马迁家乡韩城人,用司马君为化名也是为了纪念司马迁,杜鹏程写了描写第一野战军战斗的著名报告文学《保卫延安》,是中国最有影响的革命报告文学之一,歌颂了毛主席、周总理、任弼时、彭德怀、习仲勋、王震等在陕北战斗的经历。毛主席和司马迁都是对劳动人民和英雄人物有着深厚感情的杰出人物,都是对中华文化有着深厚造诣的伟大人物,都是对中国进步作出杰出贡献的时代巨人,都值得中国人永远尊敬学习。
引用 4sjs4 2020-12-14 05:24
司马衷时代民族关系:司马炎草原救灾笼络了草原民族,也增强了各民族对晋朝中央的拥护,民族关系得到缓和。司马衷是执行外迁政策,与父亲让忠晋的民族内附相比,更有开疆性,把大量晋人外迁到草原和拓跋部共同生产守边,增强草原民族忠诚,拓跋部不仅树碑效忠司马衷,而且和晋军共同远征开疆到欧洲,使晋朝达到鼎盛时期,这是巨大历史功绩。司马衷还奖励慕容廆救灾,赏赐礼服,让慕容氏长期效忠晋朝。司马衷对鲜卑的民族政策是进步的,与鲜卑族关系密切。司马衷和羌族的关系也友好,关中的羌族在司马衷时代没有大叛乱,对晋朝忠诚,直到后来中原战乱,仍有四角羌薄氏和羌族大氏拥护晋朝,为晋军运送粮食,到后来姚弋仲仍要求子孙忠于晋朝,都表明羌族对晋朝以忠诚为主。司马衷对氐族的政策总体是进步的,但是历史发展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氐族地区虽然没有民族压迫,但是有灾害造成的战乱,司马衷能优待被俘的齐万年,成功化解关中氐族的灾害叛乱,民族政策是成功了。关中氐族以后长期忠于晋朝,甚至支持司马邺和司马保守卫关中。司马衷对避灾迁到益州的氐族李特兄弟都任命官职,成功笼络他们,以致李雄都说自己父祖是晋臣,益州的氐族割据是灾害和地方矛盾造成,不是司马衷政策造成,司马衷和氐族的关系是友好的。羯族是司马炎时内附安置到并州监视匈奴的,司马衷没有压迫羯族,羯族也没有叛乱,同样是灾害造成动荡,司马炎安置监视匈奴的羯族大量因灾害流浪,石勒开始贩卖这些饥民,后来自己也被司马腾卖去冀州,这些羯族被卖去冀州,虽然造成监视匈奴的羯族减少,但也减小了灾害造成动乱的危险,尤其是把石勒卖到冀州加入成都王的队伍,和汲桑、郝昌等晋军长期活动,多少增添了他的忠晋意识,比长期和匈奴叛乱强。司马衷对羯族分裂没有责任,对羯族忠晋有影响。司马衷对匈奴和父亲同样是限制防范态度,因为匈奴人口最多,离洛阳最近,不得不防,但仅限于对匈奴贵族,没有歧视压迫匈奴百姓,司马衷曾把匈奴刘渊解除职务进行了限制,对匈奴贵族的分裂意识和威胁是防范了。司马衷时代的民族关系总体是进步有效的,没有让异族分裂叛乱大爆发,在灾害的恶劣情况下仍有效遏制分裂蔓延。
引用 4sjs4 2020-12-12 08:58
斯大林打击法西斯:斯大林领导的苏联是世界首个社会主义国家,被资本主义国家包围,在艰苦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时刻遭到列强敌对国家的侵扰和威胁,几乎是在多条战线作战,面对复杂的斗争形势。进入三十年代法西斯力量增强,日本法西斯攻占中国东北,不断侵扰苏联,意大利法西斯也执政开始侵略战争,尤其是希特勒建立德国法西斯政权后,苏联不仅要应对过去最积极反苏的英美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连德意日新兴的法西斯政权都积极进行反苏,三国甚至订立反共条约,公开把反苏反共写入条约中,不断对苏联进行侵扰威胁,若是像苏联后来的修正主义领导人,恐怕早就让苏联亡了。斯大林用他钢铁般的意志和力量领导苏联在落后农业国基础上,仅用十年左右就建成发达的工业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也为能挡住法西斯侵略奠定了基础。斯大林在建设苏联同时,没有放弃任何打击反苏反共的法西斯,斯大林对敌人的冷酷是值得尊敬的,对敌人就要像冬天的严寒,只要法西斯不放弃敌对言行,他就要冷酷打击,因为他生活在危险战乱时代,就像丘吉尔说的冷酷时代,斯大林不去打击法西斯就不可能在当时生存下去,必然会被法西斯灭亡,他对这种前景是有深刻认识的,其他各国包括法西斯国也同样认识到了。就在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的时候,斯大林就决定要援助中国了,尽管民国政府当时也有反共反苏的言行,但面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需要支援中共和人民,斯大林仍然派斯穆什科维奇、罗科吉昂诺夫、库里申科等很多空军志愿军到中国参加反法西斯战斗,有力地配合中国人民把日本法西斯困在中国,难以向他国进攻,只要有机会就打击削弱日本法西斯力量,让法西斯无力入侵苏联。在西班牙法西斯叛乱时,斯大林也派遣大量人员配合国际纵队抗击法西斯。斯穆什科维奇、马利诺夫斯基、梅列茨科夫、沃罗诺夫、罗季姆采夫等很多高级将领到西班牙担任顾问,并且援助了大量军事物资,在西班牙直接和西班牙法西斯叛军和德意两国的法西斯正规军作战,虽然没能阻挡法西斯在西班牙执政,但是沉重打击了德意和西班牙的法西斯力量,造成西班牙法西斯政府无力参加二战,只能保持中立,让意大利的法西斯也遭受严重消耗,墨索里尼的军队在西班牙伤亡很多,以至于在1939年希特勒向他表示要发动二战时,墨索里尼叹息表示在1942年以前意大利无力进行战争。斯大林对法西斯的坚决斗争和及时有效打击,对二战结果产生重要影响。斯大林在1939年对亲法西斯的波兰和芬兰进攻也是合理的,是打击法西斯的正义行动,波兰反动政府直接和德国法西斯瓜分捷克斯洛伐克,阻挠英法苏建立反法西斯同盟,其内部的法西斯力量甚至幻想和德国法西斯共同侵略苏联,斯大林仅是在波兰反动政府被德国打垮前收复过去被波兰占领的苏俄领土而已。