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焦点述评 查看内容

程美东老师发言——北京大学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2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13) ...

2016-2-4 09:19| 发布者: 红色记忆| 查看: 1329| 评论: 0|原作者: 程美东|来自: 录音整理

摘要: 北京大学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2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13)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程美东老师发言: 各位前辈、专家,各位老师、朋友,亲爱的同学们,非常感谢巩老师的邀请,使我有机会在这给大 ...

北京大学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2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13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程美东老师发言:

各位前辈、专家,各位老师、朋友,亲爱的同学们,非常感谢巩老师的邀请,使我有机会在这给大家汇报我的一点思考。俗话说:说不尽的毛泽东。此时此刻,我真的觉得很难用有限的文字来描绘毛泽东同志辉煌而坎坷的生涯,来表达作为一个中国人对毛泽东同志的无限钦敬之情。我想还是用一个作为北大的一个老师,用这样的标题来作为我今天发言的主题:北大精神传统与毛泽东历史文化的双重塑造。这个主题我是想讲三个问题:第一,北大使命精神影响和铸造了毛泽东;第二,毛泽东的成功实践验证和丰富了北大精神;第三,毛泽东的一生给北大未来的教育改革发展给予了有力的启示。

北大使命精神铸造了毛泽东。北大诞生于中华民族风雨飘摇的时代,直接孕育于甲午战争的烟火和戊戌维新的热血之中,可以说是北大是带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而诞生的。当年的光绪帝所下的《明定国是诏》中对于设立京师大学堂的目的说的很清楚:就是“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在当时的中国,“时艰”就是指外患内乱,虽然大清皇室把自己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也作为时艰的考量范围,但对于当时的仁人志士来说,这个“时艰”主要是国家不独立,民族不富强、人民不幸福。尽管北大在初创的一段时期经历了曲折,没有完全按照“共济时艰”的目的区发展,但在总体上它开始引领着中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朝着新的方向发展。辛亥革命之后,北大的发展进入到新阶段,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日益浓厚,尤其是新文化运动的爆发,更是以北大为基地,深刻的凸显了北大人对于中华民族的使命精神。毛泽东成长的时代正是北大从无到有、从保守走向开放、从中国逐渐走向世界的过程,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对于毛泽东更是有了直接的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在毛泽东还没有到北京、来到北大之前,他就被以《新青年》为主要载体的北大人的思想和精神所感染啦。身在湖南的毛泽东,很早就有了救国救民的志向,在湖南一师的五年半时期里,他把立志、修身、求知、务实作为自己的基本取向,这个经邦济世的情怀突出表现在于他对真理追求的执着伤,“十年未得真理,己十年无志;终身未得,即终身无志”19188月,毛泽东来到了北京,不久就职于北大图书馆。从此,毛泽东就与北大结下了历史性的渊源关系。从北大走出去的毛泽东,已然成为胸有利器、眼界开阔的有为之士,从这个意义来讲,北大成就了毛泽东。

毛泽东来到北大工作,不是简单的北飘谋生,而是继续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基于如此的目的,他把图书馆员视为自己进一步开阔自己眼界、扩大社会交往面、深化自己知识的平台。他利用这个平台,接触了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傅新年、邓中复等北大师生;他利用这个平台,他旁听了北大的一些课程;利用这个平台,他参加了北大哲学研究会和新闻研究会,还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的活动;利用这个平台,他广泛阅读了《新潮》《每周评论》等充满新气息的杂志。总之,毛泽东虽然不是北大正式注册的学生,但是由于有在北大工作的这个平台,他可以很容易的参加北大的活动、学习和感染北大的思想。毛泽东在北大的经历中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他在北大接触、了解、并最终信仰了马克思主义!所以,从北大走出的毛泽东与此前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因为他浸润了北大的精气神!

