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查看评论
引用 4sjs4 2019-11-11 03:47
司汉民英雄事迹:(司笑梅)
司汉民,男,1921年2月9日出生于河南省叶县坟台(现仙台)前司庄,1981年11月10日病逝于辽宁沈阳,享年60岁。
由于家里办有私塾,自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熟读四书五经等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书法、学习算术。
1937年,16岁的司汉民在县城昆阳中学读书期间,受到地下党教师的革命思想影响,他带领一些同学奔赴延安,参加革命。
1938年5月,在延安抗大学习,1939年在陕北青年教导队入党,同年5月底,到120师359旅718团任青年干事。1940年8月,任团组织干事,并兼任团直属机关党支部书记。1942年1月到1944年3月,任3营10连教导员、9连(青年文化连)指导员、团教导队指导员。司汉民同志作为营级干部,负责教育管理青年干部。359旅的各级指战员中,有一大部分是司汉民同志曾经培养教育过的。
1941年4月,司汉民所在的359旅718团喊着“一把锄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高唱着“英雄气概三冬暖,战士哪怕风雪寒。转战华北敌丧胆,万里长征只等闲。毛主席在延安一声召唤,九旅挺进南泥湾。要和深山老林决一战,要使陕北出江南”的豪迈战歌,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南泥湾,艰苦奋战,把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江南。

朱总司令在视察南泥湾时写道:
去年初到此,遍地皆荒草。夜无宿营地,破窑亦难找。今辟新市场,洞房满山腰。
平川种嘉禾,水田栽新稻。屯田告成功,战士粗温饱。农场牛羊肥,马兰造纸俏。

1943年7月,毛主席亲自来到南泥湾视察,将士们深受鼓舞。毛主席说:“我们的军队,既不要国民党政府发饷,也不要边区政府发饷,还不要老百姓发饷,完全由军队自己供给,这一创举对我们的民族解放事业该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啊!”

毛主席、朱总司令在王震陪同下,在延安机场检阅即将南下的三五九旅部队
1944年,根据党中央决定,359旅从延安出发。司汉民同志所部经历了两万多里的南下转战,他亲历了被毛主席称为二次长征的我军南下全过程。他所在的团是由干部和党员组成(类似长征中的干部团),经常担任先锋,他所在的连号称“模范连”。他作为指导员更是冲锋在前,他文武双全,既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又谋略过人,常常出奇制胜,是王震、王恩茂的得力爱将。
1944年10月,359旅南下部队与新四军五师等共同组成了以李先念为司令员、王震为副司令员的中原军区序列。“双十协议”墨迹未干,国民党军就向我中原大举进攻。我军被迫还击,一举解放了桐柏、枣阳,完全占领了桐柏山区。
1945年1月上旬,司汉民部兵临城下,直抵枣阳,担任主攻。城内由敌游击队第三纵队两千余人把守。司汉民同志指挥部队侦查敌情,切断城内通讯与补给。他抽调四川籍党员干部,组成尖兵班。化装成敌增援的127师的先头部分来诱使敌人。他身先士卒,冒着枪林弹雨翻过城墙,首先冲入城内,砸开城门,夺过机枪,经过半宿的激战,全歼守敌,枣阳解放!这次战斗,是359旅南下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全连被授予“猛虎连”的光荣称号。后王震司令员在多次谈话中,提到此次战斗。并多次称赞司汉民同志带出了“猛虎连”、“模范连”,评价他是“南征北战的英雄”。12月12日,敌军占领祁仪。359旅攻打祁仪前线。司汉民的连队又是担任主攻,他们攻击祁仪镇东边的一个小村。这个据点,驻扎了敌一个团的兵力。激战中,5班长刘福廷连续爆破敌人的碉堡,在第二个碉堡被炸毁时,刘班长中弹,身负重伤,动弹不得。这个时候司汉民同志毫不犹豫,顶着炮火的扫射,冒着随时都有可能牺牲的危险,冲向刘班长。由于刘班长负伤较重,司汉民同志只能拖着他艰难地爬行。突然,轰隆一声,像山崩地裂,司汉民同志顿觉眼前一片火光,金花缭乱,大地全红了,身上脸上一阵剧痛。似被飓风抬起,又像被沉重的大棍猛击,司汉民同志失去了知觉,之后便失明了。

司汉民同志是在旧社会、火线中、战场上、明知随时都有可能牺牲的情况下,以首长的身份,舍身救下级而失明。广大战士发自内心的对他崇敬与热爱。首长号召部队指战员,经常学习他的英雄事迹,在359旅的广大官兵中,喊出了“向司汉民同志学习、司汉民同志万岁的口号”。

1946年1月,司汉民同志在大洪山根据地养伤期间,为了打破敌人封锁,司汉民同志发扬359旅南泥湾垦荒的优传统和作风,组织发动伤员们生产自救。王恩茂政委写信鼓励他、安慰他,并祝他早日康复。4月16日,司汉民同志还高兴地接到了王震司令员的来信:
亲爱的司汉民同志:
来信收到。听到你双目失明的消息,我很沉痛。你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战斗,献出了一双可贵的眼睛,党不会忘记你的。不要悲观,你要坚强起来,继续斗争。望你安心回宣化店来,我将尽一切可能,使你双目复明,听候我带你到汉口治疗。
此致
                                        敬礼
                                                               王震
                                                          1946年4月8日
    抗战胜利后,359旅的一部分被派到了东北,成为了47军中的两个师。在359旅中广泛学习的司汉民同志的英雄事迹,也成为了47军的军魂!司汉民同志与原政委王首道同志也都被派往东北。一个抓经济工作,一个抓政治工作。1947年3月,司汉民同志任哈尔滨荣军干校校长。四野的林彪司令员在辽沈战役前夕,下令把司汉民事迹编印成宣传册,广泛宣传教育四野干部战士学习司汉民同志英雄事迹,鼓舞将士们不怕伤残、解除士兵害怕负伤的顾虑、激励将士们的战斗意志。47军更是以司汉民为骄傲和榜样,在黑山阻击战中英勇玩强地抵抗敌人几个王牌部队的猛烈进攻,被授予了“钢铁八连”的荣誉称号。
1948年冬,东北荣军工作委员会成立了东北运输总公司,司汉民同志任总经理。1949年2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司汉民同志被任命为东北人民政府成员。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司汉民,与老首长王震,王首道,并列成为开国委员。

在全国总工会成立大会上,司汉民和林彪,李立三等同志共同发言。
司汉民同志是我军新型荣军制度的建立者和实践者。他用南泥湾精神,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军人疗养伤病的荣誉军人学校,原由政府负担的机关单位,变成了将荣誉军人组织起来学习生产、增加军民联合、对社会和人民有益奉献的新型建设组织。

1950年11月25日晨,在辽宁省沈阳市招开了东北荣军第一届劳模代表大会,全国171名代表参加,司汉民同志荣立“一等功”。司汉民同志身残志坚,不怕牺牲,勇于奉献。他是解放军教育和生产的杰出领导者,他鼓励英雄们虽然负伤,但仍有用武之地,不仅不给党和国家增加负担,而且还能继续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作出杰出的贡献。这是中国军队政治上最进步的成果,是杰出的创举!

司汉民同志是延安早期的干部,在南征北战中战功赫赫,为了营救部下双目失明,可他从不居功自傲,更加谦虚谨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忠诚于党,无私奉献!在解放战争中和建国后,他身残志坚,一直坚持学习,努力工作,为人民又立新功!

他的英雄事迹,被伍延秀写在1948年5月由东北书店出版发行的《南征北战的英雄司汉民同志》一书中。他为祖国而忘我的革命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后人缅怀和学习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说:“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

司汉民同志也正是今天我们后人需要学习的英雄和榜样!
司汉民同志的英雄精神永驻,功臣事迹长存!
引用 4sjs4 2019-11-11 03:46
司马彤平叛:司马彤是司马懿的八子,也是在历史上被忽视贬低的人物。司马彤镇守关中没有害民,见到李矩立即任命为牙门将,当时李矩仅是没品的小吏送县令到长安,司马彤能直接把他升迁到五品牙门将,这本身就像司马懿破格提拔邓艾那样知人善任的。司马彤还救助裴頠儿子,保护功臣后裔,有很多善举。司马彤军事最大功绩是平定关中叛乱,尽管他是在司马衷指导协助下完成,但他的军事指挥绝不像误解贬低的那么差。司马衷任命司马彤去平叛是有效的,关中饥荒,叛军数十万当然不会在关中等着饿死,已经向东部攻掠,其先锋七万已经到达黄河边的梁山(黄龙县东北),准备攻掠华北地区,另外数十万在攻打各州郡,司马彤若迟疑怯懦后果不堪设想。司马彤帅领索靖、李矩等是急速向长安进发,并且派夏侯骏帅周处、解系、卢播攻梁山的叛军,阻止其渡河掠华北。司马彤指挥的主力约二十万,派往侧后梁山方向的约十万。司马彤是296年5月至长安派索靖攻马兰山救援张光,到11月其侧后的梁山方向才开始激战,可见司马彤是主要解关中各地被围晋军,担负抗击叛军主力数十万,夏侯骏方向仅在半年后才与梁山附近的七万叛军激战,张华和陈准批评关中战事迟缓,非司马彤之错。司马彤指挥救出包括张光在内的多数晋军,张光部仅百人都被救出,其他被围晋军应该多数都解围了。司马彤在梁山方向周处阵亡后,派索靖进驻粟邑,东进梁山去支援夏侯骏打垮叛军。司马彤亲自带着李矩等前往好畤,西进攻打叛军后方基地。周处曾担任新平郡太守,齐万年对他非常熟悉,甚至称周处为府君,可见叛军基地就是新平郡,也就是司马彤进攻的方向。齐万年从梁山方向败回放弃东进也主要是因为司马彤向他的后方基地进攻。司马彤对新平郡方向的进攻也得到孟观支援,孟观帅领宿卫军是晋军的精锐部队,同叛军大小十多次激战都获胜,孟观勇猛亲冒矢石,追击败退的叛军到中亭,299年1月生擒齐万年。司马衷优待齐万年招抚叛军,平息了叛乱。司马彤在军事指挥上能选择主要的方向派索靖攻马兰山解围是妙招,不仅救出张光,也在战略上把叛军分割成东西两部分,然后让索靖向东打,自己向西打,可见司马彤是很有战略头脑。司马彤破格提拔的李矩也是军事家,虽然没有详细记载,但是他在平叛中也立下大功封侯。
引用 4sjs4 2019-11-10 07:27
第四节:平定关中