苏联对芬兰的亲法西斯政府打击也是合理的,当时芬兰领袖是法西斯分子,其在列宁格勒不远建立的防线就是德国法西斯帮助建立,组建了四十万的亲法西斯军队,斯大林怎么可能让列宁格勒边上有这样的法西斯政府存在,开始仅是要求用几倍的领土换取维堡和拉多加湖,想改善苏芬关系和列宁格勒安全,结果都遭到芬兰法西斯拒绝,还遭到敌对侵扰,斯大林的反击是及时合理的。苏联开始动用六十万军队作战,但遇阻推进困难,因为芬兰法西斯军队有四十万,人数相差不多,直到苏联增强了空军轰炸和炮兵、装甲兵力量才打垮了芬兰法西斯,对苏联相对友好的中立派芬兰政府组成后,巴锡基维和苏联谈判停战,苏联才没像同时期德国吞并挪威和丹麦那样也吞并芬兰,可是停战后芬兰就把中立政府废黜,后来仍旧加入法西斯阵营参加对苏战争,德芬若在列宁格勒十几公里外防线向列宁格勒进攻,苏联就没法利用德芬修的防线阻击法西斯,没法守住列宁格勒。斯大林对芬兰的态度应该是过分宽容了,有了这个教训,斯大林对波罗的海三国是直接占领,把疆域西扩,改缓冲区为防御区。斯大林经过这么多次打击法西斯的行动,才换取一年多时间备战,才把苏联的战略防御区扩展了数百里,扩军到四百万,要是没有这些打击法西斯的行动,苏联是不可能在后来顶住法西斯的进攻,德国为首的法西斯阵营在侵略苏联时动用的兵力是八百万,超过苏联两倍,要是斯大林不沉重打击削弱法西斯,那德国和意大利等法西斯会轻而易举地动员一千万兵力入侵,西班牙和日本法西斯都不会再中立了。斯大林对法西斯的及时打击是正确的,体现了杰出的战略远见和智慧。
引用 4sjs4 2020-12-6 16:28
元世祖继位:成吉思汗时代经略中原的是木华黎和史天倪兄弟,窝阔台联合宋朝攻灭金国后,又派儿子阔出和搠只哈撒尔的儿子忽秃忽去攻打吐蕃和宋朝,阔出征服了吐蕃后窝阔台派儿子阔端镇守西夏和吐蕃,阔出因为善战勇武和功勋被立为嗣君,拖雷的儿子忽必烈也被派往中原辅助阔出,两人成为密友。忽必烈和东部众王建立联系也是在这时期,并且和木华黎家族和史氏家族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忽必烈辅佐大汗嗣君为自己建立了声望和人脉,成为未来重要的实力派人物。阔出和窝阔台先后去世,幼汗史烈门在女主摄政四年后被贵由夺取汗位,但贵由统治三年病故,史烈门继任三年后,忽必烈的母亲梭忽帖尼联合拔都拥立蒙哥继位,忽必烈成为中原地区实际领导者,这时期他接受中原华夏民族思想文化,也得到中原各派军事集团的拥护,成为中原各民族的领袖。蒙哥南征途中亡故,再次发生了争夺汗位的斗争,阿里不哥在和林首先称汗,忽必烈在1260年夏在开平也称汗,双方逐渐兵戎相见。最初阿里不哥的得到的宗室支持更多,西部众王几乎都支持他,不仅别儿哥等支持他,连旭烈兀都派妻子儿子去支持他,但旭烈兀自己没去,仍旁观。忽必烈主要得到中原的木华黎家族和史氏家族两大军事集团支持,而且搠只哈撒尔和东部众王也支持他,忽必烈还得到四杰中赤老温儿子宿敦的支持,但是在这次汗位争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中原的华夏民族军事集团。这要从蒙哥任命史格担任谦州节度使的作用分析,史格字晋明,是史天泽的儿子,帅军镇守的谦州是控制乞儿吉思和森林民族的重要战略要地,而且是连接别儿哥和阿里不哥的咽喉,根据史集的记载,阿里不哥没有亲自去帅主力攻打忽必烈,而是帅军前往乞儿吉思和谦州地区,毫无疑问是准备消灭史格帅领的部队,打通和别儿哥的联系,但是没有成功,史格在蒙哥去世后据守谦州五年,对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产生重要影响。由于阿里不哥没能攻克谦州打通和别儿哥的联系,术赤系不久就放弃了支持阿里不哥,别儿哥转而保持中立劝和解。忽必烈也利用阿里不哥去谦州兵力分散,打败了阿里不哥的大将,向和林进攻。旭烈兀的儿子主木忽等部队被忽必烈军队打败后,旭烈兀也转向支持忽必烈了。战争的局面在逐渐向有利于忽必烈的形势发展,察合台系的阿鲁忽也从支持阿里不哥变成中立。旭烈兀和阿鲁忽还攻打支持阿里不哥的海都等,迫使海都也放弃支持阿里不哥,导致阿里不哥转而攻打阿鲁忽,阿里不哥的力量越来越小兵败困窘。1264年7月阿里不哥向忽必烈请降,忽必烈让朵儿边部孛罗丞相等审理阿里不哥,最终赦免了他。忽必烈胜利后,对西部众王的管理也在加强,远远超过以前大汗,他派遣撒尔塔黑前往西部众王的领地清查账簿民册。在忽必烈统治的前期仍可看做是领导各蒙古汗国,孛罗丞相被称为世界领导者到各汗国,收拉施特为学生,写成著名的历史著作《史集》,成为研究蒙古史的重要文献。忽必烈的胜利标志蒙古本部大部分领土的重新统一,因为他是主要依靠中原人获胜,也标志忽必烈集团中华夏人开始起主导作用,蒙古族主体部族最终接受了中原文化。成吉思汗和窝阔台虽然按中原继承制由大汗立嗣君,但是旧的库力台会议保留,仍常起倒退作用,动摇蒙古汗位,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总体没有在蒙古汗国完成。忽必烈获胜后,标志先进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在蒙古汗国取得最终胜利,蒙古汗国也逐渐向中原王朝制度发展,忽必烈在七年后的1271年用元朝正式取代蒙古国号,大汗改称皇帝。忽必烈胜利后,西部的各汗国多数都继续承认忽必烈是蒙古各部的最高统治者,虽然没有召开库力台大会,仍然向元朝纳贡称藩,实际也标志库力台制度终结,元朝以后历任皇帝都是按中原继承制度确立,按成吉思汗和窝阔台的大汗定嗣君的制度完成。蒙古的这场内战最终以进步的忽必烈集团获胜告终,把贵由、蒙哥时代陷于分裂停顿的统一发展进程重新启动,表面看忽必烈的胜利有偶然因素,例如蒙哥猜忌中原军事集团,把史天泽的儿子史格等中原部队调到谦州,削弱分散中原人的军事力量,却意外成为阻断阿里不哥和别儿哥的主力,但是中原地区当时仍然是经济和文化都是发达地区,甚至和林的粮食都需要中原接济,忽必烈集团封锁中断草原粮食补给后,和林和草原地区就发生饥荒,中原军事集团也成为打败阿里不哥的主力,史天泽就担任忽必烈军队的左翼统帅,为重新统一蒙古本部做出重要贡献,忽必烈集团战胜阿里不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引用 4sjs4 2020-12-6 16:28