第一,毛泽东的成功实践验证和丰富了北大精神。对于中国人来说,北大被赋予了近代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和责任,一切体现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积极的内容都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被国人视为北大的文化精神。所以,在今天我们讨论北大精神的时候,人们有多重的理解视角,或以为自由民主,或以为科学进步,或以为爱国创新,或以为追求真理。其实这些都体现了北大的文化精神,但在我看来,开放无疑是最能体现北大精神价值取向的内容。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毛泽东身上得到确切的验证,也可以说毛泽东的成功实践从一个侧面丰富了北大开放、进取、爱国这样的精神。为何我作出这样的结论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论述这个问题。第一个毛主席能够在北大工作学习,能够在北大接受马克思主义,实现其世界观、人生观的根本转变得益于北大开放的精神。没有开放的精神,毛泽东不可能到北大工作;没有开放的精神,毛泽东不可能在北大接触到丰富多彩的社会思潮。没有开放的精神,毛泽东不可能为北大师生所接纳认可。正是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中,毛泽东如鱼得水,方便的阅读各种期刊;方便的旁听各种感兴趣的课程,方便地参加北大的社团活动,并在这里与邓中夏等建立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开放的精神,作为图书管理员的毛泽东如何能接触到那么多前沿大的时代的思想,如何能融入北大的生活中。其实不仅毛泽东得益于这种开放的精神,同时很多的人都得益于北大的这种开放的精神。在北大他们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归属,实现了个人与社会的价值结合。所以,我认为毛泽东的成功得益于北大的开放精神而成为有为之士的杰出代表。

第二,毛泽东的成功经历丰富了北大精神。毛泽东在北大的经历告诉我们,北大要以最大社会责任感和开放性要求自己。不要把把自己办成固步自封这样的成为求门第出生的衙门,不要拘泥于教育教学的形式,而是以向社会培养输送人才为目的。凡有志于学者,北大就可以双手拥抱。不管他是不是我们的学生,凡有志于中华民族复兴事业者,北大就会热情地帮助他。而不要看学问的大小,身份的卑贱。北大精神不是自封的不是抽象的,而是由像毛泽东这样的从北大走出来的无数有为学士的人生经历所诠释出来的,体现出来的。由于有了毛泽东,北大倍加光荣,北大更加令人向往,更加积极向上。成为无数青年学习求学的理想圣地,无数青年通过毛泽东的经历,增加的他们对北大的信任。这种信任确凿无疑的宣传了和彰显了北大的精神。实际上也是丰富了北大的精神。

第三个,通过毛泽东启示着北大未来的改革创新。毛泽东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但是他的学习主要不是固守在书本上,不是主要借助于课堂,而是主要借助于社会。毛泽东从韶山村的农家子弟,走到潇湘,走到长沙,走到北大,求学是他原处的目的。但是在这个求学的过程中,毛泽东没有把课堂,没有把读死书作为求学的主要途径,而是坚持自学、课外学习,自主学习,向社会学习,向生活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把经世致用作为基本的目标,价值取向。把德智体全面发展作为基本的内容体系。毛泽东没有上过现代正式大学,毛泽东也没有显赫的家学渊源。但是无论对于现实的人文社会科学还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都有精深的把握和良好的修养。这是一般的大学教育和传统的私塾教育都做不到的。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展现出来的知识智慧更是一般学校教育所无法能够提供的。毛泽东的成才和成功之道,给与中国的现代教育提供了很多思考的空间。现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在这场改革中教育改革是其中重要的内容。而毛泽东的一生的教育和他的教育学思想,我觉得对于我们北大是有很大的启示的。北大2012年后,曾经一起召开了北大校史党代会,提到北大2014八年规划和正在进行的第三个五十年发展周期内实现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设想,我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觉得要想完成这个三步走的北大人甚至中国人之梦,教育体制必须要创新。北大现在也正在做,北大改革创新需要借鉴人类一切积极的思想资源,作为世界伟人毛泽东的成功的经历和其独特的教育思想,以及其与北大独特的关系,这样,是我们北大教育改革中首先要汲取的积极的思想资源。我举得,从毛泽东身上,对于我们今天北大的改革至少有两点启示。第一个,要把培养创新型人才放在第一位,毛泽东的创新不能简单归结为毛泽东的天赋。他的创新也是受教育的结果,只不过这种教育与学校常规性的教育不同而已,如果我们找到其内在的规律性,我们就可以用在北大教育改革的具体的体制操作当中。第二个,注重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的结合。毛泽东在这一方面有很多成功的事例,也有丰富的论述。当然,毛泽东对于我们今天教育改革的启示决不仅有这几点,几十点可能也不完全。限于我的认识水平,我就讲这么多,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