司马衷是中国古代的仁君,他的武略成就不是很多,而且还被忽视。司马衷的武略主要体现在他指挥平定关中和西南反分裂等方面,多数也是在他选任将帅方面。古今战争的爆发主要是灾荒、压迫、争利、信仰等原因,灾荒造成的战争不是人为因素,即使政治进步往往也会因灾荒而发生战争。司马衷的元康中期,就是因为灾荒,“秦雍二州大旱,疾疫,关中饥,因此氐羌反叛”。司马骏和司马泰、司马彤三人相继镇守关中,都能笼络人心,领导生产和平叛。到司马伦镇守关中时,司马伦部下安抚人心的能力差,经常和当地异族冲突,异族贵族就有分裂的,到灾荒发生后叛乱蔓延,推举齐万年为首领割据。最初在关中驻守的勇将唐彬、马隆等又去世,司马伦难以平乱,司马衷重新把司马彤派到关中,并且增派周处、夏侯骏、李矩、索靖等,周处是群臣排挤去当夏侯骏副职参战,他本可以母老推辞,但他毅然出征,可见司马衷的还是很受忠臣拥护,他信任提拔周处当御史中丞,这时得到回报。司马彤赶赴关中后,当时叛军有数十万,仅在梁山的叛军就有七万,在马兰山包围张光的叛军万人。司马彤首先派索靖帅军前往救援张光,解马兰山之围,以坚定其他各地坚守的晋军人心,派夏侯骏、周处和解系、卢播等攻梁山解除全军向秦雍进军的后顾之忧。司马彤的安排也是听从了朝廷中书令陈准希望不要让周处担任先锋的意见,是派自己的司马索靖任先锋进入关中纵深,而仅派夏侯骏帅周处等攻侧后翼的梁山,掩护主力向长安进发。索靖进军神速,迅速赶到马兰山救出张光,共同向长安与司马彤会合,但侧后翼的梁山方向出了问题,夏侯骏逼周处以五千出战,众将援助不力,周处英勇殉国。司马彤此时在长安要应对秦雍数十万叛军,根本无暇顾及后方的梁山,已前往好畤迎战。司马衷这时担负起应对周处阵亡的危机,周处杀敌上万殉国,司马衷下诏追封平西将军、赐钱百万、葬地一顷、京城五十亩府邸、赐田五顷,下诏恩养周处母亲终生。司马衷对周处的优厚待遇压制了群臣对周处的厌恶,他竭力歌颂周处的功绩,甚至让潘岳写诗颂扬,这不仅体现了司马衷对周处的尊敬和重用,也有力鼓舞了前方的将士,李矩在关中也建立殊勋,索靖至粟邑击败叛军,关中危机被扭转,司马衷又增派孟观帅军前往增援,司马衷下诏全国发仓廪救济雍州的饥民,平叛和救灾同时进行。关中的叛乱主要是因为灾荒百姓饥饿,叛军裹挟饥民抢掠粮食,数十万的叛军中,很大部分是饥民,司马衷诏令集中粮食救济饥民是在政治上瓦解了叛军,很快平定了关中叛乱。在古代君主中,有能力做到在短期平定几十万叛军的皇帝不多,而用政治、粮食招抚瓦解叛军的君主更少,司马衷就是其中之一。孟观在中亭俘获叛军首领齐万年,至此关中叛军仅两年多就被平定,司马衷对这次几十万人的大规模叛乱的应对,也体现了他的武略是以鼓舞提高军队士气为主;政治经济战为基础;作战攻伐为辅,优待俘虏安抚民心。司马衷对俘虏的异族首领齐万年也能优待不杀,虽然是延续晋朝立国以来优待皇室、降俘的政策,但是司马衷作为已经是第四代统治者,又是对待异族的叛乱首领,能继续优待齐万年,已经是很值得尊敬,对后来晋朝优待李势等降俘也有重要影响。司马衷在应对灾荒造成的战乱中,在中国古代皇帝中算是成功的典范,而且这些叛军人数是几十万的异族,几乎包括了除鲜卑外的关中各民族,而且当时关中的人口比例还是华夏不占优势,这次平叛后江统评价的也仍是华戎各半,在这样的不利条件下,能短时间就平定秦雍两州的大规模叛乱,司马衷的武略还是值得研究探讨的。司马光评价司马衷是戆駘不是愚痴,这是体现司马衷在言行方面和基层百姓相近,也更能为百姓利益着想,更重视救灾挽救百姓,对救灾非常重视,就像他奖励慕容廆救灾积极。司马衷平定关中的意义是深远的,尤其是没有严重的杀戮制造各民族对华夏的仇恨,晋军一方面在战争中以善战勇武获胜,一方面能救济关中的饥民,优待俘虏笼络民心,都极大地争取了关中各民族的拥护,就是后来在东部发生八王的动乱,关中也没有再发生大规模的异族分裂叛乱,多数的关中各族人民对司马衷的仁德是肯定的,能长期保持效忠司马衷,甚至可以说若司马衷不过早去世,以他在各民族人民心中的声望,以他在灾害中应对战乱的救灾能力,哪怕后来遭受严重灾害,也不会有中原陆沉的危机。
引用 4sjs4 2019-11-9 07:58
第三节:迁徙异族
司马衷执行的民族政策和父亲司马炎的稍微有差异,司马炎是采取双向迁徙的政策,把异族迁到中原同时,也把晋人迁入草原。司马衷是单向迁徙,部分执行江统、郭钦的把异族迁出中原的政策,继续把晋人迁向草原,但不再向中原内迁异族。这是在不同时期的历史环境决定的,中原弱乱时,草原民族南侵或内侵到中原定居的很多,占据大片中原领土,华夏民族在相互内战或人数少时,让异族在中原定居、掳掠、杀戮,这些都是各族反动分裂分子的罪过,若是华夏不统一长期动乱下去,必然会灭绝,中原也会成为异族统治的地方。司马氏统一后,挽救民族生存危机,对异族占据中原领土的既成事实,初期是容忍,因为草原当时大水,草原灾民也在迁徙,要求内迁,这种情况下是没法把中原异族都迁回草原,甚至不得不再内迁异族,司马炎乘机选择忠晋的异族南迁到并州牵制监视匈奴,把少量晋人北迁到草原巩固对拓跋部的控制,所以司马炎时代的民族政策也是合理有效的。司马衷时代草原灾害已经停止,中原华夏人口也在激增,当时是可以开始逐步执行把异族迁回草原的政策,司马衷没有选择把当时人口最多的匈奴、羌族、氐族、鲜卑等北迁,而是在关中首先把一些小的异族部落北迁。司马衷所以这样做首先是考虑到关中的异族比例高于华夏,而且仍是各民族矛盾最激烈的地方,把小的部族迁走可以避免各民族间相互冲突,避免小的部族被大的异族吞并,造成大的异族力量增强威胁到华夏和中央,这样做是合情合理,小的部族迁徙也容易,不会给中央和地方造成经济压力,也不会引起大的矛盾和叛乱。司马衷迁徙的小部族就是在并州在朔方、五原、上郡地区,把这些小部族迁徙的也不远,仅迁到拓跋部,或者安排在拓跋部晋人的控制下,这样既能笼络拓跋部,也能增强晋人对草原地区的影响力,在316年随晋人返回中原的也有这次迁徙的小部族。司马衷这种逐步分批从内地向草原迁徙异族的政策在现代评价是最合理的,也不代表民族歧视,让从事畜牧业的草原民族回归草原,而且草原也是晋朝领土,仅是内部的生产性迁徙,不带有民族驱逐和歧视迫害性质,所以司马衷的迁徙移民没有造成被迁徙民族的叛乱。当时仅仅匈奴发动了叛乱,匈奴人发动叛乱的原因不详,可能是迁徙的小部族有匈奴驱使奴役控制的,或者是担心将迁徙匈奴而叛乱,但是叛乱很快被晋军和拓跋部平定,基本没有造成严重危害,刘渊被免职可能就是因为这次叛乱。司马衷在这时期执行的民族政策和权谋确实对增强晋朝华夏力量,防止分裂,增强民族团结产生进步作用。司马衷进行这次迁徙后就没有再进行更大的迁徙,但是这次迁徙产生的影响力仍是深远的,因为在这次迁徙后,在关中的华夏和异族的比例开始平衡,在草原的拓跋部得到部众增强了力量对晋朝的忠诚也增加,晋朝对草原地区的控制力也增强很多,为不久后的民族会盟,草原民族效忠司马衷,树碑效忠晋朝为晋朝守边奠定了基础。司马衷的这次迁徙对未来的政局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关中在司马懿时代成为司马氏最重要的控制区,生产力和经济条件从汉末荒芜中恢复,但是仍是异族人口多数区,鲜卑在凉州秦州占多数,羌氐在雍州占多数,司马氏都是把最能打仗、最能镇抚的统帅和将领派驻在关中,司马骏镇抚关中时最得人心,司马炎把扶风国的氐户都封给司马骏,在关中氐族是忠晋人数最多,使用的汉族姓氏也最多,只要在关中镇守的是杰出进步统帅,军事能力强,对异族能爱护团结,即使当地异族比例占多数,仍能忠于晋朝中央,不会分裂叛乱。司马衷最初迁徙的小部族应该主要都是没改汉姓的,这是历史局限性,没有把中国化和忠晋放在首要位置,后来起兵分裂的很多都是改汉姓的,用姓氏衡量同化这是到现代都容易犯的偏见。司马衷时代向草原地区迁徙的晋人仍是增加的,甚至向西域迁徙的也很多,司马衷时期开始在西域设立晋昌郡,就是现在新疆的伊吾附近,这是在西域最早的华夏郡县,后来晋朝在西域又设立高昌郡。司马衷的迁徙移民政策对后来最大的影响是减少了分裂危险,因为在迁徙关中异族后不久,当地就发生严重自然灾害,走投无路的异族开始叛乱,要是没有迁走部分异族,那参加叛乱的会更多,造成的危害会更严重。在关中因灾叛乱平息后,江统描述关中的情况是华戎各半,由此也可见司马衷迁徙异族的及时和有效,司马衷在民族团结方面也发挥了进步作用。
引用 4sjs4 2019-11-8 11:13
第二节:任贤使能
司马衷亲政后对三省执政宰相立即进行了调整,开始提拔任用贤才,推行自己的执政政策,是总体上没有错误的人事安排。司马衷任命辅政司马亮、卫瓘,司马亮是天下皆知的遗诏辅政大臣,贾后烧毁遗诏也没能阻止司马亮辅政,司马衷任命卫瓘开拓草原并制约贾后。在门下省仍继续让司马炎时代的宰相冯荪执政,杨骏时任命的傅祗留任,傅祗和裴頠都是自己东宫时亲信,裴頠也逐渐进入门下省执政。贾后族兄贾模也任侍中宰相,门下省基本是司马衷的亲信占主导。在中书省把原中书监何邵任命为太子太师,负责太子教育升为司徒。把曾经反对自己的张华任命为中书监,通过张华写“女史箴”劝谏贾后不要过多干政,贾后寒族党也因为张华是庶族而敬重,张华被任命为太子少傅,又成为太子拥护者。司马衷任命裴楷为中书令,裴楷是和贾后党矛盾忠于皇帝,所以在中书省实际也是司马衷的力量占优势。尚书省司马晃任尚书令,他是宗室中的进步人物,和司马泰最受朝野尊敬,司马泰为司空。尚书仆射司马繇和王戎,司马衷控制尚书省。司马伷系宗亲在朝廷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司马衷任用司马伷系宗亲对以后也有重要影响,司马繇反对贾后干政,甚至要废黜贾后,让贾后都忌惮,司马睿也成为司马衷少数亲信,后来在司马衷被废时,仅司马睿等去送别。司马衷任贤使能对辅政、执政任用的情况看,就可以评价司马衷是杰出的政治家,没有给众多杰出师傅丢脸,政治权谋也是非凡的,成功地巩固了政权,防止了外戚专权。司马衷在军事部队将领的安排同样值得重视,他把统一战争中仅存的几位功臣名将都提拔了任用,马隆原本退休,但考虑凉州安全又重新派回凉州任职,把统一功臣唐彬派到关中任雍州刺史,加强对西北地区异族人口优势区的控制和管理。司马衷任命李毅为宁州刺史驻守西南,后来在反分裂战争中李毅父女发挥重要作用。司马衷在东部派太子少傅阮坦为平东将军,镇守青徐二州,在西部派司马彤帅唐彬、李矩、索靖、张光等镇守,在并州派遣司马腾镇守,司马腾在草原上很有威望,同拓跋部关系非常密切,拓跋部辅相卫操甚至在卫操碑中称赞司马腾是“才神绝世,规略超远,”司马腾和拓跋氏后来在汾水东部会盟,让卫雄和段繁在参合陂树碑记功。在幽州把慕容廆部迁到大棘城,让慕容部执行晋朝制度,开始农耕生产,司马睿娶慕容部女子荀氏就是在这以后不久。司马衷对慕容廆救济灾民的行为也下旨奖励,赏赐命服。司马衷在地方要害地区任命的众多官员多数都能发挥镇抚作用,对忠晋的兄弟民族也能奖励安抚。东宫太子是关系晋朝未来,司马衷任命的太子保傅修改了过去杨骏过分偏袒门阀的缺点,不仅任用门阀何邵、王戎、和峤、裴楷等,也能任用张华、刘寔、阮坦等寒微出身的贵族,还选用了大量杰出才俊给太子当幕僚,在晋朝发挥重要作用的有:江统、陆机、杜锡、陆云、张轨、鲁瑶、杜蕤、陈匡、韩嵩、潘滔、王敦等东宫官员。司马衷让重臣子弟和太子同游,其中著名的有卫瓘的儿子卫庭、司马泰的儿子司马略、杨济的儿子杨毖、张华的儿子张祎、裴楷的儿子裴宪、华廙的儿子华恒等,这些人很多都在后来的历史中发挥重要作用。司马衷为儿子组建的辅佐体系是和当年自己的教育辅佐体系相仿,都是集中了朝廷两代人中的杰出人物。司马衷的太子在这些贤人的教育下,总体上才能也是优秀的。司马衷任贤使能在平衡宗室、外戚、士族、寒族的利益过程中,能不计前嫌任用卫瓘、张华、和峤等过去反对他最激烈的贤才,而且都重用信任,重用陈寿、诸葛京等也是令人赞叹。司马衷在东宫时的亲信多数都在他亲政后受到重用,他的太子舍人高光在司马衷时代逐渐升职,高光对司马衷非常忠诚,在长安难中,仅高光守卫司马衷,高光后来历任尚书仆射、尚书令,追封司空。司马衷的太子中庶子华峤也非常博学,有良史才能,司马衷任命他担任秘书监,加散骑常侍,班同中书,同时负责秘书、著作等内台,后来建秘书省和著作省可能也是因为华峤的缘故。司马衷的太子中庶子邹湛也地位不低,他被司马衷任命为侍中、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少府等职。司马衷的太子中庶子郑默、孔恂、应贞去世早于他即位前,郑默儿子郑球、应贞的儿子应詹也是晋朝贤臣。司马衷统治的十七年中,没有任命奸邪乱臣,虽然也和历朝同样有争权夺利,但是任命的官员没有害民乱政,这是他能建立元康之治的基础。
引用 4sjs4 2019-11-7 05:49
社会主义事业:社会主义制度仅诞生一百零二年时间,但是展现的生命力和发挥的进步作用确是惊人的。世界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经济发展和国力强盛的国家多数都是社会主义制度,一战后才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建立了社会主义阵营。在二战后,资本主义最强的国家,在进攻社会主义弱小国家中,往往也都遭到惨败,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取得了胜利,古巴革命也获得胜利。社会主义国家军队表现出最强的战斗力,在二战中和以后的多次战争中也都有巨大战果,也不断在扩大社会主义阵营。十月革命仅不到一百年就有众多国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比起奴隶制度、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和发展的时间要短很多。社会主义阵营曾有十五个国家,世界人口四分之一,即使后来东欧剧变,对社会主义制度中生活的人数比例影响不大,中国是人口大国,全世界信仰社会主义的人数仍在继续增长,尤其在贫富分化加剧,贫穷人口增多的现实资本主义危机中,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尊敬和向往就会越多,在遭受压迫和打击的情况下,对社会主义制度民主和民生的追求就越强烈,这是现代世界的客观情况,所以社会主义事业是随着世界帝国主义压迫和人民反抗压迫的矛盾而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对人民,尤其是对中间温和派人民的压迫,只会让反抗资产阶级压迫的力量增长。社会主义是进步发展力量,是在走上坡路,虽然会显得艰难曲折,但是终究会成功,社会主义制度对穷人和受压迫的人有巨大吸引力,尤其是对生活贫困、衣食无着、居无定所的赤贫者,现代社会随着极端贫困者和被压迫者的增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向往也就会越来越增多。中国现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这就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力也在日益增强。历史的发展要以多数人的利益为基础,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发展的未来希望,多数人的利益不是靠选举多数决定,而是由制度决定,资产阶级即使能依靠选举多数执政,但是若走资本主义制度,走剥削道路,仍然是不可能为多数人的利益服务,也就不可能让多数人摆脱贫困和压迫,所以人类的进步和民主最终还是要靠社会主义制度。