司马邺的历史功绩:司马邺从洛阳突围时是秦王,在贾疋和阎鼎等拥立下收复关中,在长安以太子身份监国,在晋怀帝遇害后即位,就是晋愍帝。司马邺在位四年同样对国家民族有重要贡献,继续为反分裂艰苦作战,当时国家情况非常危机,在他的努力下得到扭转。他当太子时由贾疋对外作战、阎鼎总百揆主政,王浚和苟晞开始都自立太子,形成三太子分立局面,突围的两位宰相中书令李絙到了王浚那,尚书令和郁到了苟晞那,王浚罢李絙改任河南尹,苟晞罢和郁自领尚书令,很快失去人心,仅有秦王司马邺担任太子逐渐获得多数晋人拥护。司马邺在贾疋遇害、麴允赶走阎鼎后用麴允出征的谋略自己控制了朝政,先后任命司马睿和司马保任丞相,王浚任大司马、张轨为太尉、梁芬为司徒,荀组任司空、刘琨任大将军建立起自己的执政体系,巩固了政权。司马邺制定了三路收复中原的计划,并且册封代公猗卢为代王,猗卢也表示要配合刘琨攻平阳,形势向恢复统一的局面发展。司马邺三路收复中原的计划对后世影响很大,但是因为猗卢遇害、张轨病逝等原因而未能执行。司马邺的百官仅司徒梁芬和侍中梁濬、宋哲,尚书仆射麴允、索琳等少数执政在朝中,其他重臣多数外镇,在战乱中消息不畅,他派刘蜀和苏马到江南传旨把建邺改为建康,任命司马睿都督中外军事,又任命司马保相国,让张寔继任凉州刺史,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坚守长安,继续发挥着原来晋怀帝守洛阳时的作用,牵制叛军南下,掩护中原人南迁和巩固江南。北方旱灾加重时,连刘聪平阳都饿死一半多的人,逃亡近半,长安几乎没有人烟了,司马邺依然坚守长安,仅北地的羌族大军须给晋军送粮。若没有司马邺牵制叛军滞留饿死过半严重削弱叛军,未来的战局晋军会更困难。晋愍帝还遣使到辽东封慕容廆两郡国公,这是中国最早的国公爵位册封。司马邺对拓跋氏和慕容氏的册封对晋朝未来具有重要意义,他册封张轨太尉和重用张寔也让凉州张氏长期奉司马邺年号建兴,对司马邺效忠。司马邺在中原汉人中声望很高,他要用自己换百官百姓生命,群臣都哭着拉着他的手不让他走,百姓见他被俘都落泪,各地起兵抵抗叛军都用他的名义,赵固和郭默攻打到绛县也表示要擒拿刘粲赎回司马邺。为了避讳他的名字改的建康在中国历史中南北朝、唐宋元都在使用,清朝用晋武帝设立的江宁,邺城改为临漳直到现代仍在使用。司马邺就是中国古代的民族英雄,是反分裂死于社稷的君主。司马邺临终派史淑、王冲去册封张寔让他拥戴司马睿继位更体现他以社稷为重的责任心,确保晋朝中兴。
引用 4sjs4 2020-12-5 14:05
史烈门时代蒙古:史烈门是蒙古汗国的第三任大汗,首次担任大汗任期四年,第二次任期二年,因为年幼,虽然总共担任了六年大汗,但是都是女主摄政。在蒙哥担任大汗后,宣称以史烈门为嗣君和继承人,所以在蒙哥统治时期,史烈门仍有极高的地位,所以从1242年到他遇害的1258年的十六年中,史烈门是蒙古汗国最重要的领袖之一。窝阔台继任大汗后,亲自联合拖雷和宋朝攻灭金国,他的力量在蒙古各部中是弱势,直系力量不足,不仅比不上继承成吉思汗十多万军队的拖雷,连术赤和察合台、东部宗室的力量都要强于窝阔台,能团结住蒙古汗国是困难的,1235年他让儿子贵由和拔都、蒙哥等攻打欧洲,让阔出、阔瑞等和忽必烈攻打亚洲,阔瑞镇守西夏,阔出和忽必烈攻打宋朝,史烈门就是阔出的儿子。窝阔台要立史烈门为大汗嗣君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贵由和拔都在西征时矛盾没法联合术赤系力量,阔端兵力三千户都是从拖雷部调入的速勒都思人,控制西夏和青藏地区辽阔,力量弱分散不会得到广泛支持,只有阔出是最合适嗣君人选,而且和忽必烈及中原人关系密切。可惜阔出去世,他的儿子史烈门也顺理成章继任嗣君,但史烈门成为嗣君时不到十岁,1242年在窝阔台去世后继任大汗,蒙古军中止西征返回参加窝阔台葬礼同时就召开忽里勒台拥立史烈门继位了,不可能像后世误解的空悬汗位近四年。史烈门虽然继任大汗,但是实权掌握在乃马真后的手中,十来岁的史烈门自己的力量仅有父亲阔出旧部,窝阔台的亲信虽然遵从遗诏拥护他当大汗,但因年幼,具体政务都是乃马真摄政,因为宗室都立誓遵从窝阔台,所以史烈门时代仅有争位的没有独立分裂的,尽管乃马真乱政让各方反感,史烈门首次四年大汗任期的蒙古汗国仍是统一的。1246年贵由继任大汗,开始引发蒙古汗国的内部分裂,窝阔台不立贵由就是因为他和术赤系矛盾,术赤系统治的东欧是东正教区,史烈门家庭有聂思脱里教影响,史烈门是所罗门的音译,窝阔台立史烈门是为了联合术赤系东正教地区,化解贵由造成的双方矛盾,在贵由取代史烈门后,蒙古汗国分裂,拔都开始独立,被尊为撒因汗,建立起自己的汗国,贵由亲帅大军西征拔都,梭忽帖尼给拔都示警,贵由在位三年病死。窝阔台系这时才理解元太宗立史烈门的意图,1248年3月重新拥立史烈门为大汗,开始了他第二次任期,意图缓和同术赤系的矛盾,这时的史烈门约十二三岁,虽然长大,但仍由海迷失摄政,史烈门第二任期三年中,各地宗室在贵由时造成的分裂局面没有弥合,拔都是不会让对手贵由妻子摄政,暗中要拥立拖雷系,拔都以蒙哥是窝阔台养子,也不违反大汗是窝阔台子孙为托词,联合拖雷妻梭忽帖尼,在1251年6月拥立蒙哥为大汗,这时的蒙古汗国已经是分裂加剧了。窝阔台系力量弱,加上蒙哥也宣称以史烈门为嗣君和继承人,只能暂时妥协容忍蒙哥继任大汗,蒙古大汗位转到拖雷系和窝阔台系并存的时期。史烈门担任大汗的六年多时间里,总体上是能维护蒙古汗国的内部团结,这是窝阔台政治远见的结果,史烈门的宗教背景和出身背景都有利于团结蒙古汗国,若单纯是史烈门执政或许术赤系和拖雷系也能拥护他,但是因为他年幼女主摄政,这和窝阔台希望史烈门团结宗室仍有差距,当时拔都和梭忽帖尼更主要是废止海迷失危害宗室和维护蒙古汗国利益,而不是要废史烈门,所以仍然以史烈门为嗣君。史烈门的父亲和忽必烈关系密切,封地也在中原,所以史烈门一度被忽必烈请去到中原和忽必烈共同镇守中原,史烈门和梭忽帖尼都是聂思脱里教徒,梭忽帖尼去世后,史烈门失去重要保护,被蒙哥猜忌。随着史烈门和忽必烈关系密切,而且年龄逐渐成长,蒙哥对他们的猜忌也逐渐增加,旭烈兀去西征巴格达被派往远方,忽必烈是蒙哥的亲弟弟仅遭到打击削弱,史烈门就没有那么幸运,在1258年蒙哥征南宋时,南下到达史烈门所在的阔出领地,召见并杀害史烈门,这时的史烈门大约是二十多岁,葬在凤翔。史烈门遇害后不久,蒙哥也在攻打南宋途中亡故,争夺汗位的斗争进一步加剧,甚至在拖雷系中都引发战争,窝阔台系海都也分裂了。史烈门遇害也让蒙古内部的聂思脱里教派力量进一步削弱,整个蒙古汗国的基督教力量影响几乎微乎其微了。窝阔台预想的笼络基督教势力,让史烈门结好东欧东正教地区联合术赤系的谋划也没能实现。史烈门是被忽视的在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蒙古大汗,他的儿子后裔在忽必烈和元朝仍是宗王地位。
引用 4sjs4 2020-12-2 11:43
晋朝反分裂原因:中国古代分裂的形式包括异族或汉族贵族割据分裂;灾荒造成动乱分裂;人民反暴政分裂;外敌干涉分裂等,第一种情况常常在改朝换代未能大一统前出现,或者统一后未能恢复旧疆,贵族分裂旧疆继续分裂的。统治阶级因为缺乏统一意志或贪图安逸的,往往没有开疆拓土的积极性,甚至没有收复旧疆的愿望,就会让分裂长期存在,让边疆长期是割据分裂状态,只要分裂割据不攻打自己,就坐视分裂长期延续下去。晋朝是恢复旧疆后又能开疆的朝代,反分裂也是积极的朝代,所以晋朝出现的割据虽然多,但是往往时间不长就平定了分裂。晋朝出现分裂的原因主要是异族势力强后分裂割据,也有灾荒造成动乱的分裂,这两种分裂原因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古今研究分裂原因的很多,却往往很少研究反分裂原因的,仅仅用势不两立或国无二主的简单评语来形容。正是因为中国古代不重视研究反分裂的原因,不重视统一意志的培养,在中国形成对反分裂的漠视和无视,这也是封建末期形成闭关锁国和封闭落后的重要根源。晋朝反分裂最积极的原因首先是最高统治阶级统一意志强烈,从司马懿要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到儿孙完成统一,不同于有的朝代仅为改朝换代建立政权,晋朝的士族对统一的历史使命强烈,习凿齿更是把统一作为千载盛功,所以对分裂割据坚决要统一。其次是晋朝敌对异族危害严重,只有消灭敌对异族分裂才能保障民族生存,反分裂是战胜敌对异族杀戮灭绝的需要。晋朝反分裂还是中国众多异族内侵长期矛盾积累造成的,汉末三国分裂内战期间,众多异族内侵,离洛阳三天路程的地方都有匈奴聚居,这些匈奴在三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半割据分裂状态,要想削弱其分裂力量,必须进行反分裂斗争,不反分裂华夏民族连统一都没法完成,甚至会遭到异族灭绝和统治。最后是晋朝的分裂割据往往在中原地区,不同于其他朝代分裂割据经常是在边疆,在边疆分裂就是几百年对中原的影响也不多,在晋朝割据在中原的分裂政权对晋朝中央的地位威胁重,所以需要积极反分裂恢复中原。认识到晋朝民族情况的特点,就能理解晋朝反分裂的原因和意义。
引用 4sjs4 2020-11-30 10:32
司马衷时代徙戎:司马炎时代的泰始七年左右郭钦提出徙戎论,奏请把在三国战乱时内侵霸占中原土地的匈奴等异族迁出塞,司马炎没采纳是有原因的,当时并州华夏人口仅五万户不到,而匈奴保守估计已经有十万户或更多,把近百万的匈奴迁走在古代根本无法做到,所以司马炎是迁徙数万户屠各、羯族等到并州,和五万户华夏相加基本达到匈奴人口维持平衡,在行政上设立司州形成钳形包围对并州监控,这样又维持了并州三十年太平,保证了统一战争胜利和开疆的顺利,匈奴也没分裂叛乱。司马衷时代才开始执行郭钦的徙戎政策,这是在关中异族人口比例又超过华夏的形势下进行。司马衷徙戎政策是谨慎的,没有迁关中人口最多的氐族、羌族等,仅把少数杂胡小部落迁出到拓跋部,这样既能补充迁徙到拓跋部的华夏晋人,也能笼络拓跋部效忠,更重要的是不久关中就爆发饥荒,减弱了齐万年叛乱的规模。这次饥荒造成的叛乱危害不重,很多氐族也不支持叛乱,像李特等数万户氐族就没有参加叛乱,而是迁徙到巴蜀地区,司马肜帅周处、李矩、索靖、孟观等很快平叛。司马衷又优待被俘的齐万年,很快取得反分裂胜利。江统再次上徙戎论,他称当时经过平叛的关中是华戎各半,这是经过司马衷徙戎拓跋部,李特数万户巴氐南迁后的关中人口比例,可见司马衷这次徙戎是成功了,总算让关中华戎人口比例平衡了。但是流入益梁二州的十多万氐族在当地却形成问题,益梁有二十万户,比数万户氐族多,但是民风弱,经常遭到氐族盗掠。司马衷采取让雍秦二州召还流民,并且下诏对流民有功的奖励,他们有战功被司马衷封列侯、将军,归附了朝廷,这样是鼓励流民回关中领赏而不是强制徙戎,虽然会让关中异族人口比例再次增加,但是强于在益梁造成动乱,司马衷的这项政策是正确的,也会让流民自愿返回关中,但是在执行时,益梁地方官没有和雍秦配合,强制迁徙,并且扣下司马衷赏赐李特等人朝命,“寝朝命,不以实上”,导致益梁徙戎发生流民暴动。这次徙戎证明即使仅数万户的氐族迁徙都会造成叛乱,泰始时若把百万匈奴也强制迁徙同样会造成动乱。司马炎和司马衷制定的民族政策都是正确的,正确的徙戎会促进统一和反分裂,错误的徙戎会造成动乱。
引用 4sjs4 2020-11-28 15:15