引用 4sjs4 2019-11-7 02:25
领导同志:
    您们好,我是百度贴吧的一位网民,我在2018年5月向您们请求帮助,当时我的账号4sjs4在百度贴吧被封禁,那是我已经使用十多年的账号,仅是因为多发维护志愿军和英烈的帖子遭到封禁,但向您们求助后获得解禁。仅仅过了一年,我这个账号发的主贴刚四千,平均每天都不到一个主贴的号,多次遭到拉黑和恶意删帖,即使封建专制时代也没有这样不让人民讲话,更严重的是不仅黑了我的这个账号,全部六个账号都在司马懿吧被拉黑删帖,而且在这一年中经常删除我的帖子,多次申请恢复都未果,这些帖子都是要求统一,支持统一功臣,没有辱骂和违法言论。在司马懿、司马迁、西晋、东晋等贴吧中拉黑我的账号,仅在11月2日一次就删除我五十多个帖子,我申请恢复,遭打击辱骂,在3日又删除我十多个帖子,并且拉黑我的账号。过去我经常申诉后虽然答复解决,但仍没有解除拉黑,这次删帖拉黑更重。有时发帖也不显示,被删除也没法申请恢复,还经常能在我发的主贴中看到侮辱谩骂的帖子,这些不文明的帖子能随便发,但正常的发言却被封禁、删除,这是违反道义的现象。我作为中国公民有义务向您们反映这些严重破坏中国民主、法治的不良行为;侵犯人民合法权益的侵权行为,盼望您们能早日制止这些错误行为,恢复正常文明的网络秩序。

                                                              司军胜
                                                             2019年11月
引用 4sjs4 2019-11-4 04:17
司马懿和贾充:司马懿是中国古代愚忠但被丑化为奸臣的英雄,贾充是因为弑君而被丑化的能臣,愚忠和弑君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必须客观对待,只有封建末期的统治阶级竭力宣传推崇愚忠,用来给群臣百姓洗脑给腐朽政权当殉葬品,从古到今历史进步发展不是靠愚忠推动的,那是唯心主义,统治阶级要想长治久安只能靠仁政,只能靠顺天应时、爱护百姓,因为百姓就算被弱化或洗脑,只要政权残暴压迫到民不聊生、走投无路时,那些洗脑欺骗就会彻底破产,人民一定揭竿而起或反抗不合作。司马懿也是被洗脑愚忠的英雄,到了被压迫得忍无可忍才反抗,他和人民保护自己的生存是合理合法。不是统治阶级唯心幻想的,能永远欺骗残害压迫,人民能永远忍受。贾充那样的统治阶级反对派都会反抗威胁到他利益的皇帝,贾充的行为是春秋战国以来常见的,他以后继续发生的。别以为阶级斗争和争权夺利仅仅存在于统治者和人民间,就像毛主席说过的那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皇帝压迫大臣都会引起反抗,统治阶级压迫人民怎能不引起反抗呢?统治阶级拼命宣传欺骗人民丑化那些虽然进步,但是有碍于他们欺骗人民的历史人物有用吗?结果是没用的,历史发展不是人的意志决定,更不是统治阶级意志决定,统治阶级内部仍会经常有革命、奴隶主阶级被封建阶级取代,封建阶级被资产阶级取代,到现代资产阶级被无产阶级取代,而人民反抗压迫也同样是从来没有消失过,除非在没有压迫的时期。腐朽力量喜欢压迫人民,执意压迫人民,难道让人民接受腐朽力量的压迫吗?是否允许反抗压迫是统治阶级进步与否的标尺,反动力量竭力欺骗人民不反抗,接受压迫,所以丑化司马懿、贾充这些敢于反抗压迫的,司马懿那样仅是反抗腐朽力量的愚忠臣,都遭到丑化贬斥,贾充更是被丑化的面目全非,完全不看他们对社会进步、国家统一、人民安宁做出的贡献,结果最终站到人民的对立面。哪怕在任何一个社会单位,遭到压迫都必然会引起反抗,这是社会普遍现象,物不平则鸣,唯物主义者看待反抗,只要能推动社会进步,有益于人民的,都认为是合理的。
引用 4sjs4 2019-11-3 17:38
司马懿主要历史评价:
毛主席:他出身士族,多谋略,善权变,为魏国重臣。有几手比曹操高明。
胡耀邦:胡耀邦强调说,时间是宝贵的,要当机立断。河南有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是司马懿,他办事是当机立断的;一个是袁绍,他是好谋寡断的。我们有些同志也好谋少断,遇到问题总是研究研究,议而不决。你们省委就不是这样。希望所有的同志都不要学袁绍。
刘伯承、聂荣臻:于是我和伯承同志商量,虽然与沽基家已达成协议,但还有别的部落,糊里糊涂地往里乱闯,太危险。伯承同意我的意见,最后决定不走,不仅不走,走到前面的队伍还命令他们跟我们一起。象当年司马懿似的,来一个“倒退三十里”,又回到了一个叫大桥的地方。
叶剑英:三国之所以归晋,是司马祖孙三代广纳贤士、廉政爱民的结果。
习凿齿:宣皇帝势逼当年,龙潜下位,鞠躬屏息,躬蹈履霜之险。植灵根以跨中岳,树群才以翼子弟,命世之志既恢,非常之业亦固。
唐太宗: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延安于将危之命。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
曹操:司马懿非人臣也。
曹丕曰:“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
曹睿:“以后事相托。死乃复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见,无所复恨矣。”“昔周公旦辅成王,有素雉之贡。今君受陕西之任,有白鹿之献,岂非忠诚协符,千载同契。”
曹植:魁杰雄特,秉心平直。威严允惮(令人敬惮),风行草靡。在朝则匡赞时俗,百僚仪一;临事则戎昭果毅,折冲厌难者(挽救危难者),司马骠骑也。
孙权:司马公善用兵,变化若神,所向无前。
崔琰: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
杨俊:此非常之人也。
文钦、毌丘俭: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讬之任。懿戮力尽节,以宁华夏。
虞预:上虽服膺文艺,以儒素立德,而雅有雄霸之量,值魏氏短祚,内外多难,谋而鲜过,举必独克,知人拔善,显外反陋。王基、邓艾、周秦、贾越之徒,皆起自寒门,而卓绩于朝,经略之才可谓远矣。
房玄龄: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张悌:摧坚敌如折枯,荡异同如反掌,任贤使能,各尽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
张俨: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讬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汉,或册名於伊、洛。丕、备既没,后嗣继统,各受保阿之任,辅翼幼主,不负然诺之诚,亦一国之宗臣,霸王之贤佐也。
何去非:或者谓仲达之权诡,不足以当孔明之节制,此腐儒守经之谈,不足为晓机者道也”。评其“制其兵,出奇应变,奄忽若神,无往不殄,虽曹公有所不逮焉。
王夫之:诸葛公之慎,司马懿之智,舍大敌而勤远略,其所用心者未易测矣。
诸葛之略,司马之智,其密用也,非人之所能测也。
张大可:司马懿的名字,完全可以与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等人并列,是一个对历史有贡献的时代英雄。
郭衣洞(柏杨):就史料记载而言,真实的司马懿,跟世人印象中的司马懿不同,就司马懿本身而言,他所受到的诟骂与诅咒,并不公平。
张继峰:历史上把司马懿说成奸臣,甚至地方志不敢入录。但事实求是他确实是忠心为国,功勋卓著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马植杰:司马氏之所以能够灭蜀、代魏、吞吴,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正是由于司马氏比魏、蜀、吴三国的统治者有作为,行政效能也较高的缘故。
何兹全:司马氏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农民的休养生息,有助于社会安定,取得农民拥护。社会安定,农民支持,这是司马氏夺权成功的有力的社会基础。当然,农民支持是基础,而拥护他们成功的力量还是世家豪族。
方北辰:司马懿得享高寿,是司马能取曹氏而代之的重要因素 。司马懿自幼家学熏陶,又成长于儒家思想尚未衰退的时代,故个人生活比较自律,他提倡节俭,也不纵欲,妻妾不多,遇事能自我排解,坚持孔孟养身之道,是他得享高寿的主因。
李中彦:真实的司马懿是个城府极深,思虑极远的人,在奇才倍出的三国时代,他能击败众多对手,为晋朝奠定基础的原因也在此。出身于河内儒学世族的他,从小训练出超强的忍耐功力,他一生有一特点,就是要以最少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益,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他可以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和屈辱。敌国统治者孙权都曾赞誉:「用兵如神,所向无敌」,故曹魏能一直维持其强国优势,司马懿当居首功。 在一般内政上,司马懿也作过相当多好事,他在上邽兴屯田,京兆、天水、安南兴冶铁,穿成国渠,筑临晋坡使雍凉足兵足食,并有余力供给关中不足,后来又大兴屯田于淮北,穿广槽渠,这些作为不但厚植了国力,也为日后统一华夏殿定基础。在魏明帝大修宫室之计际他也曾加以劝谏,曹叡死后他奏请罢修宫室,雕玩物之人力,节用务农,使天下欣赖。在识拔人才上,司马懿从寒门中提拔了邓艾、王基等人才,如虞预所说,经略之才可谓远矣。
李国文:读《三国演义》,热闹都在前半部,司马懿出场较晚,舞台上的风光,都被最早走到脚灯前的角色抢光了,他显得不那么光彩出色,其实,在这段历史中,他是一位最了不起靠耐性、权谋、机智,夺得胜利的最大赢家。
引用 4sjs4 2019-11-3 09:54
第六章:元康之治
第一节:继承仁政
司马衷在继位称帝后,没有暴虐残酷,没有作威作福,继续沿用父亲执行的进步爱民政策,在晋朝出现外戚争权和早期的危机中发挥了挽救政权的作用。司马衷发现辅政太尉杨骏专权后,能立即巧妙地架空杨骏,恢复了自己的权力,让石陋接替杨骏任太尉,把杨骏升太傅,自己亲政,只是自己决断后,入呈杨太后,不再经过杨骏,仅此就足以体现他的权谋。他的皇后贾氏代表寒族集团,对杨太后预政都不满,谋划要彻底终止代表世族集团的杨氏地位,杨骏此时没能恢复和宗室的关系,没请司马亮入朝,没执行司马炎遗诏,结果贾后联合宗室推翻了杨骏。司马衷竭力保护杨太后母女未果,他当时自己的势力还没法同宗室和寒族联盟对抗,贾后控制了宫廷不想让司马亮辅政,司马衷采取为杨骏立后裔保护弘农杨氏,最终让司马亮和卫瓘辅政,总算缓和了矛盾,恢复政权派系平衡。在外戚争权中就可以看出司马衷执行仁政不仅是对下层百姓,对上层贵族也很仁厚,他主张仅是把杨骏以侯归第,不赞同在内部斗争中用杀戮,所以在元康期间部分延续太康盛世时期的仁义和睦的风气。司马衷在元康时代执行的仁义政策,免除天下户调丝绢,赐孝悌、年老、孤寡和力田(生产努力者)每人绢三匹,能继续让人民安居乐业,没有穷困。司马衷对基层人民的政策是值得尊敬学习,对统治阶级上层的控制也是有效的,但是人不可能主宰一切,大将军秦王司马柬去世,他是宗室贤王,司马衷同产的亲兄弟,最重要的支持力量,也是维护关中稳定的基础,即使在这种情况司马衷仍能有效行驶权力,也证明他的权力执行能力是非常强大。司马衷绝不可能是愚痴,在司马柬去世时,他刚即位内部外戚相争不稳定,而且兄弟们都年幼,要是他没本事是愚痴,那各族分裂者早就闹叛乱了,早就要夺取天下了,还能让他统治十七年,根本就不会让他把皇位再传到已经长大成人的兄弟晋怀帝手中,要知道他刚即位初异族的人口比例仍占优势,晋惠帝仁政统治十七年减去八王乱损失几十万,华夏民族仍增长三千多万。晋朝元康时代的政治是进步的,司马炎的先进制度和首创在司马衷的领导下几乎都得到继承,而且很多在推广力度上超过司马炎时代,尤其在民族关系友好方面。司马炎时代在拓跋部仅是派遣晋官晋人拥立亲晋首领,司马衷时代不像司马炎立力微的儿子,而是把在晋朝成长联姻的沙漠汗的儿子立为首领,晋臣在拓跋部的地位更高,而且开始给拓跋部首领任命为大单于,在草原设立单于府,完全解决了中国历史上草原民族在历朝都南侵的矛盾。司马衷能友好对待草原民族让他成为中国首位让草原民族树碑效忠的皇帝,司马衷把北方草原也逐渐建立成为晋朝维护统一,抗击异族分裂的重要基地,促进民族团结友好,中原朝代和北方草原民族没有战争是对华夏人民最大的仁政,司马衷和草原民族友好也体现了对华夏民族巨大的历史功绩。司马衷继承了司马炎的进步仁政又进一步能减轻百姓的赋役,执政十七年活到四十七岁,这在中国古代皇帝中算是统治时间中等了,至少让百姓在十七年仁政中没有遭到暴政的压迫,也能让司马炎的儿孙和司马氏宗亲能长大成人,在后来的民族战争和内部斗争中不至于没有任何抵抗力都完全被敌人消灭,在封建社会有多少朝代因为统治者年幼而导致灭亡,所以从这点评价也可说司马衷继位也是有贡献,很难保证司马攸、司马柬继位也能像司马衷活到四十七岁,若是短命而终,子孙都幼弱,那天下事就又很难顺利了,事实是二人都没有司马衷寿命长。封建伦理要立嫡就是因为嫡亲主要有外戚辅佐,避免皇室孤立,立长就是因为防止继承人年幼,孤弱易亡,虽然往往也造成外戚夺位,但总比没有外戚辅佐要安稳些。司马炎立司马衷在晋朝没有产生灾难性错误,更重要的是司马衷继承仁政,这对培养百姓效忠拥护司马氏政权是起到重要作用的,司马氏本来是著姓不是人口众多的大姓,若人数少再不得人心,那是不会长久巩固政权的,司马衷的仁政就算被后世误解是愚痴,但从百姓对司马衷的感情看,没有怨恨司马衷的,拥护和同情是占主要的。司马衷执行的仁政不仅是在元康之治时执行,即使在后来各民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司马衷在战乱中遭到困苦的情况下仍能减免百姓赋役,这是非常值得尊敬学习的。