司马炎草原救灾:司马炎在草原水灾后救助草原民族,允许塞泥、黑难等数万户草原民族内附中原,迁居到西河、上党等地是进步仁义的政策,与三国匈奴从边塞乘战乱内侵是不同的性质。内附是晋朝中央政府安排救助,内侵是自己侵占中原霸占内地,两种性质自然造成不同的结果。内附的成为兄弟民族,会忠于晋朝中央,内侵的往往成为分裂者。匈奴在三国就乘中原内乱分裂割据,魏蜀战争时匈奴分裂叛乱被司马懿和胡遵平定。司马师执政时,陈泰奏请匈奴出征,并州匈奴再次叛乱,晋朝建立初匈奴再次叛乱被胡奋、何桢、李恪等平定,郭钦上奏徙戎,当时匈奴在并州已经百年人口百万,不同于华夏分裂内战人口减少,匈奴人口没有战争损耗增长很快,把上百万人迁走几乎是不可能,而且当时泰始年间华夏还没统一,徙戎会导致更大内战,甚至让民族战争提前爆发耽误统一。司马炎利用草原救灾让忠于晋朝的屠各、赤勒、羌渠羯、索国、坚昆等草原民族内附安排到华夏和匈奴之间,作为缓冲,后来在反分裂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晋朝统一华夏后,与异族的矛盾上升,内侵匈奴压迫各民族的特权被终止,与中央政府的矛盾加剧,民族矛盾逐渐成为晋朝的主要矛盾。从郭钦在271年上奏徙戎,到304年匈奴再次发动大规模分裂叛乱,是经过了三十年,司马炎用救灾、改变民族比例的政策把大规模民族战争延后是成功的,经过三十年发展,内附忠于晋朝的各民族恢复力量,帮助晋朝中央抗击匈奴叛乱。司马炎把草原灾民内迁避免了灾害部落和拓跋部等相互劫掠削弱,拓跋部配合中央南北夹击打击匈奴,一度把匈奴打得撤到蒲子,放弃并州北部,仅占据两郡地盘,后来效忠晋朝沉重打击匈奴的屠各靳准、乞活军屠各青州刺史薄盛,司马保的部下屠各路松多,应该就是司马炎救灾时内附用来牵制匈奴的屠各族。最终把匈奴灭亡的羌渠羯也是在司马炎救灾时内附的,晋书北狄传记载上党地区异族都是在司马炎救灾后迁居的,石生、石朗等忠晋羯族就是生活在上党。羯族石勒兄弟割据尊晋,向晋朝中央献财物,称晋藩天王。司马炎用忠晋的草原灾民反分裂牵制匈奴是成功的。
引用 4sjs4 2020-11-24 07:35
朝鲜战争第三阶段:在朝鲜人民军孤军与美英法等多国敌军苦战的相持阶段,中苏领袖也都在密切关注朝鲜半岛的战局,为战争前景忧虑,准备竭力帮助朝鲜同志,斯大林尽力提供武器装备,派遣了三千名军事顾问,毛主席也在美国八月四日把第十三航空队派驻台湾并叫嚣台湾地位未定后,决定在九月上旬参战,社会主义阵营是有机会在朝鲜战局相持时取胜的,斯大林为此在八月二十七日对哥特瓦尔德电报中,也欣慰地表示中国出兵后美军不会取胜,但是中国因故未能出兵,就像麦克阿瑟后来十月在威克岛评价的若中俄在一两个月前出兵将是决定性的。所以本来短期能结束的战争后来扩大成约三年的艰苦战争,参战兵力和国家也极大地增加了。美国利用朝鲜人民军后方兵力薄弱,防御空虚集中重兵在仁川登陆,造成攻打釜山防御圈的朝鲜人民军后勤补给中断,面临被包围的危险。九月中旬的危机也让中苏领袖感到战争有扩大的危险,即美国很可能向三八线以北进攻,九月十八日斯大林发电提醒希望朝鲜人民军调四个师去防守汉城,同一天斯大林让华西列夫斯基制订平壤防空的援助计划,并且准备调遣空军进驻朝鲜,随后斯大林派副总参谋长扎哈罗夫前往朝鲜增强对朝鲜的军事援助,在苏联加强援助朝鲜的时候,美国也加强了对朝鲜的轰炸,完全控制朝鲜半岛制空权,阻止苏联空军进入。中国领袖在鼓励朝鲜人民斗志,提供些斗争经验和建议同时,也计划把入朝援助部队增加到八个军,但国内对是否参战仍激烈争论,迟迟不能出兵,美军在八月已经攻击丹东浪头机场等地打死打伤多人,毛主席认为出兵是刻不容缓了,但他准备九月初参战的计划没能执行。九月美军仁川登陆后,进入中国境内的就不仅是战斗机了,而且轰炸机也进入东北,轰炸丹东等地,几乎把中国逼到无路可退的地步。斯大林和金日成都写信给毛主席希望中国直接参战,同时随着美军越过三八线向北进攻,毛主席竭力说服大家赞同参战。十月上旬派周总理和林总前往苏联通报中国决定出兵的态度,但是发到斯大林那的电报仍是希望暂缓的电文,斯大林在和周总理商议的回电中已经不满,表示中国可以不出兵,若出兵应立即前往平壤防御,不要在边境附近山区活动,虽然同意满足中国军队装备需要,但显然已经怀疑中国出兵的决心,有讥讽中国军队仅在边境山区活动的意味,所以后来毛主席说当时斯大林怀疑中国,在周总理和林总认真解释和表明决心后,斯大林终于解除误会,表示苏联将派空军提供掩护,派空军参战,至此中苏两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也正式参加朝鲜战争,中国不仅是为了支援朝鲜同志,也是为了收复台湾和恢复联合国地位而战。现在中国仍有误解斯大林在中国同意参战后,反悔不出动空军掩护的言论,这是错误的。斯大林提出苏联空军需要转场将在十一月底参战,这是客观实际,连麦克阿瑟在威克岛都评价苏联难以出兵,在远东没有可参战的兵力。更重要的是在十月初美国空军的先进喷气式战斗机空袭了苏联在远东边境的机场,美国诡称是误击,苏联也仅提出抗议,美国装模作样处罚飞行员,但是双方都清楚这次袭击的作用,不论是否误击都体现了美国炫耀在朝鲜的空中优势,尤其是喷气式飞机的优势,若是派野马等螺旋桨飞机去苏朝边界作战倒是可以相信是误击,攻击朝鲜残存的螺旋桨飞机是不需要喷气式战斗机的,参加袭击的是美国喷气式飞机,而苏联远东几乎都是螺旋桨飞机,这次袭击也展现了美军在装备上的挑衅,所以斯大林要参战,必须把数量充足的先进喷气式战斗机调到远东参战,这是需要到十一月底完成,机场跑道需要加长,装备和飞机需要转场备战,即使这样斯大林仍然敦促让苏联空军在十月底就到达丹东的浪头机场,在十一月一日就出动空军迎战美军,几乎和中国志愿军入朝参战同时。朝鲜战争的第三阶段是朝鲜人民军转入战略防御和退却,美军转入战略进攻,把战火扩大到三八线以北和中国东北的阶段,这一阶段在很多军事爱好者研究时,仅仅研究美军仁川登陆等方面,认为那是这一阶段的重点,却忽视了正是因为美军麦克阿瑟把战争扩大,尤其是向三八线以北进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直接造成中苏两个大国更有力地加强了合作,共同出兵参战,导致了朝鲜战争的进一步扩大,让美国在人员和财力方面都遭受了巨大消耗。朝鲜战争的第四阶段被后世评价是二战后最接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都参加了这次战争,朝鲜战争第四阶段在中国被称为抗美援朝。
引用 4sjs4 2020-11-23 12:42
朝鲜战争第二阶段:朝鲜人民军攻占大田以后,战争逐渐进入第二阶段,敌我双方进入相持阶段。斯大林这时不能参加联合国会议,因为没有新中国的联合国不能阻止美国任何的联大决议,而且朝鲜人民军仍有希望胜利占领半岛,苏联是不需要返回联大的。美军越来越多的派遣增援部队进入朝鲜半岛,英法两个资本主义强国也派遣部队参战,朝鲜人民在领袖金日成指挥下与世界上最强的帝国主义阵营交战,用弱势兵力抗击帝国主义侵略军,表现出来巨大的勇气和战斗力。战争也逐渐向中国和苏联等朝鲜半岛以外扩展,朝鲜人民军虽然继续取得一些胜利,但是随着美军进入朝鲜半岛的部队人数越来越多,战局逐渐向长期化发展,速战速决的希望越来越小。美军主要的海路运送部队的登陆地点是浦项和釜山,尤其是浦项能迅速地把部队派到最前线,美军的骑兵第一师就是从浦项登陆的,所以攻占浦项和釜山成为战争的要点。战争进入到八月,美军已经把战争范围扩大到中国,并且把进攻部队派驻中国的台湾地区,并且多次轰炸中国边界城市和空袭苏联的边境空军基地。中国强烈抗议美国军队进入台湾,抗议美国阻止新中国加入联合国,并且组建了东北边防军把十三兵团派驻朝鲜半岛的鸭绿江边。八月五日毛主席给东北军区电报指示:部队准备参战,八月可能无战斗任务,准备九月上旬作战,毛主席是把苏联主持八月联大作为最后和平努力的期限,准备对美军侵台做出军事反击。斯大林也让苏联重返联合国提案朝鲜半岛停火 ,就是因为战争已经进入了相持不下的情况,朝鲜人民军已经难以单独把半岛的几十万美军和仆从部队赶走,此时停火有利于已经解放半岛九成领土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有利于让朝鲜民族自主统一,停止流血战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以及世界多数人民是希望和平,赞同立即停火和谈。但是美国为了继续在朝鲜半岛驻军,为了给侵占中国台湾威胁中国提供借口,否决了苏联的要求停火议案。美国否决苏联停战议案后,继续往朝鲜半岛增兵,也让斯大林感到愤怒,九月斯大林任命斯柳萨列夫为援华空军司令,加强了对台防御驻扎在中国华东地区的援华空军部队。斯柳萨列夫是苏联空军攻击作战将领,也是中苏应对美国空军进驻台湾的反应。中国也把十三兵团从三个军扩充到六个军,朝鲜半岛的战火若继续发展下去,已经不可能让中苏两国置身事外了。朝鲜半岛的战争虽然表面是集中在釜山包围圈附近,但是就像中国集中强大预备队到鸭绿江边一样,美国也在集中一只庞大的战略预备队,其中主要是海军陆战队等两栖部队,准备对朝鲜半岛实行侧后登陆作战。朝鲜人民军经过两个多月的苦战,有经验的指战员和弹药物资多消耗严重,但是仍然英勇地向敌军发动进攻,虽然有时会突破敌军防线,但因为敌军是密集多重防御兵力多,这些突破不能消灭大量敌军,反而陷入敌军火力密集包围中,造成伤亡减员。美军在朝鲜半岛的空中优势也越来越有威胁,在美空军轰炸下,朝鲜人民军的重装备和运输线经常遭到轰炸,在极端困难条件下,朝鲜人民军能和联合国五常中的三国军队作战,这让全世界人民都感到震惊和佩服。在联合国的五常中已经有三国派军队到朝鲜半岛作战,苏联在朝鲜人民军中也有军事顾问团,仅有中国没有派兵到朝鲜参战,却因为这场战争遭遇干涉,台湾被美军侵入,按毛主席的态度是准备在九月上旬出兵,很难了解为何在九月上旬中国没有出兵朝鲜半岛,应该是政府多数不愿参战,就像最后出兵决策前的情况那样。中国因为长期战争刚解放,多数厌战反对出兵,稍强些的林彪主张出而不战,就是在朝鲜建立缓冲区,只要美国不打就不参战,这应该和周总理等提出的三八线禁足原则相近,中国军队在九月上旬若出兵到三八线,也可能不会有激烈的抗美援朝战争,可能不会有美军越过三八线,甚至不会有仁川登陆,但中国九月上旬没有出兵参加对釜山防御圈的进攻,这也是朝鲜战争的谜。在中国的强硬派以毛主席为首,是对朝鲜战争有清醒认识,坚决主张出兵参战,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和战略利益,若是按照毛主席给东北军区电报在九月上旬参战了,中朝联军会很快把美帝赶出朝鲜半岛,因为当时十三兵团六个军入朝会填补仁川等地防御空隙,打击釜山圈的战斗至少能迫使美军撤出半岛,帮助朝鲜民族统一,完全消除中国头上这把刀的威胁,朝鲜战争第二阶段的博弈更多是为第三阶段战争扩大做准备。
引用 4sjs4 2020-11-18 03:39
司马光的司法立场:司马光的司法政策是真正体现了公平公正的法理思想,在司法立场上是保护贫弱和正义,不让罪犯欺诈枉法。古今中外的法律,除去残暴苛酷害民的法律外,保护百姓和维护社会公正的法律是应该公共遵守和维护的,因为总体原则是保护贫弱的百姓和惩戒害人的罪行。司马光在阿云杀人案中的立场就体现了保护贫弱和惩戒害人的原则,可以分析案件当事人的情况,被害人韦氏是劳动人民,贫苦娶不起媳妇,长期劳作样子也难看,在现代评价也属于弱势群体,是贫弱的百姓。伤人者阿云是哪种家庭呢?一个嫌弃未婚夫丑就要杀他的女子会是劳动人民家庭吗?敢杀人的阿云是文弱家庭吗?她的长辈在她母亲去世后强行把她许配贫苦的韦氏,可见是豪横家庭,皆非善类,很容易让人想到这是常见的抢夺遗产的、混乱不和家庭。阿云利用韦氏在田间劳作守夜的机会,拿着刀趁韦氏熟睡,偷袭砍韦氏十多刀,手指都砍掉了,以为杀了韦氏然后逃离,这是典型的谋杀,只是因为韦氏把手臂放在胸前,所以多砍在手臂和手上,没有害死。抓到阿云去审理,要用刑时她才承认,这是不能算投案的,更不能算自首。这样典型的谋杀未遂在现代都不能算自首,司马公判定死刑在现代都是合理的,同时让皇帝以婚配违法为由赦免阿云死罪,也是反对她那些恶劣长辈对她的不公婚配,在现代评价于法于情都是公正值得称赞。司马光反对任意杀害人命,保护韦氏那类弱势被害人,是防止以后有人钻自首空子随便杀人,那些犯罪分子杀人只要在被抓到后承认杀人就算自首,减刑免死,那以后会诱发更多杀人案件,会让老实本分的弱势群体面临巨大人身风险,社会也会秩序大乱,在司法审理上也会陷入矛盾和混乱。后来很多盗匪团伙被抓,甚至有先问的算自首,不看案情,天下人看到这种按问自首的弊端和混乱都厌恶,若不看案情,那罪犯连续自首减刑,就成为放纵犯罪,不仅不能保护贫弱百姓,连最基本的公正合理都没有了,让国家法律形同虚设,成为罪犯玩弄的律条。那人民就会崇敬那些保护人民杀恶人的侠客,不再相信法律,不再相信和尊敬国家政府。司马光的司法立场在现代都是有利于保护贫弱和劳动人民,有利于维护社会公正稳定,尊重生命权是最高人权。