引用 4sjs4 2019-11-1 07:22
第十节:选立太子
司马炎和历代封建朝代的统治者同样都面临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事业和政权的继承人选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杰出人物要是能选用正确的继承人,或者是合适的继承人能坚持前辈的事业和理想,继续推动和完成前辈的事业和理想,这是最佳的结果。按封建庸俗伦理讲,没败家导致封建政权灭亡的继任皇帝就算合格,仅考虑政权统治时间长,没考虑国家和民族的盛败。司马氏集团的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前后三任领导人在继承人选择上都是成功,能推动司马氏集团日益强大,推动司马懿统一的理想前进,司马昭选择司马炎也是正确的,继承了前辈事业和理想,而且建立晋朝中央政府,完成了统一。司马炎选用继承人就发生了问题,晋朝因为司马懿父子夺取最高权力后长期继续效忠曹魏,延缓了十多年建立,也造成司马氏集团分成三个主要派系,这也是后来晋朝连修史都分成亲司马懿的要从正始开始,亲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的要从嘉平开始,亲司马炎的要从泰始开始,影响到司马炎继承人的问题,就有拥护司马师和司马昭系统的派系都支持司马攸,晋朝建立的开国群臣多数是司马师和司马昭荐举任用的,所以这派势力最强,人数最多;其次是司马炎在晋朝建立后自己提拔的群臣和姻亲,他们希望拥立司马衷和司马炎的儿子;司马懿的拥护者虽然人少,但也在后来拥立司马懿的儿子司马伦称帝。司马炎在继承人选用问题上遇到的难题和历代贤明统治者相仿,也是立嫡、立长、立亲、立贤的选择,司马衷占着嫡、长的优势,司马攸占着亲、贤的优势,司马炎在早期曾患病到病危,群臣都准备立司马攸继位,司马攸的才能超过司马衷是事实,但绝不会像后世贬低司马衷那样悬殊,司马炎选用司马衷就变成天大的错误,若是司马炎病危时去世,群臣让司马攸继位是合理的,当时司马衷年纪小,乱世应该立长君,但是后来随着司马衷年龄增长和能力增加,司马炎立司马衷就不再是错误,而是回归到封建统治伦理的正常轨道,仅仅是因为晋朝在晋惠帝后期发生了分裂叛乱,就倒推回去说司马炎立司马衷是错误的,这是把复杂的社会发展问题简单化,属于形式逻辑。人类是没法预见到未来社会发展的所有变化,这是自然局限性,也是历史局限性。司马炎也是不会预见到晋朝后来发展的全部问题,尽管他作了很多必要的防范,但是人类是不可能决定自然界发展的所有变化,很多天灾人祸是没法预测,就像不会预测到自然灾害的发生,不会预测到民族矛盾的发展,司马炎恐怕都没有预测到他把弟弟司马攸外派,司马攸会忧愤病死,以至于让他悲伤悔恨,把司马炎在地方扶持强藩拱卫皇室的设想都打乱。司马炎选用司马衷为继承人的结果并非后世评价的那么差,司马衷对晋朝的巩固和发展仍是有贡献的,他继承了父亲的仁政,没有自己享乐放纵地欺压百姓,没有在人事上听信重用奸邪,他甚至把王浑、张华、卫瓘、和峤等很多反对过自己的都任用了,仍然建立了元康之治,能继续开疆,执行很多进步的政策,成为草原民族树碑效忠的首位中原皇帝。司马炎选择的司马衷从封建皇帝贤德功业方面评价可以算是仁君的地位,统治十七年也不算是短夭的君主,继承人发生严重问题不是在司马炎这代。司马炎选用司马衷为太子后,并非就再不管不问,司马炎为司马衷建立了非常强的辅佐和教育体系,任命李胤、李憙、任恺、贾充、杨骏、杨济、谢衡、邓殷等,这些师傅对司马衷的教育是有成就的,司马衷的治国理政才能提高很多,司马衷最敬重司徒李胤,甚至让人写文章纪念,从司马衷能敬重清正廉洁的李胤就可以体察到司马衷执行仁义清廉政策,他任用的宗室司马泰、司马晃等和执政张华、裴頠、贾混等多数都是忠诚清廉俭朴的贤臣。司马衷没有后世庸人羡慕的帝王享乐、特权、威风等形象,所以被轻视,但是他们忽视了百姓疾苦、民心向背和国家盛败才是衡量皇帝功绩的标尺,在这些方面,司马衷都有功绩,完全是位值得尊敬的皇帝,司马衷能继续执行仁政也能让晋朝百姓生活安宁,自然就会让天下继续效忠晋朝,也维护了司马氏声誉。司马炎选立太子时期造成的内部矛盾和斗争是古代封建社会常见的争嫡现象,是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争权夺利的一般规律,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已经转化成另外的形式,但是归根到底要看继承者的执政是否推动国家强盛,是否能对统一开疆有贡献,是否让百姓生活幸福安宁,是否推动社会进步。
引用 4sjs4 2019-10-31 03:22
第九节:民族团结
司马炎执行的民族政策是进步的,没有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所以在古代是发挥了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古今中外任何民族要是自己的统治者腐朽无能,人民软弱无力,是不可能得到异族的尊敬,不可能维护民族利益,也谈不上能团结异族,往往会遭到异族攻击,沦为被统治民族或灭亡。司马炎也懂得要想实现民族团结,首先华夏民族自身要有生产力和战斗力,要有进步和先进文明为基础,能得到异族的尊敬与认同,能共同合作。司马炎首先是增强华夏民族的生产力和战斗力,增加华夏人口,增强华夏民族的团结。司马炎发展生产,提高战力,优待孙刘曹巩固华夏团结,这些方面的进步政策很多,也取得了成效,所以太康盛世时期的民族关系总体是团结的,异族对华夏是尊敬合作的。华夏民族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属于农耕民族,也有部分从事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等;在草原地区的异族主要以畜牧生产为主,气候条件适宜的时候也在水土丰饶的地方有限发展农业生产,有手工业和商业少。晋朝的社会状况大体也是这样,但是异族也有特点,首先是有大量异族内迁近百年,就在黄河边,近的离洛阳三天行程,曹魏时主要给豪强当佃客,被各民族统治者压迫,不再从事畜牧;还有些草原异族在边疆是从事劫掠,不是以生产为主,要想实现民族团结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司马炎下达限客令时解放大量异族佃客,缓解异族被地主豪强剥削压迫,这些异族同样都可以占田自己进行农业生产,或者从事商业,部分给晋朝政府做畜牧生产,这项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防止了异族叛乱。石勒早期当佃客受压迫,后来被解放当商贩,他也占田参加过农业生产,种植桑麻和当地晋人争夺过麻池,也帮助对他友好的晋人耕种,后来还干过畜牧、相马等,石勒是异族小部落的首领,算半个贵族,虽然受大贵族压迫,但是生产经历体现他生活的早期是民族团结的,异族在晋武帝时期的生产和生活在限客令解放奴役后,总体是有保障和自由的。司马炎缓解了内迁异族的民族矛盾使用仁义政策,对边疆劫掠叛乱的民族是采用武力政策,若是中央政府武力弱小也是难以维护中央权威。拓跋部和慕容部都有反晋力量搞叛乱分裂活动,司马炎对这些反晋活动进行武力平叛是最早的反分裂行动,也都取得了成功。司马炎拒绝慕容廆要求攻打宇文部,这也是维护民族团结的进步政策,反对晋朝内部各民族武力相攻,并且借平定慕容廆叛乱加强了对扶余、慕容部、宇文部的控制,提高了晋朝中央地位和权威,不打击分裂活动是不可能让异族长期团结在中央身边,是不可能保障民族团结的,这点对现代也有警示作用。司马炎这次有理有力的军事行动让慕容部长期效忠,甚至中原分裂战乱后仍效忠晋朝。司马炎优待慕容廆是司马氏长期执行优抚俘虏和降附的重要体现,就像优待孙刘曹巩固华夏团结那样,司马氏对降服的慕容廆、齐万年、李势等异族首领都是优待,这项优待异族的政策也是晋朝增强民族团结的基本政策。异族的百姓被解放不再被奴役压迫,异族的首领被优待安抚,这样在太康盛世时的民族关系基本是:在晋朝中央能起到监督管理作用,能阻止各民族间的武力相争,能管住异族的统治阶级贵族,能安抚异族的平民百姓,所以太康盛世的民族关系不仅是华夏民族和异族是团结的,异族间也是团结的,没有严重的各民族冲突。司马炎时代和司马衷时代的民族政策总体是进步的,也能推动民族融合,促进民族团结,但是民族矛盾总是会有的,总会有要分裂叛乱的极端反动分子,民族间相互歧视攻击的行动仍会有的,历史遗留的矛盾不是简单就能都消除的,异族的后代没人能保证必然都效忠中央。即使在晋朝那样进步仁义的政策条件下仍会有发生,对这些矛盾因为历史局限性,能提出的解决方案不多,邓艾、郭钦、江统等提出的徙戎论是古代应对民族矛盾最常用的政策,这是防止民族冲突的最简单方案,但是若执行不当反而会造成民族冲突,而且迁徙整个民族或部族几十万人、上百万人在现代都困难,在古代多数情况下是空想。在现代评价为了防止民族矛盾,把异族中的分裂贵族和反晋分子都迁走还是能促进民族团结的,后世也很多内迁的异族是忠于晋朝中央的,具体的情况要具体分析,不能简单把异族都视为分裂分子和敌对分子。司马炎执行的民族团结政策总体上维护了华夏民族和各兄弟民族的利益,促进了中国各民族的进步和团结。
引用 4sjs4 2019-10-30 04:26
第八节:商贸远征
司马炎时代的商贸活动已经非常繁荣,晋朝没有严重歧视商人的风气,尤其是施行占田制和限客制后,商业已经成为朝廷财政收入和贵族致富的主要途径,扩展市场和建立新的商路在晋朝有深厚的基础。晋书的地理志虽然没有详细记载当时世界地理,但是司马昭命裴秀绘制地图,促使中国的地图之父裴秀发明了六体制图术,所以晋朝的地理知识在当时是先进的,已经突破了中国古代认为世界仅三万里的概念,晋书的四夷传记载从肃慎向西马行五万里经历的各国,这实际是当时晋朝的地理活动范围,也是晋朝商路的距离。晋朝的商路比从前经凉州在西域分成南北两线的丝绸之路又增加了几条商路,可以从东北经草原到达欧洲。司马炎时代远征是很多,有马循在西北西域远征,何龛、贾沈等东北扶余的远征,有卫瓘、唐彬等向草原地区的远征,这些远征都是伴随着商贸活动进行的,晋军到达边疆边远地区后,设立海关征收远地每人二十八文钱,虽然数目很低,但是也需要和中原商贸才能获得晋朝的钱币,再向晋官缴纳税收,这一政策也促进了晋朝商贸的发展。司马炎时代的远征研究的很少,司马炎建立晋朝初期,鲜卑向西的迁徙已经进入西域乌孙地区,马循战胜鲜卑稳定了西域地区,晋朝在西域派驻的官员有戊己校尉、西域长史,玉门大护军等,西域都护仍是凉州刺史兼任。西北海关的商贸最活跃,西域南北两线仍是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在和田地区出土的晋朝通关文书中记载,仅一个商队的丝绸贸易数量就多达三千匹。在东北远征扶余时期建立的商贸关系中,不仅有扶余以东的东夷数十国,而且有了扶余以西的蒙古,当时被称为模卢。在晋朝时期的陆路商贸也主要是通过中亚和草原地区的斯基泰人进行,但是已经有斯拉夫人在晋朝的商路上出现,在晋书中被称为沙楼人。在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非常繁荣,晋朝的磁石产量很多,不仅能用来作战,而且用来制造指南舟航海。晋朝的造船技术发展很快,不仅能造连舫楼船等乘载两千人的大船,商用装载几百人的船只也很多,在晋朝的湘州七郡造出的内河船只大盘艑都能装载千吨,便于航海的多帆船技术也已经成熟,可以建造四帆船或其他多帆船,广州地区造出八槽舰是当地最大船甚至高十余丈,四层高,这些都极大推进了晋朝的商贸发展。晋朝商人航海到东南亚、南亚、中东、欧洲贸易已经非常频繁,晋商驾驶四帆船用指南舟和牵星技术甚至可以“调风”连续行驶十五天,有的晋商在扶南强风中一月就到达罗马帝国,晋商也是最早航海到达欧洲进行商贸,东罗马的商人也到广州和晋朝贸易。司马炎亲自和东罗马商人贸易,给杜预购买香蜜纸著述,广州刺史滕修购买东罗马的珠宝、火浣布等商品,在葛洪写的著作中,晋朝商人航海到罗马帝国,用上千匹丝绸换取罗国帝国国王的金刚石等珠宝,葛洪记载了众多的国家,应该都是和晋朝通商的国家。法显的著作中,虽然以宗教和地理记载为主,但是也介绍了晋朝航海商贸发展的情况,尤其是记载晋朝的商品中已经包括适宜南亚气候的绢扇,在斯里兰卡等国家的畅销。南亚向中国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佛像等艺术品,法显几乎到过南亚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天竺地区和孟加拉的扈犁、斯里兰卡的狮子国等大多数国家,这些国家在葛洪的著作中也有记载,葛洪的著作中甚至记载了沙特、澳洲、菲律宾、缅甸等记载很少的国家,可见晋朝商贸发展区域的广泛。海上丝绸之路仍然是以罗马帝国意大利和埃及人、安息的波斯人和南亚各国商人为主要通商对象,印度天竺僧人法度常年住在广州,他的父亲就是天竺商人和晋朝商贸。这时的阿拉伯商人还不是晋朝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商贸对象,但是已经在商路上有阿拉伯国家,当时被称为在安息和大秦间的察劳,在今天的沙特地区,阿拉伯商人的船只也有到广州的,嵇含写的桄榔绳子为主的船只就是阿拉伯船。埃及卡乌也出土过四世纪晋朝的丝绸,中东地区丝绸之路的重要海陆口岸仍是被称为斯罗的叙利亚。司马炎执行的是对外贸易垄断政策,就像他亲自购买罗马帝国商人的商品那样,在广州和交州是没有册封宗室的,这里是中央直辖地,当地的对外贸易也是由刺史负责,例如广州刺史滕修和罗马帝国贸易,在晋朝的朝廷中,对外贸易是获利非常高的,是朝廷主要财政来源,很多穷困的官员都希望到交广任职来致富,司马炎重视、垄断交广对外商贸的政策在后世也被沿用。
引用 4sjs4 2019-10-29 11:01
司马光治史的认真:司马光用十九年完成了中国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部书是中国首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中国封建社会一千三百六十年的历史,把当时所有的各类史书、记载封建各朝代史书数千种上万卷精炼浓缩到一部史书中近三百卷中,还有目录、考异六十卷,对总结中国历史发展经验,了解中国古代历朝的大事,是最佳的工具书。司马光用认真的治史精神完成了这部巨著,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有了《春秋》、《左传》、《汉纪》等编年体断代史,记载中国有明确时间纪年以来的历史缺秦、东汉到宋的编年史。中国的历史从周朝开始有了一年一年一月一月的顺序记载,但是还没有一部完整地记述封建社会从战国到宋朝初的编年历史,编年体的记事主要体现在准确,需要认真的治史态度。司马光很高的史学才能和认真的治学态度,帮助他完成了首部完整记载封建社会的编年体通史,填补了史学空白,这部《资治通鉴》不仅消耗了司马光的十九年生命,也体现了司马光最高的史学修养。司马光组建的书局三位助手为他提供的原始资料虽然比选用的史书上万卷缩减了很多,但是依然有数千卷的内容,司马光需要自己把助手选取的资料每卷阅读用自己的语言再精炼成三百五十四卷,其工作量可想而知,需要不断地整理修改核实,因司马光一人执笔定稿修辞而文字优美生动,有极高的史学、文学造诣,加上司马光的评论和反对分裂、迷信、图谶、占卜等内容,也有很高的思想进步意义。司马光治史的认真考据程度不仅能从他的考异中看到,仅从一次战役的记载就能体现。司马光写公元268年司马骏击退丁奉、诸葛靓的进攻,从晋书看是司马望和司马骏两人在芍坡击退丁奉一人,和司马光的记载差异很大,最初很让人怀疑司马光的记载,但是看了《三国志》孙皓传记载是丁奉一人攻合肥,没有记载芍坡之战,看丁奉传才知道那次战役确实是丁奉和诸葛靓共同出战,而且丁奉还离间让晋武帝召回石苞,还真可能是司马望和司马骏击退丁奉和诸葛靓。最后只有看司马望和石苞传才会发现,司马望去接替石苞也没有到最前线,所以司马光记载的司马骏一人击退丁奉和诸葛靓二将是完全准确真实,仅此一战的考据,就需要同时看众多的史料才能发现真相,令人敬佩司马光治学认真。
引用 4sjs4 2019-10-29 05:58
第七节:完善制度
司马炎建立晋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和前朝的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阶层分化,民族成分更复杂、人民性格改变等等。经过百年战乱,士族力量增强,大族大户的世家在当时势力庞大,战乱时通常都举族迁徙或聚守,形成众多大族大户的士族、世家。华夏百姓在战乱中也变得更加强悍,大量异族内迁到中原繁衍近百年已经让华夏沦为少数,要想用过去的制度应对现实社会显然是不可能了。这时晋朝众多首创制度建立,不仅仅是泰始律、三省制、占田制、课田制、限客令等这些非常影响的首创,也有很多被忽视的制度和政策。首先是秦汉以来的边关制度,秦汉时修长城做边关,防御异族南下,晋朝建立前异族已经大量内迁,修长城已经没用了,怎样守边关成为晋朝的难题。司马炎是采取在边疆民族中扶持忠晋力量,向草原派遣大量晋官晋人,这样不仅不用修长城,实际让边疆民族成为晋朝的长城,也在实质上扩展领土,采取对等迁徙的政策,异族南迁,晋人北迁,更为后来晋惠帝时边疆民族树碑效忠晋皇,为晋朝守边开疆奠定了基础。晋人的外迁、晋军的外驻也为晋朝在边远边疆地区设立海关征收赋税创造了条件,在中国历史极少像晋朝在边远地区征收二十八文的赋税,在边疆地区不是简单羁縻送钱,而是以商贸为基础的开疆。司马炎在完善边关制度后,还要应对内部的已经内迁的异族,不仅要再迁入忠晋的异族制衡最早内迁的,也用限客对内迁的异族普通百姓优待,匈奴等异族百姓很多被匈奴贵族强制给豪强当佃客,限客令让很多当佃客的异族百姓解放,石勒就是从佃客被解放,一度去经商,对晋朝中央有些忠诚和感激。司马炎能笼络异族百姓民心,也能极大限制异族贵族分裂叛乱的隐患,内迁的异族贵族要是得不到本民族百姓支持,通常不敢轻易闹事。司马炎笼络异族百姓的政策对后世影响很大,晋朝反分裂时期很多异族百姓都不支持分裂贵族,很多要求效忠晋朝中央。刘琨在晋阳被匈奴包围,仍能招降匈奴万落,几乎占匈奴的四分之一。晋朝的世家大族发展势力最强,近千大族大户的世家各有私兵上千,这也是晋朝中央的双刃剑,近百万的世家私兵在晋朝既是能拥护中央的力量,也容易发展成威胁中央的叛军,在晋朝历史上确实也发动过豪门叛乱,造成统一延缓,引发内战。司马炎时代没有限制私兵,因为当时需要世家的私兵推动统一和抵抗异族,在统一后司马炎废止州郡兵,陶璜等反对废止州兵,司马炎保留了州兵,发展成核心政府军,和宗室军都是效忠晋朝。在废止郡县兵设立武吏后,减轻百姓兵役负担同时,也就需要世家私兵在地方帮助维持治安,毕竟宗室兵没法分封到每个郡县,这些私兵早期也基本都是效忠晋朝,在晋朝总体发挥进步作用,比如周玘、纪瞻、贺循、顾荣等的私兵是抗击异族和三定江南的重要力量,祖逖最早也是带着私兵北伐的。司马炎减轻世家对中央的威胁,采取的是完善教育制度,世家大族通常是用私学培养学生门徒组建私兵和家族势力。司马炎设立国子学,统一规范中央教育制度,把贵族子弟和社会人才都聚集到中央国子学教育,防止沦为世家大族的门徒,既能培养他们对晋朝中央的效忠,也能减轻世家扩张的趋势。司马炎首创的国子学在以后历代都延续成为中央教育的标志,世家豪族的私学虽然也同样以私塾、宗学、家学的形式存在,但是对中央教育体系不再构成威胁。国子学取代太学成为国家考试的主导者,晋朝考试制度也更加完善,晋朝的九品制是有考试制度监督的,晋朝即使九品定品仍需要考试,而且设立良将等武科考试。司马炎让杜预制定了严格的考课法制,在制度上对九品制进行了双重制约,防止腐败怠政,晋朝的考课法在历史上也是发挥进步作用的。司马炎在建立晋朝后制定的众多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占田制为例就对后来的均田制、授田制有很大影响;泰始律为核心的晋律也成为封建社会长期沿用的法律,其法治原则对后世制订新法也有重要影响。晋朝三省制的分权合作原则在以后的封建社会中也长期被沿用,八公制度也有影响。司马炎分封宗室的宗法制度对后世也有很强影响,尤其是用食邑代替封土,制订的三分食一,后来改为七分食一都有效减轻了百姓负担。从司马朗时期要求用井田制,到司马昭时代简化刑律,都是在探讨应对现实的巨变,到司马炎时代才基本逐渐完善晋朝的社会制度,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
引用 4sjs4 2019-10-28 05:57
第六节:长治久安
司马炎统一中国后和历代最高统治者同样,都是最重视长治久安,晋朝统一后的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在古代又是非常复杂严重的历史时期,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多。确保政权长治久安的因素有:民心效命、异族归附、政通人和、天地无灾,这些是主要因素。司马炎采取了很多进步的政策,巩固政权,确保晋朝实力增强,因为他的先辈已经执行了很多爱护百姓的政策,他只要继续执行,就能让民心效忠,况且自己又制定了占田制和限客令等很多有利于百姓的政策,在人民拥护方面,司马炎是做的非常成功,值得尊敬学习。司马炎也没有采取封建末期那些残民弱民的乱政,晋人始终保持善战强悍,也保障了民族战斗力和生命力。王夫之曾评价司马炎执行的政策是有效的,即使到了后来天下动乱,百姓依然效忠晋朝。在异族归附方面政策总体是进步的,晋朝没有残酷的民族压迫,也没有妥协讨好异族,晋朝时期的异族最多,民族迁徙最频繁复杂,华夏民族人口比例最少,但也没有产生对晋朝中央地位致命威胁,没有让华夏民族沦为被统治民族,即使后来产生民族割据政权也多数都是尊奉晋朝为正朔,奉行晋帝独尊的藩属关系。晋朝的反分裂成效是非常显著,不仅能收复旧疆,复兴华夏,而且曾恢复统一,在当时那样复杂的民族环境中保持一百五十多年统治,维持华夏中央地位,已经是非常可贵可敬了。司马炎在政通人和方面做得总体是合格的,历朝第二代都会有波动,司马氏的政权在第二代没灭亡,能有十七年统治没有严重的分裂割据,和司马炎对未来的谋划部署有重要关系。司马炎和解了兄弟对立,朝廷效忠齐王司马攸的势力最强,虽然没有引发严重内乱,和历朝同样都是不稳定危险,司马炎没有杀害弟弟,仅是尊崇地外派,这是常见的缓和矛盾的政策,只是可惜司马攸忧郁过度去世,否则在地方拥护中央也是能防止分裂。司马炎又笼络侄儿司马冏立为齐王,实现兄弟两派和解,基本执行了父母要求兄弟团结的遗愿,对未来自己儿子司马衷也有很大保护,司马冏拥护司马衷复位发挥核心作用。司马炎又把自己的儿子司马柬封秦王到关中,支援司马骏和司马泰镇守西部,派儿子司马允为淮南王守扬州,儿子司马玮为楚王守荆州,儿子司马颖为成都王守西南,再加上组建宗室军守卫地方郡县,增强中央的州军,招抚民族军,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安全体系,对防御外敌和反分裂都能有效果。司马炎的分封唯一缺憾是在太原、西河等并州异族聚居区,没有派强势宗亲镇守,并州是仅次于关中的异族比例很高,现代评价甚至应该派司马伷或司马泰那样德才兼优的宗室镇守并州,司马伷仅次于弟弟司马骏能招抚人心,军事才能出众能保障并州长期稳定。司马炎在天地无灾方面的影响有限,这是自然条件限制,不是人力所及,历史也证明后来在晋朝产生最大破坏力的也是天灾,晋惠帝以后的分裂战乱多数是从天灾开始,仅有少量的是因为内争造成。司马炎在草原灾害大水时能有效救灾,合理安排内迁的救灾能力还是值得称赞的,儿子司马衷在救灾方面比司马炎差些,虽然也知道给灾民吃肉粥,奖励慕容廆救灾赐礼服,但是显然没有司马炎能设立常平仓储备防灾、听杜预建议改造坡地防灾,有更强的抗灾能力。司马炎还能在灾害时招抚人心,增强异族对中央的效忠力,防止出现异族在灾害时
走投无路或乘火打劫地侵扰中原,比起那些没灾害还遭异族侵扰的要强,这也是值得称赞。司马炎在中国古代算是有作为的圣主,张华评价他圣明神武,号令如一,刘颂也称赞他超过前世君主,就是因为他的言行和历史功绩都有值得尊敬学习的地方,司马炎继承的基业是复杂的,因为祖父司马懿和叔父、父亲效忠曹魏长期不称帝,造成其内部派系众多,司马氏执掌最高权力不像曹操控制汉献帝,曹操时代诸侯众多,可以挟天子令诸侯,司马氏是没法效仿,孙刘都并列是皇帝,司马懿效忠曹魏仍被误解篡逆,不如顺人心而为帝,所以习凿齿评价司马懿愚忠,忘了济世之责,也造成司马氏形成了几个不同派系,就是后来晋朝要写晋史都产生严重分歧,形成三派分别以司马懿的正始、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的嘉平、司马炎的泰始为法统开端的争论,司马懿父子若早称帝不仅能让晋朝更长久,也不会产生明显的派别对立,后来的八王之乱也源于此,对晋朝的长治久安也产生影响,这些是历史遗留问题,责任不在司马炎。晋朝长治久安的教训影响以后历朝,都很少再愚忠了。