引用 4sjs4 2020-11-17 06:09
晋朝民族矛盾性质:司马炎领导统一中国后,晋朝的主要矛盾就已经从华夏内部分裂矛盾转变为华夏和异族的民族矛盾。晋朝是多民族的政权,也是民族问题最复杂的历史时期,晋朝中央华夏民族与各民族的矛盾是有所差别,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晋朝和所谓五胡的关系是:晋朝与鲜卑总体友好,几个大的鲜卑部族基本都拥护中央,个别闹分裂的也都被平定;晋朝与匈奴早期友好,后来敌对,华夏在汉末是被匈奴压迫劫掠,匈奴侵入中原把华夏男子杀掉,女子抢走,就像蔡文姬经历那样,即使中央都只能出钱赎回蔡文姬,所以华夏不存在压迫匈奴的问题,要说有民族压迫也是匈奴压迫华夏,后来匈奴分裂,晋朝与匈奴的关系也是反分裂性质;晋朝和羯族、氐族、羌族基本都是中央和晋藩关系,这些民族多数都是华夏分裂时内迁,在中国内地和华夏共同生活。在晋朝初期草原发大水,司马炎不顾众臣要求徙戎到边疆,而把羯族祖先羌渠等内迁到并州,既能救灾笼络羌渠等北狄效忠,又能监控当地匈奴,尽管羯族一度和匈奴联合闹分裂,但最终仍称晋藩天王臣属晋朝灭匈奴。司马炎用羌渠北狄制约匈奴的战略谋划总体是达到了,羯族中的分裂力量最终也被晋朝华夏消灭;晋朝和氐族的关系总体也是友好的,氐族中的分裂力量即使割据称帝王,也都是尊晋朝为正朔,其内部晋人在巴氐政权中甚至公开要求尊晋降号称藩,略阳氐内的晋人宰相和宗室也都要求尊晋正朔,劝阻攻晋,仇池氐直到晋朝灭亡仍尊晋,氐族没有像匈奴对华夏采取灭绝政策,而且氐族百姓对晋朝中央是拥护,统治阶级分裂者攻晋往往遭到兵败灭亡;羌族和晋朝关系仅次于晋朝和鲜卑,羌族统治者甚至临终都告诫子孙要忠于晋朝,其后世子孙虽然建立割据也降号天王称晋藩,主动把土地归还晋朝,在晋朝算是对中央忠诚度很高的民族。晋朝的民族矛盾造成的分裂和危害相比历朝算是比较轻的,没有造成华夏人口大比例减少,也没有让华夏沦为被统治民族,即使割据政权短暂分裂也都尊晋朝正朔,没有搞强制改姓氏和信仰,或剃发易服强制同化,这是晋朝上下英勇奋战,反分裂积极的结果。
引用 4sjs4 2020-11-9 06:38
司马晋在山西的人物:司马氏建立的晋朝是中国统一开疆朝代,是中国文明上升时期。在晋朝的山西人物不仅在晋朝建立过程中发挥重要影响,而且为晋朝统一开疆和反分裂作出重要贡献。司马炎登基典礼主持人是太傅郑冲和太保李憙,其中李憙就是山西人。晋朝在山西的著名人物还有太宰贾充、太保卫瓘、司徒温羡、王浑、司空裴秀、大将军温峤、侍中贾模、裴頠、邓攸、司州刺史李矩、卫将军郭彰、散骑常侍孙绰等等,形成几个著名的晋朝世家。太原四姓有王氏、郭氏、温氏、孙氏,王氏著名人物有司徒王浑、司空王沈、侍中王济、大司马王浚、尚书令王述等,是晋朝世家外戚。郭氏著名人物有郭彰、郭奕等,山西郭氏还有郭璞、郭琦等。温氏著名人物有司徒温羡、大将军温峤、光禄大夫温裕等,有温氏六龙,也是外戚。孙氏著名人物有孙楚、孙统,有典故掷地有声的孙绰。河东四姓有卫氏、贾氏、裴氏、邓氏,卫氏著名人物有太保卫瓘、卫恒、卫玠、卫夫人等,卫瓘用代人卫操为晋朝开疆最有名。贾氏著名人物有太宰贾充、侍中贾模、贾混等,贾充对司法也有贡献。裴氏著名人物有司空裴秀,侍中裴頠、中书令裴楷等,裴秀是中国地图之父。邓氏著名人物有邓殷是司马衷的老师,邓攸是侍中,晋朝著名良吏,贾混的女婿。晋朝在山西的著名李氏人物有太保李憙,和司徒李胤都是司马衷的老师,都是晋朝和中国著名的贤臣、廉臣。平阳李矩是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在晋朝反分裂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他和郭诵等坚守在荥阳不仅有力支援了司空刘琨在并州山西地区的作战,也配合了祖逖的北伐,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山西的晋朝人物还有崔游,坚决拒绝匈奴的官职,保持民族气节。龚法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和佛学家,陆行游历了南亚众多国家,航海返回中国,他写的《佛国记》是世界重要的历史和地理文献。束皙、王接、续咸等都是大家熟悉的人物,续咸和裴宪等忠于晋朝的贤臣是推动石勒兄弟称晋藩天王,拥戴晋朝正朔的重要人物。晋朝的山西人物很多是开国元勋,也有很多在晋朝统一开疆和反分裂中发挥重要影响,卫瓘、贾充、邓殷参加平定西南,王浑参加平定东南。卫瓘任用卫操为晋朝开疆,裴秀是中国地图之父,李矩在反分裂中有巨大贡献。
引用 4sjs4 2020-11-5 07:26