引用 4sjs4 2019-10-27 05:58
第五节:草原救灾
司马炎时代在统一前是完成对草原地区的控制,在当地拥立效忠晋朝的拓跋部亲晋力量,派驻大量晋人和晋官,但是仅仅是控制了拓跋部,占据草原地区大部,仍有很多民族和部族在迁徙和移动,而且当时世界气象是处于小冰河时期,北方气候日益恶劣,草原地区爆发大水灾,塞北不适合人类居住的面积在扩大,民族迁徙的趋势是加剧的。而中原已经有很多内迁民族,多数都未归附华夏,是半独立状态,经常相互攻打或背叛晋朝,那是一个民族矛盾异常复杂和尖锐的时代。晋朝统一被延迟就是因为北方民族迁徙和民族矛盾加剧,战乱增多而不得不把主力调往北方作战,只是晋朝当时是自然条件造成迁徙争夺。晋朝统一前后,首先要应对在汉末三国时自行迁入中原的异族,自行迁到并州的匈奴已经发展到几十万口,没法短时都迁走,只能分成五部,防止聚集叛乱,而且当时匈奴刘豹是忠于晋朝,没有威胁中原。司马炎首先要应对民族比例最悬殊的关中,那里异族是占多数,最善战的扶风王司马骏派到关中,在关中封的藩王秦王司马柬、陇西王司马泰等都是非常有本事的宗室,派去的将领也多数是勇将,司马骏到关中多次打败叛乱的异族,这些异族强占过去华夏旧疆又反晋,自然应该平定,这是反分裂,是中央合理的平叛。司马骏的多次胜利,才让关中很多内迁的异族归附,结束三国时国内国的半独立状态,安定、北地、金城这些地方的吉轲罗、侯多金、热冏等才效忠晋朝。平定关中和凉州的分裂叛乱,真正控制关中半独立的异族后,中原地区才算真正实现统一。司马炎时代不仅没条件把中原已经内迁的异族迁走,而且因为草原水灾,还有大量异族要求内迁,如果拒绝就会南侵爆发战争,边疆人口是多于中原的,结果可想而知。司马炎是有选择地接受内迁请求,先以救灾为主,挽救草原灾民。司马炎让塞泥、黑难的两万余落内迁到西河故宜阳,这些很可能就是后来忠于晋朝的屠各羌渠族。司马炎把获得晋朝救助的草原难民迁徙到靠近匈奴的地区居住,也是有让这些感激晋朝而效忠的难民监视匈奴。司马炎又把扶风国内的所有羌族人都封给司马骏,让羌人也效忠晋朝,司马骏善于安抚民心,得到关中各民族拥护,羌人自然愿意追随司马骏,司马炎这样极大笼络了羌人,也能抵消关中的分裂危机。司马骏在雍州接受司马炎分派的匈奴十多万口,司马骏有很多羌族拥护者,自然也能控制住这些新归附的匈奴人,再加上这是为了救灾而同意其内迁,不是过去异族利用中原内战自行内迁,到中原和关中后自行割据半独立强占华夏旧疆,现在是晋朝中央安排控制的内迁。晋朝建立后的内迁更多是救灾性质内迁和中央允许、领导的内迁,不是无序条件下的自行内迁,在晋朝时内迁的各民族显然更忠于晋朝,在后来的民族战争中多数都是效忠晋朝,反对叛晋,因为他们多数人是灾民,感激晋朝中央对他们的救助。司马炎在草原救灾的政策是进步和仁义的,自然能得到草原灾民的效忠和敬仰。司马炎不是让草原灾民混乱内迁,是有序让两万落屠各羌渠到西河,比当时并州匈奴五部的三万落仅少一万落,基本为了民族平衡,而且又安排匈奴的十万灾民到关中,没有迁到并州增加那里的匈奴人口,这也是防止匈奴过多打破并州民族平衡,让得到羌族拥护的司马骏管理这些匈奴也能控制住。司马炎的这些安排对后来的反分裂战争起到重要作用,早先安排到凉州的一些异族都是忠于晋朝,这些忠晋的异族被称为善虏,司马炎派马隆平定凉州叛乱时,很多善虏支持马隆,甚至共同参加平叛,对反分裂是有贡献的,比如拥护晋朝的猝跋韩、且万能帅万落归附马隆,虽然没有记载他们是入居塞内的北狄十九种的哪个部族,但是可以肯定是得到救助的灾民,拥护晋朝,善虏没骨能还帅军配合马隆战胜叛军。北狄内迁入塞的十九部族中,屠各、赤勒、羌渠等都是在晋朝长期忠于司马氏和中央,屠各的靳准等最早建立晋藩天王体制,赤勒是后来的敕勒、铁勒、回鹘等民族祖先,羌渠就是羯族,石勒也是仿效靳准建立天王体制,长期称晋藩,这些民族总体上拥护晋朝,感激司马炎的草原救灾政策。司马炎执行的草原政策总体发挥了进步作用,既能救助草原民族的灾民,促进民族团结融合,也能维护华夏民族长远利益,防止在当时华夏民族比例少时遭受异族反华力量的危害。司马炎虽然没有把异族往边疆迁,但是迁徙了很多忠于晋朝的民族,也增强了晋朝的势力。
引用 4sjs4 2019-10-26 04:46
第四节:赎买远奴
司马炎开疆东北招抚和征服慕容部后,实际是一举三得,不仅让慕容部重新效忠,也笼络了宇文部,而且控制了扶余,极大地开拓了华夏领土。晋朝不是以收取地租为主要收入来源,主要是重视贸易,中国现存最早的海关通关文书也是在新疆于阗地区发现的晋朝商贸记录,所以在边疆设立海关征收海关税也是晋朝中央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晋书本纪中记载了众多东夷国家通使的情况,应该是在东北开疆时设立东北海关记录的情况。晋军远征扶余在东北设立海关促进了和东北各民族的交往,巩固了东北边防。晋朝对扶余行使管辖权的另一个标志是对扶余编户民众的重视,通常要是中央政府不能有效管辖的地区,是不会重视那里编户完整,完全由当地自行负责,晋朝中央对扶余的编户就非常重视,体现了中央对那里的民众很负责,重视管理。慕容部攻占扶余掠去很多扶余人,卖到中原地区,司马炎下诏赎回这些扶余人送回原籍,并且下诏司州和河北冀州不准再购买扶余奴仆。司马炎这样做不仅能彻底化解慕容部和扶余直接的对立,也能笼络扶余人强化对扶余的控制,中原地区禁止扶余奴仆买卖后,慕容部就不会再去攻打掠夺扶余人,因为没有利益可图,能让慕容部和扶余间的战争停止。让扶余人家庭重新团圆也能体现中央政府的恩德,让司马炎派遣去护卫扶余依罗的晋军何龛、贾沈部队在扶余能获得更多支持,在边疆地区能顺利驻扎,设立海关和中央政府机构。司马炎制定的民族优待政策是对统治的异族仅收取少量货币和产品,最远的边疆仅收取每人二十八文,远远低于中原的赋役,收取异族货币不仅能促使边疆地区和中原贸易,也能正式确立中央对边疆的管辖,所以晋朝在边疆执行的政策更实际,也不像羁縻政策会成为国家负担,仅仅消耗中原财富去贿赂异族首领,往往也没法解除边疆的异族侵扰。晋朝中央赎买远奴释放也变相终止了异族之间相互攻打抓捕奴隶贩卖的恶斗,中央政府禁止购买边疆贩卖到中原的奴隶,也促进了边疆地区文明的快速发展,使慕容部等边疆各民族能更快摆脱奴隶制掠夺方式,转而进行更加文明的生产方式,推动了各民族的社会进步,也能更快地融入华夏文明体系,慕容部很多开始转向农业生产,同中原交往也不再靠奴隶贩卖,甚至和中原采取联姻方式,司马睿的妃嫔荀氏就是慕容部的女子,司马衷时代还奖励了慕容廆生产粮食储备救灾,赐予慕容廆礼服。司马炎赎买远奴也是他在中原地区开始推行赦免奴婢的政策有关,开始从上到下地废止奴隶制度,中央政府已经以身作则开始把大量官府奴婢解放,组织编为屯田民,解除了大部分人身奴役,当时晋朝上下都在减少和解放奴婢,司马炎自然要禁止再有异族的奴隶买卖。司马炎禁止慕容部靠战争掠夺扶余人也能促使慕容部对晋朝中央政府保持敬畏和依赖,要是纵容慕容部为了贩奴利益攻打有晋军驻守的扶余,会让慕容部逐渐对中央政府不再尊重,扶余人口减少也减少中央在扶余征税收入,禁止贩奴也能让慕容部和中原只能用其他正当贸易,逐渐把慕容部和中原地区同化,依赖和中原的其他正当合作,所以十几年后,慕容部也基本实现农业化,不再是单纯的游牧劫掠部族。司马炎释放远奴对东北各国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扶余人的祖先是索离人,和索族有血缘关系,最先在东北地区建立了高句丽国,马韩的百济也是扶余人建立的,这是东北亚两个重要的国家,晋朝控制扶余国,得到扶余人的效忠,自然会影响和扶余同族的高句丽、百济等东北亚藩国。晋朝的历史中,高句丽和百济都是和晋朝中央最亲密的藩国,通使交往也最密切,始终都效忠晋朝。崔氏、佟氏在东北流亡后,都是到高句丽避难,佟寿的墓仍在朝鲜境内,扶余和高句丽贵族同样都是效忠晋朝的晋臣。司马炎先赎买再禁止的政策也是合理的,既能保护扶余人,解放扶余奴,也能在经济上不损害慕容部,让慕容部心服口服地接受禁令,体现了他非凡的执政能力。司马炎禁止边疆贩奴能最大限度地稳定边疆和平,防止边疆各民族战乱,因为战乱多数都是相互掠夺人口奴隶造成,只要边疆能和平,人口不减少,对晋朝中央来说,不仅能保障那里贸易繁荣,让海关有丰厚的贸易税收,也能让边疆人口税成为中央政府的稳定税收,确实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对晋朝开疆拓土也是有重要保障,提供向中原的物资输送渠道和经济区,促进中原地区和边疆地区的共同繁荣和稳定。
引用 4sjs4 2019-10-25 06:32
第三节:占田限客
司马炎在统一后制订了占田制,这是晋朝首创的土地所有制,是井田制之后中国又一项影响深远的土地所有制。占田制对全国的各民族百姓都有益,对人民真正落实土地要求,允许百姓拥有自己的土地,而且规定了每个人占田具体的土地数量。司马朗时代要求恢复周朝的井田制,给百姓土地百亩,并且设立公田,但是曹魏执行的屯田制是没有给百姓分配土地,百姓仅是依据自己能力耕种,收获和官府在名义上是对半分,而实际发展成百姓仅留二三成,官府占有七八成,土地的所有权也是名义是公田,实际成为地方官府豪强所有,完全不属于中央,这种制度是仅仅剥削农民,几乎等同于农奴制,而且对农民有严格的行动限制,这种制度仅仅在短期是能促进生产,而且需要武力监督,在官渡之战时已经体现了弊端,无法保证粮食稳定生产,在对峙中河北袁绍统治区是黄巾起义爆发地,粮食生产都比曹操统治区恢复快,粮食数量超过曹操,几乎把曹操拖垮。曹操统一河北后,基本保留当地的土地私有,规定了租赋数额,没有强制屯田,争取了民心,成为魏国建立的基础。到三国后期司马昭为了顺应民意,废止了屯田制,但是也没有建立新的土地所有制。司马炎建立晋朝时全国的土地制基本是旧的贵族土地所有制,百姓是没有法定的私田,仍是给贵族生产,即使是匈奴、羯族等异族,也是很多被匈奴贵族逼迫给豪族大贵族耕种,王恂传记载有的大贵族甚至能有数千田客。“贵势之门动有百数,太原诸部亦以匈奴胡人为田客,多者数千。”曹魏形成的贵势之门有大量田客,占有大量土地的情况,司马炎建立晋朝后才逐渐废止,所以建立占田制限客制是不仅解放华夏百姓,也是解放异族百姓。司马炎制定的限客制是按照官员品级,严格规定拥有田客数量,防止土地兼并,也防止大量生产者劳动力被豪强贵族控制。限客制是占田制的附属,百姓在有了自己私田后,就能在经济上摆脱豪强贵族,不会再去做贵族的田客,不会再被豪强控制,而是会成为晋朝中央控制的庶民,或者可以算是皇家私属,这样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和消除地方豪强对中央的威胁。具体的占田制是首先从皇室贵族开始规定,宗亲是不能占有大片土地:大国十五顷、次国十顷、小国七顷,皇室都仅有这些土地,自然能以身作则让大贵族不强占过多土地。其他按品级占田,一品官五十顷,也就是说一品的大贵族比没官位的大国宗室都多三十五顷,是大国宗室的三倍多,自然能让大贵族面子上接受。二品官占田四十五顷,三品占田四十顷,四品占田三十五顷,五品占田三十顷,六品占田二十五顷,七品占田二十顷、八品占田十五顷,九品占田十顷,依次按品级递减,但总体差额不大,九品最低的十顷都超过宗室最低的七顷。司马炎这样占田规定不是以优待司马氏为目的,在分配土地上没有偏袒宗室,自然能让贵族们都接受。即使按照这样的占田数量,贵族拥有的土地仍是庞大的,一品贵族拥有五万亩,最低的九品贵族也拥有一万亩,但是至少比那些土地兼并严重动辄千顷的强,所以晋朝的土地兼并不严重。百姓占田数量虽然比大贵族少很多,但是至少比原来没有私田强,能够保障温饱。司马炎规定百姓男子一人可以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就是说不论是否成年,男子都有七十亩,女子三十亩,一对男女可以占田百亩,家中人口越多就可以占田越多,这样也是促进人口增长的政策,按照当时每户平均六口算,百姓人家通常能有二三百亩私田。另外在占田制基础上征收赋役的课田志也是保护百姓利益,丁男只有五十亩,丁女二十五亩,次丁男二十五亩,次丁女免课。就是说两成年人占田百亩中仅七十五亩是需要缴租赋,剩下二十五亩类似自留地,不需要交租赋,这是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按照男女耕种数量的极限让百姓占田。限客制具体只针对贵族,一品二品佃客不超过五十户,三品十户四品七户佃客,五品五户,六品三户,七品二户,八品九品一户,这样就不会再有数千佃户的大贵族,基本上不会有对中央和皇权构成威胁的豪族。而且仅有少量的佃户,就算大贵族有几万亩土地,让奴仆都劳动也没法都耕种,仅有上千口的豪族大家族可耕种,所以晋朝大贵族更多是靠经商致富,而不是仅靠耕种收租。晋朝的占田限客制度发挥了进步作用,减轻了百姓负担,缓解了阶级矛盾,所以晋朝没有土地矛盾造成的农民起义,百姓生活的主要威胁不是来自剥削。