金日成和中苏领袖:金日成是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少年时就参加了朝鲜民族解放斗争。金日成在领导民族革命斗争中和中苏领袖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关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金日成在东北抗联斗争中,就曾和周保中、冯仲云和李兆麟等领导人进入苏联境内,受到苏联领袖斯大林的保护。二战结束后,金日成在斯大林的支持下返回朝鲜,建立起人民政府担任领袖。在中国内战和朝鲜内战先后爆发后,金日成和中苏领袖密切合作、相互支援,为东亚的民族解放运动和反殖民统治作出重要贡献。在中国的内战中,金日成支持中国领袖毛泽东领导的人民军队,主要为支援林彪帅四野解放东北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革命胜利后,金日成和中苏领袖成为社会主义阵营重要领导人,中苏领袖毛主席和斯大林都支持朝鲜领袖金日成领导朝鲜人民,支持金日成统帅朝鲜人民军自主统一朝鲜半岛,反对帝国主义阻止中朝民族解放统一。金日成领导朝鲜人民经过两年的战斗,在中国大陆解放后有大量朝鲜族解放军回朝加入人民军,又得到斯大林支援的大量军事装备,终于在内战中扭转了对峙不利的局面,从过去被敌军向北攻占十多里,变成有力量向南远距离攻击,甚至打败入侵的美军,解放了朝鲜半岛九成领土和人民。斯大林和毛主席在美军扩大战争侵入朝鲜和台湾后,又派遣了中苏志愿军支援朝鲜人民军,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占领。金日成领导朝鲜人民经过艰苦的三年战斗,在中苏两国支持下终于迫使美帝国主义停止了军事冒险,暂时收起了侵略心。金日成非常珍视和中苏领袖的友谊,对斯大林和毛主席都非常尊敬友好,学习中苏两国的社会主义革命经验和建设经验,为朝鲜民族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中苏合作互助。金日成借鉴斯大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建立了适合朝鲜国情的金日成主体思想,为朝鲜社会主义进步和国家民族的富强开拓了前进方向和路线。在美帝国主义强大的军事威胁下,在苏修和东欧社会主义严重挫折的险恶环境下,朝鲜依然发展了社会主义事业,成功制造核武器,守卫朝鲜领土和主权,这是值得敬佩的,有力证实了朝鲜人民拥护金日成思想,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朝鲜社会主义事业成功,也进一步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引用 4sjs4 2020-11-4 15:21
斯大林的战争准备:
1939年9月:斯大林下令收复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把西部边境扩张数百里,确保战略纵深,后来德军攻打到离莫斯科中心仅三十公里的郊区,没有向西扩张莫斯科陷落十几回了。

1939年11月:斯大林下令向拒绝和苏联友好合作、进行挑衅的芬兰开战,斯大林不会允许有四十万军队的芬兰执行反苏政策,不会让反苏政权在离列宁格勒仅数十公里的地方修建防线。下决心在法西斯对苏战争全面开战前削弱、打垮芬兰反苏政权。

1940年1月: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下令列宁格勒等加强国防订货的生产,并要求增加迫击炮的生产。副总参谋长梅列茨科夫被派去指挥对芬兰的战争。2月审判叶若夫,纠正了他的罪过。对芬兰大举进攻,取得胜利。

1940年3月:斯大林赞同和芬兰签订和平条约,没有吞并芬兰,升梅列茨科夫为总参谋长,他是在西班牙当志愿军和德意法西斯作战,开始培养训练年轻的指挥人才替代年岁大的将领。加强了机械化部队和重炮兵的建设。把苏军扩充和训练基层指挥官当成重要工作。

1940年5月:斯大林新授衔三位元帅: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铁木辛哥、库里克,6月斯大林下令出兵波罗的海三国,再次把西部边境扩展,加上对芬兰的胜利,极大改善了列宁格勒的防御条件。
斯大林会见拉夫罗夫和拉古金听德国巴巴罗萨计划汇报,加速进行战争准备,从罗马尼亚获得比萨拉比亚,监视驻罗马尼亚德军活动,保护敖德萨侧翼。

1940年8月:斯大林会见雅科夫列夫鼓励他设计新飞机,谈到叶若夫镇压的危害,他前往参观飞机表演,加大新型飞机的研发和生产。9月召开航空发展和生产飞机的会议。10月根据掌握的巴巴罗萨计划修改了边境布防,把重点改到西南乌克兰方向,这是对应希特勒愿望的正确修改,促成德军南调,对守卫莫斯科也有重要作用。

1940年12月:斯大林亲自领导总结了西方面军的红蓝对抗演习,任命同日军作战的朱可夫为总参谋长,任命沙波什尼科夫为防御筑垒建设总监,加强苏联边界防御工事建设,修建布列斯特要塞和边境筑垒,仅有斯大林和沙波什尼科夫认为首先需要防御。斯大林会见前往中国的崔可夫,提出捆住日本避免苏联两线作战。

1941年1月:斯大林致信希特勒,强烈质疑德军在苏联边境的大规模集结,希特勒推脱,但斯大林仍加大了军队的力量,开始征召部分预备役,将总兵力增加到约四百万。

1941年3月:斯大林接到更多的德军要发动战争的情报,他是提高了警惕,并且在得知飞机仍落后德国后,尽力追赶,生产新式飞机,加紧生产T34等新型坦克,增加了数十所培养少尉的速成班。4月收到丘吉尔电报预警,斯大林成立由伏罗希洛夫任主席的防务委员会,斯大林任委员,加紧备战。

1941年5月30日:斯大林担任联共组建的陆海军常务委员会主席,直接对全军进行领导,他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德国虽然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但是希特勒集团冒险家任何事都干得出来,形势复杂,苏联随时面临侵略战争危险。

1941年6月15日:斯大林下令让部队向西部边境出发,司令部进入野战指挥所,并且从高加索和内地调集数十万军队秘密向边境开拔,并且除了战争总动员和进入战争状态没有发布外,所以预备措施都执行了,这时期的斯大林常常通宵工作,关注西部边境。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