引用 4sjs4 2019-10-24 04:44
第二节:天下皆富
司马炎建立的太康盛世是天下无穷人的富裕程度,这是司马炎执行进步政策的结果,早在司马昭统治时期,就免除蜀国百姓的赋役五年,司马炎统一中国又免除江南百姓赋役二十年都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促进了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司马炎执行的很多政策也提高了晋朝的生产力,社会财富的生产能力增强,也是创造天下无穷人的重要原因。司马炎设立了常平仓并完善了常平仓制度,有效地健全了国家储备制度,避免了因灾致贫,这也是重要的德政。司马炎还采纳了杜预的建议,把政府的三万五千头牛交给农民使用,不仅能笼络民心,也能提升生产效率,在古代算是推行“农业现代化”,也提高了农业产量,增加了农产品收获量。司马炎也接受杜预改造土地的上奏,对粮食产区的坡地进行平整,增加耕种面积和防止水患非常成功,这一进步政策在现代有时仍在使用,现代的很多梯田就是改造坡地的成果。畜牧生产方面的成果是不仅提出完整的医治六畜的兽医技术,也提高了对畜牧的管理,晋朝设立了很多管理畜牧业的官员,有牧官和典牧多人,在封建社会是非常重视畜牧业的朝代,晋朝的畜牧业发达,是牛羊遍野的景象,所以才会有杜预要求把官牛数万给百姓耕种的情况,私人畜牧业很繁荣,在关中麴氏和游氏是牲畜最多的家族,有“麴与游,牛羊不数头”的评价。晋朝在纺织业方面也非常发达,马钧发明的织绫机已经在晋朝推广,生产绸缎和布匹的效率提高,再加上晋朝已经开始大面积种植棉花,棉产量增加,所以晋朝纺织品不仅有充足的数量供给内需,还可以有大量的出口。在晋朝的衣食方面就像后世评价的,即使平民百姓都穿着绸缎,经常食肉到厌烦,很多奴仆出行都有车辆,晋朝的天下皆富的情况是统治阶级对人民爱护的结果,是人民生产积极努力的结果,也是当时生产力和技术水平提高的结果。晋朝的富裕和商业发达也有重要关系,晋朝管理财政和商业的官员有:司马水衡、司盐都尉、司盐、司竹监等,晋朝的国家财政既然不是以通常的地租为主,那必然是以商业和手工业为基础,晋朝的地租非常低,不仅在初期对蜀吴地区百姓免除赋役多年,而且通常每亩仅四斛,后来甚至每亩仅三升、二升,所以百姓的衣食是不会有困难。国家的财政支出主要是靠贸易和手工业,晋朝的司马水衡和典虞是负责手工业,官办的手工业非常发达,司马水衡和司盐都尉等领导可以生产大量的陶瓷、金属制品、纺织品、食盐等生活用品,晋朝的冶炼技术发达,是最早炼出铝的朝代,司马炎曾一次下诏炼制八千口司马刀,陶瓷技术也是最早生产瓷器的朝代。甚至有司竹监专门生产竹木制品,对商业的垄断是晋朝的政府国策,宗亲甚至都不册封到商业最发达的交广和凉州,交广和凉州、西域等地贸易是中央政府垄断,甚至有宗室到交广贸易都被弹劾治罪。司马炎亲自控制交广等地区贸易,交州地区出产的珍珠很多上交中央,上等品三分之二上交,中等品三分之一上交,下等品不用交,司马炎中央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是各地的特产贸易,司马炎还控制着和罗马帝国等外国贸易。司马炎从罗马帝国商人购买很多香蜜纸给杜预写作,太子、司徒等高官从事商业在晋朝是普遍现象,晋朝统治阶级不是通常地主阶级以收地租为主业。晋朝的这种致富方式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也是最大限度保护了农民的利益,提高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能惠及天下大多数人的致富方式,所以晋朝才会有天下无穷人的景象,才会出现太康年间,夜不闭户,商旅不绝,旅行的人在半路有困难会得到救助的盛世。司马炎领导天下皆富,实现天下无穷人的太平,也是执行进步消费方式,执行勤俭节约社会风气的结果,很多人误解司马炎时代都是斗富那是偏见,司马炎没有把自己府库珍宝和数百万匹丝绸拿去支持斗富,可见他是反对炫富,对清廉俭朴的官员是经常奖励。现代没有看到司马炎执行的很多节俭政策,司马炎以身作则地生活节约,车辆装饰坏了用普通青丝代替,居住的宫殿二十多年不扩建新建,没有频繁的大兴土木,不烦扰百姓扩建皇陵,把繁多的七座庙合并为一座太庙,减少民力的消耗,这本身就能节省大量民力从事社会财富的生产,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司马炎是提高社会富裕,而不是追求个人尊贵享乐,改变过去的浇风返回纯朴的生活方式,也能防止浪费和腐化,这对社会风气端正,防止无谓消耗财富,维持长久富裕也是有利的。
引用 4sjs4 2019-10-23 07:12
第五章:太康盛世
第一节:开疆拓土
司马炎领导统一是挽救了民族,华夏统一才能团结合力应对外敌。在司马昭时代边疆异族人口总数就已经八百七十万,超过当时华夏人口总数的七百万,当时的异族都是以能征善战而闻名,其中很多被司马昭招抚或征服,基本上解除了北方的异族威胁。司马炎建立晋朝后,北方民族迁徙增强,异族间矛盾、异族和华夏矛盾都有所增加,拓跋部中反晋力量敌视陷害亲晋的太子沙漠汗,背叛晋朝。即使慕容氏部族内部都产生分裂冲突,慕容廆和兄长吐谷浑冲突;这些危机若不能及时有效解决不仅影响晋朝统一,也威胁华夏民族的生存。司马炎在咸宁元年拓跋部的力微派儿子朝见,司马炎让拓跋部太子沙漠汗返回拓跋部,反晋力量害沙漠汗和力微后控制拓跋部叛晋,司马炎派卫瓘平定拓跋部混乱,拥立亲晋派,把晋人卫操等安排在拓跋部,重新控制了拓跋部,以后沙漠汗的儿子继位都效忠晋朝。司马炎通过在拓跋部中扶持忠于晋朝的力量,在拓跋部派遣大量晋人,让草原成为鲜卑和华夏共同的家园,逐渐把拓跋部变成忠于晋朝的地区,这是政治和军事并用的开疆,有效地控制了草原地区,到司马衷时期拓跋部首领甚至树碑效忠司马衷,草原地区已经成为晋朝进一步开疆和平定中原叛乱的有力大后方。司马炎统一后优待孙刘曹巩固华夏团结,公元280年司马炎派张华为安北将军,忠于晋朝的慕容涉归带着年幼的儿子慕容廆拜见张华,公元281年慕容涉归去世,弟弟慕容耐叛晋篡位,慕容廆逃亡,估计投奔对他称赞的张华,公元282年继任安北将军严询打败慕容耐,部众杀慕容耐效忠晋朝拥立慕容廆,当时慕容廆年少,对庶兄吐谷浑猜忌,赶走吐谷浑,从吐谷浑家族忠于晋朝可见,晋朝中央是保护了吐谷浑,安排他迁徙到阴山,后来迁往青藏高原。慕容廆长大的公元286年上奏晋朝请求攻打宇文部,他原本忠于晋朝,这时年轻暴躁对中央不准他出兵不满,发动叛乱,这场叛乱很快被何龛、贾沈等平定,289年慕容廆降晋被司马炎优待,任命为鲜卑都督,让慕容廆非常感激,以后终生效忠晋朝。司马炎招抚解决慕容部问题是晋朝开疆的重要事件,不仅把势力扩展到大兴安岭西部的慕容部、宇文部,巩固了对那里的统治,也借机进入大兴安岭东部的扶余地区,是华夏民族首次开疆到黑龙江流域,军队进入东北松花江地区恢复扶余国,让扶余国直接受晋朝中央控制。要是考虑到吐谷浑在西北的迁徙,甚至可以说司马炎时代对慕容部分裂的解决不仅在东北开疆,后来也开疆到西南青藏高原。司马炎太康盛世的末期,在东北和西南的开疆仍是推进的,马韩和东夷十一国等很多绝远的国家仍和晋朝通使,扶南等二十一国也遣使晋朝,所以葛洪的著作中记载的很多国家都是和晋朝有联系的。晋朝对外部世界的通商和交往是非常频繁,这都是在晋朝开疆拓土的情况下实现的,要是晋朝是保守封闭的朝代是没法做到的。司马炎统一后派遣唐彬北伐,拓地千里,收复了秦朝时期的长城塞,基本上是控制河套的九原、云中等地,恢复秦朝鼎盛时的北疆。司马炎和司马衷两代人在拓跋部的开疆把华夏中央政府的版图扩展到草原地区的蒙古高原。司马昭时期西征灵州也算是开疆,不仅恢复占领秦朝时的宁夏,也北征沙漠控制榆中以西地区。司马炎时代让戊己校尉马循统兵进驻西域,不仅恢复汉朝在西域的旧疆,也是开疆的功绩。司马炎派使臣杨颢等去大宛、康居等中亚国家,对大宛和康居王进行册封,这在以往也是没有的,汉朝通西域后和中亚的康居、大宛的关系仅是邦交,还没有到能册封的藩属关系。也正是因为在西域和中亚的开疆活动,才能使大量晋人进入西域,让晋朝中央政府能在于阗等地设立海关,扩大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来源。晋朝在西北地区的开疆活动也是增强了华夏民族的国际影响力,促进和世界的交往,延展了丝绸之路。司马炎在西北的开疆更重要的是册封西域藩属为亲晋王,增强了华夏和西域兄弟民族的团结合作,平定了鲜卑叛乱收复乌孙。晋朝在东南地区对台湾和南海岛屿也有开发,三国时期孙权时代发现了台湾,晋朝开始有华夏人到台湾定居,晋朝海上开疆同样做出贡献。在中国古代乱世首先要实现统一,建立仅有的中央政府,然后恢复旧疆,把上一个中央政府的鼎盛时期领土都恢复了,才会有条件继续开疆,增加中央政府的领土。
引用 4sjs4 2019-10-22 03:09
第十节:三省分工
司马炎建立晋朝完成统一也是在政治上创新发展的结果,创建了行政效率更强的三省制,提高中书省、尚书省地位,并且在组织上首创了门下省,正式把侍中提升到执政宰相的地位。司马炎在泰始初接受了当时是尚书的李胤建议:国有大政,可亲延群公,军国所疑,延诣省中,侍中、尚书咨论所宜。这一建议的核心是国家大政,可亲自和八公讨论,军国疑难问题,可交给省中,让侍中、尚书讨论适宜的政策。司马炎就是在晋朝刚刚建立,各种问题成堆的情况下,开始建立新的政治体系,确立执政方式。司马炎把李胤的建议有所改动,首先是在泰始初,八公中很多老病体弱,告病在家,任恺传记载泰始初,郑冲、王祥、何曾、荀顗、裴秀等多告病在家,司马炎优抚重臣,不让他们参加每天朝贺跪拜再讨论国政,可是又不能自己每天去八公的八家中问询朝政,所以派任恺等侍中前往八公家中讨论国政,再回来汇报,司马炎首创的门下省,最初的宰相有任恺、郭绥、山涛、彭权等,具体对照咨询哪位八公,没有固定对象,应该是轮值,临时由司马炎派遣,侍中在晋朝政治体系中,逐渐成为八公的代表,地位越来越高,已经不仅仅是李胤说的军国疑难的咨询,侍中在国家的大政上也和八公共同讨论了。司马炎在让侍中参与国家大政后,首创了门下省,这是一个新的执政省,侍中为宰相,权力在三个执政省中很高,侍中任恺有时甚至万机大小多综管之,这也和当时中书省、尚书省的情况有关。中书省在晋朝建国初是荀勖、虞松领导,中书监荀勖当时是主要负责制定礼乐、整理四部图书等,国家大政参与少,中书令虞松年迈管事少。尚书省在晋朝建国初是王沈任尚书令,也是任职短,继任的裴秀也是常患病需侍中到府中问询朝政,两个仆射武陔行事谦退、羊瑾低调,两人任职不长,羊祜、司马伷接替又外镇统兵,由李憙、李胤接替,再由王业、司马珪继任,尚书省在这时期人事变动频繁,执政上更多是日常行政事务,两省都不像门下省对国家大政决策中影响力多。在泰始四年就已经逐渐形成侍中任恺为首的任党和尚书令贾充为首的贾党,成为两个最大的执政党派。司马炎对三省的执政对立越来越担心,任恺的任党代表门下省,贾充的贾党代表尚书省,中书省也一分为二,中书监荀勖亲贾党,中书令庾纯亲任党,两派经常明争暗斗,因为有八公靠山的任党一度压制了贾党,让贾充差点被外派,但是贾充得到外戚支持,女儿和太子联姻,这才和任党势力平衡,由此可见门下省的侍中在当时权力的影响。司马炎为了减少宰相们的内斗,开始对三省的执政权力进行更多的分工,侍中的门下省更多是协同八公制定决策,中书省主要负责在决策后的起草诏命和文书,尚书省主要是执行诏命和日常行政管理。侍中的职权在晋明帝任命温峤当侍中时,有所扩大,不仅能参综大政机密,也能参与诏命起草,到晋太宗时的侍中王坦之甚至能封驳诏书,重新起草。要是任恺等侍中能有温峤、王坦之那样的权力,晋朝初期的政治格局很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司马炎时代是首创门下省,刚刚建成的执政省权力比后来还少些,但是已经是很有权势地位的宰相了。司马炎对三省的分工,仅是暂时减轻了宰相们的内争,但是他更偏向自己首创的门下省,补充了很多自己亲信朋友:李胤、华廙、程咸、傅玄、侯史光、庾峻、刘毅、吴奋、孔恂等对有外戚支持的尚书省有所限制,他先把外戚王恂、冯荪、甄德、杨济、王济等派入门下省当宰相,防止外戚和尚书省形成新的权力中心把门下省任党完全压垮,造成专权;然后再把任党张华派入中书省接替任党和峤,让李胤接替贾充任尚书令,这样他就成功解决了任党和贾党的内争,把三省重新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与贾党矛盾的任党中书令庾纯被调离中书省,调到门下省,把门下省的侍中李胤调去任尚书令,表面都是宰相地位没变,实际是分割了贾党和任党,这也能让两党的领袖都能善终,没有冲突激化到你死我活的仇恨对抗。司马炎对三省分工和人事调整虽然看着非常乱和复杂,实质就是防止统治阶级上层的内斗和冲突,更多地让亲皇派的李胤、卫瓘、卢钦、山涛等大臣担任尚书省执政宰相;亲皇派魏舒、成粲、向雄、贾混、裴楷等担任门下省执政宰相。司马炎在泰始咸宁时代对三省分工是不仅保障了国家行政效率提高,为实现统一创造了条件,也为统一后政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引用 4sjs4 2019-10-21 06:29
第九节:宗室领兵
司马炎领导统一结束分裂仅用很短的时间,体现了他非凡的军事指挥能力,更多的是在战略指挥方面有杰出智谋。司马炎在统一后并非误解的解散了军队,放弃军备,其主要建设组建的是宗室军,州军也没有解散,只是郡兵被解散,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置武吏五十人,这是经历乱世后修养的必然,范文澜等称赞司马炎解散郡兵是让天下休养生息的德政。司马炎总结了三国乱世军事武装发展情况,对士族、豪族、门阀等各派武装兴废有深刻的认识。在统一后,士族的私人武装仍是存在的,而且力量还很强,豪族和门阀武装都没落了,司马炎保留州军是必然的,州军是皇帝直接控制,都督府只有皇帝诏令才能调动州军,那是皇帝的私人武装,司马炎自然是重点管理和建设州军。司马炎建设宗室军也是顺理成章,乱世或太平各家族都有私兵,即使曹魏禁锢有资格称帝的嫡系宗亲,仍让曹休、曹真等旁系宗室执掌兵权,曹爽那样的都能当武卫将军、大将军,曹魏是过分任人唯亲,很多曹氏不堪为将,反而造成在军事上兵败,加速了曹魏政权的瓦解。在三国让宗室领军也不是仅有曹魏,蜀吴的宗室都有领兵的,刘氏后期就很少有领兵的宗室了,孙氏很多领兵的宗室在东吴内部矛盾中归降晋朝。司马氏家族更是从八达时代开始到司马炎这辈,学习军事、统帅军队的占多数,也出了很多杰出统帅和将领,兵学世家也决定了司马炎对宗室军的建设更加重视。司马炎组建宗室军也并非后世误解的造成内乱,司马炎对宗室军数量有严格的限制,大国仅五千兵,是两万户以上的,分成上中下三军;次国三千兵,是万户的,分成上下两军;小国一千五百兵五千户为小国,最多的宗室军也仅五千兵,不可能对通常三万的州兵有威胁,宗室军是没法对抗皇帝的私兵,但是对最多仅有百名武吏的郡是有绝对优势,可以成为皇帝管理地方郡县的重要力量。司马炎册封的亲王郡王近二十多藩国,宗室封公侯伯子男的也有上百人,所以宗室军总数约十万,到晋惠帝时藩王已经增至五十多,五等爵宗室更多,宗室军已经有二十万,而且有的强藩甚至在宗室军之外另组自己的私兵,东燕王司马腾就组建了乞活军,人数两万,远远超过允许组建的宗室军数目。司马氏在后来的八王之乱中即使有宗室军参加也没有对晋朝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十多年中仅亡数十万,只是乱世一场大战役的损失,相反是让宗室军进行了实战锻炼。在晋朝宗室军和州军、士族私兵、民族军等组成晋朝的武装力量,其中皇帝的州兵和宗室军总数近百万,士族的私兵近百万,民族军超过百万,晋朝统一后的士族和民族首领几乎都忠于司马氏,所以很少战乱,共同守护太康盛世和元康之治。司马炎组建宗室军是巩固晋朝统一,为了谋取增强国力开疆拓土,实现长治久安的战略措施之一,司马炎在晋朝统一后没有大兴土木地的劳役困苦百姓,也没有从此享乐放纵,也是加强了对宗室的管理,防止司马氏宗室腐朽弱化,让宗室习武领兵。司马炎任命司马亮为宗师,负责领导、管理宗室,对宗室进行教育,这是在宗室内部的管理,司马亮的子孙后裔后来在晋朝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延续发展最久远的宗室之一。司马炎又任命异姓担任宗正,从外部对宗室监督和管理,总之是防止宗室腐败没落,变成没有战斗力的寄生虫。司马炎时代的宗室司马望、司马亮、司马伷、司马骏、司马彤、司马伦、司马泰等长辈中,全都是能领兵作战的,虽然军事能力有高有低,但习武领兵是传统,兄弟子侄多能征战。司马炎的弟弟司马攸十八岁担任步兵校尉,善于绥抚营部,甚有威惠。司马炎也教育自己的众多儿子习武,很多后来都以能征善战闻名。司马炎时代最可惜的是宗室中最有军事能力的司马伷和司马骏去世早,司马伷的儿孙培养还算比较成功,后来司马睿成为中兴皇帝。司马骏最有声望,也是作战指挥能力最强的,一人曾打退吴将丁奉、诸葛靓两人,在守卫西北关中时,不仅取得多次重大胜利,而且在生产和抚民上都有功绩,他去世后关中各族百姓都悲伤,老年人到他的墓碑前都祭拜。司马骏亲司马攸是贤王,在司马攸去世后三年在太康七年去世,有子十人,最有名的新野王司马歆曾参加拥护司马衷复位,在平定异族叛乱中阵亡,为国捐躯是忠烈藩王。司马炎重视习武,积极建设宗室军对后来的历史影响很大,也是晋朝能在后来激烈的反分裂战争中发展、复兴的重要原因。
引用 4sjs4 2019-10-20 04:50
第八节:统一江南
司马炎继承先辈统一理想,司马昭准备三年后平定东南改为和平统一,司马炎是十五年后实现了统一,这已经是很快了。司马昭和邓艾的短期统一计划在当时的历史条件是没法实现,不仅群臣反对,而且民力困乏所以才执行羊祜称赞的南和吴会的和平统一,让海内休息、兆庶乐安,当时东吴还有陆抗、施绩、丁奉、陆凯、陶璜等杰出将领,武力统一困难,只能顺应民心,议和停战。公元268年吴国破坏和平重开战端,这样让晋朝在天下民心方面占据了优势,在北线荆州方向司马望指挥胡烈等击退施绩、万郁的进攻;扬州方向司马骏击退了丁奉、诸葛靓的进攻,取得胜利。在南线交州方向杨稷指挥毛炅、董元击退吴军进攻,晋军在南北两线都战胜吴军。当时吴国统治日益腐朽残暴,而晋朝是执行进步政策,双方实力差距开始拉开,晋朝统一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司马炎在战争爆发后立即把两位尚书仆射派往前线,羊祜派到荆州襄阳镇守,司马伷派到徐州镇守,司马炎在当时已经要南征,但是羊祜发现荆州方向粮食储备少,只能生产储备后再南征,而且西北形势变动荡。司马炎为了应对西北的动乱把司马骏和胡烈两位勇将都调去了西北,270年扬州刺史牵弘击退丁奉进攻后,不久也被调去西北。晋朝应对民族迁徙的严峻形势期间,司马炎又派遣杜预、石鉴、田章、文鸯等到西北平叛,晋朝主要军事将领一半都去了西北前线,南征被暂缓。东吴的统治仍继续没落,孙秀、步阐、何崇、王嗣、孟泰等降晋,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对晋朝的攻势也在减弱,仅利用晋军主力调西北,集中兵力攻陷交州,在西线杀步阐占西陵,中线王浑击退吴军守住弋阳。司马炎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面奖励毛炅等忠烈鼓舞人心,一面加强了对东吴的军事部署,早在公元272年首先命王濬在益州造船,训练水师准备东征,另外派遣陈骞、王浑、胡奋、王戎、嵇喜等在防御同时也发动进攻。公元274年陈骞攻拔吴国枳里,俘虏庄祐;嵇喜在江夏击退吴军。晋朝招降严聪、严整、朱买等吴将,加强对吴国政治攻势,羊祜和陆抗德战争夺人心,孙楷归降晋朝,吴国宗室和世家很多归降晋朝。公元276年羊祜奏请伐吴,当时晋军已经有实力平定东南实现统一。公元277年晋朝招降吴将邵凯、夏祥七千人,吴军降晋的规模已经超过五千。公元278年扬州刺史应绰伐吴皖城,斩首五千,焚毁积谷百八十万斛,毁船六百艘,晋军在对吴战争中转入进攻,吴将刘翻、祖始降晋。公元278年司马炎任命杜预为荆州都督,接受羊祜的荐举,加快了伐吴准备。司马炎接受羊祜遗愿加紧伐吴准备同时,东吴孙皓却滥杀群臣,迷信巫师,而且陆抗等杰出统帅多数病逝,基本已经没有多少战力,统一中国的条件已经成熟。公元279年司马炎接受杜预、王濬、张华的意见,不顾群臣多数反对,正式决策伐吴,并且听从杜预的劝谏,把日期从280年一月提前到279年十一月,调集了二十余万兵力,分成六个攻击方向。司马炎调集的兵力总数比吴国二十万军队人数不占绝对优势,而且分成六路似乎违背一般集中兵力作战的军事法则,但是在具体指挥调度上仍体现了正确合理,可以算是经典的用兵指挥,被唐太宗评价是庙堂神算。司马炎是沿袭祖父司马懿的战略计划,即在东线佯攻,主攻放在西线,命令司马伷在东线攻击佯动,吸引吴军前往,让王浑、胡奋、王戎在中线配合牵制,继续分散吴军主力,这样在江陵方向的杜预就可以乘虚渡江,益州的王濬和唐彬也能顺流而下。司马炎又让张华负责后勤运输,把贾充派到荆州当名义统帅,驻在襄阳,杨济担任副职。吴军仍以为宗室司马伷是主攻方向和曹休时同样,所以把主力超过六万多人派去迎战,派张悌、诸葛靓等三万攻击王浑,对中路用两万人防御,而上游仅五万人分布在从武昌到西陵的漫长防线,其交广的三万多人,建邺一万多人为后备军。杜预仅用周旨八百人就渡江成功控制渡口把主力渡江攻占江陵,南下沅湘攻至交广,王濬也攻占西陵,顺流而下攻至武昌。王浑击败张悌等三万,兵临长江。杜预会集众将讨论晋武帝诏书:王濬、唐彬会合王戎、胡奋攻占武昌后直驱秣陵(建邺),杜预至衡阳镇守零桂,贾充移镇项城,杜预称现在势如破竹,会迎刃而解,遵诏要求王濬直攻建邺。王濬兵临建邺,吴张象帅仅存的万人未战而溃,孙皓请降。司马炎指挥统一东南的战争仅三个月就胜利了,结束了一个世纪的分裂战乱,开始建立太平盛世。
引用 4sjs4 2019-10-19 02:22
第七节:平定凉州
司马炎的泰始时代鲜卑和异族迁徙仍在增强,司马昭北征沙漠控制鲜卑,招抚拓跋部,挡住其他异族不能越幽并南迁中原是挽救民族,异族只能向西迁徙,这时期的羌族、氐族总体和晋朝关系是友好。西迁的异族主要有忠于晋朝的吐谷浑等鲜卑,有忠于晋朝但一度叛乱的秃发部鲜卑等,也有背叛晋朝的北地胡等异族。忠于晋朝的吐谷浑等鲜卑是按晋朝中央规划的路线从辽河上游西迁到阴山,从阴山向西南迁入凉州,最后进入青藏高原,没有和晋朝发生冲突。和拓跋部同样发源于大兴安岭北部的秃发部南迁到草原后,也是向西迁徙到凉州,首领树机能在咸宁初归顺晋朝。到司马炎咸宁后期秃发部开始在西部的凉州和华夏激烈冲突,而西迁背叛晋朝的异族在凉州与晋朝发生严重冲突,也是晋朝初期反分裂战争的主要战事。司马炎为了增强西北地区管辖,设立秦州新的行政区,增强了西北的军事力量,把凉州分为两州管辖,这里是民族迁徙的重要地区,也是最不安定地区。在关中的异族占多数,仅北地郡就有匈奴、马兰羌、卢水胡等众多民族相互间也争夺地盘,北地胡就是在争夺中败北而向西迁徙进入凉州,发动叛乱,拉开了凉州战乱的序幕。公元271年北地胡到凉州叛乱杀刺史牵弘,晋朝镇守关中的司马骏亲自平叛,在公元274年司马骏打败凉州虏,平定凉州斩杀乞文泥,凉州恢复稳定。公元275年到达凉州的秃发部树机能归顺晋朝,秃发部成为西北凉州拥护晋朝的重要力量。对秃发部的主要误解有秃发部杀秦州刺史胡烈,这是记载错误,胡烈是270年与秦州的叛虏作战中阵亡,不是在凉州被秃发部杀害,秃发部是公元275年左右到的凉州,而且是归顺晋朝,不可能在五年前杀秦州的胡烈。司马懿时代起就喜欢身先士卒,征辽东六十多岁仍亲自出战,在寒冷的雨水中指挥坚守作战,司马师带病出征,司马昭亲自侦察,这些培养出晋军将领很多喜欢身先士卒地作战,所以在凉州和秦州平定战乱中有三位高级将领阵亡,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利弊参半。司马骏镇守关中在公元276年平定北胡叛乱,斩吐敦后,关中情况总体是稳定的。但是到公元277年秃发部在凉州叛乱,司马骏指挥文鸯打败了秃发部,但凉州情况仍没平定,公元278年凉州叛虏若罗拔能攻杀刺史杨欣,继任的刺史苏愉也被树机能击败,公元279年树机能攻陷凉州,叛乱造成严重危机。太保李憙曾建议在凉州叛乱初期派兵去平定,但是朝议没通过,结果是叛乱蔓延,李憙又建议让并州的匈奴去凉州平叛,王夫之评价这是变相徙胡,是巧妙的战略,但是从陈泰向司马师建议派并州匈奴出战,结果造成匈奴叛乱的教训看,也可能会引发匈奴叛乱,所以司马炎没有接受李憙的意见,李憙的意见是可以部分采纳的,去用钱招募匈奴雇佣兵去平叛,也能达到分散削弱匈奴的目的。司马炎是选拔重用司马督马隆去平叛,允许马隆自己选拔组建军队,自己选用武器物资授予特权。马隆只选用三千勇士,标准是必须能拉开四钧强弓和九石的硬弩,带上自己选用的武器装备出发,司马炎给了马隆三年军资。马隆的部队选取了很多战车,还带上了很多磁石,主要武器装具是犀牛皮等做的皮甲和强弓硬弩,到达凉州后秃发部数万人据险阻挡,马隆军都是躲在扁厢车的车上修建的木屋,用强弓硬弩开道,转战千里,一度和朝廷失去联系。朝廷忧虑,有的说马隆已经全军覆没,不久马隆的使臣入朝报告,司马炎抚掌大笑,对群臣说:若听众卿,就没有凉州了,下诏让马隆假节,任命为宣威将军。马隆到凉州武威后,西部鲜卑万余落归降,马隆指挥三千勇士和归降的鲜卑攻打秃发部,用磁石布阵,身着皮甲作战,秃发部身穿铁铠的都被磁石吸住,没法动弹,以为遇到神人,顿时惊恐万状,没有了斗志,秃发部众杀树机能归降了马隆,晋军平定凉州叛乱仅用时一年,朝廷把归降的秃发部安置到西平郡。晋朝平定凉州的战略意义是重大的,不仅是重新连通了西域的晋朝驻军,也连通了青藏高原忠于晋朝的吐谷浑部,加强了西北的统治力量,重新控制了秃发部。晋朝收复凉州也恢复了丝绸之路,对晋朝的经济也有益处,在西域的海关税收也能送达中央,从长远看也能为华夏民族在西北建立可靠的聚居区。司马炎选用马隆平定凉州,善于发现人才,体现了他知人善任,也为晋朝增添了新的战役战术,提升了晋军的战斗力。凉州作为中央直辖地的收复,也增强了晋朝中央的实力,巩固了晋朝政权。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